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备考周阅读四十三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骥,字龙媒,贾人子。
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
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
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
后从人浮海①,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
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
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
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
但耳食之,今始信。
”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
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若我辈出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弃置之。
”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都城在北去三十里。
”天明,始达都。
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
”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
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
”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
然位渐卑,丑亦渐杀。
此间有执戟郎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揖为上宾。
居久之,与主人饮而醉,以煤涂面作张飞。
主人以为美,设筵,邀当路者饮,令马绘面以待。
马婆娑歌“弋阳曲”,一座无不倾倒。
明日,交章荐马。
王喜,召以旌节。
既见,酒酣,王曰:“闻卿善雅乐,可使寡人得而闻之乎?”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
王大悦,即日拜下大夫。
时与私宴,恩宠殊异。
久而,官僚百执事颇觉其面目之假,所至辄见人耳语,不甚与款洽。
马至是孤立,惆然不自安。
遂上疏乞休致,不许。
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
于是乘传②赴海市,见龙君。
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
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生稽首受命,立成千余言,献殿上。
龙君击节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多矣!”酒炙数行,龙君执爵而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
”于是拜为驸马都尉。
以其赋驰传诸海。
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争折简招驸马饮。
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
异史氏曰:“花面逄迎,世情如鬼。
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43:思辨作文技巧:思辨类作文题型归纳—例题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四十三)思辨作文技巧:思辨类作文题型归纳例题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思辨类新材料作文试题特点:对试题材料所探讨的话题,试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或多个观点。
这些观点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内涵上一般是对立统一关系。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从矛盾的对立面来看,可分为两大类——1.二元矛盾型。
所谓二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
如2015年浙江卷试题材料的第一部分赞同文章与人品是一致的,而第二部分则认为文章与人品不一定一致,两个观点呈并列、对比关系。
2.多元矛盾型。
所谓多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这些观点或呈并列关系,或呈对比关系,或呈互补关系。
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只说争论而不表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开放。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不仅是全国新课标卷命题的高频题型,同时也是其他各省(市)命题的高频题型。
无论是二元矛盾型还是多元矛盾型,一般有三种写法。
【标杆金题】(仿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放眼今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名师解题】本题考生可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审题立意,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轻易地提取出关键词“不害怕”。
对“不害怕”这个话题,试题材料蕴含了两个观点,一个肯定,一个否定,属典型的二元矛盾型思辨类新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着这两个观点便可展开立意:(1)肯定“不害怕”;(2)否定“不害怕”;(3)综合以上两点,辩证地看待“不害怕”。
(衡水万卷)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四(含答案)
2020届衡水万卷语文周测(四)考试时间:150分钟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样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
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
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
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2020届北京市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解析版)
2020届北京市高考语文冲刺试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答题。
材料一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
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
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
通常认为,韧性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
(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建设韧性城市除了强化城市系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自我调适能力,还应注重从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增强学习能力,研制新的应对策略,提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机遇的转化能力。
2012年10月,飓风“桑迪”袭击了美国,灾后重建工作组为受灾地区的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69项建议,其中包括升级改造电网、重新规划燃料供应链、加强无线网络建设、提高防洪建筑标准等诸多方面。
