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平安金融集团案例研究报告
中国平安集团实施交叉销售的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集团实施交叉销售的案例分析第1章中国平安集团交叉销售的做法就保险行业来看,所谓交叉销售指各个专业保险子公司互相为对方销售保险产品,主要是通过代理的方式进行,例如寿代产、产代寿等。
但这也是最初阶段的交叉销售,在金融控股集团的架构下,交叉销售的业务员不仅可以销售各类保险产品,还可以为客户提供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所有金融服务。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业对交叉销售的探索过程。
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写入了“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的规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由此开始,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都开始了产险与寿险的分开经营。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保险业内进行综合经营的趋势不断明朗,加之国外保险集团的激烈竞争,国家政策逐渐放开。
2000年,平安保险开始了尝试初级阶段的交叉销售,即产寿险之间的相互代理。
这种模式的实行,使得平安取得了飞跃的发展。
如下表所示:平安集团优良的销售业绩使得它成为了当时开展交叉销售最为成功的集团。
我国保险业综合经营的跨越式发展,使得保监会于2006年改变政策,准许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及中国再保险等四家控股(集团)公司开展集团内交叉销售业务。
2007年3月,保监会同意中国平安集团4家子公司——寿险、产险、养老险和健康险之间开展相互代理保险业务,交叉销售也在这4家子公司之间,各自拥有差异化的客户目标。
2010年,平安人寿推出了移动集成终端投保模式(MIT);2011年MIT二代进一步升级。
移动展业MIT是电子化的保单,支持车险、养老险、证券开户,大大促进了交叉销售的开展。
2011年,在与深发展整合后,在平安银行、平安保险及资产业务之间也创造了交叉销售机会。
至此,中国平安集团银行、保险、投资三大支柱正式形成,综合金融战略全面展开,应运而生的交叉销售营销方式也得到了巨大推进。
1.1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中国平安保险的金融科技转型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保险的金融科技转型案例分析中国平安保险作为中国最大并且最具综合实力的保险集团之一,不仅在传统的保险业务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积极推动了金融科技转型。
本文将分析中国平安保险在金融科技转型方面的案例,并剖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背景介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多元化金融服务提供商,业务涵盖保险、银行、投资等领域。
由于中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平安保险意识到传统业务模式的局限性,于是开始着手进行金融科技转型。
二、金融科技平台构建中国平安保险积极构建金融科技平台,通过自主开发和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创新的金融科技应用。
首先,他们建立了一个智能化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
其次,他们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推出了在线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另外,他们还推出了移动支付和电子银行等金融科技产品,提升了客户的便捷度和体验感。
三、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中国平安保险深知数据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性,因此致力于建设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系统。
他们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
这种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保险精算的准确性,还能提高理赔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四、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国平安保险在金融科技转型中还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
他们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提高了保险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同时,他们还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问题,为供应商和贸易商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安全的融资服务。
五、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中国平安保险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不仅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合作,还通过投资和孵化,培育金融科技创新。
他们与创业公司合作开展合作研发,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此外,中国平安保险还进行技术人才培养,建设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成功原因分析中国平安保险在金融科技转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平安研究报告
平安研究报告平安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平安是一家综合金融服务公司,拥有广泛的金融业务,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
平安的发展是中国金融行业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平安进行研究,分析其业务模式、竞争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主要内容1. 业务模式分析平安的业务模式基于“金融+科技”的理念,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平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客户画像、风险评估和精准营销,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平安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银行、在线保险等服务,实现与客户的无缝对接。
2. 竞争优势分析平安在金融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首先,平安具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其次,平安拥有完善的风控和技术体系,能够有效管理风险和提高服务效率。
再次,平安在多个金融领域都有布局,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了经营风险。
3. 面临的挑战分析尽管平安具有竞争优势,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金融监管的加强使得平安等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合规和风控投入。
其次,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新的竞争者涌现,给平安带来压力。
再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动态调整也给平安带来挑战。
三、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平安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平安需要保持创新和敏捷的能力,不断优化业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建议平安加强科技创新,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同时,平安需要关注金融监管变化,主动适应新规定,加强合规和风控,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最后,平安还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执行能力。
以上就是对平安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对平安的业务模式、竞争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的分析,得出了平安需要保持创新和敏捷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合规风控的建议。
