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基础训练第六课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六课)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六课)【学法导引】《理想》是一首哲理诗,通过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不懈地追求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习这首诗首先要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领悟诗中精练含蓄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其次要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最后要找出诗中关于理想的十二个比喻,并分析其作用,进而了解全诗的主旨。
此外,还要学会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
【典题例析】例题: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笑里的酸辛。
解析:读着这几句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杂交水道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如今,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身价以亿计算的袁隆平在鲜花、掌声和欢笑之中快乐地享受人生。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他在实现理想之前,熬过怎样一段漫长与黑暗,艰难与曲折的日子:他在偏远的农村饿着肚子翻山越岭来回40多公里换回稻种;他搞杂交水稻被讥讽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搞实验的坛坛钵钵被造反派砸烂;他为找回被扫荡一空的秧苗发疯似地跳下深井从53年到74年,整整21年时间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试验,忍受着误解与讥笑,饱尝了孤独与寂寞。
袁隆平的经历是这几节诗最好的注脚。
参考答案: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付出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
【课时训练】训练一一、选择题。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A、蜕变(tuì)饥寒(jī)缀连(zhuì)倔强(jiàng)B、洗濯(zhuó)玷污(zhān)扒窃(qiè)诅咒(zòu ŭ)C、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庸人(yōng)D、鬓发(bìn)寂寥(liáo)榆扬(yú)当心(dāng)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教案+单元试题)第六课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怀念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过程与方法: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方法感悟和细读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人教版六上语文基训答案
小学语文基础训练六年级上册参考答案1 山中访友自学提示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巩固运用2.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喜欢热爱大自然3.1第二人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2拟人鸟儿露珠默契和情谊3联想人树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4.2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3这山中的一切;每一个都是我的朋友4显得亲切;表达感情更充分拓展阅读1.万紫千红桃红柳绿春光明媚漫山遍野自写略2 山雨巩固运用2.1比喻雨远近轻重2音响琴键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动态3.雨来雨中雨后比喻拟人音韵色彩浓浓的喜爱3 草虫的村落巩固运用2.1茂盛的森林游侠通过放大构筑作者丰富的想象力2全神贯注灵泉一般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 音韵灵泉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2.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不胜负荷:无法承担压力和痛苦..4.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窣的“走路”声;听见……那只蜜蜂一站到花心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了下来;“太重了”;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好处:以动衬静;更能凸显植物园的静..4 索溪峪的“野”巩固运用3.1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2轻松愉快3C拓展阅读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悠然见南山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3.暮春时节;山寨、青山、田垄、泉水4.春让人沉醉;春更让人断魂;而我更爱枫香塔的春天第一单元自我检测五、1.这山中的一切;每一个都是我的朋友..3.峡谷衬托着身躯..4.人作者对云雀亲切的情感六、2.山是野的..3.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七、2无处不涌无处不鸣调皮的孩子喜爱5 詹天佑3.京张铁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杰出爱国4.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加紧经济侵略;清朝政府无能;国力衰退..巩固运用3.1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竣工;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再一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拓展阅读1.学识渊博令人敬佩优雅别致贫穷落后报效祖国华罗庚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2.