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气成分研究现状与展望_张莹

合集下载

茶叶香气研究报告

茶叶香气研究报告

茶叶香气研究报告1. 引言茶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品之一,也是仅次于水的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香气是其独特之处,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本文将对茶叶香气的研究进行探究,以深入了解茶叶香气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2. 茶叶香气的来源茶叶香气主要来自于茶叶中的挥发性物质,包括挥发油和芳香物质。

挥发油是茶叶中最重要的香气成分,其含量会受到茶叶种类、地理环境、栽培方法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芳香物质则主要来自于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如儿茶素和花青素。

这些物质在茶叶的加工和发酵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不同的香气。

3. 茶叶香气的分类根据茶叶香气的特点和来源,茶叶香气可以分为花香、果香、草香、木香和焦香等。

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不同的香气特点,且茶叶的香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通过对茶叶香气的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茶叶的品质和风味。

4. 茶叶香气的形成机制茶叶香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茶叶的生长、采摘、加工和储存等多个环节。

首先,茶树的品种和栽培环境会影响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

其次,采摘时间和方法也会影响茶叶香气的质量,因为不同时间和方法采摘的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是不同的。

此外,加工工艺中的发酵和焙火过程也是影响茶叶香气的重要因素。

最后,在茶叶储存过程中,香气的丧失和改变也会对茶叶香气产生影响。

5.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茶叶香气的质量和风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茶叶的品种和产地之外,还包括气候、土壤、光照和水质等环境因素。

茶叶的处理和保存方法也会对香气的质量产生影响。

此外,茶叶的煮水温度和冲泡时间等也会影响香气的释放和保留。

6. 茶叶香气的保留和评价茶叶香气的保留是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保持茶叶的香气,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正确选择和保存茶叶、使用适当的冲泡方法和器具等。

此外,对茶叶香气的评价也是研究茶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专业的评价方法和设备,我们可以对茶叶的香气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指导茶叶的生产和消费。

茶饮料香气研究进展和增香技术探讨

茶饮料香气研究进展和增香技术探讨

收稿日期:2002-06-27 修改稿收稿日期:2002-10-27作者简介:孙其富,男(1978年—),现为浙江大学茶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饮料方面研究。

茶饮料香气研究进展和增香技术探讨孙其富 梁月荣(浙江大学茶学系 杭州 310029) 摘 要 介绍了茶饮料香味物质的特点及增香技术的现状,并对茶饮料的增香技术,特别是天然香料的提取、香味增强剂的利用、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和微生物生产香味物质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探讨。

关键词 茶饮料;增香技术:香味物质中图分类号:T S 275.2;O 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8921(2003)04-198-04 茶是世界最普遍的饮料之一,全世界日均消费量30亿杯以上[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个传统的饮料也正向食品工业广泛渗透,并试制成许多茶叶食品和饮料,特别是以茶叶为原料开发的瓶装、罐装的茶饮料在世界各地十分流行,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1997年世界茶饮料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其增长速度是碳酸饮料的三倍[2]。

尽管茶饮料呈飞速发展趋势,其加工技术的三大难点即保色、保香、防沉淀尚未完全解决。

目前,混浊沉淀及色泽褐变的研究较多,对保香的研究报道却相对较少[3]。

由于茶汤是一个热敏感的体系,因而在加工中香气品质很容易发生变化,尤其是杀菌中会产生不良气味,从而降低了茶饮料的品质。

1 茶饮料的香味香气是决定茶饮料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茶叶均有其特有的香气。

任何一种茶叶的茶香都是其所含的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的综合表现[4]。

茶叶的鲜叶中含有醇类、酚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含氮化合物等多类芳香物质[5],它们共同影响着茶香进而影响着茶饮料的香气。

1.1 香味物质茶饮料的感官指标包括色、香、味,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食品风味是指人们对食品的香气和口感的综合反应。

形成食品风味的物质称之为风味物质。

其实,食品的香(香气和香味)和味(口味)是不同的概念,香味是人的鼻腔对食品中挥发出的通过空气传播的物质的综合反应,是能闻到的。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1 引 言
香 气作 为鉴 定茶 叶 品质 的重 要 因子 之 一 , 来 历 受 到 国内外 学者 的关 注与研 究 。茶 叶香 气是 茶鲜 叶 在 制茶 过程 中进行 复杂 的生 化反应 而产 生 的。不 同 的茶树 品种 、 加工 工 艺 , 成 品茶 中香 气 组分 、 气 其 香 物 质百 分含 量都有 较 大差 异 , 同茶类 的香 气 特 征 不 也 大不 相 同。任何 一种 茶 叶的香气 都 是其所 含 的不
收稿 日期 :0 1—1 —1 修改稿收稿 日期 :0 l—l 21 1 7 21 2—1 6 基金项 目: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 系( 编号 : A S2 ) C R -3
在 加工 工艺 方 面 , 叶 摊放 、 鲜 杀青 、 捻 和 干燥 揉
作者简介 : 施梦南 (90 一 , , 19 年 ) 女 浙江金 华人 , 在读研究 生 , 事茶 叶审评 与加工方 向 的研 究。通讯作 者 : 淑英教授 s yog j 从 龚 h g @z u n u
s mma z d,n l d n i e s ha a t rsis o e r ma b t e i e e tt a . u i r e ic u i g d v r e c r ce tc fta a o ewe n df r n e s i f Ke r t a;a o y wo ds e r ma;c mp n n s o o e t
的结构特 点 可分 为 四类 . : 萜 烯类 及 其 衍 生 物 , 4① J
代 表物 质 有 香 叶醇 、 樟 醇及 其 氧 化物 、 芳 丁香 烯 、 一 仅
法尼烯 、 橙花叔醇等 ; ②脂肪类及其衍生物 , 代表物 质有 顺.. 3己烯 醇 ( 叶醇 )反 .. 青 、 2己烯醛 ( 叶醛 ) 青 、 己酸- 一一 顺 3己烯 酯 、- B紫罗 酮等 ; 芳 香族衍 生 物 , ③ 代

