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引言电击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和伤害形式,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
遭受电击不仅会给人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预防与电击相关的事故。
直接电击的概念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与电流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导致电流通过人体传导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直接电击会对人体造成电击伤害,可能使人体感到疼痛、烧伤甚至死亡。
因此,采取措施来防止直接电击的发生至关重要。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1. 接地保护接地是防止电流在人体中形成闭合回路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导体等与大地形成良好的接触,可以将电流释放到地中,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电流侵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地保护措施:•设备接地:确保所有电气设备都与地线连接,以将可能产生的故障电流传导到地中;•人体接地:在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中,如实验室、医院手术室等,人体接地可能是必要的。
通过合理配置接地装置,可以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 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是一种可以在电流异常时切断电路的装置,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是一种检测电流是否有异常流出电路的装置。
当检测到电流泄漏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路,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短路保护器:短路保护器主要用于防止电路短路引发火灾等事故。
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短路保护器可以迅速切断电路,以保护人员的安全。
3. 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是直接电击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手套是一种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手套,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流通过手部传导到身体。
在进行高风险电工作业时,佩戴绝缘手套是必要的;•绝缘鞋:绝缘鞋是一种能够将脚部与地面隔离开的鞋子,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流通过脚部穿过身体。
03 第三章 防触电技术
(b)
L1
断线后
L2
无设备 漏电,但
L3
三相负 PEN
荷不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衡,导
致0点
“漂移”
U≠0
P1=1000W
U1=127V
P2=2000W U2=253V
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和设备烧毁
PEN
L1
L2
L3
PEN
U≠0
(c)
断线后
无设备
漏电,但
工作零
线被切
断
(c) 断线后 无设备 漏电,但 工作零 线被切 断
4)围墙:室外落地安装的变配电设施应有完好的围墙。围墙的 实体部分的高度不应低于2.5m。
三、安全距离 1、安全距离的意义 安全距离指的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
体,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 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
2、安全距离的规定 安全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运
就可以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控制在安全范 围之内,而且接地电流被接地保护电阻分流, 流过人体RP的电流很小,保证了操作人员 的人身安全。
L1
保护接地
L2
的原理就
L3
是给人体
并联一个
很小电阻,
以保证发
生故障时,
RP 减小流过
IP
人体的电
流和承受
的电压很
小。
二、 TT系统原理
TT系统——设备外壳及配电网均直接接地。原理:当一项漏电,则电流经RN 及RE构成回路,流经人体电流较小。
绝缘材料及制品
棉纱、布带、纸
105
黄(黑)蜡布(绸)
120
玻璃布、聚酯薄膜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绝缘: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2、屏护和间距:1)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2)遮栏高度不应低于l.7 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 m。
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l.2 m、户外不应小于l.5 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 m;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 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 m。
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3)用电设备间距: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2 m,暗装的可取l.4 m。
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8 m。
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l.3—l.5 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以便于操作。
墙用平开关离地面高度可取1.4 m。
明装插座离地面高度可取1.3—l.8 m,暗装的可取0.2—0.3m。
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 m;受实际条件约束达不到时,可减为2.2 m;低于2.2 m时,应采取适当安全措施。
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高度可减为1 5 m。
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 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 m。
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l kV及1 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m,10 kv者不应小于2 m。
