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府殿堂建筑形制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广府殿堂建筑形制分析作者:王平谢燕涛刘娟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20年第14期

摘; ; 要:番禺学宫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是明清时期广州府番禺縣的县学,也是祭祀孔子的文庙,番禺学宫与德庆学宫、揭阳学宫并称为广东三大学宫。番禺学宫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清乾隆年间(1736~1796)重建中路建筑。文中主要就对番禺学宫建筑形制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清代广府殿堂建筑形制的认识。

关键词:番禺学宫;建筑形制;殿堂建筑

1; 前言

据清同治《番禺县志》载,番禺学宫规模宏大,广三路,中路依次为照壁、棂星门、戟门、泮池、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左路为土地祠、科库、信学署、明伦堂、光霁堂、名宦祠;右路为节孝祠、训导署、忠孝祠、射圃、乡贤祠等。

现番禺学宫仅保存中路与左路的部分建筑,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中路为棂星门、泮池、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门两侧为东西庑,崇圣祠两侧为东西廊。左路仅存头门、八桂儒林门、明伦堂、光霁堂。

现大成殿明代初期始建,清乾隆年间重建,清晚期重修,经历多次修建,其平面体现了明初广府殿堂的平面形制,梁架、斗栱为清中期广府殿堂建筑风格,门窗、脊饰体现了清晚期的时代风格,是研究明清广府殿堂建筑的典型案例。

2; 大成殿平面形制

番禺学宫大成(广州番禺学宫大成殿清代建造,为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故建筑构架术语用明清时期称谓。)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总面阔为21.72m,进深为13.77m,形制严谨,柱网规整,四圈围石栏板,前设月台。

通过分析番禺学宫大成殿平面尺度设计规律,大成殿沿用建筑整尺、半尺的设计手法,其用尺约为0.3169m,基本与明代营造尺相接近,其中心间面阔19.5尺。

番禺学宫大成殿面阔大于进深,平面阔深比约为1.58,大于广府殿堂建筑平面阔深比平均值1.33。心间面阔用19.5尺,次间面阔用13尺,心间面阔与次间面阔比为3:2。同时,心间进深21尺,心间面阔较心间进深小1.5尺,因为大成殿供奉孔子像,且春秋两季举行祭孔仪式,需要较大的前导空间。

3; 大成殿构架特征

大成殿梁架采用十三架桁屋前后三步梁用四柱形式,驼峰斗栱梁架形式,构架前后对称。心间六架梁插入前后金柱,两端由雀替承托,梁上安置如意纹驼峰,其上为十字隔架斗栱,支撑四架梁,四架梁上直接放十字隔架斗栱与平梁,平梁承十字隔架斗栱,其上托脊檩与檩枕。上金檩通过水束与金柱拉结。檐柱柱头置普柏枋,枋上安斗栱,外拽单翘重昂斗栱,三步梁梁头伸出殿身外拽斗栱上作耍头状,三步梁上托如意驼峰,驼峰上十字隔架斗栱托双步梁,双步梁承托如意驼峰,驼峰上置栌斗直接承托下金檩,下金檩通过水束与金柱拉结。番禺学宫大成殿构架简洁明快,是典型的清代广府殿堂构架。

4; 大成殿斗栱形式

大成殿前檐心间两攒、次间一攒的斗栱做法,形制古朴;山面心间斗栱三攒、次间一攒。共有柱头科16攒,平身科22攒,角科4攒。

后殿斗栱共七种;材高18cm,厚7.5cm,栔高6cm,尺寸小于宋《营造法式》八等材(4.5寸×3寸,14.4cm×9.6cm),恰好等于清斗口制八等材(2.5寸),与清代厅堂建筑用材相符。

