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市场概述:农耕文化旅游是一种结合农耕活动和文化体验的旅游形式,旨在让游客了解和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农村生活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和文化体验的追求,农耕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并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市场规模: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统计数据,农耕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2019年全国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率预计为XX%。

目标群体:农耕文化旅游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 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对于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于文化体验的追求,使得他们成为农耕文化旅游的主要客户群体。

2. 家庭游客:随着家庭休闲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农耕文化旅游作为亲子活动的一种方式。

3. 文化爱好者:对于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游客,他们希望通过农耕文化旅游来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的内涵。

4. 健康追求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希望通过参与农耕活动来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竞争分析: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传统农村旅游景区、主题公园以及其他农耕文化旅游项目。

竞争对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优势:一些传统农村旅游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2. 品牌优势:一些知名的主题公园和农耕文化旅游项目通过品牌营销和宣传,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了一定的忠实客户群体。

3. 服务优势:一些农耕文化旅游项目注重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体验,赢得了游客的好评。

市场机会: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农耕文化旅游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机会:1.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化体验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农耕文化旅游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农村地区的发展,一些传统农耕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为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引言概述:农耕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融合了农业文化和旅游体验的元素,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

本文将从需求、供给、竞争、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五个方面进行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一、需求分析1.1 游客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兴趣-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减,对农耕文化的兴趣逐渐增加。

- 游客对于亲近自然、体验传统农耕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 游客对于农耕文化旅游的教育意义和情感共鸣的追求。

1.2 城市人群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日益强烈。

- 城市人群对于逃离喧嚣、放松身心的需求促使他们选择农耕文化旅游。

1.3 农耕文化旅游的独特吸引力-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渴望。

- 农耕文化旅游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体验,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

-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满足了游客对于多样化旅游需求的追求。

二、供给分析2.1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农耕文化旅游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美丽的田园风光、传统农具和农耕技艺等。

-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2.2 农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农耕文化旅游地区逐渐完善了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了游客的便利度。

- 农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2.3 农耕文化旅游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 农耕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专业和优质的服务。

- 农耕文化旅游景区不断创新,推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对于个性化需求的追求。

三、竞争分析3.1 农耕文化旅游景区的竞争格局- 农耕文化旅游景区数量逐渐增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 一些知名农耕文化旅游景区通过品牌效应和口碑优势占据市场份额。

3.2 农耕文化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农耕文化旅游景区通过丰富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活动来吸引游客。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综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目录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 (2)(一)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 (2)(二)农耕文化的时空特征 (3)( 三) 农耕文化的实践原则 (3)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主要文化类型、内容 (4)三.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价值分析 (6)1 观光旅游 (6)2 体验旅游 (7)3 乡村旅游 (7)4 教育旅游 (7)5 探索发现旅游 (8)6 历史旅游 (8)7 节庆旅游 (8)8 其他旅游吸引物 (9)四.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状况 (9)(一)开发成功例子 (10)(二)开发中的问题 (12)(三)保护现状 (14)五、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16)六.个人小结 (21)综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农耕文化①曾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那么,农耕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一)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可以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

应时,意味着对机遇的重视和获取。

机遇,在发展农业的途程中有时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遇就是效益,就是金钱。

抓住了机遇,就主动,就发展;丢掉了机遇,就被动,就落伍。

应时,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取宜。

宜即适宜,适合。

应时,主要是对“天”而言的,取宜则主要是对“地”来说的。

取宜,最能反映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守则。

则即准则、规范,也可宽泛地理解为秩序、规矩。

中国被视为“礼义之邦”,盖由此来。

守则的主要内容一是守范,二是当位。

当位就是恪守职分,可以理解为一种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事。

守则,是人们道德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①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

和谐。

应时、取宜、守则,归结到一点,就是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是农耕文化的核心理念。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市场概况:农耕文化旅游是指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结合农业、乡村体面和农民生活体验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乡村生活的憧憬,农耕文化旅游逐渐兴起。

本文将对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市场规模: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规模庞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的总收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估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估计达到XX亿元。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乡村生活的憧憬的驱动。

发展趋势:农耕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消费者对农耕文化旅游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他们希翼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来定制旅游行程,体验不同的农耕文化活动。

2. 农业科技融合: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耕文化旅游也开始融入了一些现代农业科技元素,例如农业机械展示、智能农业体验等,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参预感和体验感。

3. 线上线下融合:农耕文化旅游再也不局限于线下的农村景区,越来越多的线上平台也开始提供农耕文化旅游产品,通过线上预订、线下参观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竞争格局: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景区竞争:各地农耕文化景区数量众多,为了吸引游客,景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包括推出不同的主题活动、提供特色的农耕体验等。

