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范仲淹,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怀念旧友的情感和对故乡山东的热爱之情。
本文将给您带来这首诗的译文和赏析。
一、诗歌原文及译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在外地独个儿作客,每当佳节倍思亲。
远知兄弟登高处,处处插茱萸,只少一人。
二、译文赏析这首诗通过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情感表达,深情地表达了在异乡身处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下面通过对译文的赏析,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1. "在外地独个儿作客":忆及当时的情景,作者表达出自己在异乡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异乡的陌生环境和缺乏亲友的陪伴,使得作者倍感孤独。
2. "每当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人们欢聚、团圆的时刻,而作者却身处异乡,无法与亲人共度佳节。
这句译文表达了作者在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倍感思亲之意。
3. "远知兄弟登高处":远隔千里,作者虽然无法亲眼目睹兄弟们在山高水远之地的身影,但仍能想象和感受到他们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状态。
这句译文把作者对兄弟们踏上高山的盛况表达得淋漓尽致。
4. "处处插茱萸,只少一人":茱萸是中秋佳节的传统之物,亦被赋予亲情和团圆的寓意。
插茱萸象征着家人团聚,而只缺少一个人,这句短短的译文简洁而意味深长,突出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意。
三、结语通过对范仲淹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译文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无尽思念。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更唤起了广大读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
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
“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荫少一人。
请对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以及对兄弟之间深厚情谊的回忆。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情感深刻的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展示了王维独特的感慨和情感。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立意明确,直接勾勒出了作者身处异乡,远离亲人的境况,以及每逢佳节倍感思亲之情。
"异乡"、"异客"这些词汇,强调了作者的孤独感和身处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同时也为后面的思乡情感做了铺垫。
"每逢佳节倍思亲"则突出了异乡人在传统佳节时对亲人的更加思念之情,强化了情感的震撼力。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荫少一人。
"这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虽然作者并未亲临现场,但通过想象和消息传递,他对兄弟登高的场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遍插莱荫少一人"则将兄弟之间的友情与自然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遍插莱荫"暗示着兄弟们一同欣赏风景,而"少一人"则点出了作者自己不在的遗憾之处。
这两句既展示了兄弟深厚的情感,也在无形之中强化了作者的孤独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笔触细腻,通过充满情感的描写,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将自然景色与情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诗意风景。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深刻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以及对故土的眷恋。
总体而言,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巧妙的意象交融以及独特的意境,成为了唐代诗歌中情感珍贵的一篇佳作,同时也呈现出王维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引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有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原文、翻译等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便加倍思亲。
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创作背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
王维少年时就与胞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客游。
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久负盛名,使他成为王公、驸马、达官贵人的座上清客,这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世态炎凉和统治阶级的生活有了深刻认识,并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
久而久之,思乡怀亲之感不断袭扰他。
特别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的“九·九”重阳佳节之日,达官贵人们都以家宴自娱,胞弟王缙也回蒲州去了,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遂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
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
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
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
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
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平日思亲之经常。
古诗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赏析
古诗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朝:王维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ThinkingofMyBrothersonMountain-ClimbingDay>dúzàiyìxiāngwéiyìkè独在异乡为异客,Alone,alonelystrangerinaforeignland,měiféngjiājiēbèisīqīn每逢佳节倍思亲。
I doublypineforkinsfolkonaholiday.yáozhīxiōngdìdēngjúchù遥知兄弟登局处,I knowmybrotherswould,withdogwoodsprayinhand,biànchāzhūyúshǎoyīrén遍插茱萸少一人。
Climb themountainandthinkofmesofaraway.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翻译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
度概括的诗句
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 的警句。
相关名句:“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 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 713—741 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 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 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 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 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 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 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 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 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 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 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 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 传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
【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全文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
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翻译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2、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3、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4、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
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意思及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全诗意思及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独自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到佳节来临就更加思念亲人。
在遥远的地方,我知道兄弟们今天都登高远望,他们身上插满茱萸,却唯独少了我一人。
全诗以其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成为千古名句。
