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鉴别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脉象大全

28种脉像总结大全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历代医家分类方法不一,常使人无法适从。
清张石顽对脉象分类最多最细,共分32脉;李濒湖分为27脉;陈修园分为28脉;现一般仍沿用28脉。
据临床体会,脉象分类不宜过多,以免彼此易于混淆。
根据临床需要,对一般常用的28脉,如能鉴别清楚,精心体会,使用熟练,对于指导临床辨证,运用八纲八法诊断疾病,立法用药,即能得心应手。
由于脉象繁多,不易掌握,前人便考虑执简驭繁的办法。
汉张仲景把脉象分为阴阳两大类,以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
元滑伯仁主张,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统辖各脉,以浮沉候部位,以迟数候至数,以滑涩候形状。
陈修园则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统各脉。
芤浮脉包括芤脉、革脉、散脉。
沉脉包括牢脉、伏脉。
迟脉包括结、代。
数脉包括促、紧、动。
虚脉包括弱、濡、细、微、短、涩。
实脉包括滑、长、洪、弦。
大脉包括缓脉。
以上28脉,可通过脉位、脉率、脉力、脉形来辨认。
例如浮沉,是脉位的不同;迟数是脉率的不同;大小微细,是脉形的不同;虚实芤弱,是脉力的不同。
这些脉象均是在病邪与正气斗争过程中形成的。
病有表里寒热虚实,体有盛衰强弱,脉象就有浮沉迟数大细长短的不同,故取八脉,作为28脉的纲领,是初学诊脉的一种执简驭繁的方法。
先掌握这八种脉象,再进一步详细体认28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脉学不难体会,今根据前人的分类方法,加以具体化,以浮沉迟数长短细大为纲,而以兼见之脉附于其中。
为使易于分析记忆,编成脉象八纲四言体状歌,附录于后,为初学入门之用:浮脉主表属腑属阳轻手一按形象彰彰浮而有力洪脉火炀浮而无力虚脉阴伤浮而虚甚散脉靡常浮如葱管芤脉血殃浮如按鼓革脉外强浮而柔细濡脉湿伤浮兼六脉疑似当详沉脉主里属脏属阴重手寻按始了于心沉而着骨伏脉邪深沉而底硬牢脉寒淫沉而细软弱脉虚寻沉兼三脉须守规箴迟脉主寒脏病亦是二至三至数目可揣迟而不衍缓脉病解迟不流利濇脉血痞迟而时止结脉郁实迟止定期代脉多死数脉主热腑病亦同五至以上七八病凶数而流利滑脉痰涌数而牵转紧脉寒攻数而时止促脉热烘数见于关动脉崩中数见四脉休得朦胧长主素强得之最罕上鱼入尺迢迢不短长而端直弦脉属肝指下迢迢气郁多见短脉素弱不由病伤上下相准缩而不长多因禀虚瘦枯其相诸脉见此宜补阴阳细主诸虚蛛丝其象脉道属阴病情可想细不明显微脉气殃细而小沉弱脉失养细有三脉辨须明详大主诸实形阔易知阳脉为病邪实可思大而涌沸洪脉热司大而坚硬实脉邪肆大兼二脉病盛邪炽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之马矢奏春创作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脉象示意图, 将正凡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元, 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暗示.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脉象示意图, 将正凡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元, 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暗示浮、中、沉, 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暗示之.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正凡人脉的宽度, 假设作两个单元计算, 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暗示, 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 年夜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 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正常脉的波峰, 假设为7个波, 为正凡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脉象:轻按即得, 浮泛于皮肤之表.举之则泛泛流利, 按之则稍减而不空.(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 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 久病逢之却可惊.(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 其波峰透出黑线, 暗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 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 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元, 在最上年夜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浮脉的脉力, 浮取超越正常, 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 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元, 在沉取部位画4格.脉形一般不宽, 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 绘两个格.说明浮脉脉力, 浮取较猛, 中取稍软, 而重取显弱.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 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若轻按不显, 中取方见, 重取明显, 即非浮脉.(四)主病:浮脉主表, 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 当外邪侵袭肌表, 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 而趋向于表, 故脉应之而浮.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 但有虚实之分, 浮而有力为表实, 浮而无力为表虚.不论表实表虚, 只要脉现浮象, 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 麻黄汤主之.表虚者, 可解肌散风, 桂枝汤主之.如脉浮兼迟, 为胸阳缺乏, 风寒外袭, 宜温散寒邪, 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浮而兼濡, 多为伤暑.浮而兼数, 多为风热.久病见浮, 为阴气过伤, 无以维阳, 致虚阳上泛, 而脉现浮象.另有久病体虚, 脉多沉细, 如突变浮脉, 多因正气虚损, 外邪内犯所致, 故久病见浮, 病多反复.(五)浮脉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 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 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 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 尺中溲便亦流通.(六)浮脉辨证分析表浮脉主表(1)外邪侵袭一实证①浮而有力——表实②浮而无力——表虚③浮而兼迟——表寒④浮而兼洪——表热⑤浮而兼缓——中风风湿⑥浮而兼濡——伤暑⑦浮而兼实——阳胜⑧浮而兼滑——风痰(2)里证内伤--虚证①浮而兼散——极虚②浮而兼细——气虚③浮而兼涩——血虚┌──┬────┬─────┬─────┬────┬────┬─────┐│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伤风发│皖满胁│膀胱风热、│感冒风│腹胀皖满│淋浊便血、││主病│热, 头痛│胀、恶│便赤涩淋│邪、咳嗽│不能食、│关节肿痛, │││目眩 . │心、烦│痛、下肢│痰多、胸│灼心胃痛│风热客于││││闷、厌食.