2. 服务竞争:农耕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对于游客来说非常重要,各个景区和旅行社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游客,包括导游讲解、餐饮住宿等方面。

3. 市场定位竞争:不同的农耕文化旅游产品有不同的市场定位,有些专注于高端客户,提供豪华的农耕体验,而有些则注重亲子家庭市场,提供适合家庭出游的农耕活动。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农耕文化旅游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体验农耕文化:消费者希翼通过旅游活动来亲身体验农耕文化,参预农耕活动,了解农村生活的乐趣。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农耕文化旅游是指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

农耕文化旅游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爱慕。

本文将对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了解该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潜在机会。

二、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农耕文化旅游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以某国家为例,该国农耕文化旅游市场在2022年的总收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估计到2025年,该市场的规模将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率为XX%。

三、市场需求1. 文化体验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求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追求与自然和农业生产亲密接触的机会。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游客可以参预农耕活动、品尝农产品等。

2. 健康生活需求: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远离城市喧嚣,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3. 文化教育需求:农耕文化旅游不仅能够提供农业知识的学习机会,还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满足游客对文化教育的需求。

四、市场竞争分析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旅游景点:传统旅游景点也开始加入农耕文化元素,以吸引更多游客。

他们通过举办农耕文化体验活动、推出相关产品等方式来与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竞争。

2. 农业农村旅游项目:农业农村旅游项目与农耕文化旅游有一定的重叠,也是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的竞争对手。

他们通过提供丰富的农业体验和农村生活体验来吸引游客。

3. 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为农耕文化旅游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暴光机会,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和预订农耕文化旅游产品。

因此,互联网平台也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一部份。

五、市场机会1. 农耕文化旅游的创新:农耕文化旅游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更多游客。

例如,可以开展特色的农耕体验活动,推出农耕文化产品等。

2. 农耕文化与其他旅游形式的结合:农耕文化旅游可以与其他旅游形式相结合,例如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旅游产品和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基于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基于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农 耕 文化旅 游资源是 指能 够对旅游 者产生吸 引
是旅 游 活动 开展 的核 心吸 引力所在 。 在我 国 的传 统 力 的农 耕 文化 因素 , 并且能 够在 旅游 过 程 当中产生 文化 中, 农耕 文化 占有 较大 的 比重 , 同时又作为 乡村 经济 效 益 、 态 效 益和 社 会效 益 。 生 文章 进 一步 将农 主要 可 以分 为具体 农 耕 旅 游的核心 , 对其进 行研究 和开发 , 对加 快发 展文化 耕 文化 旅 游资 源进 行划 分 , 旅 游和 乡村旅 游都 具有 重要的意 义 。
文化 旅 游资源 和 抽象 农 耕 文化 旅 游资源 。 具体 农 耕 文化 旅游 资源 是比较 直观 的, 可通 过视 觉感知 , 包括

农耕文化相关概 念
( 农耕文化的定义 一)
农具 、 饮食 、 农耕 景观 、 色物 品等 ; 特 抽象 农 耕文化
旅 游资源主 要为精神层 面的资源 , 括民1 舞 、 包 司歌 岁
目前 , 国 的农 耕 文化 旅 游 活 动主 要 停 留在 观 品 。 重乡村 旅游农 耕文化 的注入 , 高乡村旅游产 我 注 提 光、 餐饮 、 宿 、 住 采摘 等比 较浅 层 次 的项 目上 , 而 品 的文化品位 , 从 使游 客从钢筋水泥森林 里暂得 解脱 , 导致旅 游产品体 系欠缺 , 次不够丰富 , 游产品 同 去 体 验 纯真 的 原始 农 耕 生活 , 是 一种超 脱 , 层 旅 这 更是
( 国内农耕文化旅游基本状况 一)
目前 , 国农 耕 文化 旅游 尚处于 起 步 阶段 , 我 对
农 耕 经 济的 基 础上 形 成 的农 业社 会 的 文化 。同时 题 】 同类 别的细 分, 农耕 文化也是 如此 。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综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目录一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 (2)(一)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 (2)(二)农耕文化的时空特征 (3)(三)农耕文化的实践原则 (3)二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主要文化类型、内容 (4)三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价值分析 (6)1 观光旅游 (6)2 体验旅游 (7)3 乡村旅游 (7)4 教育旅游 (7)5 探索发现旅游 (8)6 历史旅游 (8)7 节庆旅游 (8)8 其他旅游吸引物 (9)四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状况 (9)(一)开发成功例子 (10)(二)开发中的问题 (12)(三)保护现状 (14)五、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16)六 .个人小结 (21)综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农耕文化①曾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那么,农耕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一)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可以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

