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姓起源-催姓的由来 -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ab3a4a8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3.png)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
崔氏主要有两大起源,一是源自姜姓,西周时期齐丁公伋的长子-姜季子受封于崔邑,子孙以邑为姓。
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比如在唐朝时期,新罗国赴唐留学的朝鲜学生定居在中原,后来崔姓就成了高丽族人的大姓。
1、源自姜姓
崔姓最主要的得姓始祖就是姜姓,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可知,姜太公因为辅佐周武王有功,于是受封于齐国,他的子孙也都世袭了爵位,不过传到齐丁公这一代的时候,他的嫡长子姜季子就让位给了叔乙,于是叔乙继位后,就将姜季子赐封于崔邑,也就是现代山东省的邹平县,后来姜季子的子孙也就以邑为姓,最终形成了最为正宗的崔姓氏族。
崔姓改姓之后因为担任了齐国重要的官职,所以也成为了当时非常著名的公卿世家,不过在姜季子的第八世孙崔杼这一代时,由于政争失败,于是崔姓氏族也就在齐国失去了势力,最终崔氏就避居在鲁国,后来到了汉朝,崔氏后裔崔意如的长子崔业在清河定居,最终也就形成了现代的清河崔氏,也是七宗五姓之首了。
2、源自改姓
崔姓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不少族人也是由少数民族改姓来的,比如在《新唐书》中记载的新罗国族人中就有不少崔姓,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地区的高丽族人就有不少留学生前往唐王朝,而当时出了皇室李姓之外,就是崔姓人数最多,所以后来崔姓也就成为了高丽的大
姓。
当然除了朝鲜族人之外,按照《清朝通志》的记载可知,在蒙古族中也有不少改为崔姓,比如崔珠克氏在清朝中期就汉化改为了崔姓。
不过也有不少汉族被少数民族同化改姓的,比如秦朝的大夫崔伯基的后裔中就有一位叫做崔友的将军,因为皇命带兵进入黔,后来就在此定居,最终融入了四川的崔姓土家族。
崔姓的历史起源、来源
![崔姓的历史起源、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5c973bc95022aaea998f0f39.png)
崔氏
历史来源:
「崔」源出:
出自姜姓。
以邑为氏。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齐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把国位继承权让给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在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其后遂为崔氏。
家族名人:
崔豳
唐代武城人,兄弟六人皆官至三品。
四世同灶,和睦相处。
唐玄宗谓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
崔灵恩
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
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
崔广
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
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崔琳
唐代武城人。
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
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
崔挺
北魏京师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
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崔玄暐
唐代博陵人。
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
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自商州防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监察于史。
后人称五龙。
崔氏家族史,崔氏家族,源远流长
![崔氏家族史,崔氏家族,源远流长](https://img.taocdn.com/s3/m/667ed8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0.png)
崔氏家族史,崔氏家族,源远流长
崔氏
崔(Cui)
博陵郡德星堂
崔姓起源山东,祖宗姜太公。
当初崔氏始祖所居以得姓的崔邑,根据后世的考证,证明,就是现在山东章立西北的崔氏城。
《左传》上所记载的“襄二十七年,崔城请老于崔”,指的正是这个地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渊源的古老区。
崔姓原义或来源:
崔的原来意思或来源于其实是一种栖息于山下的大型鸟类,可能是一种野山鸡等。
善于捕捉此野山鸡的氏族称为崔人,其居住地称为崔,后来在崔地建立了城堡,崔人当以野山鸡为其崔氏原始图腾
崔氏始祖:
得到此姓始祖【崔季子】
根据史书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神农氏的后裔,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
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
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
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丁公伋的嫡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
季子,名‘德兴',生卒不详细。
炎帝五十六世孙,齐丁公伋四子(嫡长子)。
史称“崔氏始祖”。