这些建议有助于平安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平安并购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驶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KEx2318)上市,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601318)上市。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三、富通集团简介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
四、背景分析此次收购机会的出现,是富通集团首先抛出了橄榄枝。
在加入财团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富通集团计划在对荷兰银行资产重组的同时,积极拓展亚洲市场,从而主动提出了希望引入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意向。
在海外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中国平安,便成为其首选的合作对象之一。
富通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并早已建立银保综合金融平台,这与正致力于建设综合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极为类似。
富通集团在银保综合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将为中国平安带来很大帮助。
对于平安和富通集团将来的合作路径,平安和富通高层昨日均透露了有关信息。
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富通集团就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交叉销售等形式由富通向平安传授相关技术与知识。
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
中国平安2015年业绩报告
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2.98 2.47 1.78 1.25 1.27
• 每股收益增长1.4 倍
• 年复合增长率24.3%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2
综述
经营概况
财务分析及 内含价值
保险业务
银行业务
资产管理 业务
互联网金融 业务
财务分析及内含价值
集团业绩持续增长
(人民币百万元/人民币元)
ROE 18.3% ROE 17.1%
2014年12月31日
2015年12月31日
2014年12月31日 2015年12月31日
14
分部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元)
分部净利润
36.0% 净利润合计 21.1% 42.2% 寿险业务 产险业务 银行业务 18,992 15,689 12,522 8,807 21,382 19,147 2,912 2,212 2,478 924 2,362 977 4,530 174 2015年 65,178 47,930
2014年12月31日 自由盈余
有效业务 盈余释放
新业务支持
资本注入
股息分配
市价调整
2015年12月31日 自由盈余
注: (1) 寿险业务包括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经营的相关保险业务。 (2) 自由盈余指寿险业务调整后资产净值超出偿付能力额度的部分。 (3) 因四舍五入,直接相加未必等于总数。
线 下 入 口
核心金融公司客户 $ 1.09亿
$ $
3,146万人 1,235万人次
核心金融公司客户 $ 1.09亿
$ $
线 下 入 口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案例分析51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1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资产负债统计(一)
12354
递延所得税资产
15663
84585
其他资产
117833
47250
独立帐户资产 资产总计
53987 4765159
4005911
摘编自《中国金融年鉴2016》
单位:百中万国元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资产负债统计(一) 2014
资产
2015
442707货币资金Βιβλιοθήκη 4750572236
结算备付金
6789
拆 以出 公资 允金 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 76636
45841 51215
产
73402
4311
衍生金融资产
8272
197177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42050
35387
应收利息
40688
30740
应收保费
34072
14983
应收账款
16778
7520
应收分保账款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7977 17872
15587 37908
长期应收款
57598
37886
保户质押贷款
52092
1053882
发放贷款及垫款
1245371
209097
定期存款
166811
35143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16364
783497
持有至到期投资
916669
429216
应收款项类投资
582193
12898
长期股权投资 商誉
26858 12460
12037 11589
存出资本保证金
12093
17371
平安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与反思
平安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与反思引言平安案例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发生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为类似的情况提供解决方案和对策。
本文将对平安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启示和反思。
案例背景案例发生在一家制造公司,该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对薄弱。
在一次机器故障中,由于操作员操作不当,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多人受伤。
案例分析问题的根源1. 安全意识不足: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忽视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 缺乏安全培训:公司未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导致员工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不够了解。
3. 管理体系薄弱: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安全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现和处理能力不足。
影响和教训1. 影响:此次安全事故造成了多人受伤,给员工和家属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同时也给公司带来了声誉和经济损失。
2. 教训:-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不能掉以轻心。
-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操作流程和安全制度,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反思与启示1. 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安全意识。
2.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安全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等,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3.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企业应该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了解各项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的可能性。
结论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安全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并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和反思。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综合金融风险甄别——以平安保险集团为例(下)