4)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高压作业,10 kv无遮拦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线路作业,1.0M。
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IT系统(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电气安全(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2.接地分类
检修接地
临时接地 接地
故障接地 工作接地
固定接地
安全接地
保护接地 防雷接地 防静电接地 屏蔽接地
4
3.1.1 接地的基本概念
3.接地电流和接地短路电流 接地电流:凡从接地点流入地下的电流。
接地电流又分为正常接地电流和故障接地电流。
接地电流
正常接地电流:正常工作时通过接地装置流入
地下,借助大地形成回路的电流。
15
3.1.3 保护接地的应用范围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 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 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 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 应接地。
16
3.1.3 保护接地的应用范围
(1) 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 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 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 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4)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 ( 柜、箱 ) 及 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3.1.3 保护接地的应用范围
(4) 安装在已接地金属框架上的设备,如穿墙套管 等 ( 但应保证设备底座与金属框架接触良好 ); (5) 额定电压220V及其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金属支 架; (6) 由发电厂、变电所和工业企业区域内引出的铁 路轨道;
2、保护接地时 人体承受的接触电压为: Up = 3REU/(3RE+Z )
上式与Up=3RpU/(3Rp+Z)比较,由于Rp》 RE,所以,保护接地后设备对地电压会大大 降低,只要控制RE的大小,即可限制漏电设 备对地电压在安全范围之内。
13
3.1.2 IT系统的安全原理
【例】设电网各相对地电压均为 220 V , 各相对地绝缘电阻均可视为无限大,各相 对地电容均为 0.55 μF,人体电阻为 2000 Ω。
防触电安全培训教材
防觸電安全培训教材防触电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安全意识教育1. 电击事故的危害性电击事故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工作事故。
电流通过人体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防触电的重要性。
2. 触电事故的成因触电事故通常是由于人为疏忽造成的。
常见的成因包括接触带电设备、触摸带电导线或插头、操作不当等。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触电事故的成因,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第二章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1. 工作场所安全规范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安全规范是预防触电事故的基础。
工作场所应配备合适的电气设备和安全装置,并采取适当的标识和警示措施。
2. 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是预防触电事故的关键。
包括穿戴绝缘鞋、手套、护目镜等。
在进行电工作业时,务必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
3. 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是预防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正确的设备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紧急情况处理等。
4. 定期维护和检修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是预防触电事故的必要步骤。
设备的老化和损坏可能导致电气问题,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三章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防触电措施1. 办公室环境在办公室环境下,主要存在电器设备使用的安全隐患。
我们应该确保电器设备的接地良好,电源线路完好,并避免用潮手插拔电器。
2. 工厂环境在工厂环境中,电气设备较多且使用频繁。
因此,员工需要接受专业的防触电培训,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建筑工地环境建筑工地是一个高度危险的工作环境,不仅存在电击危险,还可能发生其他事故。
在这种环境下,工人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章应急处理措施1. 电击事故的紧急救援在发生电击事故时,紧急救援是至关重要的。
员工应该学会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切断电源、进行心肺复苏等,以确保伤者及时得到救治。
2. 报警和事故记录在电击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并进行详细的事故记录。
电气安全技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保护接地:是一种技术上的安全措施,它是把故障情
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
防雷接地:又叫过电压保护接地,是指为限制过电压
危险影响而设的接地(如避雷针,避雷器);
屏蔽接地:为了避免外界电场和仪器设备之间的相互
电磁干扰,用一个空腔导体把外电场遮住,使其内部不 受影响,也不使电器设备对外界产生影响,这就叫做静 电屏蔽。空腔导体不接地的屏蔽为外屏蔽,空腔导体接 地的屏蔽为全屏蔽。
由于电网直接接地,各种过电压都将受到一 定的抑制。例:以变压器高压侵入低压为例 来分析接地电网的安全性。
设高压 10 kV, 低压 0.4 kV ,尽管高压 相线对地电压将近为 5800 V,但当高压侧 意外与低压侧发生短路时 ,由于10 kV是不 接地电网,单相接地电流 Iad 不超过 20~ 30 A,如能控制RN≤ 4 Ω,即可限制低压 中性点对地电压UN 不超过80~120V。
由上列各式不难知道,在不接地电网中,单相 触电的危险性取决于电网电压、电网对地绝缘 阻抗和人体电阻等三方面的因素。
例题:设不接地电网各相对地电压均为 220 V ,各相对地绝缘电阻均可视为无限大,各相对地 电容均为 0.55 μF,人体电阻为 2000 Ω,试 判断单相触电的危险性。
2024/6/28
① 接地电网单相触电的危险性
Ir
Ro
U Rd
Rs
Rr
式中 U——电网相电压 Ro——工作接地电阻 Rd——人脚下的土壤 流散电阻 Rs——鞋的电阻 Rr——人体的电阻
2024/6/28
图3-2接地电网中的单相触电
18
结论:
触电的危险性主要决定于Rs的大小。
在接地电网中,单相触电的危险性是比较 大的。
