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中大硕士的四大凶器
校园杀人案件
1.南大碎尸案此案发生于1996年1月19日,受害人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生刁某。
1996年1月10日夜间,刁某吃完晚饭外出散步。
据称是由于当时同宿舍女生违反学校规定使用电器,导致担任宿舍长的刁某也受到处罚后,心情不佳赌气外出散心,此后再未回到宿舍。
受害人遗体碎片在其失踪9天后,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附近发现。
案发后,南京市公安部门动用大量警力进行大规模调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凶手。
2.云南大学马加爵案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宿舍同学。
据马加爵事后供认,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
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3.郭力维校内杀人案该案起因竟是郭力维觉得同寝室的被害人打呼噜影响其休息,就将被害人晚上打呼噜的视频传到校内网上,二人因此不和。
郭力维认为被害人事后多次对其进行辱骂,伤害了其自尊心,遂于2009年11月14日凌晨3时30分左右,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扎熟睡的被害人赵研胸部、背部数下,致使赵研因左胸部刺创致心脏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
4.中南大学情杀案2011年5月8日下午3时许,中南大学南校区升华公寓15栋、16栋宿舍下发生一起命案。
一男子持刀将该校一女生杀死,随后自杀。
警方初步查明,嫌疑人王某,因追求女生被拒绝将其杀害。
5.菜刀砍死室友案2011年10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在广州白云区沙太路的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男生宿舍内发生一起凶杀案。
大三男生赖某将同宿舍同学陈某砍死。
该校学生称,赖某与陈某积怨已三年,当天两人发生争吵后,赖某终于暴发,将陈某砍死。
6.复旦大学研究生饮水机投毒案2013年4月,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
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
盘点近年大学生杀人案:从马加爵到林森浩
盘点近年大学生杀人案:从马加爵到林森浩展开全文2015年12月1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
不知从何时起,一直被人们视为纯净的大学突然就成了“很暴力”的重灾区,大学生们究竟怎么了?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杀人事件。
2004年3月17日凌晨,公安部A级通缉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被押解回到云南昆明。
马加爵在数名警察押解下从飞机后机舱门走出。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的同学。
2009年10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成励弑师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23岁的付成励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付成励在中国政法大学就读期间,因其女友与其分手而对该校教授程春明(殁年43岁)不满,遂起意杀害程春明。
付成励事先购买了作案凶器菜刀1把。
2008年10月28日18时许,付成励来到昌平区中国政法大学端升楼端201教室内,持菜刀猛砍程春明的颈部。
程春明因被砍断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内静脉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付成励作案后即用手机拨打110报警,向公安机关投案。
2011年3月23日,西安,备受关注的“药家鑫撞人刺八刀”恶性案件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包括受害人张妙丈夫王辉在内的近30位亲属到庭旁听,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中省媒体及400余名在校大学生到场旁听。
药家鑫案庭审正在进行中,在庭审现场,药家鑫述说当天晚上去西安外国语大学看女朋友吃饭,行车正在换碟时撞了人,当时心里非常害怕,在下车查看时发现张妙躺着有呻吟声,当时心里很慌,隔了两三秒的时间,就拿刀开始刺被害人,在讯问过程中记者发现被告人药家鑫在叙述案情时已开始抽泣、流泪。
2011年10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在广州白云区沙太路的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男生宿舍内发生一起凶杀案。
一名大三的学生手持菜刀砍死同宿舍的室友。
高校投毒事件
专家说法 要重视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
