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系统信息系统
智慧住建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潜在风险点识别和分析
技术风险
新技术应用不成熟、系统稳定性差、数据安全性低等。
实施风险
项目延期统、业务流程调整等。
针对性应对措施设计
技术风险应对
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架构,加强系统测试和安全性评估,建立完善 的技术支持体系。
质量管理模块
对项目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包括质量 检查、整改跟踪等环节,确保项目质 量符合要求。
安全管理模块
负责项目安全监管,包括安全隐患排 查、事故应急处理等功能,保障项目 施工安全。
数据处理与存储方案
数据采集与整合
数据存储与优化
通过数据接口、文件导入等方式,实现多 源数据的采集与整合,为系统提供全面、 准确的数据支持。
02
最小权限原则
确保每个用户仅拥有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03
访问日志记录
记录所有用户的访问日志,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进行追溯和审计。
防止恶意攻击手段部署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IPS)
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和防御网络攻击。
定期安全漏洞扫描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04
探索新技术应用和创新,不断完善和拓展 系统功能和应用场景。
THANKS
感谢观看
预期成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实现以下成果:提高城市规划的科 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城市管理 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管理和服务。
02
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整体架构设计思路
模块化设计
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功能模 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业务功 能,降低系统复杂性,提高可维
GIS与MIS相结合实现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
GIS与MIS相结合实现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摘要:随着保障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信息化手段,简化管理工作,促进信息公开透明。
本文谈论如何通过MIS 与GIS技术相互结合,搭建城市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实现保障房管理从规划、建设、分配、使用、监督全过程信息化,实现管理对象可视化。
关键词:MIS GIS 保障性住房信息化保障性住房是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主要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
随着经济发展和房改的深化,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从2011年起,我国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
通过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随着各地保障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保障房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保障房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各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各种措施和管理办法相继出台;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住房保障的信息化管理,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行为规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1]。
1 建设需求住房保障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围绕落实国家住房保障相关要求,确定保障房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目标一,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系统建设,实现统一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缩短数据上报时间,摒弃手工统计方式,提高住房保障领域的整体工作效率。
目标二,规范管理行为:通过统一的住房保障业务审批经办流程规范各市的实际工作行为,实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目标三,辅助统筹决策:建设多维度统计分析的系统,及时发现住房保障方面的问题,辅助领导决策,实现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采购招标文件根据相关规定,深圳市住房保障署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委托服务采购工作.招标事项具体内容如下:一、项目内容项目名称: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项目详细需求和相关技术要求如下:(一)项目需求1、数据采集(1)人员信息采集保障房人员信息采集包括住户信息采集、同住人信息采集、以及小区物管人员信息采集。
(2)采集方式保障房人员信息采集包括PC端Web管理系统采集、自助终端采集、移动终端采集等三种采集方式。
(3)采集内容系统采集的内容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身份证副本数据、实名制RCC SIM卡等数据,同时支持其它身份识别数据的接入。
2、数据交换(1)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系统与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平台进行房源信息同步和住户信息的数据同步.(2)实施项目硬件设备的数据交换系统实时与实施项目楼栋管理设备和入户管理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的内容包括:管理系统将采集的住户权限远程下发给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以及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的运行数据实时远程上传至管理系统.3、系统基础配置(1)智能设备的管理和配置系统对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进行配置、入网、通信,建立设备与保障房源、保障房住户的逻辑映射关系,通过智能设备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静脉识别、身份证证件卡识别、身份证副本识别、实名RCC SIM卡识别等身份识别和使用权限管理实现系统对保障房源和保障房住户的管理。
(2)系统基础功能权限系统为市、各住房保障部门及各物业小区管理员提供系统账号,通过对账号系统功能权限的划分,实现系统的分级管理、完成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3)系统日志系统运行日志:记录系统中硬件、软件和系统问题的信息,监视系统中发生的事件。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它来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或者寻找受到攻击时攻击者留下的痕迹;设备状态日志:记录保障房楼栋管理智能门禁设备、入户智能管理设备的设备联网、设备操作、设备运行、设备状态的日志,运维人员通过设备状态日志对设备的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管理账号操作日志:记录各管理员账号的操作日志,记录管理员对系统使用行为,在出现异常管理行为时通过管理账号操作日志对问题进行回溯。
《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doc
《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1.总则1.0.1示范工程总体目标与实施原则为促进住宅建设的科技进步,提高住宅功能质量,采用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进程,建设部在总结“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拟自2000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