华罗庚回祖国的坚定决心华罗庚回到祖国的迫切心情3.1——9一段:华罗庚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决定和妻子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祖国..10——14二段:不顾朋友的劝阻;毅然回到祖国..6 怀念母亲巩固运用3.1织织沉在感受:思念家乡;思念祖国..2幻慈祥、温柔、关爱..3糊身在异国;远离故乡、老朋友;心中感到凄凉;梦中见到他们;又感到一丝安慰;所以又是甜蜜的4.2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吃不下饭;无法安然入睡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愧疚对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两位母亲在作者的生命中有同等重要的位置..3作者觉得;随着母亲的死;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变得空虚和寂寞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有遗憾和悔恨一直充满心头..4作者因为求学;与母亲相处时间很少;等到该报答母亲之恩时;母亲却去世了;这让作者对母亲产生了永久的悔恨和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拓展阅读4.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我的第二次生命;告诉我要坚强活下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屈服、不退缩;要对未来充满希望..7 彩色的翅膀自学提示2.文章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巩固运用2.1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小高爱惜、重视纸箱子..有力地说明了小昆虫在小高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捏端详闻咬对劳动成果的珍爱拓展阅读2.苛求:过于严格的要求..夜以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形容工作非常辛苦..3.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4.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8 中华少年自学提示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璀璨: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巩固运用2.1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捕鱼了我们;培养了我们.. 感激、自豪2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 低沉、缓慢3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高昂、激越拓展阅读1.1不能删掉体现不出孩子的天真、美好..2不能删掉四面八方;说明答案来自不同地方;代表了各地的想法..2.祖国充满了希望和朝气;未来会更美好..第二单元自我检测五、1.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大漠孤烟直六、1.把“帮助”换成“依靠”..2.风滚草随风滚动的过程变为球形基部变脆被碰茎断随风滚动3.因为……便……4.风滚草为了支撑枝条的持续生长;时刻准备折断5.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一直坚持改变自己、超越自我..9 穷人自学提示3.事情发展桑娜等待丈夫归来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回来;提出抱回两个孩子巩固运用1.搁板填饱淋湿包裹倒霉撕破忧虑抱怨2.1埋怨2抱怨3安静4平静5与其······不如6宁可······也3.1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2忍受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3渔夫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4激动、兴奋和快慰拓展阅读1.páo sèjiàn dé2.12位矿工用每天去吃馄饨的方式照顾遇难工友家属;并让家人将爱心传递下去..3.遵守约定;爱心永不褪色的品格10别饿坏了那匹马自学提示2.三残疾青年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残疾青年让我心安理得地看书作者帮助他喂马;表达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巩固运用1.不止既往指心由说溜吉怒睁身文羞愧2.1阻止2强制3劝阻1偶然2茫然3泰然4依然3.1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我”酷爱读书的程度原因2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父亲教育我做人不能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3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 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 让“我”产生错觉.. 语言神态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4因为有了那匹马;我才能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我才能心安理得地继续看书..守书摊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或守书摊青年的善良;善解人意;一副热心肠..拓展阅读1.伞2.堵住洞口传下暖意3.把姑娘的伞弄破了..大汉帮助她用伞把破窗堵住了..4.因为大汉“欺骗”盲人夫妇是善意的;他怕盲人夫妇知道实情后内心不安;而乘客们也理解大汉的用意;故而善意的笑了..5.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关系..11唯一的听众自学提示1.jǐn jièwéi móxīnɡjǔ巩固运用2.平静幽静肃静宁静优美美好美妙美好拓展阅读1.4 5 22.1屠格涅夫关心、鼓励年轻人;帮助年轻人创造机会..3.2列夫·托尔斯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一发不可收拾的写了下去.. 3.欣赏是能给人带来鼓励和力量;在生活中要多一些欣赏..12用心灵去倾听自学提示1.zháo zhào qīnɡxìnɡchénɡxùn cáo móu2.我的手被敲伤啦;苏珊告诉我解决的方法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苏珊帮助我我的金丝雀死啦;苏珊安慰我我想见苏珊;但苏珊病死啦巩固运用1.1奇妙2奇特1着迷2痴迷2.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3.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苏珊就像母亲一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4.1苏珊问讯处2第一个总是说明我很依赖“小精灵”苏珊;第二个总是说明苏珊对我一直很有耐心..