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8cdd1a97c850ad02df80415c.png)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1.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
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
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向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
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
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
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5.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带来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
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晌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6.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
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中国文化概述
![中国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06a7f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8.png)
中国⽂化作为世界上最为悠久和丰富的⽂化之⼀,不仅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也对全球⽂明产⽣了⼴泛⽽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的哲学思想到现代的⽂化创新,中国⽂化展现出博⼤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时代魅⼒。
中国历史悠久,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的⽂化氛围和发展轨迹,从夏商周时期到元明清时期,每个朝代都为中国⽂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与地区⽂化1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个有⽂字记载的朝代,商朝在⻩河流域发展出最早的中央集权制度,周朝则建⽴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化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是中国思想⽂化最为活跃的时期,孔⼦、⽼⼦等思想家和学派相继涌现,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初步形成,对后世产⽣深远影响。
3秦汉时期秦始皇统⼀六国,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汉朝进⼀步巩固了这⼀体制,并在科技、⽂化等中国哲学与思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伦道德和社会秩序,提倡仁爱、礼仪、孝道等核⼼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伦理有着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物有孔⼦、孟⼦、程颐等。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道法⾃然",反对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个体与⾃然的和谐,对中国⽂化的艺术、医学等领域产⽣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物有⽼⼦、庄⼦等。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主张严刑峻法,强化统治者的权⼒和社会秩序,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体系有深远影响。
法家的主要代表⼈物有商鞅、韩⾮⼦等。
中国⽂学与艺术古代⽂学中国古代⽂学以诗歌、词赋、散⽂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作品充满哲理性和感伤性,代表作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貌,也传递了深厚的⽂化内涵。
绘画与书法中国绘画和书法以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艺术⼿法,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画分为⼯笔画、写意画、⽔墨画等多种⻛格,强调笔墨情趣和意境的表达。
⾳乐与戏剧中国⾳乐和戏剧源远流⻓,代表性艺术形式有京剧、昆曲、评剧等,展现了丰富的表演艺术和深厚的⽂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3d7c21d6c85ec3a87c2c5f2.png)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①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③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④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⑤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⑥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⑧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⑨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⑩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下面有著作)★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寒食节(只吃冷的)、清明节(扫墓)、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鬼节(农历7月15)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山)、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守岁)、春节(元日)为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2d3ff8c71fe910ef12df8cf.png)
儒家学说
先秦原始儒学 孟子的仁政说
仁政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进一步研究怎样建设一个理想社会,他 认为一个理想社会就是一个仁政的社会。 孟子的“仁政”学说,在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制民之产”,反对统治 阶级横征暴敛;在政治方面则是一种道德政治的理想,也叫做“王 道”,与之相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道”。他倡导“以德服人” 的王道,力劝诸侯“以德王天下”,着眼于争取民心。
儒家学说
宋明理学 朱熹与福建学派
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福建学派以伦理观为核心,融儒、道、释 为一体,给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致, 形成以“理”为本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实现了对儒家的“有功于圣门, 又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朱氏一生著述甚丰,并大多保存。主要有《四书集注》、《大学章 句》、《中庸或问》、《论语精义》、《孟子要义》等,合称《朱子 大全》。他的语录被黎清德编为《朱子语录》140卷。
儒家学说
先秦原始儒学 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
孟子的仁政说
荀子的隆礼重法
儒家学说
先秦原始儒学 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
孔子的“仁”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思想几乎包含了一 切优秀的道德品质。孝与德也包括在仁之中。在孔子 看来,仁是礼的精神支柱;就个人修养而言,恭、宽、 信、敏、惠等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血缘关系上看, 孝悌(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孝 悌”也作“孝弟”)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上看, 忠恕是为仁之道。“克己复礼为仁”,就是主张按周 礼的等级制度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儒家学说
两汉儒学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对儒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在第三次应诏对汉武帝的策问中,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 董仲舒学说的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天法古为旗号,以先王 之道为楷模,吸收阴阳五行说,借鉴韩非思想,极力宣扬君权神授, 论证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儒家的理论道德披上神秘外衣,建构了一个 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神学观念体系。
中国文化概述范文
![中国文化概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70f7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d.png)
中国文化概述范文中国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的总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礼仪习俗、传统医学、建筑风格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中国文化独具特色,深深影响了数十亿中华儿女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语言文字方面,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拥有悠久的历史。
汉字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字系统之一,其象形、指事、会意以及形声等特点,使得汉字在表达思想、交流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中注重言传身教,尊师重道的传统持续影响着人们的观念。
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
古代文人墨客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如《论语》、《红楼梦》等。
中国绘画、雕塑、剪纸、剪影、陶瓷等艺术形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闻名世界。
哲学思想方面,中国有着众多的思想体系,例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事理,影响了中国人的各个方面,儒家思想对家庭、教育、社会关系和政治治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人信奉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强调解脱和慈悲,道教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伊斯兰教则传入了中国西北地区。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民间信仰和神话故事,如崇拜祖先、拜火教、风水等。
礼仪习俗方面,中国人注重仪式和礼貌,尤其在重要场合如婚嫁、葬礼、宴会等上,礼仪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讲究仪态和礼貌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尊敬长辈、尊师重道等。
传统医学方面,中医药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以其综合治疗方法和草本药材的运用而闻名。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借鉴了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中医药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风格方面,中国的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以其庄严肃穆和精巧细致的工艺而受到全世界的注目。
传统的建筑风格表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之间关系的探索和追求。
