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本专科适用)第九章 中央银行
货币银行学讲义-易纲

讲义(易纲)第一章导言一、的研究对象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作为金融体系血液的货币和作为金融体系主动脉的银行。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1)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2)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3)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4)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
2、为什么要研究银行(1 )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A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展望》从中可知,虽然直接融资再增加,间接融资在下降,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处于主导地位。
B、美国1970—— 1985年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金融机构贷款:61.9% ;债券(包括商业票据):29.8% ;股票:2.1%。
同一时期内,其他发达国家中,证券融资均不足1/3,而银行融资达55%―― 70%,只有加拿大的证券融资达50%。
银行的主要作用是较好地处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银行则较好地充当了中介的作用。
(2)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3)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4 )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二、内容安排:内容共分三部分:1、基本概念:货币与货币制度;禾I」息和利息率;风险和收益。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概念;商业银行的业务;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
3、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一、货币的含义:定义: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或在清偿债务过程中能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
该定义它的交换媒介职能。
1、现金:现钞和硬币。
现金是交易媒介,但可开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账户余额等也可作为交易媒介。
其实各种资产都具有一定的货币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货币。
因此,货币包括现金,但又不仅仅是现金。
2、财富:财富的概念广于货币。
货币是财富的持有形式之一,是一种财富。
3、收入;是一个流量,相对于一段时间而言。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PPT

第四节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内容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合称。 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 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金融监管的原因 金融业在经济中处于非常特殊的重要地位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维护金融秩序,保证公平竞争,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6
第三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负债业务
(一)货币发行业务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流通 中的现金构成了最大的资金来源。流通中的现 金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如再贴现、贷款、 购买证券、收购黄金等途径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来满足经济发展对纸币的需求。
注意:现金虽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 债,但由于纸币不可兑现,持币者往往并不认 为中央银行欠了他的钱,向中央银行索偿,而 是拿了纸币到市场上换取商品和劳务,认为纸 币就是社会财富。
(四)资本 中央银行必须保留一定的资本金,以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这种 资本按照所有权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1、政府出资 绝大多数国家如此。 2、混合持股 3、银行持股 由该国的商业银行按一定资本量认购其股票。主要是美国和意大
利。
8
第三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二、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是指其资金运用业务,既对政府、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特殊金融服务,实现宏观调 控的业务。主要包括贴现及放款、各种证券、黄金外 汇储备和其他资产。
在证券市场发达的西方国家,是属于比 较重要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政府公债、 国库券以及其他市场性很高的有价证券。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一是 可以调节货币的供应量,二是可以与再 贴现政策进行配合使用,抵消由于这种 政策的强烈性带来的影响。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复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是伴随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
菲利普斯(Phillips)于1921年《银行信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两个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概念内涵。
2、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各种学派再次兴起,货币供给理论再次吸引了更多的经济学家。
其中米德(Meade)和丁伯根(Tinbergen)最具影响。
3、70年代有了更多的发展,关注:货币定义;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二、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涉及的范畴 1、货币定义。
由狭义货币转向广义货币,以及货币层次划分。
2、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A:中央银行控制与调节基础货币机制; 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C:在上述两重银行调节机制中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
3、货币供给机制的理论模型。
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可用理论模型表述,具体是对M1或M2层次的货币乘数加以考察与推导;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4、货币供给机制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A:由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货币需求,也即由“看不见的手”支配而形成的客观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内生性货币”,属于“内生变量”;B: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操控,经由中央银行“看得见的手”操作而形成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外生性货币”,属于“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
5、政府收支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政府收支行为会否从“外生变量”角度影响货币供应?1)政府的正常收支活动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即:收入=之支出,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有结余。