(整理)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前面说过,间接接触电击即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这种电击在电击死亡事故中约占二分之一,而这种电击尚未导致死亡的伤害在电击伤害中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
保护接地,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联结、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都是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
其中,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技术。
这两种措施还与低压系统的防火性能有关。
本章重点介绍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技术问题。
第一节IT 系统IT 系统即保护接地系统,保护接地是最古老的安全措施。
到目前为止,保护接地是应用最广泛的安全措施之一,不论是交流设备还是直流设备,不论是高压设备还是低压设备,都采用保护接地作为必须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接地的基本概念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1. 接地分类按照接地性质,接地可分为正常接地和故障接地。
正常接地又有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之分。
工作接地是指正常情况下有电流流过,利用大地代替导线的接地,以及正常情况下没有或只有很小不平衡电流流过,用以维持系统安全运行的接地。
安全接地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流过的起防止事故作用的接地,如防止触电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
故障接地是指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意外连接,如接地短路等。
2. 接地电流和接地短路电流凡从接地点流入地下的电流即属于接地电流。
系统一相接地可能导致系统发生短路,这时的接地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如0.4kV 系统中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在高压系统中,接地短路电流可能很大,接到电流500A 及以下的称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短路电流大于 500A 的称大接地短系统。
3. 流散电阻和接地电阻接地电流入地下后自接地体向四周流散这个自接地体向四周流散的电流叫做流散电流。
流散电流在土壤中遇到的全部电阻叫做流散电阻。
接地电阻是接地体的流散电阻与接地线的电阻之和。
接地线的电阻一般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流散电阻就是接地电阻。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与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知识点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与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知识点一、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
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及带电体的安全保障。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1.绝缘材料和性能(1)绝缘材料种类。
电工绝缘材料是指体积电阻率107Ω·m 以上的材料。
电工绝缘材料分为∶①固体绝缘材料。
包括瓷、玻璃、云母、石棉等无机绝缘材料,橡胶、塑料、纤维制品等有机绝缘材料和玻璃漆布等复合绝缘材料②液体绝缘材料。
包括矿物油、十二烷基苯、硅油等液体③气体绝缘材料。
包括六氟化硫、氮等气体人保管。
二、安全距离1.安全距离的意义安全距离指的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
裸带电导体和裸带电导体之间、带电体与地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是靠空气绝缘的,带电体的工作电压越高要求他们之间的空气距离越大。
在一定工作电压下当他们之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高压电场就会将他们之间的空气击穿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带电体之间的放电将会引起弧光短路;带电体与地之间的放电将会产生弧光接地;同样当人体过分的接近带电体,电弧通过人体放电将会发生电击伤亡事故。
为了防止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应当规定出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应保持的最小空气间隙,称为安全距离或称为安全间距。
2.安全距高的规定安全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运行状况和安装方式。
并在安全规程中做出明确规定。
电气工作人员从事电气设计、安装、调试、巡视、维修和从事带电作业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循。
有关设备安全方面的有∶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电缆线路的安全距离、室内外配线的安全距离、进户装置的安全距离、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低压用电装置的安全距离;着眼于人身安全,主要防止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方面的有∶维修、巡视时的安全距离和带电作业时的安全距离等。
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
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电击防护是指为了防止人员接触到电流而产生的危险,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措施。
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设备安全: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如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有绝缘损坏或电线外露等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减少电击事故的可能性。
2.限制非专业人员接近:普通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或操作往往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限制非专业人员的接近,尽量通过合格的电工人员进行维修和操作。
3.使用安全工具:在进行电气维修和操作时,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如带绝缘手柄的工具、带绝缘套的手套等,以确保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会接触到电流。
4.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给工作人员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胶衣等,以在接触电流时提供保护。
