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一、前言公共基础知识是各类公职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应试者顺利通过考试,更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围绕最新版的公共基础知识,进行详细、深入的阐述。
二、政治常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政治经济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矛盾;科学社会主义则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理论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3.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和社会纲领,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三、经济常识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核心概念包括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市场结构、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等。
微观经济学通过分析个体经济行为,揭示市场机制如何配置资源。
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运行及其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宏观经济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关注总量问题,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众多领域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一、政治常识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答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法律常识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什么?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
3、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答案: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三、经济常识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案: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有序性。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案: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四、文化常识1、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答案:“仁”“礼”。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3、世界文化遗产中,我国的长城始建于哪个朝代?答案:春秋战国时期。
五、科技常识1、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哪些?答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2、新能源主要包括哪些?答案: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等。
3、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答案:如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等。
六、地理常识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答案:俄罗斯。
2、我国的地势特点是什么?答案: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大约是多少?答案:约为 7:3。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280条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280条
一、中国政治
1、机构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法治国家,有三个最高国家
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行
使国家的权力。
2、分权制衡:国家权力的实施基于分权制衡的原则,即上下级政府
之间的权利和职能有互相制约的关系,以防止单一权力的集中。
3、行政管理: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分为国家机构、地方政府及行业
机构三个层面,该机构以执行职责为主,实施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维护国家法律制度,促进社会的公正及社会民主发展。
4、参与制度:全民参与是中国的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与制度是
在法治的框架内,尊重公民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利益,实现全民参与的政
治体制。
5、政党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结合,以及中国共
产主义革命和发展的根本政治力量为基础,与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的政治
制度相结合的政治体制。
6、廉洁:中国注重的是社会公正。
究其根源,一切从廉洁政治的要
求出发,加强廉洁机构的建立,严格实施廉洁制度,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中国经济
1、计划经济:中国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制定和
实施经济计划。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公共基础知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政党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 国家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的性质、政体、国体等方面的知识。
2. 政党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3. 政治体制:包括国家机构设置、职权分配等方面的知识。
二、法律常识法律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 宪法:包括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知识。
2. 民法:包括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3. 刑法:包括犯罪构成、刑罚种类等方面的知识。
三、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 宏观经济:包括国民收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2. 微观经济:包括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3. 国际经济: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四、管理常识管理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方法、管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 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 管理方法: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政治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如,中国制定政策都是基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求。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例如,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过度开发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如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就是在认识能源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平等、民主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先进社会意识,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各项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常识考点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常识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根本观点。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是坚持物质第一性,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坚持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4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哲学派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三)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物质定义的基本内容(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简言之,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3)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关系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辩证统一的。
4物质与运动(1)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变化的哲学范畴。
(3)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物质运动是由其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
5运动与静止静止是特殊的运动,是事物处于量变或位置相对稳定的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民主政治建设1、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
②依法执政不仅强调党要领导立法,还必须强调党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实施依法治国。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还需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附: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②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③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④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
2、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
(1)观点认为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把它的作用仅归结为这一点是片面的(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国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它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团结联合各党派各族群众,为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反映社情民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3、辨题: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实行开门立法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保证立法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
②在我国,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常识政治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之一,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哲学的概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三、哲学的基本形态(一)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五行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世界庸俗唯物主义:认为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
说人脑分泌精神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辩证唯物主义: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2、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要强调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唯心主义:主要强调的就是有神论,强调上帝或者神能创造一切(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是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是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3、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公基知识点总结文史
公基知识点总结文史一、政治知识政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政治权力的组织及其运行机制、政治行为的规律及其形式等问题。
政治知识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思想等内容。
在公共基础知识中,政治知识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政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运行机制的总称。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比如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
在公共基础知识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对于认识世界政治现状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2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等。
了解不同的政治理论对于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分析国家政策以及进行国际关系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3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指对政治问题的认识、看法和主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思想。
在公共基础知识中,了解政治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国家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决策,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经济知识经济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根本的领域之一。
经济知识包括货币、金融、贸易、产业结构等内容。
了解经济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2.1 货币货币是一种用来交换商品和支付债务的支付手段。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货币,了解不同国家的货币对于开展国际贸易、外汇交易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了解货币政策对于认识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金融金融是指货币和信用资金的流动和管理。
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
了解金融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规划自身的金融生活。
2.3 贸易贸易是指商品的买卖活动。
包括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
