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合集下载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怎样? 2、北方实力最强的两个军阀是谁?关系如何? 3、在争夺北方的过程中,曹、袁之间爆发了什么战争?
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4、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想乘机统一全国,容易吗? 5、208年,曹操为统一全国,发动什么战役?对手是谁?
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6、赤壁之战后,出现了什么历史局面?为什么?

联合抗曹

刘备
选择题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B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A)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奖励农耕,实行屯田
③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力薄弱
④曹操依靠外族支援
A、 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A)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5万军队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孙权
赤壁之战后,出现了什么历史局面?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史称 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 称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1、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怎样? 2、北方实力最强的两个军阀是谁?关系如何? 3、在争夺北方的过程中,曹、袁之间爆发了什么战争?
曹丕
❖ 魏国在曹丕死后, 大权落入了司马懿 手中,公元263年魏 国灭掉蜀汉,公元 266年司马炎废魏建 立晋朝,公元280年 晋军灭掉了三国时 期最后一个政权吴 国,结束了分裂的 局面,继秦汉之后 再次统一了全国。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豪强趁机扩张自己的实力。

董卓、袁绍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实力派。

189年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反为宦官所杀。

中军校尉袁绍率军诛杀宦官。

董卓趁乱领兵进入洛阳,废少帝,另立献帝,自称相国,独揽大权。

190年,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进讨董卓。

袁绍字本初,出身于名门望族,祖上四代,有五人官至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军阀。

他率盟军逼近洛阳。

董卓焚洛阳,挟献帝西入长安。

两年后,董卓为吕布所杀,部将火并,关中大乱。

而关东盟军瓦解后,也开始了相互混战。

到196年,全国各地几乎均落入军阀之手:袁绍据有冀、青、并三州之地;曹操据兖、豫二州;刘备、吕布据徐州;袁术据扬州;刘表据荆州;刘焉据益州;孙策据江东;马腾、韩遂据凉州;公孙度据辽东。

混战使“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二、曹操统一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曹操(155-220)字孟德,是东汉太尉曹嵩的儿子,20岁以“孝廉”入仕,曾任洛阳北部尉、典军校尉等职,是东汉末年势力发展最快的军阀之一。

时人许劭评价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他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进而统一了北方。

为什么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呢?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了统一的条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优势。

196年,汉献帝从长安逃往豫州,困苦不堪。

曹操采纳毛玠的建议,把汉献帝迎到许昌。

标榜正统,在政治上取得优势。

▼三次颁布“唯才是举”的命令,广泛聚集人才,嬴得李通、李典、许褚、任峻、吕虔、荀彧等人的支持,延揽各方英雄为其效力,形成了一个比较坚强的领导核心。

▼募民屯田获得成功,解决了军粮问题。

东汉末年,北方地区军阀林立,相互混战,许多军阀因粮食短缺而衰亡。

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决定实行大规模的屯田。

196年募民在许下屯田,得谷百万,安定了军心民心,为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积蓄了经济实力。

七上历史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七上历史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由分裂走 向统一的过程开始。三国鼎立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对于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
三国鼎立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各个国家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三国鼎立时期也是 一个充满战争和苦难的时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 因此,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评价应该是全面而客观的,既要看到 它的积极意义,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三国鼎立的形成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后进入了长期的分裂和动荡 时期。
三国疆域的最终确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蜀、吴三国经过长 期的战争和外交斗争,最终确定了各自的疆域 和势力范围。
魏国占据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蜀国占据了西 南的益州、荆州等地区,吴国占据了东南的扬 州、交州等地区。
三国的疆域和势力范围在长时间的稳定后,形 成了相对均衡的局面,互相制约,互相竞争, 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
军阀割据的形成
汉朝末年,各地军阀纷纷崛起 ,割据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 的军阀势力。
这些军阀之间互相争夺地盘和 资源,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 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军阀割据的局面使得国家分裂 ,政治动荡不安,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02
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曹操统一北方
01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建 立了魏国的基础。
豪门贵族把持朝政,使得皇权逐渐衰落。
农民起义频繁,其中黄巾起义规模最大,对汉朝政权 造成了严重威胁。
黄巾起义的影响
黄巾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汉朝政 权,使其统治力大幅下降。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鼎立的形成