韧性城市建设,在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一单元(四十三)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一单元(四十三)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摈.弃(bìng)遒劲.(jìng)蜡炬.(jù)百舸.(gě)争流B.忸怩..(niǔnì)铆.钉(mǎo)慰藉.(jiè)峥.嵘(zhēng)岁月C.寥.廓(1iáo)脊.髓(jǐsuí)包扎.(zā)虫咬鼠啮.(niè)D.掂量.(1iang)间.歇(jiàn)辟.谣(pì)磕磕绊.绊(bàn)答案:D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摈弃”的“摈”应读bìn;B项,“忸怩”应读niǔní;C项,“脊髓”应读jǐsuǐ。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与例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A.“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表示总结上文。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总结上文。
故选D。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体现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描绘的力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C.《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D.《哦,香雪》小说背景是建国初期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
2020高考语文限时规范练含答案
限时规范练一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时间:45分钟分值:4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chénɡ)明的心,当一颗心在无谓的热闹中变得混.(hún)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
B.画作《奥凡尼的日落》笔触粗犷.(ɡuǎnɡ),气势豪迈,画面上远处是金黄的麦田和起伏的山峦.(luán),近处夕阳下广茂的旷野上,草木葱茏,牛群在悠闲地觅食。
C.西泠.(línɡ)桥、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cōnɡ)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一诗中的“西陵”就是现在的西泠桥。
D.秦孝文王即位后第三天便溘.(kè)然长逝,三天时间短到连史书对他的记载.(zài)也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但透过这几十个字,不难看出他的政治素养和长远目光。
答案C解析A项“混”读hùn。
B项茂—袤。
D项“载”读zǎ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春天,在日落前一刻钟,我们到树林里去。
一刻钟过去了,[甲]太阳落山了,但是树林里还很明亮;空气清爽;鸟雀们探头探脑....,啾啾唧唧地鸣啭着;幼嫩的青草闪耀着绿宝石一样的宜人光彩……我们就等待着。
[乙]树林里渐渐昏暗下来,晚霞的红光慢慢地沿着树根和树干向上移动,越升越高,从低处几乎..还是光秃的枝干升到纹丝不动,还睡着的梢头……接着树梢也暗下来了,红通通的天空渐渐地变蓝了。
林子里的气息渐渐浓密..起来,微微地散发着暖洋洋的潮气,吹进来的风一到我们近旁便停住了。
[丙]鸟儿渐渐睡着了——它们不是一下子全部入睡的,因为种类不同,迟早也不同:最初安静下来的是燕雀,过一会儿便是知更鸟,接着是杜鹃鸟。
树木渐渐融合在一起,变成一团越来越黑的庞然大物....。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专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解析)
语用试题专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
近代以来,中国曾陷入的危困之局。
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
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了的旧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在新中国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国之栋梁。
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
汉代崔寔在《政论》里说:“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立人。
立人之道,首在立德。
这个“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仰;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与伦比风起云涌闪耀模范B.旷古未有风起云涌闪动楷模C.旷古未有风雨飘摇闪耀楷模D.无与伦比风雨飘摇闪动模范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B.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
C.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战斗中。
D.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解决就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办学效果的直接体现。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分析师等新职业就如雨后的春笋一般,不断涌现。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周测一、现代文的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郑世家》(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郑世家》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
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
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擎羊以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
若君王不忘厉、室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
”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舍。
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
今得国舍之,何如?”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
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
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庄王闻,还击晋。
郑反助楚,大破晋军于河上。
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
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
”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
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
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
于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
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
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
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
”庄王曰:“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
”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扬使归。
晋爵之为上卿。
(取材于《史记·郑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B.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C.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己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2023届高考记叙文写作系统训练(四十三)
2023届高考记叙文写作系统训练(四十三)【作文题目】诗人说:脚,走过后是一条路,站立时是里程碑。
这一诗句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不少于700字。