总之,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文化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精神风貌而独树一帜。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7fa52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f.png)
中华文化的特点如下:
1、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传承工具,也是文化最显著的标志。
2、中国文化具有主体性。
即独自开创并形成完备的文化体系,自来公认中国、印度、西洋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者,实以其差异特大而自成体系之故。
3、中国文化具有持续性。
即既成体系和独特传统得以传承绵延,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来从未中断。
4、中国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国文化是由不同的异质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
中国的文化
![中国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51cb7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e.png)
中国的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中国的文化是多元且复杂的,涵盖了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习俗等多个方面。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文化,并了解一些它的独特和重要的方面。
1. 语言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汉字以其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意义而闻名,每个汉字都代表一个含义,并且可以通过组合形成复杂的词语。
2. 文学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传统。
古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诗经》、《论语》和《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和哲学观念,还描绘了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中国文学以其深思熟虑的风格和优美的语言而受到全球读者的喜爱。
3. 艺术中国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传统的绘画、书法、剪纸和剪影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中国画以其纤细的线条和独特的水墨技巧而闻名。
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悠扬的琴声和梅花三弄而著名。
4. 哲学中国哲学是东方哲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和儒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主要学派。
道家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而儒家强调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
这两个学派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5. 宗教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宗教的国家。
传统的中国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和儒教。
佛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追求解脱,道教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儒教则强调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
尽管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信仰特定的宗教,但这些宗教仍然对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反映了长久以来的传统和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庆祝。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中国人民热烈庆祝的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和吃特色食物等。
7. 传统婚礼中国传统婚礼是中国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国有哪些的著名的传统文化
![中国有哪些的著名的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ca766c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7.png)
中国有哪些的著名的传统文化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传统文化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内容,如文学、艺术、哲学、礼仪等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著名的传统文化,以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更是艺术和审美的载体。
中国书法包括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不同的书体,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苏轼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中国绘画追求意境的表达,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
中国绘画以水墨画为代表,通过水墨的浓淡、各种笔法的运用来表现画家的审美趣味和情感。
中国绘画中最著名的流派之一是山水画,表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著名的中国画家有张大千、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国音乐中国音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具有独特的音律结构和韵律美感,不同地域的音乐有着各自的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等,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著名的中国古琴、二胡、古筝等乐器在中国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承着千百年来的音乐传统。
中国舞蹈中国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亮点。
中国舞蹈形态多样,有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等不同类型。
中国舞蹈注重身体的协调和韵律感,通过舞蹈表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中国古典舞剧《红楼梦》、《白蛇传》等被誉为中国的舞蹈瑰宝,展现了中国优美的舞蹈艺术。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亮点。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积淀。
每到传统节日,中国人民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eccfa222f60ddccda38a09a.png)
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3.【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4.【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7.【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8.【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16.【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1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1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1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2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22.【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23.【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25.【五彩】青、黄、赤、白、黑26.【五音】宫、商、角、址、羽27.【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28.【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29.【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30.【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31.【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32.【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3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4.【六义】风、赋、比、兴、雅、颂35.【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36.【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37.【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38.【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39.【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40.【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41.【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42.【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3.【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44.【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45.【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46.【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47.【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48.【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49.【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50.【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51.【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52.【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53.【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54.【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55.【五行】金、木、水、火、土56.【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57.【三皇】伏羲、女娲、神农58.【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59.【三教】儒教、道教、佛教60.【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61.【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62.【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63.【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64.【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65.【五脏】心、肝、脾、肺、肾66.【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67.【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68.【五常】仁、义、礼、智、信69.【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70.【三姑】尼姑、道姑、卦姑71.【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72.【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73.【五谷】稻、黍、稷、麦、豆74.【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75.【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76.【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中国11个地域文化传统