应时,意味着对机遇的重视和获取。

机遇,在发展农业的途程中有时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遇就是效益,就是金钱。

抓住了机遇,就主动,就发展;丢掉了机遇,就被动,就落伍。

应时,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取宜。

宜即适宜,适合。

应时,主要是对“天”而言的,取宜则主要是对“地”来说的。

取宜,最能反映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守则。

则即准则、规范,也可宽泛地理解为秩序、规矩。

中国被视为“礼义之邦”,盖由此来。

守则的主要内容一是守范, 二是当位。

当位就是恪守职分,可以理解为一种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事。

守则,是人们道德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和谐。

应时、取宜、守则,归结到一点,就是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是农耕文化的核心理念。

和谐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世代相传的核心理念。

农耕文化的研学旅游线路

农耕文化的研学旅游线路

农耕文化的研学旅游线路一、介绍在现代社会,农耕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它是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学旅游是一种将学习与旅游相结合的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农耕文化。

本文将介绍一条农耕文化的研学旅游线路,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

二、线路规划1. 第一天:传统农耕的起源•上午: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下午:参观农田,亲自体验辛勤劳动,了解农耕的具体过程。

2. 第二天:传统农具的使用•上午:参观农具博物馆,学习不同类型的传统农具和其使用方法。

•下午:参与农耕示范活动,学习如何使用传统农具进行农作业。

3. 第三天:农耕文化的传承•上午:参观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基地,了解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方法。

•下午:参与传统农耕技艺培训班,亲自学习并体验传统农耕技艺。

4. 第四天:农耕文化的体验•上午:参观传统农庄,了解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下午:体验传统农耕活动,如种田、放牛等,加深对农耕文化的认识。

三、活动安排1. 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展览和文物看板了解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重点介绍农耕技术的进步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生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与导游、讲解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2. 农田体验在农田中,学生们可以亲自体验农耕的辛勤劳动,如耕地、播种、除草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和艰辛。

导游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当地的农耕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们有机会亲手操作。

3. 农具博物馆参观参观农具博物馆是了解不同类型的传统农具和其使用方法的最佳途径。

展馆中陈列了各种农具,并配有详细的介绍和解说。

学生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些传统农具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习其使用方法。

4. 农耕示范活动通过参与农耕示范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如何使用传统农具进行农作业。

导游和农民会进行示范,让学生们观察和学习正确的农作业姿势和动作,并有机会亲自尝试。

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发展潜力研究——以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发展潜力研究——以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为例