5.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让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规定,包括操作流程、个人防护要求、紧急救援程序等。
6.提供培训和教育:对从事电气维修和操作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电击事故的发生。
7.定期检查和维护: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设备的接地和绝缘情况、定期检修电线电缆等,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8.组织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让工作人员了解应对电击事故的紧急处理和救援程序,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9.建立合理的警示标识:在电气设备附近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警示人员注意电击风险,提醒人员保持安全距离。
10.加强监控和管理: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对电气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是从设备维护、限制无关人员接近、使用安全工具、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组织应急演练,建立合理的警示标识以及加强监控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实施的。
只有做好这些基本措施的落实,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电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安全。
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
第三章:电击防护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输送、使用,该系统电击的防护主要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建筑物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安全;本章就供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做一定的讨论,为正确使用、维护电气系统安全奠定基础;第一节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人身安全是电气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常识,相关知识应被人们认识掌握,作为一门技术知识也应被人们尤其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理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它对制定防护措施,建立有效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电击及分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以电击为最严重“电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电”,指人体因接触带电部分而受到生理伤害的事件;电击实质就是电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接触及带电部分的途径,电击又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类别;1、直接电击: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系统而产生的电击,如单相触电2、间接电击: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们触及而产生的电击;二、电流的人体效应与相关的标准电流通过人体时其热效应,化学效应及电刺激产生的生物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压高低、频率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体电阻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1、生理效应:电流是危机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为研究这种相关性,我们把人受电击时产生的生理效应划分为几种典型状态,这几种状态的临界点称为生理“阀”;注:电伤是指触电时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电伤有:电灼伤,电烙伤等(1)感知阈:使人体产生触电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阀,感知阈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女性为,感知阈与电流接触时间长短无关,但与频率有关;(2)摆脱阈: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摆脱阈也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6mA,女性为通常取10mA,其值与时间无关,在20-150hz频率范围内与f无关;(3)室颤阈: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值,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该值与作用时间及心脏搏动周期密切相关,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大的电流500mA才能引起心室颤动,当大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小的电流50mA即可;(4)反应阈:通过人体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该电流不会产生有害生理效应,但会引起二次伤害,该值通常为.2、工程标准:115-100Hz正弦交流电通过人体效应:P52图3-3及P52表3-11室颤电流与时间的关系a、达尔基尔研究结果:I2t=K D有效范围δ数Kd按%最大不引起室颤电流曲线为116²mA²·S结论:若电击发生时I²t<116²mA²·S则发生室颤的可能性在%以下;b、柯宾研究结果:It=Kk 式中δ数Kk取为50mA·St<1s2、室颤电流与电流途径的关系:室颤电流δ“左手到双脚”通道流通是最不利的一种情况,若从别的通道流过,则室颤电流值不同;不同电流通路的心脏电流系数见表P53 