孙刘联盟对蜀、吴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 几方面: 其一,孙刘联盟可以合蜀、吴之力与曹魏对抗,增强了反 曹魏的力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其二,孙刘联盟可以使蜀、吴不必顾虑对方,为各自内修 政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三,孙刘联盟有利于蜀、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满足 各自需求,促进双方发展。联盟建立后,双方聘使经常相互往来, 互致方物;民间交往之盛自不待言。 其四,孙刘联盟有重要的军事作用,迫使曹魏陷入两线作 战的不利局面。对蜀而言,联盟为其北伐解除了“东顾之忧”, 使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西”。对吴亦然。吴可无西顾之忧, 河南之众不得尽南。五月,孙权率十万人由巢湖进攻合肥新城。 蜀吴互相配合,迫使曹魏两线奔波。 在“三国鼎立”的四十多年间,孙刘联盟除在夷陵之战前 后极短时间遭到过破坏外,一直得以持续保持。也正因为蜀吴共 同抗击曹魏,才使“三国鼎立”延续达四十余年之久。因此, “三国鼎立”的实质并非简单的三足鼎立,而是孙刘联盟作为一 方而与曹魏一方的对抗。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曹操、孙 权和刘备皆乱世之英雄。他们三人都具有各不相 同的个体人格,在他们的这种人格魅力的影响之 下、三方均吸引了独霸一方所需要的大批人才。 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依靠这些智能之士纷纷脱 颖而出。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但是相比之下,孙、 刘依靠各自的实力都不足以与统一北方的曹操相 抗衡,于是孙刘联合,北抗曹操,赢得了赤壁大 捷,从而奠定了了三方鼎足之基。三方在这些智 能人士的协助之下都建立起自己的割据势力,并 且进行了各自的政治、经济改革。改革不仅壮大 了各自的实力,也为三方鼎立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最终在必要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构成了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其二,“三国鼎立”创造了稳定的社会 环境,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 发展。 • 其三,“三国鼎立” 有助于激发三国间 的竞争意识,促使各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 施,恢复和发展各自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哪个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哪个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哪个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

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

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

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

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

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

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

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

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

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

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

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

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

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精选6篇)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精选6篇)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精选6篇)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

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1:课题动画图片2:(录像)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

【培优练习】《三国鼎立》(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

【培优练习】《三国鼎立》(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

【培优练习】《三国鼎立》(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 公元3世纪初期B. 公元3世纪20年代C. 公元2世纪初期D. 公元2世纪20年代2.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一触即发。

读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 这场大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 作战的双方是曹操军与孙刘联军C. 曹操在赤壁大败孙刘联军,统一北方D. 孙刘联军数量多于曹操军队,且擅长水战,又占据有利地理位置,因而获胜B. 刘备能三分天下有其一,诸葛亮的贡献不小。

C. 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利用了曹军不习水战,采用火攻,从而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D.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后,基本统一北方。

二、材料题历史地图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

阅读下列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过程?观察图片,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体现了怎样的特点?从图一看,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2)图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依图及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3)依次写出图二中①②③代表的政权名称。

为图二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哪次战役?该战役交战的双方是谁?该战役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请再举出两例这样的战役。

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属于公元3世纪20年代。

世纪换算公元千百位数加1。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魏蜀吴的建立与三国鼎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鼎立与世纪换算。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5篇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二、经过1、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概况: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概况: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础)三、结果: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南方的初步开发一、孙吴开发江南1、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南方统治重视发展经济.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2、表现:①织麻布(会稽)②生产青瓷;③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造船中心;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二、诸葛亮治蜀①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②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三、东晋南朝时南方的开发1、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经济,如组织屯田垦荒,推广牛耕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2、表现: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②建康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都会.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2[知识要点]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牛耕出现也在春秋时,战国时期推广。

