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课件-自然地理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1-地球仪与地图
2. 比例尺 (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 ①比例尺越大,其分数表示的分母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②比例尺越小,其分数表示的分母越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图幅大小相同时 VS 实地范围相同时
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反之,表示范围越大。 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
2. 经线与经度
经度: 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 某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所 在平面的夹角的度数,即为该地经度。 如图中∠ AOB= ∠ CED,为 B、D 两 地的经度。
……
……
2. 经线与经度
经度:
①起点: 0°经线。 ②东西经划分: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 “W”表示。东、西经的范围各为 180°。
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
图示
5.应用 (1)选址应用
应用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露营地
远离河谷、河边(C 处、D 处),以 免遭遇洪水;应避开陡崖、陡坡(A 处),以防崩塌、落石;应选在地势
较高、较平缓的地方
5.应用 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交通线尽量选择在地势平、坡度缓的地方,尽量沿等高线修筑,以降低工程难度 和成本,保证安全。 引水线路避免越过山脊,尽量由高处向低处修建,使水自流。 输油(气)管线应尽可能短,且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降低工程难度与成 本,确保工程安全性。
2. 判读 (3)具体地形的判读 陡崖:几条不同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弯曲,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弯曲,向海拔高处凸出,为集水线。
2. 判读 (4)基本地形的判读 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 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 盆地:海拔中间低、 四周高;等高线中间稀疏,四周密集。 高原:海拔高, 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在内部明显稀疏。
高三地理优质课件
分析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进程,以 及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人口迁移类型与影响因素
探讨人口迁移的推拉因素,如经济、 社会、环境等。
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生产特点
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 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气候、土
壤、市场、交通等。
农业生产特点
探讨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如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等。
水圈组成
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水体循环过程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水循环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 等。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地貌形态
岩石类型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地貌形态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平衡
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 解决措施,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等。
工业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形成
1 2
工业区位选择因素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 素,如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等。
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如工业城 市、工业基地等。
生物群落演替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 定状态。
生态平衡破坏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生态平衡维护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等。
03
人文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差异
人口分布、迁移及城市化进程
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差异及其原 因,如气候、地形、经济等。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专题复习课件 (共23张PPT)
(2)指出伊洛瓦底江下游在6月-8月的主要气象灾害,并分析自然原因。(4分)
参考答案:洪涝(1分);
丙处是入海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上中游雨季降水量大 ;
流域面积大,集水多;
潮水顶托作用。(答处三点即可)
【命题参考】
请你在缅甸国内从自然灾害的角度命题。(4分)
(2)指处甲出公路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有
参考答案:海洋(1分); 丙处海域海底靠近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板块(1分) 的消亡边界(1分), 多海底地震(1分) , 易引发海啸。
丁
[课堂思路]
存在问题 1、概念混淆 2、分类不清
3、区域不了解
复习策略 辨析概念 朗读分类的概念
读故事,认知区域
自然灾害
4、答题思路不清 题目归类,构建模板
防治措施的作用
【复习策略:读故事,认知区域自然特征】
【活动一:读故事,认知区域自然特征】 中国远征军 第一篇 出征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1938年1 月,随着战争一步步由东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带延伸,国民政 府开始修筑险峻的滇缅公路,为出征和国际援助物资运输做好准备。
从图中看出地形主要特征 是: 地势险峻 ;
(2)据图c推测③地4月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分析其原因。(4分)
参考答案:高温(热浪)(1分); 纬度低,离太阳直射点近(1分),正午太阳高度角大(1分); 晴天多,太阳辐射强(1分)气温高。
【命题参考】
图a为缅甸部分区域示意图,图b为伊洛瓦底江①地的年水位变化图, 图c为图a中②③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图。
【复习策略:朗读分类的概念】
从阅卷看目前学生存在的问题3: (2)指出乙河流域在11月-次年 4月的主要气象灾害,简述缅甸 减少天然柚木砍伐对该气象灾害 的缓解作用。(4分) 参考答案:干旱(1分); 蒸腾加强,(1分)空气湿度增加; 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1分); 河流等地表径对流该量区增域加的(自1然分地)理; 有利于缓解干旱环缺境水特。征不了解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
地球的运动
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影响和地理意义。
天气与气候
大气环流
了解大气的成分及其特征,掌握地球大气环流规律、原因及其产生的气象现象。
降水与风
掌握降水及其形成原因、具体种类和分布规律,以及风的成因、分类和分布规律。
气候分类
学会利用不同气候分类方案区分各地气候类型。
生产活动与区位因素
1
工业与农业
2
了解不同的生产模式、生产要素的分配
与组合,分析地域生产差异。
3
地理综合素质
要具备地跨越多学科的知识、技能与素 养,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开展生产。
区域经济
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 式特征。
环境保护与可再生能源及其 利用的现状、优缺点等。
资源循环利用
了解人口数量、质量、结 构等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 特点和变化规律。
全球化与中国
全球化背景
包括全球化的定义、历史进程、 产生的影响等。
全球化趋势
包括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特点、 发展趋势等。
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包括中国的全球化的历史和现 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
自然灾害与防治
1
自然灾害总论
包括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规律、发生原因等。
掌握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种类及 其处理技术。
生物多样性保护
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明 确相关的保护方法和对策。
人口与城市
1 城市化进程
掌握人口城市化规律和主 要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 城市化利弊和挑战。
2 城市规划与管理
学习不同阶段的城市规划 与管理,探讨城市化的可 持续性和人本思想。
3 人口的分布与流动
2
气候灾害
包括恶劣天气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如风暴、干旱、水灾等。
高三地理中国自然地理复习PPT教学课件
•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准图噶中尔盆的地
、
塔里木柴盆达地木、盆地
、四川盆地。
•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
பைடு நூலகம்
的东北平长原江、中下华游北平原、
平原。
•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辽东丘
陵、东山南东丘陵丘陵、
。
• 三、中国的气候
• 1.特征
•
大陆性季风气候
热同期。
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雨
大陆,
•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
东:朝鲜 北: 俄罗斯 、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1)陆上邻国西:阿富汗、 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 老挝 、越南
• (2)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菲律本宾、