3-2.2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直流电的电流—时间效应区域的划分见P54图3-4;三、人体阻抗与安全电压1、人体阻抗的构成:人体阻抗由皮肤阻抗与人体内阻抗构成,其总阻抗呈阻容性;(1)皮肤阻抗Zp:该阻抗与电流大小、频率、接触面积、温度、是否受伤等因素有关;(2)人体内阻抗Zi:人体内阻抗基本上是阻性的,其数值由电流通路决定;按接触面积所占成分较小;2、人体总阻抗极其特性:人体总阻抗由电流通路,接触电压,通电时间、频率,皮肤温度,接触面积,施加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共同确定;人体总阻抗呈阻容性,活人体阻抗与接触电压关系见P55图3-6,当接触电压为220V时,5%的人Zt小于1000欧姆,90%的人Zt在1000-2125欧姆之间,综上所述:正常环境下,人体总阻抗典型值可取为1000欧姆,而且接触电压瞬间典型值可取为500欧姆;3、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低压,但低压不一定是安全电压,正常环境条件下的安全电压为25V,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是指36V,24V,12V,如机床照明一般采用36V及以下的安全电压,路灯的电压不应超过36V,特别是潮湿场所应为12V;补充:触电急救人体触电后,往往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呈昏迷不醒的状态,但实际上是出于假死状态;触电死亡者一般具有以下特性:1心跳呼吸停止2瞳孔放大3血管硬化4身上出现尸斑5尸僵;若以上特性中有一个尚未出现,都应作为假死,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有触电者经过四小时现场急救脱离危险的案例,因此,每个电气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一、解脱电源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介绍如下:1、脱离低压电源:1切断电源2用绝缘工具设法解脱触电者3拉开电源4垫绝缘板5分相剪短电源2、脱离高压电源:因电压高、电源远,不易切断电源,措施如下: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2穿戴绝缘防护工具,用绝缘工具拉开电路或熔断器或高压断路器等方式切断电源,注意安全距离3、在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中应注意一下事项:(1)不采用金属式受潮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2)为采取任何绝缘措施,救护人员不得直接接触触电者的皮肤和触碰衣服(3)在使脱离电源过程中,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身触电;(4)若触电者站立式处于方位时,防止脱离电源后摔跤;(5)夜晚发生触电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照明,以利救护二、迅速诊断电源脱离后,若症状较轻,触电者只需要安静休息,并严密观察即可,若触电者触电时间较长,通过电流较大,出现“假死”症状,必须迅速判断并进行紧急救护;三、心肺复苏心肺骤停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循环和呼吸的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是医院临床上最紧迫的急诊;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急诊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现介绍几种徒手操作方法,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如下:1、通畅气道:抢救呼吸停止人员重要环节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方法:救护人员用手指捏住伤员鼻翼,先连续大口呼气两次,每次秒,若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3、胸外按压:其原理是用人工机械方法按压心脏,或替心脏跳动,以达到血液循环的目的,凡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的颤动可立即用此方法;步骤:1朝天仰卧,后背着实着地2救护者两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口稍高,两乳头间稍低;3两臂伸直,带冲击的用力垂直下压,压陷深度3-5厘米;4压到位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掌根不得离开胸壁;5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按压、放松时间相等6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节奏: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以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1、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1秒后应再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判定;2、若已有脉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呼吸,接着5秒吹气1次,若2项全无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不超过5-7秒,在医护人员未接替抢救前,不得放弃现场抢救五、抢救过程中触电伤员的移动与转院1、现场急救不得为方便而随意一到那个伤员,确需要移动,抢救中断不应超过30秒2、移动伤员或送医院时应平躺在担架上,并应继续抢救;3、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碎冰屑作成帽状包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胸外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安全复苏六、触电伤员好转后处理:若经抢救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恢复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注意安静; 补充题:人体触电后死亡的特征是什么何为假死如何进行触电急救第二节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主要有绝缘、屏护和间距;其中绝缘是电气设备的主要电击防护措施,屏护和间距则主要针对电气装置而言的;这些措施均为力图消除接触到带电体的可能性,属于直接电击防护措施,是预防而非补救措施;一、用电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1、类别划分低压电气设备按其电击防护方式可分为四类,分别为:O、Ⅰ、Ⅱ、Ⅲ类;1O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无保护连接手段;2、安全措施:仅依靠基本绝缘,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2、Ⅰ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有保护连接手段;2、安全措施:与保护接地相连接;3、适用场合:IT、TT、TN等系统,设备端的保护线连接方式都是针对Ⅰ类设备而言;在我国日常使用的电器中,Ⅰ类设备占大多数,因此,作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双重绝缘或相当于双重绝缘的加强绝缘,没有保护接地手段;2、安全措施:不需要3、适用场合:Ⅱ类设备的电击防护全靠设备本身的技术措施,电击防护完全不依赖于供配电系统,也不依赖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是一种安全性能很好的设备类别;4、Ⅲ类设备:1、特征: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设备不会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2、安全措施:接于安全特低电压;3、适用场合:具备并能提供安全特低电压环境;注:分类只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并不代表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2、类别划分与电击防护的关系以上设备均有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但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和途径各有不同;1 