本来应按礼制继承齐国君位,但季子仁爱贤良,孝悌有加,举贤让国於庶兄姜叔乙(乙公得)。
季子携家人隐居景色秀丽之食采地崔邑,後以邑封姓,其子孙随为“崔”姓。
在姜季子的后裔子孙和邑地住民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崔氏‘,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史称崔氏正宗。
同根同源一脉承,
欢聚一堂乐融融,
家人长聚感情深,
崔氏族人莫忘根。
季子让国得姓崔邑
![季子让国得姓崔邑](https://img.taocdn.com/s3/m/9850604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0.png)
季子让国得姓崔邑季子让国崔氏的得姓,源于“季子让国”。
北宋天祐六年(1054年)欧阳修主持编撰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崔氏出自姜姓。
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于叔乙,采食于崔,遂为崔氏。
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是也。
”季子孙穆伯(一说五世孙,即野裔孙)以邑为氏,形成崔氏。
崔氏始祖季子让国、封于崔邑,在周康王15年(公元前1004年),距今3000多年。
炎帝第五十五世:太公长子:丁汲。
字丁春。
继位为齐丁公。
配,姬氏,齐氏,钧陈氏。
生五子,长:姬氏生懿伯,名德*。
次子:齐氏生德仲。
三子:姬氏生聂叔,名:德*。
四子:钧陈氏生季子。
名:德兴。
五子:钧陈氏生叔乙,名:德立。
炎帝第五十六世:丁公四子:德兴公(季子),让齐侯之位给弟弟德立公(叔乙)。
居崔邑。
生一子:穆伯。
炎帝第五十七世:穆伯。
秉齐政,为齐大夫,以邑为氏,遂为崔氏。
一说“叔乙让国”:《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姜姓,齐太公生丁子公伋 ,生嫡子叔乙,让国,食采于崔,遂为崔氏。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韩愈为《崔氏族谱》所作序文中,记载了崔姓的起源和始祖:“五帝以還迨及成周定鼎分封呂望以元勳祚土東國子叔乙食采於崔子孫世承為姓。
”意即,五帝以后,直到周朝,建国后分封天下。
姜子牙以功勋卓著,封以东部疆土。
他的一个儿子叔乙,被封于崔邑这个地方。
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崔为姓。
以邑为姓姜太公之孙、齐丁公伋嫡子、崔氏始祖季子采食崔邑,得姓。
“齐丁公伋嫡子名季子让国于庶兄叔乙,食采于崔,因以为姓。
”季子生穆伯,穆伯生沃,沃生野。
后来分邦建姓,穆伯(一说五世孙,即野裔孙)以邑为氏,形成崔氏。
崔邑,具体的确切地址已难以寻觅。
一说在今章丘土城。
据《章丘县志》载:“崔氏城在县治(旧章丘城)西北70里,大清河之滨,俗名土城。
”大清河即今黄河山东省境内的一段,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道入海,大清河河道改为黄河河道。
《水经注》云:“漯水又东北经著县故城南,又东北经崔氏城北。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崔”姓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崔”姓](https://img.taocdn.com/s3/m/2b753f1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0.png)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崔”姓崔姓是中国⼈⼝最多的第五⼗六位姓⽒,在鲁豫冀⼤地最有影响。
当今崔姓⼈群⼤约占了全国⼈⼝的0.38%,总⼈⼝⼤约在509万。
崔的名义崔,春秋时为齐国的⾢名,在今⼭东章丘西北。
崔的本义是⾼⼤,从⼭,⾫⾳。
⾫,在甲⾻⽂和钟⿍⽂中是⼀只短尾鸟的象形字,凡短尾的鸟都称⾫,这是⾫的原义。
古代⼭东地区主要⽣活着崇拜鸟,以鸟为⽒族原始图腾的东夷部落。
崔的原义或来源于⼀种栖息于⼭下的⼤型鸟类,可能是⼀种野⼭鸡。
善于捕捉此野⼭鸡的⽒族称为崔⼈,其居地称为崔,后来在崔地建⽴了城堡,崔⼈当以野⼭鸡为其⽒族原始图腾。
崔姓起源崔⽒始祖:崔季⼦崔姓的起源与演变:⼀、出⾃姜姓炎帝⽣于姜⽔⽽姓姜。
炎帝裔孙伯夷,号太岳,虞夏之际,伯夷辅佐⼤禹治⽔有功被封在吕国,古城在今河南南阳西⾯。
吕国历经了夏、商⼆朝,到商朝末,后裔吕尚,也称姜⼦⽛、太公望,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周初被封于齐,国都⼭东临淄,为周朝东部的重要诸侯国。
太公之⼦丁公继位齐国,丁公的长⼦名季⼦,他不愿意做国王,让位于其弟叔⼄,叔⼄成为齐国的第三代国君。
季⼦则⾷采于崔⾢,古城在今⼭东章丘西北,其后遂以崔为⽒。
姜姓崔⽒的历史有3000年,以姜⼦⽛之孙季⼦为其始祖。
外族基因融⼊在唐朝之前,崔姓是⼀族⽐较单纯的群体,从唐朝开始,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的崔姓朝鲜⼈不断进⼊东北地区,过三海关进⼊中原,⼀直到清朝从未中断过,⽬前崔姓仍为朝鲜和韩国的第⼀⼤姓。
进⼊中国的朝鲜⼈除形成了中国朝鲜族外,⼀部分汉化为汉族,⼀部分成为满洲⼋旗的满族崔姓。
清朝中叶后,满洲⼋旗的崔佳⽒族集体改为汉姓崔,⽽且很⼤⼀部分后来成为东北地区的汉族。
近代东北地区的汉族崔姓的兴起,主要的原因是朝鲜⼈的进⼊和满族的汉化。
崔姓分布崔姓分布频率图宋朝⾄今1000年,崔姓⼈⼝呈∠形的态势。
⽬前群体分布主要于⼭东、河南、河北,这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的40.8%。
其次分布于辽宁、⿊龙江、吉林、⼭西、安徽、江苏,这六省⼜集中了崔姓⼈⼝的33.2%。
崔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
![崔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8133dd3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e.png)
崔姓的研究报告五年级
根据您的提供的信息,我将为您提供一个关于“崔姓”的五年级研究报告的模板。
研究报告:崔姓的历史与文化
引言:
崔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渊源。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崔姓的历史渊源、起源地、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探究,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姓氏。
一、崔姓的历史渊源:
1. 崔姓起源的传说和故事
2. 崔姓的历史文献记载
3. 崔姓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家族
二、崔姓的起源地与迁徙:
1. 中国各地崔姓的分布情况
2. 崔姓的起源地与迁徙轨迹
3. 崔姓与其他姓氏的关系与交流
三、崔姓的文化传承:
1. 崔姓的姓氏文化
- 崔氏宗族文化
- 崔氏家训与家风传承
2. 崔姓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的贡献
- 崔氏的诗文创作与文学传统
- 崔氏的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
3. 崔姓的传统习俗与节日庆祝
- 崔氏宗族祭祀习俗
- 崔氏族人的重要节日庆祝活动
结论:
通过对崔姓的历史渊源、起源地与迁徙轨迹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这个姓氏,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致谢: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提供资料和支持的家族成员以及各位专家学者,没有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本研究报告将无法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中国姓氏起源大辞典》
2. 《中华姓氏大辞典》
3. 《中国姓氏源流辞海》
4. 《中华姓氏文化大辞典》
注:以上模板仅为参考,具体的研究报告内容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崔姓的来源介绍
![崔姓的来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e88ae0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f.png)
崔姓的来源介绍崔姓主要源于姜姓,另有满族、回族、蒙古族等改姓之说,族人多尊崔季子为得姓始祖。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崔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崔姓源出1、出自姜姓。
以邑名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
2、出自少数民族崔姓。
① 满族人姓氏中有崔姓,铁岭北部女真阿都歌千户崔咬住、崔完者,以崔为姓。
满族老姓包括:崔穆鲁氏、崔佳氏、崔珠克氏。
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得姓始祖崔季子。
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
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
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
季子名德兴,生卒不详。
炎帝五十六世孙,齐丁公伋四子(嫡子)。
丁公卒後季子应继君位。
但季子仁爱贤良,孝悌有加,举贤让国於庶兄叔乙。
季子携家人隐居景色秀丽之崔邑,後以邑封姓,其子孙随为“崔”姓。
史称“崔氏始祖”。
齐丁公伋另一支系子孙以諡号为姓“丁”,故,齐丁公伋为“崔”、“丁”两姓先祖。
崔姓迁徙分布先秦时期,崔姓一直为齐国的卿大夫,活动在山东地区。
秦汉时期,崔姓发展很快,成为崔姓分布河北地区的大族,以此为源地向四周播迁,大凡崔姓寻祖,都要追到河北的清河和博陵二郡望。
崔姓自西汉至宋,官宦不绝。
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崔姓居首位,连国姓李氏也屈于其后,可见崔姓的辉煌。
尤其在唐朝崔姓最为显耀,为宰相者出自清河的有11位,出自博陵的12位。
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为广泛。
宋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排在第四十三位。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陕西、河南,这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山东、广东、安徽、江苏四省。
河北为崔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崔姓总人口的24%。
当时的冀、豫、秦地区为崔姓聚集中心。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作文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5c862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4.png)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作文《崔氏的来历和起源》篇一:崔氏之源崔姓那可是个有来历的大姓。
我姥姥就姓崔,小时候我就对这个姓特别好奇。
为啥别人姓张王李,她家就姓崔呢?我那时候老缠着姥姥问个不停。
要说崔氏的起源啊,它可是源自姜姓。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西周时期,齐国那可是个大国呢。
姜子牙可是被封到了齐国这个地盘,他的儿子丁公伋那是有本事的人。
丁公伋的嫡子叫季子,本来按照规矩应该是他继位做国君之类的大角色的。
可是这季子是个淡薄的人,他对国君那个位置啊一点都不稀罕。
他说啥呢?他把国君的位子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叔乙。