、
马来印西度亚尼、西亚文莱、
。
• 【点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我国发展多 种经济,临海的位置便于我国发展海洋事 业,同海外各国人民进行友好往来。
名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地形区定位
称
征
特征
草原畜牧
海拔1 000m
内
业;河套
左右;地面
蒙
平原、宁
坦荡;自东
古
夏平原、
向西由草原、
高
河西走廊
名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地形区定位
称
征
特征
世界最广的 以谷子为
黄
黄土分布区 主的旱作
土
;水土流失 农业;以
高
严重、千沟 煤炭为主
原
万壑、支离 的能源开
自然地理特 人文地理
名称 地形区定位
征
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PPT课件
人类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无脊椎动物
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石炭纪
6亿年前 寒武纪 46亿年前
代
纪
距今年代 (亿年)
新生代
0.03~0.02
中生代
古生代
元古代 太古代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0.7 1.4 1.95 2.5 2.85 3.3 4.0 4.4 5.2 6.0 25~38 46
(3)植被的生态作用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植被通过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小地表 径流量,且降低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减小流水侵蚀和搬运。 调节径流——植被通过涵养水源,减小雨期的径流量;然后通 过地下水的补给,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 净化空气(水源),缓解全球变暖——植被通过降解空气污染 物(颗粒物、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等方式净化空气,缓解 全球变暖。 防风固沙——植被通过降低风速、根系固定、增加土壤水分等 作用来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植被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从 而使得局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小,降水趋多。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
D.行政管辖不同
(2017新课标1)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
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
11.据图文信息,下列说法符
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
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 种的时间推迟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PPT课件
洪水 断流
风化 加速
第22页/共33页
东北森林的例子
寒温 带针
净化 空气
叶林 改 涵养
善 水源
生
态
环 保持
温带 针阔境 水土来自混交 林补充土 壤有机
质
浮尘、扬沙天 气增加 水旱灾害增加
沟谷纵横、风 化加速
水土流失加剧
腐殖质减少
第23页/共33页
森林 面积
生 锐减
态
环
境
恶
化
多人 工林
或天
然次
生林
材 料 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
肥土
人类活动与土壤
第19页/共33页
退化
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 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 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 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 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 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 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 风。”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 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 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 异。
第20页/共33页
第21页/共33页
森林减少
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滞留降水功能降低 土壤腐殖质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加剧 沟谷综合纵横岩石裸露
坡向
阳坡 阴坡
第17页/共33页
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海气相互作用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
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
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
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
的地理环境。
①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
(1)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 ②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
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
①温暖海水大规模南下,改变了鱼类 的生存环境,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
②东南信风减弱,使上升补偿流减弱 ,营养盐类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 类缺乏食物死亡。
③水温升高,海水的含氧量等物理、 化学成分改变,使鱼类死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
主要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 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和 水旱灾害。 对我国的影响:拉尼娜发生时,我 国易出现冷冬热夏,夏季风增强, 北方降水增多,台风次数增多。
第18课时 海—气相互作用
一、海—气相互作用
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尤为深刻。
思考 1.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2.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水汽凝结
大
气
海
降
水 蒸
水
发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 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 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 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 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 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 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 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全球的水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 海洋是地球上水的大本营。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 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 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平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于1)比2 较00M0、毫N米两,降地水气候年特内点分的配差均异匀,并。从)大气环流(huán liú)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原2)因运用:M地地理受环境赤整道体低性原气理压,分带析和亚信马风孙带平交原替热带控雨制林;N被地破常坏年后受对赤该地道大低气气圈压和带水控圈制的。不利影 响(2。)径流变率增大(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 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关闭
甲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的降
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非由洲于自水然分(z不ìrán足)带,地分表布径简流图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风化
分作析用甲和地风气力候作的形用成强原烈因,形并成从大气候片对沙地漠貌和、砾水漠文,、动植植被物等稀要少素,从的影而响形,成说明了地该理地环的境地的理整环体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 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zhǔyào)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
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 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2021/12/11
第二页,共十八页。
-3-
一
二
三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水系形状。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河流落差小,
水流平稳(píngwěn),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河流流速较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小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
关闭
甲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的降
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非由洲于自水然分(z不ìrán足)带,地分表布径简流图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风化
分作析用甲和地风气力候作的形用成强原烈因,形并成从大气候片对沙地漠貌和、砾水漠文,、动植植被物等稀要少素,从的影而响形,成说明了地该理地环的境地的理整环体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 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zhǔyào)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