其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和工程示范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示范工程建设实施原则如下:1.必须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地方总体规划建设的要求;2.应在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3.示范工程的等级标准应与拟建住宅小区的定位及住宅性能的等级标准基本适应;4.示范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应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建设同步进行;5.示范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统一标准、规范;6.示范工程的部品应采用集约化生产的相互匹配的产品、设备进行现场精密组装;7.示范工程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并达到国家统一规定的验收标准。
要提高工程优良品率,创优质工程;8.成片开发建设的小区,智能化建设必须纳入住宅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建造;9.示范工程建设应推广、应用适度超前的先进、适用、优化集成的成套技术体系和设备体系;10.示范工程建设应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我国住宅信息设备、软件产业的发展。
1.0.2示范工程分类为使不同类型、不同居住对象、不同建设标准的住宅小区,合理配置智能化系统建设,示范工程按其功能要求、技术含量、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为:一星级(普及型,符号★,下同)、二星级(提高型,符号★★,下同)、三星级(超前型,符号★★★,下同)三种类型。
1.0.3示范工程建设要求示范工程建设应符合“文明居住环境”的要求,采用先进、适用的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物业管理水平。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四:某市保 障性住房智能化 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 提高了居民满意
系统架构
总体架构
硬件层:包括服 务器、网络设备、
存储设等
软件层:包括操 作系统、数据库、
中间件等
应用层:包括用 户界面、业务处 理、数据分析等
数据层:包括数 据存储、数据访 问、数据安全等
网络层:包括网 络拓扑、网络协 议、网络安全等
管理层:包括系 统管理、安全管 理、用户管理等
技术架构
硬件架构:服 务器、网络设 备、存储设备
安全要求:数据加 密、访问控制、安 全审计、备份恢复
数据迁移与接口整合
数据迁移:将原有系统中的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接口整合:将新系统与原有系统进行接口整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数据安全:确保数据迁移和接口整合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测试与优化:对新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 信息系统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系统功能
01
04
系统概述
系统实施与部署
02
05
系统架构
系统应用与效益分析
03
06
添加章节标题
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保障性住房的智能化管理。
功能:包括房源管理、租户管理、租金管理、维修管理、投诉管理等。 特点: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类保障性住房,如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等
软件架构:操 作系统、数据 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等
数据架构:数 据模型、数据 存储、数据访
规范住房管理制度
规范住房管理制度一、住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1.1 完善住房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住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住房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
应当加快立法步伐,制定相关住房管理法律法规,明确住房管理的基本原则、主管部门、管理程序等内容,规范住房市场秩序。
同时,要定期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
1.2 健全住房管理执法体系建立健全的住房管理执法体系,明确执法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执法程序,统一执法标准,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
建立健全住房管理执法评估机制,对执法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执法公正、透明。
二、住房管理信息化建设2.1 建立完善的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对住房管理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提升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的能力。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住房管理的智能化和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2.2 推动住房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住房管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模式,优化住房管理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方便居民办理住房相关事务。
同时,要注意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确保住房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住房管理服务体系建设3.1 建立健全的住房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的住房管理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住房管理部门或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住房管理服务。
通过建设服务窗口、开通便民服务热线等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
3.2 完善住房管理服务制度建立健全的住房管理服务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注重服务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满足居民不同需求,提高居民满意度。
四、住房管理市场监管体系建设4.1 健全住房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住房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住房市场信息公开和监管力度,防范市场风险,保障市民权益。
4.2 推进住房市场规范化发展推动住房市场规范化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住房市场秩序,促进住房供需平衡。
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方案
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方案一、保障性住房概念和发展保障性住房是指由政府出资或扶持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家庭、特殊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保障性住房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城市住房困难问题,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权益,提高城市住房供给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住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保障性住房。