“客观而言,投毒案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如果不真正 重视对学生知识教育之外的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 育,类似的事件还会发生。” 教育说到底是要关注每个 个体的发展。推进这样的教育,首先需要打破单一的分数 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引导、鼓励学生做最好 的பைடு நூலகம்己。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说,黄洋经抢救 无效,于4月16日去世。随后,复旦投毒案成为大众讨论热点, 同是名校高材生,室友之间为何闹出人命?一个高调健谈甚至 带点儿骄傲,一个沉默寡言却有点儿自卑,别人很少知道他们 有什么矛盾。
室友悲剧
2003年 因琐事,湘潭大学研究生曾某先在同学周某的茶杯中下大量安 眠药,后在寝室将其勒死。 2004年 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打牌口角连杀室友四人。 2004年的10月9日,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给受害者武辉一家造 成了常人难以体会的伤害。 2013年 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大学生因琐事被室友刺死。
正确对待:心理教育是关键 学校应对 研究生比本科生 更易现心理问题
湖南大学辅导员唐老师说,以大学城为例,每个大学几乎每个园区都 设置有心理咨询室,并且每天都有老师值班,湖南大学还开发了网上 预约及心理测评系统,学生可以随时预约心理咨询及自我测评,学校 每年都会通过该系统对全校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 行跟踪和处理。 中南大学从2002年开始,每年对新生都会有一次心理健康监测,对监 测结果中显示有心理疾病隐患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疏导, 还建立了 研究生“朋辈互助队”。一名研究生曾经患抑郁症休学一年,返校后, “互助队”三名同学成了他的好朋友,各有分工。一年后,这名同学 走出阴霾顺利毕业。 “学业任务重,就业压力大,交友圈子窄,经济负担重,情感困惑多, 实际上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中南大学研究生工作 部部长白毅表示,建立长效的疏导机制非常必要。
名牌大学尖子生杀人案分析总结(增加了复旦浩哥)
名牌大学尖子生杀人案分析总结(增加了复旦浩哥)这些案例分为三大类枪击案1. 北大物理系卢刚,不用多说了,一个变态杀手,被他的校友在颠倒黑白的<万圣悲魂>里描绘成了英雄。
连续枪击六人,导致五死一残废(一枪干脊椎上导致瘫痪了),二傻子硬汉刘烨还主演了以这个故事为原型的电影《暗物质》。
2. 北大物理系刘颖,警方初步研判为女方开枪杀了男方杨斌(北大物理系)后再举枪自杀。
3. 复旦大学生物系黄谷阳,当地时间2月27日晚上8点45分在加州枪杀了曾通知解雇他的公司基因组副总裁霍兹马耶尔女士,两小时后他在寓所附近自杀。
投毒/药物案1. 清华化学系朱令的同学。
凶手在朱令杯子中投入有毒元素,据悉凶手乃朱令的同宿舍最好的好姐妹,因为嫉妒其各方面都比自己强而痛下杀手。
(目前这个案子还没终结,孙维只是嫌疑人)2. 北大化学系一男生,在两位同宿舍同学杯子中投入有毒元素。
3. 北大生物系一男生,来美国后,在女友食物中投毒。
4. 北大化学系一男生,在肯塔基将变心女友杀死,在伊利诺弃尸。
虽然初步尸检是窒息而死,但是该北大男生被警方怀疑是因为事后有药店告发他曾购买大量安眠药,估计是先用药物麻醉受害者,使其丧失反抗能力,然后进行勒杀。
5.复旦大学汕头籍杀手林森浩,身高1米85,高颧骨,高考780多分,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成绩很强,科研狂男,发表论文8篇,远超同龄人,保研至复旦大学医学院,获得很多奖学金及国家奖学金,学习成绩比死者黄洋牛逼,黄洋只是专业三等奖的水平,至于博士初试第一系超常发挥。
林森浩跟异性处理不好关系,不会追女孩导致内心一直很压抑,而黄洋虽然外表丑陋但嘴甜会追女孩,号称妇女之友,遂被林某投毒杀之。
(目前林森浩被批捕,只是犯罪嫌疑人,还没定罪,以上只是推测是他投的毒)。
钝器/利刃1. 北大管理系的博士生,用哑铃将同学砸死。
凶手年逾40岁,拼了老命才考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而被杀的室友年轻气盛,风流倜傥,最主要的是有个漂亮女友,而且经常领回寝室秀恩爱,40岁大叔经受不了心理刺激,抽了一盒烟后遂举起哑铃把帅哥砸死。
犯罪心理行为分析课件
被杀害的四名大学生分别是:杨开宏;龚博;唐学李,;邵瑞杰。据老 师、学生介绍,马加爵和被害的四名大学生平时关系都不错,五人是同班同 学,他们经常在一起活动。
2004年3月15日晚19时35分,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抓获,经警方审讯, 他交代了杀人原因,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04年6月17日,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马加爵事件犯罪心理分析
校园环境分析
马加爵因家境贫寒,性格内向,在宿 舍内常受到舍友的歧视。在冬天温度比较 低的时候,马加爵宿舍的同学曾经给马加 爵一二块钱,让他替自己洗衣服,马没钱 就洗了。“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 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 “马加爵宿舍的同学曾在马加爵的被子上撒 尿”,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就是偏见和歧视, 歧视农村人、歧视贫穷人。而歧视的后果 就是招来激烈的反抗,乃至连同歧视行为 比较少的同学也招来杀身之祸。