│肿痛等. │满气短.│等│下焦.│└──┴────┴─────┴─────┴────┴────┴─────┘(一)脉象:洪脉如波涛汹涌, 来盛去衰, 脉如洪水之洪, 年夜而且数, 上涌有力.(二)洪脉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 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年龄冬月分, 升阳散火莫狐疑.(三)图解:洪脉浮取脉力超越正常, 罕见之浮脉, 浮取脉力一般多在5个脉力单元, 而洪脉多在6—7个脉力单元, 而脉形宽阔, 正常脉宽度, 以升波基底部暗示为2格, 洪脉为3格, 暗示洪脉宽度超越正常1/3以上.其脉力突出在浮取力猛, 中取和沉取一般皆在5个脉力单元, 而浮取脉力较猛,有时患者浮取可至6—7脉力单元, 形成上泛有力, 波涛汹涌之势, 即形态较正常为宽, 上泛较正常有力, 至数亦较正常为快.(四)主病:病现洪脉, 多为热邪炽盛, 深入阳明之候, 其脉多右年夜于左.证状多为身发高热, 汗出而不恶寒, 心烦口渴, 舌质红绛, 而苔黄燥.在热性病, 洪脉多现于右关, 当脉洪年夜, 身热不退, 宜重用清热解毒之剂, 以白虎汤清解气分之热毒.临床凡各种急性沾染病, 在热深陷气分时, 右关脉多见洪年夜滑数, 高热继续不退, 此时应放胆重用清热解毒, 生石膏有时用1—2两或3—4两, 务使洪脉脉力减至5个脉力单元.脉形渐细, 而数象渐减, 身热下降为度, 须使热毒由气分透卫外达, 防其深陷营分, 缱绻不愈.总之药量年夜小, 须视脉象变动, 而斟酌增减.洪脉象征毒热炽盛, 机体为抗御年夜敌, 而气血涌腾, 以抗御之.由其脉象洪年夜, 知其毒热炽盛.若病后久虚, 或虚劳失血, 而现此脉, 为阳盛阴竭之凶象.由于邪盛正虚, 机体的阴阳不能维持平衡, 而现阴阳行将离决之象.另有洪脉浮取虽猛, 而脉力仍在5单元之间, 而中取重按, 则较正常脉力为弱, 脉形略宽, 亦形成上涌之势, 但身不年夜热, 心不烦, 多为阴虚火盛, 而非阳明经实热.可以脉浮取脉力未超越正常, 中取重取均较正常为弱以资鉴别.(五)洪脉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 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 阴虚泄痢可迟疑.寸洪心火上焦炎, 肺脉洪时金不胜;肝火胃虚关内察, 肾虚阴火尺中看.(六)洪脉辨证分析表洪脉为热邪燔灼(1)洪而有力——实热(2)洪而无力——虚热(3)洪而兼浮——表热(4)洪而兼沉——里热(5)洪而虚软——热盛阴虚表四洪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主病口苦、心热、心烦目眩, 目赤, 口糜头痛. 肝热、腹胀、胁满痛, 头眩晕、心烦、喜怒,失眠、目赤.淋浊, 尿急、尿频小便赤涩、尿血腰痛, 下肢肿痛等.肺热胸胀痛、咳嗽喘逆, 气短痰多、咽痛.胃热、脘满胀疼、灼心, 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喧闹.少腹胀满、腰酸疼、便燥、尿血, 淋浊.3.虚脉(一)脉象:虚年夜而软, 按之缺乏.凡脉重按无力为虚.寻按脉浮中沉力量的比较, 如重按之力弱于浮取或中取即谓之无力.(二)虚脉体状诗举之迟年夜按之松, 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 芤来浮年夜似慈葱.(三)示意图解:虚脉宽度和正常相同, 而脉力浮取略弱, 一般在4—5个脉力单元, 中按脉力弱于浮取, 重按更弱, 一般多在2—3个脉力单元, 差距愈年夜, 则阴虚愈甚.如浮取为5个脉力单元, 中取4个脉力单元, 重取为2个脉力单元则阴虚较轻.若浮取4个脉力单元, 中取2个脉力单元, 重取1个脉力单元则阴虚为重.本图浮取脉力为3个脉力单元, 中取重取皆为1个脉力单元, 标明阴虚为重.(四)主病:虚脉为正气之虚, 临床罕见的虚脉, 有阴虚阳虚两种, 诊脉时须审清.阴虚之脉, 虚年夜中空重按无力;阳虚之脉, 细弱无力, 多暗示为浮取无力, 脉象偏沉;阴虚无力皆为沉取无力, 脉象偏浮.《脉经》云:“浮以候阳, 沉以侯阴”.治疗时应根据阴阳之偏胜, 制订益阴补阳的法则, 决不成反其道而行, 以免呈现不良反应, 这是辨证治疗的关键, 应格外注意.辨证的方法, 浮而无力为气虚, 沉而无力为血虚, 数而无力为阴虚(数而无力, 临床称为虚数脉), 迟而无力为阳虚.阳虚之脉, 舌质多淡, 便溏肢冷;阴虚之脉, 舌质偏红, 阴虚的陪伴阴虚之证, 而阳虚的亦具有阳虚之证, 二者综合辨证, 方能得其真象.通过临床的体验, 凡气血虚弱的, 其脉必虚, 如虚而浮细, 每为卫气之虚, 必有恶风自汗, 心悸气短等证, 虚而细数, 为肾阴缺乏, 必有心烦失眠, 腰酸痛等证.(五)虚脉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 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 养营益气莫蹉跎,血不荣心寸口虚, 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 却在神门两部居.(六)虚脉辨证分析表虚脉多见于气血虚弱(1)虚而兼浮——表虚自汗(2)虚而兼沉——里虚多泄(3)虚而兼迟——多为虚寒(4)虚而兼数——阴虚劳热(5)虚而兼年夜——阴虚不敛(6)虚而兼细——气弱血虚(7)虚而兼涩——心血之虚(8)虚而兼小——脾阳不振表五虚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悸气│血虚不│腰腿酸│自汗咳喘、│脾虚食少、│食少便溏, │││短、惊悸│荣、胁胀│痛, 下肢│气充足乏以│皖满腹胀、│小便清长, │││头眩、耳│痛不适、│痿痹不│息、虚咳、│消化痴钝、│少腹胀痛, ││主病│鸣胸闷, │心烦喜│仁、遗精│面色苍白等│浮肿便溏、│遗精, 月事│││心烦热、│怒、食欲│早泄、月│证. │气短等. │不调等.│││舌尖红.│不振、头│事不调等│││││││眩耳鸣等││││││││证. │││││└──┴────┴────┴────┴─────┴─────┴─────┘图4 散脉示意图(一)脉象;散脉浮年夜而散, 举之散漫, 按之全无, 形如羹上肥, 即浮取散漫无纪, 中取重取皆无, 这就是说浮取散漫节律不齐, 而中取重取, 则脉象渺然无踪.(二)散脉体状诗散似杨花散漫飞, 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 久病逢之仔细医.(三)示意图解:散脉浮取脉力很弱, 多在3个脉力单元或更少, 而脉搏节律不整, 时有间歇, 中取重取脉搏渺无踪迹, 仅浮取, 脉浮泛无力, 而脉律不齐, 形如汤中上浮之油, 泛泛于概况之上, 而中按重取, 则指下感空空无物.(四) 主病:散脉多见于心肾阴虚, 不能维阳, 形成阴阳离决之候, 为一种病势危笃不容易治疗之险证, 在心脏病弥留时往往见之.(五)散脉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胫(月+行)跗肿,散居两尺魂应断.5.芤脉图5 芤脉示意图(一)脉象:指下浮年夜无力为芤, 凡脉浮取有力, 而中取重按皆无力为芤.(二)芤脉体状诗芤形浮年夜软如葱, 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 热侵阴络下流红.(三)示意图解:芤脉浮取脉力正常, 一般为5个脉力单元, 中取脉力则显著减弱, 临床罕见者多在1—2脉力单元.重按较好, 每在2—3单元, 以中取脉力最弱, 为与虚脉分歧之点.虚脉浮取有力, 而中按重按皆无力, 芤脉浮取有力, 中取重按虽皆无力, 而中按无力更为突出.(四)主病:芤脉多为失血亡阴, 阴气损伤, 阳气浮散之象,如因突然失血过多, 为阴气损伤, 阳气偏胜, 阴虚则无以维阳,致阳现浮散之象.凡失血过多, 及产后多见此脉.如小量出血或慢性出血, 临床一时见不到芤脉, 若时间较长, 虽小量出血亦往往呈现芤脉.宜养阴止血, 补血法治之.芤脉除失血伤阴外, 在热性病, 灼津铄液, 热邪不解, 临床亦可见到芤脉.(五)芤脉主病诗寸芤失血在于胸, 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 赤淋红痢漏崩中.(六)芤脉辨证分析表芤脉(1)芤而寸盛:多为吐衄上焦的出血.(2)芤而尺盛:罕见漏崩尿血便血等证.(3)芤而上泛有力:多属热邪内犯.(4)芤而虚数:阴血两虚.表六芤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血妄行│胁间血气│小便下│咳嗽吐血、│肠痈下血、│年夜便下血、│││为吐衄.│痛、肝不│血、痔瘘│为衄为呕│及呕血不│尿血、女子││主病││藏血、为│出血、女│血. │食. │经病. ││││吐血目│子崩漏.