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引发了 发展,
研学旅行快速发展的热潮&!', 根据全国教育事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经济%生态%文化%景观
业发展统计公报!!"!" 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 和技术等方面具有突出特征!并在农业和农村历
在校生&/$< 亿人&#'!随着素质教育和旅游产业 史演进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农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王博杰! 等/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发展潜力研究+++以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为例-&%'&-
+3=2^V>+]3=2 OYN >=+W>/O66H]^=2SG3! .W+]=W^ +HW`FGVF+W+*W^W`WGH,EW2+,H+W2+=FGHBW^V6F+=H2FG+HV]=>E=2 OYN >=+W>/OBHV]?^=EW2>=H2FGW`FGVF+=H2 B]FEW.H]d .F>^W`WGH,W^! .*=6* 6H2>=^W]W^ +*W]W>HV]6W`FGVW>,H+W2+=FG! *W]=+? FSW6F]]3=2S,H+W2+=FG! BF6=G=+3>W]`=6W,H+W2+=FGF2^ EF]dW+^W`WGH,EW2+,H+W2+=FG/[W2 6]=+W]=H2 GW`WG>! =26GV^=2SFS? ]=6VG+V]FG*=>+H]3F2^ 6VG+V]W`FGVW>! FS]=6VG+V]FGW^V6F+=H2 `FGVW>! 2F+V]WW^V6F+=H2 `FGVW>! *W]=+FSW]W>HV]6WW2^H.? EW2+! ,HG=636H2>W]`F+=H2 GW`WG! +]F2>,H]+F+=H2 F66W>>=5=G=+3! BF6=G=+3]W6W,+=H2 GW`WG>! >FBW+3F2^ >W6V]=+36F,F6=+=W>! W^V6F+=H2FG+HV]=>EEF]dW+>V,,H]+! >+FdW*HG^W]>V,,H]+GW`WG>! .*=6* .W]WBV]+*W]W4,]W>>W^ 53&( =2^W4W>/NV5>W? JVW2+G3! +*W.W=S*+>HB6]=+W]=H2 GW`WG>F2^ =2^W4W>.W]W^W`WGH,W^ +*]HVS* O2FG3+=6TW+.H]d _]H6W>>" OT_# F2^ D2+]H,3RW=S*+gW+*H^ " DRg# ! F2^ +*W^W`WGH,EW2+,H+W2+=FG.F>F2FG30W^ V>=2SH`W]GF3F2^ ]W6GF>>BV26+=H2>=2 O]6Z:N >HB+.F]W/A=2FGG3! +*WW`FGVF+=H2 B]FEW.H]d .F>F,,G=W^ =2 8WJ=2S[]F^=+=H2FGA]W>*.F+W]_WF]GX+=G=0F+=H2 N3>+WE! F2 OYN >=+W=2 e*W1=F2S_]H`=26W! \*=2F/[*W]W>VG+>>VSSW>+W^ +*F+AV4=N+]WW+*F^ +*WEH>+HV+>+F2^=2S ^W`WGH,EW2+,H+W2+=FGBH]W^V6F+=H2FG+HV]=>E/[H.2>HBGVH>*W! e*H2SSVF2! Q=2>*=! n=F23VF2! F2^ PW=^=F2 *F^ F *=S* ^W`WGH,EW2+,H+W2+=FG5F>W^ H2 +*W>+]W2S+*W2=2SHB]WGW`F2+]W>WF]6* F2^ =2B]F>+]V6+V]W>/[*W+HV]=>E]W>HV]6W> F2^ >W]`=6WBF6=G=+=W>=2 +H.2>HBQ=2uF2 F2^ @V3VW^=^ 2H+^W`WGH, .WGG! F2^ +*W]WBH]W+*W^W`WGH,EW2+,H+W2+=FGBH] W^V6F+=H2FG+HV]=>E=2 +*W>W+H.2>.W]WGH./[HBV]+*W]W2*F26W+*W^W`WGH,EW2+,H+W2+=FGHBW^V6F+=H2FG+HV]=>E=2 F^`F2+FSW^ F]WF>! =+.F>>VSSW>+W^ +H^=`W]>=B36H2>VE,+=H2 H,+=H2>+*]HVS* F6HE5=2F+=H2 HB*VEF2?2F+V]W]W? >HV]6W>! F2^ +HW2*F26W+*W=2+W]F6+=`=+3F2^ W4,W]=W26WHBW^V6F+=H2FG+HV]=>E,]H^V6+>/A]HE+*W,W]>,W6+=`WHB^W? `WGH,EW2+,H+W2+=FG! +*W*HG=>+=6W`FGVF+=H2 B]FEW.H]d HBW^V6F+=H2FG+HV]=>E,]H`=^W^ 5H+* +*WH]W+=6FGSV=^F26WF2^ EW+*H^HGHS=6FG>V,,H]+BH]+*W+HV]=>E>W6+H]>=2 OYN >=+W>/ 9#/ :'*(&$ FS]=6VG+V]FG*W]=+FSW>3>+WE>" OYN# ( W^V6F+=H2FG+HV]=>E( +HV]=>E]W>HV]6W>( ,H+W2+=FGW`FGVF+=H2( 8W? J=2S[]F^=+=H2FGA]W>*.F+W]_WF]GX+=G=0F+=H2 N3>+WE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实用标准文案综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目录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涵 (2)(一)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 (2)(二)农耕文化的时空特征 (3)( 三) 农耕文化的实践原则 (3)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主要文化类型、容 (4)三.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价值分析 (6)1 观光旅游 (6)2 体验旅游 (7)3 乡村旅游 (7)4 教育旅游 (7)5 探索发现旅游 (8)6 历史旅游 (8)7 节庆旅游 (8)8 其他旅游吸引物 (9)四.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状况 (9)(一)开发成功例子 (10)(二)开发中的问题 (11)(三)保护现状 (13)五、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15)六.个人小结 (20)综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涵农耕文化①曾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那么,农耕文化的涵是什么?(一)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可以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

应时,意味着对机遇的重视和获取。

机遇,在发展农业的途程中有时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遇就是效益,就是金钱。

抓住了机遇,就主动,就发展;丢掉了机遇,就被动,就落伍。

应时,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取宜。

宜即适宜,适合。

应时,主要是对“天”而言的,取宜则主要是对“地”来说的。

取宜,最能反映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守则。

则即准则、规,也可宽泛地理解为秩序、规矩。

中国被视为“礼义之邦”,盖由此来。

守则的主要容一是守,二是当位。

当位就是恪守职分,可以理解为一种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事。

守则,是人们道德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①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

