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保护区域。
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此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矛盾。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会导致土地使用权和资源利益的重新分配。
一些农民可能会因为保护区的建立而丧失耕地和采矿权益,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
由于保护区的限制,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许多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而保护区的建立可能会限制这些活动,对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控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协调发展。
应该重视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参与和共享利益。
保护区的建立应该与周边社区的发展相结合,使周边社区能够分享保护区的利益。
应该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控技术支持。
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保护区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平衡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利益。
还应该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长效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决策共商,增加双方的互信和理解。
要注重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社区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结合。
通过引进适合周边社区的产业和发展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增加人们对保护区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旨在探讨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保护区和社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在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了实现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社区居民也能从保护区的发展中受益。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关系,问题,路径,案例分析,政策建议,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背景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而划定的特定区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却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经常导致周边社区的资源受限,影响当地居民的生计和发展。
周边社区的发展也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种群减少的问题。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探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协调发展的路径,才能有效促进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共赢局面。
1.2 研究意义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关乎着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平衡的实现至关重要。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与周边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互为影响。
通过研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研究还有助于加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定地区,是保护和管理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密切,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影响着周边社区的生活和发展。
对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周边社区的良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的影响是双向的。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周边社区的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为周边社区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也可以提高当地环境的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社区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可以提高周边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和利用,为社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也可能对周边社区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困扰。
一些保护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限制周边社区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利用权,导致社区居民的生计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特定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可能会对周边社区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活动施加一定的限制,使得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环境影响,比如土地沙漠化、水源减少、生态系统破坏等,给周边社区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共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应该注重加强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倾听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社区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应该加强对周边社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促进社区的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应该积极引导和推动周边社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社区居民从事与自然保护区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和生态农业,实现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自然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和威胁。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却常常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往往会影响到周边社区的生产生活;周边社区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也会对自然保护区造成损害。
如何实现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促进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可以为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成果也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揭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探讨促进双方协调发展的路径。
通过对案例分析和政策建议,旨在为保护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自然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关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可以有效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协调发展可以促进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业和当地社区经济的发展,增加保护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良性互动和协作还有利于增强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素质,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研究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不仅对于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价值。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我国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资源过度开采和人为干扰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成立不仅可以帮助保护野生动植物及自然生态系统,还可以对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实现保护区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但现实中,由于某些原因,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和摩擦,存在协调发展的困难。
因此,对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非常重要。
保护区的建立使周边社区的资源利用受到限制,而保护区的管理又需要社区的支持,因此,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合作与冲突两种。
最初,由于保护区的建立与社区的矛盾,保护区管理者极少关注周边社区,导致了一些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冲突。
这些冲突表现为,社区无法利用保护区内的资源,导致其经济较为困难。
而由于社区的存在,保护区出现了一些不允许的行为,比如非法采伐、滥捕滥猎、乱砍乱伐等。
这就需要考虑如何矫正这些不良行为,使保护区的资源得到保护,而周边社区也能够分得一份。
因此,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不仅包括了解社区的需求,更需要寻求一种合理的平衡点,使得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为了消除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应加强保护区的宣传工作,提高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了解程度。
管理者可以让社区的代表参观保护区、组织公众宣传活动等,让社区人员亲身感受到保护区的价值。
另一方面,保护区的管理者可以协调政府、企业等各方资源,为社区提供更多的经济帮助,促进社区的稳定发展。
如为周边社区提供生产资金、推出牧畜、种植等可持续的产业项目、将社区内的村庄打造成旅游胜地等,提高社区的生活和经济水平,减轻社区经济压力。
同时,从治理的角度来看,应适时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如禁止乱摆垃圾、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种植抗旱树种等,为当地的生态系统绿化提供支持,缓解环保压力。
这一系列的措施将有利于缓解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协调发展。
建设和谐生态社区工作总结
建设和谐生态社区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设和谐生态社区的工作成为了社
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此,我将对建设和谐生态社区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首先,建设和谐生态社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做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建设和谐生态社区。
其次,建设和谐生态社区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建设和谐生态社区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
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体,企业
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共同为建设和谐生态社区贡献力量。
最后,建设和谐生态社区需要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我们需要科学规划社区的
绿化、垃圾处理等工作,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需要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保机制,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建设和谐生态社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真正建设起一个美丽、和谐的生态社区。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为建设和谐生态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区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通常存在着一个社区,这个社区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对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并且和谐的关系对于两者的共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合作与共赢之道。