│││││││暗. │││││└──┴────┴────┴────┴─────┴─────┴─────┘6.革脉图6 革脉示意图(一)脉象:革脉之形状, 内空虚而外绷急.凡脉浮取坚硬搏指, 重按豁然而空的即谓革脉.(二)革脉体状诗革年夜弦急, 浮取即得;按之中空, 浑如鼓革.(三)示意图解:革脉浮取脉力超越正常, 多在6—7个脉力单元, 而坚硬搏指, 无缓和柔软之象.中取重按脉力细弱, 每在1—2脉力单元, 是阴气年夜伤, 无以维阳, 形成孤阳外越, 即将离决之象.(四)主病:革脉呈现, 在男子为失精亡血, 妇人为半产漏下.按革脉自古即有两种分歧的见解, 一谓病见革脉, 为危证死证;一谓革脉为阴气虚竭.这两种说法, 从概况看, 似有矛盾, 其实是革脉在轻重水平上的分歧.如革脉浮取虽坚硬搏指, 而定息寻按,尚较和缓, 为阴气骤伤, 无以维阳, 致孤阳外越坚硬搏指, 毫无雍容和缓之意, 久按较缓是一时性的孤阳外越, 如及时以育阴扶正, 养阴以维阳, 尚能挽救.总之革脉的呈现, 不外两种情况;一为外邪袭表, 病势较重, 机体为捍卫外邪, 竭尽全力, 促使气血趋表以抗病, 故脉现坚硬绷急, 一为阴气虚竭, 无以敛阳, 孤阳外越.二者均属危候.(五)革脉主病诗革主表寒, 亦属中虚.左寸之革, 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迂之, 疝瘕为祟;右关迂之, 土虚为疼.左尺诊革, 精空可必, 右尺诊革, 殒命为忧.妇女得之,半产漏下.表七革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胸闷、气│右胁胀│腰酸痛, │咳喘胸闷、│腹胀脘满, │腹胀神疲、│││短、心悸、│疼、心烦│遗精早│气充足乏以│食少、消化│女人崩漏半│││胸中有压│喜怒、脘│泄、失眠、│息, 喘促、│痴钝胃疼│产腰酸痛││主病│缩感、心│满不思食│尿频、记│痰涌等. │等. │等. │││绞痛, 心│等. │忆力不集││││││烦等. ││中、健忘││││││││等. ││││└──┴─────┴────┴─────┴─────┴─────┴─────┘7.滑脉(一)脉象;滑脉往来流利, 如珠走盘, 即指下感到流利如珠.(二)滑脉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 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 数脉惟看至数间.(三)示意图解:滑脉浮取有力, 根据病情而略有分歧, 体健热盛者, 脉力可在5—6脉力单元, 中取重取, 年夜致相同, 指下有圆滑流利之感, 热轻体弱者, 一般在4—5脉力单元.脉的宽度一般和正常接近, 或有时宽些.(四)主病:滑脉为气实血壅之候, 为痰热上逆, 或食积、呕吐、满闷.脉象滑年夜, 滑数, 为内热, 上为心肺头目咽喉之热, 下为小肠膀胱之热, 总视滑脉暗示之部位而定.如妇人脉滑数, 而经断者, 为有孕.若平人脉滑而和缓, 为荣卫充分, 健康之象.若滑年夜滑数, 则为热邪内犯.凡发热由外邪诱发者, 其右脉多现滑数.而各种沾染病, 当热毒在气分时, 则右脉多现洪年夜滑数.(五)滑脉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 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 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膈痰生呕吐, 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 渴痢颓淋看尺部.(六)滑脉辨证分析表(1)病脉①滑而兼浮--风痰②滑而兼沉-一食满③滑而兼数--风火痰热、热毒壅盛④滑而兼实--积滞(2)平脉①滑而和缓--健康之象②滑而经断--妇女受孕之征表八滑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经痰│头痛目│腰痛、小│胸满痛、│皖满腹│淋痛尿│││火、心烦│眩、胁胀│便赤涩、│咳嗽痰│胀、宿食│血、小便││主病│热、头眩、│痛、心烦、│淋痛、小│多、喘逆│不化、呕│赤涩、下│││心悸、气│喜怒、食│便尿频、│气短. │吐、腹│肢肿痛│││短、失眠、│少、脘闷│尿急. ││痛、消化│等. │││多梦. │等. │││痴钝. ││└──┴─────┴─────┴────┴─────┴────┴────┘8.濡脉(一)脉象:濡脉细小, 与弱相类, 但弱在沉分, 而濡脉多现于浮分, 浮而柔细即是濡脉.(二)濡脉体状诗濡脉细软, 见于浮分;举之乃见, 按之即空.(三)示意图解:濡脉浮泛于皮肤之上, 脉力较弱, 一般多在3—4脉力单元, 脉体较细, 比正常脉有时细到一倍, 正常脉体的宽度皆为两格, 而濡脉宽度, 在起波基底仅为一格, 脉率无特殊情况不数, 故皆用7波峰记录.(四)主病:濡脉为湿伤气血之候, 濡主外伤暑湿, 故濡脉偏浮.内伤虚劳, 亡血伤阴, 阴失潜敛, 虚阳上泛, 而脉亦偏浮.暑湿为外邪, 机体为抗御暑湿, 而气血奔集于表而脉偏浮.阴血两伤, 无以维阳, 而虚阳不敛, 脉亦现浮.考濡脉虽同为浮而细软, 而有内伤外感之分歧, 所以溽暑季节及南方湿热地带, 多见此脉.濡脉细软, 为气血缺乏, 故主诸虚, 但湿邪外袭, 压抑脉道, 脉亦软而浮, 又不成作为虚论, 临床辨, 必需脉证合参.(五)濡脉主病诗濡主阴虚, 髓竭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 腠虚自汗.左关逢之, 血不荣筋;右关逢之,脾虚湿侵.左尺得濡, 精血枯损,右尺得濡, 命火衰微.表九濡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虚惊│右胁胀满不│男子伤│咳逆憎│脾胃虚弱、│下元虚冷, │││悸、胸满│适、心烦喜│精、女子│寒、胸│胃脘胀闷、│肠虚泄泻, ││主病│气短、盗│怒, 血不荣│脱血、腰│闷、气│消化痴钝、│便溏、肢│││汗、失眠.│筋而筋挛疼│腿酸痛.│短, 自│虚肿、身│冷. ││││痛. ││汗. │倦、食少.││└──┴─────┴─────┴────┴───┴─────┴─────┘(一)脉象:沉脉举之缺乏, 重按乃得, 即浮取摸不见, 须重按至骨肉之下, 筋骨之上方能得之.按正常无病之人, 也可呈现沉脉.镇静沉潜的人, 脉多现沉.肥胖者脉亦多沉, 所谓沉脉必需浮取摸不到, 中取略见, 重取最显.若浮取摸到, 即不能谓之沉脉, 正凡人夏季多见沉脉.(二)脉象体状诗沉行筋骨, 如水投石,按之有余, 举之缺乏.(三)示意图解:沉脉浮取摸不到, 中取模糊不清, 只有沉取方能形状宛然.如浮取摸到, 即不能称之为沉脉.至于脉力、脉体、应根据病情的分歧, 而有分歧的体现.(四)主病:沉脉属阴脉, 多见于下利、浮肿、呕吐及情绪郁结、气滞血郁等证.故沉脉其病在里、在下、属寒, 属久病.然须察其有力无力以辨虚实, 若脉现沉微、沉细、沉迟或沉伏, 为阴盛阳微, 宜用回阳生脉之法.若脉现沉数、沉滑、沉实,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少津, 为实热, 宜用清热解毒、育阴退热法.故沉脉的诊法, 为辨证的关键.用以察寒热, 辨虚实.诊脉时应时刻注意脉象浮中沉力量的比较, 以观察疾病的演变.每见表邪初感, 风寒外束, 经络壅滞, 脉象不浮, 而反现沉紧, 是沉其实不是在里, 应以宣表散寒之法.此种病人, 脉虽见沉, 而其症状, 必有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身疼痛之表证.(五)沉脉主病诗沉脉为阴, 其病在里, 寸沉气短,胸痛引胁, 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关主中寒, 因而痛结, 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 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六)沉脉辨证分析表沉脉(1)沉滑——痰食(2)沉实——内有积滞(3)沉数——内热(4)沉紧——阴寒冷痛(5)沉弦——痰饮壅闭(6)沉缓——内郁寒湿(7)沉微——阳微气虚(8)沉涩——血虚气滞表十沉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胸部寒痰│肝郁胁满│肾寒腰│肺寒停│胃中积滞、│腰痹疝│││气壅、胸│痛、脘满│痛、小便│饮、胸满│脘满腹胀、│痛、少腹││主病│满痛、心│腹胀、食│频浊、少│痛咳喘息│食不用嗳│胀、小便│││悸气短, │少、心烦、│腹胀满.│短, 缺乏│酸胃痛│不顺畅等.│││头眩. │喜怒. ││以息. │││└──┴────┴─────┴────┴────┴─────┴────┘10.伏脉(一)脉象:伏脉脉行筋下, 极重指按之, 著骨乃得.戴同父说:“伏脉轻取不见, 中按亦不见, 迨重手极按, 又模糊不显, 直至用力左右寻按, 其脉乃见.”