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冷凝器选型参数.doc
化工设计中常用冷凝器的设计选用分析
![化工设计中常用冷凝器的设计选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73e83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8.png)
化工设计中常用冷凝器的设计选用分析摘要:目前我们常用的冷凝器是属于换热器的一种重要器材,为了提高利用冷凝器的效益应该注意产品的质量,很多施工员会在施工时将管道上增加传导性能将风传递,利用优异的散热片增大散热的面积让积累的热量可以有效流通,从而,利用风机加快空气的流通把热量带走。
关键词:化工设计;冷凝器;设计选用引言冷凝器的作用就是换热,简单的来说就是把室内的热量通过冷凝器转换到室外,让室内与外面的空气得到流通,有点新鲜空气,利用压缩机工作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
冷凝器在化工厂和生活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们应当利用好冷凝器造福我们的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
1.1冷凝器的研究和概念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冷凝器的需求随之也开始慢慢的提升,不同的冷凝器的制冷散热功能效果不同。
最常见的其中几种是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很多地方已经流行使用了、化工常用的冷凝器方法是蒸汽压缩制冷的变化,通过制冷剂的流动变化和外部进行热量的交换。
冷凝器是比较重要的现代化电气,是换热器的一种产品,它能够选择性把气体存在的气流和蒸汽转化为液体流通出去。
一般的制冷电器的制冷原理就是把压缩机的工质由低温的气压压缩成为高温的气压。
我们在选择制冷器时一定要选择实用的,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冷凝器,能够使冷凝器延长寿命,增长冷凝器的使用周期。
1.2 制冷原理及应用当压缩机在工作的时候会对新进入的气体进行压缩,经过压缩机的压缩过后,气体会从低压变成高压。
压缩机的很多的特点,它的制冷范围比较大,在低温的情况下都可以正常的使用,它的容量大规格多。
但是蒸汽式压缩的方法综合性能不太理想,在外界的低温环境下可靠性不是很高,制冷器成本也会增加。
利用制冷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很多不同的杂质,因为杂质的不同本质上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1.3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制冷器已经占领主要位置,大部分工作需要制冷系统,我们需要通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了解分析,确保制冷系统能被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既然能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的相应需求,还能降低各种影响的不利因素给制冷系统带来严重的干扰。
化工设计中冷凝器的设计选型
![化工设计中冷凝器的设计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4767d5c433d4b14e84246800.png)
化工设计中冷凝器的设计选型摘要:冷凝器是冷却经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制冷剂蒸汽并使之液化的热交换器。
石化工业中用冷凝器将烃类及其它化学蒸气冷凝。
本文阐述了冷凝器基本原理,并提出在化工设计中合理选择冷凝器的方法和计算冷凝器平均温差的方法。
关键词:化工设计冷凝器传热系数冷凝段过热段过冷段冷凝器是石化、炼油、化工、电力及制冷等行业工艺流程的主要设备之一。
冷凝器中的气体必须通过很长的管道,以便热量传导到空气中。
钢材、铜材等导热金属常用于输送蒸气。
为提高冷凝器的效率,通常在管道上附加散热片以加速散热。
这类冷凝器一般还要用风机迫使空气经过散热片并把热量带走。
冷凝过程在石化、炼油、化工等装置中应用广泛。
但由于设计人员对冷凝器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导致冷凝器在实际运行中达不到设计负荷。
以下就设计中选用冷凝器的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1 冷凝器工作原理在一般制冷机的制冷原理中,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
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将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过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然后再送入蒸发器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的过程[1]。
1.1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4个基本部件组成。
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1.2 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
这样,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三效蒸发方案
![三效蒸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c6180b59eef8c75fbfb3b9.png)
三效蒸发器方案(设备选型计算书)
2012年8月
一、工艺装置及过程选型:
采用三效顺流蒸发,待物料蒸发浓缩完毕,出料至浓缩液储槽进行下一道工序,蒸发器接触物料的材质选用碳钢。
二、蒸发计算
1、计算依据
进料液流量: 10000kg/h
进料液浓度:3%
进料温度:25℃
出料浓度:10%
蒸发量:7000kg/h
设加热蒸汽压力:0.35Mpa(绝)
冷却水进口温度:30℃(设定)
冷却水出口温度:40℃(设定)
2、主要工艺参数:
三效
三、设备一览表
四、本装置能耗(理论计算值)
采用本套设备生蒸汽耗指标约3.26吨汽/小时左右,蒸水耗蒸汽0.47t汽/t水。
二次循环水小时耗量134吨。
蒸发器 冷凝器生产必备
![蒸发器 冷凝器生产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b67124517e21af45b307a86a.png)
