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写作经典解读11详解
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讲解
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讲解记叙文是中考阅读中常考到的一个文种,那么我们怎么在中考中获得高分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讲解,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讲解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和技巧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
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
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精编初中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
精编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主要包括小说、散文、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回忆录等。
1、能分析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以及线索。
2、能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主要意思;把握文章的详略对主题的关系。
3、体味文章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描写方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5、能够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概括记叙文的写作特点,6、要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7、能应对开放性试题,学会自主探究和评价,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是:体味文章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一、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结构上的作用:看是否是文章的线索。
例如:《背影》《羚羊木雕》②、内容上作用:看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交待写作对象。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③、是否含义丰富、深刻,或有揭示(或暗示)主旨的作用。
例如:《半截钱里的父爱》《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④、是否想象力较丰富,是否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否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一:以《背景》为题目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含义深刻、表现中心上看,它是父亲特定环境下的特殊面貌,突出了老境的颓唐,心情忧郁,父爱子的真挚感情;从想象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例二:《一个美丽的错误》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什么含义和作用?含义:含义是错误是真实的,做法是朴实而美好的,通过这个“错误”所折射中的孩童内心的真纯与爱心是美好的。
(对父亲的怜惜和挚爱)作用:设置悬念,体现反常思维,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更能吸引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2021学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考真题分类强化训练之记叙文-专题11 标题作用及含义(附答案解析)
专题11 标题作用及含义一、现代文阅读(共26题;附答案解析)1.(2020·湖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会飞的太阳丁立梅一①去一个老宿舍区找人。
②老宿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
平房,一字排开,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
一小间里住一户人家,一家好几口人,都挤在这一小间里。
(A)邻里不消说鸡犬声相闻,就是彼此间轻微的呼吸,都能听得见。
——当然,这都是从前的事了。
③如今,这些老房子蜷缩在几幢高楼后,终年难得见到阳光。
屋顶的瓦片上,爬满了岁月的绿苔。
草也跑来凑热闹,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聚集在屋顶上,春天绿着,秋天黄着。
墙壁上涂抹的白石灰,早已斑驳得不成样了,露出大块大块难看的伤疤。
④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一俟羽翼丰满,立马就飞了。
他们飞走后,再不肯回头。
留守在老房子里的,就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老人们念旧得很,住惯了的老房子,已然成了他们的亲人,难丢难舍。
⑤我去时,是冬天。
冬天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漏下一点两点来。
我看到几个老妇人,怀里捧着棉被子,在那一星点的阳光下,展开,一边拍打,一边闲闲地说着话。
阳光移开去了,她们就又捧着棉被子跟上去。
她们看到诧异地站在一旁的我,笑了,对我解释道:“我们在赶太阳呢。
”脸上是一派的安宁祥和。
⑥赶太阳?多好的一个词语!(一问一感叹,隐藏着从“悟住”到刹那感悟的激动与欣喜。
)我在这个词语前怔住,从此铭记在心。
每当我觉得湿冷清寒,觉得灰心失望,我就把这个词语掏出来,暖一暖。
人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是主动地追求,才能获得你所需要的温度。
二⑦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个没完没了。
⑧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是潮乎乎的人了。
南方的梅雨天,总是让人难耐。
⑨小孩子却没有这样的感觉,雨天里他们照旧玩得兴高采烈。
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朵,他们乐得哈哈笑。
(B)⑩五岁的小侄儿,也跟着别的孩子,去踩洼地的积水玩,不时快乐地尖叫着。
2011语文中考全面解析
中考作文三大高分诀窍作文成绩的优劣关系到语文学科成绩的高 低,考生要想夺取中考语文高分,必须首先 考生要想夺取中考语文高分, 要夺取作文高分。
要夺取作文高分。
那么如何夺取中考作文高 分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分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考场作文构思要巧妙 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列出的第 思路与结构”, 三项就是 “思路与结构 ,占 10 分。
其中 A 思路与结构 类卷的标准是:思路通畅;层次分明, 类卷的标准是: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 构安排有特色。
思路与结构 的安排, 思路与结构”的安排 构安排有特色。
而“思路与结构 的安排,体 现在文章写作之前的“构思 之中。
构思”之中 现在文章写作之前的 构思 之中。
构思在整 个写作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
个写作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
构思大致包括 三个方面:选择题材,安排人物、情节;酝 三个方面:选择题材,安排人物、情节; 提炼主题(或中心 确定艺术表现形式, 或中心); 酿、提炼主题 或中心 ;确定艺术表现形式, 如结构安排 表达方式和作品体裁等。
构安排、 如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和作品体裁等。
构思巧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构思巧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章的开头要吸引人。
第一,文章的开头要吸引人。
好文章的 开头有:设置悬念式开头;倒叙式开头;情 开头有:设置悬念式开头;倒叙式开头; 景描写式开头;点题式开头; 景描写式开头;点题式开头;议论抒情式开 引名人名言或哲理性的话开头等。
头;引名人名言或哲理性的话开头等。
第二, 情节安排要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 第二, 情节安排要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 “文似看山不喜平 。
因此,叙事要有点 波 文似看山不喜平”。
因此,叙事要有点“波 文似看山不喜平澜”,不能平铺直叙。
,不能平铺直叙。
第三,表达方式要灵活多变,忌单一重 第三,表达方式要灵活多变, 复。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
专题11 情感类类记叙文(二)一、(2019·湖北黄冈)阅读下面小说,完成28—31题。
(14分)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韩逸萌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
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
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