茶味茶香的科学分析

茶味茶香的科学分析

3、嘌呤类物质:茶叶中含有的嘌呤类物质中咖啡碱是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呈现苦味。

由于其遇热易挥发性,因此在茶叶屡次冲泡过程中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咖啡碱由于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对活泼大脑皮层细胞、刺激胃液、胆汁分泌都有作用,因此是形成人们对茶叶嗜好的主要物质。

咖啡碱与茶汤品质的相关系数高于氨基酸,到达 0.864.4 、糖类及其它物质: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糖类的含量并不高,但由于人类味觉器官对甜、苦滋味的不同感受阈值以及不同味觉的感受位置,茶汤中少量的糖在人们感受到轻微苦味之后反而呈现较强的感受,甜味与苦味的协同作用产生品茶时的愉快感受。

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和酚类物质的糖苷也对茶汤滋味的形成起作用。

水溶性果胶可以使茶汤产生厚、醇的口感。

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金属离子,能够形成咸味,但由于没有到达咸味的阈值,在品茶时多数感受不到。

茶之“鲜〞:鲜味,与甜味、咸味、苦味、酸味一样属于我们能感受得到的根本味。

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滋味。

科学家认为,正是由于长期进化才使人类拥有了品尝鲜味的能力。

茶叶中的鲜味物质主要是茶叶中的氨基酸,氨基酸与茶汤品质呈正相关关系。

但是如果氨基酸含量高而茶多酚含量偏低,茶味鲜而寡淡,缺乏刺激性与厚度,如采摘过早的早春茶;而茶多酚含量高而氨基酸含量偏低则茶味偏浓涩,而缺乏鲜味,如夏茶;氨基酸与茶多酚共同形成为了绿茶的“鲜爽〞味。

所以酚氨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是评价绿茶品质的一个常用而重要的指标,在茶多酚一定含量下,以酚氨比值越低代表茶叶品质越好。

1、茶氨酸:在茶叶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谷氨酸与茶氨酸对绿茶鲜味作用最明显。

茶氨酸在新梢中占氨基酸总量的50%~60%,茶氨酸在一些名优茶中含量可超过 2%。

茶氨酸与绿茶滋味等级的相关系数达 0.787~0.876,为强正相关,它还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

茶氨酸〔Theanine〕是一种在其它植物中比较罕见的氨基酸,它是 1950 年日本酒户弥二郎从玉露茶新梢中发现的,并命名为茶氨酸〔Theanine〕。

中国名优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中国名优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广东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2 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院茶叶研究所 杭州 310008)
摘要 为了研究中国名优红茶挥发性香气物质并确定主要呈香特征,采用顶 空 固 相 微 萃 取 方 法 (HS-SPME)提 取 红 茶 样 品 中 的 挥 发 性 物 质 , 用 气 相 色 谱/质 谱 联 用 技 术 (GC-MS) 结 合 挥 发 性 物 质 的 保 留 指 数 (RI) 鉴 定 红 茶 样 品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 结果表明,鉴定出约 60 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 酮类和烯类、烷烃类等,其中醇类是国内名优红茶香气中最主要的物质,其次是酯类和醛类。 香气化合物中芳樟 醇 、橙 花 醇 、水 杨 酸 甲 酯 、氧 化 芳 樟 醇 是 最 主 要 的 呈 香 物 质 ,平 均 含 量 分 别 占 总 香 气 的 39.48%、17.5%、8.21%、 4.74%。 所体现的花香、甜香、果香是中国红茶的香气特征。
检出的醛类物质种类最多,包括壬醛、环柠檬 醛、 己醛、2-己烯醛、3-己烯醛、2-癸烯醛等十多
种,平均含量为 14.68%,与对照相比较低。 红茶香气中酯类物质主要为水杨酸甲酯、乙
酸苯甲酯、甲酸香叶酯、乙酸香叶酯等,平均含量 为 10.74%,显著高于对照。
研究中鉴定了包括 2,6,6-三甲基环己烷酮、 β- 紫 罗 酮 、6,10,14- 三 甲 基 十 五 烷 酮 [2]、β- 达 马 烯 酮、α-紫罗酮在内的酮类物质, 平均含量为 4 . 91%。 其中 2,6,6-三甲基环己烷酮含量最多,其 次是 β-紫罗酮,它具有木香和水果香、紫罗兰香 气,比 α-紫罗酮更为鲜明的柏木香韵,是一种重 要的香气物质。