![中国11个地域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ce016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5.png)
中国11个地域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各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有11个地域的文化传统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中、港澳台、少数民族地区、海外华人和海外华侨地区。
华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京派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汉族文化为主,包括了京剧、京菜、京韵等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东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满族文化为代表,包括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满族传统服饰、满洲舞蹈、满洲歌谣等为特色。
华东地域的文化传统以江南文化为代表,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江南水乡文化、江南园林、江南美食等为特色。
华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岭南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岭南建筑、岭南美食、岭南音乐等为特色。
西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川滇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川剧、川菜、藏族服饰等为特色。
西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陇右文化为代表,包括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丝绸之路文化、陕北民歌、新疆舞蹈等为特色。
华中地域的文化传统以楚文化为代表,包括了湖北、湖南、河南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楚剧、楚菜、楚文化遗址等为特色。
港澳台地域的文化传统以粤文化、闽文化、台湾文化为代表,包括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粤剧、闽南文化、台湾民俗等为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藏族舞蹈、蒙古族服饰、彝族传统节日等为特色。
海外华人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华侨文化为代表,包括了海外的华人社区。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华侨华人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为特色。
海外华侨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华侨文化为代表,包括了海外的华侨社区。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a42194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76.png)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哪些:
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
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1、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2、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
3、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4、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如《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6、中华诗词: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京戏脸谱|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
8、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
9、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10、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a46c1d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4.png)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传统文化的四个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
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能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包涵的本质。
再者,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的产物,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语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强了;第三、科学已经很发达了,我可以借助科学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致地表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6a175f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6.png)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中华文明演进与融合的民族特征和特点的一种民族文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_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1.中国传统文化是多种哲学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而包容性就意味着这是一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中国文化有强大的同化和改造外来文化的能力,将外来文化的精华,吸收为中国固有的文化。
这是中国文化的强大的再造改造和吸收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道家的自然,有儒家的仁爱,有墨家的无私大爱,有法家的严谨,有佛家慈爱和奉献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2.中国文化中有温情脉脉的仁爱文化这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仁者爱人的文化。
儒家文化更注重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更注重人伦之间的关系,他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的忠恕之道,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
在当前,仍然有用!3.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现实的、强调脚踏实地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相对于印度哲学的神学化,相对于西方的自然哲学,中国文化具有强调精神境界追求人的身心和谐的特征。
4.中国传统文化有以民为本的优秀传统在西周时期,以民为本的思想已经开始出现了萌芽,到了儒家学说的第二号人物,孟子那里,以民为本的思想达到了顶峰。
孟子的仁政和王道理想,就是建立在以民为本的思想上的。
5.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崇尚诚信的有点中国人推崇诚实,在论语、中庸、大学和孟子等儒家的典籍中,诚是一种自然法则,而追求诚则是人的做人的法则。
因此,诚信是中国文化中的人伦法则。
6.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正义中国哲学历来倡导义为上,要做符合社会道义正道的事情,在利益面前,要选择正义,而不是利益。
所以,义利之辨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焦点所在。
7、中国文化倡导个人融于集体的家国意识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价值要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体现,所以中国人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家国意识,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文化介绍
![中国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90bb8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4.png)
02 03
影视产业
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涌现出《战狼2》、《哪吒 之魔童降世》等票房大片,同时电视剧如《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等也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口碑。
文学与影视的互动
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或网络剧,如《平凡的世界 》、《白鹿原》等,这种互动促进了文学与影视产业的共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如工笔画、写意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审美标准,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绘画世界。
音乐舞蹈与戏曲表演
音乐舞蹈概述
中国音乐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既有高雅的古典音乐,又有富有民间 特色的民族舞蹈。它们通过优美的旋 律和舞姿,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情 感和审美追求。
业的快速发展。
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趋势
1 2 3
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西文化就有交流互动的历史,如丝 绸之路的开通、郑和下西洋等事件促进了中西方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当代中西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双方在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 深。
中西文化的融合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呈现出相互借鉴、融 合发展的趋势,这种融合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元曲
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元 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03
CATALOGUE
中国传统艺术
书法艺术与名家作品
书法艺术概述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 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通过笔墨的运用,展现出 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91daeac850ad02de8041d4.png)
1.强调道德面前人人平等,鼓励人人都加强 道德修养;
孟子主张“人皆可以尧舜”,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 人”,都是肯定凡夫俗子可以通过首先修养达到最高境界。
.