作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1.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

2.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商鞅变法:1.背景:①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和推广,导致私田出现。

②奴隶主改变剥削方式,出租土地,转化为地主。

2.目的: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时间:公元前356年。

4.支持人:秦孝公。

5.主持人:商鞅。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想一想
三国鼎立局面是 如何形成的?
发散思维
相对于东汉末年,你 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 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 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由于 三方相互牵制,这种相对的形势又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为后来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关键战役———官渡之战
(1)时间: 200年
(2)交战双方: 袁军和曹军 (3)地点: 官渡 (4)结果: 曹军大败袁军
(5)特点:以少胜多 (6)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曹 操
1、孙权实力的发展
二、三国鼎立
2、刘备实力的发展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火烧赤壁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3、赤壁之战
(1)时间: 208年
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 (2)交战双方:
(3)地点:
(4)结果:
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 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以少胜多
(5)特点:
(6)影响: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8年 曹军和孙刘联军 曹军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的基础
200年 作战双方 曹军和袁军 结果 曹军胜利 特点 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 一北方的基础
以少胜多
分 析 讨 论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败于 少。你认为原因何在?从中 能悟出什么道理?
官渡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令 诸侯, 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
赤壁之战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四学习主题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答一三国人物 说 曹操 到,曹操 就到
(刘备 )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 )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 )进曹营——一言不发 凿壁偷光 孔明
孔雀收屏
关羽
第四学习主题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四学习主题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识记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 结果; 2、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国号、都城; 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和影响。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不出所料
第四学习主题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真假辨识
•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 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三国志》 • 公(曹操)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 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曹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 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 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三国志》
第四学习主题
随便点“国号魏” “蜀 汉”“国号吴”,就可以显 示正确答案,可以不按顺序 点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0年,曹操 曹 丕 自称皇帝, 国号 国号魏 ,定 都长安。 洛阳 魏
大家来找茬
221年,诸葛亮称刘备称帝 228年, —— 229 王,国号蜀,史 汉 孙权称帝, 称蜀汉 ,定 国号吴,定 国号吴 都成都。
第四学习主题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合作探究: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从曹操和孙刘联军两方面总结关键词)
合作互帮指导: 探究结果小黑板展示:1、6号组织答案,3、4号补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以及西晋的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后,赤壁之战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 西晋的统一:西晋在司马炎的领导下,灭掉了吴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展开。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历史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联系,形成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2. 史料实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判别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

3. 历史解释:通过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影响。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难点:1. 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把握。

2. 分析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3.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理解和把握。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和时间线,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

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

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被称为三分天下之时。

这个历史进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第三世纪,最初的三国为魏、蜀、吴。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变革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

一、东汉末年的分裂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分裂。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和皇权削弱,地方豪强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情况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分裂,给了后来鼎立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二、董卓和群雄割据东汉末年,董卓成为了一个扰乱朝廷的重要角色。

董卓是一位权臣,掌握着相当大的军事力量。

他通过掌握皇帝与宦官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巨大的权力。

他篡夺了皇位,并且以暴力手段改变政权。

此后,董卓遭到了其他诸侯的反对,进一步加剧了分裂局势。

三、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崛起在董卓离世后,形势更加紧张。

三国势力的崛起可以追溯到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崛起。

刘备是个性格仁厚而有魅力的人物,他自称汉室宗亲。

曹操是久经沙场的杰出军事统帅,他出色地管理着自己的势力。

孙权则是东吴的创立者,他在取得势力后,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四、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役。

最终,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导致曹操势力在中原地区的衰落。

这场战役对三国鼎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后来的格局更加稳定。

五、三国鼎立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刘备、曹操和孙权确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建立了蜀国,曹操建立了魏国,孙权建立了吴国。