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一套系统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方案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的特点和挑战1. 特点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大众性:保障性住房涉及的范围广泛,面向的群体多样,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居住者的需求。
(2)政府性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通常由政府出资或扶持,因此其管理具有一定的行政性质和公共性质。
(3)长期稳定化: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使用期限较长,需要确保管理的稳定和持续性。
2. 挑战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模式不确定:由于保障性住房属于政府性质的住房,其管理模式多样,且尚未形成统一规范。
(2)居住者多样化:保障性住房的居住者群体多样,包括低收入家庭、特殊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需求复杂多变。
(3)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往往依赖政府财政支持,资金来源不稳定,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方案1. 管理体制(1)建立保障性住房管理委员会在每个保障性住房小区设立保障性住房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小区内的物业管理和居住者服务事务。
管理委员会由小区居民代表、物业管理公司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代表组成,以公开、公正的方式行使管理职能。
(2)引入第三方机构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在政府主导下,由符合资格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管理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智慧住保系统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智慧住保系统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智慧住保系统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如下:
1. 使用情况:智慧住保系统的使用已经逐渐普及,该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住房保障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通过该系统,可以更加便捷地完成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分配等流程,提高了住房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存在的问题:
系统稳定性不足:智慧住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卡顿、掉线等问题,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
数据安全风险:智慧住保系统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如果数据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会造成信息泄露或被非法访问。
系统培训不足:操作人员对智慧住保系统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系统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工作效率。
3. 建议意见:
加强系统稳定性:对智慧住保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加密、权限控制等数据安全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的安全。
完善系统培训机制: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智慧住保系统的使用熟练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保障性住房智慧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意见
保障性住房智慧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意见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适用房、公(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而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是一个非正式、非固定、收人低廉、无城市户口、无城市居民特遇和社会保障的群体,他们的住房需求一直处于被漠视的状态。
近日,国务院召开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
本项目需结合XX市局已有的XX市住房保障监管服务平台以及实际业务,与市局现有系统的平台标准一致,确保数据互联互通、完全兼容;同时需要满足与全省住房保障统一管理系统做好数据上报对接,系统需符合省住房保障统一管理系统的数据标准及要求。
二、项目采购内容及要求为加强对XX全区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直管公房等等)的建设和管理,现开发“保障性住房智慧管理系统项目”,系统包括对房源的建设、管理;入住人员申请、审核、入住、租金缴费、人员清退等业务内容。
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公开、公平、公正地对房源进行配租和管理,更便捷地为老百姓服务。
(一)采购内容(二)系统功能及描述三、运维方案XX保障性住房智慧管理系统是住建部门进行保障房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系统,是智慧住建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
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是系统得以正常有效运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运维管理的原则运维管理应遵守以下主要原则:1、系统的运维管理必须服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2、系统的网络通信平台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基石,要确保其正常、稳定、可靠、安全运行;3、本系统与XX市住房保障监管服务平台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各相关信息管理单位应按照相互配合、联合作业、团结协作、高效服务的原则开展工作,杜绝人为阻碍系统的信息共享。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智慧小区管理办法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智慧小区管理办法下,通过小区建设,鼓励住宅信息集成企业、产品与设备开发企业积极参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发展新兴的住宅信息产业。
1.建立和完善住宅智能化工程质量保障体系1)住宅智能化技术、产品、设备和通过优化集成后的成套设备的质量审验:2)小区工业化、装配化作业的质量监控制度;3)小区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2.实行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小区同步建设。
1)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居住小区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2)小区应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设备和产品;3)小区应逐步实现工业化、装配化施工,减少现场加工。
3.小区智能化布线应符合开放性、兼容性、扩展性等要求,达到布线简化、安装方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目标。
实现不同等级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