中国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综合金融风险甄别中国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综合金融风险甄别 ————以平安保险集团为例以平安保险集团为例以平安保险集团为例((下)2018年10月23日表1 平安集团控股金融子公司违约概率年度平安寿险 平安产险 平安银行 平安信托 平安证券 20120.000121 0.000054 0.035566 0.018905 0.00010116 20130.000166 0.000062 0.121565 0.046422 0.00010103 20140.000283 0.000059 0.008502 0.009953 0.000003 20150.001894 0.000071 0.007586 0.021053 0.000241 20160.000693 0.000115 0.00096 0.034455 0.00000003 均值 0.0006314 0.0000722 0.0348358 0.0261576 0.0000892 从五家子公司违约概率纵向比较来看,平安银行违约概率从2012年的3.5566%下降到2016年的0.096%,除2013年大幅提升外,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2012年深圳发展银行与平安银行合并,平安银行资产规模大幅上升,成为平安集团控股上市子公司,其经营业务与平安集团逐渐整合,但2013年金融体系流动性紧张、大量影子银行业务、整个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上升、宏观经济发展尚需消化前期大规模投资影响,在此大背景下,平安银行违约风险骤增至12.16%,之后随着平安银行与平安集团业务整合,发挥混业经营优势,违约概率迅速回落。
与平安银行不同,平安信托违约概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1%~5%之间波动。
2013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违约概率同样有所提高,之后迅速回落;2014年开始逐渐上升。
这与整个信托业发展密切相关,由于银行业信贷监管限制,金融机构通过影子银行、通道业务等形式转变为信托资产,使其行业整体风险上升。
中国平安并购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驶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KEx2318)上市,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601318)上市。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三、富通集团简介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
四、背景分析此次收购机会的出现,是富通集团首先抛出了橄榄枝。
在加入财团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富通集团计划在对荷兰银行资产重组的同时,积极拓展亚洲市场,从而主动提出了希望引入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意向。
在海外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中国平安,便成为其首选的合作对象之一。
富通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并早已建立银保综合金融平台,这与正致力于建设综合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极为类似。
富通集团在银保综合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将为中国平安带来很大帮助。
对于平安和富通集团将来的合作路径,平安和富通高层昨日均透露了有关信息。
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富通集团就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交叉销售等形式由富通向平安传授相关技术与知识。
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
中国平安金融科技创新与保险行业发展的案例研究
中国平安金融科技创新与保险行业发展的案例研究保险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创新成为各行各业的关键词之一,保险行业也不例外。
本文将以中国平安公司为例,深入探讨中国平安金融科技创新的案例,以及其对保险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成立于1988年,在中国保险业具有重要影响力。
作为一家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提供包括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健康保险、车险等多种保险产品和服务。
中国平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保险服务。
二、中国平安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平安好医生在金融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中国平安积极探索并推动着保险行业的发展。
其中,平安好医生是中国平安金融科技创新的经典案例之一。
平安好医生是一款集健康资讯、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医疗健康应用程序。
平安好医生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医疗与健康服务生态圈。
用户可以通过平安好医生随时随地获取专业的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
平安好医生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智能辅助诊断,使用户在面对一般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三、中国平安金融科技创新对保险行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平安金融科技的创新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运用科技提升服务体验: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中国平安能够更加高效地提供保险服务并满足客户需求。
金融科技创新使得保险行业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服务体验。
2.降低保险风险:保险行业一直面临着风险管理的挑战,而金融科技的创新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好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工具。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中国平安能够精准评估风险,并为客户提供更加精确的保险政策。
3.拓展保险市场:金融科技的创新为保险行业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与移动支付、电商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平安能够将保险产品更好地融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保险行业的市场渗透率。
中国平安案例总结报告
中国平安案例总结报告中国平安是中国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提供保险、银行、投资等多元化业务。
本报告将总结中国平安公司在保险、科技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案例,以展示其在行业内的优势和成功经验。
首先,中国平安在保险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中国平安推出了多款创新保险产品,如车险O2O平台和“健康无忧”险等,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公司积极开展风险管理,通过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保险定价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其次,中国平安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色。
公司积极引进和应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以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中国平安还推出了“平安好医生”等在线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咨询和健康管理。
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中国平安公司将科技与金融业务相结合,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第三,中国平安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司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扶贫等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中国平安成立了平安慈善基金会,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
同时,公司还开展了员工志愿者活动,鼓励员工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捐赠。