与沉脉的区别, 沉脉浮取中取不见, 重按则脉象显然, 伏脉浮取中取不见, 重按模糊不清, 须经用力左右寻按, 方能得其脉象.(二)伏脉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寻, 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 厥逆脐痛证属阴.(三)示意图解:伏脉浮取中取不见, 惟沉取用力寻按始见, 而波峰亦隐微不显, 脉力脉体, 与常脉无异.(四)主病:凡邪伏幽深, 则脉常隐伏不出, 如湿邪阻隔、火闭、寒闭、气闭、, 疼痛郁结之症, 及吐泻太过之际, 多见伏脉.严重吐泻时可见伏脉, 为休克的先兆.《脉简补义》云:“久伏致脱”, 即是说伏脉可能是虚脱之前的暗示.在类中风突然发生时可见伏脉.其它如惊骇及暴怒时, 亦可罕见到伏脉.凡气郁血结久痛及疝瘕留饮, 水气宿食, 霍乱吐利等证, 脉多沉伏, 皆经脉阻滞, 营卫欠亨之故.(五)伏脉主病诗伏为霍乱吐频频, 腹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成积聚, 散寒温里莫因循.食郁胸中双寸伏, 欲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 关后疝痛还破腹.(六)伏脉辨证分析表伏脉为闭塞阻隔之证(1)实证①火闭——热邪阻滞、经络郁涩.②寒闭——寒气壅滞、阳气闭塞.⑧气闭——气机不顺畅, 血行郁闭.(2)虚证①吐泻后, 津伤气郁②血虚不运表十一伏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头眩痛、│头眩痛、│肾虚、腰│胸满气│胃脘胀满│脐下冷│││胸堵闷心│肝气上│痛、少腹│短、咳嗽│不思食、│痛、寒气│││悸气短、│冲、胁胀│胀满疝瘕│气促痰│中脘积聚│挛急. ││主病│有时隐│痛、心烦│寒痛. │多、胸中│疼痛. ││││痛. │喜怒, 脘││痹硬等.││││││满不思││││││││食. │││││└──┴────┴────┴────┴────┴────┴────┘11.牢脉(一)脉象:牢脉在沉分, 重取弦实有力, 而浮取中取, 则渺不成得, 重取时弦长实年夜有力, 和革脉正成反比.革脉浮取坚实, 而中下空虚, 牢脉重按坚实, 而浮取中取空虚.(二)牢脉体状诗弦长实年夜脉牢坚, 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 革虚牢实要详看;(三)示意图解, 牢脉浮取则渺不成得, 中取沉而无力, 一般多在两个脉力单元, 重取则脉力较猛, 多在6—7个脉力单元, 而脉体宽度重取亦在正常以上.(四)主病:牢脉主病邪牢固, 虚证少见牢脉, 凡风痉拘急, 坚积内伏, 寒疝症瘕等病多见之.牢脉主实, 有气血之分.症积有形痞块, 是实在血分, 瘕聚无形痞结, 是实在气分.如牢脉见于失血, 阴虚等证, 是阴气暴亡, 无以维阳, 孤阳外越, 阴阳离决, 属危重证候.(五)牢脉主病诗牢主坚积病在内, 左寸之牢伏梁病,右寸之牢主息贲, 左关见牢肝郁成.(六)牢脉辨证分析表牢脉(1) 牢而兼数——热邪阻滞(2) 牢而兼迟——痼冷寒积(3) 牢而兼实——症积郁结12.弱脉(一)脉象:弱脉极软而沉细, 浮按如无, 重按无力, 弱脉与濡相似, 但濡脉细软而浮, 弱脉细软而沉.弱脉偏沉, 《脉经》云:“浮以候阳气之盛衰”, 弱脉偏沉而细软, 是阳气之虚.临床体验, 凡细弱之脉, 其舌质必淡, 宜补气健脾, 不宜养阴益精.(二)弱脉体状诗弱来无力按之柔, 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 白头犹可少年愁.(三)示意图解:浮取偏沉, 轻按波幅不明显, 脉力较中取为弱, 一般在1—2脉力单元, 脉体较细, 多在一横格左右.中取脉力多在2—3个脉力单元, 重取亦在2—3个脉力单元之间, 总比正常脉力少1—2个脉力单元, 是弱脉的脉力, 浮取弱, 而中取重取较浮取略较有力.而脉体、浮中沉无年夜差别.(四)主病:弱为阳气缺乏, 机能衰退之证, 临床凡见弱脉, 多现心悸气短、自汗、脾虚食少、肢冷便溏、消化痴钝、身倦神疲、腹部冷痛、年夜便不实、头眩耳鸣等证.凡属阳虚证状, 皆可呈现弱脉.左寸脉弱, 多现心悸气短胸闷, 动辄气促.右关弱则腹胀脘满, 食少纳呆, 消化痴钝, 肢冷便溏, 身倦无力等.尺脉弱则腰腿酸痛, 失眠多梦, 记忆力减退等.(五)弱脉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 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 益气调营急早医.寸弱阳虚病可知, 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 须把神门两部推.(六)弱脉辨证分析表弱脉主气血衰弱之疾(1)寸脉弱——心肺气虚, 心悸气短, 胸闷自汗, 失眠多梦等.(2)关脉弱——脾虚肝弱, 脘满腹胀, 食少纳呆, 肢冷便溏等.(3)尺脉弱——腰酸腿疼, 遗精早泄, 月事不调, 失眠多梦.表十二弱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脉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脉象的特征的差别: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促脉与结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2.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相似脉象鉴别

相似脉象鉴别常见脉象鉴别:1.浮脉类:共同特点为轻取即得。
浮脉脉象特点: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洪脉脉象特点: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主热盛。
濡脉脉象特点:浮细无力而软,主虚证,湿困。
散脉脉象特点:浮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
主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芤脉脉象特点: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之际。
革脉脉象特点:浮而搏指,中空边坚,主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2.沉脉类:共同特点为重按始得。
沉脉脉象特点: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伏脉脉象特点:重按推至筋骨始得,主邪闭、厥病、痛极。
弱脉脉象特点:沉细无力而软,主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牢脉脉象特点:沉按实大弦长,主阴寒内积、疝气、癥积。
3.迟脉类:共同特点为一息不足四至。
迟脉脉象特点: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缓脉脉象特点:一息四至,脉来怠缓,主湿病,脾胃虚弱,亦见于平人。
涩脉脉象特点:往来艰涩,迟滞不畅,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结脉脉象特点: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4.数脉类:共同特点为一息五至以上。
数脉脉象特点: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主热证,亦主里虚证。
疾脉脉象特点: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主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促脉脉象特点: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阳热亢盛,瘀滞,痰食停积,脏气衰败。
动脉脉象特点:脉短如豆,滑数有力,主疼痛,惊恐。
5.虚脉类:共同特点为应指无力。
虚脉脉象特点:举按无力,应指松软,主气血两虚。
细脉脉象特点: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气血俱虚,湿证。
微脉脉象特点:极细极软,似有似无,主气血大虚,阳气暴脱。
代脉脉象特点:迟而中止,止有定数,主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
短脉脉象特点:首尾俱短,不及本部,主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6.实脉类:共同特点为应指有力。