O类设备:仅依靠基本绝缘作电击防护,属于电击防护条件较差的一种,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2Ⅰ类设备:基本绝缘和附加安全措施,日常使用电器中Ⅰ类设备占绝大多数,做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设有附加安全措施;4Ⅲ类设备:使用安全特低电压;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1、外壳与外壳防护的概念:1、外壳及外壳防护:电气设备的“外壳”是指与电气设备直接相关联的界定设备空间范围的壳体;外壳防护是电气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又是保护设备自身安全的措施;2、外壳防护的两种形式:1第一种防护形式: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的运动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部的防护形式;2第二种防护形式: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而引起有害的影响;2、等级的代号及划分1、代号:表示外壳防护等级的代号由素引正字母“IP”和附加左后位的两个素引数字组成;写作:IP××,其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第一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第二位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素引数字的含义见P58表3-4、3-5;例如:IP30、IPⅹ、IP2ⅹ等;2、试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是通过相关的试验来确定的; 注:电气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只是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而并不表明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而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是以“级”来划分的,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性能有高低之分;3、外壳防护与电击防护的关系1保护设备免受外界危害2使人免受设备伤害三、屏护除通过绝缘实现直接电击防护外,屏护与间距也是常用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屏护:是一种对直接接触带电导体的可能性进行机械隔离手段;主要用于不便于绝缘如开关电器的可能部分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如高压设备的场合1、阻隔屏蔽:罩盖式外壳2、障碍:障碍只提供局部的直接接触防护,不具备防止故意接触带电体行为的功能;四、间距间距是通过保持带不同电位导体间的空间距离,使人不能同时触及二者以避免电击事故的技术措施;人的伸臂范围规定为,因此带电体距地面应在以上;小结:绝缘,屏护与间距都是防止直接电击的基础保护手段,是直接在设备或装置上采取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作为补充,剩余电流保护具有直接电击防护功能,是在直接电击防护失效后的补充,后面将讨论补充:安全距离:电压等级: 10kv 35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距离m: 1第三节低压系统自身的电击防护性能分析除雷击或静电等少数情况外,电击发生时流过人体的电流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供配电系统提供,因此系统电击防护措施就是通过实施在供配电系统上的技术手段,在电击或电击可能性发生的时候,切断这个电流供应的通道,或降低这个电流的大小,从而保障人身安全;本节主要讨论不同接地形式的低压配电系统中间接电击防护问题,因讨论的各种措施都涉及设备外壳与大地的电气连接,故都仅针对Ⅰ类设备;若讨论中无特别说明,均按正常环境条件下安全电压V L=50V,人体阻抗为纯电阻,且电阻值R M为1000欧姆进行分析计算;一、低电压系统接地故障1.接地故障定义相导体与大地或与大地有联系的导体之间的非正常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故障;如:相线与接地的PE线、PEN线、建筑物金属构件的电气连接,相线跌落大地等;2、接地故障与电击事故的关系对电击防护Ⅰ类用电设备而言,在TT,TN,IT系统中,设备外壳都通过PE线与大地相连,设备相导体碰壳漏电故障即相导体与PE线电气连接,因此均为接地故障;换句话说,在以上接地系统中,间接电击危险性都是由接地故障产生的;站立在地面的人发生直接电击,也是接地故障;3、接地故障与单相短路故障的区别与联系在工频交流系统中,接地与单相短路的共同特征是故障点处与另一导体发生了非正常电气连接,形成故障回路;若故障回路阻抗只包含电网阻抗,则是单相短路故障;若另一导体与大地有电气联系,则为接地故障;这两种故障是按不同标准命名的,两者之间可能有交叉的情况;具体就TT,TN,IT系统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1TT,TN,IT系统中,相线与中性线如果有的话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单相短路故障,但只有TT、TN系统中同时又是接地故障;2TT,TN,IT系统中,相线与PE线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接地故障,但只有TN系统中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若接地故障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则故障电流很大,但非短路性质的接地故障电流一般很小,很多时候甚至小于计算电流;二、TT系统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TT系统即系统电源和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各自独立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由于设备接地装置就在设备附近,因此连接设备外壳和接地装置的PE线断线的几率小,一旦断线也容易被发现,安全措施可靠性高;另外,TT系统正常运行时用电设备外壳不带电,漏电接地故障时外壳高电位不会沿着PE线传导至其它设备处,使其在爆炸与火灾危险性场所、低压公共电网和户外电气装置等处有技术优势,其应用范围渐趋广泛;1、原理分析: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Vt= R E Vφ/R N + R EVt-人体预期接触电压 R N-系统接地电阻 R E-设备接地电阻Vφ-故障相电压当人体接触外漏可导电部分时,则安全条件:Vφ= 220V ,R M=4欧姆,则R E≤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可见:设备外壳接地能有效降低接触电压,但要低于安全限值以下难度较大2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假设R N=R E=4欧姆,接地电流Id=,如此小电流不易让保护装置动作;如对于固定设备,电击防护要求过流保护电器在5s内切断电流,若用熔断器保护,则要求故障电流Id不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5倍,而为防误动,要求熔体额定电流为计算电流的倍,则计算电流不大于,即只有计算电流在5A以下设备,单相碰壳用熔断器保护才能有效,若为手握式电器,要求内动作,则允许计算电流更小,可见保护有很大局限性2、相关问题:1中性点的对地电位偏移:正常运行:中性点人与保护接地E电位相同,两点重合;故障时N点不变,E点发生偏移:若R