这些举措赢得了广大客户和社会的赞誉,提升了公司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中国平安公司在保险、科技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公司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中国平安的成功经验对其他企业具有借鉴意义,将推动整个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
一.现状综述(一). 行业与市场发展动态1.保险行业现状分析(1).我国保险行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无论是行业的规模,保险市场主体的数量,还是各类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无论是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还是保险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国内寿险市场的六巨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和泰康人寿,占据寿险市场80%的份额;国内保费规模最大的七大标杆地区——广东、江苏、四川、河南、山东、北京和上海,囊括45%的保费收入。
(3).2006-2015年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创新低和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创新高时期,也是我国建立覆盖全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关键时期,商业保险在承担社会管理功能的同时将得到飞跃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
2.发展前景(1).现在我国国营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养老问题仍靠国有经济。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解决养老问题应是多层次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及早解决养老的问题。
(2).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3).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但是却给保险业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在这个百废待兴的节骨眼上加大增员数量,提高展业效率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4).目前寿险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住房和物价,而医疗保障的问题已排在第一位,我国12亿多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客观上也需要人寿保险来解决。
我国现在城市95%以上有15岁以下子女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少儿人寿保险备受青睐;截至201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3540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3%,比2000年上升 2.93个百分点。
而按照联合国统计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
所以,不论是少儿市场还是老人市场,都将是庞大的。
平安保险公司案例分析
平安保险案例分析平安保险背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为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601318。
公司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人寿”)、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产险”)、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深圳平安银行。
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平安海外依法控股中国平安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及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截至2008年6月30日,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6,887.73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879.28亿元。
按中国会计准则,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6,436.06亿元,股东权益为人民币809.55亿元。
2008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中国平安以2007年18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进入全球500强,位列第462位,并成为入选该榜单的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名。
2008年4月,《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Forbes Global 2000)排行榜公布,中国平安再次进入全球500强,较2007年前进147席名列第293位;在151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排名第9,蝉联非国有企业第一名。
同时,在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2008年全球市值500强企业排行榜(FT Global 500),中国平安在全球企业排名中占第140位,在全球保险行业排名第四。
公司通过旗下各专业子公司共为约4,095万名个人客户及约197万名公司客户提供了保险保障、投资理财等各项金融服务。
【专题】平安金赛银事件全解析
财富风险指北专题:平安金赛银事件全解析文/如是金融研究院新中产财富风险研究中心头图文案:七大角度全方位解析平安金赛银60亿惊天骗局。
平安金赛银事件可以说是标志性的理财飞单事件,究竟影响有多大呢?在事发五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有读者在我们公众号文章下留言控诉。
金赛银2015年爆雷时,资产总额接近60亿。
爆雷发生后,公司甚至出现了一千多名员工离职的情况,目前金赛银实控人王维奇在逃。
平安集团牵涉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平安人寿的大量业务员参与了产品的售卖,但是以飞单的形式进行的。
平安银行则是产品的托管银行,金赛银事件与平安这两个字被捆绑到一起。
而根据平安集团统计,北京地区平安业务员卖出的金赛银产品规模在1亿左右。
根据投资者的爆料,除了主要的案发地北京外,在上海、鞍山、郑州、深圳、杭州、天津等地均有此类情况发生,但平安集团没有披露相关数据。
那么,这起业内著名的“飞单”究竟是什么情况?本文将通过以下七大角度进行解析。
一、业务简介:以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的发行和管理为主二、产品情况:公开宣称年化收益率超“50%”三、团队背景:“前海风云榜”十大创新青年四、股东结构:王维奇一人掌控全局五、“爆雷”产品:主要是实控人挪用+虚假标的六、衍生风险:理财经理被判刑一年到十二年不等七、事件分析:金赛银诈骗是主因,平安难辞其咎一、业务简介:以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的发行和管理为主金赛银是一家深圳的私募基金,主要以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的发行和管理为主营业务,主要投向优质的地产、矿业并购项目。
金赛银成立于2011年1月,是国内第一家拿到并购基金牌照、首批拿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
短短四年的时间资产规模高达150亿元。
根据相关统计,金赛银投资的项目中,除了1个矿业项目以及农业、工业、食品、影视文化等领域的少数项目外,其余大部分均是三四线小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业务遍及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黑龙江、辽宁、贵州等地。
图表1:金赛银投资项目2011年6月投资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农贸市场项目。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案例分析
九.广告运作概述
中国平安人寿在这之前就已经有了很好的品 牌认知基础,可以说,在互联网营销中,它 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消费者规模的基础上, 在从竞争对手哪里争取到更多的消费群体。 在争取女性这个大市场的时候,平安保险正 在做到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推出真正适合女 性的产品,故而受到了广大女性朋友的亲睐 和支持。
谢 谢
此处应有掌声
(四) . 消费者分析
核心客户群:25~50岁、家庭月收入 4000元以上的人群 次要客户群:23~55岁、家庭月收入 3000元以上的
平安的核心人群占城市成年人的15%,是市 场上最优质的人群,个人金融消费力最强, 在银行储蓄、证券投资和保险上的投入占整 个金融市场的32%~39%。平安的次级客户占 中国总人口的21%,其金融资产占整个金融 市场的27%。
Look Here !