实脉脉象特点:举按充实而有力,主实证;平人。
滑脉脉象特点:往来流利,应指圆滑,主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中医28种脉象一、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浅而深,有力透府,脉气浮散。
常见于发热、卫阳气虚、外感邪气等病症。
1·表浮脉:脉象紊乱,即浮时浅,沉时深,脉气不实,常见于表虚热症。
2·里浮脉:脉搏弦紧有力,但有浮脉特点,常见于里虚热症。
二、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深而浅,有力渗府,脉气沉降。
常见于阴虚、阳亢等病症。
3·沉实脉:脉搏弦紧有力,脉底沉,常见于实证。
4·沉弦脉:脉搏细长有力,脉底沉,常见于血虚证。
三、细脉细脉是指脉搏细而滑,脉气弱细。
常见于阴虚、血虚等病症。
5·阴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阴虚火旺证。
6·血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血虚证。
四、滑脉滑脉是指脉搏滑利,脉气畅通,常见于痰湿、寒湿等病症。
7·痰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痰浊内蕴证。
8·寒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寒痰内结证。
五、偏脉偏脉是指脉搏在某一侧明显,另一侧不明显,常见于寒、痰阻等病症。
9·寒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寒邪内阻证。
10·痰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痰浊蕴结证。
六、洪脉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上火等病症。
11·阳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证。
12·火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上火证。
七、弦脉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
常见于肝风、肝火等病症。
13·肝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风证。
14·肝火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火证。
八、迟脉迟脉是指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
常见于血虚、阳气不足等病症。
15·血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血虚证。
16·阳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阳气不足证。
九、躁脉躁脉是指脉搏快速而无规律。
脉象要素

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三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形状。
脉形主要与脉管的充盈度、脉搏波动的幅度等因素有关。
如脉管较充盈,脉搏幅度较大者为洪脉;脉管充盈度较小,搏动幅度较小者为细脉;脉管弹性差、欠柔和者为弦脉;脉体柔软无力者为濡脉、缓脉等。
四脉势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
脉势包含着多种因素,如脉动的轴向和径向力度;主要有由心脏和阻力影响所产生的流利度;由血管弹性和张力影响而产生的紧张度等。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动势力的强弱及流畅程度。
正常脉象,应指和缓,力度适中。
应指有力为实脉;应指无力为虚脉;通畅状态较好,脉来流利圆滑者为滑脉;通畅状态较差,脉来艰涩不畅者为涩脉等。
以上是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也是体察脉象的基本要点。
脉象的辨别,主要依据医者指下感觉,因此,医者察脉,必须反复练习指感,细心体察,尤其是对脉象的位、数、形、势等更应反复体察,将各种脉象要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脉象,才能正确的分辨各种病脉。
弦、滑、细、涩脉象的脉搏信号识别分析

常见脉 象各 2O例 进 行研 究 。选 用 压 电 薄 膜 脉象 传 感 器 ,用尼龙 绑带将 传感 器 固定 于 寸 口脉 处 ,进 行 脉搏 信号 采集 ,如 图 1所示 。脉搏 信 号是 一 种周 期 性较 强 的低 频 非 平 稳 信 号 ,其 频 率 成 分 主 要 分 布 于 0~ 2OHz,最高频 率不超 过 40Hz_2训。若取 脉搏 信 号 的最 高频率 fh一40Hz,为避 免混 叠误差 ,由 Nyquist采 样 定 理 可 知 ,采 样 频 率 必 须 大 于 或 等 于 Nyquist频 率 (2厂^),本 实 验 取 一 5fh一 200Hz。 为 了 快 速 傅 里 叶 变 换 (FFT 算 法 ) 的方 便 ,采 样 点 数 一 般 取 2的 幂 数 ,本 实验取 2048个采样 点 。
尤 其 是 寸 口诊 脉 极 为 重 视 , 理 论 系 统 ,经 验 丰 富 。 脉 文字 描述 在 图中有所 体 现 。滑 脉波 形 流利 ,重 搏波 峰
诊全凭 医生 手指感 觉 ,主观 性 较强 ,另一 方 面 ,切 脉 技术较 难掌 握 ,往 往 需 要 5~ 8年口],这 使 脉 诊 的 传 承和推 广受 到了较 大 的限 制 。因此 ,人 们 迫切 希 望能 将现代 科技信息 技术 应用 到 中医脉 诊 中 ,实现 中医脉 诊 的客 观化 、信 息化 、规范 化发 展 。本 文 主 要介 绍 运 用小 波 分 析 和 支 持 向量 机 模 式 识 别 的 方 法 ,对 弦 、
滑 脉
弦 脉
细 脉
涩脉
图 2 四 种 脉 象 脉 搏 信 号 的 时 域 周 期 波 形 以上 四种 脉象从 时 域周 期 波形 上较 易 区 分 ,但 是
二十八脉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精心整理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 28 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 6 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 28 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 6 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那么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那么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 7 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那么泛泛流利,按之那么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 6 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 5 格;重取有的为 4 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 4 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假设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扞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管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28脉分类比较表

28脉分类比较表一、分类1. 浮脉类:包括浮脉、散脉、芤脉、动脉。
2. 沉脉类:包括沉脉、伏脉、牢脉、弱脉。
3. 迟脉类:包括迟脉、缓脉、涩脉、结脉。
4. 快脉类:包括数脉、滑脉、紧脉、促脉。