叔乙还挺不好意思的呢,不过最后还是当上了国君。
季子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就跑到崔邑这个地方去了。
嘿,那时候姓氏来源比较干脆,就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姓了。
于是啊,崔姓就这么诞生了。
这就像是我表哥上幼儿园的时候,本来有个好看的小卡车玩具,别的小朋友都特想要,可他却大方地让给了旁边的阿飞。
就这么洒脱。
后来我就想啊,要是季子像那些抢皇位争得头破血流的人一样,是不是就没这个姓了呢?那可不得了,姥姥知道得饶不了我这想法。
从这以后,崔姓就开始在历史的长河里发展起来,他们家族里面出了好多厉害的人。
比如说崔杼,在春秋那时候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他做的事情有的被后人说道,但不可否认他当时影响力可不小。
这种家族有起源就像种子发芽然后长成大树一样,不断地开枝散叶,出现各种各样的后人。
大家开始在齐国那块附近居住,慢慢地,家族越来越大,人口也变得越来越多。
有人开始往别的地方迁移。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姥姥一起回她老家,那里好多姓崔的人。
村子里有个很大的祠堂,墙壁上刻着一些字,当时我还不认字,就姥姥给我念。
那些字写的就是崔氏先辈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就是讲先辈刚刚到这个地方来,那时候到处都是荒地,他们就像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地开垦农田,建造房屋。
那和季子刚开始到崔邑的时候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那时候我就觉得崔姓的人都有一种坚韧的精神。
篇二:崔氏的繁衍和分支随着岁月的推移,崔氏可就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地方啦。
崔姓的来源,姓崔的名人
![崔姓的来源,姓崔的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0b14a16c941ea76e59fa0484.png)
崔姓的来源,姓崔的名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
作者:毛泽东一、姓氏源流崔(Cuī)姓源出有三:1、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车牡粘ぷ蛹咀釉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
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
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
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
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
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千年的历史了。
2、据《新唐书》所载,唐时新罗国有崔姓。
3、出自少数民族崔姓:①清代高丽人、满洲人姓氏中有崔姓。
②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二、迁徙分布崔姓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
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
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
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
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作文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78fec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d.png)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作文《崔氏的来历和起源》篇一:崔氏从哪里冒出来的要说崔氏的来历啊,那可真是个挺有趣的事儿。
我呢,就从自己一次傻愣愣的经历开始说起吧。
有一次我跟着家里人去祭祖,看到族谱上写着崔这个姓,我当时就纳闷了,咋就姓崔了呢?难道是祖上有个很爱吹笛子(崔和吹有点谐音,这是我当时蛮蠢的想法)的人?其实真正一查啊,崔氏的来源可正经多了。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
那时候有个人叫姜太公,就是传说中很厉害能钓鱼钓到周文王的那个。
他建立了齐国。
他的后代中啊,有个叫季子的,本来季子应该继承齐国国君之位的,但他这个人可谦虚了,他把国君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自己呢则跑到崔邑这个地方去定居了。
然后啊,他的后代就把崔当成了自己的姓,所以从这层上来说,崔姓可是姜子牙之后呢,那老祖宗相当有名气。
就像我自己家,没准族谱里就有着这些古老故事背后的分支和传承。
从那次祭祖之后,我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盒子,到处找关于崔氏的各种线索。
我跑到爷爷奶奶家翻箱倒柜找那些老物件,看到有些破旧的本子上有模糊不清的家族记录,虽然字都快看不清了,但是我感觉那些本子就像是打开过去大门的钥匙。
每次翻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那紧张就跟拆炸弹似的。
篇二:崔氏的繁衍旅程顺着历史的大河往下流,崔氏就开始繁衍开来了。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据说崔氏那可是不得了的名门大族。
当时社会上最看重门第,就跟现在追星似的,谁要是出身于崔氏,那走在路上都自带光环。
就好比世说新语里记载的那些故事,崔氏家族里的人,很多都是饱读诗书、衣冠楚楚。
他们家里可能到处都堆满了书,读书人的风气特别浓。