视频:中国保险现状
国内寿险市场的六巨头—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 新华保险、太平洋人寿、 人保寿险和太平人寿,占 据寿险市场80%的份额; 国内保费规模最大的七大 标杆地区——广东、江苏、 四川、河南、山东、北京 和上海,囊括全国45%的 保费收入。
2014年最新保险公司排名
Look Here !
视频:平安实力
(三).主要竞争状况
行业前辈—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我国最大的国有金融保险集团, 政府撑腰,创立于1949年,总部 位于北京,2003年12月在纽约、 香港两地同步上市之后,又于 2007年1月回归境内A股市场,成 为内地资本市场“保险第一股” 和全球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 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已 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 司。以寿险出名。
后起之秀— 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太平洋人寿创立 于1991年5月13日,拥 有雄厚的实力,在保 险市场上保持持续领 先的地位,以财险出 名。在中国企业文化 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 首届中国品牌大会上, 公司荣获"中国十大最 具影响力品牌"称号。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中国平安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本文将对中国平安公司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战略规划以及成功之处进行分析。
一、发展历程中国平安成立于1988年,最初是一家小型保险公司。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平安现已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巨头,并拓展到全球市场。
公司在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
二、商业模式中国平安采用多元化的商业模式,通过提供各类保险产品和金融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业务涵盖寿险、财产险、健康险以及信用卡、投资等领域。
中国平安通过在保险产品开发、销售渠道建设和服务体系优化方面的不断创新,实现了持续增长。
三、战略规划中国平安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国内扩张和国际化发展。
在国内,中国平安通过在各大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建立庞大的销售团队,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在国际市场,中国平安积极扩展海外业务,如与香港、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影响力。
四、成功之处中国平安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强大的业务执行能力和持续的创新。
公司始终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引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并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团队。
另外,中国平安注重客户体验,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客户忠诚度。
结论中国平安通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成功打造了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公司。
其商业模式的多元化、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以及持续的创新能力是其成功的关键。
中国平安在未来将继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助力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
史上最牛融资(rónɡ zī)中国平安(píng ān)巨额再融资案例分析一.案情(ànqíng)介绍:在平安20多年的成长历程里,伴随着两次大型融资和两次引人瞩目的上市。
在08年进行再融资之前,总资产已经(yǐ jing)从最初的4500万元发展到7000亿元,现如今已经是突破2万亿的总资产。
1994年摩根入股平安5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等于4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摩根集团获得20倍的回报;紧接着平安在赴香港上市前的2002年,又以每股6倍的溢价(yì jià)吸引了汇丰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投资,持股比例为10%;2004年6月24日,平安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发行价10.33港元,认购比例58倍,筹资超过165亿港元,创下当年香港IPO 的新高;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挂牌。
中国平安开盘价是50元,比发行价33.8元上涨了47%。
两次上市,总共筹集资金550亿人民币,这550亿人民币花哪了?2008年1月18日,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万股,分离交易可转债券412亿元,融资总额近1600亿元,创A 股史``上最大再融资。
1月21日,深成指暴跌920.46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下跌点数。
上证综指当日也下跌266.08点,5100点和5000点两大关口接连被破,5.14%的下跌也为半年来最大跌幅。
据粗略计算两市一日蒸发市值近1.7万亿元。
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事件血洗股市。
二.背景知识:(1)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具控制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同时(tóngshí)拥有中国第二大寿险和第三大财险公司,拥有国内最知名的保险品牌。
史上最牛融资 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
银行业务方面,2010年 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增 长达60.8%;零售存款 增幅57.4%,均属行业 前列
2010年,平安证券实现 净利润增长48.7%,达 人民币15.94亿元
史上最牛融资
13
平安存在的问题
目前平安9个子公司,只能依靠集 团这一个融资平台。
马明哲曾强调,“平安证券和平安 信托都是业内很优秀的公司,但现在都 面临着资本金的压力。如果要继续做业 务,就需要集团的支持。”
史上最牛融资
12
保险,银行,投资三线突进
在2010年平安集团利润中 ,非保险业务占比由 2009年的23.7%提升至 了31.5%
截至2010年末,平安寿 险规模保费增长20.2% ,突破人民币1500 亿 元,平安财产险保费收 入跃上人民币600亿元 平台,同比大幅增长 61.4 %,涨幅领跑行业
中国平安 PING AN
史上最牛融资
中国平安巨额融资案例分析
财管2班 第5小组 王万宁 刘欢 田源 张海 孙鑫 周易 张一晨
史上最牛融资
2
中国平安·PINGAN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 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 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 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 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 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 融服务集团。公司为香港 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 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 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 601318。
上交所上市——2007 年3月1日,中国平安 在上交所挂牌。中国 平安开盘价是50元, 比发行价33.8元上涨 了47%
史上最牛融资
5
550亿花哪了?