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生产前期准备工作:1、了解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种类及材质2、了解蒸发器及冷凝器的各部分组成3、了解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生产工艺及加工过程4、了解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生产检验标准5、了解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生产及加工所需的各种设备及工装一、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种类及材质1、分类蒸发器:管片式、管带式、层叠式冷凝器:管片式、管带式、鳍片式、平流式(单元平流式和多元平流式)2、材质主要材料为铝材,镀锌铝材及铝合金等。
例如:扁管采用1050-H112表面喷锌,镀锌量为8-12g/m2;翅片采用AA4343+1%Zn-H14双面复合,复合率为10%±2%;集流管采用AA3003/AA4343单面复合+Zn/1% (外表面)复合率为10%±2%等等。
二、蒸发器及冷凝器的各部分组成主要组成部件:集流管、翅片、扁管、隔板三、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生产工艺及加工过程蒸发器:翅片、肋片—组装—焊接—检测—最终组装冷凝器:翅片—组装—焊接—检测—最终组装在汽车空调系统中,层叠式蒸发器最具有潜力。
层叠式蒸发器是在管带式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结构形式,是由两片冲成复杂形状的铝板叠在一起组成的制冷剂通道,每两组流道之间夹有波浪型散热带。
层叠式蒸发器同样需要双面复合铝材,并且焊接要求更高,两片铝板之间只要存在未焊住的微小缝隙,就会发生制冷剂泄漏。
因此这种形式的蒸发器加工难度大,但换热效率也最高,结构最紧凑。
它的换热效率比管带式提高10%左右,所以说它是最具有潜力的蒸发器。
层叠式蒸发器吸取了多元平行流的优点,在两片形成的流道中采用初进入蒸发器的流道截面较窄,以后逐渐加宽,适应气体比容比液体大,所占用的流道容积大的需要,使蒸发器面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目前主要采用平流式冷凝器,其它低端的还有套片式冷凝器、管带式冷凝器。
目前的多元平行流冷凝器是指冷媒的回路不是单一的一个循环,而是经过多个回路循环的。
冷凝器的制作过程包括铝管的加工和定型、管路的装配、散热翅片的加工、接头的加工或定制、成品的焊接(钎焊)和产品检漏及表面处理等。
蒸发器和冷凝器分类
![蒸发器和冷凝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c98176627d3240c8447eff4.png)
一、冷凝器的种类及特点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蒸发式三大类。
(一)水冷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靠水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
冷却水一般循环使用,但系统中需设有冷却塔或凉水池。
水冷式冷凝器按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壳管式冷凝器和套管式冷凝器两种,常见的是壳管式冷凝器。
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立式冷凝器的主要特点是:1°由于冷却流量大流速高,故传热系数较高,一般K=600~700(kcal/m2? h?℃)。
2°垂直安装占地面积小,且可以安装在室外。
3°冷却水直通流动且流速大,故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水源都可以作为冷却水。
4°管内水垢易清除,且不必停止制冷系统工作。
二、蒸发器分类:根据被冷却介质的种类不同,蒸发器可分为两大类:(1)冷却液体载冷剂的蒸发器。
用于冷却液体载冷剂——水、盐水或乙二醇水溶液等。
这类蒸发器常用的有卧式蒸发器、立管式蒸发器和螺旋管式蒸发器等。
(2)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这类蒸发器有冷却排管和冷风机。
以下主要介绍空调系统中常用的冷却液体载冷剂的蒸发器。
一、卧式蒸发器卧式蒸发器又称为卧式壳管式蒸发器。
其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结构基本相似。
按供液方式可分为壳管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两种。
1、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是满液式蒸发器。
即载冷剂以1~2m/s的速度在管内流动,管外的管束间大部分充满制冷剂体,二者通过管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吸热蒸发的制冷剂蒸汽,经蒸发器上部的液体分离器,进入压缩机。
为了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这种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充满高度应适中。
液面过高可能使回气中夹带液体而造成压缩机发生液击;反之,液面过低会使得部分蒸发管露出液面而不起换热作用,从而降低蒸发器的传热能力。
因此,对于氨蒸发器其充满高度一般为筒体直径的70~80%,对于氟利昂蒸发器充满高度一般为筒体直径的55~65%。
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广泛使用于闭式盐水循环系统。
冷凝器设计指南
![冷凝器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c5fc228af1ffc4ffe47acae.png)
XXXXX股份有限公司冷凝器设计指南编制:审核:批准:目录目录 (2)1.1简要说明 (3)1.1.1综述 (3)1.1.2 基本组成 (3)1.2设计构想 (6)1.2.1 设计原则 (6)1.2.2设计步骤和参数 (6)1.2.3冷凝器总成的性能及其与系统其它组成部件的匹配 (12)1.2.4冷凝器布置工作程序: (13)1.2.5冷凝器EBOM数据 (14)1.2.6环境条件 (14)1.3、冷凝器的测试规范 (15)1.3.1 测试内容 (15)1.4 一般注意事项 (15)1.5 图纸模式 (16)1.5.1 图纸主要内容和形式 (16)1.5.2 图纸其它要求 (16)编制日期:编者:版次:页次:- 3 -1.1简要说明1.1.1综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是一种由管子与散热片组合起来的热交换器。
其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进行冷却,使其凝结为高压制冷剂液体。
对于轿车,冷凝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冷却系散热器之前,利用发动机冷却风扇吹来的新鲜空气和行驶中迎面吹来的空气流进行冷却。
对于一些大、中型客车和一些面包车,则把冷凝器安装在车厢两侧或车厢后侧和车厢的顶部。