拓展阅读1.开放温暖泥坑绚烂2.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告诉人们要多给他人以关爱和帮助的道理..第三单元自我检测一、割舍魁梧倒霉溜走抱歉包裹泰然荒唐三、1轻诺2天之道也人之道也3有所期诺;纤毫必偿;四、1.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她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2.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五、1.不知所措束手无策饥不择食2.B C C3.很感动;心想:霍华德凯利医生真是个大好人..爱心的付出会得到真情的回报..9 穷人自学提示3.事情发展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 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 渔夫回来;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善良;为他人着想答案不唯一巩固运用1.搁板填饱淋湿包裹倒霉撕破忧虑抱怨2.1埋怨 2抱怨3安静4平静5与其······不如 6宁可······也3.1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2忍受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3渔夫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4激动、兴奋和快慰拓展阅读1.páo sè jiàn dé2.12位矿工用每天去吃馄饨的方式照顾遇难工友家属;并让家人在自己死后接着继续去吃.. 3.遵守约定;爱心永不褪色的品格答案不唯一10别饿坏了那匹马自学提示2.三残疾青年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残疾青年让我心安理得地看书作者帮助他喂马;表达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巩固运用1.不止既往指心由说溜吉怒睁身文羞愧2.1阻止2强制3劝阻1偶然2茫然3泰然4依然3.1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我”酷爱读书的程度原因2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父亲教育我做人不能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3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 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 让“我”产生错觉.. 语言神态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4因为有了那匹马;我才能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我才能心安理得地继续看书..守书摊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或守书摊青年的善良;善解人意;一副热心肠..拓展阅读1.伞2.堵住洞口传下暖意3.把姑娘的伞弄破了..大汉帮助她用伞把破窗堵住了..4.因为大汉“欺骗”盲人夫妇是善意的;他怕盲人夫妇知道实情后内心不安;而乘客们也理解大汉的用意;故而善意的笑了..5.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情谊..11唯一的听众自学提示1.jǐn jiè wéi mó xīnɡ jǔ巩固运用2.平静幽静肃静宁静优美美丽美妙美好拓展阅读1.4 5 22.1屠格涅夫关心、鼓励年轻人;帮助年轻人创造机会..2列夫·托尔斯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一发不可收拾的写了下去..3.欣赏是能给人带来鼓励和力量;在生活中要多一些欣赏..12用心灵去倾听自学提示1. zháo zhào qīnɡ xìnɡ chénɡ xùn cáo móu2.我的手被敲伤啦;苏珊告诉我解决的方法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苏珊帮助我我的金丝雀死啦;苏珊安慰我我想见苏珊;但苏珊病死啦巩固运用1.1奇妙2奇特 1着迷2痴迷2.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3.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苏珊就像母亲一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4.1苏珊问讯处 2第一个总是说明我很依赖“小精灵”苏珊;第二个总是说明苏珊对我一直很有耐心..拓展阅读1.开放温暖泥坑绚烂2.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告诉人们要多给他人以关爱和帮助的道理..第三单元自我检测一、割舍魁梧倒霉溜走抱歉包裹泰然荒唐三、1轻诺 2天之道也人之道也 3有所期诺;纤毫必偿;四、1.西蒙已经病故;留下的两个年幼的孩子无法独立生活..她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2.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五、1.不知所措束手无策饥不择食2.B C C3.很感动;心想:霍华德·凯利医生真是个大好人;爱心的付出会得到真情的回报..答案不唯一13课只有一个地球自学提示1.cuǐ zànɡáo ɡōnɡ piān yìnɡ2.和蔼可亲 l滥用造福社会威胁3.可爱易碎渺小有限不可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巩固运用3.1第一句..2第三句地球一页扁舟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地球是渺小的拓展阅读1.炽热夸耀单调相抵妥善2.冷热适宜的气温变化美妙的大气层恰到好处的氧气人人称赞的斜轴旋转速度刚好稳定的重力..3.314课鹿和狼的故事自学提示2.鹿狼生态系统凯巴伯森林巩固运用2.1不能因为适量的鹿并不能毁灭森林;“过多的”体现了鹿群数量的重要性..3因为罗斯福总统为保护鹿下令消灭狼;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导致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3.1凶残稳固灾祸毁坏摧毁要挟2因为狼吃掉的鹿多是老弱病残;既维护了鹿群的种群稳定;使森林不会被鹿群糟蹋的面目全非;又有效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所以说;狼是森林的保护者..3①过多的鹿②同意因为正是人类根据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巨大的生态灾难..拓展阅读简单联系: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可以灭火.. 复杂联系:田鼠糟蹋庄稼;蛇吃田鼠;蛇保护庄稼;一个人在马路上吐痰;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得肺结核..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自学提示2.