了解贸易知识可以帮助人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政策、掌握贸易技巧,以及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
政治公共基础知识(通用5篇)
政治公共基础知识(通用5篇)1.政治公共基础知识第1篇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共商国是,共商大计,是参政党。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的最高原则。
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属于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其职能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国情、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成果,是我国所特有的新型政党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例题分析: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这一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 这一制度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制度组织形式,它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的最高原则【答案】BD。
解析: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错误;B项,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正确;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它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错误;D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最高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
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知识点一、政治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的职责和任免程序3.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划分4.国家行政管理体制5.支部组织生活制度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9.全面依法治国10.民族、宗教和海外侨民工作二、经济知识点:1.宏观经济调控2.市场经济的供给和需求3.三大产业结构4.国民经济核算5.经济周期的特点和表现形式6.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7.基本经济制度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9.中央和地方经济关系10.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三、文化知识点:1.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2.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3.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4.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5.文化体制和文化市场的建设6.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8.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9.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和文化遗产四、法律知识点:1.宪法和法律的概念及特点2.法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原则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经济法和劳动法的基本规定6.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7.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8.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规定9.环境保护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基本规定10.人权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基本规定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公基)单项选择题的主要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学员们熟悉和掌握。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员们更好地备考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
公共基础知识思想政治要点
大学思想政治知识要点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我们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5.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7.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体现出来8.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0.计划与市场是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11.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12.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1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15.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16.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1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问题19.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2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2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3.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公基常考常识总结
公基常考常识总结一、政治常识1. 国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国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 党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由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 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4. 国家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为天安门城楼和五星。
二、经济常识1. 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境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消费税•消费税是对生产和消费中特定商品征收的税。
3. 国民经济行业结构•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
三、历史常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中国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四、法律常识1.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2. 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事责任。
3. 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公民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合同关系。
五、文化常识1. 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
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颐和园、长城、西湖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为公基常考常识的总结,重点包括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历史常识、法律常识和文化常识。
这些都是公共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多加总结,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必考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必考知识点公共基础知识是各种考试中经常被考察的内容之一。
作为考生,掌握公共基础知识的必考知识点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考的公共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政治常识1. 党的基本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依据和总纲领,其核心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3.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5.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二、经济常识1.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2.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经济运行中的总需求、总供给和结构,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
4. 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
5.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法律常识1. 法律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
2. 法律规定了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3. 中国法律体系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
4. 法律的适用是指法律的规定适用于特定的事实情况。
5.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后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四、科技常识1.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和实践活动。
2.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3.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生活,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
4.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是指根据资源的特点和需求,遵循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5. 科技伦理是指在科技活动中涉及到的伦理道德问题。
五、文化常识1.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文化现象。
公共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汇总一、政治知识1.国家与政府的概念和关系: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社会组织,政府是国家政权的执行机关。
2.国家的三大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3.政治制度的分类:议会制、总统制、内阁制、一党制、多党制等。
5.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宪法是国家制度和权力运行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对公民和政府的权力都有约束作用。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7.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指各种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符合公认的立场、原则和道德准则。
二、法律知识1.法律的概念和种类: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对人民行为的强制性规范。
种类包括宪法法律、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2.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责任原则、无过错原则等。
3.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罪责与责任相适应等。
4.行政法的内容和基本特点: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处罚法等。
行政法的基本特点有行政性、强制性、单一性和专属性。
5.法律合同的要件:法律合同的要件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对象、合同内容、合同形式等。
三、经济知识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资源配置等经济现象的科学。
分类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2.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创新。
它们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
3.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信息透明、财产权保护等。
4.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率。
5.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调控是指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四、人文社科知识1.哲学概念和分类:哲学是研究存在、知识和价值等普遍规律的学科,主要分为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等。
2.历史概念和分类: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主要分为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1.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例题: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是A.政权B.主权C.立法权D.行政权正确答案:B2.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性,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例题:1.恩格斯把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分为三种类型,“在古代是占有奴隶的公民的国家,在中世纪是封建贵族的国家,在我们的时代是资产阶级的国家。
”恩格斯划分国家的依据是A.国家政权的朝代特征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D.国家政权的职能类型正确答案:C2.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
”这句话的要义是A.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没有本质区别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制在阶级属性上没有区别C.任何一种类型的国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的统治职能始终不会消亡正确答案:C3.民主与专政①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②民主与专政的关系4.国家职能①国家性质(国体)和国家职能的辩证关系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核心提示:国家的各种职能都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②国家具有对内外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和政治稳定”、“社会管理职能—即国家对社会的经济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对外职能(包括“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公共知识点重点总结