4.小区应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和有关部门正式推荐的住宅智能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
5.小区在实施前应对未来管理进行全面策划,在工程实施的适当时机超前介入,做好工程竣工后物业管理的一切准备工作。
工程交付使用前必须确保物业管理系统安全、准确、可靠地运转。
1.0.4小区规划设计要求小区规划应作到因地制宜、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
住宅设计作到空间尺度适宜、套型功能完善、采光通风良好、建筑造型美观。
1.0.5住宅性能认定要求居住小区竣工交付使用前应参照建设部《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建住房[1999]114号)性能认定。
2.系统的分类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建设“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标准中所列举的基本配置。
具体如下:1.安全防范子系统1)住宅报警装置2)访客对讲装置3)周边防越报警装置4)闭路电视监控装置5)电子巡更装置2.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1)自动抄表装置2)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装置3)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4)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5)设备监控装置3.信息网络子系统2.0.2二星级二星级除具备一星级的全部功能之外,要求在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和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建设方面,其功能及技术水平应有较大提升。
企业住房保障管理系统
一、住房保障管理系统系统概要:系统涵盖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信息化管理,包括房源管理、从业机构管理、人员及资质管理、收支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等全面的业务功能。
全面提升房改工作综合管理、综合决策、综合服务的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系统适用于省、市、县三级住房改革和住房保障部门。
系统建设目标:1.实现保障性住房业务的网上办理,实现住房分配、管理业务的电子自动化2.实行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的信息公开3.实现将房屋数据与房地核心业务系统间的数据移植和数据交换4.实现对人员和家庭的资质管系统用户:系统总体视图:我们把整个业务划分为两大平台:对公服务平台、住房保障业务管理平台。
对公服务平台: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和低收入家庭的一个门户性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低收入家庭通过Internet网络可以及时了解业务的政策法规,可以在线进行交流沟通,可以获取保障性住房房屋的各项基础信息,可以了解申请住房的办理进度、申请住房人员的公示信息等等。
任何人只要能上Internet就可以登录服务平台。
住房保障业务管理平台:是住房保障管理业务核心功能,各种从业主体和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管理平台进行,该平台需要严格的登录验证后才允许合法用户登录系统,办理住房保障业务。
住房保障业务管理平台中的所有业务在建立、逐级审核的整个过程中,打印纸质要件与电子要件同步流转,提供合理,闭环的业务模式。
系统应用环境:系统采用J2EE技术体系、B/A/S系统结构进行设计实施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MVC三层架构,并保证7×24小时的连续运行,平均年故障时间:<1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1小时业务运作模式为逐级管理:市保障中心à区县保障中心à各从业单位(街道保障机构、相关单位等)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通用于Windwos、Unix、Linux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通用于所有中间件,如Websphere、Weblogic、Jboss等数据库:通用于各种数据库,如MS SQLServer、Oracle、DB2等系统应用网络环境:从外网和内网访问的网络环境,以网闸隔离内外网。
智慧公寓解决方案
智慧公寓解决方案智慧公寓作为一种新兴的住房形式,正在逐渐流行起来。
它结合了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为居民提供了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探讨智慧公寓的定义、特点,以及其解决方案。
一、智慧公寓的定义与特点智慧公寓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低效公寓升级为智能化、自动化的居住空间。
其核心在于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住宅设备和家居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居住体验。
智慧公寓具备以下特点:1. 智能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远程控制家居设施,如照明、空调、窗帘等,实现智能化管理。
2. 安全性:智慧公寓配备智能门禁、安防监控系统,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 能效优化:智慧公寓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居民的能源消耗进行管理和优化,提高能效水平。
4. 社区共享:智慧公寓不仅提供居住服务,还可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如共享车位、共享充电桩等,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1. 物联网技术应用:智慧公寓通过部署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家居设施的互联互通。
例如,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照明、空调、窗帘等设备的开关和模式设置,实现智能化管理。
2. 安防系统建设:智慧公寓需要配备智能门禁系统、安防监控设备,确保居民生活的安全。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使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密码等多种方式实现安全进出管理;安防监控设备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报警等方式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3. 能源管理系统:智慧公寓可以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住户的用电、用水、用气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时监控居民的能源消耗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优化和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社区资源共享平台:智慧公寓可以建设一个社区资源共享平台,方便居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
例如,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共享车位的预定、共享充电桩的使用等,提升社区的共享经济水平。