西雅图白人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眷恋和热爱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巩固运用2.1比喻把大地比作母亲温暖的怀抱把我们比作初生的婴儿3.2三次眷恋热爱要心存敬畏3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拓展阅读1.1欧洲人的意图;是想要拥有这片土地..2后来他们明白了泥土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他们不可能拥有这片土地..2.1在这里把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比作父母、兄弟;说明祖国泥土的珍贵和人民之间关系的密切.. 2这句话说明了泥土对埃塞俄比亚人民的重要性;体现出国家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3.略16课青山不老自学提示2.沙漠中的绿洲 ;自然条件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辛植树造林工作我想说:略巩固运用1.⑴创造⑵创建⑶尊敬⑷敬重⑸恭敬2.1比喻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的画面..暗示了;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夸张体会到沙尘暴的肆虐无情..3突出老人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拓展阅读1.短文的第五自然段..2.人们说老人要盖起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50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依然住在草棚子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老人死去..作用:从侧面烘托了老人无私的品质..3.略..第四单元自我检测二、sù mòǎi zhī diào gǒu三、4、2、1、3四、×、×、×五、1.、、、 ; ; ..2.不是······而是······甚至如果······就······因为······不但······还3.再生:可以重复利用或循环使用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用品..4、略六、水的忧思1.泄洪熏瞎猴子的眼睛河面泛起死鱼自来水龙头流出黑水、臭水污染让渔民倾家荡产2.略..期中自我检测答案五、1.各司其职2、略六、1.划去繁荣自私自利恩将仇报辩护占用制止采纳2.主要内容是:人们迫害生态环境; 导致动物植物和山河都上法庭告人类..3.略17少年闰土自学提示1.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民族魂周树人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2. rùn fúgòng zhēnɡ xínɡ jiàng3.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巩固运用3.“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4.1扫支起撒拉 2非常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3他拿起筷子;用左手捧着碗;细细地咂了咂嘴;眼睛紧紧盯住前方的饺子..突然;他毫不犹豫地伸出了筷子;想准确地夹到饺子;可惜由于心太急;饺子一连滑下去好几次..供参考;只要用上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即可..拓展阅读2.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巩固运用4.2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3伯父的话语是在笑话我看书不认真;囫囵吞枣..4语言动作神态拓展阅读3.去世时的情景对鲁迅先生的回忆19一面巩固运用2.1A 2C 3 D 4 B拓展阅读1.蜜蜂酿蜜辛勤的劳动把事情做好2.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不好专看文学书不好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藉此就知道世界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20有的人巩固运用1.1C 2C 3A 4B2.1B2C 3 ④ 4引领全文对比第五单元自我检测五、1.俯首甘为孺子牛2.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3.别人的时间谋财害命六、4动作神态语言这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七、2.娓娓动听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前仰后合3.C4.鲁迅讲笑话很有特点.. 鲁迅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5.A6.鲁迅先生是一个风趣、善良、平易近人;对社会底层劳动者富有同情心的人..意思接近即可诗海拾贝自学提示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巩固运用1.采薇四言古诗诗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辛弃疾天净沙·秋元曲白朴天上的街市现代诗郭沫若白桦外国诗叶赛宁春夜喜雨唐诗杜甫2.1诗经春冬依依霏霏2写景抒情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3曲牌名题目4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拓展阅读1. 宋辛弃疾2.C3. 稻花香里传来蛙声一片;青蛙们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4. 1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5.闲适愉快拓展学习仅供参考的喜好与同学分享;写出各自的理由;与同学共享;共进步..与诗同行自学提示:1. xiān jiǎo shě qǔnì jì fān yuè巩固运用1.1扶映舞隐扶失2苏小妹的“扶”字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2.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1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2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4.D B C A第六单元自我检测一、jìng pài zhòng cháng zhàn ái二、1.一千万两一2.燕子鸳鸯白鹭鳜鱼三、1诗经 2 ③ 3① 4① 5 ①五、1.1广场海洋广场地大;水多2小哥哥2.提示:想象雨后的情景;恰当运用比喻写几句话..六、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诗歌的韵味21 老人与海鸥自学提示2.cuō sù xuàn diān bǐng nì3.邓启耀第一部分通过老人生前喂鸥、唤鸥、谈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老人去世后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巩固运用1. 