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
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
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
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
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
“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
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
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
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
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
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
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
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
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专家解读考点:依照课标精神,记叙文阅读考查包括如下内容:辨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明确其作用;明白得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明白得文章的中心;清晰作者行文思路;结合语境准确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其艺术手法能进行必要的赏析和评判。
记叙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要紧为主观性试题,多数题目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来表达,不追求唯独性和标准化。
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以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评分的客观性。
二、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表达、描写为要紧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要紧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刻、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结果3、表达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刻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表达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表达中的详略咨询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表达主题的咨询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表达。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咨询题。
点〔详写〕,表达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表达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阻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讲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能够进行正面描写,也能够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截了当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批注赏析点评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批注赏析点评不能没有你傍晚时分的云,就像天边悬挂的织女锦缎,用太阳的色彩染得通红通红的;又像儿时最爱吃的棉花糖,感觉触手可及,其实仍在远处飘着。
“万云归西”的景色令我陶醉。
(开篇景物描写,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状其形,绘其色,渲染了恬静、柔和的气氛,,点明故事发生时间,为人物活动设置背景,表达了因傍晚美景而陶醉的愉悦之情。
)不远处的黄豆田里,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暮色下忙碌着。
夕阳的余晖洒在空旷的田野和她的身上,这橘红色的余光让她原本瘦小的身影更显苍凉。
这画面仿佛是一幅油画,尽管火红的天空占了一大半,可主角却是那小小的身影。
(景中现人,相互映衬,突出人物的“瘦小”、“苍凉”;以“油画”作比,更显出人物的瘦小,含蓄表达内心对外婆的疼爱。
)咦,为什么这么晚了外婆还在田里?“外婆!”我呼喊着跑向外婆。
外婆转过身来,似乎很惊讶。
“外婆,天都要黑了,你怎么还在田里呀?”外婆指着身后的黄豆田说:“敲黄豆。
要是现在不敲完,到了明天太阳一出来,这些黄豆壳就自己裂开了。
”我似懂非懂地往后一看:呀!好多黄豆呀!它们都被外婆割下来堆成一堆一堆的了,在暮色中一动不动,像沉睡的小宝宝。
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我感到一丝心疼。
快步跑回家把妈妈也叫了出来。
(心理、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突出外婆的“忙碌”、劳动的艰辛和对外婆的隐隐“心疼”。
堆堆豆子的比喻,更显得描写的靓丽。
)“你们来干什么?”外婆看到我刚走了又回来,还把妈妈带来了,似乎有些生气,“这儿挺热的,你们快回家吧!”我和妈妈没有理会,将外婆推开,立刻敲起黄豆来,敲得不亦乐乎。
“唉,你们哟。
”外婆没办法,只好拿起竹竿和我们一起敲。
(外婆的语言、“生气”的神态描写,“我和妈妈”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了其间的相互关爱和浓浓亲情。
鲜明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我拿着竹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敲,“呼嚓……呼嚓”的摩擦声、击打声此起彼伏。
一会儿,我就有些累了,汗水浸湿了衣服,额前的碎发也粘在了前额上。
2011年中考文学作品复习:叙事性散文知识点讲解及训练(二)
2011年中考文学作品复习叙事性散文知识点讲解及训练(二)一、叙事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一)叙事散文中的记叙(叙述)。
1、概念: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作用:使读者对人物特点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了解。
(二)叙事散文中的描写。
1、概念: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
2、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所描写的事物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1)环境描写(经常考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表现人物的性格(形象)、衬托人物的心情(感情)、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2)人物描写主要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它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叙事散文中的议论。
1、概念: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所发表的看法或见解。
它往往和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2、作用:起到画龙点睛或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有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先叙后议,画龙点睛;先议后叙,出了能揭示中心之外,还会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四)叙事散文中的抒情。
1、概念: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
它有两种形式:(1)直接抒情:作者在心底里直接、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
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用:可以透过作者的感情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它是把握文章中心主旨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叙事散文中的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此种表达方式在叙事性文章中极其少见,可以忽略。
)二、叙事散文中的表现手法。
(只列举常见常考的表现手法)1、对比手法。
鲜明地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注意:(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务必看题目。