1. 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而周边的社区则会受益于自然保护区所创造的良好生态环境,比如水源的保护、空气质量的提升等。
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也为社区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从而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
2. 资源利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资源利用是二者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周边社区的发展和生存也需要借助自然保护区所提供的资源,比如水源、草原、林木等。
如何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又能够满足周边社区的需求,成为了一个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3. 社会影响自然保护区对于周边社区的社会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会吸引一大批的生态学者、游客和自然爱好者,他们的到来会对周边社区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于周边社区的土地使用和拓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又能够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与共赢1. 共同发展规划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需要一份共同的发展规划,这份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周边社区的资源需求。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规划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需求。
2. 生态旅游与就业机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周边社区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社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管理
02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概述
定义和概念
定义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指当地社区居民与保护区管理机构共同参与保护区管理 的一种模式。
目的
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提高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共管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优势
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够提高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效率,促进社 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04
社区共管的实施策略
宣传教育策略
总结词
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
详细描述
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制作宣传资料、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自然保护区的价值和 保护意义,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经济激励策略
总结词
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热情
VS
详细描述
设立社区共管基金,对积极参与自然保护 区管理和保护的居民给予经济奖励或补贴 ,如提供生态补偿、减免税收等,激发居 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管理
$number {01}
目 录
• 引言 •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概述 • 社区共管的管理体系 • 社区共管的实施策略 • 社区共管的实践案例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的关键区域,但保护区内及周边 社区居民的传统生计活动往往与保护 目标存在冲突。
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 资金投入不足、居民参与程度不均等。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社区共管管理制度, 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提高管理 效率。
提高居民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对 自然保护的意识,鼓励更多居民 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它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域,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也给周边社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资源利用、生计方式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研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问题,对于解决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现状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总数居全球之首,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4%,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
这些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也给周边社区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首先是资源利用方面,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使得周边社区的资源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包括林木、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给周边社区的生计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是生态环境方面,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使得周边社区的环境保护和改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一些周边社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剧。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观念落后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与管理往往受到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反对,由于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观念落后,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理解和支持不够,导致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其次是资源利益的矛盾。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得自然资源利用的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而一些周边社区的生计方式和经济来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忽视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导致了资源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要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
首先是提高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支持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宣传与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支持度。
自然保护区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_村委年工作总结和计划
自然保护区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_村委年工作总结和计划随着2024年的结束,我们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上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1. 加强生态保护在2024年,我们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巡护力度,加强监测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全面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
通过这些工作,有效地提升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2. 促进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在2024年积极开展了生态旅游的宣传和开发工作,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我们也加强了对旅游开发活动的监管,避免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3. 强化科研监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还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生态数据,为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 拓展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我们在2024年大力拓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了系列的宣传活动,促进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在2025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工作:在2025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巡护监测工作,及时制止和打击各种破坏行为,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加强科研支撑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促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 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引导和规范生态旅游开发活动,打造更加可持续的生态旅游产业,助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与社区合作我们将积极加强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合作,构建共生共赢的生态保护新模式,促进在共同的理念下,形成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共处。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地方社区合作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地方社区合作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地方社区是自然保护区的直接邻居和主要影响者。
在保护区管理中,地方社区的合作至关重要,只有有效的合作才能实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地方社区合作的必要性、挑战和可行方案。
自然保护区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的自然资源。
然而,保护区管理需要依赖周边地区的居民理解、支持和参与。
地方社区是保护区管理的重要参与方,因为保护区管理往往会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产业产生影响。
因此,与地方社区合作成为了保护区管理的核心。
然而,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地方社区合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地方社区可能对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感到不满,认为这会限制他们的资源利用权和发展空间。
其次,保护区管理者需要面对地方社区的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这可能导致双方的矛盾和紧张关系。
再次,保护区管理者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参与机制,以确保地方社区的声音被听取并得到尊重。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保护区管理者应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地方社区合作。
首先,保护区管理者应加强与地方社区的沟通,建立开放、透明的对话渠道,听取地方社区的关切和建议。
其次,保护区管理者应与地方社区共同制定可行的管理方案,将地方社区的需求和利益纳入考虑。
第三,保护区管理者应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地方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和保护区管理知识。