1A2C2.1B2A3C3.A褪色的过时 B褪色 C每天步行二十余里AB可以体会到老人十分勤俭..C体会到了老人对动物的关爱;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温馨..4.1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我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3解释说明特殊含义需要强调4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答案供参考;意思相近即可拓展阅读1.yào qiè xìng liàng xià2.: ; ;4.友人和这只小海鸥结下了友情;常常为它留一勺清清的淡水;一盘青色的鲜虾;任它自来自去..他有时还把小海鸥托在手心上喂食..22跑进家来的松鼠自学提示1.zhù mó cuān cōng cèng lào2.一、松鼠晾蘑菇二、偷吃糖块三、在暖炉里做窝巩固运用4.1跳蹭咬2样子可爱动作灵活3可我又没地方给它找去..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拓展阅读1.1chà 2qiè2.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1 喉咙2 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要道;意为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和关键的地方..3.第一件:人救虎人虎情深第二件:虎救人虎报人情第三件:虎遭擒人虎情断5.从“相依相偎”到“两眼露出仇恨的凶光;再也不看他一眼”和“亲手端来食物和饮水;也拒不接受”..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利用了老虎对木屋、对“阿哥”的感情;使它落入了人的陷阱;它同人的缘分也就断了;不再相信人类了..23最后一头战象自学提示1.dǎo zhòng lā xuè zhǒng kē3.①重披战甲②凭吊战场③庄严归去巩固运用3.3①他仿佛看到了他的战友;还有他当年英勇搏杀的场面..答案仅供参考;意思相近即可..②‘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一处伤心之地;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答案仅供参考;意思相近即可..③‘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将来陪伴它们..答案仅供参考;意思相近即可..拓展阅读1.斑羚与伤心崖与此有关即可3.24.斑羚用生命团结和牺牲;铸造了一条使伙伴穿越绝境的可歌可泣的伟大之桥..答案仅供参考;意思相近即可..24 金色的脚印自学提示1.yōng háo zhá chòng duó téng2.喂奶做窝咬木桩从中感受到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巩固运用2.1①拟人这只狐狸主要是为了吸引秋田狗注意力;救出小狐狸..2老狐狸这样做是因为:它知恩图报我想说:原来动物也有感情..或原来不管人还是动物;都是有情有意的..3.表面意思: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内含意思:“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拓展阅读1.逃避舍弃依靠2.①食物吃②避免以免3.②4.①亲吻皮肤②擦掉泥土5.比如在灌木丛中;一窝刚出壳的小鹌鹑被狐狸发现了..正在屋里的母鹌鹑为了孩子免遭不幸;“扑”地飞了出来;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鹌鹑..6.母鸡熊猫鹌鹑动物之间可贵的亲情第七单元自我检测二、鱼雕鸿牛蝉虎乌雀蝇三、4.气象小组的同学观察并记录了谷雨那天的天气变化情况..五、沙如雪月似归金络脑踏清秋1.景大漠的沙燕山的月雪钩2. 跑驰骋 ;何时才能够3. 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六、2. 1 凝重华贵英武豪迈3.3七、1.生命源泉俨然2.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3.1为下文铺垫;也是总领句..2我对成年骆驼的敬佩;对水花的喜欢和赞美..3泉水对泉水的珍惜25 伯牙绝弦巩固运用1.②③①④⑤2.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4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5A拓展阅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
四年级上册语文看拼音写词语(完整版)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一、看拼音写词语。
wén zi jíshǐlíng qiǎo shéng zicāng ying zhèng míng yán jiūléi dáxiǎn shìkēxuéjiājiàshǐyuánhéng qīshùbā二、看拼音写词语积累(“x 七x 八”式、“一x 一x”式)。
héng qīshùbāwāi qīniǔbāzáqīzábāyi hóng yi lǜyīxīn yīyìyīwǔyīshíyīcǎo yīmùyīshēng yīshìyījǔyīdòng yīlái yīwǎngyīzhāng yīchíyīxǐyībēi三、看拼音写近义词。
qīng chu zhèng míng--------líng qiǎo mìmì--------mǐn ruìqīng lǎng--------héng qīshùbā四、看拼音写反义词。
qīhēi qīng chu--------mǐn ruìlíng qiǎo--------五、词语搭配。
的夜空的夜地避开六、写词语再解释。
mǐn ruì:例句:老师的目光很,我们做小动作时都会被发现。
zhàngài wù:例句:这些阻挡了蜗牛前进的路。
héng qīshùbā:例句:地上地摆着几双鞋子。
七、优美句积累(抄写)。
1、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6课《怀念母亲》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散文(sǎn sàn)沮丧(sānɡsànɡ)浓淡(nónɡnònɡ)类似(sìshì)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班()廷()挚()幻()斑()延()擎()幼()四、填字释义。
()不安席:__________ ()不下咽:__________ ()来入梦:__________ ()望灰天:__________ 终天之():__________ 可见一():__________ 五、添枝加叶(扩充词语)。
()的怀念()的感情()的条件()的工程()的神情()的回击()的敬意()的心情()的思念六、分清敌友(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凄凉()真挚()忍耐()反义词:沮丧()怀念()甜蜜()七、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父母死亡,子女不得奉养。
()2.孤独无依,寂寞无聊。
()3.寂静,没有动静。
()4.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5.心情跳跃、涌动。
()八、句子加工。