(2)采用压缩法去阅读,尽量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3)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两段中,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务必注意首尾两段。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词、主旨句、抒情底座段。
答题时注意:(1)看清题目要求。
比如“概括”“简述”等,就要注意答题组织评议的凝练性、概括性。
(2)根据分值去考虑得分点。
分清问题中有几个要点,答完整,做全面。
一般而言,涉及到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的问题,要考虑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对于鉴赏题,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
(3)分条概括,清晰规范答题。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做某些补充)。
作用: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做补充介绍,或对某一事物做解释性的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特或事件。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 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便于真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7记叙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知识划重点★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对策如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尤其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1·世纪*教育网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21*教*育*名*师3.记叙的详略: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21-cnjy*com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6.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技法11细节生动耐品味-2023年中考记叙文写作提分技法十四讲
【初中记叙文提分技法14讲】技法十一:细节生动耐品味技法讲解“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用特写镜头细致而凝炼,准确而生动地展示景物的特征,事件场面,人物动作、情态、心理和语言等的细微之处,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有一定的作用。
有的细节,可以反映人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的细节,可以给人物性格定下基调;有的细节,是显示人物性格的荧光屏,使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
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真实性。
如何巧妙地进行细节描写呢?(1)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王愿坚的小说《草》“吃草”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
作者用“举”“放”“闭”“抖动”“皱”“嚼”等一系列动词贴切传神的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高度关注,对革命无比忠诚的胸怀。
(2)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专题11关键物象的含义及作用(含解析)
专题11:关键物象的含义及作用知识点名师点睛记叙文关键物象的含义及作用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文学作品中的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的类别:环境类、草木类、物件类、食物类、细节类等。
物象含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物象的作用:(1)突出人物性格;(2)揭示、深化主旨;(3)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成为线索;(4)推动情节发展;(5)烘托环境,或具有象征意义等。
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
”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
行文中恰当地借物象来表达,可以把要说明的道理或要表达的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或事物之中,使文章更优美,更含蓄。
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咀嚼,给读者留下深思、想象和寻味的余地,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从而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2020年题组】一.【江苏省无锡市2020年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行薛培政①“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九十多岁的凤山爷,说起1941年白露前夜的月亮,依然啧啧称奇。
②1938年的秋天,为了抗日,八路军来到了鲁中南地区,我就担任了地下交通员。
③那天刚擦黑,镇上开羊肉馆的刘大眼来了,他是我的上线。
一看他眨着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我就知道,有任务了。
他摸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交代我,务必在天亮前送到部队首长手中。
我抽了袋烟,琢磨一下行程,向婆娘交代几句,就出发了。
④按说六十多里路,天亮前赶到不算啥,但自从鬼子来了之后,就在路上修了很多据点,国民党的部队也陆续进驻城西和南边的山区。
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上,日军、伪军、国民党、土匪盘根错节,敌我难辨。
要将情报安全送到,就难了。
⑤出村后,大路不敢走,便疾步钻进了村南的野猫沟。
【精品推荐】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责编:薛燕考点透视根据考纲要求,记叙文阅读部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记叙性文章整体或部分的阅读、理解、分析等方面综合运用的能力。
具体指: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结构关系,明确记叙的详略。
3.能够抓住文章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4.能够辨析记叙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能够结合文章的内容、情感、价值观谈看法或提出新的见解、话题,即学会对文章质疑、迁移和鉴赏、创新的能力。
知识讲解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并把它们交代清楚。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记叙文都会清楚地交待出六要素,记叙文的重点在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们是构成记叙文主要内容的主要因素。
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重点注意: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抒情: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等。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能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明确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
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中考记叙文阅读解析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并回读检查](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记叙文阅读技巧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三、中考记叙文的测试题型及解题方法:1.选择题:这类题型主要用于考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归纳中心意思,形式是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分别列出几个选项,要求选择正确选项或错误选项。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一:句子的含义,赏析句子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一:句子的含义,赏析句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在中考语文中属于常见题型。
此考点考查分析、理解和归纳、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较高,要求比其它题目要高。