【例文赏析】翠海在卫星地图里,大兴安岭蒙上了一层翠绿色的薄纱,起初只是一抹,就像里程碑一下,在大兴安岭的最外沿,慢慢的,那一抹便动了起来,灵动着,飞舞着,走满了大兴安岭,一圈圈地走,走啊走。
直到,变成了翠海。
他们对着镜头爽朗且羞涩地笑着,背后盖着一片雾蒙蒙的翠帘,晶莹,如泪,如汗。
这是这群巡山队第一次面对着镜头。
他们的皮肤是古铜色的,庄严,又饱含风霜。
“你们累吗?”记者走上前问道。
“咋地不累呢,俺几个天天巡山,每天都要记录着这些植被的生长情况。
”于是拿着铁钗的队长说得。
显然,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不知道采访的到来,各个拿着农具准备去进行每天的任务。
记者不由地对他们肃然起敬。
队长继续说道:“我们就沿着巡山路线走,扒种子,把树苗栽到两旁……。
”队长说罢,羞涩地对着镜头笑了笑,随即拿上农具和化肥走过了山里。
记者悄悄地跟了上去,在他们后面,潜潜地跟着雾浓了起来,一行人脚踩着布鞋,压在泥土中,发出清新的声音。
他们一步一步走着,走过一条条泥路,把手中的肥料细心地撒在了泥路两旁,在他们身后,仿佛跟着一抹绿意。
就这样走着走着,一步步地,从清晨一直到了旁晚,直到夕阳的余晖,从树叶的间隙中打了下来。
队长见他们跟了上来,便唱起了山歌,让记者走到前来,细细地记录着这一切的绿意。
“这一条路啊,都是我们的双脚走出来的”队长背过双手,朝着山下望去。
一层层绿幕,重叠着,所有的路连在了一起,变成了翠幕而翠幕,便是大兴安岭的里程碑。
你走过的路,你站立的地方老陈:展信佳。
这么多年了,老陈。
我重新来到了这个地方,走过了你走过的路,站立在你站立过的地方。
覆雪依旧,冰山依旧,甚至阳光都是相同的温度,只是再也没有了你。
老陈啊,你说,我一个老大不小的男人了,提起笔给你写信,还是想掉眼泪。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
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建议用时:70分钟)(2020·安徽六校素质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苏轼霜余已失长淮②阔。
空听潺潺清颍③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
【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
②长淮:即淮河。
③颍:颍水,淮河支流。
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D解析“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错,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令人怅然若失.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词作的大意: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水声潺潺,像是颍河在幽咽悲切。
河上传来悠扬歌声,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而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逝.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消失却不过一瞬。
十五的月轮多么皎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
和我一样曾同醉翁相识的人,现在只有西湖波底的明月而已。
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已失"“空听"“犹唱”“电抹”“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等来分析词人的情感。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四(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杂诗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举止。
C.五六句说世俗之人接近佳人时显得有些轻薄,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D.七八句用“俯仰”一词形象地写出时光飞逝,随后写佳人容颜难以持久也就水到渠成。
E.前人认为此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于悲慨之中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寻味。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诗经》中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已过半百却壮志未酬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E.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两句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概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2020届高三四月语文第四次周考
高三四月语文第四次周考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范围,高中全部内容。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高考试卷】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保分小题天天练含解析(6)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芳草香出品保分小题天天练7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________。
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去理解;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
客观地说,读书的境界与年龄________,即使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
关键是要结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________,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性善良和审美情韵。
这样的读书,乐趣更大,境界更高。
读书可以帮助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宁静才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表明读书可以帮助培育良好的气质风度。
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相貌是不一样的,( )。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书读多了,________,就会提升精神品格,这样更容易养成健康的人格。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B.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C.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
D.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
横线处的病句连接前后文,前面说“读书的境界与年龄有联系”,后面却说“关键是要结合人生去读书”,前后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故前面要使用转折连词,B、D两项中的“而且”是表示递进,故排除;从上文来看,老年人的理解相对来说要更为深刻,年轻人的理解相对肤浅,转折之后,就变成“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故选A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语文】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周考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笔墨不仅是技法,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传统的精神。
明代的雕刻与西安的霍去病的雕刻相比则又差了。
汉代艺术造型古朴、大气、雄厚、不做作,很自然,墨色、朱砂等颜色也很庄重,审美眼界很开阔。
越往后,随着商业的发展,人的功利心越来越强,使审美的眼光和格调不断向低处走。
看清代的艺术品会觉得越来越小气,你们看清东陵的雕刻与明代相比就差远了。
中国艺术的传统绝对不止是元明清以来的传统,在这之前的汉、魏、六朝,以及这之前的先秦,先秦之前的青铜时代、石器时代,艺术都非常的纯朴沉厚。