我猜啊,那时候崔家的小孩儿,从小就被长辈拎着耳朵督促读书,什么论语啊,诗经啊,背得滚瓜烂熟。
要是哪个小娃娃背错了,说不定会被大人用戒尺打手,打得小手通红,又不敢哭出声来。
我有一次和同学讨论姓氏的时候,同学知道我姓崔,他就来一句“你这姓感觉很有文化底蕴呢。
”我心想,那可不是嘛。
我回家又翻了翻那些查到的资料,发现崔氏在唐朝的时候那也是人才辈出。
姓崔的名人
![姓崔的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00468a4a1eb91a37f1115c2e.png)
姓崔的名人
姓崔的名人
阅读精选(1):
崔姓来源
一、姓氏的起源: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以前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
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
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
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就应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之后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二、郡望,堂号[由整理]
郡望:。
崔姓的来源姓崔的名人有哪些
![崔姓的来源姓崔的名人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76d5590ce2f0066f53322b2.png)
崔姓的来源_姓崔的名人有哪些在百家姓中,崔姓排在第74位,那么你知道百家姓起源中的崔姓的来源,姓崔的名人有哪些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让还在为宝宝起名而烦恼的家长们了解一下这个姓氏吧。
一、姓氏的起源: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
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
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
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二、郡望,堂号郡望:1、清河郡是汉高祖所设,相当于今天河北清和及枣强、南宫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
东汉时改为国。
2、博陵郡在三国魏正始三年设置,西晋时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安平,饶阳、安国等地。
3、汞阳郡是由三国时的河南郡分设的。
西晋时也被设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东至朱仙镇、西至汞阳南至密县,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地。
堂号: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
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
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三、迁徙分布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
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称盛于清和、博陵两部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
其间,崔氏还繁衍到了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
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
崔姓的来源,姓崔的名人百家姓
![崔姓的来源,姓崔的名人百家姓](https://img.taocdn.com/s3/m/3e14490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f.png)
崔姓的来源崔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人口贡献率排名第39位,约有2500万人。
其来源有很多种说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最主流的几种说法。
以国家分析起源于黄帝部落崔姓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来自黄帝的后裔。
黄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土著部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他的孙子颛顼,曾经封了一个诸侯崔益,这是崔姓族人自己的传说,认为他是黄帝的后代。
指代地名另一种说法是崔姓来源于燕国(今日的北方河北省一带),因为在当地有一条叫做“崔水”的河流。
后来人们以该地为姓氏来源,每家都以崔水的不同支流命名。
现代研究认为,崔姓与地名无论是在结构、音韵、语义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家族史实据《姓氏概略》记载,周朝有一个叫作崔瑗的人,担任过卿士、尚书等要职。
他的儿子崔珪也是显赫一时,被认为是崔姓的创始人。
此说似乎是最为严谨的一个。
姓崔的名人崔姓的名人众多,他们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甚至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下面介绍几位代表性的人物:崔立言崔立言是唐代文学家,尤以其《永乐大典》和《太和正音谱》为中国文化瑰宝。
他在北京大中书院、魏学、李学、学寮等多所大学执教,被尊为“太学皇帝”。
崔季同崔季同是清代书法家,谙熟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多种书体,精于书画印刷,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