赵在美国读中学时,经常会因为 口音而遭到白人(其中不乏富家 子弟)的嘲笑。他曾经参加过基 督教青年团体,虽然他非常聪明, 但还是常常遭到当中富人孩子的 欺凌和侮辱。
上大学后,由于孤僻的性格和 诡异的举动,许多女孩子都不 愿接近他,他对女孩的追求一 直都停留在想象的层面。
个人性格分析
由于从小移居美国,生活环境 与之前截然不同,赵承熙十分不适 应,加上从小就患有孤独症,还被 白人嘲笑。
个人成长经历分析
赵承熙自小有些口齿不清, 而且很少与家人交流,到美 国不久便被诊断有孤独症症 状。但他的母亲好像不太重 视这件事。
赵很少参加同学组织的各种 活动,独来独往,也从不参 加在美的韩国年轻人的聚会。 他的母亲曾尝试带儿子接受 心理治疗、帮助他在篮球场、 跆拳道馆、教会里找朋友, 却无果而终。
校园暴力事件
Page ▪ 14
追悼会
发生校园枪击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在停课一周中学校举办了多场悼念活 动。令人意外的是,凶手赵承熙和32 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
Page ▪ 11
凶手早有心理问题
▪ 调查人员回顾了1999年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高中发生的枪 击案,还从中发现了一些线索。赵承熙的几位初中老师说, 哥伦拜恩高中枪击案发生后,他们发现赵承熙所写文章中 有自杀和谋杀的想法,并且建议他接受心理治疗。
▪ 报告说,赵承熙曾在中学英语课上暗示“他想使哥伦拜恩 案重演”。
Page ▪ 6
唐学李:没有在邵瑞杰和马加爵的夺命牌局中争 吵,也不曾和马加爵有任何过节。 在唐学李女友看来,二人甚至算是不错的朋友, 唐平时喊马加爵“马哥”,从来没有言语不慎得罪 马加爵,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 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 计划,因而被杀。 马加爵亲口承认为什么第一个杀唐:“不是先后 的问题,而是下手的机会来了,他恰好那时在寝室。 如果是别人,结果也会一样。”
Page ▪ 17
马加爵生前
1.马加爵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 2.马加爵宿舍的同学曾在马加爵的被子上撒尿。 3.在冬天温度比较低的时候,马加爵宿舍的同学曾经给马加爵一二块 钱,让他替自己洗衣服,马没拿钱就洗了。 4.马加爵在监狱中穿上了他这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囚服。“这 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 加爵今天说的这句话让在场看押他警察都落 泪。 5.马加爵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几天里光脚,逃课。 6.马加爵家父母给人熨衣服过活。其母亲丢了100元钱(熨200件衣服 的钱),马加爵把100元丢在过道里让母亲捡到! 7.马加爵5000元学费,是从家到学校借了一路借来的。 8.马加爵拒绝投案,也拒绝4位律师免费做无罪辩护,原因是他只求一 死。 9.为读大学马加爵已经负债1万元,打零工补贴生活费。
中国历年高校犯罪案例
中国历年高校犯罪案例一、马加爵案。
1. 事件概述。
这事儿可真是轰动一时啊。
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的一名学生。
他和同宿舍的同学闹了矛盾,不过这矛盾可不是小打小闹的那种。
据说就是一些日常相处中的摩擦,像打牌的时候怀疑同学作弊啦,然后他就心里特别不爽。
这哥们呢,一怒之下就丧失理智了。
他用锤子把同宿舍的几个同学都给锤死了,那手段是相当残忍啊。
然后他还试图逃跑,把尸体藏在宿舍的柜子里。
最后当然是逃不掉啦,警方费了一番周折把他给抓住了。
这事儿当时让全国都震惊了,大家都不敢相信一个大学生能做出这么恐怖的事情。
2. 影响。
这个案子对高校的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各个大学都开始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开始搞心理健康普查之类的活动。
而且对宿舍关系的引导也更重视了,毕竟谁也不想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二、药家鑫案。
1. 事件概况。
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
有一天他开车不小心撞到了一个骑电动车的女子。
按正常来说,撞到人了就赶紧救人呗。
可这药家鑫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
他下车看到那个女子在记他的车牌号码,可能是害怕被讹诈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他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对着那女子连捅好几刀,把人家给捅死了。
这事儿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
大家都觉得这小伙子怎么这么心狠手辣呢。
一个学音乐的大学生,应该是有文化有素养的,结果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情。
2. 后续影响。
在审判过程中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关于他的量刑啊,还有他的家庭背景是否影响判决之类的。
不过最后他还是被判处了死刑。
这个案例也让大家对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大学生可不是只学知识就行,道德和法律底线必须得守住啊。