当冷凝器远离发动机散热器时,在冷凝器旁都必须安装辅助冷却风扇进行强制风冷,加速冷却。
1.1.2 基本组成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管片式、管带式、鳝片式和平行流式四种。
是由管子与散热片组合起来的。
⑴..管片式它是由铜质或铝质圆管套上散热片组成,如图1-1所示。
片与管组装后,经胀管处理,使散热片与散热管紧密接触,使之成为冷凝器总成。
这种冷凝器结构比较简单,加工方便,但散热效果较差。
一般用在大中型客车的制冷装置上。
图1-1 管片式冷凝器及管带式冷凝器⑵.管带式它是由多孔扁管与S形散热带焊接而成,如图1-2所示。
管带式冷凝器的散热效果比管片式冷凝器好一些(一般可高10%左右〉,但工艺复杂,焊接难度大,且材料要求高。
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与应用
![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72527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a.png)
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与应用摘要: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器,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能源等领域。
它通过将热量从高温的气体或液体转移到低温的冷却介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与应用,对于提高蒸发式冷凝器的性能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蒸发式冷凝器;设计;应用1蒸发式冷凝器工作原理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广泛用于空气调节系统、冷冻机组和其他制冷设备中的设备,它的作用是将水或蒸汽从空气或其他气体中凝结出来。
蒸发式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工作介质:蒸汽或水。
蒸发式冷凝器中通常使用蒸汽或水作为工作介质,这取决于应用的具体场合和要求。
(2)工作过程:当蒸汽或水进入蒸发式冷凝器时,它会通过蒸发器进入蒸气室中。
在蒸汽室中,蒸汽或水与热交换器中的热源接触,从而产生蒸汽或水蒸气。
(3)冷凝过程:蒸汽或水蒸气进入冷凝管或散热器,在这里,它与周围的空气或水接触。
由于温度差异的存在,蒸汽或水蒸气会冷凝成水。
这个过程会释放热量,因为凝结过程会将热量转移到周围的空气或水中。
(4)循环:冷凝后的水被回收,然后重新循环流回蒸发器中,等待下一次蒸发过程。
综上所述,蒸发式冷凝器通过将工作介质(蒸汽或水)引入到蒸汽室中,然后使其蒸发,并通过冷凝过程将其冷凝成水,从而实现水/蒸汽从空气或其他气体中凝结出来的目的。
2蒸发式冷凝器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2.1冷凝温度和进风湿球温度的选择冷凝温度是指在蒸发式冷凝器中,冷凝器内部的温度。
选择冷凝温度时,需要考虑到冷凝器的工作效率和能耗。
一般来说,冷凝温度越低,冷凝器的效率越高,但能耗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冷凝温度。
进风湿球温度是指进入蒸发式冷凝器空气的湿球温度。
选择进风湿球温度时,需要考虑到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对冷凝器影响。
一般来说,进风湿球温度越高,冷凝器的效率越低,因为空气的湿度会影响冷凝器的蒸发效率。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进风湿球温度。
蒸发器冷凝器选型参数
![蒸发器冷凝器选型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79bc4f850740be1e640e9a41.png)
EATB25EATB55EATB85小10.620.1240.65 2.17162°蒸发10.70.220.75 2.5182°蒸发1.5 1.050.33 1.13 3.76222°蒸发2 1.40.43 1.505262°蒸发3 2.10.65 2.257.534182°蒸发4 2.80.86 3.001044222°蒸发5 3.5 1.1 3.7512.554262°蒸发6 4.2 1.29 4.5015302°蒸发75 1.5 5.2517.5322°蒸发8 5.7 1.7 6.0020362°蒸发9 6.4 1.9 6.7522.5402°蒸发107.1 2.17.5025462°蒸发117.9 2.48.2527.5502°蒸发128.5 2.69.003056362°蒸发139.4 2.89.7532.560402°蒸发1410310.503564422°蒸发1511 3.2611.2537.570462°蒸发1611.3 3.4412.004074482°蒸发1712.2 3.712.7542.578522°蒸发1812.7 3.8713.504584562°蒸发1913.6 4.1314.2547.5602°蒸发2014.2 4.315.0050642°蒸发2115 4.515.7552.5682°蒸发2215.6 4.716.5055742°蒸发2316.5517.2557.5802°蒸发2417 5.1618.0060842°蒸发2518 5.618.2562.5902°蒸发2620619.0065982°蒸发选型参数计算表选型参数计算表蒸发器片数(冷冻水进12°出7°)压缩机输入功率(Hp)RT 104kcal/h 输入功率(kW)备注蒸发器简易选型(仅供参考)制冷量KW (COP3.33)备注EATB25EATB55/50EATB85(COP3.33)小10.620.1240.652.708306251040°冷凝10.70.220.75 3.1251240°冷凝2 1.40.43 1.50 6.252040°冷凝3 2.10.65 2.259.3752840°冷凝4 2.80.86 3.0012.53640°冷凝5 3.5 1.1 3.7515.625462040°冷凝6 4.2 1.29 4.5018.75542240°冷凝75 1.5 5.2521.875622640°冷凝8 5.7 1.7 6.00253040°冷凝9 6.4 1.9 6.7528.1253240°冷凝107.1 2.17.5031.253640°冷凝117.9 2.48.2534.3754040°冷凝128.5 2.69.0037.54240°冷凝139.4 2.89.7540.6254640°冷凝1410310.5043.754840°冷凝1511 3.2611.2546.8755240°冷凝1611.3 3.4412.00505640°冷凝1712.2 3.712.7553.1255840°冷凝1812.7 3.8713.5056.256240°冷凝1913.6 4.1314.2559.375664040°冷凝2014.2 4.315.0062.5684240°冷凝2115 4.515.7565.625724440°冷凝2215.6 4.716.5068.75744640°冷凝2316.5517.2571.875784840°冷凝2417 5.1618.0075825040°冷凝2518 5.618.2578.125845240°冷凝2620619.0081.25885440°冷凝2720.2584.375905640°冷凝2821.0087.5945840°冷凝2921.7590.625966240°冷凝3022.5093.751006440°冷凝3526.25109.3757440°冷凝4029.981258640°冷凝5037.47156.2510840°冷凝6044.96187.513040°冷凝RT 104kcal/h输入功率(kW)制冷量KW×1.25冷凝器片数 (进30°出35°)冷凝器简易选型一(仅供参考)压缩机输入功率(Hp)选型参数计算表冷凝器简易选型二(仅供参考)。