E=R N则中心点上将带110v对地电压若降低R E使Vve=50v则R E≤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2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3TT系统与TN系统不得混用原因可上课提问3、T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1 TT系统通过降低接触电压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2 TT系统通过接地故障电流驱动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大多数情况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3 TT系统在电击防护性能上的最大优点在于可防止故障设备外壳危险电压向其他设备外壳传导;4 剩余电流保护是TT系统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没有此措施,绝大多数保护是安全性不合格的三、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虽然TN系统在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T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单相短路电流大或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电流值小,对电流电击防护是有利的;TN系统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系统;1、原理分析:以TN-S系统为例,分析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原理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TN系统发生单相碰壳时单相接地电流为:Id=Vφ/|Z1+Zt+Zpe|,因此时R N上无电流流过,系统中性点仍保持地电位,设备外壳对地电压预期接触电压为:Vt=Id|Zpe|=|Zpe|Vφ/|Z1+Zt+Zpe|可见Vt大小取决于Z1+Zt/Zpe,在TN系统中,当截面较小时线路很长时,Zt<<Z1,故人体预期接触电压通常会大于110v;结论:尽管TN系统在碰壳故障发生后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一般不能将接触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不能有效防止电击;2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TN系统间接电击防护主要是将碰壳转为单相接地故障,通过保护装置切断电流实现电击防护;切断电流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要能可靠地切断;二是应在规定时间内切断,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回路阻抗越大,电流越小, 程度会下降,但仍要求在切断时间不变前提下可靠动作,故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越远,对电击防护越不利2线路阻抗的影响:降低线路阻抗;对电击防护是有利的,因为Id增大不仅有利于可靠动作,降低PE线阻抗,还可以降低Ut,可见加大导线截面不仅可降低电能损耗,电压损失,还有利于提高过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及电击防护水平3变压器计算阻抗Zt的影响:Zt与变压器零序阻抗有关,选择适当的联结组别如Dyn11可大幅降低Zt的大小,对电击防护有利2、相关问题:1TN—C系统存在的问题:1正常运行时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三相 TN-C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不平衡电流、3n次谐波电流等都会流过PEN线,并在PEN线上产生压降,从中性点电位为零到沿PEN线越远则电压越高有指示最高120v,对于单相TN-C系统PEN线上电流为相线电流,在PEN线上产生电压也会导致设备外壳上,可见无论单相,还是三相TN-C系统,正常运行时设备外壳带电是不可避免的2 PEN线断线会使设备外壳带上危险电压:以单相TN-C系统为例2、TN—C系及TN—C—S系统的重复接地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是为了使保护导体在故障时尽量接近大地电位而在工作接地点以外其他点的接地;作用:显著提高TN系统的电击防护性能;地点:电缆与架定线路交接处;电缆、架定线路引入建筑物处;1 TN-C系统:a 降低正常工作时PEN线的电压见P66图3-15b 有效防止PEN线断线时的危险,降低断线点后的接触电压P67图3-162)TN-C-S系统:重复接地对TN-C部分作用仍然有效,同时使故障设备到电源中性点阻抗变小,使设备外壳部分电压减小,从而既降低了接触电压,又增大了短路电流;见P67图3-173、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1)尽管TN系统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不能低到安全电压的水平;(2)T 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即将单相碰壳故障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并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现电击防护;(3)单相短路电流的大小对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四、I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分析IT系统即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的配电系统;IT系统特点:供电可靠性高,供电连续性好,主要应用于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如矿井,医院手术室等;1、原理分析:1正常运行状态分析:正常运行分析见P68图3-18所示,三相对地电容电流平衡,无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每相对地电容电流见P68式3-8;2碰壳接地故障分析:若系统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接地故障如V相碰壳,则线路L1对地电压Uue大幅降低,忽略R E上压降,则 Uue=0V ,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至线电压,三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再平衡,则相电流之和不再为零,有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且为正常泄露电流的三倍,接地故障电流通过R E流回电源,此时若有人触及设备外漏可导电部分,形成人体电阻Rt与Re分流,流过人体电流为, ,若设备不接地,则流过人体电流为I CE,可见设备外壳将大大降低人体流过电流;假定R E=0,可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流入大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单相对地电容电流3倍;流过人体的电流I M=R E I CE/R E +Rt其中:I CE-系统接地电容电流,I M-流过人体电流,R E-接地电阻 ,Rt-人体接触电阻包括人体电阻R M,鞋袜及与地板电阻;结论:流过人体的电流I M一般远小于人体能够承受的电流,故IT系统自身电击防护性能非常出色;2、相关问题:1一次接地与二次接地:1 一次接地:IT系统某一相发生接地称为一次接地,若Vt=I CE R E<50V,则无电击危险,系统可继续运行;2二次接地:若发生一次接地后,系统另一设备与一次接地不同相又发生接地故障,则称为二次接地,此时类似相间短路故障,应立即断电,否则会因电流过大烧坏设备及线路;若忽略线路及变压器计算阻抗,则短路电流为:见P70式3-11,3-12;此时,保护装置应立即动作切断故障电流否则过电流可使设备损坏或引发火,对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外壳将带190v50v电压,将威胁到人体安全;2中性线装置与相电压获取IT系统可设置中性线,但一般不推荐,IEC强烈建议不设置,原因是IT系统多用于易发生单相接地场所,中性线一旦接地则成为TT系统,针对IT系统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可能失效且连续供电能力,防护水平均受影响相电压获取:1用10kv/变压器直接以10kv电源取得。