此外,保护区管理者还可以与地方社区合作开展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升地方社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地方社区合作的成功案例也值得借鉴。
例如,在某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保护区管理者与地方社区合作,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供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使地方社区居民认识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并从中受益。
在另一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者与地方社区合作推进可持续发展项目,改善地方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地方社区合作对于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实践报告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社会实践报告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实践报告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引言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分享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于和谐共生的探索与发现,并为未来的环境保护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环境意识的培养首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重视培养环境意识,提高参与者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
通过参观自然保护区和休闲农场等地,大家深入了解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积极参与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
例如,我们参与了社区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工作,倡导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
我们还参与了树木种植活动,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这些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四、生态教育的推广为了推广生态文明理念,我们将生态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计划。
我们组织了一些生态讲座和互动活动,旨在提高居民对于生态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我们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生态课程的推广,培养青少年对于环境保护的兴趣和意识。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够从源头上改变人们对于自然和环境的认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政策倡导与实施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依靠政策的倡导和实施。
我们与当地政府合作,参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宣传。
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鼓励绿色出行,限制工业污染排放等,促使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我们也参与了一些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大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结语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环境问题对于社会的挑战。
我们通过培养环境意识,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推广生态教育,以及参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倡导与实施,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与方法。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维持自然景观的一种特殊区域。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建立了大量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物种和植被,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与周边社区协调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周边社区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研究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问题,对于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社区的支持和参与,而周边社区的发展也需要依赖自然保护区的资源。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主要表现在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
如何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问题2.1 资源利用冲突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对于周边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设立,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导致了资源利用冲突。
一些周边社区为了发展经济,会越过法律和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非法开采资源,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会限制周边社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社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2.2 生态环境影响周边社区的产业发展和生活生产活动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周边社区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污染源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而自然保护区本身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生态环境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承担着对周边社区的生态屏障和保护作用。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3.1 加强政府引导和管理政府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周边社区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管理和引导力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完善统一的管理规划和安全措施,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一、引言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区域。
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环境保护措施,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自然环境的平衡。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自然保护区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周边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对于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展开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 利益共生。
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为周边社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通过开发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方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周边社区也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
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利益得以共生。
2. 生态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对周边社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维护和修复工作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也改善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周边社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双方共同协调和管理。
3. 文化传承。
自然保护区是当地自然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和弘扬对于周边社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区内的原生植物、动物以及文化遗产都是周边社区宝贵的文化资源,它们对于当地民俗风情、历史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存在问题1. 利益分配不均。
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往往会带动周边社区的经济增长,但是这些经济收益并不一定能够真正惠及当地居民。
一些当地居民可能因为资源受限导致生计难题,存在利益不均衡的问题。
2. 生态冲突。
周边社区的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自然保护区的严格保护措施也可能影响到周边社区的发展。
试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如何协调发展
研允•视点INVESTIGATION & INNOVATION试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 如何协调发展I文/何森辉图/见图说I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是实 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表现。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实现好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实 现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研究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 区条例》规定,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 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 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 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 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促进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 用。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 验区。
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 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 观测活动;实验区则可以进入从事科 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 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 物等活动。
第二十六条又规定:禁止 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 猎、捕撈、采药、开垦、娆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自然保护区自然 资源与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活动 紧密相关,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 保护区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导致了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经 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 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 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不仅二、原因分析(一)自然保护区多位于偏远贫 困地区,社区经济发展落后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口数 量多、密度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我国生活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周边社区人口也有50000之多。