三、林森浩案。
1. 案件详情。
林森浩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呢。
他和同宿舍的黄洋关系本来还算可以,但是因为一些琐事就心生怨恨。
他竟然用实验室里的一种剧毒化学品——N 二甲基亚硝胺,投放到宿舍的饮水机里。
黄洋喝了水之后就中毒了,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幸去世。
这事儿在复旦大学这样的名校发生,真的是让人很痛心。
马加爵案情介绍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标题
马加爵案情介绍
作案手段
马加爵为了杀害同学,购买了石工锤、黑色塑料袋以及 胶带纸。他制造了假身份证,以便逃离昆明。他利用同 学们的疏忽,趁他们不备时,用石工锤猛烈击打他们的 头部,使他们失去反抗能力,然后将他们藏匿在衣柜中 并处理好现场
马加爵案情介绍
影响与后果
这一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云南 省昆明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侦查, 并迅速锁定马加爵为嫌疑人。此案被视为中 国高校中罕见的恶性杀人事件,对全国的校 园安全敲响了警钟
马加爵案情介绍
1 背景与起因 3 作案手段 5 法律制裁
-
目录
CONTENTS
2 作案经过
4 影响与后果 6 社会反思2
单击此处添加
马加爵,一名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 业的学生。2004年2月,因为与同学在打牌过程中发生 言语冲突,产生了杀害4人的念头
THANKS!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老师和一起成长的同学,是你们在我的 大学生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老师,
感谢您的耐心指导,您辛苦了!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标题
马加爵案情介绍
作案经过
2月13日晚上: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 唐学李,然后将其砸死藏在衣柜中 2月14日晚上:邵瑞杰上网回来,在洗脚时被马加爵 用石工锤砸死 2月15日中午:马加爵在处理前晚留下的血迹时,杨 开红来找马加爵打牌,被后者用同样手段残忍杀害
2月15日晚上:马加爵骗龚博去打牌,之后惨遭毒手
马加爵案情介绍
法律制裁
经过一天的审理后,法庭宣布休庭。最终在 4月24日宣判,马加爵被判处死刑。这一判 决体现了中国法律的公正和严厉,也给受害 者和家属带来了安慰
由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回顾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原创
由上海复旦⼤学投毒案回顾云南⼤学马加爵案----------原创正确加强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马加爵杀⼈案的惨痛教训(原写于2004年)云南⼤学杀害四位室友的马加爵被捕后,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得知马加爵的杀⼈起因⼤体可归纳为两个⽅⾯:⼀是平⽇⾥同学们都瞧不起他,背后都在说他的坏话。
马⽇常不善⾔辞,为了能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和他们搞好关系,时常找机会讲⼏句笑话什么的,结果却招来了⽆情的嘲笑。
⼆是马杀⼈的导⽕索,就是在⼀次打牌中,本来没有作弊的他却被同学们诬为作弊,由此⽽引发了争吵,结果⼜吵出了许多别的事情来,主要是同学们都认为他的为⼈太差,就连他最要好的⽼乡过⽣⽇都不请他吃饭等⼀些杂七杂⼋的琐事,使马加爵意外地知道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他⾃⼰想象的还要糟。
更使他吃惊的是,和他要好的⽼乡也和别⼈⼀样歧视他,因⽽使他丧失了理智,产⽣了⾸先要杀死⽼乡的罪恶念头。
其他三位是在马加爵实施杀⼈的过程中的殉葬品。
从以上这些原因看出,本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却酿成了轰动全国的杀⼈⼤案,这充分暴露出我国现今有些地⽅道德素质教育上的严重缺失,尤其是发⽣在⽐较不错的云南⼤学中那些接受了⾼等教育的⼈群⾥,就更显事情的严重性。
“打⼈不打脸骂⼈不揭短”这是我国⾃古以来⼴⼤⼈民所遵循的⼀个最简单最通俗的道德训条,也是预防⽭盾激化的⼀切有效措施中的⼀条。
除了其他各个⽅⾯的多种道德训条外,与导致马加爵杀⼈的那两个因素相对应的训条还有:⼀.不要当众揭⼈短处或讲别⼈忌讳的事;不要拿别⼈的弱点取消笑要互相礼貌谦让。
⼆.⽆论对谁,不管他地位⾼低、资历深浅、条件优劣等都要⼀视同仁,不卑不亢。
不能瞧不起不如⾃⼰,或是⽣活贫困、相貌丑陋、⾝有残疾、乞丐、被判过刑或犯过错误的⼈。
三.不能随波逐流地围攻与⾃⼰本没什么利害关系且没什⼤错的⼈。
因为⼈⼈都有⾃尊⼼,要善待⼀切⼈,善待别⼈就是善待⾃⼰。
马加爵长相⽐较丑,个⼦也不⾼,家境贫寒,性格孤僻,脾⽓暴躁。
杀害中传女学生嫌犯:想找个无辜的人发泄一下
杀害中传女学生嫌犯:想找个无辜的人发泄一下失联近两天的中传研究生周云露,最终被确认遭同学李斯达强奸未遂后杀害(见本报昨日报道)。
昨天中午,有媒体公布了警方抓捕杀害中传女学生犯罪嫌疑人李斯达的经过。
李斯达表示自己跟周云露并没有深仇大恨,称“就是想找个无辜的人,当做一个发泄的点”。
目前李斯达被关押在朝阳区看守所,周云露的父母在昨天上午去过朝阳刑警队。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老师表示将会陪同家长处理后续事情。