2)政府的货币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对货币供给会产生影响,即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A:向社会公众举债,此时即期货币总量不变,只是存款帐户货币量转移;B:向商业银行借款,也是存款货币量的转移,但是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派生存款规模的变化;当然它又取决于政府资金的用途是消费性或投资性的,后者并不影响未来的货币供应总量。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36页PPT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货币银行学授课教材第九章货币供给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
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物价水平的主要 因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则会导致 物价下跌。
货币数量论的数学模型
MV=PT,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P表示物价水平,T表示交易量。该模型表明货币供应量与 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8
M1:狭义货币供应量
定义
M1是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 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2024/1/25
特性
M1反映了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 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影响因素
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持币行为、企 业的生产销售状况、市场的供求变 化等都会影响M1的供给。
9
M2:广义货币供应量
定义
M2是指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 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
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特性
M2流动性相对较弱,但反映了 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
胀的压力状况。
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等都会影响M2的供 给。同时,金融创新、电子支付 等也会对M2的供给产生影响。
2024/1/25
10
03 货币供给模型与理论
2024/1/25
11
货币数量论模型
公众预期和信心
公众对未来经济状况和通货膨胀的预 期以及信心也会影响货币供给。当公 众预期未来经济状况良好、通货膨胀 率较低时,他们愿意持有更多的货币 ,从而增加货币供给。相反,当公众 对未来经济状况悲观、预期通货膨胀 率较高时,他们会减少手持现金和存 款,从而降低货币供给。
2024/1/25
18
05 货币供给调控政策与实践
货币供给定义
货币银行学习题,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习题第一章货币及其分类一、填空1、信用货币包括_流通货币_和_银行存款__两部分。
2、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3、价格是商品价值的_货币表现_。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___社会商品价格的平均水平社会商品总量一定时期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___等三个因素。
5、货币形式的发展大体经历了_ 实体货币___、代用货币、____信用货币___、电子货币。
6、M1、M2、M3的划分的标准是__流动性___。
二、判断题1、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
(×)2、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辅币具有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的特点。
(×)3、现金是信用货币,银行存款不是信用货币。
(×)4、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
(×)5、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包含引起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
(√)三、单项选择题1、各种商品在质上相等,在量上能相互比较的共同基础是(C )。
A.价格B.使用价值C.价值D.价格标准2.货币执行( A )职能的具体表现是将价值表现为价格。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3. 国家规定( B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A.辅币B.本位币C.纸币D.以上皆不是4.商品的价格是( D )。
A.商品与货币价值的比率B.同商品价值成反比C.同货币价值成正比D.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5.货币的产生是( C )。
A.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B.国家的发明创造C.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D.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6.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C )。
A.普通商品B.特殊商品C.一般等价物D.特殊等价物7.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地调节( B )。
A.信贷规模B.货币必要量C.货币流通D.生产规模8.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1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货币银行学ppt第9章货币供给

货币银行学ppt第9章货币供给第九章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及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第五节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第九章货币供给教学重点:①货币供给及理论②存款货币的创造③货币供给模型④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第一节货币供给及理论在剖析货币流通状态和货币政策决策中,货币供给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
如何使货币供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仍是需要经常研究探讨的课题。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理论一、货币供给的含义所谓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具体地讲,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它是货币供给的结果。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一国经济的总量规模以及运行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信用创造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理论基础。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是18世纪的约翰?劳,主要代表人物有19世纪末的麦克鲁德和20世纪的熊彼特?哈恩等人。
信用创造学说是与信用媒介学说相对立的一种学说。
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职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的资产业务优先于负债业务,并且是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出新的资本,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传统货币供给理论其理论的典型代表是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国家的创造物,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变化会影响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方法是公开市场业务。
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的绝对量;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可以改变社会公众对未来的预期,特别是改变社会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进而影响总需求,从而可以达到间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的相对量的目的。
货币银行学第9章

