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微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教研组校本课题 申报表
1、制定小学语文评价方案;
2、子课题单位开展实验;
3、验证子课题,开展中期评估;
4、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框架。。
(三)总结阶段(2018年7月——2018年10月)
1、收集、整理研究成果;
2、分析、总结,撰写《实验报告》;3、课题来自定。预期成
果
2、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学习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1)评价主体互动化。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进语文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共同提高,如家长开放日、公开答辩、师生论坛等。
(2)评价内容多元化。学生语文素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独特性的积极认可和评价,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潜能、拥有自信。以质性评价为基础,以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学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过程”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学习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学中评、评中学,做中评、评中做,使学、做、评一体化,使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互交融,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以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更有效地激励和导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内
容
规
划
研究内容
1、力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群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表
措施
1.绘本资源调查
收集整理国内现有出版社引进的经典绘本和相关书籍,并有针对性地做出选择,建立绘本教材的资源库,开展一系列有效的阅读活动,有系统性、层次性、阶段性的选择和使用绘本,使之成为低年级学生阅读、写作的素材。
2.展开研究活动
(1)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探寻绘本教学的最佳途径。我们拟采取“听(看)、讲、画(做)、编、写”五大行动为主要策略,让学生“爱听、善讲、能画、会编、乐写”,通过集体教学、小组阅读、独立阅读、图书漂流、环境互动等途径来激发学生阅读、写话、绘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绘”习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营造书香班级和校园。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方案,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2)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把脉会诊,指引方向。聘请有经验的儿童作品研究专家与课题组老师面对面,指导教师进教研活动。如开展专题性绘本文本的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的征集及讨论,统一文本不同教学活动的设计,阅读环境的创设等。
研究
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9月)
2.“读写绘”,就是师生共读一首歌谣、一本画册,听一个完整的故事、欣赏一部电影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
“读写绘”中的“读”,指的是在幼儿阶段(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所读的绘本及儿歌、童谣,这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而“写绘”,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通过写绘让孩子们不仅言说着自己,而且疗治着自己。它提供了一扇让我们观察、理解儿童的最佳窗户。
3.案例研究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课例实验与研究,并对典型课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分析存在的不足,以便有效地调整实验与研究策略。
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微课题申报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
识好字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这一语文基础不仅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奠定基础,提供工具,还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
(一)哲学的基本理论本课题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中发生和发展的,其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本课题以文献研究为切入点,研究用何种方法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增强其识字的高效性。
(二)儿童认知理论1.根据“最佳期实施最优化教育”的理论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最佳期”的现象,错过了最佳期,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最佳期”就是指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施之于教育和影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据研究表明:口语发展的最佳期是2~4岁,而书面语的发展,最佳期是在5~8岁,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关键是认识和掌握汉字。
因此,牢牢把握5~8岁最佳期,充分识字,发展书面语言,这应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2.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理论,首先,识字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适应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采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教材中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会影响一批认知特点不同的儿童固有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影响到教学过程的直接效果和儿童智力的发展。
“高效自主识字”采取多种识字方法,是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个性发展的。
其次,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合理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识字方法。
3.儿童识字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研组校本教研课题申报表
位
意
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章)
5、综合性课外作业设计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善于利用教材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来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来完成作业,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
程
设
计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本校三、四、五年级的进行操作。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内
容
规
划
研究内容
1、趣味性课外作业的设计
作业如果总是机械地重复,单调地写写,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能吊起胃口,跃跃欲试。
2、差异性课外作业设计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就有快有慢,再加上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书写,有的喜欢动手做实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教研组校本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
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Biblioteka 研究时间课题来源自选
申 报人
学科
语文
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
课题组成员
问
题
描
述
一、课题背景:
长期以来,课外作业机械单调,枯燥乏味。课外作业往往是“教”的强化,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课外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日趋单一,注重作业形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
教师小课题申报表