诗人通过“独在异乡”和“每逢佳节”这两个词语,深刻地描绘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
在佳节之际,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但诗人却独自一人,这更加凸显了他的孤独感。
同时,“倍思亲”三个字则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即使在平时,这种思念也可能存在,但在佳节时却更加浓烈。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诗人想象着远方的兄弟们在登高时的情景,他们身上插满茱萸,却唯独少了自己。
这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兄弟们的“遍插茱萸”,衬托出了自己的孤独和思念。
这种写法曲折有致,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抒情:诗人直抒胸臆,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让人感同身受。
2.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异乡”与“故乡”的对比,“佳节”与“平常”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
3. 细节描写: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兄弟们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情景,同时也通过“少一人”这一细节,表现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
4. 语言简洁明快:全诗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但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状况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它以其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及翻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及翻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原文和翻译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翻译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诗歌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
”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
诗人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翻译赏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翻译赏析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王维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⑷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翻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创作背景】此诗原注:“时年十七。
”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
六月六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月六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①
独在异乡为异客②,
每逢佳节倍③思亲。
遥知④兄弟登高⑤处,
遍插茱萸⑥少一人。
——唐·王维
注释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一带。
写这首诗时王维客居在长安,他的家在华山以东的山西永济。
②异客:在外地生活的人。
③倍:加倍,更加。
④遥知:遥远地料想到。
⑤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⑥茱萸(zhūyú):一种有浓香的植物,即草决明。
古代风俗,重阳节时在身上佩戴这种草,可以驱邪避恶。
解读翻译
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
每到欢庆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
大家都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写的,表达了他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写出自己举目无亲、孤独寂寞的感受。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了节日这种思念就更加深沉。
“倍”字写出了思念之深、思念之重。
诗的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却唯独少了我一个人。
这两句是全诗感情的最高潮,诗人想象着亲人们欢聚重阳节时,一定会想起他这个游子,实际是写他一直在思念家乡,一直在想象着家里的情况。
全诗语言朴实,非常感人。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以及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远方的我知道兄弟姐妹在家登高,每人身上都插着茱萸,却惟独少我一人。
【简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历来广为人们传诵,因为它道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普遍的情感现象。
后两句的写法也很特殊,是从对方设想,这就不仅是在写自己思乡念亲,而且写出故乡的亲人同样也在思念自己。
这种“探过一层”的写法,后世诗词中经常使用。
此诗语言朴素平易,如话家常,而情味深厚。
《王孟诗评》此明顾云:“真意所发,忠厚蔼然”。
《唐诗直解》:“诗不深苦,情自蔼然。
叙得真率,不用雕琢。
”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园子里全是菊花的金黄色,但在其中却有一丛颜色不同,竟是白如霜雪。
就象今天的歌舞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与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简析】:此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
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简析】: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2、异乡:他乡3、倍:加倍,更加【翻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重阳节登山打一诗句
重阳节登山打一诗句一、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二、衍生注释: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地想。
茱萸:一种香草,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三、赏析:这首诗表达了王维重阳节时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写他身处他乡的孤独,第二句强调佳节时对亲人思念的加倍。
后两句通过想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更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对亲人的牵挂。
诗中情感真挚,朴素自然,千百年来引起无数游子的共鸣。
四、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五、运用片段:“哎呀,重阳节又到了,我这一个人在外地,就像王维诗里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真的好想念家里人啊!”二、原文:《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衍生注释: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
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
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
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自缘:自然是因为。
三、赏析:这首诗借景说理,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精神。
四、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 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 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阅读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阅读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阅读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阅读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补充:再读我们以前课内学过的以及课外积累的古诗,把其中的“羁旅诗”的题目和作者列举出来。
参考答案:1. 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 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附文: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如下: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及注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作者的家乡山西祁县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山东兄弟:山东指华山以东。
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而王维当时在华山西面的长安,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
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
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
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
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
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
出现警句。
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
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 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