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 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2021/12/11
第二页,共十八页。
-3-
一
二
三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水系形状。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河流落差小,
水流平稳(píngwěn),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河流流速较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小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PPT课件
后果及表现
海面
改变海岸线
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
农业
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
变化
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
水资源不稳 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定与供需矛 盾
.
成因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极地增温,冰川融化 温度升高,蒸发加剧, 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 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 异常事件增加
.
图4
22
读图8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冻土是指0 ℃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 石和土壤。近20多年来, 随着全球 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东 北地区多年冻土迅速退化。 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 缓解冻土退化的主要应对措施。 (6分)
(2)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环节,分 析①地区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8分)
.
6
【高考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例1: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 的影响。(8分)
.
7
例2、如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 气、宇宙空间的热力作用,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 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
①
太
②
阳
地
③
面
④
宇
大
⑤
宙
气
空
间
③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 因。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3分)缺乏植被覆
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3分)谷深且
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
不易散发。(4分)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12/11/2021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页。
(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 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 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 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 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地下生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物量❺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12/11/2021
第十页,共五十页。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
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页。
(2017·高考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 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 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 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12/11/2021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页。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部热带雨林”
均多雨
“桉树主根深扎地 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
下,能大量吸收地下 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
水”其他植被的生长1Fra bibliotek/11/2021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页。
信息来源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该地山坡植被以“天然次 山坡植被有涵养水源的
图 A 生林和灌丛”为主,山前 作用,在重力作用下通过
中信息 平缓地带有大面积沼泽,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
精选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的尺 度,分为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三种。
方向
地图上表示方位的方法,包括一般 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
向法。
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和 注记的集合,包括统一规定的图例 和地图制作者设计的图例。
注记
地图上对地理事物的说明和注释, 包括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 记等。
04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策略
1 2
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包括自然资源、历史基础、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 因素。
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如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产业转移等。
3
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 马车”以及创新、人才等新的增长动力。
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如精准农 业、智慧农业等。
工业布局原则及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布局原则
接近原料地、动力基地、消费市场,以及交通便利等。
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以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协调发展。
02
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大气圈层结构与气候类型
大气圈层结构
大气环流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 层。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等,及其特点和分布。
水圈组成及水循环过程
01
02
03
水圈组成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等。
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的尺 度,分为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三种。
方向
地图上表示方位的方法,包括一般 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
向法。
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和 注记的集合,包括统一规定的图例 和地图制作者设计的图例。
注记
地图上对地理事物的说明和注释, 包括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 记等。
04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策略
1 2
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包括自然资源、历史基础、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 因素。
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如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产业转移等。
3
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 马车”以及创新、人才等新的增长动力。
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如精准农 业、智慧农业等。
工业布局原则及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布局原则
接近原料地、动力基地、消费市场,以及交通便利等。
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以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协调发展。
02
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大气圈层结构与气候类型
大气圈层结构
大气环流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 层。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等,及其特点和分布。
水圈组成及水循环过程
01
02
03
水圈组成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等。
高三地理高考复习 自然地理原理串讲 复习课 课件
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
思考题
1. 请将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写出来, 并将其分类。 2. 除喷出岩外,其余岩 石的形成环境均在地面以 下,我们通过哪种地质作 用在地表看到它们?