5.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智慧公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段羽(建筑大学管理学院,)摘要:住房保障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居住权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住房保障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制度的核心容之一。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市场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方面,传统的手工填报和计算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住房保障人数的迅猛增加以及往年申请审批档案材料的堆积,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的任务量不断加大,加强保障性住房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档案数字化管理、家庭收入测量方法、GIS、MIS一、我国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问题1、现阶段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住房保障人数的增加、往年申请审批档案材料的堆积使得传统的手工填报和计算的工作方式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有关保障性住房的配置、住房补贴和现有保障资源等信息的查询、复查及更新等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而且得到的信息还不能保证准确无误,住房保障管理部门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数据进行交流和处理。
2、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延伸出来的社会问题:供应对象失控、价格偏高、面积超标、供应量不足、申请不透明等。
二、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的对策首先,建立保障性住房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档案,引入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管理技术便于查询与修改。
其次,建立我国个人收入征信系统,加快家庭收入测量调查进度。
再次,建立保障住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以GIS与MIS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个系统体系建设。
三、保障性住房信息档案1、保障性住房档案的含义: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配售和权属管理过程中,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产生的一系列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权证材料的总称。
2、保障性住房档案的特点:①政策性: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全寿命周期受到国家政策性调配影响,保障性住房信息档案,也相应的具有政策性特点。
②阶段性:从早期的安居房、平价房、微利房、福利房、经济适用房档案到现在的廉租房、公租房、两限商品房、自住房档案。
房管软件(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
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保障性住房信息管理系统是创思科科技依据住建部《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要求,实现保障对象管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直管公房、棚户区改造等各类保障性房源管理而开发。
该系统遵循“分层设计、模块构建”的原则,包括住房状况调查、住房申请审批登记、住房轮候保障、住房保障资金管理、住房房源储备、住房保障监督管理、住房保障条件和保障标准、住房规划计划管理、住房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住房保障统计分析和住房维修管理等子系统模块。
功能模块1.申报审核管理:(申请)登记、申请初审、信息公示、申请复审、保障实施、轮候变更;2.家庭档案管理:档案登记、档案变更、申报资料管理、档案信息查询;3.租金补贴管理:补贴发放、补贴退出、补贴查询;4.租金核减管理:租金核定、减免实施;5.实物配租管理:配租安置、配租轮候、租赁合同、租金核定、租金收缴、房屋维修、物业管理、退出机制(配租收回);6.资金使用管理:资金计划、资金筹措、资金到位录入、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分析;7.相关资料管理:相关资料管理;8.统计查询分析:综合信息查询、汇总分析、报表生成;9.系统信息维护: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权限分配、用户口令维护、数据信息管理;10.基础参数维护:部门管理、条件管理、类别管理、补贴基数设置;软件特点统一联网高效分析集中管理安全可靠接口通用投入低廉符合规定实用地情◆系统横向实现与公安、银行、民政、税务等协作部门信息连通,建立一个住房保障信息共享平台。
◆系统纵向可实行省、市、县(市)区、街道四级联网工作模式,构建起一个住房保障相关信息共享、保障业务网上办理、保障对象信息联网比对的信息化业务办公平台。
◆可与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连通,直接从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中查询、比对保障对象房产登记情况。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1.总则1.0.1 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为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 提高住宅功能质量, 居住小区(以下简称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原则如下:1.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总体规划建设的要求;2.智能化系统的等级标准应与项目开发定位相适应;3.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4.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应与土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同步进行;5.小区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并达到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6.小区建设应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我国住宅信息设备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1.0.2 小区分类为使不同类型、不同居住对象、不同建设标准的小区合理配置智能化系统,小区按不同的功能设定、技术含量、经济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为:一星级(符号★,下同)、二星级(符号★★,下同)、三星级(符号★★★,下同)三种类型。
1.0.3 小区建设要求小区建设应符合“文明居住环境”的要求,采用先进、适用的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物业管理水平。
在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小区建设,鼓励住宅信息集成企业、产品与设备开发企业积极参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发展新兴的住宅信息产业。
1.建立和完善住宅智能化工程质量保障体系1)住宅智能化技术、产品、设备和通过优化集成后的成套设备的质量审验:2)小区工业化、装配化作业的质量监控制度;3)小区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2.实行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小区同步建设。
1)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居住小区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2)小区应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材料、设备和产品;3)小区应逐步实现工业化、装配化施工,减少现场加工。
数字化技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浅析
数字化技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浅析引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保障性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5G时代,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领域实现数字化技术应用,既是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住房建设数字化技术应用分析1 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1.1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行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每年建设保障性住房在数量、面积、建设内容方面和以往已不能同日而语,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施工生产和管理模式在缺乏IT基础设施强有力支撑的背景下,随着劳动力资源的日益短缺,已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