社区居民资源利用方式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以传统农耕业、甚至是砍伐、狩猎为生,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高,对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破坏性大,加剧了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象,又是当地居民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社区的生产方式使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加剧了社区的贫困。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它们的存在不仅对自然环境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与周边社区的利益息息相关。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共存,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如何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共同发展。
1.1 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的影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周边社区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可以提供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能导致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部分居民可能因为被排斥在自然保护区之外而受到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周边社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节。
周边社区的活动也会对自然保护区产生影响。
过度的开发、污染、非法捕捞等行为都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保护区管理者需要关注周边社区的活动,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共同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2.1 合作共赢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
自然保护区可以为周边社区提供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周边社区也应该积极支持和配合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只有双方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共同发展。
2.2 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
周边社区的居民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应该参与到保护区管理的决策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保障生物多样性,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公众参与,增强了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关注和支持,有利于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教育宣传加强对周边社区的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周边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是促进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是保护区管理与社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进行探讨。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定地区,其核心目标是保护优秀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资源。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往往会对周边社区的生活方式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自然保护区为周边社区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为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周边社区的发展也对自然保护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是保护区管理与社区发展的关键。
双方应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建立合作机制和社区参与的制度,促进共同管理和发展。
自然保护区应该尊重和保护周边社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当地居民在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冲突与问题也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保护区可能对当地居民的传统生计和土地使用产生限制,引发社区的不满和反对。
这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平衡保护区管理与社区发展的利益,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保护区管理应该注重社区的参与和发展,促进社区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的发展也应该考虑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和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生态环境和社区的共同进步。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长,自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破坏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国际上普遍成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还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设置和运营会对周边社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如何在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之间实现协调发展非常重要。
第一,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沟通是解决问题和消除误解的基础。
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与周边社区居民建立定期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兴工具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和问题。
第二,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应加强合作。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周边社区的支持和参与。
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产品等方式,增加周边社区由此获得的收益,并且可以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可以培育一些保护区内的特色产业,促进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应加强教育与培训。
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和解释解读工作是培养周边社区居民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方法。
可以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也可以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提高周边社区居民从事与自然保护相关的工作的能力。
第四,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自然保护区的合法权益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支撑来保护。
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可以开展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让周边社区的居民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依法执行。
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采取行动,并加大惩罚力度,保证自然保护区的正常运行。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加强合作,加强教育与培训以及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理解,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在各国的环保政策中变得愈发重要。
自然保护区被视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许多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可能会对周边社区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对于寻找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和保障社区发展的途径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通常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因此保护区的管理者往往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来限制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这可能会导致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也可能会为周边社区带来经济利益,因为自然保护区通常会吸引游客和科研人员前来参观和研究,这会为当地的旅馆、餐馆和导游等行业带来商机。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需要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寻找平衡。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需要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需要分析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态度和行为,并研究这些态度和行为的背后的原因。
需要寻找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冲突的可行办法,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在研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来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大量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
还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对不同地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不同地区之间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情况。
在深入研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基础上,需要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关系的实践与思考促进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使之转变成融自然、社会、经济为一体的实体经济模式,这是社区发展经济的关键。
这种模式中包括保护区的科研、保护、教育、生产、旅游等多种功能。
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在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全国网络的同时,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发展,是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目标[1]。
因此,分析和研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构建保护区和谐的社区关系,在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促进周边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构建和谐社区关系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必然要求1.有利于改善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关系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可以使广大居民积极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并分享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这样既加大了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又使得我们避免了以前单一保护,忽略了了社区居民利益的保护方式,从而让我们工作的开展更具人性化。
如此以来,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以前的那种“对立”和“不协作”的关系将会彻底的改变。
如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由保护区管理机构主导、当地居民参与的股份制经营方式能较好地保障居民利益又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使社区关系较为融合。
2.有利于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通过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社区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他们积极参加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从而使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这样做不但资源破坏活动与以前相比明显减少,还使我们的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加强,野生动植物在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显著增加[2]。
