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总结

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总结
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总结

人际关系九大理论总结

应用心理学

李媛媛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总结

应用心理学李媛媛上两节课,我们通过分组,以讲课的方式,将影响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详细的讲出来,并由老师把每部分的重点知识更深层的结合实际为我们更细致的讲解了一遍。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对这九个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九个理论的理解程度。我将这九大理论分成了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和评述。

(一)人际交往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建立在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基础上。这方面的理论包括象征性交往理论,场合交往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社会交换论。

1.象征性交往理论

这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目的是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性。美国学者米德是这个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家和奠基人。其主要理论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以交往者在人际关系中所担当的角色来估计他人的反应。

(2)每个交往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其中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的自然符号,一种是抽象的人为符号。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符号,人们用它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是影响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和方向的工具。

(3)米德从人的心理出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这个公式情调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的相互作用,强调语

言对对象的相互作用,强调交往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一个人在产生某一行为时,作为行为的中介过程必须估计到他人对此的反应。通过担当潜在的角色来评估他人的应答,然后

产生对他人的行动,同时也产生他人对自己施予刺激的反应,

通过评价预期反应与实际反应的一致程度,再对自己的行为进

行调节。

从这个理论中我知道如何更好的了解自我,如何更好的与别人沟通,掌握好沟通的技巧。这个理论虽然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是把整个社会关系归结为符号,就夸大了许多,忽视了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对待这个理论。

2.场合交往理论

交往中的个体受两个因素影响,其一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交往情景,二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场合交往轮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重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然而,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景简单化,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过分夸大了情境、场合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