1.2工程关键信息数据无法实时掌控。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式普遍落后,信息化、精细化程度不够。
各方建设主体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关键信息无法实时掌控,工程的复杂性、信息不真实和信息孤立等问题有待急需解决,施工生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无法得到保障,无法实现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的全过程管理。
1.3 工程建设监管薄弱。
由于监管方式创新不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线上、线下打通的即时执法保障体系,在更好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方面,还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提升政府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监管能力。
1.4供后管理难度大。
随着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的建成交付,面临着保障家庭准入审核力度不够,收入状况和家庭财产审查难度较大,分配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欠缴租金、转租转借、房屋空置、人力监管容易激化矛盾等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保障性住房供后管理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精选5篇)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什么是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根据一个施工项目制定的实施方案。
其中包括组织机构方案(各职能机构的构成、各自职责、相互关系等)、人员组成方案(项目负责人、各机构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等)、技术方案(进度安排、关键技术预案、重大施工步骤预案等)、安全方案(安全总体要求、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安全措施、重大施工步骤安全预案等)、材料供应方案(材料供应流程、接保检流程、临时(急发)材料采购流程等),此外,根据项目大小还有现场保卫方案、后勤保障方案等等。
施工方案是根据项目确定的,有些项目简单、工期短就不需要制订复杂的方案。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精选5篇)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住房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居住,是职工基本的生活需求,近年来,在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局职工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据调查,目前尚有109户无房户,且我局前进中路住宅小区中大部分住房建于八十年代中期,约400多户住房面积不足50平方米,房屋结构布局落后,非居住面积占住房建筑面积的比重欠合理。
住房短缺,大儿大女合住一室等困难状况仍属普遍,经调研分析,结论如下:1 、住房面积总体偏小住房面积是衡量居住水平的重要指标,住房面积的大小 , 直接关系到职工居住环境的好坏。
本次调查显示,我局职工每户的住房使用面积 50 平方米以下的占 % , 80 平方米以上的仅占 % 。
由此看出职工住房面积总体偏小,且尚有百户无房户。
2 、住房结构、设施、环境不尽人意目前我局职工住房成套率不高,配套设施不全,本次调查显示,职工对住房的建筑式样满意的仅占% ,基本满意的占% ,不满意的占% ;对房间的结构设施(指客厅、卧室、厨房等布居的合理性及大小)满意的占 % ,基本满意的占 % ,不满意的占 % ;对住房周围环境满意的占 %, 基本满意的占 % ,不满意的占 % 。
公共住房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公共住房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公共住房智慧管理系统一、背景分析公共住房是为了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而设立的住房项目。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公共住房的管理和运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公共资源不均衡、住房维修难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公共住房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设计一套智慧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二、需求分析1. 住房分配管理:根据低收入家庭的申请和评估,自动进行住房分配和调整管理。
2. 租金管理:对住户租金的收取和缴纳进行自动化处理,并提供支付渠道和账务查询功能。
3. 维修管理:住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交维修申请,后台自动分配维修任务,实现高效维修和问题解决。
4. 社区服务:提供社区公告、活动预定等功能,增加住户之间的交流与社交。
5. 安全监控:通过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系统,提供住户和公共区域的安全保障。
6. 数据分析:对住房使用情况、租金收入、维修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辅助管理决策。
三、系统设计与实施1. 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分布式架构,前端采用响应式设计,支持多终端访问。
后端使用云平台或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
2.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划分为住房分配管理、租金管理、维修管理、社区服务、安全监控和数据分析等基础功能模块。
3. 技术实现:前端采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 技术进行开发,后端使用Java或Python等编程语言,结合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4. 数据安全性设计:采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5. 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功能模块进行集成,并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上线与维护:按计划进行系统上线,并设立专门的维护团队,及时处理用户反馈和故障报告,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系统预期效果1. 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项管理流程,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住房分配、租金收取和维修处理的效率。
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