实用标准文案和谐。

应时、取宜、守则,归结到一点,就是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是农耕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综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目录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 (2)(一)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 (2)(二)农耕文化的时空特征 (3)( 三) 农耕文化的实践原则 (3)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主要文化类型、内容 (4)三.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价值分析 (6)1 观光旅游 (6)2 体验旅游 (7)3 乡村旅游 (7)4 教育旅游 (7)5 探索发现旅游 (8)6 历史旅游 (8)7 节庆旅游 (8)8 其他旅游吸引物 (9)四.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状况 (9)(一)开发成功例子 (10)(二)开发中的问题 (12)(三)保护现状 (14)五、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16)六.个人小结 (21)综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农耕文化①曾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那么,农耕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一)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可以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

应时,意味着对机遇的重视和获取。

机遇,在发展农业的途程中有时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遇就是效益,就是金钱。

抓住了机遇,就主动,就发展;丢掉了机遇,就被动,就落伍。

应时,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取宜。

宜即适宜,适合。

应时,主要是对“天”而言的,取宜则主要是对“地”来说的。

取宜,最能反映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守则。

则即准则、规范,也可宽泛地理解为秩序、规矩。

中国被视为“礼义之邦”,盖由此来。

守则的主要内容一是守范,二是当位。

当位就是恪守职分,可以理解为一种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事。

守则,是人们道德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①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

和谐。

应时、取宜、守则,归结到一点,就是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是农耕文化的核心理念。

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农耕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农业技术,更是承载着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传统农耕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农耕文化,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千百年来农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它代表着先民们世世代代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传承农耕文化不仅可以使后代了解先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更能够引导现代人们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

此外,传承农耕文化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激发人们对乡村生活和农耕精神的热爱,推动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

二、传承农耕文化的途径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农耕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育传承:将农耕文化纳入中小学课程,通过开设相关的农耕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传统农耕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农村等地,亲身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2. 社区互动:建立农耕文化社区,定期组织农耕文化活动,如农耕技艺比赛、农耕经验交流等。

通过社区的互动,让居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农耕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传统乡村旅游:利用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将乡村民俗、农耕技艺等作为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同时,通过旅游的方式,向他人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4. 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加大对农耕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力度,推动其得到国家级保护,并通过展览、出版等方式向公众展示。

三、发展农耕文化的意义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为了推动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

发展农耕文化可以促进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农民对农田的管理、农作物的种植等方面的认识和技能。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耕历史的国家,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这种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传承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农耕文化根植于千百年的农耕生活,代代相传。

家族制度是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代代相传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和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传统的农耕节日和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农耕文化。

以春节为例,许多与耕作和农耕有关的传统习俗,如祭祀土地神、贴春联、放鞭炮等都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传统。

然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减少,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这使得传统的农耕文化面临着断层的危机。

同时,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对传统农耕文化造成了冲击。

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也导致了传统农耕技术和手工艺的衰退。

这些问题使得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农耕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力量,可以组织农耕文化的展览和演出,教导年轻人了解和尊重农耕文化。

其次,应该鼓励农民合作社的建立,促进农耕技术和经验的共享。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农民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农耕技能。

此外,政策的支持也十分重要,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好的农耕设备和技术,以推动农村的发展。

在传承农耕文化的同时,还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农耕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将其与传统农耕结合起来,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改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推广有机农业的发展。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市场概述:农耕文化旅游是指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旨在让游客了解、体验传统农耕文化,感受农田生活的乐趣。

随着人们对于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追求,农耕文化旅游市场逐渐兴起。

本文将对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市场规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以中国为例,农耕文化旅游市场在过去五年内年均增长率超过10%。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估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

二、市场需求:1. 传统文化追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加。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

2. 城市疲劳缓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憧憬与渴望增加。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让人们暂时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宁静的农田生活。

3. 健康养生需求:现代人对于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种与大自然亲近的方式,让人们享受新鲜空气、健康食品和锻炼身体的机会。

三、竞争格局:目前,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有以下几类竞争对手:1. 传统农家乐:传统农家乐是农耕文化旅游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他们通过提供农田体验、农事活动和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吸引游客。

2. 农耕文化主题公园:一些农耕文化主题公园通过打造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景区,提供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3. 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通过组织农耕文化旅游路线、提供一站式服务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便利,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随着人们需求多样化,农耕文化旅游将朝着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

旅游企业可以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农耕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增加市场竞争力。