案情警方突袭酒店抓人据《法治进行时》报道,朝阳公安分局三间房派出所民警称,警方于8月10日晚上11点接到传媒大学报案,称女生周云露失踪,一同失联的还有2010级毕业生李斯达。
在寻找过程中警方发现,周云露在北京除了学生宿舍没有其他住处,李斯达租住在百子湾阳光家园的公寓里。
警方赶到公寓后,敲门10多分钟并没有人开门。
经调查,警方当晚得知李斯达正入住在学校旁边的内蒙古饭店。
凌晨1点20分,警方进入李斯达的房间内,当时他身着短裤和白背心,只身一人在房间里。
当警方询问失踪的周云露在哪里的时候,他有些结巴地说“在我的出租屋里”,随后,他反问民警:“那个阳光家园,知道吧?”民警询问是否将周云露锁在出租屋里,他点头回答“嗯”。
“为什么在你的出租屋里?”面对民警的问题,他的声音慢慢低了下来“因为我做了傻事了”,“她活着还是死了?”“对不起,死了。
”原本低头的李斯达突然抬起头来,不断重复着“死了、死了、死了……”,随后,李斯达被戴上手铐带走。
审讯为了找无辜人发泄2010年周云露和李斯达进入中传戏剧影视学院读书,据两人的一位共同朋友介绍,他们两人认识,但不是很熟。
去年本科毕业后,李斯达因为赌气不去答辩,最终只是结业,没有拿到毕业证书。
关于为何不去答辩,他仰着头解释称,“这也是找刺激”。
据李斯达介绍,离开大学之后,他的事业不太顺利,经济上开始遇到困难,“自然就会有一些自暴自弃的想法。
”面对警方询问,李斯达交代,今年6月开始,他萌生了“约女孩出去寻求刺激”的念头,随后在微信朋友圈中找到了曾经的大学同学周云露,得知周云露在读电影专业的研究生,便谎称要找她拍戏,将她约出来。
小名片惹来杀身祸 名牌大学硕士命丧不设防
2001 年。 王远 斌刑 满 释放 后 . 筹措 资金 在厦 门创
办 了 自 己的 安 装 公 司 。 在 酒吧 上 班 的 柯 云 鹃 也不 甘 ^ 后 , 于 2 年年 韧 ,也 篝措 资 金开 起 了一 家 酒 吧 02 0 王 远 斌 毕 竟 不是 正 路 之 ^ 当 上 老 板 后 , 便 经 常 和朋 友 ~ 趁 去 娱 乐场 所 . 过 上 了灯 红 酒 绿 的生 活 这 样 . 到了 2 4年 年底 ,公 司 就有 了严 重 问题 ,王 远斌 0 O
济 专 业研 究 生 ,成 为厦 门 大 学 在 职 在 读 硕 士研 究 生 。
在 酒 桌 上 见 到 蒋 斌 后 , 王 远 斌 就 觉 得 蒋 斌 没 生 意
的火 车 上 , 听到 对 方 催 自己 帮忙 修 电 脑, 蒋斌 便 在 电
话 里 告诉 对 方说 : “ 好意 思, 我 还在 火车 上 ,要 明晚 不 才 能到 厦 门 。 ” “ 那你 回来 我再 跟 你 联 系 。 说 完 王远 斌 便 挂 了 电 ”
还 有 一 家 房 地 产 公 司 的项 目部 经 理 林寒 及一 位 名 叫 蒋
斌 的厦 门大 学 硕 士研 究生 。
蒋 斌 与 付 艺 韭 是 大 学 屁 学 . 付 艺 生 大 学 毕 业 后 开 始 自 己剖 业 , 戒 立 了 自 己的 装 饰 公 司 , 有 时 .付 艺 华 公 司 的 电 脑 出 了 故 障 , 他 总 会 叫 老 同 学 来 帮 忙 修
辊
I ^ 霜—■———■嘲融 落魄打工者遇 上厦 大硕士生
王 远斌 是 福 建省 漳浦 县 人 20 芷 29 岁的 他 . 5 O
1993 年高 中毕 业后 .就 与 从 小一 块儿 长 太 同 年 出生
中国大学校园凶杀案
警钟长鸣:校园的凶杀案岁末年初的时候,仿佛与2012年的玛雅世界末日预言相吻合,空气中弥漫着校园凶杀的血腥味:12月14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一名男子持枪闯入校园,杀死28名小学生,制造了美国史上最惨重的校园枪杀案;14日,中国河南光山县发生一起男子持刀闯入校园砍伤22名小学生的恶性案件。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大学扩招以来,中国大学校园的凶杀案也偶有发生,虽然发生频率极低,但因罪犯、受害者、案件发生地与圣洁的象牙塔相连,影响广泛,引发人们对校园安全的反思。
由于影响恶劣,管理者往往对案件的过程采取忌讳莫深的态度,公安机关也通常以案件处于侦查阶段,案情不便泄露为由拒绝透露案件细节。
随着受害者的死亡和犯罪分子的绳之以法,校园凶杀案的文脉逐渐模糊。
作为一个2000年就具有律师资格、从事十多年法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校园安全日渐严峻的背景下,对于近年来的发生校园凶杀案做一梳理,探究案件发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校园凶杀案的类型1、心理变态引发的仇杀比较典型的案件有:2004年2月13日的云南大学马加爵宿舍杀人案、2004年11月29日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殷兆辉杀害女友抛尸案。
家庭贫困、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对前途失望、挫折感强是这类案件的犯罪分子性格的共同特征,而受害者多为熟悉的宿舍学友、恋爱情人。
案件发生的随机性强,生活琐事、恋爱中的矛盾就可能引发案件的发生。
2、恋爱婚姻纠纷导致的情杀比较典型的案件有: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发生的被包养的女生雇凶杀人分尸案、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因怀疑女友与教师有暧昧关系而发生的学生杀师案、2004年10月4日发生在南京某高校的因怀疑高中女友移情别恋而从外地赶来将前女友在校园当场用刀刺死的校园杀人案。
这类案件的犯罪分子均为在校的大学生,女生多具有家庭条件富裕、爱慕虚荣、姿色较好的特点,而生活穷尽,感情无靠、性格内向则是男性犯罪分子的共同特征。
黄洋事件
黄洋事件,我们需要更多反思坠雪无声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被投毒研究生黄洋去世。
在真相和真凶揭示之前,也许任何批评与谴责都难免过于主观。