550亿
为各子 公司补 充资金
收购富 通集团 流通股
收购富 通旗下 投资管 理公司
平安负面事件分析总结汇报
平安负面事件分析总结汇报平安负面事件分析总结汇报近年来,平安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曾面临一系列负面事件,这些事件对平安集团的声誉和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平安负面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一、事件概述1.2015年,平安健康险公司被曝出销售暴力事件,销售员在售后服务过程中使用暴力手段,引发公众对平安集团销售方式的质疑。
2.2016年,平安银行的灾难恢复能力受到质疑,因为一次系统故障导致客户账户信息泄露,引发公众对平安银行的信息安全能力的担忧。
3.2018年,平安证券因自营交易失误导致亏损超过100亿元,暴露了公司管理和内控方面的问题。
二、事件原因分析1.缺乏有效监管:平安集团内部监管和控制机制不完善,导致销售人员使用暴力手段进行销售,系统故障导致客户信息泄露等事件发生。
2.业务扩张过快:平安集团快速扩张,各业务板块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导致管理漏洞和风险的出现。
3.内部管理问题:平安集团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公司的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存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
4.缺乏公众意识:平安集团在公众沟通和信任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客户权益和隐私的重视,导致负面事件的发生。
三、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1.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严惩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公司合规经营。
2.提升信息安全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完善数据保护体系,提升平安集团的信息安全能力,防止客户信息泄露和系统故障等事件的发生。
3.改善公司内部管理:加强对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和运作,优化决策过程,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
4.建立公众沟通机制:加强与客户和公众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客户利益和隐私保护,增加公众对平安集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在采取上述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的同时,平安集团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加倍注重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
12.2%
9.9%
9.5%
6.2
5.1
5.6
4.6
3.8
2009
2010
2011
整体网民规模(亿人)
2012
2013
整体网民增长率(%)
55 平安集团战略布局核心人物
平安集团COO
保险首席执行官
平安付董事长
陈心颖 平安健康险CEO
健 王涛 康
任汇川 集团董事长CEO
2007-201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消费支付占比
2009-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
10 80
70
48.5%
48.2%
49.1%
49.5%
49.8%
8
60
52.9
58.7
47.3 50
6
40.3
40
34.9
4 30
20
2
1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万亿)
最终消费率(%)
平安证券
……
一账通
天下通
壹钱包
平安健康险
陆金所 橙子银行
平安直通车险
橙E平台
……
生活服务门户
医
医健通(拟)……
食
万里通……
住
平安好房 ……
行
平安好车 ……
玩
万里通……
77 平安互联网战略布局依据
医食住行玩囊获了消费结构的绝大部分
根据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显示,食、行、玩、衣、住、医占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近九成,这些消费行为 覆盖了几乎全部居民的生活,同时这些高频次的消费行为也与平安的综合金融有很高的契合程度,平安因此布局了医、 食、住、行、玩五大门户,虽然短短五个字,却囊获了绝大部分的居民生活服务领域。五大门户提纲挈领的为平安互联网 布局勾画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艾瑞分析认为,平安集团在互联网生活服务发展初期没有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策略,而首先划定五大门户,这种策略 利于旗下机构集中人物财力,不浪费资源,将门户做大做强。