2. 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农耕文化旅游将更加注重教育和娱乐相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娱乐中学习,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市场概况:农耕文化旅游是一种结合农业、农耕文化和旅游体验的新兴旅游形式。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农耕文化旅游市场逐渐兴起。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竞争分析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需求分析:1.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兴趣逐渐增加。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种了解和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2. 环境与健康意识的提升:农耕文化旅游通常发生在农村地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

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环境保护,选择农耕文化旅游可以让他们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放松的环境。

3. 亲子教育需求的增加: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个亲子互动的平台,让孩子们了解农耕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竞争分析:1. 同类旅游景点: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地区都有类似的旅游景点。

例如,某某省的农耕文化主题公园,提供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体验项目和展示,吸引了大量游客。

2. 其他旅游形式:除了农耕文化旅游,其他旅游形式也是竞争对手。

例如,城市旅游、海滨度假等各种旅游方式都与农耕文化旅游争夺游客的时间和金钱。

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农耕文化旅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

例如,农耕体验课程、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2. 个性化定制服务: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农耕文化旅游也开始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例如,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提供私人导游、特色农产品购买等服务,增加旅游的个性化体验。

3. 线上线下结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平台逐渐成为农耕文化旅游的重要推广渠道。

旅游企业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和预订服务,同时线下实体景区也要提供更好的线下体验。

市场前景:农耕文化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市场概况:农耕文化旅游是一种结合农业、农耕文化和旅游体验的新兴旅游形式。

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农耕文化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农耕文化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农耕活动,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还可以了解农耕文化的历史和价值。

市场需求:1.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追求逐渐增强。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2. 环保意识的提升: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近的机会,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耕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城市人群的压力释放: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工作使得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远离城市喧嚣的机会,让游客可以在田园风光中放松身心,享受宁静与宜人的环境。

4. 家庭亲子旅游的需求: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一起出游,增进亲子关系。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个亲子互动的机会,让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参与农耕活动,增进感情。

市场规模: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根据相关数据和调查研究,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一个农耕文化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

目前,农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有数百万游客选择参与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规模超过数十亿元。

市场竞争分析: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旅游景区、农家乐、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等。

这些竞争对手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农耕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游客。

为了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农耕文化旅游企业需要具备以下竞争优势:1. 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拥有独特的农耕文化资源,例如传统的农耕技艺、农耕文化遗产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 优质的服务体验: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包括专业的导游解说、舒适的住宿条件、丰富的活动内容等,可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市场概述:农耕文化旅游是指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结合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元素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环保、文化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农耕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并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本文将对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目标客群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扩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农耕文化旅游的年度游客量超过5000万人次,年总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其中,农耕文化旅游的主要市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及周边地区,但近年来,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地区的游客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发展趋势:农耕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体验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对于农耕文化的体验需求也逐渐增加。

游客希望通过参与农事活动、品尝农产品等方式,深入了解乡村文化,感受传统农耕的魅力。

2.绿色环保旅游理念普及:农耕文化旅游与绿色环保旅游理念相结合,强调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这符合现代人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也与农村旅游发展的方向相契合。

3.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农耕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事体验、农家乐,还有文化展览、农产品购物等。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体验的多样性。

4.农业观光的融合:农耕文化旅游与农业观光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旅游模式。

游客可以参观农田、农场,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亲手体验农事活动,增加对农业的了解和认同。

目标客群:农耕文化旅游的目标客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是农耕文化旅游的主要客群,他们通常对于农耕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通过参与农事体验等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

2.家庭游客:家庭游客是农耕文化旅游的重要客群,他们通常希望通过旅游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们了解农耕文化、感受农村生活,同时也能享受乡村风光和美食。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市场概述:农耕文化旅游是指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结合农业、农村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农耕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并受到了泛博游客的爱慕。

本文将对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我国为例,农耕文化旅游在农村地区发展较为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

据统计,2022年,我国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估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年均增长率估计在XX%摆布。

二、市场需求:1. 传统文化追溯: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和传承需求逐渐增加。

农耕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2. 自然环境体验:农耕文化旅游往往与乡村体面和自然环境结合,提供了一种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旅游体验。

游客可以在农田中亲手体验农耕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 休闲度假需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加。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游客可以在乡村中放松身心,享受慢生活的乐趣。

三、竞争状况: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同质化竞争:目前市场上的农耕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缺乏独特性和差异化。

这导致游客选择难点,同时也限制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 品牌竞争:一些知名旅游企业和农业企业开始涉足农耕文化旅游市场,通过品牌优势和资源整合,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对于小型农耕文化旅游企业来说是一种竞争压力。