但这样的悲剧,实在是令人叹惋!除了遗憾世界上最好的医术,也无法阻挡魔鬼的脚步,或许,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检讨与反思。
检讨为什么这样的悲剧总是发生在本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里。
反思是什么让我们无法遏制行凶者内心肆意疯长的心魔。
黄洋去世的同一天,南京航空大学两名学生因玩游戏时发生争执,竟大动干戈,最终导致一人殒命。
从多年前发生的马加爵案开始,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以暴制暴事件似乎就从未停止。
当悲剧发生时,我们表现出震撼、愤怒以及“必除之而后快”的仇视情绪,争相围观,事后是否有投入具体的行为去预防和干预之类事件的重演呢?新闻报道说嫌疑人已经落网,而在此之前他竟表现“淡定”,曾多次去医院探望黄洋,在黄洋父母面前行为举止也是泰然自若。
这样高智商的一个嫌疑人,心理素质显然也高于常人。
问题是,既然如此高智商、高情商,怎么就容不下同住多年的室友呢?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需要对方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为什么一个医学院的高材生,没有用所学的专业去救死扶伤,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人的生命?悲剧发生之前,应该早有端倪,为什么没有任何人发现有不妥?是学校的缺乏爱的教育吗?没有教会同学友爱,于是频频演出同室相戈。
是我们这个社会缺少对生命的尊重吗?所以我们动辄以剥夺他人的性命来换取问题的解决。
是我们过于冷漠吗?习惯于充当看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要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
学校,本应该是最纯洁的地方。
我们在此收获知识,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与道理。
现在,这里却一再成为犯罪的温床,潜规则、明规则,纷纷粉墨登场,试想想,倘校风不正,师无师德,学校又以何德教化学生?片面追求就业率,忽视学生的思想建设与精神扶持,这种教育模式中走出的孩子,跟流水线上的机器有何差别?个案发生的背后,往往却隐藏着相似的社会性。
因此,悲剧越是深刻,越需要全社会的反省。
2021年恐怖暴力案例大学生
2021年恐怖暴力案例大学生中学时期,老师们常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既没有沉重的课业,也少了很多家长和学校的管教,得到了极大的自由空间,能够肆意地去玩耍,去开拓自己的视野。
然而,当越来越多与大学生相关的案件出来后,人们或许也改变了“大学十分轻松”的想法,转而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021年9月15日,沈阳理工大学的郝某被室友王某连捅一百多刀,以致死亡。
根据当地的法医证明书显示,郝某死亡的地点是沈阳理工大学学生宿舍区,死亡原因是急性大出血。
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捅死了自己的室友,而这其中又隐藏着何种恩怨呢?1998年,郝某出生于河北唐山,成绩优异,今年正在备考研究生。
据郝某的父亲陈述,自家孩子性格一直都十分温顺,很少与人起过什么争执,也从来不会去外面交什么不三不四的朋友。
平常在家也很孝顺,他难以想象为何凶手会对自己的儿子下手。
郝某还说,自己接到学校的电话后,以为孩子只是摔伤了,打了好多电话都打不通。
亲自赶到学校后,校方的工作人员和书记给郝某安排了宾馆,随后才告诉他说孩子不在了。
面对这一下消息,郝某简直不敢相信,他不停地追问事情的经过,想立马就见到孩子。
只是案发地点已经被警方围了起来,为了搜集证据,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
而郝某的母亲得知此消息后,心脏病复发,直接进了医院。
捅死郝某的是他同宿舍的室友王某,根据其他室友的陈述,此人平日里有些不合群,性格极度孤僻,他人在聊天时,他会突然打断,甚至觉得别人在说他坏话,立马就跟大家急眼。
但事实上,他们从未私下讨论过王某。
郝某所在的宿舍是六人寝室,王某和其他五名室友都有过矛盾。
郝某的性格比较温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最小的。
根据室友们陈述,在矛盾最激化的时候,他们当时还集体要求辅导员将他们5人调出去,或者让王某搬出去。
但是大学的宿舍基本都是按照学院和班级划分的,很难有多余的空床位,因而此事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就在事发的前几天,也就是9月13日,王某和室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那些令人震惊的校园投毒案
北京大学“铊”投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 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晓龙很快被公安局扣押。 此案受害人江林、陆晨光,系北京大学化学系 94级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晓龙与江林同班不同寝 室;与陆晨光同寝室不同班。王晓龙曾交待,过去江 林与他关系好,后来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为实 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作实验对象,也投了毒。 王交待了投毒的一些情况后,医院对两名受害 人及时用了解药,方转危为安。