二、货币乘数
1、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 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额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基础货币 R C
D C 货币供给(M1)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2、狭义货币乘数m1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C +Dd = m1×B,其中B是基础货币 狭义货币乘数:
1c m1 rd c e t rt
三、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
区分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的意义在于: 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帐户的变动来 考核一个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状况,如果一个金融 机构的借入准备金期限过长,比例过大,其资金运 营则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②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对其他 银行负债,在它们出现超额准备金时,大都先偿还 借款,然后再进行贷款或投资。存款派生或扩张, 更多地依赖于非借入准备。
2.超额准备金率(e)的大小 超额准备金下的存款乘数
kd 1
rd c
假设活期存款中的超额准 备金率是e 同样类似于央行提高法定 准备金率的情况
kd 1
rd c e
2.超额准备金率(e)的大小
一般来讲,银行并不会将其全部超额准备金用来发 放贷款或购买证券。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银行 经常会持有超额准备金。而且,银行所保持的超额 准备金总额与活期存款有一个稳定的比率,称为超
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2种主要方式: ①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 债或其他证券的业务。 例: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的证券, 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反之同样成立。
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
证券 资产 +1000 负债 银行存款 +1000 银行 资产 证券 -1000 在中央银行存款+1000 负债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理论一、名词解释: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
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
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
P483-484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第九章 金融监管《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三、金融监管的意义
(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二)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四、金融监管的成本 (一)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
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主要反映的是金融监管工作中 所投入的硬件设施、组织运作以及监管人才的培训 及培养。这类成本是可以计量的,是我们会计意义 上的成本,按照承担主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由政府 负担的和由金融机构负担的。金融机构负担的成本 是执行监管条例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雇用专人、提 供材料、聘请律师等。
三、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
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综合风险评级后,监 管当局要针对金融机构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及风险的 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正常或者基本 正常的金融机构,应继续采取持续性措施加强风险 控制。
第三节 金融监管主要内容
三、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
对关注类金融机构,应针对所存在的风险种类及性 质,分别采取建议性措施或者强制性纠正措施。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一)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二)维护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 (三)保证金融机构竞争的有效与公平 (四)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 (一)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二)依法监管原则 (三)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四)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二、日常监管 (三)业务范围限制
这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被获准经营哪些业务、禁止 经营哪些业务。
(四)资产分散化管理
银行资产分散化管理可使银行保持较好的清偿力。 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对银行总是具有吸引力的, 因此,有必要对银行的贷款风险进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库
货币发行
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 市场人民币 (发行库) 入库 (业务库)货币回笼 存量
2014-4-26
18
9.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 币 银 行 学
2.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① 货币发行业务
央行的主要负债业务。 货币发行原则:
垄断发行 可靠信用保证
2014-4-26
27
9.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货 币 银 行 学
1.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② 央行职能上的独立性
独立自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外汇政策对央行独立性影响较大
多数国家的外汇政策决定权在于政府。
独立的法规制定权 财务独立 决策权独立
2014-4-26
28
9.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货 币 银 行 学
3. 国家的银行
央行为政府管理财政收支并提供各种金融 服务,而且代表政府执行金融政策并对金 融业进行监管。 ① 代理国库 ② 为政府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直接贷款:短期贷款,弥补财政收支暂时 性不平衡。 购买公债:政府的长期贷款只能发行债券 筹集,发达国家常见。 透支:直接对财政放款,更易引发高通胀, 发展中国家常见。
15
2014-4-26
9.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 币 银 行 学
1.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负债方
流通中的现金
公众和其他金融机构库存的现金 在负债项目中比重最大
各项存款
各种机构的存款
其他负债 资本项目
中央银行的自有资本
2014-4-26 16
9.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美联储理事会成员的挑选
货 币 银 行 学
1. 总统可以从美联储的7名常任理事中挑 选两人担任主席和副主席。 2. 7名理事的任命必须经过参议院同意, 任期14年,且相互任期错开,不得连任, 这就意味着不用看总统脸色行事。
即每两年方有1人期满,总统一届任期 内最多有2次提名机会。
3. 一般来说,总统想要完全控制美联储是 基本不可能的。
不支付 支付利 财政性存款 利息 息 外国存款 其他存款 尽量不吸收脱离中央银行控制的存款,因 此不接受个人和工商企业的存款。
20
2014-4-26
9.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 币 银 行 学
3.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① 买卖储备资产
调节国际储备,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 持汇率和币值的稳定。 合理的储备数量