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及护香的探讨

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及护香的探讨
Z HA N G Q i ,L U O L o n g - x i n ,C H E N G Q i - e h u n ,P E N G Y o n g - h u a ," C HE N G Y u e - s h u i
( S h e n z h e n S h e n b a o 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C o . ,L t d . ,S h e n z h e n ,G u a n g d o n g 5 1 8 1 1 5 ,C h i n a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1 - 2 4 作者简介 :张 放 ( 1 9 8 5 一
1 . 1 茶香气成分物质 研究人员对茶叶香气进行了大量研究 ,结果表 明鲜叶 、绿 茶 、乌龙茶 和红茶的香气成分虽然有相 同的化合物 ,但 是含量各 不相 同 ,且成分 的种类也 有 较 大 的差 异 。一般 鲜 叶 中 的芳 香 物 质 约 占干 物 的 0 . 0 2 % ( 也有资料认 为在 0 . 0 3 %一 0 . 0 5 %) ,其主要 富 含醇类及部分醛类 、酸类等化合物 ,约 5 0 多种 ,其 中占主导作 用的香气是青 草气 ,它属于低沸点芳香 物质嘲 。绿茶 的香气成分已有 3 0 0 多种 ,而且不断有 新成分被发现嘲 ,绿茶 的香气成分是 以鲜 叶原有的香 气为主 ,主要有青叶醇 ( 呈青草气) 、芳樟醇 ( 呈玉 兰 花 ,百 合花 香) 、苯 甲醇 ( 玫瑰 花香 ) 、苯 乙醇 ( 苹果香) 、烯醇等醇类 、青叶醛 ( 呈青草气) 、苯 甲 醛等醛类 ,乙酸 乙酯 、苯乙酯 、等酯类 , 1 3 一 紫罗酮 和顺 一 茉莉酮 ( 茉莉花香 )等酮类化合 物 ,这些化 合物共 同组成青 、香 、鲜爽的感觉[ 5 1 。乌龙茶以花香 突出为特征 ,其香气成分种类近 1 2 0 余种 ,主要 为 脂肪醛 ( 酮) 、脂肪醇、萜烯醇 、酯等成分 ,如橙花 叔醇 ,茉莉内酯 、吲哚 、水杨酸甲酯 、苯 甲醇和 2一 苯 乙醇[ 6 - 9 ] 。红茶中有 3 0 0 余种芳香物质㈣,其中包括 醇类 、醛类 、酮类 、酯类等 ,而醇类芳 香物 ,特别 是具有花香 的萜醇类和果味 的芳香醇类及其衍生物 对红茶特征香气 的形成尤为重要 。红茶香成分研究

茶叶香气保持与提升的创新策略研究

茶叶香气保持与提升的创新策略研究

食品科技茶叶香气保持与提升的创新策略研究范惠贞(顺昌县质量计量检测所,福建南平 353200)摘 要:本文分析了茶叶香气的化学成分及形成机制,探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在茶叶香气领域的应用,为提高茶叶香气的保持与改进提供新思路。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相关改进技术的应用与理解,以推动茶叶产业朝着更高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关键词:茶叶香气;保持与改进;创新策略Research on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Maintaining andImproving Tea AromaFAN Huizhen(Shunchang County Institute of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Nanping 3532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ea aroma,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 of tea aroma,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maintenance and improvement of tea aroma. In future research,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deepen the appl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to promote the tea industry towards higher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tea aroma; preservation and improvement; innovation strategy茶叶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品味体验,还反映了茶叶生长、采摘和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化学变化。

茶叶香味制成原理的研究和应用

茶叶香味制成原理的研究和应用

茶叶香味制成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摘要: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叶不仅可以用来饮用,还被人们融入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如通过饮茶可以表达情感、传递情意等。

近年来,茶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繁荣,茶叶功能的研究也更加广泛,在发展茶文化的同时茶叶的营养价值也得到了重视,人们对茶叶的药理性能也越来越重视。

茶叶中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

因此,饮茶对补充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关键词:茶叶香味;制成原理;研究;应用茶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饮品,其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等,不同种类茶叶的香气有很大差异。

福建特色茶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典型代表。

茶叶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鉴别茶叶品种的主要指标,根据GB/T23776——2009《茶叶感观审评方法》,其在各类茶品质因子的评分系数中占比25%~35%,是一项关键因子。

有关茶叶香气的提取与分析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茶叶香气的提取方法显著影响其定性和定量结果。

这主要是由于茶叶的香气由复杂的挥发性成分构成,含量低、不稳定,在提取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聚合、缩合等反应,使所得样品香气与茶叶原有香气差异较大,因此选用合适的提取方法捕集茶叶中的挥发性组分就成为茶叶香气分析的关键。

1香味茶的加工原理香味茶加工基本原理是利用茶叶具有的良好吸附特性,通过与香料充分接触,吸附香气,从而形成具有不同香味特征的香味茶。

茶叶对不同香味物质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下列对数方程: 式中x指109茶坯吸附香味物质的克数,t指时间,d、b值因茶坯、香味物质、环境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以重庆生产的炒青绿碎茶、红碎茶、花茶茶坯一级和花茶茶坯三级为例,25℃、1个大气压下, 2h4内每109茶坯可吸附乙酸.30一7.09、乙醇3.0一.609、乙酸乙醋.050~.25飞、正丁醛0.50一2.X()g、丙酮1.50一2.5092香味茶的加工工艺2.1茶叶原料通常以红茶和绿茶为原料。