教育专家认为,造成大学生寝室关系紧张的原因大致有: 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个性比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不习惯别 人的生活方式,不善于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这些作为人生的 新课目: (1)有的人在各种磕碰中逐渐磨合、学习并适应下来。 (2)有的,虽然不适应,但最终隐忍下来。 (3)但还有的人,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不适应更不隐忍,最 终以惨烈和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了,甚至引发各种悲剧。
那些令人震惊的校园投毒案
复旦大学投毒案: 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4月1 日该校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因身体不适住院, 经警方调查显示,该生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存在某有 毒化合物成分。基本认定某同学存在嫌疑。 根据通报,4月1日,复旦大学一名2010级在读 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被送至该校附属某 医院就诊。入院后,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 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 病因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 并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
事件起因,是当晚该宿舍男生袁某在宿舍打游 戏,遇上外出归来的室友蒋某没带钥匙,因为袁某 迟迟不开门,进门后蒋某遂与袁某发生争吵并发生 肢体冲突,冲突过程中,袁某拿起宿舍一把水果刀 捅向蒋某胸部,蒋某送医无效死亡。
目前,伤人者袁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时政点评【刘仁龙】
其二,应该对校园犯罪案件悲剧 在教育、道德、文明和社会所组成的“法 庭”进行长期“审判”。让这种“法庭” 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站”, 成为防止青少年心理裂变的“观测站”; 让每个大学生都学会懂得博爱、理解和尊 重;让缺乏理智的心理导火索掐灭在萌生 之时,让校园悲剧不再发生,这也是教育 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事 件 评 论
复 旦 投 毒 案 嫌 犯 林 沐 的 双 面 人 生
lLeabharlann 愿 在 天 之 灵 安 息
为 黄 洋 折 千 纸 鹤
同 学 们 寄 托 哀 思
黄洋简介
黄洋的家境 并不好。他曾在 演讲中提到,其 来自四川一个普 通的小县城,父 母在上高中那年 就双双下岗,母 亲还体弱多病, 光医疗费用已经 让家里欠下了一 大笔钱。 不过刻苦的 黄洋在本硕阶段 的成绩有目共睹。 然而由于家境的 原因,黄洋对于 继续攻读博士的 选择曾有过两次 反复。2012年, 黄洋的成绩实际 上足以让他获得 直升博士的资格, 但他却选择放弃。
时政点评: 复旦大学投毒案
刘仁龙 C41214022 化学化工学院
事件起因
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 该校在读的四川籍医科研究生黄洋身 体不适入院。警方介入调查后,在其 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锁定 其室友林某有投毒嫌疑。目前,嫌疑 人已遭刑拘,而黄洋经抢救无效,于 昨日去世。
复旦投毒案案情回顾:黄洋生命的最后15天 4月1日早上,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发现味道不对,晚10 点多的时候,黄洋开始恶心、呕吐并伴有发烧。 4月2日晚9点,黄洋在同学的陪同下去看急诊,化验结果显示其肝功 能已出现损伤。 4月2日,黄洋症状并未好转,他的师兄弟下班后赶去看他,因为都是 学医的,他们都非常敏感,发现他的手和脸都肿起来了,恐怕不是吃坏 了东西那么简单。当晚9点,黄洋在同学的陪同下去看急诊,化验结果 显示其肝功能已出现损伤。到了晚上10点多,学生们把情况告知了黄 洋的导师,导师马上携带了1万多元现金赶到医院,协调安排黄洋住院 治疗。 3日,黄洋病情继续恶化,血小板开始减少,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 医生会诊初步认为是中毒造成了肝功能的损伤,但究竟是什么毒素,一 时依然难以判断,无法及时对症下药。 接下去的几天,医生们不断会诊,检测毒素,缓慢治疗„„他的导师、 师兄弟们也日夜守护在他身边,并千方百计查找原因。 7日,黄洋开始鼻孔出血,治疗对他不起作用;8日,他陷入了昏迷。但 病因仍然未明。 9日,事件出现重要进展,黄洋的中毒终于确定毒源。 12日,黄洋中毒太深,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13日下午,黄洋瞳放 大;14日下午,没有了脑电图,肺部纤维化无法自主呼吸„„ 16日15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去世。家长痛失孩子,学校痛失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逼死中大硕士的“四大凶器”
阅读贴士:
这又是一则悲伤的故事,寒窗苦读了近二十载,本有着光明前景、寄托着无限梦想的硕士,为何放弃了追逐的动力,选择自缢了却此生?