3. 服务质量竞争:农耕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游客体验至关重要。

一些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个性化的体验,赢得了游客的口碑和忠诚度。

四、发展趋势:1. 创新产品开辟:为了应对同质化竞争,农耕文化旅游企业需要加大对产品的创新力度,开辟独特的旅游产品。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市场概述农耕文化旅游是一种结合农耕活动和文化体验的旅游形式,旨在让游客深入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村生活,并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增加,农耕文化旅游逐渐成为热门旅游选择之一。

本文将对农耕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目标客群和竞争对手等方面。

市场规模农耕文化旅游市场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全国农耕文化旅游的总收入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这一增长趋势估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保持。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规模主要受到城市人口对于乡村休闲度假需求的推动,以及农村地区对于旅游业的积极拓展。

市场趋势1. 乡村休闲度假需求增加: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于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越来越高。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使人们能够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的农村生活。

2. 传统文化回归: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体验农耕活动、了解传统文化。

3. 环保意识增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在增加。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方式,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目标客群农耕文化旅游的目标客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 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是农耕文化旅游的主要客群,他们对于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较高。

他们希翼通过农耕文化旅游来放松身心、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景。

2. 文化爱好者:对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也是农耕文化旅游的潜在客户。

他们希翼通过参预农耕活动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 家庭游客:农耕文化旅游也是一种适合家庭出游的方式。

家庭游客希翼通过农耕文化旅游来增进亲子关系、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4. 外国游客: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对于农耕文化感兴趣。

他们希翼通过农耕文化旅游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风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姓名: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112班学号: ********指导教师: 丁晓蕾职称:2012 年12 月5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 (3)1、1农耕文化的基本含义 (3)1、2农耕文化:农业发展的历史支撑 (3)1、3农业文化与农耕文化 (4)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主要文化类型和内容 (5)2、1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主要文化类型 (5)2、1、1湘西侗族农耕文化类型 (5)2、2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容 (5)2、2、1农耕文化在观念层次上的具体特征 (5)三、中国农耕文化旅游价值的分析 (7)3、1农耕文化对生态旅游的价值 (7)3、2农耕文化对于云南地区的价值 (8)四、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价值 (9)4、1农耕文化的开发 (9)4、1、1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开发 (9)4、1、2特色农耕旅游开发 (11)4、2农耕文化的保护 (11)五、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12)5、1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12)5、1、1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现状 (12)5、1、2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对策 (12)5、2休闲农场 (14)5、2、1休闲农场的发展现状 (14)5、2、2农耕文化在休闲农场中的作用 (14)六、总结 (15)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及其旅游发展研究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1、1农耕文化的基本含义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

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1、2农耕文化:农业发展的历史支撑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

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

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

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

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

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

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1、3农业文化与农耕文化在中国农业文化发展的前两个时期,即原始农业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时期,可统称为农耕文化时期,或古代农业文化时期。

在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文化是基础,因为它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的的,它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塑造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身。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中原农耕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农业文化的基础,又是宋代以前中国农业文化的轴心。

中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这是徐光春同志在谈到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完全符合中国农业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发展的实际。

①①/view/690117.htm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主要文化类型和内容2、1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主要文化类型2、1、1湘西侗族农耕文化类型1、风俗习惯类:包括生产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丧葬习俗等;2、民间艺术类:如绘画艺术、雕刻镶嵌艺术、织面艺术、建筑艺术等方面。

②2、2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内容2、2、1农耕文化在观念层次上的具体特征1.悠闲性和自满意识: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惧怕竞争和冒风险。

在长期的农耕中,农民虽然养成了勤劳、执著、忍耐、朴实、精耕细作的传统美德,但同时又形成了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保守落后的历史惰性心态。

长期以来,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活工作节奏缓慢、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效率低下等倾向,根本谈不上生产工作上的压力感、危机感、紧迫感,更谈不上经济上的外向性和扩张性发展。

2.保守性: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经验主义,迷信盲从,拒绝接受新事物。

“以不变应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因循守旧、固步自②元尧青《湘西侗族农耕文化类型及其价值》《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二十期封,这是农耕土壤滋生出来的又一文化特征。

农耕社会自然经济的特点和人们认识世界手段的局限性,决定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都是直觉式、经验型。

然而,自然社会的客观规律远非人们的感官和经验所能及,凭经验判断和直觉推理势必会产生南辕北辙。

虽然中国农耕文明曾经引领世界文明七、八百年,有过许多举世瞩目的发明,但是,这些统统只是技术层面上的发明,是基于对经验的总结,属于直觉性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所倡导的求真知精神不可同日而语。

特别是近代200多年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和极权统治,使中国失去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接轨的机会,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被排斥在近代科学文明之外。