崔钟雷崔钟雷是现代哲学家,被誉为“中国当代崔子”,曾经主编《全球化、文化与哲学研究集》、《中国哲学与文化集刊》等多本哲学期刊。
崔文华崔文华是中国著名儿童编舞家,她编排的舞蹈《达达里奥·蒙德》《百鸟朝凤》等留下了深厚的艺术印记。
她还曾出任第二届亚洲艺术节策展人,是中国舞蹈艺术的一面旗帜。
来一次崔氏大拜年下面为大家介绍崔姓的百家姓:崔昌、崔益、崔胜、崔培、崔礼、崔德、崔全、崔辉、崔冠、崔瑞、崔洪、崔景、崔茂、崔苏、崔贞、崔汝、崔鸿、崔根、崔渊、崔基、崔元、崔勉、崔义、崔思、崔兴、崔玉、崔涛、崔慧、崔真、崔福、崔强、崔宏、崔雄、崔雪、崔程、崔建、崔信、崔莹、崔星、崔甫、崔兵、崔万、崔云、崔干、崔桐、崔彦、崔启、崔奉、崔灵、崔治、崔筠、崔歆、崔荣、崔吉、崔斌、崔游、崔缘、崔钦、崔维。
百家姓中崔姓和吉姓的来源资料
![百家姓中崔姓和吉姓的来源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274e4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01.png)
百家姓中崔姓和吉姓的来源资料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宗祠,每一个宗祠代表着一个姓氏,那么你对自己的姓氏好奇过吗?想了解自己的姓氏的由来吗?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崔姓和吉姓的来源资料”,欢迎阅读与借鉴!崔姓的来源崔(Cuī)姓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
得姓始祖:崔季子。
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
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子牙,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
太公之嫡孙季子本该继承齐国国君之位,却让位于其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
其后人以邑为氏,称为崔姓,并尊仁爱有德的季子为崔姓得姓始祖。
在大陆,崔姓是第五十八位的大姓,但是在台湾,崔姓并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之列。
崔氏祠堂对联资料和谐世泽博陵郡;正笔家声噤李堂。
——全联典指包姓的郡望和堂号。
“噤李”指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
画家扬北海师表出增城。
——上联典指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
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
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下联典指宋代观文殿大学士崔与之。
增城人。
治绩卓著。
谥清献,有《菊坡集》。
少娣恭和妯娌;夫人善事姑嫜。
——上联典指宋·苏少娣嫁氏,妯娌间常有纠纷,少娣事妯理甚恭,使之愧悟,遂相和睦。
下联典指唐·崔远祖母唐夫人事姑至孝,每旦以乳汁奉姑。
床堆象笏兴宁里;笔聚诗才黄鹤楼。
——上联典指河南省巩县白沙村崔氏始祖崔思义故乡山西省潞安州长子县兴宁村下联典指唐代大诗人崔颢,诗风浮艳、慷慨豪迈。
《黄鹤楼》一诗,甚为李白所推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附:秉仁岳峻;动智渊明。
——此联为后魏太中大夫崔敬邕碑文联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此联为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联。
乃文乃武把往事何妨再叙;演忠演孝劝世人莫作闲看。
刻羽引商此中隐寓春秋意;知往观来局外须深劝戒心。
——以上两联为河南省巩县白沙村崔氏祠堂联的戏楼前台的四根石柱联。
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000203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a.png)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1. 引言崔(Cuī)姓,是中国的一个常见姓氏,其源流悠久,辈分众多。
在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和辈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地位,人们对辈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更好地记忆和传承辈分,人们往往创编口诀和顺口溜。
本文将以崔姓辈分为例,为大家介绍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并深入探讨崔姓辈分的由来、特点和传承。
2. 崔姓辈分的由来崔氏源于中国古代的崔姓始祖崔杼。
相传,崔杼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智慧聪明、有德法的贤人,被尊为天师。
崔氏后裔世代相传,形成了庞大的崔姓家族。
3. 崔姓辈分的特点崔氏辈分繁多,分为上溯和下启两个部分。
上溯辈分从祖先开始,向上延伸至更早的历史时期;下启辈分则是从祖先开始,向下延伸至今。
3.1 上溯辈分崔氏上溯辈分以“天、地、人”三个层次为基础。
具体辈分如下:1.天:天帝、太昊、炎帝、黄帝、巫咸、大皋、堯、舜、禹、夏后氏、商汤、周武王、周文王、周公。
2.地:岳子、眭叔、子胥、大招、崔杼。
3.人:长孙崑、崔斯山、崔商、崔季卿、崔大官、崔士平、崔雍、崔渊、崔稚然、崔少候。
3.2 下启辈分崔氏下启辈分主要以子孙后代为基础,记录了崔氏历代后裔的辈分变化。
3.2.1 崔氏下启辈分的家谱记录崔氏家族通过家谱来记录、传承下启辈分。
根据家谱记载,崔氏后裔的辈分顺序如下:1.族长2.子孙辈3.重孙辈4.孙辈5.初孙辈6.子辈7.孙男辈8.第三子辈9.重重孙辈10.侄辈11.重曾孙辈3.2.2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为了更好地记忆和传承崔姓辈分,人们创编了口诀和顺口溜。
