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动机-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流电动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第6节《直流电动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紧接着这节课的学习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另一种诠释,这需要很好的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这节课进行深入加工,有着理论的依据,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有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操作方面也有很多的实验积累,在讨论解决方案时会有一些可行的猜想,并针对这些猜想设计可行的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总会有一些想法不是很严谨,需要老师的及时适当引导。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知道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了解使电动机连续转动的方法,及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电动机转动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电动机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变为科学技术,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电动机持续转动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分析:

1.协作学习法:2个学生为一组,组内同学协同完成实验任务。

2.任务驱动法:学生们经历电动机的发展历程,随着电动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生,猜想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解决措施,动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

3.讨论交流学习法: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交流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在实验操作后,交流总结实验心得和结论。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电动机的换向器工作时慢镜头视频,小型电动机模型(2个),带有换

向器的电动机模型(2个),玩具车中的电动机。

六、学法设计:

师生之间: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猜想设计,在做中学。

生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问题驱动,任务驱动,设问——思考——猜想——设计——动手——解答。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北京雾霾预警期间,机动车限行,电动车不限行的政策引入电动机。从最基础的电动机模型切入,一根通电导体可以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这个知识点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可是这种最基本的模型有它的弊端:比如当运动脱离了磁场,便不能持续运动,如何让它一直运动下去? 能否由直线运动变成不停的转动呢?以此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整体探究思路,水到渠成。

教师演示环节有两个,学生动手实验环节有3个,目的是落实基础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只是在学生实验2中,这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并不完美,学生观察换向器在电动机的应用,由于仪器的问题,并不能做到每组实验电动机都能转动起来,因为实验器材中,有的换向器的金属环和电刷之间接触不紧密,导致实验的失败;有的电刷不是以点的形式和金属半环接触的,而是以片的形式接触,导致接触面积过大,造成“断电”失败,电动机运行失败;有的电动机的半铜环之间间隔面积太小了,与片状电刷接触后,也很难做到“断电”,而导致实验失败,针对这个问题,事先已经利用绝缘胶带把半铜环之间的间隔面积做大,解决了一部分电动机不动的问题。以后还要加强实验仪器的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