蒸发器冷凝器选型参数
![蒸发器冷凝器选型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58229b403c1ec5da50e2703a.png)
EATB25EATB55EATB85小10.620.1240.65 2.17162°蒸发10.70.220.75 2.5182°蒸发1.5 1.050.33 1.13 3.76222°蒸发2 1.40.43 1.505262°蒸发3 2.10.65 2.257.534182°蒸发4 2.80.86 3.001044222°蒸发5 3.5 1.1 3.7512.554262°蒸发6 4.2 1.29 4.5015302°蒸发75 1.5 5.2517.5322°蒸发8 5.7 1.7 6.0020362°蒸发9 6.4 1.9 6.7522.5402°蒸发107.1 2.17.5025462°蒸发117.9 2.48.2527.5502°蒸发128.5 2.69.003056362°蒸发139.4 2.89.7532.560402°蒸发1410310.503564422°蒸发1511 3.2611.2537.570462°蒸发1611.3 3.4412.004074482°蒸发1712.2 3.712.7542.578522°蒸发1812.7 3.8713.504584562°蒸发1913.6 4.1314.2547.5602°蒸发2014.2 4.315.0050642°蒸发2115 4.515.7552.5682°蒸发2215.6 4.716.5055742°蒸发2316.5517.2557.5802°蒸发2417 5.1618.0060842°蒸发2518 5.618.2562.5902°蒸发2620619.0065982°蒸发选型参数计算表选型参数计算表蒸发器片数(冷冻水进12°出7°)压缩机输入功率(Hp)RT 104kcal/h 输入功率(kW)备注蒸发器简易选型(仅供参考)制冷量KW (COP3.33)备注EATB25EATB55/50EATB85(COP3.33)小10.620.1240.652.708306251040°冷凝10.70.220.75 3.1251240°冷凝2 1.40.43 1.50 6.252040°冷凝3 2.10.65 2.259.3752840°冷凝4 2.80.86 3.0012.53640°冷凝5 3.5 1.1 3.7515.625462040°冷凝6 4.2 1.29 4.5018.75542240°冷凝75 1.5 5.2521.875622640°冷凝8 5.7 1.7 6.00253040°冷凝9 6.4 1.9 6.7528.1253240°冷凝107.1 2.17.5031.253640°冷凝117.9 2.48.2534.3754040°冷凝128.5 2.69.0037.54240°冷凝139.4 2.89.7540.6254640°冷凝1410310.5043.754840°冷凝1511 3.2611.2546.8755240°冷凝1611.3 3.4412.00505640°冷凝1712.2 3.712.7553.1255840°冷凝1812.7 3.8713.5056.256240°冷凝1913.6 4.1314.2559.375664040°冷凝2014.2 4.315.0062.5684240°冷凝2115 4.515.7565.625724440°冷凝2215.6 4.716.5068.75744640°冷凝2316.5517.2571.875784840°冷凝2417 5.1618.0075825040°冷凝2518 5.618.2578.125845240°冷凝2620619.0081.25885440°冷凝2720.2584.375905640°冷凝2821.0087.5945840°冷凝2921.7590.625966240°冷凝3022.5093.751006440°冷凝3526.25109.3757440°冷凝4029.981258640°冷凝5037.47156.2510840°冷凝6044.96187.513040°冷凝RT 104kcal/h输入功率(kW)制冷量KW×1.25冷凝器片数 (进30°出35°)冷凝器简易选型一(仅供参考)压缩机输入功率(Hp)选型参数计算表备注EATB25EATB55/50EATB85(COP4.5)小10.620.1240.65 3.656251860°冷凝10.70.220.75 4.218752260°冷凝1.5 1.050.33 1.13 6.35632660°冷凝2 1.40.43 1.508.43753060°冷凝3 2.10.65 2.2512.65625422060°冷凝4 2.80.86 3.0016.875542660°冷凝5 3.5 1.1 3.7521.0937*******°冷凝6 4.2 1.29 4.5025.3125743860°冷凝75 1.5 5.2529.53125844260°冷凝8 5.7 1.7 6.0033.75964860°冷凝9 6.4 1.9 6.7537.968755460°冷凝107.1 2.17.5042.18756060°冷凝117.9 2.48.2546.406256660°冷凝128.5 2.69.0050.625724260°冷凝139.4 2.89.7554.84375784460°冷凝1410310.5059.0625824860°冷凝1511 3.2611.2563.28125885260°冷凝1611.3 3.4412.0067.5945660°冷凝1712.2 3.712.7571.718751006260°冷凝1812.7 3.8713.5075.93756860°冷凝1913.6 4.1314.2580.156257260°冷凝2014.2 4.315.0084.3757660°冷凝2115 4.515.7588.593758260°冷凝2215.6 4.716.5092.81258660°冷凝2316.5517.2597.031259260°冷凝2417 5.1618.00101.259860°冷凝2518 5.618.25102.6562510460°冷凝2620619.00106.87511060°冷凝2720.25113.9062511660°冷凝2821.00118.12512260°冷凝2921.75122.3437513060°冷凝3022.50126.562514060°冷凝输入功率(kW ) × 能效比4.5×1.25冷凝器片数 (进50°出55°)冷凝器简易选型二(仅供参考)压缩机输入功率(Hp)RT 104kcal/h 输入功率(kW)。
制冷技术: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制冷技术:蒸发器的选择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861f91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1.png)