以下是崔姓辈分的口诀顺口溜:大家喜闻崔杼长孙崑,季大官商、渊、士一样完稚然、少候站前排4. 崔姓辈分的传承与发展崔氏辈分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崔氏家族通过口诀和顺口溜的方式将辈分知识传承给子孙后代,以此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地位。
4.1 传统文化的传承崔氏辈分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崔氏家族通过家谱的记载和口诀顺口溜的传承,使得后代子孙了解崔氏辈分的重要性和崔氏家族的渊源。
姓氏寻根之旅——崔姓
![姓氏寻根之旅——崔姓](https://img.taocdn.com/s3/m/8abb42c7cc22bcd126ff0c9c.png)
当代崔姓的分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谱
当代崔姓的人口已达到420多万,为全 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 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 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原地 区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 口的42%。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 江苏、陕西、吉林,这六省的崔姓又集中了 32%。
姓氏寻根之旅——崔姓
华侨小学 六(3) 崔家瑜
目录
1.崔氏含义 2.崔姓始祖 3.崔姓分布 4.崔姓名人
2.在古代,崔氏特 指姓崔的未婚女子 或改姓夫姓崔的妇 女。如正史《列女 传》之某某崔氏。
1. 凡是姓崔的人均 属于崔姓或崔氏。
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
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 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 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 为齐丁公。
注:季子,古人排行以“伯仲叔季”
之排行,“季”应为四,故季子在兄弟中 排行为四。但,确是正妃所生,故君位应 传给季子。叔乙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但因 其为庶兄,古时嫡和庶有地位上的差别。
崔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 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32%左右。
和更先进的通信设备。
崔嵬[wéi](1912年-1979年):
原名崔景文,中国电影导演、演员。
崔嵬出生于山东诸城一个贫苦农民
家庭,1938年到中国共产党控制的
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
加入共产党,1954年加入北京电影
制片厂。曾导演《青春之歌》、
崔嵬
《小兵张嘎》等,先后被当选为第
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
山人说姓:崔姓来源
![山人说姓:崔姓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9a3ac14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2.png)
山人说姓:崔姓来源一、姓书记载:《姓氏寻源》说:《广韵》云:齐丁公伋子食采于崔,因以为氏。
出清河、博陵二望。
《唐世系表》丁公极嫡子季子偪也,公卒而逐之,书曰:崔杼出奔卫,非其罪也。
成十七年,齐侯使崔杼为大夫。
襄二十三年,崔杼弑庄公谥武子,杼生成及强,后妻东郭生明,嫡庶争立,而立明。
二十七年,齐庆封使卢蒲嫳杀成及强,杼及其妻谥,崔明奔晋,生良,十五世孙如意为秦大夫,封东莱侯二于伯业、仲牟,业字伯基,居清河东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并为著姓。
《万姓总谱》说:《世本》说:齐丁公伋的儿子叔乙让出郡位而以崔地为食邑,因以地名为姓。
《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博棱郡。
《姓氏考略》说:本邑名。
齐丁公伋子食采于崔因为氏。
望出清河、博陵,见《广韵》。
《古今姓氏辨证》说:岀自姜姓,齊丁公伋嫡子季子遜國,叔乙食采於崔,遂以為氏。
濟南東朝陽縣西北崔氏城是也。
賜姓:西魏後周賜汲郡公崔宣猷、武城公崔士謙並姓宇文氏,安平公崔訦亦然。
宣猷曽孫敦,士謙孫礭,訦玄孫河,並復本姓。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说:齐邑名,因封为姓,见《集韵》。
本邑名,齐丁公伋子食采于崔,因为氏,见《广韵》。
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权乙,食采于崔,遂为崔遂为崔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中国姓氏大全》说:《百家姓》收,分布较广。
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崔杼,唐代有诗人崔颖,明代有画家崔子忠,(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崔本是春秋时齐国的地名,齐丁公伋于食采于此,因以为姓。
二、山人说姓:《广韵》《万姓总谱》《世本》中国古今姓氏辞典》等姓书均说:岀自姜姓,齐丁公伋子食采于崔,因以为氏。
出清河、博陵二望。
三、崔姓郡望:《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博棱郡。
出清河、博陵二望。
崔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崔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a7aa3e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3.png)