(3)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教师小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者
刘玉蓉
选题
缘由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研究
的意
义与
目的
1.理论依据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
2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2)从朗读的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而逐步深入,让学生逐渐掌握朗读方法。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读者,在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中享受没有任何干扰与预设的语文生活。
研究
步骤
及措
施
以行动研究为主,将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课题实践的过程中。
校本教研小课题申报表
2、加强图书角的建设力度,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做好书刊导读;开设阅读课时,保证阅读时间。
3、编制学生的读书笔记集。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确定方向,填写课题申报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
实施计划
一、研、研究内容:1、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方法;2、拓展学生阅读时空的方法;
3、研究低段学生的特点与其所喜好的读物;
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整理法辅以行为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2、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通过对阅读习惯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作一定的读书笔记,把好词佳句运用到习作中。
3、结题阶段:2014年12月。整理资料,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撰写论文。
成果
调查报告、论文、学生读书笔记等
学校教研组意见
学校教导处意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个人课题申报表
2014年9月4日
研究题目
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低段入手
研究教师
窦培祥
所属科目
语文
研究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但由于农村小学所处的环境差,大部分农民家庭还没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完成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课题研究申报表
一、研究方法和手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校长为顾问,教导主任为组长,我为副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语文科组的其他老师为成员。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实践试验——班级的前后对比——请行家或骨干教师评价”等方法进行研究。
3、采用加强对课题的理论学习指导,加强课题实验操作与监督,奖励课题优秀成果的手段完成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1、理论学习阶段(2011年9月5日至2011年12月4日)。
这阶段历时3个月,主要是完成对“四环节教学”专题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反复学习初中语文新教材、新大纲,学习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举办讲座,把握好“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初步完成模式的操作要领,确定试验班[初一班]、对比班[初一班]。
2、实践试验阶段(2011年12月5日至2013年6月5日)。
这阶段历时18个月,主要是把“初中语文讲读课的‘四环节’教学模式”植根于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之中,反复进行“四环节教学”公开试验课,经过多次抽测验证和修改,直至专题研究取得满意的成果。
3、评价验收阶段(2013年6月6日至2013年9月4日)。
这阶段历时3个月,主要是课题组通过试验班初一班和比较班初一班进行必要的抽测、问卷调查,获取相关的准确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统计,并根据专题研究的原则逐项评价,完成课题论证验收工作。
编号
XX镇中心学校教研室
课题研究申报表
课题科目: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语文《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3、通过研究课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较高的提高,尤其是在分析事物问题上,大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较高的提升,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预期成果(教学反思、精品课例、教育案例或研究小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一)准备阶段:2012.9-2012.12
确立研究的课题题目,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出小组长,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讨论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课题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及方法,提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同时学习一些写作的技巧,再进行探究课题.
(二)实施阶段:2012.1—2014.6
研究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学习相关写作理论,尤其要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每天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最好就是能够每天写下自己生活日记的感受,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点评,同时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两篇以上的作文,同时写下自己的看后感,把读后感读出来给成员听,由小组选出每周的优秀作文或读后感,最后各组再进行比赛,最终选出作文周冠军.
问题界定(对问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热爱生活:写作的材料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善于观察事物:把身边的事物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来细心.
观察事物有效开展:每天布置任务,激发学生之间互相竞争,大家互相讨论自己喜欢的事物,表达清楚者得奖,从而让学生养成从小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实物研究法
一方面以实物的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跟进行为、策略,形成优秀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师跟踪观察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采取有效的互动策略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小学一年级语文校本研修小课题申报表2套.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校本研修小课题申报表2套中报年级及类别一年级语文课题组长XXX年龄42职称一级教师学教任科语文课题组成员XXX XXX教学屮的问题与困惑口语交际课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而崭新的课型,它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堂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学生不会说,不会听,口语表达及交际能力提高其微。
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作为学习的起步阶段,问题更是严重,更应引起重视。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就成了摆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生活中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倾听别人说话,习惯于单方面表达自我的意见,没有倾听的耐心;二是个別学牛牛活环境的制约,启蒙阶段,家长没有很好的培养孩子说话能力,孩子们没有良好的表达勇气、愿望和技巧;三是学生们的见识狭小,知识面窄,没有表达的内容等。
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积极解决。
课题名称打造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实施计划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个基本特点就是说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