2.对包括君主在内的统治者也可以形成道德 制约和严格要求;
3.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还能鼓励人们自觉地 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 保持高风亮节。
.
德性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重德,以德摄智 的文化。
智性文化,是相对于德性文化而言的,即重智 的文化,是建立在西方宗教和哲学基础上的文化。
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色表现在:把人伦的观念, 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 天地合德的伦理型文化。
.
为什么会形成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呢?或曰为 什么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呢?
这就是《礼记·丧服小记》中所说的“亲亲, 以三为五,以五为九”,至九而“亲毕”。
.
四、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尊君思想: 韩非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 非子·扬权》) 孔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 人者天》)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春秋繁露·玉杯》)
.
消极作用是: 消极作用是: 它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在一定程度 上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
(注意:三个积极,一个消极。三个积极是鼓励修养、道 德制约、维护正义)
.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的总的特征是伦理型,具体特点有: 一是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二是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三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四是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五是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六是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七是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1b0232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6.png)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即“仁”、“义”、“礼”、“智”和“信”五大基本理念。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在中国近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一直是不变的主题。
“仁”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把他人放在自己之上,重视他人的利益,以友善、宽容、真诚和慈悲的心来对待他人。
“义”则指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尊重社会风俗习惯,实行自制节制,行正义,做正义的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方的参与,要遵守社会的规范,才能够让社会和谐相处。
“礼”指尊敬他人,礼貌待人,一个人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意见,才能够发展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智”是指要学习求知,通过思考,学习,希望更好的去理解这个世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拓展自己的思路,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信”是指真诚实在,诚实守信,相信他人,坚守信仰,追求真理,不说谎,不欺骗,不把他人当作玩具,做真实的自己,用纯洁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这五个核心理念,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人民朴实、忠诚、勤劳、。
十大中国文化
![十大中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ee5dc4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2.png)
十大中国文化
1、国画:国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2、京剧:京剧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戏曲形式,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
代表。
3、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通过灯光和影子
的组合来表现故事。
4、剪纸: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文化价值。
5、武术: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6、茶艺:茶艺是中国传统的饮茶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7、刺绣: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
厚。
8、古代陶瓷:古代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
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9、中医: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誉
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10、围棋: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智力游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061b7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1.png)
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一、中国刺绣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
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
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主要以丝绸和丝线为织物。
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二、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
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汉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
为人们形象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棋戏。
由于围棋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三、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
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中国的英文是“China”,而瓷器的英文是“china”,它们同为一词。
四、茶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也是世界茶叶的祖国。
茶,始于神农时代,与中华文化相伴已走过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8ae3230029bd64783e2cdc.png)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一、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半封闭的大陆型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系统,与这个系统相适应,孕育了伦理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不仅在观念的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着久远的影响,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传统社会心理和人们的行为规范。
如: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乐天知命等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智的文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几乎到了有一种伦理关系在其中的地步:人,出于自然,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朋友,其精神(“气”)可以与天地相通。
因此可以说,人的德出自于自然天地,人与天地自然可以“合其德”。
“天地有德”1.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在社会根源上,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体系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明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体系。
与之相联系,血亲意识,即所谓“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九族”(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的观念构成社会意识的轴心,而且其形态在后来的发展中日益精密化。