柱头科立于普柏枋之上,外转单翘重昂斗栱。双下昂均为插昂,昂身修长,为两段弧线琴面昂,昂嘴作蚂蚱头状,垂直地面。

平身科外拽斗栱与柱头科相同,里拽斗栱四跳偷心承托襻间枋。

角科上外拽斗栱做法规整,由内到外逐个栱身加长,栱身上每跳上安附角斗,正心栱外侧最上层栱上撑外拽枋。里跳只出三跳斜头栱,斜头栱上安角斗,角斗与栱身方向一致,其上承托角部斜三架梁。

5; 大成殿立面特色

大成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总高12.60m,檐口高4.97m,檐口略有升起,曲线平和柔顺。六根花岗石圆柱上置普柏枋,上置斗栱层,心间平身科两攒,次间、稍间各一攒,比例均匀,斗栱单翘重昂斗栱,昂牙纤细修长,风格夸张;普柏枋下为阑额。大成殿正面全部为隔扇屏风门,心间六扇,次间、稍间各四扇。

黄色琉璃瓦面,双层正脊,下为彩色灰塑,上为琉璃博古脊,塑有鳌鱼、夔纹、牡丹花、二龙戏珠琉璃、蝙蝠衔如意、富贵花篮、暗八仙快板、渔鼓等,中间书陶塑脊烧制年代和厂家:“光绪戊申”、“文如碧造”。垂脊、戗脊均为双层屋脊,下为红色灰塑,上为黄色草龙纹琉璃脊;四条垂脊端部各立一琉璃狮子,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戗脊尾部均作水浪形,体现广府地区的“舟楫为生”的水文化。番禺学宫大成殿的陶塑脊纹饰栩栩如生,气势恢宏,为光绪戊申年(1908)佛山文如璧烧制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典型广府清代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特色。

6; 大成殿设计规律

大成殿构架体系与天盘、地盘尺寸存在着明显的数理关系,通过分析,理清清代广府殿堂大木构架设计的规律:

(1)以地盘深(前后檐柱轴线之间水平距离)为A,天盘深(前后檐口之间水平距离)为B,两者关系B=1.25A。

(2)以殿内六架梁梁底标高为HL,它与地盘深A的关系,HL=0.5A。

(3)以殿内六架梁梁底标高为HL,与天盘B的关系,HL=0.4A。

(4)以殿内六架梁梁底标高为HL,它与脊檩上皮高度H的关系,HL=0.75H。

(5)以殿内六架梁梁底标高为HL,它与前廊尺寸sa1的关系,HL=2a1。

(6)大成殿脊檩上皮高度H与天盘、地盘的关系,H=0.67A=0.53B。

(7)檐口高为h,与六架梁梁底标高的关系,h=0.67HL=0.33A。

(8)六架梁梁底到脊檩上皮的高度与檐口高度h相同。

(9)檐口高h,它与檐柱高h1的关系,[h=2h1]。

(10)地盘中心到檐口的距离=H。

通过上面规律可以发现,番禺学宫大成殿关键营造尺寸都与地盘深A有数理比例关系,

反映了广府殿堂建筑设计手法上地盘与天盘、平面与空间整体设计的营造规律。

番禺学宫大成殿始于明代,重建于清代中期,修饰于清代晚期,其平面形制、构架特征、斗栱形式、立面特色、装饰手法等具有典型清代广府殿堂建筑风格;建筑整体色彩鲜艳,风格

秀丽,是清代广府殿堂建筑的代表作。

参考文献:

[1] 夏秀敏.清代官式建筑中屋面构造及瓦饰的特点[J].建筑与文化,2020(02):218~219.

[2] 刘子暄.清代喀喇沁亲王府建筑特征研究[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12):143~147.

[3] 陈咏仪.以文治拱卫天下——庙学合一的番禺学宫[J].艺术科技,2014(6):95.

作者简介:

王平(1981—)男,山东曲阜人,汉族,博士,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

谢燕涛(1978—)女,广西宜州人,瑶族,博士,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

刘娟(1982—)女,山东临朐人,汉族,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