蒸发器的选择计算一、蒸发器选择计算的方法蒸发器的选择计算首先选择蒸发器的形式,然后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被冷却介质的流量和流动阻力。
对于冷却液体的蒸发器,其计算方法与水冷式冷凝器相同。
1、蒸发器型式的选择开式冷水系统采用冷水箱式蒸发器(如制冰)。
冷藏库中根据各类冷间的要求不同,采用冷却排管和冷风机。
1.蒸发器传热面积的计算 蒸发器传热面积F 的计算式为F =Fq Qt K Q 00=∆⋅(m 2) (6-1) 式中 Q 0——制冷装置的制冷量,即蒸发器的负荷。
它等于制冷量与制冷装置的冷量损失之和(kW );K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W /m 2·℃); t ∆——平均传热温差(℃);F q ——蒸发器的单位面积热负荷,即热流密度(W /m 2); 平均传热温差:t ∆=)()(ln ln 020121min max min max t t t t t t t t t t ---=∆∆∆-∆ (6-2)t 1——被冷却介质进入蒸发器的温度(℃); t 2——被冷却介质出蒸发器的温度(℃); t 0——蒸发温度(℃);蒸发器选型计算时,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 按经验选取,对排管有相应的计算公式。
对于冷却液体的蒸发器,蒸发温度一般比被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低3~5℃。
被冷却液体的进出口温差取5℃左右,这样,平均传热温差为5~6℃。
对于冷却空气的蒸发器,由于空气侧的放热系数很低而使传热系数很低,为了设备的初投资,选取较大的平均传热温差,一般蒸发温度比空气的出口温度低10℃左右,平均传热温差为15℃左右。
各种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 值等参数见表6-7。
3、 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流量的计算与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流量的计算方法相同,不再重复。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和单位面积热负荷 表6-7二、冷风机选型计算(一)根据冷间冷却设备负荷,按公式(6-1)计算所需冷风机的冷却面积; 注意△t 取冷间温度与制冷剂温度差。
传热系数K 见表6-8。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6233376f46527d3240ce0d6.png)
Fz=
148.50020 必须满足校核值
冷凝器换热面积m2 热流密度W/m2 热风比m3/h:KW 迎面风速m/s 空气侧阻力Pa
F=
vy= △Pk=
594.00079 309.59555 477.61194
2.59889 80.79957
584.3806113 290-320 ≥320 2.0-3.0
根据选定排数输入计算风阻
空气阻力系数A
2排
0.73
3排
0.85
4排
1
5排
1.12
冷凝器热负荷KW 风冷冷凝器传热面积m2 冷凝风量kg/s 冷凝风量m3/h
换热器器水平管间距m 换热器垂直管间距m 换热管管径m 换热管内径m 片 单距 根换m 热管空气侧换热面积 m2/m 单根换热管氟侧换热面积m2/m 单根换热管氟侧通流面积m2 换热管肋化系数
冷凝器组数 每组冷凝器表面管数 每组冷凝器排数 每组冷凝器管长m 每组冷凝器流程 每组分路数 每组冷凝器迎风面积m2 每组冷凝器氟侧通流面积m2 每组冷凝换热面积m2
35.00000
输入
t2=
44.00000
输入
△t=
9.00000
K=
33.00000
输入
tkmax=
60.00000
二、冷凝器热力计算求解
Qk=
183.90000
F=
567.35982
Gk=
20.33167
Gk= 87832.83582
三、风冷冷凝器基本尺寸参数
A=
0.02200
B=
0.02540
D=
0.01000
D1=
0.00930
d=
蒸发器冷凝器选型计算
![蒸发器冷凝器选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59ae40b6529647d26285217.png)
压缩机型号 制冷量KW 压缩机输入功率KW 压缩机排气量kg/h 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 过热度℃ 过冷度℃ 蒸发器入口空气干球温度℃ 蒸发器入口空气湿球温度℃ 蒸发器入口空气焓值kj/kg 蒸发器出口空气干球温度℃ 蒸发器出口空气湿球温度℃ 蒸发器出口空气焓值kj/kg 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 传热温差℃ 空气进出口风温差℃ 进出口焓差kj/kg 传热系数W/m2℃ 最高冷凝温度℃
N=
1
N1=
58
N2=
4
L=
2.10
N3=
4
n=
58.00
Fy=
3.09372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计算值应为整数
每组蒸发器氟侧通流面积m2 每组蒸发换热面积m2 蒸发器换热面积m2 热流密度W/m2 冷风比m3/h:KW 迎面风速m/s 空气侧阻力Pa
Fsz= Fz= F=
vy= △Pk=
0.00394 261.00035 261.00035 153.25650 217.09634
0.77970 21.04005
必须满足校核值
84.87939 450-500 130-220 1.5-2.5 ≤180
根据选定排数输入计算风阻
空气阻力系数A 2排 3排 4排 6排
蒸发器制冷量KW 蒸发器器传热面积m2 冷凝风量m3/h
换热器器水平管间距m 换热器垂直管间距m 换热管管径m 换热管内径m 片 单距 根换m 热管空气侧换热面积 m2/m 单根换热管氟侧换热面积m2/m 单根换热管氟侧通流面积m2 换热管肋化系数
蒸发器组数 每组蒸发器表面管数 每组蒸发器排数 每组蒸发器管长m 每组冷凝器流程 每组分路数 每组蒸发器迎风面积m2
蒸发器设计
![蒸发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16d5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2.png)
蒸发器设计
蒸发器是一种用于将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
个加热器和一个冷凝器组成,使液体在加热后蒸发,然后
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气体。
在设计蒸发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材料选择:蒸发器应选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如不
锈钢、钛合金等。
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和液体
性质来确定。
2. 加热方式:蒸发器可以采用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的方式。