茶叶香气成分研究及分析方法

茶叶香气成分研究及分析方法

茶叶香气成分研究及分析方法叶晓倩1,陈英子1*,施元旭2,李建军3,余优霞4(1.宁海县农业农村局,浙江宁海 315600;2.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8;3.宁海县青华科技培训学校,浙江宁海 315602;4.宁海县食品检测中心,浙江宁海 315600)摘 要:中国茶叶品种繁多,香气种类也非常复杂。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茶叶种类、产地、制茶工艺及储存条件等会影响茶叶的香气成分。

本文就不同加工工艺对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普洱茶叶香气的形成进行探讨,并综述了茶叶香气的分析方法,有利于区分茶叶等级,提升茶叶品质。

关键词:茶叶;香气;品质;加工;感官审评Investigation on Components and Analysis Method of TeaAromaYE Xiaoqian1, CHEN Yingzi1*, SHI Yuanxu2, LI Jianjun3, YU Youxia4(1.Bureau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ffairs of Ninghai, Ninghai 315600, China; 2.Zhejiang Fangyuan Checking Group Co., Ltd., Hangzhou 310018, China; 3.Qinghua Technology Training School of Ninghai, Ninghai 315602, China; 4.Food Testing Center of Ninghai, Ninghai 315600, China)Abstrac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ea in China, and the types of aroma are also very complex. Aroma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ea, but tea varieties, producing areas,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storage conditions will affect the aroma components of t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aroma of green tea, black tea, oolong tea, white tea and puer tea by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nd summarizes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tea aroma, which is helpful to distinguish tea grades and improve tea quality.Keywords: tea; aroma; quality; processing; sensory evaluation中国是茶叶加工生产的大国,茶叶种类繁多。

云南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云南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云南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任洪涛;周斌;方林江;秦太峰【摘要】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实际生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研究加工过程中云南工夫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工夫红茶在发酵结束后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经过干燥过程后挥发油含量则大幅降低;不同阶段过程样的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上有明显差异;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中的萜类化合物中的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的相对含量大幅减少,而醛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醛、苯乙醛,芳香族醇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醇、苯乙醇的相对含量则大幅增加.萎凋、发酵、干燥工序是影响红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对云南红茶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3(039)003【总页数】5页(P187-191)【关键词】云南红茶;工夫红茶;加工过程;香气;SDE【作者】任洪涛;周斌;方林江;秦太峰【作者单位】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云南昆明,650051;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云南临沧,677000;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云南大叶种茶叶,叶质柔软肥厚,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制成的茶叶品质优良。

竹尾忠一[1]比较了云南、广西、广东、安徽和福建等省所产红茶的香气差异,并论述了香气特性和遗传特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滇红所富有的高锐的花香与其精油中的沉香醇、香叶醇及沉香醇氧化物含量高有关。

红茶特殊的香气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几个关键的加工过程形成了红茶香气品质。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加工时因经历萎调和发酵工序,使其香气的形成与转化较其他茶类要充分,形成的香气成分也极为丰富[2]。

红茶制造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变化十分复杂,通常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不到100种,但制成红茶后,香气成分增加到400多种,在众多的红茶香气组分中,真正决定香气的大约在20种左右[3]。

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

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

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的研究宋大鹏11720492摘要: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加工和饮用茶叶的国家。

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4700 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1]。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是茶叶最重要品质之一。

迄今为止,己经从不同种类茶叶中分离出7 0 0 多种香气物质,这些物质涵盖了醇、醛、酮、酯、酸、氮、氧等十余大类化合物。

概括起来说,茶叶香气大体形成于三个部分,即鲜叶中固有的游离态香气,鲜叶在加工过程中由酶促作用产生的香气以及加工过程中经热物理化学变化所形成的香气。

茶叶香气的形成是一个受茶树品种、栽培条件、加工技术等因素共同制约的复杂过程。

本文主要对茶叶香气物质的合成途径以及影响因素,加工过程进行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茶叶香气物质茶叶香气栽培环境加工过程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1.品种茶树品种起着决定性作用,茶叶香气主要取决于不同品种茶树间在香气前驱体含量。

泄田奈实子等考察了因糖昔的酸水解而生成的茶叶香气成份在茶树品种间的差异,结果显示, 红光、红誉、红富士、多田锦、印杂131等阿萨姆杂种仅产生极少量的橙花叔醇香气成份, 而中国种中, 尤其是适制绿茶的籔北、朝露、晚丰等品种中橙花叔醇生成量极高。

红茶香气与品种密切相关。

中国的祁门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以及斯里兰卡乌尔红茶乃世界著名三大高香红茶。

萜烯指数(即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香叶醇含量的和的比值)表明了茶树品种间香气特征及茶树系统变异同单萜烯醇的关系。