崔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崔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42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4%左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崔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崔姓姓氏源流崔(Cuī)姓源出有三:1、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
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
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
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
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
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千年的历史了。
2、据《新唐书》所载,唐时新罗国有崔姓。
3、出自少数民族崔姓:① 清代高丽人、满洲人姓氏中有崔姓。
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崔姓迁徙分布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
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
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
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
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
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人丁兴旺,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
另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姓起源|催姓的由来-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催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催马,亦称趣马,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夏官管辖。
催马,其职位在校人之下,为中士,职掌王室马匹的饲养,为马政之官。
校人是西周王室养马之官的统领,亦称校正。
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辨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
在典籍《诗大雅云汉》中也记载:趣马师氏,膳夫左右。
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明确指出:西周早期,并无催字,只有趣字,后造催字,互为代用。
趣字就是催字,趣马亦是催马。
在催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先称趣氏,后有改称催氏者,读音作q (ㄑㄩˋ)。
该支崔氏与趣氏同宗同源。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君主丁公伋嫡长子姜季子的后裔崔氏,属
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崔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西周时期,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开国君主是吕尚。
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
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崔氏已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期都是山东望族和中国的著姓。
周惠王姬阆六年(陈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1年),陈宣公妫杵臼杀了自己的太子妫御寇。
由于妫御寇与公子妫完关系非常好,恐祸及己,于周桓王姬林二十年(公元前700年)逃到了齐国。
当时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姜小白收留了妫完,并赐给他田地邑城,还想任命他为正卿,但他只接受了工正一职,陈氏由此立足于齐国。
妫完感谢齐桓公之德,遂指齐桓公所赐之田改姓为田氏,称田敬仲完。
田敬仲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齐国逐渐发展,至其五代孙田乞时,为齐景公姜杵臼的大夫,其后田氏一族在齐国世代为相,并逐步垄断了齐国政权,齐国君主犹如傀儡。
在田无宇、田常等人身为姜齐之臣时,为了争取齐国民心,在春秋末期就曾不惜经济代价施惠于民,被称为厚施买国,最后使齐国人心归附于田氏家族。
到周安王姬骄十一年(公元前391年),田敬仲完的第十代孙国相田和,他将齐国君主齐康公姜贷
放逐到海边,只留一城之地作为其食邑,田和成为了齐国实际上的国君。
到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周王室册命田和为齐侯,正式将他列为诸侯。
过了几年,齐康公病逝,姜姓遂绝其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田代齐姜后,许多姜姓裔族纷纷外迁、改姓,以避其祸,其中就有崔氏族人将姓氏加亻改为催,称催氏,读音仍作cuī(ㄘㄨㄟ)。
该支催氏于崔氏同宗同源,皆尊奉姜季子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