直接加热适用于易挥发液体,而间接加热则适用于不宜直
接加热的液体。
3. 加热功率:根据所需的蒸发速率和液体的热容量,确定
合适的加热功率。
加热功率过低会导致蒸发效率低下,加
热功率过高则可能造成过热和液体损失。
4. 冷凝器设计:冷凝器用于将蒸发后的气体冷凝成液体。
冷凝器的设计应保证足够的冷却表面积和冷却效率,以避
免气体泄漏。
5. 控制系统:蒸发器应配备一个稳定可靠的控制系统,用
于监测和控制加热功率、温度和蒸发速率等参数。
在设计蒸发器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操作条件,以确保蒸发器能够达到预期的蒸发效果和工作稳定性。
冷水机组蒸发器压力和冷凝器压力标准
![冷水机组蒸发器压力和冷凝器压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a916c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e.png)
蒸发器的压力可以通过饱和蒸汽表或者制冷剂性质表来查阅得到。一般来说,蒸发器的压力应该保持在设计工况下的合适范围内,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制冷效果。
3. 对蒸发器压力标准的个人理解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认为蒸发器的压力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工作环境、制冷负荷以及制冷剂的选择等因素。合理的蒸发器压力标准既要满足系统的制冷需求,又要尽量减少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五、个人观点
作为工程师,我认为对于蒸发器和冷凝器压力标准的合理理解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压力标准,并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冷水机组系统的高效运行,并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尾】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对冷水机组蒸发器压力和冷凝器压力标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考虑到蒸发器和冷凝器压力标准的重要性,合理制定和控制压力标准,从而提高冷水机组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性能。在冷水机组蒸发器和冷凝器压力标准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制定和控制压力标准,以及压力标准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还可以就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维护和保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制定和控制压力标准
1. 蒸发器和冷凝器压力标准的制定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合理制定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压力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工作环境、制冷负荷、制冷剂的选择以及设备性能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计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压力标准,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3. 对冷凝器压力标准的个人观点
我认为冷凝器的压力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和蒸发器一样,兼顾系统的制冷效果和能耗等方面。冷凝器的压力标准是和蒸发器密切相关的,两者需要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小型冷库四大件设计与选型全套
![小型冷库四大件设计与选型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f7f2ac6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5.png)
小型冷库四大件设计与选型全套一、小型冷库的冷量要求1、小型冷库的定义小型冷库是相对大型冷存储置而言的概念,其体积一般在5-30立方米范围内,用于储藏食品、药品、花卉等对温度有一定要求的产品。
小型冷库可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成冷库群。
由于体积较小,小型冷库的制冷系统相对简单,主要采用压缩机*凝器苜流装置黄发器的基本制冷循环。
2、冷量计算方法小型冷库的制冷负荷主要来源于储存品的冷却负荷、外界传热负荷和人员开门带入的负荷。
其中,储存品的冷却负荷与品种、储存量及所需温度相关;外界传热负荷与外界温度和冷库隔热性能相关;开门负荷与开门频率相关。
经验计算方法可以估算总制冷负荷。
也可以通过模拟软件对其进行精确计算。
3、常见冷量范围根据设计规范和使用经验,5-10立方米的小型冷库,其制冷能力通常在0.5-lKW;10-20立方米冷库对应l-3KW;20-30立方米冷库对应3-5KW。
这可以作为初步选型的参考依据。
也需要考虑本地实际气候情况、储存品种及要求来确定合理冷量。
二、小型冷库压缩机的选型1、制冷能力确定根据冷库冷负荷计算或经验估算结果选定合适的压缩机制冷能力。
选定的压缩机制冷能力要大于计算负荷,且型号机组能力宜按级比选用,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
2、环境适应性选择小型冷库多用于厂房或仓库,环境温度较高。
因此,压缩机要选择适合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型号。
开放式压缩机的高温适应性较好,也更经济。
若环境温度较低,可以可选用封闭或半封闭压缩机。
3、品牌和型号压缩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冷库的可靠性。
优先选择国内知名冷藏压缩机生产企业的产品,如艾默生、丹佛斯、海立等。
另外,选择压缩机要注意产品是否通过相关质量认证,避免选用不合格产品。
三、小型冷库冷凝器、蒸发器的选型1、匹配压缩机排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型号要与压缩机的排量相匹配。
过小会造成压缩机过热,过大则会造成系统低效运行。
一般可按排量的0.08-0.1 立方米/小时/KW的经验值初步选择。
四效降膜蒸发器设计参数及操作规程
![四效降膜蒸发器设计参数及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f0db7a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4.png)