大量茶树品种的研究表明,阿萨姆变种的栽培品种其萜烯指数均接近于1 ,而中国变种的栽培品则具有较低的萜烯指数值。

王华夫用储叶群体、163号及安徽7号实验表明,安徽7号,其游离态香叶醇含量并不亚于其他品种,但其值b|f却大大低于其他品种。

163号品种以香叶醇为代表的单萜烯醇类的b|f值也都较高,所以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香气释放处理,可制好红茶。

蒙山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蒙山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蒙山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胡燕1,2(1雅安市质量检验检测院(雅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雅安625000;2国家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四川),四川雅安625000)摘要蒙山茶包括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山毛峰等较多种类。

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蒙山茶中香气成分的种类繁多,但含量少且在收集过程中不稳定,对其分析鉴定比较困难。

本文综述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减压蒸馏法(VDE)、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顶空分析法(HAS)、搅拌子萃取法(SBSE)、Tenax TA吸附管法、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AFE)等茶叶香气成分的常用提取方法,对蒙山特色名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蒙山茶;香气成分;提取方法中图分类号TS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4-0125-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4.03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Aroma Constituents of Mengshan TeaHU Yan1,2(1Ya'an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Ya′an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Ya′an Sichuan625000;2National Tea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Sichuan),Ya′an Sichuan62500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engshan tea,such as Mengding Ganlu,Mengding Huangya,Mengding Shi-hua and Mengshan Maofeng.Arom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tea.There are many types of aroma constituents in Mengshan tea,but their contents are low and their structures are unstable during the collection process,so it is difficult to analyze and identify them.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mmonly used extraction methods for aroma constituents in tea,including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vacuum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VDE),supercritical-CO2fluid extraction(SFE-CO2),headspace analysis(HAS),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 Tenax TA adsorption tube and solvent 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roma constituents of featured famous Mengshan teas and prospected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 Mengshan tea;aroma constituent;extraction method蒙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西部,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1],雨量充沛,土壤深厚含酸,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茶叶香气成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香气成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香气成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叶伟胜胡健梁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5期摘要:中国的茶艺是整个世界最有名的,那么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最注重的不仅仅是茶道,更多的是茶的香气。

人们在品茶的时候,会对茶汤的外形以及内部的香气和味道、叶底等进行综合的评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茶汤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占据茶叶内部的0.02%。

虽然比重不大,但是却影响着茶叶整体的香味。

在中国,茶叶众多,种类也比较多,需要对比较大众的茶叶中的香气进行研究和分析,当然分析的主要工作还是检测技术进行分析。

就目前而言,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征。

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茶叶的香气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鉴于此,本文是对茶叶香气成分及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并能够不断地提高其发展质量,仅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香气组分;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V448.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13引言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就是对茶叶的香气进行品尝,所以茶香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叶进行的检测所越来越多,应用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本文是对现阶段主要应用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仅供参考。

其中将对影响茶叶香气的主要物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每种茶叶的香气进行介绍。

大致分为醛类、酮类等。

1 茶叶中发现的香气成分就现阶段而言在对茶叶香气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大多有700多种物质,这些物质直接影响着茶叶的香气。

由于茶叶的种类不一样,所以其香味也不同,主要是因为其内部蕴含的香气物质不同。

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以及黑茶。

本文对这4大类的茶叶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简单的介绍。

1.1 绿茶香气成分绿茶在实际饮用的过程中,给人的口感是较为嫩香以及清香。

那产生这些香气的主要物质包括一些以青叶醇为主的醇类物质。

还有一部分就是酯类物质。

当然这部分的分析,就是对所有绿茶的一个概述,其实每种绿茶还没特定的物质,所以每种绿茶的味道也不一样。

茶叶香气成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香气成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4 2018, V ol.38, No.05※农业科学农业与技术引言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就是对茶叶的香气进行品尝,所以茶香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叶进行的检测所越来越多,应用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本文是对现阶段主要应用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仅供参考。

其中将对影响茶叶香气的主要物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每种茶叶的香气进行介绍。

大致分为醛类、酮类等。

1茶叶中发现的香气成分就现阶段而言在对茶叶香气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大多有700多种物质,这些物质直接影响着茶叶的香气。

由于茶叶的种类不一样,所以其香味也不同,主要是因为其内部蕴含的香气物质不同。

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以及黑茶。

本文对这4大类的茶叶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简单的介绍。

1.1 绿茶香气成分绿茶在实际饮用的过程中,给人的口感是较为嫩香以及清香。

那产生这些香气的主要物质包括一些以青叶醇为主的醇类物质。

还有一部分就是酯类物质。

当然这部分的分析,就是对所有绿茶的一个概述,其实每种绿茶还没特定的物质,所以每种绿茶的味道也不一样。

就毛尖来说,其中就是醇类物质较多。

著名的西湖龙井就是含有较多的烃类物质。

碧螺春中低沸点的烯醇类含量高,使其具有清香甘甜的香气。

此外,Ryoko等分析绿茶香气后发现7种物质对其香气品质至关重要,分别为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3-羟基-4,5-二甲基-21.2 红茶香气成分红茶也是人们经常饮用的一种茶类,红茶的香气大多数是以嫩香和甜香为主,红茶在炒制的过程中,其中儿茶素类会进行氧化的工作。

在炒制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氧化,以至于最后影响红茶整体香气的就是其中的醛、酮和酸类物质。