二、28脉名称1. 浮脉2. 散脉3. 芤脉4. 动脉5. 沉脉6. 伏脉7. 牢脉8. 弱脉9. 迟脉10. 缓脉11. 涩脉12. 结脉13. 数脉14. 滑脉15. 紧脉16. 促脉三、脉位每种脉象的脉位均有其特定的位置,根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浮、沉、迟、快等几种类型。
具体位置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四、脉象特征每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如浮脉轻按即得,沉脉重按始觉等。
具体特征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五、主病每种脉象对应不同的疾病,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等。
具体对应关系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六、常见病因每种疾病的常见病因也有所不同,如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腹泻多因饮食不节所致。
具体病因需根据疾病种类判断。
七、鉴别诊断在进行疾病诊断时,对于一些脉象相似但病因不同的疾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以下是一些常见脉象的鉴别诊断:1. 浮脉与散脉的鉴别:浮脉轻按即得,主表证;散脉则脉象散乱无序,主气血耗散、脏腑虚弱。
2. 沉脉与伏脉的鉴别:沉脉重按始觉,主里证;伏脉则脉象极沉,不易察觉,主邪气闭阻、气血瘀滞。
3. 迟脉与缓脉的鉴别:迟脉来去缓慢,主寒证;缓脉则脉象缓慢而规律,主气血不足、脏腑虚弱。
4. 快脉与数脉的鉴别:快脉来去急促,主热证;数脉则脉象快速而有力,主热邪内蕴、气血瘀滞。
5. 动脉与滑脉的鉴别:动脉则脉象跳动无规律,主气血紊乱、脏腑失调;滑脉则脉象往来流利,主痰饮内停、湿热内蕴。
6. 牢脉与实脉的鉴别:牢脉则脉象坚硬有力,主实热内盛、痰瘀互结;实脉则脉象充实有力,主实证、热证。
八、调养方法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调养方法,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调养方法:1. 感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调养方法包括多休息、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易消化等。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五、脉诊一,脉诊概说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一)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
所以,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1)心脏的搏动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的搏动,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
脉搏动源于心,脉搏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
(2)脉管的舒缩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脉管尚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管运行的作用。
当血液由心脏排入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然后血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功能,即是气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条件,也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
(3)心阴与心阳的协调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主导心脏的功能活动。
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脉道必赖血液以充盈,因而血液的盈亏,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1)肺肺主气,司呼吸。
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2)脾胃脾胃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3)肝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4)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
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
(二)诊脉部位1,寸口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侯。
2,寸口诊法(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之脉,气血循环流注起始于手太阴肺经,营卫气血遍布周身,运环五十度又终止于肺经,复会于寸口,为十二经脉的始终。
脉象解析 中医

脉象解析中医脉象解析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脉象的变化,可以推断出体内脏腑的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脉象解析的详细内容。
一、脉象解析的基本概念⑴脉象的含义脉象是指患者身体各部位的脉搏跳动的感觉。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数、缓、细、滑、坚、弦等不同类型。
⑵脉搏的检查方法脉搏的检查方法包括三部分:观察、触诊和听诊。
观察脉搏的形态、色泽和频率,触诊脉搏的硬度、屈伸度,听诊脉搏的声音等。
二、脉象的分类与特点根据中医理论,脉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对应着不同的疾病状态。
⑴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频率快、触感躁动的脉象。
浮脉多见于外感病、阳虚、阴亢等疾病。
⑵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跳动虚弱、频率慢、触感沉实的脉象。
沉脉多见于内伤病、虚证疾病等。
⑶数脉数脉是指脉搏跳动快速、频率加快的脉象。
数脉多见于实证疾病、热病等。
⑷缓脉缓脉是指脉搏跳动缓慢、频率减慢的脉象。
缓脉多见于虚证疾病、寒病等。
⑸细脉细脉是指脉搏跳动细弱、触感细滑的脉象。
细脉多见于气血亏虚、阳亢阴虚等疾病。
⑹滑脉滑脉是指脉搏跳动柔和、触感滑利的脉象。
滑脉多见于阴虚火旺、肝风内动等疾病。
⑺坚脉坚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触感紧实的脉象。
坚脉多见于实证疾病、气滞血瘀等。
⑻弦脉弦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触感有弹性的脉象。
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等疾病。
三、脉象解析与疾病诊断脉象解析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疾病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
⑴脉象解析原则脉象解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同的脉象对应不同的疾病类型。
医生应综合分析患者的脉象特点、病史和体征等信息,作出准确的诊断。
⑵脉象解析与常见疾病脉象解析对不同常见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以感冒为例,如果患者出现浮脉、数脉等脉象,可以初步判断为外感病。