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段羽(吉林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摘要:住房保障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居住权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住房保障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市场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方面,传统的手工填报和计算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住房保障人数的迅猛增加以及往年申请审批档案材料的堆积,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的任务量不断加大,加强保障性住房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档案数字化管理、家庭收入测量方法、GIS、MIS一、我国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问题1、现阶段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住房保障人数的增加、往年申请审批档案材料的堆积使得传统的手工填报和计算的工作方式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有关保障性住房的配置、住房补贴和现有保障资源等信息的查询、复查及更新等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而且得到的信息还不能保证准确无误,住房保障管理部门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数据进行交流和处理。
2、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延伸出来的社会问题:供应对象失控、价格偏高、面积超标、供应量不足、申请不透明等。
二、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的对策首先,建立保障性住房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档案,引入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管理技术便于查询与修改.其次,建立我国个人收入征信系统,加快家庭收入测量调查进度。
再次,建立保障住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以GIS与MIS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个系统体系建设。
三、保障性住房信息档案1、保障性住房档案的含义: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配售和权属管理过程中,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产生的一系列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权证材料的总称.2、保障性住房档案的特点:①政策性: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全寿命周期受到国家政策性调配影响,保障性住房信息档案,也相应的具有政策性特点。
住宅小区智能化配置要求
住宅小区智能化配置要求住宅小区智能化配置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住宅小区智能化配置的要求,以提高小区管理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住宅小区智能化配置的各个方面,包括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停车管理、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其他可能的智能化配置。
2. 智能门禁系统2.1 门禁设备要求2.2 门禁管理平台要求2.3 门禁卡管理要求2.4 门禁访客管理要求3. 智能停车管理3.1 车辆进出管理系统要求3.2 车位管理系统要求3.3 车辆识别技术要求3.4 停车费用管理要求4.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4.1 视频监控设备要求4.2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要求4.3 报警系统要求4.4 电子巡更系统要求5. 智能照明系统5.1 灯具要求5.2 照明管理系统要求5.3 节能控制技术要求5.4 紧急求助系统要求6. 智能垃圾处理系统6.1 垃圾分类设施要求6.2 垃圾处理设备要求6.3 垃圾管理平台要求6.4 垃圾收集和清运要求7. 其他智能化配置7.1 社区物业管理系统要求7.2 公共设施预约管理要求7.3 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要求7.4 居民生活服务平台要求8.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智能门禁系统设备清单附件2: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附件3: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供应商评估表附件4: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参数表附件5:智能垃圾处理系统投资评估报告9.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住房保障条例》:指XX地区制定的住房保障方面的法律条例。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指XX地区制定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条例。
3.《网络安全法》:指国家颁布的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4.《个人信息保护法》:指国家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采购招标文件根据相关规定,市住房保障署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委托服务采购工作。
招标事项具体容如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一、项目容项目名称: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项目详细需求和相关技术要求如下:(一)项目需求1、数据采集(1)人员信息采集保障房人员信息采集包括住户信息采集、同住人信息采集、以及小区物管人员信息采集。
(2)采集方式保障房人员信息采集包括PC端Web管理系统采集、自助终端采集、移动终端采集等三种采集方式。
(3)采集容系统采集的容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副本数据、实名制RCC SIM卡等数据,同时支持其它身份识别数据的接入。
2、数据交换(1)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系统与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平台进行房源信息同步和住户信息的数据同步。
(2)实施项目硬件设备的数据交换系统实时与实施项目楼栋管理设备和入户管理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的容包括:管理系统将采集的住户权限远程下发给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以及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的运行数据实时远程上传至管理系统。
3、系统基础配置(1)智能设备的管理和配置系统对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进行配置、入网、通信,建立设备与保障房源、保障房住户的逻辑映射关系,通过智能设备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静脉识别、证件卡识别、副本识别、实名RCC SIM卡识别等身份识别和使用权限管理实现系统对保障房源和保障房住户的管理。
(2)系统基础功能权限系统为市、各住房保障部门及各物业小区管理员提供系统账号,通过对账号系统功能权限的划分,实现系统的分级管理、完成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3)系统日志系统运行日志:记录系统中硬件、软件和系统问题的信息,监视系统中发生的事件。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它来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或者寻找受到攻击时攻击者留下的痕迹;设备状态日志:记录保障房楼栋管理智能门禁设备、入户智能管理设备的设备联网、设备操作、设备运行、设备状态的日志,运维人员通过设备状态日志对设备的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管理账号操作日志:记录各管理员账号的操作日志,记录管理员对系统使用行为,在出现异常管理行为时通过管理账号操作日志对问题进行回溯。
4、系统业务功能系统提供管理业务功能、查询业务功能、分析业务功能、统计业务功能等核心业务功能。
(1)管理业务功能➢住户管理➢设备管理➢房源管理(2)查询业务功能➢房源查询➢住户查询➢设备查询(3)统计业务功能系统提供包括:区域统计、小区统计、楼栋统计、房源统计、住户统计、设备统计等统计业务功能,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实时查看和报表导出。
(4)分析业务功能根据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结合保障房管理规则对保障房楼栋门禁使用数据记录、房间使用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进行分析,生成住户保障性住房进出记录和保障房使用的分析数据,对异常数据和临界值数据的保障房住户家庭进行重点排查和追踪,并将分析报表导出提供给执法部门进行重点监管和执法。