云南红茶中的香气主要是有化合物中的醇类物质觉醒的,也就是说醇类物质在云南红茶中的含量较大。

但大部分的红茶中,醇类一直作为主要香气化合物种类存在。

红茶中的品种也很多,每种茶叶的香气也是不同的。

中所周知的祁门红茶,其香味就是典型的“祁门香”。

茶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

茶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

茶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茶,是我国的国饮之一,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品茶的时候,除了品尝茶汤的味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茶的气味。

茶的气味往往决定了它的品质和受欢迎程度。

那么,茶的气味是什么?它们来自哪里?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茶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

茶气味的元素茶的气味通常来自于茶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按照化学性质来分类,主要可以分为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氮化物等三类。

这些化合物往往在茶叶中只有微量的存在,但是它们能够组成复杂的香气,而且是各种茶类不同的香气基础。

茶中的挥发性物质包含了大量的成分,而且呈现复杂的变化和协同作用。

茶的香味大体上可分为花香、果香、炭香、茶香、野草香等五种。

不同的香气来源不同,也品质各异,根据不同茶品的特性和气味,可以判断出茶的品质。

芳香族化合物是茶中香气主要的来源之一。

它们通常是由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和挥发性醛类化合物等组成的。

例如,一些萜烯类物质,如柑橘烯和β-蒎烯,是绿茶的典型香气物质。

而脂肪族化合物主要来自于脂肪酸和酯等。

这些物质往往是茶叶的辅助香气物质。

氮化物则是茶叶冲泡后所产生的典型香气物质,如茶胺和咖啡因。

茶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茶的气味物质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它们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来源,而且它们的产生和分布往往非常具有时序性,甚至还会受到气候、地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茶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

在茶中,茶叶的有机成分通常是由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等组成的。

这些物质在茶叶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会逐渐地转化,形成气味物质和香气物质等。

由于大量的发挥性化合物,可以形成复杂的香气、杂香味和陈香味等。

茶叶制备过程中,发酵程度的不同或改变,亦会对茶的香气产生重要影响。

如,绿茶不发酵,因此其挥发性芳香物质相对较少,但独特的芽叶清香气息却能得以保留;而红茶充分发酵,芳香物质丰富,陈香味浓郁,因而香氛持久。

永川秀芽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永川秀芽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永川秀芽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张莹;钟应富;袁林颖;邓敏;邬秀宏;唐敏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2(025)006
【摘要】选用不同等级永川秀芽市售茶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研究了永川秀
芽特征香气组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顺-3-己烯-1-醇、庚醛、甲酸-1-甲基乙基酯、1-辛烯-3-醇、苯乙醇、芳樟醇、壬醛、己酸-顺-3-己烯酯、十六碳酸甲酯等10
种物质构成了“永川秀芽”特征香气成分.
【总页数】4页(P2046-2049)
【作者】张莹;钟应富;袁林颖;邓敏;邬秀宏;唐敏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永川402160;重庆市茶叶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重庆永川402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不同等级云岭永川秀芽茶叶品质特征研究 [J], 张莹;钟应富;袁林颖;罗红玉;邬秀

2.氨基酸总量及组份与云岭永川秀芽茶品质级别的关系研究 [J], 袁林颖;李中林;钟应富;邓敏;邬秀宏;张莹
3.永川秀芽茶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 [J], 谢青松;沈锐;李磊;赵壮志
4.永川秀芽茶叶基地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J], 龚利娅
5.永川秀芽茶生化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J], 王云;李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它不仅是区分不同茶类品质特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捕获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对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挥发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上,对其可能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则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和全面的总结。

从萜烯醇类的生物合成、胡萝卜素类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微生物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茶叶中所存在的化学物质综合配比的结果,它对茶叶品质的贡献率高达25%~40%。

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茶叶中各种成分的配比也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具有不同类别和香型的茶叶。

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从茶叶中分离鉴定出数百种化合物,这些香气化合物在不同类型的茶叶之间差别很大,这主要受到不同的加工工艺、自然环境与栽培条件、茶树品种、外源诱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文献中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挥发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上,因此对不同类型的茶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等)的具体香气成分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对这些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则很少有全面的研究。

由于影响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变量很多,即便是同一类型的茶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全面总结各种影响因素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是十分困难的,但是茶叶中-些非常重要的挥发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形成机制则是一致的。

因此,本文从萜烯醇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胡萝卜素类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和微生物住后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总结和这些影响因素相关联的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为稳定茶叶品质、进一步开发茶叶深加工饮品及保健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l 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茶叶中各种挥发性物质以不同的比例所构成的,它少部分存在于茶鲜叶中,人部分是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形成的。

茶香气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关键调控因子

茶香气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关键调控因子

茶香气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关键调控因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资源植物研究中心博士后曾兰亭在研究员杨子银的指导下,首先汇总了目前已报道功能的茶叶重要香气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及其亚细胞分布信息;其次综述了在茶叶生长和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合成的胁迫响应机制。