货 币 银 行 学
2. 中央银行独立性在各国的实证研究
独立性较强的模式
特点:央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无权 对其发布指令。
央行行长或理事的任命和提名权都会受到 一定限制。 决策机构中没有政府的代表。 完全由私人股东持有央行股权(美国)。
代表:美国、德国。
2014-4-26 29
货 币 银 行 学
第九章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 币 银 行 学
1. 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与要求
——中央银行的历史比商业银行短暂。 17世纪末,中央银行产生背景:
商品流通扩大,货币信用迅猛发展 银行券泛滥,货币流通混乱 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 时有“挤兑”引发银行信用危机 银行的破产使得国民经济动荡加剧,金 融危机频繁爆发
» » » 现金准备:外汇、黄金等 证券准备: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 发行量具有伸缩性
19
具有一定弹性
2014-4-26
9.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 币 银 行 学
2.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② 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存款
即存款准备金,流动 性越高的存款,准备 金率越高。 法定准 备金 不能自 由运用 超额准 备金 自由准 备金
9.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 币 银 行 学
4. 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中间业务)
资金清算业务
集中票据交换 集中清算交换的差额 组织异地资金转移
代理国库业务
通过委托金库制,代理国库业务。
国家预算收支的保管和出纳。
2014-4-26
25
9.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货 币 银 行 学
3.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③ 证券业务
目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货 币政策目标。
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央行的主要业务,即通 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库券、公债和高信 誉商业票据、公司债券。
形式
一次性买卖 附有回购协议的买卖,用于对商业银行的 准备金的临时性调节。
2014-4-26 24
2
2014-4-26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 币 银 行 学
1. 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与要求
中央银行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其建立的必要性如下:
需要解决的问题: 统一银行券发行 银行券发行 稳定国内信用关系、公正,且实现规模经济 经济调节和金融监管 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 政府融资问题
② 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th中~一战前)
1694———1697———1833———1844———1928 私有股份 排他经营 无限法偿 区域垄断 全国垄断
2014-4-26 4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 币 银 行 学
2.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③ 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一般一国外汇储备相当于3个月的出口额。
合理的储备结构
安全性、收益性、可兑换性。
2014-4-26
21
9.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 币 银 行 学
3.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② 放款业务
对商业银行放款(充当最后贷款人)
信用放款:少数信用极好的。 抵押放款:政府债券或商业票据 贴现放款:再贴现 一般只发放短期贷款,规定严格。
8
2014-4-26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 币 银 行 学
3.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④ 准央行制度
国家只设置类似央行的机构,或者政府 授权几家商业银行行使部分央行职能。
新加坡:通货委员会和金融管理局。 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金融局。 香港:金管局,三家商业银行。 适用范围:国家或地区较小,而且有一家 或几家商业银行在以国内一直处于垄断地 位。
货 币 银 行 学
2.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③ 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完善普及时期(二战后至今)
中央银行进一步全球普及,成为世界各国 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特点: » 组织结构国有化,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 » 职责法律化,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 工具。 » 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防范挤兑行为对整个银行系统的影响
金融管理、监督
2014-4-26 3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 币 银 行 学
2.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① 萌芽时期(都不算真正的中央银行)
1656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最早具有 中央银行之名。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最早执行中 央银行职能,是近代中央银行的先驱。
9
2014-4-26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货 币 银 行 学
1. 发行的银行
国家赋予央行垄断国内货币发行特权。
既是央行设立的最初动因,亦是央行的 首要、基本职能。
垄断的意义:
统一票面,方便商品交易 防止发钞行的倒闭造成金融动荡 确保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 加强央行金融宏观调控能力
2014-4-26
22
9.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 币 银 行 学
3.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② 放款业务
对财政部放款
直接贷款:类似对商业银行放款 透支:一般国家禁止,我国也不允许。
其他放款
对外国央行和国际性金融机构。
2014-4-26
23
9.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 币 银 行 学
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th中~一战前)
1914年,崇尚自由竞争的美国政府成立美 联储。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时期(一战开始~ 二战结束)
1920,布鲁塞尔会议,要求各国纷纷建立 中央银行。 1930,在巴塞尔成立国际清算银行,开始 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
2014-4-26
5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1
2014-4-26
9.2 中央银行的职能
货 币 银 行 学
2. 银行的银行
服务对象: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调整货币供应量 相当于一种存款 增加央行的资金实力 保险制度,积少成 充当银行最后贷款人 多,救危助难。 在金融动荡时期,有且仅有央行有这个能 力和意愿,为金融机构最后提供贷款,挽 救其命运。 通过再贴现率或再抵押贷款率的调整,可 以调控信用。
26
9.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货 币 银 行 学
1.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① 央行人事制度上的独立性
人事任免除了政府还有其他机构参与, 避免了独断专行,一言堂。 央行官员任期较长,避免政治周期的影 响,防止一朝天子一朝臣。
② 央行职能上的独立性
央行与政府间的资金关系
央行经济相对独立的典型标志。 禁止直接给政府提供信用,也禁止央行直 接在一级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6
2014-4-26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 币 银 行 学
3.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