那时候,人是把艺术与生存放在了一起,艺术上功利色彩不多,仅仅是为了美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审美追求就是“天地恢宏,宇宙无限”,体现了这么一种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博大深厚是传统艺术最本质的精神特征。
由于博大深厚才产生出了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观念。
由于这种天人合一观把天地万物作为有生命的景致,到宋人提出“格物穷理”,由“格物穷理”到“物我两忘”,把人完全带入到了大自然中。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个背景支撑下的艺术现象,两种哲学背景,两种美学背景。
欧洲的绘画非常好,它是一个高峰,中国绘画也是一个高峰,但是这两个高峰只能远远的看着,要想融合起来非常困难。
如果要融合,双方都要从山上走下来,走到山谷才能见面,山谷又是浅层次的东西。
这个谷底现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面临的普遍现象。
中国的方块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太难了。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首诗。
中国的汉字和艺术结下了最早的关系,中国汉字的象形是中国艺术最早的发端。
西方则没有方块字的概念,它是由拼音组成的,因而也就没有字可以象形的概念。
汉字本身有很多微妙的意义,这种微妙的意义构成了汉字最本质的东西。
汉字组成了诗,但是中国的诗是很难翻译成英文的,比如“关关雎鸠”怎么翻?《诗经》翻成散文大打折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阅读开始,走进语文创意语文工作坊2020高考备考
2020高考备考周阅读四十四
一、成语辨析
先发制人制对手
先声夺人张声势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抢先一步,力争主动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先发制人偏重在先下手行动,制服对方;先声夺人偏重在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手。
相辅相成互成就
相得益彰显长处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相互配合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相辅相成多形容彼此相互依存,关系密切;相得益彰多形容彼此互相对照,显出各自的长处。
相濡以沫互帮助
同舟共济渡难关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相互救助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相濡以沫偏重在逆境中互相以微薄的力量救助;同舟共济偏重在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相形失色差得远
相形见绌显不足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相比之下一方显得不足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相形失色偏重在相差得很远;相形见绌偏重在显出不足。
心惊胆战因害怕
提心吊胆缘担心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十分害怕的意思。
它们的区别在于心惊胆战通常做动词“吓”的补语只形容害怕;提心吊胆有时可直接带宾语,多形容担心。
二、文言阅读
王曾不受逢迎
王沂公曾状元及第,还青州故郡。
府帅闻其归,命父老娼乐迎于近郊,公乃易服乘小卫由他门入,遽谒守。
守惊曰:“闻君来,已遣人奉迎,门司未报,君至何为抵此?”公曰:“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太守父老致迓,是重其过也。
”故变姓名,诳迎者与门司而上谒。
”守叹曰:“君所谓真状元矣!《能改斋漫录》”
【注释】
①王沂(yí)公:即王曾,封沂国公。
②及第:科举考试合格。
③青州:古州名,在今山东境内。
④府帅:此指郡的长官,即郡太守。
⑤易:更换。
⑥卫:驴子。
⑦何为:凭什么。
⑧致迓(yà):来迎接。
⑨重:加重。
常见字解析:乃(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如: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如: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如: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三、诗词赏读
发潭州
唐代: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高名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这一联为用典抒情。
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联翩。
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是何等相似,诗人不也是因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偶吗?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
显然,诗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写情怀。
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这里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手法高妙。
四、聚焦时代
“爸妈装的后备箱”满满都是爱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杨朝清
假期结束之际,网友们纷纷晒出被爸妈塞得满满登登的行李箱和后备箱。
有网友表示:我妈托了好多人才买到的散养土鸡蛋,还有外公家给的大米、南瓜、冬瓜、菜籽油,奶奶给的自己种的蔬菜和红薯,二姨家给的洗衣液还有自己酿的葡萄酒等等,满满都是爱。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资源,既让人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也让许多人承受了一家人散布在不同地方的无奈与悲情。
假期为不少家庭提供了一次合家团圆的契机,让那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有足够的时间回家看看。
然而,在享受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年轻人又踏上了返程的路。
不论是行李箱还是后备箱,爸妈总是给孩子们装得满满当当,承载着父母对子女那份沉甸甸的爱。
为了给子女们准备好礼物,有些父母早早地做了准备,托人找关系给孩子弄些稀罕物。
有些外出打拼的年轻人的后备箱里不仅有爸爸妈妈的爱与关心,也有爷爷妈妈、外公外婆和其他亲属的牵挂。
大城市为年轻人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价值实现通道,却也“居大不易”,生活成本较高,年轻人的城市融入并不容易,甚至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爸妈装的后备箱”多以农产品和土特产为主,父母们既想让子女们吃得更有营养、更加放心,也希望能帮助孩子们节省一些生活开支。
尽管山水阻隔,以血缘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念却犹如一根天然的社会联结纽带,让父母
时刻在心中为孩子们保留一个位置。
“爸妈装的后备箱”之所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就在于它触碰了老百姓内心深处关于家庭、亲情和团圆的柔软地带。
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许多人感叹情感表达的手段越来越匮乏和单一;以利益和财富为核心的社会评价,成为衡量情感厚薄、关系亲疏的一根标尺。
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情感关系难免会和利益关系杂糅;可是,情感表达理应是丰富多彩的,“爸妈装的后备箱”或许值不了多少钱,却同样饱含着家人们对孩子朴实的关爱。
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里,依然有一些东西未曾改变。
不论是“母亲千里送药”,还是“父母扫雪送行”,抑或“爸妈装的后备箱”,得到父母关爱、体恤与庇护的年轻人,要学会感恩、懂得回馈、善于分享。
只有重新寻找和发现“家”的价值,将共同体意识融入家庭生活之中,亲情互动才会更有品质。
亲情互动不应该是单向度的,而是双向度的。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给予父母更多的爱与关心,想方设法地去丰盈父母们的精神世界,年轻人可以做到的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