三国之间互相对峙,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统一整个中国。

六、战乱与分裂三国时期,战争和内乱是常态。

三国势力相互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百姓遭受了战乱的苦难。

这种战乱和分裂局面持续了数十年,直到统一的曹魏取代了蜀、吴。

七、三国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尽管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三国时期的主导,但该时期仍然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繁荣时期。

蜀地绘画、曹魏文学和吴地音乐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这些成就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件

历史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件

03
三国时期的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孙权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时期,对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多元文化
三国时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创新发展
三国时期的品牌建设和发展,如魏蜀吴三国的品牌战略等,对于现代社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邓艾灭蜀
三国后期,邓艾率领魏国军队攻入蜀汉都城成都,蜀汉灭亡。这一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
01
在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中国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形势十分复杂,多个政权并立,互相争斗。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的中国历史走向
民族大融合
02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兴起,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之一。
黄巾起义
董卓之乱使得中央政府名存实亡,进一步加速了三国鼎立的形成。
董卓之乱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前的重大事件回顾
02
三国鼎立的局面
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与基本情况
曹操统一北方后,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魏国建立
蜀国建立
吴国建立
国家基本情况
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后主刘禅继位。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冲突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导致各地文化差异,为三国鼎立局面提供了思想基础。
要点一
要点二
教育资源的集中与分散
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导致各地文化差异,为三国鼎立局面提供了文化基础。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即公元220年至280年期间。

这一时期,中国被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和吴。

下面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具体过程。

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1.曹操煮酒论英雄:东汉末年,中国社会政治动荡,战乱不断。

曹操是当时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一统天下为目标,积极推行“煮酒论英雄”的策略,吸引了大批人才加入他的势力。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形成了与蜀、吴两国抗衡的局面。

2.赤壁之战:208年,东吴和蜀汉联合起来,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打破了曹魏扩张的势头,稳定了三国格局。

3.蜀汉建立:221年,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成为三国中的一股重要势力。

蜀汉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巩固了自身势力,与魏、吴两国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1.攻伐与对峙:刘备和曹操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东吴,曹操因病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建立魏国。

此时,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个国家,形成鼎立局面。

2.各国互相攻伐:魏国孙权与蜀汉刘备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魏。

但在刘备去世后,孙权背叛了蜀汉,攻打蜀汉,形成了魏、吴两国对抗蜀汉的格局。

3.各国割据自立:三国时期,各国势力割据自立,加强了自身国家建设,积极发展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

例如,魏国实行了辽东疆场制度,推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蜀汉开展了庄稼交换制度,打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吴国重视水利建设,繁荣了经济。

4.持久对抗:三国时期持续了几十年,各国之间进行多次小规模的对峙和战争。

三国各自拥有强大的军队和杰出的将领,使得三国分立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综上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源于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战乱,其过程则是在各个国家之间的互相攻伐和割据自立中逐渐形成的。

