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绿色食品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绿色食品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已增加到403个,居全国第1位。
今年,各地坚持把开发绿色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省九次党代会结束后,全省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各地在加快提升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品质的同时,加快绿色食品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内贸型向外贸型延伸的进程。
此间媒体报道,在绿色食品基地作业中,黑龙江省各地基本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供肥供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目前,全省种植、养殖及山特产品基地已发展到302个,其中31个县拥有10万亩以上的基地。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黑龙江省还加大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5月末统计,全省7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50家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
为不断提高黑龙江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省政府组团参加了4月末在韩国汉城举办的食品博览会,签订了总额近9亿元的农业合作协议和贸易合同。同时,加快销售网络建设,继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黑龙江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后,今年又与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知名超市和连锁机构合作,建立了直销和代理专卖网络,使省外销售额占到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总销售额的80%左右。
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最新统计,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1217家企业开发了2400个绿色食品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突破4亿美元。
目前绿色食品产品开发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开发的产品种类包括粮食、食用油、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类产品、酒类和饮料类产品等,其中初级农产品占30%,加工食品占70%。
2001年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结束连续3年下滑,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其中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人均绿色食品产业收入比上年增加52元,占全省农村人均增收比重的40%。
两个多月以来,庆安县幸福村里的两个水稻加工点每天都在紧张的加工生产。据厂主介绍,今年广州、兰州、北京等地的不少客商向他们订购绿色大米,以往断断停停等买主的局面今年不见了,为了赶定单还出现了加班加点的情况。赶到加工点卖绿色水稻的农民说,最近这里卖绿色大米的价格不断上涨,大家别提多高兴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守学介绍,由于绿色大米的销路看好,今年全村仅此一项就比去年增收70多万元,人均增收500多元。
去年以来,随着黑龙江省农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在各地全面升温。绿色食品的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发展、市场的开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去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总产量500多万吨,总产值121亿元,比上年提高73%,不断有效的拉动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农民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家住北京的刘大妈起了个大早,因为居民院里今天卖绿色无公害蔬菜。“虽然贵一点,但吃着放心”刘大妈一边排着队一边对人说。
当孩子们几年前对刘大妈讲起绿色食品时,做了一辈子饭的刘大妈百思不得其解:“菜不都是绿色的吗?”
这几年,绿色食品就像任何风行的时尚,已经悄然端上中国百姓的餐桌,融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走进任何一家超市,绿色蔬菜、绿色猪肉、绿色大米、绿色牛奶……就连进城卖菜的小贩,也经常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绿色成了最时髦的标签。
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日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中国绿色食品的消费获得长足发展且未来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供的数字,全国绿色食品年产量已达1500万吨,但仅占食物商品量市场份额的3%,这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农业专家认为,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左右,尽管所占比例还十分小,但是这项产业经过十年的成长,已经显示出了现实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关人士介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已经引发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
国际市场有机类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机遇。据国际贸易中心的调查报告,1998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11个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总额达到135亿美元,去年全球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近十年来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25%到30%,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在等待中国绿色食品去竞争属于自己的份额。
如今,在中国像刘大妈这样的热心绿色食品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多。专家认为,对绿色食品的追求,不仅体现了百姓对环保日益强烈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正是这种需求,必将带动中国绿色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
哈尔滨市相继有26家商场的无公害蔬菜专柜正式挂牌,20多种无公害蔬菜每天上市量可达5万公斤。这是哈尔滨市政府为了让市民真正吃上“放心菜”而做出的又一项举措。
据哈尔滨市商业委员会副食品处于科长介绍,无公害蔬菜是按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染污、安全、优势、营养型蔬菜。据悉,每个指定的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都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核,由哈尔滨市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定点销售牌照。按照规定,各专柜销售的蔬菜产品必须标明供货单位和价格,并要公开悬挂统一制作的定点销售牌照和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及检测分队出具的检测合格证,做到货证相符。
据了解,哈尔滨市政府为了落实好“菜篮子工程”,已划拨400万元作为哈市无公害蔬菜
生产、销售、检测的专项资金。今年,全市已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7个,面积达533公顷,无公害蔬菜的年产量将达到1600万公斤。
时下,无公害蔬菜可算社会热点,社会舆论热了,生产规划定了,市场监测有了,可餐桌上的“绿色食品”就是不见多。无公害蔬菜要大批量从地头走上餐桌,需通过生产和市场两道关卡,光有宣传、规划和监测是不够的,要解决生产组织、农田环境、技术标准、营销方式等多方面的问题。
石家庄市在前年底就开始推行上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制度,在批发市场上对10种主要蔬菜的农药残留度进行强制检测,并在市区集贸市场上实行亮证(检测合格证)经营。一年多来,记者多次到一些集贸市场,没有菜贩能出示检测合格证,有菜贩说:“来买菜的不看,工商的也不查,要那个小纸片干什么。”在批发市场上,虽专门开辟出蔬菜检测合格区,但从实际情况看,检测合格的和不合格的蔬菜交易情况并没有多大区别。
无公害蔬菜市场发挥检测作用不容易,落实种植规划同样存在不少困难。邯郸市无公害蔬菜发展较快,但目前经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也不到蔬菜总面积的10%。市农业局副局长王金锋说:“早在10多年前,省里就开始每年下达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计划,却一直难以落实。因为农民种无公害蔬菜投入大,市场回报体现不出来。”无公害蔬菜生产要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组织、管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机制。河北省农业厅李荣刚厅长说:“发展无公害蔬菜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制约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使他们能够按无公害蔬菜标准来生产。无公害蔬菜有严格的标准体系,需要企业化的生产作为依托,而目前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一家一户的生产怎样才能实现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涉及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环境保护、贸易等多个部门,政府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加强。
生态环境的状况对农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目前不少地方由农业部门牵头发展无公害蔬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推行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而产品最终质量如何,与大气、水、土壤的情况密不可分,发展无公害蔬菜还需要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永年是河北发展无公害蔬菜较多的县,也都面临着生态环境不好的影响。永年县境内滏阳河上游来水污染较严重,副县长蒲继安说:“这几年不断治理,河水质量比前几年强了,但按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要求还是不行,县里主要靠打深井来解决无公害蔬菜的用水。”
生产无公害蔬菜需要实用技术和农药等方面的替代产品,现在无公害生产技术还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定州市农业局耿保进副局长说:“为发展无公害蔬菜,县里搞了无公害农药专卖店,但卖来卖去就只有10多种农药,品种少、成本又高,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科研部门应加快研究出更多的品种,但现在科研部门也讲效益,有的急功近利不成熟的技术就推出来,农民用了说没效果。无公害农业技术研究投入大、见效慢,国家应加大对这一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
因为对生产条件要求较严格,无公害蔬菜成本要略高于一般蔬菜。但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优质无公害蔬菜难以实现优价。去年以来,石家庄出现几家无公害蔬菜的专营店,但看看店里的价目表,基本与集贸市场上的持平。既使如此,店里的生意除了过年过节,平常也并没有红火多少。冀农精特菜配送中心春节时每天的销售额能到上万元,而平时的销售额还不到千元。邯郸市长青无公害蔬菜公司总经理赵成森说:“无公害农产品本身没有明显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