5、人脸比对身份验证通过人脸比对身份验证,辅助保障房住户身份有效性的监管和真实性核查。
6、移动执法小程序执法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对保障房住户的查询、保障房使用的查询、以及保障房统计分析数据查询等,并通过小程序对保障房的执法数据进行上传和对保障房住户权限管理等。
7、综合服务(1)客服系统支持保障房管理单位、物业服务单位、承租人、与客服人员围绕服务进行在线交流,提示服务的满意度,及时处理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解决管理人员与住户之间的交流以及关系维护,客服人员通过在线即时交流工具、客服热线对承租人进行服务。
(2)运维系统系统实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减少重复工作,降低知识传递的成本,使系统交付更高效、更安全,使产品运行更稳定,使故障处理,由事后处理变成提前发现,由人工处理变成系统自动容灾,系统运维工程师12小时响应并对系统进行维护。
(二)技术要求1、部署环境(1)数据库服务器:oracle 11g,linux。
(2)应用服务器:weblogic 12c,linux。
2、开发环境使用市住房保障署指定的基于J2EE架构的开发框架开发。
3.实施技术原则该软件系统要以国家、省各类技术规和建设等业务信息化规为依据,严格遵照国家软件工程规及以下原则:(1)先进性:采用国际、国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先进的技术标准,具有很好的可维护性;(2)安全性:从多个角度,多个环节考虑,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易操作: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将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符合日常工作流程需要,易学习、易操作,系统提示和帮助信息准确及时。
(4)稳定性:系统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来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制订相应的策略完成数据的备份,以保证在出现意外事故时系统能够迅速恢复运行。
(5)高效性:数据访问、数据处理等系统软件要具有极强的处理和运算能力。
要求系统有较强的操作平台、数据库系统、实现架构、网络环境等方面的适应性。
(6)可扩展性:具有科学合理的体系结构,根本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业务平台、数据信息平台各个层次都可以灵活扩展。
系统在信息处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提供标准规的统一接口,充分支持新业务的展开。
随着系统的运行,系统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并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对系统性能的要求,系统在设计时就应考虑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7)硬件扩展性:整个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要求,随时进行硬件设备配置。
系统容量较小时,系统中主要业务控制软件集中在一套设备。
系统容量较大时,将业务控制软件分布在不同设备中,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8)软件扩展性:提供只需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生成新的业务流程、修改已有业务流程,任意增加、删除和修改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
提供功能强大的数据接口,轻松实现各种数据的导入、导出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无缝连接。
(9)应用软件与硬件的无关性:应用软件所采用的硬件无关,即通过配置实现系统支持不同硬件的接入方式。
4、开发技术规为了便于今后的扩展应用,并尽量降低后期维护成本,本项目涉及的系统主体采用B/S框架,使用HTML5标准化语言开发自适应申请页面,采用J2EE体系结构能够使所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跨平台的特性,能够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不同平台之间平滑移植。
在系统与其他系统整合关联方面,基于XML的Web服务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系统整合技术,它将原来基于数据库的集成提升到基于服务(应用程序)的集成,从而屏蔽了数据结构、业务逻辑等一系列需要深入了解原系统的细节问题,成为当前最受业界推崇的集成技术。
Web Service从本质上讲是放置于Web站点上的可重用构件。
Web Service可以分散于Web的各个地方,通过互相地调用以协同完成业务活动。
在Web Service的体系中,不同的应用系统被分割为强聚、松耦合的单个的服务,可以通过Web被调用和访问。
Oracle数据库设计规:本项目数据库设计要求必须遵循市住房和建设局的Oracle数据库设计规。
5、安全要求发布系统必须能通过市专业的安全漏洞扫描公司的安全漏洞扫描鉴定。
6、数据交换接口规在系统中涉及的所有数据交换皆以XML文件格式通过交换接口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具体规:(1)XML相关的标准和规●核心技术规:XML、Schema、XSL、namespace、DOM/SAX;●服务相关语言和协议:SOAP、WS、UDDI;●元数据标准:DC、RDF、GILS;●工作流相关的语言:WSFL、XLANG、BPEL4WS、XPDL、BPML;●事务处理和协作相关:WSCI、BTP、WS-COOR、WS-TRAN;●XML安全相关:ENC、SIG、XKMS、XACML、SAML;●XML处理与表现:XFORMS、XHTML、V oiceXML、SMIL、MA THML、SVG;●XML开发相关:DOM、SAX、JAXP、JAXR、JDOM、JAXB、JAXM、JAX-RPC;其它相关领域的XML标准:ADML、AIML、CML、FIX、GML、HR、tML、ebXML、HL7;(2)接口的命名方法、编码、容规接口的命名规:接口的命名方法应遵循两个的规则:唯一性规则、标示性规则。
接口的容规:所有的接口必须有统一的格式,各个信息资源库与数据交换接口的容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接口编码、所共享的数据的结构信息以及元数据信息、接口定义的作者、操作日期、附加说明、接口所属类别(即对应共享目录)、有效日期和使用权限。
(3)错误编码规错误编码是指由于操作步骤上的错误或网络连接出现问题等原因而导致数据交换无常运行。
系统可以判断并提示出错的原因。
错误的编码采取整数作为唯一的编号。
并保存在数据交换的数据库上。
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管理员可以方便地维护扩展。
7、性能指标系统建成后,应满足如下性能指标:(1)稳定性指标◆系统有效工作时间:≥99.9%◆系统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不出现以下情况:无故退出系统;发生系统不可控制的故障提示;因系统故障导致操作系统或机器无常操作。
◆并发支持指标◆系统支持同时在线用户数:≥5000个◆并发数按同时在线用户数的20%计算:≥1000个(2)响应指标简单事务处理(包含各类信息录入、修改、查询业务、主要页面平均响应时间等) ≤3s(1000名并发用户);◆信息录入、修改型简单事务:平均响应时间≤5s;◆复杂事务处理≤60s(1000名并发用户);◆各类固定统计报表形成时间:≤1分钟。
二、项目服务价格上限本次项目服务的控制金额为人民币49万元以(包含49万元),投标单位的报价不可高于控制金额,否则投标文件将视为无效文件。
三、项目服务有关要求(一)工期要求中标单位在合同签订后的3个月完成。
(二)其他要求中标单位应派1名技术人员驻点市住房保障署1年,现场提供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推广技术支持服务。
四、投标人的资格要求(一)投标人不得有任何外资(包括港、澳、台资)背景,非公司须在有合法注册的分支机构;(二)投标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提供营业执照副本扫描件;(三)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允许分包或转包;(四)投标人近三年没有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记录。
五、定标办法及原则本项目定标采用一次票决法。
六、投标文件要求(一)投标文件的组成和格式1.响应声明书(附件1);2.报价一览表(附件2);3.相关资质证明(附件3);4.承诺函(附件4);5.法人代表书(附件5);6.法人代表授权书(附件6);7.投标人情况介绍(格式自定)。
8.投标响应技术方案(格式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