1. 规格、参数、性能1.1 蒸发器规格、型号1.1.1 蒸发器名称、型号:RHJM-6000四效降膜蒸发器1.1.2 蒸发水量规格:6000kg/h1.2 蒸发器工艺参数1.2.1 总物料流量:10000 kg/hr1.2.2 总蒸发速率:6000 kg/hr1.2.3 物料流程:四效→一效→二效→三效→出料1.2.4 蒸汽流程:一效→二效→三效→四效→冷凝器1.2.5 各效传热面积:一效(140m2)二效(100m2)三效(140m2)四效(100m2)1.3 蒸发器性能1.3.1 物料:糖浆1.3.2 物料进口:进四效数量:10000kg/hr温度:50-60℃浓度:30-32%(DS)1.3.3 物料出口:从三效出料数量:4000kg/hr温度:65-70℃浓度:75-80%(DS)蒸汽消耗量:1800kg/h (0.6MPa)冷却水从35℃至43℃150m3/h电能(安装功率)29kw电流380/220v, 50赫兹,3相设备的布置四效蒸发器、冷凝器温度一效二效三效四效加热温度℃104.5907660蒸汽温度℃917761432. 工艺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请运用工艺流程图为了得到对的的结果,你应当了解现场安装,每条工艺线。
假如出现故障或紧急情况,必须非常熟悉和组件的物理位置和管道的工程布置。
2.1 物料将要浓缩的物料输送到进料罐,通过进料泵将物料通过流量计打到四效上端管板上的分布器以保证进入每一根加热管的液量相同。
液膜在管子顶部向下流动过程中加速,由于重力及液体形成的蒸汽作用下流速增长,蒸发器从外部加热、水蒸汽及部分浓缩的物料离开蒸发器,大部分液体存储在下部的料仓并由此离开,少量液体及水蒸汽通过连接管道运到分离器蒸汽与液体在此分离,留存在顶部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
从第四效蒸发器出来的物料通过四效出料泵送到一效管板上的分布器,液膜在向管子底部流动过程中加速,由于重力及液体形成的蒸汽作用下流速增长,蒸发器从外部加热、水蒸汽及部分浓缩的物料离开蒸发器,大部分液体存储在下部的料仓并由此离开,少量液体及水蒸汽通过连接管道输送到分离器,蒸汽与液体在此分离,留存在顶部的水蒸汽进入二效加热室或者通过热泵再次进入一效加热室,从第一效蒸发器出来的物料通过一效物料转移泵输送到二效管板上的分布器。
翅片式冷凝器、蒸发器 标准
![翅片式冷凝器、蒸发器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5f2938376baf1ffc4fad91.png)
━━━━━━━━━━━━━━━━━━━━━━━━━━━━━━━━━━━━━━━━━━━━━翅片式冷凝器、蒸发器/丝管式冷凝器技术、检验标准2006-9 发布2006-9 实施━━━━━━━━━━━━━━━━━━━━━━━━━━━━━━━━━━━━━━━━━━━━━翅片式冷凝器、蒸发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冰箱、冷柜等家用电器用翅片冷凝器、翅片蒸发器(以下简称冷凝器、蒸发器)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我厂生产的冰箱、冷柜用两器产品。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后,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3880 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QB/HZ11-03 连续热镀锌钢板和钢带验收标准QB/HZ11-06 不锈钢板验收技术要求QB/HZ11-04 拉制紫铜管QB/HZ11-02 蒸发器、冷凝器翅片用普通铝箔3. 产品型号及表示方法L C ─□□□□主机厂冰箱、冷柜产器型号。
名称代号:若为蒸发器则将L改为Z,其中L表示冷凝器、Z表示蒸发器、C表示翅片式。
4. 技术要求4.1 冷凝器、蒸发器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制造,其余事宜按双方技术协议确定。
4.2 外观要求4.2.1 翅片应整齐、平直、间距均匀,不许有裂纹、松动。
4.2.2 翅片卷边数量不得超过3片。
4.2.3 冷凝器、蒸发器传热管弯曲部位无明显皱折,弯曲变化应圆滑,扁平率大于85%。
注:扁平率=(最小直径/公称直径)×100%4.2.4 冷凝器、蒸发器翅片孔翻边应无明显开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型参数计算表
蒸发器简易选型 ( 仅供参考)
压缩机输
RT 104kcal/h 输入功率制冷量 KW 蒸发器片数 ( 冷冻水进 12°出 7°)
入功率备注
(kW)(COP3.33)
(Hp)
EATB25 EATB55 EATB85
小1 0.62 0.124 0.65 2.17 16 2°蒸发
1 0.7 0.2
2 0.75 2.5 18 2°蒸发
1.5 1.05 0.33 1.13 3.76 22 2°蒸发
2 1.4 0.4
3 1.50 5 26 2°蒸发
3 2.1 0.65 2.25 7.5 3
4 18 2°蒸发
4 2.8 0.86 3.00 10 44 22 2°蒸发
5 3.5 1.1 3.75 12.5 54 2
6 2°蒸发
6 4.2 1.29 4.50 15 30 2°蒸发
7 5 1.5 5.25 17.5 32 2°蒸发
8 5.7 1.7 6.00 20 36 2°蒸发
9 6.4 1.9 6.75 22.5 40 2°蒸发
10 7.1 2.1 7.50 25 46 2°蒸发
11 7.9 2.4 8.25 27.5 50 2°蒸发
12 8.5 2.6 9.00 30 56 36 2°蒸发
13 9.4 2.8 9.75 32.5 60 40 2°蒸发
14 10 3 10.50 35 64 42 2°蒸发
15 11 3.26 11.25 37.5 70 46 2°蒸发
16 11.3 3.44 12.00 40 74 48 2°蒸发
17 12.2 3.7 12.75 42.5 78 52 2°蒸发
18 12.7 3.87 13.50 45 84 56 2°蒸发
19 13.6 4.13 14.25 47.5 60 2°蒸发
20 14.2 4.3 15.00 50 64 2°蒸发
21 15 4.5 15.75 52.5 68 2°蒸发
22 15.6 4.7 16.50 55 74 2°蒸发
23 16.5 5 17.25 57.5 80 2°蒸发
24 17 5.16 18.00 60 84 2°蒸发
25 18 5.6 18.25 62.5 90 2°蒸发
26 20 6 19.00 65 98 2°蒸发
选型参数计算表
冷凝器简易选型一 ( 仅供参考)
压缩机输
104kcal/h 输入功率制冷量 KW×冷凝器片数( 进30°出 35°)备注
入功率RT
(kW) 1.25
(Hp) EATB25 EATB55/50 EATB85 (COP3.33) 小1 0.62 0.124 0.65 2.70830625 10 40°冷凝
1 0.7 0.2
2 0.75 3.125 12 40°冷凝
2 1.4 0.4
3 1.50 6.25 20 40°冷凝
3 2.1 0.65 2.25 9.375 28 40°冷凝
4 2.8 0.86 3.00 12.