1.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母亲的思念我都记写在日记里了。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用上加点词,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希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课件【最新】
晋察冀地区是 中国抗日战争 时期的一个地 区总称,包括 山西省、河北 省和内蒙古自 治区的部分。 晋察冀地区是 中国抗日战争 时期的重要根 据地和后勤给 养地。
写作背景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 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 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 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 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 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上千名敌 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最后纵身跳下绝壁。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 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走近作者
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浙江
吴兴县人。战地记者,中共党员。1939年到 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 特派员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 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 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 是武装斗争的题材。1941年冀西山区的秋季 反“扫荡”战斗中,沈重深入前线采写了一 系列战场手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我的发现: “跳下悬崖”这部分也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先描摹
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 峰……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之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 言和动作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属于对个 体形象的刻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 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又一次对战 士们作了群像的描摹。这样的写法,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 的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这是从整体上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也就 是场面描写中的“面”。
总结: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展现五 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场面?有什么好处?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课后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将相和》课后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chén shāng yìjùjuéfèng xiàn diǎn lǐ()()()()()dǎn qièxǔnuòchēng zàn zhào jíwǔr ǔ()()()()()fùjīng qǐng zuìnùfàchōng guān wán bìguīzhào()()()二、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xiāo()qiáng()huá()削强qiǎng()划xuē()jiàng ()huà()三、根据意思选择对应的词语。
绝口不提推辞同心协力完璧归赵无价之宝怒发冲冠1、形容物品特别珍贵,花多少钱也买不到。
()2、因回避而不开口。
()3、愤怒的头发竖立,顶起帽子。
形容极其愤怒。
()4、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现在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5、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6、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改为双重否定句)2、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叫出来。
(改为直述句)五、读课文填空。
1、本文通过记叙“”“”“”三个小故事,写出来将相之间由到的经过,赞扬了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和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知错就改的品质,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精神。
2、下列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填序号)A.顾全大局B.不畏强权C.勇敢机智,做事周密(1)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如果你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3)“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小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
8×2+5=21(元)
小明买了4套明信片,每套8张。 小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
8×2+5=21(元)
8×4-5=27(张)
100-52-12=36(元)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习惯。
李老师本来准备买4个皮球,你认为他应该怎样买?
练习十二第5题
计算。 35+14÷7 =37
3+5×9 =48
8×(45-38)=56
(22+18)÷8 =5
6×5+3 =33
60-15-35 =10
练习十二第7题
李老师本来准备买4 个皮球,你认为他应 该怎样买?