中国平安金融集团案例研究报告
2015年
1
集团概述
2
集团传统业务互联网化情况
3
集团创新业务研究
4
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5
集团未来发展猜想
22 平安集团科技金融和综合金融布局历程
平安集团科技金融布局历程和综合金融布局历程
网电渠道探索
科技融入业务
综合金融平台整合
创新互联网布局
5大金融现状
去中介化及储 蓄的再分配
小微融资需 求未被满足
金融系统 去杠杆化
经济模式转移至 消费者带动
3大未来预言
监管机构支持 金融创新
10年内,60%以上的现金、信用卡 会消失
15年内,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前 台由互联网企业完成
金融机构的前台将向“小型化、社 区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
来源:平安集团公开资料信息,艾瑞咨询分析整理。
援
万 里 通 积 分 平 台 亮 相
平 安 一 账 通 正 式 启 用
车 险 新 渠 道 规 模 破 百 亿
平陆
平壹
安金
安钱
人 展寿 业推 平出 台
移 动
所 投 融 资 平 台 上 线
布 局 第 三 方 支 付
好 车 、 天 下 通 上 线
子 银 行 上 线
包 、 平 安 好 房、源自橙19881996
44 平安集团战略定位的背景
平安个人金融和互联网的战略定位顺应经济发展大势
2009到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超过7%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成上升趋势,意味着居民消 费体量越来越大,消费支出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另外,2009到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持续攀升,2013年 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6.2亿人,庞大的中国网民数量和较快的增长率将是拉动互联网经济增长的有利保证。 艾瑞分析认为,平安集团选择将个人金融服务作为发展战略符合了中国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的大势,同时,作为综合金融集 团的平安集团搭建互联网门户也是搭乘了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快车,将个人金融和互联网作为发展战略是平安非常明智 的选择。
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
其他
平
安
医
医
10.6%
医食住行玩
布
6.4%
住 8.9%
食
覆盖几乎全
局
36.2%
部用户
互
食
联
网
住
衣 10.9%
玩(含教育文
行(含交通和
消费方式与 金融的契合 程度最高
五 大 门 户
通信)
行 玩
化娱乐)
14.7%
12.2%
来源:国研网。
88 平安集团整体布局产业链关系图
科 技 金 融
MIT
PA Call Center
平 安 成 为 第 二 大 险 企
平 安 首 创
电 商 平 台
18 启 动
首
创
短 号 码 服 务
全 国 电 话 客 服
专
线
自 主 研 培发 训员 系工 统万 人 在 线
平 安 系人 统寿 投行 入销 使支 用援 管 理
综 技合 术金 中融 心平 投台 入运 使作 用后
完善布局 拓展业务渠道
注释:时间轴上半部分为平安集团科技金融布局历程,时间轴下半部分为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布局历程。 来源:平安集团公开资料信息,艾瑞咨询分析整理。
2011
2014
平平
安 罗 素 投
安 大 华 基
平 安 金 科
陆 金 所
资金
平
平 安 付
安 融 资 租
赁
科技引领综合金融
33 平安集团对于未来金融趋势的判断
王洁凤 平安渠道董事长
新 渠 道 费莫雷
首席投资官
马明哲
平安银行行长
投
陈德贤
陆金所董事长
资
邵平
平安金科董事长
计葵生
吴世雄
66 平安集团公司业务分布
平安集团依托传统金融发展互联网业务
传统金融业务
保险
平安人寿
平安产险
互联网金融
平安香港 平安养老险
银
平安银行
行
平安产险信保
平安租赁
信安小额贷款
投
平安信托
资
平安资产管理
2000
2004 2005
2008
综 合
平 安
金产
融险
平 平平 安 安安 证 信期 券 托货
平
平 平平信 平 安
平 安 人 寿
平平平 安 安安安 渠 养银数 道 老行科 发
展
平 安 健 康
安 产 险 信 保
安 资 产 管 理
安 投 资 咨 询
安 财 富 投 资
利平 顺安 货科 币技 经
纪
初步完成综合金融布局
平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来自对金融趋势的判断
平安集团发展互联网金融源于对于未来金融领域趋势的预判。平安集团认为,未来10年后货币电子化的发展将使得60%以 上的现金和信用卡消失。同时金融机构的前台将被互联网所取缔,并更加的小型、智能、社区化和多元化。同时,金融的 发展面临5个临界点:消费支出的重要化、鼓励创新、金融去中介化、金融去杠杆化、小微融资服务的缺失。 艾瑞分析认为,未来金融的趋势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下降。对于未来金融的趋势的判断使得作为传统 金融集团的平安产生了潜在的危机感,这些判断催促着平安集团迫切的拥抱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