3. 尝试画出岩石圈物质 循环的示意图。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届 高三地 理高考 复习 自然地理原理串讲 复习课 课件(共19张PPT)(共19张PPT)
3.“大气运动方向由高压
指大向气低垂压直”运这动句话对吗?
说明理由。
4冷. 热自冷不然热均界不现哪均象些?地请方举会例出。现
根本原因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届 高三地 理高考 复习 自然地理原理串讲 复习课 课件(共19张PPT)(共19张PPT)
1月份北半球气 压中心分布图
纬度
下垫面
海洋和陆地
地形
沙漠和冰雪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届 高三地 理高考 复习 自然地理原理串讲 复习课 课件(共19张PPT)(共19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届 高三地 理高考 复习 自然地理原理串讲 复习课 课件(共19张PPT)(共19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届 高三地 理高考 复习 自然地理原理串讲 复习课 课件(共19张PPT)(共19张PPT)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
大气上界
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高层 大气
平流层 a
对流层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届 高三地 理高考 复习 自然地理原理串讲 复习课 课件(共19张PPT)(共19张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试范围覆盖全面,复习重在基础主干
地理基础知识:重要的地理事物、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和基本规律、基本的观念和结论。
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知识。 (是什么) 地理规律:主要指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运动 变化规律。(有什么、怎么样)
地理原理:主要指解释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和运 动变化规律的知识。(为什么) 地理观念:主要指建立在三大效益基础上的指导人 类活动与行为的原则、方法与措施。(怎么办)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 京日出。这个季节
图文信息的提取和转化
2005文综一36题: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 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第一次提取信息,初步 建立区域特征整体印象
36、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进一步提取分析试题信息的类 型、结构、数量等,正确理解 设问限定的条件,组织答案。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其人地关系出发,考查地理事物之 间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对资源的利用: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学科能力要求):
1、地理事实的识记 2、地理概念的理解 3、地理原理的应用 4、地理图象的判读 5、区域特征的掌握 6、地理信息的提取 7、地理规律的总结 8、地理事物的概括 9、地理资料的分析 10、地理现象的描述 临场考试能力要求: 1、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 变能力; 2、对新知识的举一反三、联系迁移能力; 3、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 能力。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地理学科高考的能力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各学科知识的 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注重 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 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
*宇宙中的地球—— 强调概念的理解和地球运动规律和意义的掌握和运用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 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 理意义。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
1.从空间尺度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分布)。
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
2.从时空尺度考查地理过程与变化、特点及其影响意义:
(二)四大能力三级要求,重在全面培养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
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 第一次:提取信息,进行信息转化
隐性信息
间接信息
陌生信息显性信息直源自信息熟悉信息*动笔进行图文互换、图图互换、以文释图、以图示文
第二次:结合选择题的题干、题支,综合题的设问再 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降水的时间变化。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
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 开发中应当避免陡坡垦荒 ;防止水土流失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限定条件 作答 方式
答题范畴
图文信息的提取和转化
2007文综一: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 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 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 方时是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
4.识记和理解有关地理概念和地理理论及其运用: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大气的组成。
(一)考试范围覆盖全面,复习重在基础主干
“主干”:各类等值线图和经纬网地图的阅读分析与
应用;日照图及相关的无图题的分析判断与计算;天气 系统的分析;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海 水运动、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对策;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 通运输业、聚落等) 区位选择与区位条件分析;城市化 问题与城市规划;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全球性环境问 题与可持续发展。
一、解读考纲 明确要求 二、分析考题 体会特点 三、研究指导 高效复习 四、规范训练 提高成绩
一、解读考纲 体会要求
2010年地理高考大纲与09年相比, 没有任何变化。
无论知识点、题型、文字要求均一字未 变;仍继续坚持原有的“以能力立意”的改 革方向,在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包括考核 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