李老师如果买4个,每个5元,这4个皮球一共花了 5×4=20(元)。李老师如果买5个,每个优惠1元, 也就是每个皮球的价格5-1=4(元),这5个皮球 一共花了4×=20(元)。这两种买法花的总钱数 相同,数量却不同,所以李老师应该买5个。
小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3×9-8 =19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这两种买法花的总钱数相同,数量却不同,所以李老师应该买5个。
24÷4×6 =36
基础练习 妈妈买了一双鞋花了52元,买一双布鞋花了
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100-52-12=36(元) 或:100-(52+12)=36(元)
小明买了4套明信片,每套8张。
这两种买法花的总钱数相同,数量却不同,所以李老师应该买5个。
8×2+5=21(元) 21>20 8×4-5=27(张)
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部编人教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预习复习精要
部编人教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预习复习精要一、生字组词:寇kòu(草寇、日寇、敌寇)冀jì(希冀、冀求、冀北)副fù(副手、副食、副班长)榴liú(石榴、榴莲、手榴弹)弹dàn(炮弹、炸弹、原子弹)抡lūn(抡选、抡拳、抡一圈)贯guàn(贯彻、万贯、全神贯注)棋qí(象棋、棋子、下棋)悬xuán(悬案、悬念、悬殊)沸fèi(沸水、沸点、沸腾)涧jiàn(深涧、山涧、溪涧)雹báo(冰雹、雹子、雹灾)屹yì(屹立、屹然不动)悦yuè(喜悦、愉悦、悦耳)屈qū(委屈、屈服、冤屈)二、多音字: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弹dàn(子弹)tán(弹琴)着zhe(看着)zhuó(沉着)zháo(着凉)三、形近字:寇(敌寇)冠(冠军)副(一副手套)幅(一幅画)榴(石榴)溜(留走)四、词语解释:1.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2.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3.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5.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6.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7.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8.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
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9.坚强不屈:坚毅刚强,不屈不挠。
10.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本文指五位战士英勇跳崖时嘹亮的口号声响彻天宇。
11.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五.反义词:沉着——惊慌、慌张崎岖——平坦激动——平静坚强——软弱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犹豫不决集中──分散英勇──懦弱豪迈──狭隘昂首挺胸──垂头丧气惊天动地──风平浪静六、近义词:英勇——勇敢掩护——保护进犯──侵犯沉着——从容崎岖——坎坷崎岖──蜿蜒依托——依靠屹立——耸立眺望──遥望豪迈——豪放沉着──冷静奉命──遵照相继──连续惊天动地──震天撼地气壮山河──气吞山河七、课文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版第6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一)求学时期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二)婚姻家庭1843年6月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结婚。
同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驱逐他。
他不得不携带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燕妮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比如,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
(三)伟大的友谊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马克思先后被法国、比利时等国驱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
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 121镑,使马克思勉强维持生计,得以长期地专心从事科学著述。
恩格斯成为马克思家中的一名“编外”成员。
马克思一家人对恩格斯的健康,更是牵肠挂肚。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四)巨大贡献(1)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开始所经历的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是文明时代。
代替文明时代的将是无阶级的、全社会公有制时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
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
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
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
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
我想到故鄉,故鄉裏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935年11月18日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
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風裏夾著雨。
天色陰得如黑夜。
心裏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裏,引用了這幾段。
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_1-13课
1 文言文两则一、看拼音写词语。
xu é y ì h ón ɡ h ú zhu ān x īn zh ì zh ì( )(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思援..弓缴而射之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三.把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课堂导练(4)孰为汝多知乎?四.下面是文中的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2)孔子不能决也。
五.结合生活实际,把从这两个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写在下面。
《学弈》:《两小儿辩日》:延伸迁移一.搜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交流。
知识宝库读读背背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2 匆匆课堂导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í zhēnɡ rónɡ pái huái yóu sī二.仿照例子写词语。
(至少写出5个)赤裸裸:伶伶俐俐: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确乎( ) 觉察( ) 叹息( ) 旋转( ) 挪移(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去了,有( )的时候;杨柳枯了,有( )的时候;桃花谢了,有( )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 ?五.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课题人教版六册第六课《燕子专列》
课题:人教版六册第六课《燕子专列》备课人:丁丽丽郑晔方勇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度修改一、激情导入,质疑课题1、师:第一单元,我们认识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
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燕于专列2、根据课题质疑:什么是专列?燕子为什么开专列呢?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4、交流思考的问题(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意思?(运送燕子的专用列车)三、接力朗读(1)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再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
(2)相机渗透:倒叙的方法,首尾呼应。
(这个环节可以谈话带过,学生难懂,恰当地教学就可以。
)四、课堂作业1、写生字。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然后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课⽂《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位是亲⽣母亲,⼀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原⽂ 我⼀⽣有两个母亲,⼀个是⽣我的母亲,⼀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母,到城⾥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边待了⼏天,仍然回到城⾥。
在我读⼤学⼆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多岁。
我痛哭了⼏天,⾷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
⼀个缺少母爱的孩⼦,是灵魂不全的⼈。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数⼗年如⼀⽇。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记中摘抄⼏段: 1935年11⽉16⽇ 不久外⾯就⿊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的屋顶。
⼀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朋友,⼼⾥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头。
1935年11⽉18⽇ 从好⼏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兴得不得了……但⼉⼦⼀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说,晚上还有⼀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全天下的母亲都是⼀样的! 1935年11⽉20⽇ 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28⽇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练习题