中山大学4月17日对外通报,该校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蔡某某(男)16日晚上于宿舍内自缢身亡。
同学反馈,事发前蔡某某并无异样。
警方已初步排除他杀可能。
若照案例而言,自缢身亡,杀死自己的凶手便是其本人了,凶器也就是自缢的绳子。
但透过死者遗书,我们却发现,其自杀背后还有“四大凶器”。
死者遗书中称,毕业论文、找工作困难重重,无颜面对家人。
【凶器一:毕业论文】
众所周知,毕业论文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科、硕士、博士等)毕业前提交的总结性文章,是自己大学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整个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本是毕业前一个寻常的环节,但在近年来逐步成为压在大学生身上的一块大石,其背后是大学教育体制的混乱及功利。
一方面,学生没学到东西,写不出合格的论文;另一方面,毕业前夕很多人忙于找工作,没心思搞论文设计。
2005年,新华网就曾曝出,很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就靠网上粘贴复制“速成”,有的则直接让人代笔。
究其原因,就在于就业压力太大,难以安心。
2007年,光明网也曾就此调查,发现很多大学教授体谅学生就业压力,悄悄降低了论文标准。
直到2010年,也有媒体曝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得过且过”。
媒体的曝光加剧了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监管。
“论文查重”启动,
对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也作出了明文规定,一旦发现剽窃他人论文成果,即有可能被延迟毕业,甚至被取消学位。
硕士、博士等的毕业论文要求更严,压力也更大。
于是,我们便不断看到有很多大学生因为毕业论文的压力自杀的情况:
2009年4月,武汉大学34岁博士杨志高在宿舍内用电线自杀身亡,知情者称,杨志高自杀疑与博士论文无法通过、压力过大有关;
2011年6月,中山大学在读博士阿洋(化名)跳楼自杀,知情人称其是因为论文过不了关,压力太大;
2012年5月,清华大学研三男生严俊跳河自杀身亡,事发前曾说论文太难,有压力。
【凶器二:就业难】
此次中大自杀硕士就读于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这个专业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常常在“10大坑爹专业”、“10大就业难专业”等网络榜单中见到其名字。
根据中山大学官网的介绍,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党政机关、文化事业单位、传媒机构等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工作”,显然并无太多对口,还得与其他专业竞争。
事实上,就业难的问题并非某个学校或某个专业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普遍问题。
2010年以后,几乎每年都会看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新闻标题。
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字,2013年高校毕业生是699万人,2014年将达到727万人。
加上此前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艰难。
人社部也曾发布报告,成有300万学子难以就业。
此种大环境之下,名校的硕士博士们面临更大压力,一方面名校和学历给了他们竞争优势,但同时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窘迫。
一旦专业冷门,很容易吃上诸多闭门羹。
就业难事实上常常与毕业论文“狼狈为奸”,形成困扰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压力。
这其实并非中国独有,去年底日本一项调查也显示,超过两成的受访日本大学生因就业难想自杀。
【凶器三:家庭高期望】
或许,此时把刚失去孩子的父母列入“帮凶”的行列有些残忍,但中大自杀硕士遗书最后那句“无颜面对家人”却分明指向了家庭观念造成的压力。
为何“无颜面对家人”?是因为家人的期待与自己所处的现实差距太大,觉得没办法给他们交代。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是自我实现需求的落空,
让本就不太理想的现实更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总在讲要出人头地,要光耀门楣,特别是来自贫困乡村的孩子,在拼不了爹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努力去拼搏。
按照老一辈的观念,当初高考考入中大一类的名校,就一脚踏入了龙门,肯定有个好的前程,怎么也不会往就业难上想啊。
一旦这种期望过高,稍微懂事的孩子就会将其变为自我鞭策的压力,也可能在关键时间变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9年南京市曾做过一项应届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就是来自父母的高期望。
所以,也许父母们并没做过任何事,却可能成了逼死自己孩子的帮凶之一,这是他们家庭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教育、就业体制的悲哀。
【凶器四:脆弱的心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上面三个“凶器”存在于很多人身边,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因此自杀,那些走上极端的学生最终还是倒在了自己脆弱的心理之下。
广东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曾就此类事件分析称,高知群体往往要求更加完美,掩饰自我卑微心态,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性格内者还缺乏和社会的沟通主动性,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极端情绪。
硕士、博士跳楼自杀也不是一时的事情,是有情绪基础的,或许他本身就有抑郁症,经过一段时间情绪积累,一旦有诱因的激发,心理承受不了就会走向极端。
有媒体也曾分析,大学生频频自杀背后实际上也折射出多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从来没真正重视过学生的心理教育。
沉溺在就业率、升学率、核心期刊论文、知名项目等数据中的大学,离开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和科学规划已经太远。
大学生的自杀,是个人和家庭的悲剧,却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一次次提醒,然后一次次重演,不知何时才能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