2.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 儿童时期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认为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低中年级抓起。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的目标:1、语言发展冃标: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小课题研究立项申报表(实验稿)
果
展
望
[我将达到怎样的预期成果:学生的变化、教师变化、研究过程中呈现的文字、影音资料等]
备课组评审意见
备课组长时间
学科组评审意见
学科课组长时间
教科室评审意见
教科室时间
小课题题目
年级组学科组研究人
研究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问
题
描
述
[用白描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
题
界
定
[从“我遇到的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即“我将研究什么课题”]
内容Biblioteka 规划[我将要具体研究哪些问题]
过
程
设
计
[我将用“什么研究方法(策略)”、采取“什么研究行动”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小学语文微课题申报表编号课题名称类别激发识字兴趣,有效自主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
识好字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这一语文基础不仅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奠定基础,提供工具,还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
(一)哲学的基本理论本课题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中发生和发展的,其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本课题以文献研究为切入点,研究用何种方法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增强其识字的高效性。
(二)儿童认知理论1.依照“最佳期实施最优化教育”的理论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发育过程当中,存在着“最佳期”的现象,错过了最佳期,儿童的智力和生理开展都会受到影响。
“最佳期”就是指儿童生理、生理开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施之于教育和影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据研究表明:口语开展的最佳期是2~4岁,而书面语的开展,最佳期是在5~8岁,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关键是认识和掌握汉字。
因此,牢牢把握5~8岁最佳期,充分识字,开展书面语言,这应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2.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和生理开展水平”理论,首先,识字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顺应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采的,每个儿童都有本人的认知方式、特点,教材中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会影响一批认知特点分歧的儿童固有的内在潜力的开展,影响到教学过程的直接效果和儿童智力的开展。
“高效自立识字”采取多种识字方法,是吻合儿童的研究生理和个性开展的。
其次,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依照儿童的生理开展阶段,合理放置与之相顺应的识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不会布局
52%
4语言干巴
61%
反映目前作文教学的毛病
没有激情
85%
形式单一
88%
我理想中的作文课
像故事会一样有趣
91%
像讨论课、表演课一样自由
74%
综合来看,我校学生作文还存在如下莫大的问题:
1、内容空乏,童真缺乏,真情贫乏;
2、语言成人化,材料雷同化,结构单一化;
3、想像干枯,技巧笨拙,主题平庸。
唐王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微课题申报表
姓名
李殿美
刘菊蕾
所在组室
语文组
职称
中级
课题名称
探究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课题负责人
李殿美
刘菊蕾
参与研究人员
语文教研组成员
选题背景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
一是学生无话可写。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偏多,有意注意偏少,每天经历的事物虽说很多,但往往是一闪而过,并未去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本来有限的人生经历能提供给他们写作的内容就更加贫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大纲、新课标为“情景体验”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二) 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在一个自然情景的体验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学生由此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次“主题式作文教学”,许多同学能写三篇以上的习作,从其个人来看,前后作文能没有一篇相同。就全班来说,每一次几十篇作文竟然找不到雷同的痕迹。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 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
以前“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因此,作前教师无须进行详细的写作指导,作后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和同学们一样,是参与者,是听众,是读者。只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于不经意中点拨写作技法,把评改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教师就不会感觉教作文很累。相反,学生们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能使教师们更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作文成为一种快乐。
二是对写作的目标不大明确。一般的小学生总认为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去写,才能写出价值和趣味等;又总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作文肯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隐隐约约好象非常遥远,甚至于难于登月,因此望而生畏。
三是无“欲”而写。小学生做事,都是重在一个“趣”字,有了前面两个“拦路虎”,他们自然觉得写作是一种无趣的事情,从而很不情愿去做,因此其作文总是难免“干巴”,毫无生趣,全不像他们平时游戏娱乐中生动活泼的神情相貌。
……
无源之水终将成为死水,无本之木终将成为朽木。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当从根本上着手,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内容和欲望,才为我们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们提出通过情景体验,摄取学生生活中的某一片段或某一景物,引导学生变平时的“跑马观花”为“牵”马观花,甚至“丢”马观花,从而使他们觉得其实这个世界每日每时都是那么的有趣,每桩每件都是那么耐人寻味,从而觉得有趣而作,有话可写。自然而然,他们会觉得作文原来只不过是如此而已。从而我们的作文课堂就能滋润起来、鲜活起来。一个孩子刚刚尝试写作无异于在寻找神话传说中的“蟠桃”,与其让他那么徒劳无功地反复求索以至几欲灰心丧气,我们无妨让他仔细品味每天就在他眼前的、那地道的杏桃苹梨等,让他知道人间美味到处都是,让他知道眼前的山河冰雪就是人间仙境。
课题预期
目标
(一) 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
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其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们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主题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尝试作文教学改革,但由于缺乏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散兵游勇式的探索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还有个别教师还停留在“指导——批改——讲评”的传统模式上。
为此,我们特做了一次关于作文教学的信息问卷调查内容 Nhomakorabea现象
比例
害怕作文
80%
厌恶作文
48%
最大的写作困难
1没东西写
44%
2写不出真情
因为无话可写,无“欲”而写,加之写作目标不大明确,因此学生是谈“作”色变,望“文”生畏。
和许多科目的教学一样,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模式,轻个性;重灌输,轻自主;重接受,轻探究;重课内,轻课外等,甚至个别教师强制学生背作文选以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考分或许上来了,但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激情被浇灭,幻想被扼杀……因此,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千篇一律、万文一腔的“雷同文”,即使没有雷同,也大多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话、套话、空话,全不见少年儿童真实生活中的五彩斑斓和无边遐想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