在茶叶生长过程(即采前阶段),生物胁迫如昆虫与非生物胁迫如光等均会诱导茶叶香气的形成,而在采后加工的过程中,机械损伤和低温胁迫则是关键的调控因子;除了胁迫因子诱导的香气物质的从头合成外,香气糖苷体的水解形成游离态香气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香气糖苷体水解酶的亚细胞分布不同,随着加工过程中茶叶细胞的状态变化,香气糖苷体水解对游离态香气形成的贡献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该研究主要综述了酶促反应下的茶叶香气形成机制,分析与讨论了目前茶叶香气研究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和核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可能途径,以及对未来茶叶香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综述论文有望加深人们对茶叶香气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的了解,也为将来利用植物对逆境胁迫的代谢应答机制应用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成分提供参考与启示。

图1 茶叶香气在采前阶段、采后加工阶段和深加工阶段中不同的形成类型
图2 采前和采后主要胁迫因子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同时蒸馏萃取法
色谱柱,完成提取、分离、浓缩的全过程。该技术优
同时蒸馏萃取法简称 S D E 法,是通过同时加热样 点极为明显: 相对温和的萃取条件避免了对茶叶香气
品液相与有机溶剂至沸腾来实现的,具有良好的重复 的破坏,使萃取到的香气物质能较好地反映茶叶原
性和较高的萃取量,而且操作简便、定性定量效果好, 有的香气风味; 萃取过程不需要有机溶剂,减少对香
取过程中需要不断通入空气,加速了香气物质的氧化。 干燥技术也逐渐被用于茶叶香气物质的提取。
2.4 超临界 C O 2 萃取法
超临界状态的 CO2 气流流过天然香味物质时带走 3 茶叶香气成分检测分析的研究进展
大量的香气物质,减压后将被溶解的香气从气相中
茶叶香气物质的研究发展不仅受惠于茶叶香气提
分离出来。优点是可在较温和条件下低温萃取,避免 取技术的发展,还依赖于现代精密仪器及检测手段的
三甲基十五烷酮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
醇,苯甲酸甲酯,乙酸苯甲酯,邻苯
二甲酸二丁酯,茉莉酮酸甲酯等
其他
吡嗪类,吡暔类,吡啶类及其衍生物等
吡嗪类,吡暔类,吡啶类及其衍生物
主要香气成分
苯甲醇,香叶醇,吡嗪,顺 -3- 己烯醇等
苯甲醇,橙花叔醇,顺-3-己烯酯,邻
苯二甲酸二丁酯等
红茶 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
1 茶叶香气成分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Maillard 反应以及脂类氧化降解等机理都有了比较成熟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亦称“挥发性香气组分(VFC)”, 的理论,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制茶过程中的
是茶叶中易挥发性物质的总称。茶叶芳香物质是由性 酶的形成、释放,酶与底物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如何与工
质不同、含量微少且差异悬殊的众多挥发物质组成的 业化的生产相结合,这些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4]。
1.2 形成机理
减压蒸馏法简称 VDE 法,即在低压条件下蒸馏茶
茶叶香气成分除了由鲜叶中固有的为数不多的 样,再从蒸馏液中萃取香气物质的方法。其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形绿名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CSTC, 2009BB1392)。 第一作者简介: 张莹(1983 —),女,汉族,重庆永川人,硕士,助理研究员, 从事茶叶化学和茶叶加工研究工作。E-mail: bellazy@126.com。
量低、成分杂、易挥发不稳定,提取过程中易发生氧
目前在茶叶香气成分定量分析中较多使用的是内 化、聚合、基团转移等反应,目前提取香气物质的方
标法,通过准确称取试样和内标物,色谱进样并测出 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提取物不能很好的反映茶样
相应的峰面积,根据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之比求出待 的香气特征,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香气组分数、香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前处理方法。但由于香精组分复杂, 气成分的污染; 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
当蒸馏温度过高时,样品可能发生水解、氧化、酯化 避免引入多步误差,提高了对微量的茶叶香气物质
或热分解,同时高沸点的组分也难以随水蒸气一起蒸 分析的精确度。同时,现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出来,所以对香精香料挥发性成分的检验不是很全面。 主要是缺乏对萃取条件如萃取温度、萃取头的种类
癸酸乙酯。归一法的优点是不必准确知道进样量,尤 参考文献
其是液态样品进样量少不易测准时,更显得方便、准 [1] 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确,其不足之处是条件苛刻,为多样品分析,样品间 [2] 李凤凤.茶叶的香气化学和加工工艺[D].浙江大学,2008.
无法比较而较少应用。外标法测定香气成分结果的准 [3] 王丽丽.茶(Camellia sinensis)树花香气成分研
摘 要 :茶叶香气是形成茶叶风味特征、决定茶叶价值的重要指标。文章综述了目前茶叶香气的成分、 形成机理、检测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作了展望。 关键词 :茶叶; 香气成分; 形成机理; 制备; 检测分析; 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茶叶香气在茶中的绝对含量很少,一般只占干物 成分外,主要部分是在加工过程中由酶促作用和热
多,在确定主要香气成分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随 糖类、儿茶素产生Maillard反应,生成吡嗪、吡咯、呋