公共知识点重点总结一、政治常识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2. 首都的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和国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旗是五星红旗。
4.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一致、各负其责。
5. 政府的职能和宗旨政府的职能是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安全、服务人民群众。
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利益。
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常识1. 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包括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吐火罗文明、新石器文明。
2. 中国历史的五大发展阶段中国历史的五大发展阶段是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3. 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是儒家和道家。
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5. 中国近代的两大历史事件中国近代的两大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7. 中国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争,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
8.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提出的政策,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
公基常识内容
公基常识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简称公基,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应考者对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历史、公文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基常识内容:
1. 政治常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
2. 法律常识:涉及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3. 经济常识: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财政金融、产业经济等。
4. 管理常识:包括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等。
5. 历史常识: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6. 科技常识: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史、科学基本知识以及现代科技成就等。
7. 公文常识:包括公文的基本格式、行文规范以及公文的拟制、办理和管理等。
以上仅是公基常识内容的一个概览,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单位的要求有所差异。
建议考生查阅相关的考试大纲或教材,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政治常识的考查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六个部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辩证法(1)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 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 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1、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
②依法执政不仅强调党要领导立法,还必须强调党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实施依法治国。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还需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附: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②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③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④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
2、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
(1)观点认为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把它的作用仅归结为这一点是片面的(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国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它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团结联合各党派各族群众,为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反映社情民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3、辨题:“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实行“开门立法”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保证立法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
②在我国,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认为“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
实行“开门立法”有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但“开门立法”并不意味着公民在立法上一律平等。
4、人大立法中举行听证会,这在我国尚属首次,请运用政治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大举行立听证会的认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土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有权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体现,人民有权参与立法③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才能使立法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愿望④搞好立法工作,对于扩大公民的立泫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⑤有利于立法工作科学化,提高立法质量。
5、从政治常识角度运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说明公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正确态度。
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公民也应该自觉履行义务,提高素质和职业技能,维护国家利益。
因此,公民要积极主动学习,在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6、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公民应自觉节能、节水、节电。
同时政府要求水、电、气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建立社会听证制度,在水价、电价的制定上,社会听证已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在作出决策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的上述举措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①可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支持和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能够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程度,促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7、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体现在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上。
(辨析)(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重要体现。
(2)在我国,人民不仅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而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它们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
(3)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由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通过其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
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只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8、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政府必须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职能。
②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③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9、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1)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 有利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3) 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 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0、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党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有利于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我们党怎样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①科学执政: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办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民主执政: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提高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③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党对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的领导,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
坚持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领导用人一、领导用人的原则领导者能否正确地用人,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事业的兴衰。
用人是领导者进行领导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领导的基本职能。
(一)人才的含义和特征领导用人是指领导者或领导集体在实施领导活动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对下属加以选拔、使用和培养等一系列组织行为过程。
领导用人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领导用人主要是指“用干部”,目前在一定的场合仍然如此。
但是,这里讲的领导用人则要宽泛得多,是指领导者对人的体力、智力、能力等的开发和使用,简言之,就是对具有各种各样才能的人,充分合理地开发和使用。
这里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人才的含义和特征。
对于“人才”这个概念,目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认识。
狭义的人才概念,是指具有较高的才能,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一定贡献的人。
广义的人才概念,则是指各个组织、各行各业有这样或那样才能的人。
在古代,“人才”二字就是有才能的含义,即“人之才”的意思。
这里使用的是广义的人才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用人就是用才,即让人的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广义的人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社会性。
人才是社会需要和社会评价的产物。
否则,就没有人才这一概念本身。
人才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而且,随着现代化水平不断发展,人才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
2.广泛性。
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以及“对人使用不合理,‘人才’可以变‘蠢材’,否则,‘蠢材’可以变‘人才”’等,说的就是人才的广泛性。
3.层次性。
人才既指那些出类拔萃的高级人才,又包含更多的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各个方面需要的其他层次的人才。
4.专业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知识高度分化和专业分化越来越细,社会人才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是一种客观趋势。
5.进步性。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我们强调的进步性是人才能够以特定的才能和专长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如果才能用错了方向,才能越强,本事越大,对社会的破坏性就越大。
6.动态性。
人才的内涵和层次不是固定的。
在一定条件下,人才和非人才,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人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人才的成长总有一个从潜到显、从崭露头角到炉火纯青的过程。
(二)领导用才的原则领导者用才是根据人才的特长和素质,把各种人才选拔安排到最能发挥其才能的适当岗位上,实现人与事的科学结合。
在人才使用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峰区年龄,适时任用。
人才的成长具有周期性,一般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创造期、成熟期、衰退期。
其中最佳年龄区域一般是30-45岁,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人才,会有所区别。
这一时期是人的精力最充沛的旺盛期。
在这个时期起用人才,可以避免人才的浪费,使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化。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领导思想政治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解决人们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转化和塑造人的思想、感情、心理、行为的工作,具有下列特征:1.鲜明的政治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现阶段就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服务。
这一服务方向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的政治性。
2.严格的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一是指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二是指它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三是指它把这种理论付诸实践,遵循人的思想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讲求实事求是,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