只要能够掌握解题的钥匙,就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哪些语句是重要语句】主旨句、文眼句、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哲理句、含义深刻的语句等。
二、【理解句子题两类题型】1是句子的含义理解。
2是句子的作用理解。
【考查实质】一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二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语境义的理解:一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概而言之:一是借助词的基本义;二是词语所处语境。
方法一:找关键词词语本义以及在句子中的含义和词句蕴含的情感。
也就是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答题。
答题模板:运用……的词语,准确/形象地写出了事物或人物……的特征,表达了……的感情。
方法二: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解题步骤:第一步先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分析文中是哪里使用、怎样使用的。
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化:形式(修辞格)+内容(如何运用的)+情感答题模板: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强调了/突出了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品质/精神,表达了……的感情。
方法三: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分析句子的作用和意义(一)位于文章的开头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4、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二)位于文章的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
4、点明主旨。
(三)位于文章末尾1、总结上文。
2、呼应上文。
3、卒章显志。
方法四:从分析表达的感情、主旨入手文学作品往往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作品总是以情动人,因此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就成为理解文学作品中有关语句的关键。
将筛选出的文中的信息,含有的比喻义、语境义、引申义,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相结合,进行整合,才能使答案要点全面。
第十一语言赏析-2022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巧夺高分技法及真题演练
第十一讲语言赏析考点分析句子赏析是中考中的高频考点,赏析角度千变万化,可以从表达方式角度: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抒情;还可以从表现手法角度:对比、象征、衬托、欲扬先抑等;还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从字词角度来说:炼字、炼词等。
那么多的技巧,那么多的文体,会不会让大家觉得贸然不知所措呢?在这变化当中,有它不变的东西。
万变不离其宗,每种类型的题目也都有其出题的根据、答题的套路可找。
规律可循的。
所谓“语言赏析”,就是让你从语言的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进行分析。
也就是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特色、写作手法等几个方面分析。
答题形式上实质就是语言+内容+表达效果+情感。
只要懂得实质,掌握有效方法,那么阅读疑难之语言“赏析题”就迎刃而解。
方法解读一、首先找修辞方法。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具体答题思路是:先指出修辞方法,然后表述修辞(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了……),分析该修辞的表达效果或对象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或人物什么思想感情(思念、赞美、仰慕、闲适、孤独、恬淡、惆怅、忧愁)。
比如朱自清《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句,请从语言角度说说这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根据句意判定,这句话是从修辞角度来赏析的。
那么这句话具体赏析是: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绽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
再比如2014孝感市《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中的“15题: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这是一道典型的从修辞角度赏析题。
只不过句子后为了降低难度而进行了说明。
首先根据句意判定此句运用拟人修辞,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样就不难拟出正确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雪原难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
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11 记叙文阅读(四)句子含义与鉴赏 有解析
记叙文阅读(四)句子含义与鉴赏1.句子含义解题方法:所谓理解含义,是指既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句子的表层意思也就是本义,中考中一般不会直接考查。
往往是考查与本义紧密相联的深层。
理解句子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从语境的角度分析:结合上下文及具体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从描写的角度分析:通过抓住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及其所表达的内容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通过分析修辞方法及作用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对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回答。
(4)从主旨的角度分析:通过联系作品的背景,结合作者的情感及文章的中心句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句子鉴赏解题方法(1)怎样写的(词语、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句式(常见的有感叹句、倒装句等)(2)写得怎样(生动形象、突出(强调)了、幽默风趣等)(3)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对象的……特点)(4)对情感、主旨、结构的表达作用例1回去,给老屋换片瓦立新①父亲念念不忘的是老屋,那个立于乡下老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
②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要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
③我抽不出空回去,更不同意父亲一人回去,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老屋又年久失修,上去换瓦,很不安全。
④“等我有空再送你回去吧!”我搪塞道。
父亲说:“哪天有空?屋倒是不等人的!”我有些不高兴:“倒了就倒了,我再帮你建一个小洋楼。
”⑤父亲一脸不开心,说:“新盖的房子,那能跟老屋一样吗?你们的气息都渗到老屋的墙壁里去了,就拿厨房来说,你们兄弟几个,谁没在里面烧过锅,烘过火,蹭过锅台?新建的,里面有吗,你们会对它有感情?屋子跟人一样,不处久了,哪来的感情?”⑥父亲的话,让我无以应对,我也曾让儿子站在老屋的各个角落,给他拍照,跟他说发生在老屋里的往事,可他并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他对老屋不熟悉,没感情。
⑦在父亲的催促下,前几天,我终于和他回了一趟老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
而不是和爷爷唠叨呢?(心理描写,突出好奇心)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
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而阳光总是
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
着温暖的光辉。(“温暖”,一语双关)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继续扣题)
▪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 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 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 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记叙文
18
欣赏
无言的结局
▪ 刺眼的阳光,涌进车窗,给人们增添了一 种莫名的烦躁。
车厢地板上,有一片被人踩得乱七八糟 的水迹,上面横卧着一本书,封面翘翘地抖。
文似看山不喜平。
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记叙文
3
记叙文写作:
3、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厚积 而薄发。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致江海。”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记叙文
4
作文题目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 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 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 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
奶奶呢?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 好好的,我才心安啊!”
此时,我豁然开朗。心,被濡湿了。连日以来如 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爷爷好好的,我就心安。”这不正是人世间最 最美丽的风景吗?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 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抒情)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
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 能在“尺水”中“兴波”,能以鲜活的细 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 穷。
记叙文
10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 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 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 文章。
记叙文
11
情节要有悬念与波折
▪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 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 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一个说:“我把书给你,你不接好,掉 了怪谁呢?”一个说:“我还没接好,你就 放了手,怪我呀?”两句话分别不断地重复 在两个人的嘴上。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记叙文
5
作文:好奇心
记叙文
6
为什么?(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 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入题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
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 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 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
呢?好好的在藤椅上睡熟了。奶奶孩子般地嗔笑道:“这 个死老头,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埋伏笔)
记叙文
7
我很好奇。 (点题)
12
情节要有悬念与波折
▪ 巧设悬念 ▪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
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 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 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 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记叙文
13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以小见大
▪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 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 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 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好奇 心》。
▪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 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 往就体现在那儿。
▪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
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
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
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
记叙个文 ”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所惦念的人,必在我眼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 地方,我脚能走到的地方,好好的活着。(因事悟理)
我庆幸因我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 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 你记叙文在,整个世界都在。(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 9
点评:
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 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 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 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 “花蕊中的一滴露”!
记叙文
14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 画龙点睛
▪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 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 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 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 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记叙文
15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 铺垫蓄势
▪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 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 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 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 了突出文章主旨。
记叙文写作指导
福州第十八中学 江洪涛
2012年福州中考语文学科命题培训1、说真话、抒真情:诗言志
《文心雕龙》:“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曹植《七步诗》、林觉民《与妻书》 黄庭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
记叙文
2
记叙文写作:
2、情节波折。
记叙文
16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 欲扬先抑
▪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 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 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 反衬了后文的“扬”。“欲扬先 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 种布局方法。
▪
记叙文
17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 粗笔勾勒
▪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 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 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 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 勾勒。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
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无论我拿布还是拿棉
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奶奶都能辨别出来 。“丫头,
又在这儿捣乱……”虽然奶奶挥起皱纹满布的手轻拍
我,以示责备,但她的脸上却挂着甜蜜的笑容。
奶奶依旧。
记叙文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继续扣题)
8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 做什么呢?也不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