经过历代统治者及其士人的加工,宗法体系下的血亲意识有的转化为法律条文(如不孝成为犯罪的“首恶”),更主要的是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
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其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
不仅如同世界诸多民族一样纵向区分辈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长幼序等横向方面也有极严格的规定。
如英语中uncle和aunt的汉语对应词,竟有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等五种之多。
与此相联系,中国人往往怀有浓烈的“孝亲”情感。
这种情感不仅表现为对死去先祖的隆重祭奠,更表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绝对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羲文化
胥星星
161520224
甘肃天水,相传为人皇伏羲故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
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伏羲庙祭奠“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
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利用八卦占卜吉凶,正是这种对世界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并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
此外,伏羲还立九部、设九佐,以龙纪官,号龙师。
禅于伯牛,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制历法,定节气,消息祝福,以测吉凶,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天疾,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的本身也是历史性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民族先祖的认定,是从远古的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确立起来的。
“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已逐步确立。
“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关于太昊伏羲的文字记载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左传》、《管子》、《周易》、《庄子》、《荀子》、《列子》、《战国策》、《国语》、《世本》、《逸周书》、《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太昊伏羲的表述。
《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这段话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伏羲功业和始祖地位,影响甚大。
在正史中,司马迁《史记》从五帝之首的黄帝记起,未为伏羲立传,但他在《太史公自序》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肯定
了伏羲的文化贡献。
到了东汉班固的《汉书》,则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世系从黄帝推至伏羲,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
《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诸语,认为“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
”并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确定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
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
”这就是说,在古帝王系统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次为女娲、炎帝。
梁代肖绮《〈拾遗记〉序》中说:“文起羲、炎”。
其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汉族文化的肇始者,所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
至唐开元间,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综述、补充前世有关伏羲的文献材料,成一篇较为完备的史传。
至此,伏羲在历史古代典籍中历史化的过程全部完成。
伏羲被称为人文始祖,是因为其始画八卦,开启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同时确定了我国最早的姓氏制度。
《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
《论衡·齐世》:“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
至宓牺时,人民颇文,智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
”描述了伏羲时代的社会状况。
《礼记·礼运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
”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我们民族思想方式的基础。
所以,可以说,伏羲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是汉族文化的原点。
另外,传说伏羲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以充庖厨;造琴瑟,作音乐等。
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汉族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
伏羲时代是一个部族融合的时期,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
《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
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各个部族相互通婚混血,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华民
族的血脉基础。
这是伏羲在民族血缘方面的伟大贡献。
与中华民族另外两个重要始祖炎帝和黄帝相比,炎帝是农业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黄帝是农业文明进化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华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统一的象征。
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渔猎文明时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是文明初始的象征。
太昊伏羲氏还赋予了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
蛇是伏羲氏的图腾。
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
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
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
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
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为中华一家。
太昊伏羲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人们常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实际上中华民族具有大约一百七十多万年发展历史。
远古伏羲时代,已出现了象征民族团结的“龙图腾”,以及《伏羲易》爻片图形。
中华远古时代,在今之甘肃省天水市大地湾古人类文化遗址附近,有个“风姓,以蛇为图腾”的伏羲部落兴起,其首领伏羲氏联合天下各部族,创造了象征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龙图腾”。
“龙”是中华各部族的总称,“龙的传人”辛勤劳作与生活在中华大地上,至今已超过五千多年了。
今人歌颂伏羲皇:“织网罟、兴渔猎、别姓氏、创八卦,开创了汉族文化与文明”。
伏羲皇被历代中华儿女,共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伏羲文化在新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传扬。
因此,天水市被称作“羲皇故里”。
伏羲皇曾建都城于今之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因而,周口市被称作“羲皇故都”。
中华祖先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表达,形成了原始的“中华易学”。
伏羲皇曾经用一些磨平一面的石片,当作“爻片”,表示“有与无、日与月、男与女;阴与阳”等相互依存的事物与现象。
磨平的一面读作“阳爻符”,写作“一”,表示显性、男人、太阳、光明等,未磨的一面读作“阴爻符”,写作“--”或“八”,表示隐性、女人、月亮、阴暗等。
伏羲皇在地上画个圆圈,放入“一阴,一阳”
两枚爻片,创造了“日月符”,后人称作《阴阳鱼》或《太极阴阳图》,表现日月循环,生生不息。
伏羲皇继承祖先们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以及居住地四方“东西南北”的认识,创作了“日月符”与“三爻符”,这就是原始的“中华易学”。
天水作为伏羲故里,建有太昊宫,作为祭祀伏羲之地。
时至今日,天水人民对伏羲仍旧十分推崇,每年都会举办公祭伏羲大典,以此来纪念这位人文始祖。
伏羲文化,也融入中华文化这条大河中,渊源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