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本课学习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中华文明起源部分,注意使用地图,尤其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同时,更好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发展情况应删繁就简,引导学生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 通过列表比较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3.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
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4. 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从整体上认识夏商周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演变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从时空角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历史长河图展示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境内分布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存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是研究从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转变规律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具体有哪些?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设计意图)用历史长河图展示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使学生形成人类社会进步的直观认识;通过对文明的释义,拓展学生思维,同时为后边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也可使用“中国人类的起源”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类的起源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中国早期人类分布基本特点
展示图片:《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
教师提问:观察图片,分析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
合人类生存。
2.石器时代的区段划分
展示图片:《不同石器时代石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片,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图一石器表面粗糙,用打制方法制作而成;图二石器表面光滑,用打磨结合方法制作而成。
教师指出: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两百万年的历史,石器是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考古学家依据原始人类对石头进行加工制作石器的不同方式,提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段概念。在这两百万年里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经历了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的转变。
展示石器时代阶段划分流程图:
3.旧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存
展示地图:《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1)元谋人
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发现两颗人类门齿,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其绝对地质年代为距今一百七十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
展示图片:《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2)北京人
1921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上山洞里发现遗址堆积层,1929年发现第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测定其生活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展示图片:《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教师可播放“北京人的发现和北京人的身体形态”知识解析视频,让学生了解北京人发现过程及北京人的身体形态特征。
过渡:接着我们来学习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作为我国远古社会演进的重要阶段,已在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就有一万多处。
3.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进步
(1)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
展示地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展示材料:
从遗址的分布来看,地域不限于中原,而是北至今长城地带,南至长江以南的水乡,东至黄海之滨,西至秦晋黄土高原。大约在距今四五年前,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城邑、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等出现,表明与社会分工、社会分化相应的、区别于一般聚落,并凌驾于其上的政治实体已经产生。其中,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落迁徙、分合、冲突的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地区,是中华文化融合的核心地区。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文资料得出认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特点: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2)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存
阅读教材,自主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期时代早期,也就是距今7000-5000年左右的时段内,主要有三个代表性文化,分别是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在原始农业方面呈现出北粟南稻的格局,在手工制作方面,仰韶文化的彩绘陶器和河姆渡文化的养蚕缫丝技术都让人惊叹不已。而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以“蛋壳陶”为名的龙山文化所替代。同时期的北方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也都出现了精美玉器和大规模祭坛,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知识拓展1】展示新石器时代有代表性文化遗存的文明成就图片
这些文明成就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
【知识拓展2】良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