四、脉象解析的局限性虽然脉象解析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脉象的解析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舌诊、问诊等,才能作出最终的诊断。
中医教你如何看脉象

中医教你如何看脉象脉诊步骤歌诀: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什么是“首分浮沉”?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
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什么是“二辨虚实”?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
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什么是“三去长短”?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什么是“四算疾迟”?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什么是“五察脉形”?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可以从脉势、脉形、脉率、脉位等几个方面进行。
1. 脉势:指诊脉时脉搏的强弱、流畅度等。
正常情况下,脉象较为和缓且力度适中。
过于有力的是实脉,虚弱无力的是虚脉。
2. 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形态,需观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
如果脉管充盈、幅度较大,称为洪脉。
而脉管不太充盈、搏动的幅度也较小,则为细脉。
3. 脉率:即脉搏跳动的快慢。
正常的脉率是每分钟72-75次左右。
如果脉
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某种问题。
4. 脉位:指脉搏在寸、关、尺三个位置的深浅程度。
正常情况下,脉象在寸、关、尺三个位置的深浅程度适中。
如果脉象在某个位置过于深或浅,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某种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脉象时需要结合望、闻、问等措施,确诊后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同时,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判断脉象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脉法真传: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

脉法真传: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把脉入门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把脉的概念把脉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
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把脉的意义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故哪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把脉的部位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
《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
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
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
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把脉的方法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
《素问。
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中医脉象的辨别方法

中医脉象的辨别方法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脉搏的形态和特征,可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以及疾病的病机。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脉象辨别方法。
一、脉象的观察方法1. 脉象的形态脉象的形态包括脉搏的弦、滑、涩、弱、缓、急等特征。
弦脉多见于肝病,滑脉多见于寒湿病,涩脉多见于热病,弱脉多见于气虚病,缓脉多见于寒病,急脉多见于痛病。
2. 脉象的长短脉象的长短可以反映人体阳气和阴气的盛衰。
长脉多见于阳盛阴虚,短脉多见于阳虚阴盛。
3. 脉象的强弱脉象的强弱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
强脉多见于气盛血厚,弱脉多见于气虚血弱。
二、脉象的摸诊方法1. 脉象的滚动感脉象的滚动感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流通情况。
正常脉象应该有规律的滚动感,如果脉象有断续感或不连续感,可能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
2. 脉象的韧劲和力度脉象的韧劲和力度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充盈情况。
正常脉象应该有一定的韧劲和力度,如果脉象太弱或太强,可能是气血不足或过盛的表现。
3. 脉象的速度和节律脉象的速度和节律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运行速度和节律。
正常脉象应该有规律的速度和节律,如果脉象过快或过慢,可能是气血运行异常的表现。
三、脉象的分析方法1. 脉象的整体分析通过观察和摸诊脉象的形态、长短、强弱等特征,可以综合分析人体脏腑功能的盛衰情况。
比如,弦脉多见于肝病,滑脉多见于寒湿病,涩脉多见于热病等。
2. 脉象的局部分析通过观察和摸诊脉搏的部位和节律,可以分析出人体脏腑功能的具体情况。
比如,头部脉搏的异常可能与头部疾病有关,手部脉搏的异常可能与手部疾病有关等。
四、脉象的辨别方法1. 辨别脉象的寒热属性脉搏的涩、弦、急等特征多见于热病,脉搏的滑、缓、弱等特征多见于寒病。
通过观察和摸诊脉搏的形态和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人体是否有寒热病证。
2. 辨别脉象的气血盛衰脉搏的长短、强弱等特征可以反映人体阳气和阴气的盛衰情况,脉搏的韧劲和力度可以反映人体气血的充盈情况。
26种脉象的鉴别方法

26种脉象的鉴别方法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针对性,其诊断作用不能互相替代。
其中,任何一种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或被误解,都会影响对脉象的诊察,甚至影响脉诊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作用。
因此,二十六种脉象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偏废,必须熟炼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技术。
在诊疗实践中,一般是以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及其相兼脉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脉象变化。
因此,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
否则,对脉象的诊察就缺乏依据。
比如,滑涩二脉都是诊察脉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确这一点,对滑涩二脉的诊察就没针对性。