与此同时,三国在各自国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效果展示 拓展运用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 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教训呢?
教训:①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 ②重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④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同学们认为曹操 是一位怎样的历史 人物呢?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讲一讲:官渡之战
10 万
曹 操
3~4万
官官渡 相持
袁绍
曹操
思考?
曹操取胜原因? 1政治谋略得当2重视人才3重视经 济4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二、赤壁之战
孙权和刘备 的情况
孙权据有扬州地区,
刘备驻在荆州
组成孙刘联军
2、赤壁之战的经过
曹讲一讲:赤壁之战曹操刘备孙权 孙、刘联军
刘 赤壁
之战
孙、刘 联军
魏国、蜀国和吴国。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2)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疾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军采 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结果大败曹操
5.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的“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二中的词句与我国 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三国中期,天下局势实际操纵在曹睿、诸葛亮和孙权这三个强人手中。各有特色,难分轩轾,所以鼎立局面得以延续。
中期的结束,在蜀汉应以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为界,在曹魏应以曹睿病故为界,在东吴应以孙权病故为界。
三、打破期(后期)
在三国鼎立中期存在的权力交接和新陈代谢问题,在三国后期继续存在,而且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长时期的三足鼎立本身,也在消磨着人才的意志,使晚出的人才和前两期相比,明显不如。
三国集团既然次第衰落,那么鼎足而立的闷葫芦便会很快打破。能够打破这个闷葫芦的,不可能是这三个衰弱的老集团,只能是新生力量。现在我们研究一下,三国中哪一国是培育新生力量的温床?
蜀汉,第一任领导人刘备,虽然属于枭雄奸雄类人物,但一向有仁德爱民的好名声,并有此方面的作为。他招揽的部下多以忠诚著称。第二任领导人诸葛亮,是法家和儒家的结合体,他提拔任用的人物除了才能之外,最主要的素质就是忠诚为国。他身后的蒋琬、费文伟、姜维等人,基本上延续了他的治国思路。所以,在蜀汉,奸雄逆臣,没有生存的空间。在他们内部,不可能蜕变出一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来。
三国乱世有如过往云烟,那样多的风云人物,如今也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而回顾历史,我们会冒出一个问题:这三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形成期(初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之战前,鲁肃入荆,诸葛亮入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的缔结,成功地打胜赤壁之战后,三股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鼎足,应该说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却还要往后推几年。
加之曹魏本来是三国中最大的一国,这个国家内部新诞生的奸雄集团,也因此具备了最强的实力。灭蜀之战,实际上是司马氏集团的工作,而因为魏国尚在,功劳便记在了曹氏名下。司马氏最后彻底打破了三足鼎立的闷葫芦,一统天下,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本课所涉及的三国鼎立这一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

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三、教学设计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如曹操、诸葛亮;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并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让学生收集有关于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

分析战争胜败原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同时提问:文艺创作的三国与历史的三国究竟有何区别?你们也当回历史学家找找看。

(从回忆中回到教材。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二)讲授新课
投影本课学习主题。

1、官渡之战
投影《东汉疆域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提问:从这两幅图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提示: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怎样?北方实力最强的两个军阀是谁?关系如何?)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群雄并起,相互攻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曹操和袁绍。

他们都想通过战争消灭对方,夺取对北方的统治权。

过渡:“一山不容二虎”,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投影《官渡之战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书并了解经过、结果和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知识落实点)
学生简述官渡之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投影: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战胜袁绍?(注意教给学生方法) 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能掌握决定战争的一些基本因素,为后面分析赤壁之战作铺垫。


投影:官渡之战的影响。

(在老师引导下得出官渡之战对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的作用。

锻炼学生初步分析能力)
过渡:打了胜仗的曹操可谓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当他路过渤海时,留下一首千古传唱的诗篇,投影曹操的《龟虽寿》,提问:“壮心”指的是什么?(学生学过此诗,有兴趣,让学生体会当时曹操的心情,实现与语文学科的联系融合。

)投影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天下形势示意图》,提问:南方有哪些主要势力?曹操南下会不会如他所愿?(设置问题,引出课文内容)
2、赤壁之战
投影:《赤壁之战示意图》同时引导学生看书。

(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点。

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学生简述赤壁之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投影:官渡之战曹操胜了,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占尽优势却败了?(将自已归纳的与学生交流)
可分组讨论,用分析官渡之战的方法来分析,学以致用。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过渡:赤壁之战后,出现了什么历史局面?为什么?
3、三国鼎立
投影:《三国鼎立形势图》(学生读图,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掌握三国相关内容: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问: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看书并寻找依据。

锻炼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4、总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几年后,为统一全国,曹操南下,然而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归北,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

投影板书
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200年)三国鼎立形成:
魏、蜀、吴
军阀混战
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之战,208年)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奖励农耕,实行屯田
③袁绍实力薄弱④曹操依靠外族支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二)填空题
国名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战役时间双方兵力结果作用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骄兵必败
(三)识图题
A的建立者是
B的都城在
C的国号是
(四)拓展训练
东汉时期,有人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