阿长与《山海经》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骇()掳()悚()惶急()诘问()保姆()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A.切切察察——B.絮说——②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顺顺流流——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谋死——④我惧惮她什么呢!惧惮——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2);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3);(4);(5)。
5.“一条围巾的价钱由六元变为两元”,如改为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原来的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倍。
6.下面有三个句子,原文共有五十多字,请把它改成只有三十多字的两句话,要使原意无损,语言更简明。
原文:①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
②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
③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改写: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第6课 鸿门宴-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六) 鸿门宴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 .令将军与臣有郤D .杀人如不能举解析:选D 本题考查通假字。
A 项,距:通“拒”;内:通“纳”。
B 项,倍:通“背”。
C 项,郤:通“隙”。
2.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解析:选C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 项,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
B 项,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
D 项,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 公为我献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 解析:选C C 项,均为副词,趁机。
A 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B 项,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C.②⑥/③④⑤/① D.③⑥/⑤/①②④解析:选B 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②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③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④籍:名词作动词,登记;⑤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⑥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大王来何操沛公军霸上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沛公奉卮酒为寿解析:选B 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省略句;C项,被动句;D项,省略句。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66例6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67~68“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
教师带领学生,伸出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起,1、2、3、4、5,当数完小拇指后,再又从大拇指开始数起,6、7、8、9、10,按这样的顺序,一轮一轮地数下去。
师:请同学说任意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一个,你们相信吗?来试一试!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快速反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要不要一个一个数数看,验证老师说得对不对?(带领学生验证)你们也可以跟老师比一比,看谁更快找到。
谁再来说一个数?反复进行三次,导入课题。
师:想知道老师的小窍门吗?只要你们认真学好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就能知道答案了。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设计了“猜手指”的游戏,一方面让学生对教师能快速正确地说出数字所在的手指感到惊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新课作铺垫,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探索新知,方法交流1.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66例6。
师: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有12面小旗,是按颜色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
预设2:我知道了小旗是每3面一组,按黄红红的规律排列的。
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需要知道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2.自主尝试。
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下面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路:
(1)、公民享有建议权和监督权的依据。
(2)、公民享有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意义。
(3)、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表现。
(4)、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
第六课拓展延伸观察与思考P54:
二、观察与思考
2、(1)、我国实行村民监督这种做法的原因有哪些?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建议权、知情权、表达权。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2)实行村民监督这种做法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发扬基层民主; ②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④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处理基础训练第六课第三课时辨析题
甲:在我国,公民享有建议权和监督权,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 看法。 乙: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不能随意发表意见。
(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建议权和监督权,公民要充分 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积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公民参与国家事物的 管理,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 的实现,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六课拓展延伸观察与思考P54:
二、观察与思考
(3)表格中的内容是任何体现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 法律效力? ①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体现了宪法与普通法律 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团体、企事业组织等都必须遵守宪 法,体现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刑事诉讼法要根据宪法制定,体现了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 础和立法依据。
答 案
D
A
B
多 选6 7 8
答 AB AB 案D D
45
A
AB DC
9 10
第六课拓展延伸观察与思考P54:
二、观察与思考
1、(1)、材料中的“设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体现了对未成年 人的哪一方面保护?
司法保护 (2)请列举两项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公民应该怎样正确 行使权利?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选举权; ②受教育权; 的方法: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有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
第六课满分挑战选择题:P56
一、选择题
1 2 34 5 6
C
D
B
AB D
AB D
AC
第六课满分挑战辨析题:P56
甲: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可以不在宪法和法律范围 内活动。 乙:只要打击一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就可以实现依 法治国。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人民制 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公民在法律 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 允许范围内活动。
(3)一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应该受到法律制裁。打击这些行为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 严的具体表现。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4)实现依法治国,还需要加强立法,实现有法可依;还需要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还需要公民学法、守法、护法等。
(3)、权力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履 行相应的义务,不能超越于法律之上。
(4)、公民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应当实事求是,超越法律范围、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行为要受法 律制裁,因此,公民要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第六课拓展延伸选择题:
一、选择题
单1 2 3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