再如动脉,其实际意义是诊察非窦性心律的脉形,若不明确这一点,对动脉所主病证的分析很容易与其实际意义相悖。
特别是代脉和革脉,由于近代脉书误解了这两种脉象的实际意义,对其所主病证的分析已离题太远。
这些实例说明,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才能充分体现脉诊的诊断作用。
脉的变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脉体的大小、脉的长短、频率、脉位、节律、气势、张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缓程度等。
错综复杂的脉象,主要是这些方面发生变化。
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就是针对这些方面的变化。
其中,由一种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一个方面的变化。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
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再加相兼脉,基本上概括了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主要方面。
因此,对错综复杂的脉象进行诊察,必须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这是诊脉的入门技术。
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和脉形规范,熟识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分别涉及寸口脉哪些方面的变化。
然后,按脉象的构成条件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进行诊察。
对初学者来说,这是简便易学的诊脉方法。
1.察至数在察至数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迟脉和数脉。
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
一呼一吸为一息。
一息脉动四、至之间为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脉象鉴别
在二十八种常见病脉中,有些脉象很相似,容易混淆不清,正如王叔和在《脉经·序》中所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故必须注意相似脉的鉴别。
对此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编有言简意赅的“相类诗”加以鉴别,徐灵胎更具体地说明脉象的鉴别可用近似脉象相比的比类法,和用相反脉象对比的对举法。
(一)比类法
比类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归类,或称分纲,即将相似的脉象归为一类;二是辨异,即分析相似脉象的区别。
1.归类
由于脉象繁多,且有很多脉象彼此相似,不易掌握和记忆,将二十八种脉进行归类、分纲,就能提纲挈领,执简驭繁。
以往对脉象的分类标准并不一致。
汉·张仲景把脉象分成阴阳两大类:浮、数、大、动、滑诸脉为阳脉,沉、涩、弱、弦、微诸脉为阴脉;宋·崔嘉彦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将二十四脉隶属其下;元·滑伯仁主张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统辖各脉;清·陈修园则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为纲统二十八脉。
各种病脉均是在邪正斗争中形成的,辨证以表里寒热虚实为纲,脉象则有浮沉迟数虚实之相应。
因此,现按浮、沉、迟、数、虚、实六个纲脉加以归类比较。
临床常见病脉的脉象和主病归类如表4-4。
2.辨异
在了解同类脉象相似特征的基础上,再将不同之处进行比较而予以区别,这就是脉象的辨异。
这样有比较有鉴别,更易于掌握,也便于诊察。
(1)浮脉与芤脉、革脉、散脉:四种脉象的脉位均表浅,轻取皆可得。
不同的是浮脉举之有余,重按稍减而不空,脉形不大不小;芤脉浮大无力,中间独空,如按葱管;革脉是浮
取弦大搏指,外急中空,如按鼓皮;散脉是浮而无根,至数不齐,脉力不匀。
(2)沉脉、伏脉与牢脉:三种脉象的脉位均在皮下深层,故轻取不应。
不同的是沉脉重按乃得;伏脉较沉脉部位更深,须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时伏而不见;牢脉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3)迟脉与缓脉、结脉:三者脉率均小于五至。
但迟脉一息不足四至;缓脉虽然一息四至,但脉来怠缓无力;结脉不仅脉率不及四至,而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4)数脉与疾脉、滑脉、促脉:四种脉象的共同点是脉率均有快于正常脉象的感觉。
不同的是数脉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疾脉一息七八至;滑脉仅指脉形往来流利,应指圆滑似数但并不数;促脉不仅脉率每息在五至以上,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5)细脉与微脉、弱脉、濡脉:四种脉象都是脉形细小且脉势软弱无力。
细脉形小而应指明显,主要从脉搏的形态而言;微脉则极软极细,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起落模糊,不仅
表4-4 常见病脉归类简表
从脉形言,而且主要指脉搏的力量弱;弱脉为沉细而无力;濡脉为浮细而无力,即脉位与弱脉相反,轻取即得,重按反不明显。
(6)实脉与洪脉:二者在脉势上都是充实有力。
但实脉应指有力,举按皆然,来去俱盛;而洪脉状若波涛汹涌,盛大满指,来盛去衰。
(7)短脉与动脉:二者在脉搏搏动范围上都较小,仅关部明显。
但短脉常兼迟涩;动脉其形如豆,常兼滑数有力之象。
(8)结脉与代脉、促脉:三者均属有歇止的脉象。
但促脉为脉数而中止,结脉为脉缓而中止,二者歇止均不规则;代脉是脉来一止,其脉率可快可慢,且歇止有规则,歇止时间较长。
(二)对举法
对举法就是把两种相反的脉象对比而加以鉴别的方法。
除上述六纲脉的分类包含有对举的内容之外,再举例说明如下:
(1)浮脉与沉脉:是脉位浅深相反的两种脉象。
浮脉脉位浅表,轻取即得,重按反弱,“如水漂木”;沉脉脉位深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投水。
”
(2)迟脉和数脉:是脉率慢快相反的两种脉象。
迟脉脉率比平脉慢,一息不足四至;数脉脉率比平脉快,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3)虚脉与实脉:是脉搏气势相反的两种脉象。
虚脉三部脉举按均无力;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4)滑脉与涩脉:是脉搏流利度相反的两种脉象。
滑脉是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涩脉是往来艰涩,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5)洪脉与细脉:是脉体大小和气势强弱相反的两种脉象。
洪脉的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势盛而去势衰;细脉脉体细小如线,其势软弱无力,但应指明显。
(6)长脉与短脉:是脉位长短相反的两种脉象。
长脉的脉象是脉管搏动的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短脉的脉象是脉管的搏动短小,仅在关部明显,而在寸、尺两部不明显。
(7)弦脉与紧脉:是因脉管性质有差异而脉势脉形有别的两种脉象。
弦脉主要是脉管较硬,弹性差,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紧脉主要是脉管绷急、弹性高,脉体不大而脉势有力,弹指如转索。
(8)紧脉与缓脉:是脉搏气势相反的两种脉象。
紧脉脉势紧张有力,如按切绞绳转索,脉管的紧张度较高;缓脉脉势怠缓,脉管的紧张度较低,且脉来一息仅四至。
(9)散脉与牢脉:是脉位与气势相反的两种脉象。
散脉脉位浅表,浮取应指,脉势软弱,散而零乱,至数不清,中取、沉取不应;牢脉脉位深沉,脉势充实有力,实大弦长,坚牢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