例如过去大熊猫的足迹很少在陕西长青大西沟自然保护区出现,而如今可以经常在这一带发现大熊猫的足迹。
这就明显体现社区共管的功效。
3.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态保护意识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可以有效地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样可以让居民们明白在自然保护区内偷盗、狩猎等行为的严重性,更能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我们国家、地区环境的重要性[3]。
要让居民不要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更要看到保护区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性。
要让社区居民认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在自然保护区中的重要作用。
4.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可以有效地让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活动。
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促进了社区村庄面貌的改善,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就业能力,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使社区居民共享自然保护的丰硕成果。
二、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法律法规不完善就现行法律来看,国家级的法律法规有《森林法》、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自然保护区条例》、1985年林业部颁布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7年农业部颁布的《水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几部,而且法规条文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森林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因此,社区开路、架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因涉及林木采伐而难以实施。
还有划入保护区内的山林权属较大部分是集体的,而且有的村大部分山林都已划入保护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柴、用树都要靠这些山上来,不让当地群众使用,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会发生困难,因此在实施时做到有法可依就很难[4]。
而且还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中包括自然资源的归属,以及开发利用等多方面问题。
所以尽快完善我国关于社区共管的法律已经刻不容缓。
要使法律达到更加系统,层次更加分明,从而协调好社区共管在实际遇到的多种问题。
2.周边居民生活条件差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特点是:人口稀少、生物资源丰富、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社会经济较为落后。
生活在那里的群众不容易接受到新的文化熏陶,发展观念落后,以至于他们接受不了新的科技与技术,致使村民们的生活依旧很困苦,大部分人只靠耕地为生,但是村民所居住的地方用于耕种的土地十分贫瘠,而且地形坡度较大,很不利于耕种,致使经济发展不起来。
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所能用来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致使一部分人为了生计必须出外打工,但是因为缺乏现代社会对工人技能的要求,很难找到工作,所以依旧很贫困。
3.建设与发展资金匮乏要发展健全的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关系,必不可少的就是资金的支持,但是国家的投入并不能支持保护区的长期建设。
主要原因有一是保护区管理中职责与权限不明确使政府在自然保护区投入的主体作用不突出,我国现行管理措施并没有明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经费由哪一级政府安排;二是保护区管理中职责与权限不明确使自然保护区经费来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直接相关,造成保护区之间管理与发展很不平衡,由此体现了保护区之间社区发展上的投入差距很大;三是保护区所在地一般是偏远贫困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保护区的投入更是成为当地政府的负担;四是保护区所在地地理条件差,工资待遇差等原因造成管理人员特别是科技人员难以保留,都对建设好和谐社区关系形成制约。
4.生态旅游开发群众的认可度不高生态旅游是当下十分流行的行业,而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又是很受游客们欢迎的地方。
所以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开发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提高居民经济收入,还能带动保护区其他行业的发展,使保护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而且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
然而现实问题是保护区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集体林,而在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上,政府往往是实行“一言堂”(或者是由承包商提供经营方案)很少有当地社区居民讨论的余地,也就是说社区在开发生态旅游开发中处于被动局面,这样势必造成利益上的失衡,影响了社区居民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由于生态旅游开发没有得到社区群众的普遍认可,区内的土地、林地纠纷及破坏林木资源、野生动物案件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三、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的主要措施1.完善社区共管法律体系社区共管的顺利实施和发展,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前提,法律是一切行动的切实保障。
因此,我们不仅要为保护区在国家立法中取得统一的规定和原则,还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与自己区域相适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法律法规[6]。
自然保护区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以具体管理的规则为指导,为保护机构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2.加强与当地政府交流发展经济是当地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一般为欠发达地区,因此当地政府往往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甚者他们还为了发展经济从而过度开采利用资源。
因此,在解决自然保护区附近居民经济基础比较差的问题上,我们要建立一个权威机构来协调保护区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县级政府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它应该以保护区上级主管部门为首,各级部门的负责人为辅,争取各项工作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5]。
把保护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区经济的发展列入到当地的社会发展计划中,根据保护区社区普遍存在偏远贫困现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把促进社区的发展列入当地政府年度考核中。
3.建立社区共管机制社区共管是社区群众和保护区管理部门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保护区建设发展的一种运行机制,社区参与应包括激励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及监督机制。
保护区管理部门只有实行社区共管,促使社区居民在管理中得到实惠与发展,努力使保护区的发展与社区的发展同步进行,使之建立一种“荣辱与共、唇齿相依”的兄弟合作关系。
社区居民成为保护区管理的主人,政策才能顺利执行。
通过相互间的宣传、管理实现共赢。
4.加大社区扶持力度保护区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集体林,国家应在维护林农权益的基础上对其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与保护区行使管理权之间的关系从法律上加以必要的界定;要加大对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力度,作为特殊生态保护区域,在财政上要给予重点倾斜支持,使林农在保护中受益;当地政府与保护区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资金与项目用于社区的公益事业的支出,鼓励社区群众参与生态旅游服务,努力提供社区群众就业机会,扶持社区创办产业等措施为当地社区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使社区摆脱困境。
5.创建社区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应包括就业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机制等,让各种利益者都参与到社区的共管中来是共管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为了让社区利益群体共管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必须充分组合景区内的旅游资源,把生态旅游取得的经济利益均衡分配,从而使居民参加社区共管的积极性达到空前高涨。
6.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但使周围社区居民的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而且还会使许多居民失去生产、生活的物资来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种以前就有的传统观念要根据实际情况得以改善。
因此我们应该以社区自身的基本情况为依据,努力实现社区“村村有主要产业、村村有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养殖业、土特产再加工等经济体系,从而既减轻了居民对资源的依赖,又显著提高了居民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
7.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其根本宗旨就是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生态旅游的开发既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又可以扩大旅游经济收入。
因此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7],正确地认识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宗旨,是保护区管理者最基本的工作。
在生态旅游实施过程中,积极让社区群众参与,使社区群众在生态旅游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努力实现“利益共享、共同发展”,“旅游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管理目标。
四、结语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其周边社区的贫困和发展问题是我们应该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
用发展的理念解决当前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妥善解决这两个问题,自然保护区建设好周边社区的发展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面对这种情况,在研究制定政策解决自然保护区规划发展问题时,保护区周边经济的发展和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接下来要在对法律、政策和制度进行的改进和完善,使居民广泛的参与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来,让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只有这样,科学、和谐、协调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达到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1]陈秀芝,张海鹏.发展乡土型产业推动社区共管持续开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5,(1):104.[2]黄文娟,杨道德.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04,(1):48-50.[3]覃勇荣.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木伦自然保护区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04(4):69-75.[4]于久华.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张明海,王双玲.社区共管: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工作方式的转变(英文)[j].林业研究(英文版),2004,(4):313-318.[6]刘德荣,石德金.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探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3,(1):57-59.[7]姜立军,苗鸿,欧阳志云.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06(11):3775-3781.作者简介:许大明,男 1965.10 籍贯:浙江庆元,大专学历研究方向:营林技术、生态旅游、林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