5 3
6 40°冷凝
5 3.5 1.1 3.75 15.625 4
6 20 40°冷凝
6 4.2 1.29 4.50 18.75 54 22 40°冷凝
7 5 1.5 5.25 21.875 62 26 40°冷凝
8 5.7 1.7 6.00 25 30 40°冷凝
9 6.4 1.9 6.75 28.125 32 40°冷凝
10 7.1 2.1 7.50 31.25 36 40°冷凝
11 7.9 2.4 8.25 34.375 40 40°冷凝
12 8.5 2.6 9.00 37.5 42 40°冷凝
13 9.4 2.8 9.75 40.625 46 40°冷凝
14 10 3 10.50 43.75 48 40°冷凝
15 11 3.26 11.25 46.875 52 40°冷凝
16 11.3 3.44 12.00 50 56 40°冷凝
17 12.2 3.7 12.75 53.125 58 40°冷凝
18 12.7 3.87 13.50 56.25 62 40°冷凝
19 13.6 4.13 14.25 59.375 66 40 40°冷凝
20 14.2 4.3 15.00 62.5 68 42 40°冷凝
21 15 4.5 15.75 65.625 72 44 40°冷凝
22 15.6 4.7 16.50 68.75 74 46 40°冷凝
23 16.5 5 17.25 71.875 78 48 40°冷凝
24 17 5.16 18.00 75 82 50 40°冷凝
25 18 5.6 18.25 78.125 84 52 40°冷凝
26 20 6 19.00 81.25 88 54 40°冷凝
27 20.25 84.375 90 56 40°冷凝
28 21.00 87.5 94 58 40°冷凝
29 21.75 90.625 96 62 40°冷凝
30 22.50 93.75 100 64 40°冷凝
35 26.25 109.375 74 40°冷凝
40 29.98 125 86 40°冷凝
50 37.47 156.25 108 40°冷凝
60 44.96 187.5 130 40°冷凝
选型参数计算表
冷凝器简易选型二 ( 仅供参考)
压缩机输
104kcal/h 输入功率输入功率
冷凝器片数( 进50°出 55°)备注
入功率RT ( kW)×能
(kW)
(Hp) 效比 4.5 ×1.25 EATB25 EATB55/50 EATB85 (COP4.5) 小1 0.62 0.124 0.65 3.65625 18 60°冷凝1 0.7 0.22 0.75 4.21875 22 60°冷凝
1.5 1.05 0.33 1.13 6.3563 26 60°冷凝
2 1.4 0.4
3 1.50 8.4375 30 60°冷凝
3 2.1 0.65 2.25 12.65625 42 20 60°冷凝
4 2.8 0.86 3.00 16.87
5 54 2
6 60°冷凝
5 3.5 1.1 3.75 21.09375 64 32 60°冷凝
6 4.2 1.29 4.50 25.3125 74 38 60°冷凝
7 5 1.5 5.25 29.53125 84 42 60°冷凝
8 5.7 1.7 6.00 33.75 96 48 60°冷凝
9 6.4 1.9 6.75 37.96875 54 60°冷凝
10 7.1 2.1 7.50 42.1875 60 60°冷凝
11 7.9 2.4 8.25 46.40625 66 60°冷凝
12 8.5 2.6 9.00 50.625 72 42 60°冷凝
13 9.4 2.8 9.75 54.84375 78 44 60°冷凝
14 10 3 10.50 59.0625 82 48 60°冷凝
15 11 3.26 11.25 63.28125 88 52 60°冷凝
16 11.3 3.44 12.00 67.5 94 56 60°冷凝
17 12.2 3.7 12.75 71.71875 100 62 60°冷凝
18 12.7 3.87 13.50 75.9375 68 60°冷凝
19 13.6 4.13 14.25 80.15625 72 60°冷凝
20 14.2 4.3 15.00 84.375 76 60°冷凝
21 15 4.5 15.75 88.59375 82 60°冷凝
22 15.6 4.7 16.50 92.8125 86 60°冷凝
23 16.5 5 17.25 97.03125 92 60°冷凝
24 17 5.16 18.00 101.25 98 60°冷凝
25 18 5.6 18.25 102.65625 104 60°冷凝
26 20 6 19.00 106.875 110 60°冷凝
27 20.25 113.90625 116 60°冷凝
28 21.00 118.125 122 60°冷凝
29 21.75 122.34375 130 60°冷凝
30 22.50 126.5625 140 60°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