着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 喃、糠醛类等物质;(4 )由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在糖
新的茶叶香气成分还在不断地被发现与鉴定。
苷类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类。
虽然目前对于萜烯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受热发生
混合物,组成包括碳氢化合物、醇类、酮类、酸类、酯
类、内酯类、酚类、过氧化物类、含硫化合物类、吡 2 茶叶香气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啶类、吡嗪类、喹啉类和芳胺类等共 10 余大类[1]。
茶叶中的香气化合物含量低,不稳定,易挥发,
1.1 香气成分
而且在分离制备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基团转移、缩
据研究表明,绿茶中香气成分有 260 余种,乌龙 合、聚合或光化学变化,因此需要特殊的制样富集技
橙花叔醇等
芳香醇等以及它们的乙酸酯类等
酯类及其衍生物 顺 -3- 己烯醇,顺-3- 己烯醛,己酸- 顺-3- 乙己 青叶醇,青叶醛,顺 -3- 己烯酯,正
烯酯等
己醛,正己酸,茉莉酮,紫罗酮,茶
螺烯酮,二氢海葵内酯等
芳香族衍生物
苯甲醇,水杨酸甲酯,茉莉酮酸甲酯,6,10,14- 苯己醛,苯甲醛,苯甲醇,2- 苯基乙
析中,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具有分离复杂分子、解析 解释原始信息的大部分,常被用于寻求某种事物或现
分子结构、图谱比对确认分子、定量分析物质组成成分 象的综合指标,并综合指标所蕴藏的信息作出适当的
等功能,特别适用于芳香物质的分离与定性、定量分析。 解释,以更深刻地提示事物的内在规律。
3.2 定量分析
由于缺少芳香物质纯品标样等原因,对茶叶香气 5 展 望
成分含量定量大都是相对含量,定量依据都是建立
随着各种微量分析技术和 GC 、G C - M S 等高精密
在峰面积或相对峰面积比值。茶叶香气成分的定量 仪器的应用和逐渐普及,香气物质提取、组分鉴定的
方法有归一法、外标法和内标法[10],内标法亦是目前 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香气物质在茶叶中含
茶叶香气物质定量分析中最常用方法。
测组分的相对含量。内标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测定 气总量以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等,如
条件不受操作条件、进样量、进样技术差异的影响。 何富集提取和量化仍需进一步研究。同时虽然已提
缺点是合适内标物的选择较困难,每次需准确称量内 出比较完整的香气形成机理,但仍需深入补充完善。
标和样品,并增加了色谱分离的难度。常用内标物为
茶有 300 余种,红茶则有 400 多种。对绿茶、乌龙茶和 术。目前,茶叶香气成分提取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红茶这三大茶类的香气成分研究较多,其香气主要成 减压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顶空分析法、超临界
分见表 1[2],形成香气的主要物质可以分为萜烯类及其 C O 2 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和其他一些新方法[5]。 衍生物、酯类及其衍生物、芳香族衍生物和其他物质。 2.1 减压蒸馏法
约有 700 种,近年来,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的应用更 降解生成β - 紫罗酮及相关结构的香气化合物;(2)由
是把茶叶香气的研究推向了高潮。人们对于鲜叶、不 脂肪酸过氧化、降解生成 6 个碳的醇、醛类香气物质;
同茶类、不同产地和等级茶叶的香气成分了解日益增 (3)由氨基酸脱羧和氧化脱氨转化成相应醛类,或与
M S 、全二维气相色谱 / 飞行时间质谱(G C × G C - 是一种能在保持原始资料大部分信息的基础上,将变
TOFMS)、GC-O 等新技术,使获得的茶叶香气分析物 量数较多而且变量间有不同程度相关系数的数据转换
成分结构信息更为丰富、准确[9]。
成一组变量数较少而且变量间相互独立的新数据的方
GC-MS 联用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分 法[9],能够对多元数据的变量数进行有效降维而又能
大学的Pawliszyn教授研究小组于1989年性萃取法[7]。将纤维头浸入
很早开始就已经有学者对茶叶香气成分展开研
样品溶液中或顶空气体中一段时间,同时搅拌溶液 究,尤其是气相色谱仪(GC),红外光谱仪(IR),质
以加速两相间达到平衡的速度,待平衡后将纤维头 谱仪(MS)以及 GC-MS 等精密分析仪器的相继应用,
是液体的沸点是随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借助 于真空泵降低系统内压力降低液体的沸点。该方法 的优点是能减少对热敏性香气物质的影响,而缺点
104
张 莹,钟应富,袁林颖,等: 茶叶香气成分研究现状与展望
表1 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香气成分比较
类型
绿茶
乌龙茶
萜烯类及其衍生物 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丁香烯,法尼烯, 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
2.3 顶空分析法
和涂层厚度、萃取时间、无机盐效应等的系统研究,
顶空分析法简称 H A S 法,是指对液体或固体物质 尤其是萃取头的选择,对检测的灵敏度起着决定性
上方挥发性成分之间取样并连用气相色谱分析的一种 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有待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
技术,一般分为静态顶空分析法和动态顶空分析法两 2.6 其他方法
种。顶空分析法的优点是制作简便、快速,减少了由
柱吸附—溶剂洗脱法也被用于香气物质提取上,
于长时间处理和加热蒸馏造成的损失。缺点在于为了 主要有Porapack Q法和Amberlite XAD-2吸附树脂法。
使香气分子尽可能多地富集到吸附树脂上,在整个提 同时,连续亚临界水萃取法[8]、微波辅助萃取和冷冻
第 5 卷第 9 期 Vol.5 No.9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1 年 9 月 Sep. 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