这种因愚昧而无知,因无知而迷信,因迷信而盲从是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它使得中国人习惯于经验和模仿,不注重探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平均主义:“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孔子曾说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并倡导在中国那片自然经济的土壤上建成一个“大同世界”,研究者们把这一思路称之为中国农耕文化派生出来的理想主义。

这一主义的直解就是“均”、“等”观,这一观念不仅为中国老百姓接受,而“不患寡而患不均’’也成了封建统治者的经典说教。

农耕社会中浓厚的家族制意识,往往使人们不能平等地承认各自的机会,同时更不愿承受其结果的不均,这就是农耕社会中平均主义的文化传统。

4.封闭性:不愿流动,自给自足,排斥合作,不关注外界变化。

土地是农耕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古代的农民世世代代聚族而居,对土地的依恋感情尤为强烈,他们满足和习惯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加之生产工具的极其简陋,没有也不需要远距离的市场,人们的活动半径极为狭小,足不出户,一辈子就可以只生活在熟人圈子里,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极为有限,人们对自己生活圈外的事漠不关心。

5.浓厚的血缘与地缘意识:人治与帮派文化。

农耕社会里,劳动以简单的自然关系分工,男耕女织,生产经验在上下代之间直接传递。

人际交往主要在家庭内部,以及亲戚邻里之间,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家庭及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农业经济一直深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干旱、洪涝和虫灾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农民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农耕文化中特别强调血缘和地缘关系,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朝内有人好做官”,“肥水不流外人田”成为人们当然的价值观。

6.“官本位”、等级和特权意识:行政职务胜过专业技能。

在小农经济时代,等级意识和特权观念浓厚,农耕文化对人才的认识和理解上最典型的就是用“官本位”来衡量。

在人们心目中,人的高低贵贱、品德能力、有无出息,很大程度上是以其职位职务的高低来论定。

而我国现今的户口、籍地、身份和权益及地位相结合的社会分层体制,更是强化了这种等级意识。

③三、中国农耕文化旅游价值的分析3、1农耕文化对生态旅游的价值生态旅游是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③农耕文化与新农村建设/dfpd/2009-09/17/content_17727679.htm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

而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着问题,问题有其客观存在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这也就要求发展中国家对生态旅游概念应该有从适应本国特殊国情的立场来重新构建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从本土的特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走有自己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道路。

一个民族的产业结构对该民族性格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往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性格。

我国是典型的农耕国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民思想也就为农耕思想;农耕思想有其固有的弊端,阻碍我国新阶段的发展。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耕产业为中华民族带来了辉煌的农耕文化。

农耕意识在国民的生活全方面发挥着作用。

在当前生态旅游发展中所呈现的突出特征和农耕文化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这需要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价值进行构建,进而探索到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生态旅游发展途径,从而实现生态旅游的整体社会价值。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标准。

尤其是对于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我国的偏远地区,如何实现社区参与,将决定了生态旅游能否真的实现。

社区参与离不开当地文化和社会制度,在分析我国文化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我国社区参与的机制,构建不同区域的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

④3、2农耕文化对于云南地区的价值重民、富民、稳国、强国而王天下是中国农本思想的核心, 对农④刘佳峰《我国农耕文化背景下生态旅游的价值探讨与发展模式构建》业生产的重视强化了农耕文化稳定和谐的价值取向, 促进了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历史是不能被割断的, 厚重的中国农耕文化对当今我国国民修身养性, 传承中华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走生态文明之路依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对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对勤俭至上的推崇; 云南农耕文化在传承云南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秩序与和谐仍然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智慧, 云南农耕文明给我们的启示在于: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能够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使人类获得更多的利益, 但资源和自然规律的约束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活动所无法忽视的。

⑤四、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价值4、1农耕文化的开发4、1、1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开发在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诸多观念中,农耕文化是总病根。

在历史上,农耕文化创造了农业文明。

通过几千年的积淀,农耕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是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中的第二、三级,山地、高原、盆地等复杂地形更加强化了农耕文化的内陆、封闭意识,如果说,东西部的差距,最根本的是观念的差距的话,那么,在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诸多观念⑤张海翔《云南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月第五期中,农耕文化就是总病根。

“养牛为耕田,种粮为吃饭”的生产动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发展意识等等,以及由此演变出来的一系列落后观念,不仅在西部广大农村,即便是在西部城市也都是普遍存在的。

怎样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超越农耕文化呢?破除传统劣势论,树立全新优势论。

这里所说的传统劣势论,就是认为在发展的基础条件上,西部地区的区位、交通、资金、技术、人才等均不如沿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