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
电击防护的基本措施直接接触防护直接接触防护应选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a.将带电体绝缘--带电部分完全用绝缘覆盖。
该绝缘的类型必须符合相应电气设备的标准,且只能在遭到机械破坏后才能除去。
b.屏护--外护物一般为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在任何方向都能起直接接触保护作用的部件。
遮栏则只对任何常常接近的方向起直接接触保护作用,例如用保护遮栏、栏杆或隔板等。
①最低的防护要求在电气操作区内,防护等级为IP2X,顶部则为IP4X。
②遮拦或外护物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可承受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应力和应变。
③开启和拆卸必须使用钥匙或工具,并设置联锁装置。
c.用阻挡物防护阻挡物只能防护与带电部分无意识接触,但不能防护人们有意识接触。
例如用保护遮栏、栏杆或隔板可以防止人体无意识接近带电部分.又如用网罩或熔断器的保护手柄,可以防止在操作电气设备时无意识触及带电部分。
阻挡物可不用钥匙或工具拆掉,但必须固定以免无意识地移开。
d.安全距离--将带电部分置于伸臂范围以外,可以防止无意识地触及。
一般为1.25米。
e.用漏电保护器作补充保护--不能作为直接电击的唯一保护设备,只能作为附加保护,也就是作为其它保护失效或使用者疏忽时的附加电击保护。
剩馀电流动作整定值一般采纳30mA。
f.限制放电能量;g.24V及以下安全特低电压;间接接触防护间接接触防护应选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Ⅱ级设备既有基本绝缘也有双重绝缘或强化绝缘;不合计保护接地方法;设备内导电部分严禁与保护线连接。
—该保护方式,以防止发生接地故障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继续带有危险电压而产生电击的危险。
采纳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必须按系统接地制式与保护线相连,同时还宜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自动切断电源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过电流保护设备,且方法简单、投资最省,是一种常用的措施。
C.电气隔离--将回路进行电气隔离是为了防止触及绝缘破坏的外露导电部分产生电击电流,措施如下:1〕由隔离变压器供电;2〕回路电压不能超过500V,其带电部分严禁与其它回路或大地相连,并须注意与大地之间的绝缘;3〕不同回路应分开布线。
低压电击防护措施
低压电击防护措施
低压电击防护措施指的是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以保护人们免受低电压(通常为低于500V的电压)电击的危险。
电击防护的重点是控制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和降低电流对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低压电击防护措施:
1.接地措施:确保所有电气设备接地,使电流能够安全地流入大地,避免电
击事故。
2.保护设备:使用保护装置(如漏电保护器)来防止低压电击。
当发生漏电
或电击事故时,保护装置会自动切断电源或降低电压。
3.绝缘材料:使用绝缘材料来隔离带电部分,防止直接接触。
例如,电线和
电器设备的外部应使用绝缘材料。
4.安全距离:保持与带电设备的足够距离,以减少触电的风险。
对于裸露的
带电部分,应设置警告标志和防护栏。
5.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
和避免电击危险。
6.定期维护和检查: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没
有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低压电击防护措施主要集中在防止直接接触带电部分、限制电流流过人体的路径、降低电流强度以及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低压电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电击的措施
电击的措施导言电击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和伤害来源,电流经过人体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应对电击事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措施,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什么是电击?电击是指人体接触到电流时,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结果。
根据电流的强弱和传导路径,电击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伤害。
电击事故的主要原因电击事故通常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直接接触电源部件:例如,碰触裸露的电线或插头。
2.不正确的电气设备安装: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情况下,连接电器设备和电源。
3.使用受损的电器设备:如果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被损坏,电流可能泄漏。
4.不正确的绝缘:例如,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绝缘材料。
预防电击事故的常见措施为了预防电击事故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安全意识首先,我们要建立对电击事故的安全意识。
了解电击的危险性以及可能导致电击事故的原因是防范电击的第一步。
2. 符合电气安全规定在安装和使用电器设备时,确保符合电气安全规定和标准。
这意味着遵循正确的安装程序、合适的绝缘材料和正确的接线方法。
3. 使用合格的电器设备使用合格且绝缘完好的电器设备,避免使用损坏的设备。
购买和使用已经通过认证并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设备。
4.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绝缘情况是否完好,有无损坏。
如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5. 避免水与电接触确保在潮湿或水域附近使用电器设备时格外小心。
避免在浴室、厨房等潮湿的环境使用电器设备,以减少接触电流的风险。
6. 将插座和电源设备保持干燥插座和电源设备应保持干燥,避免水或其他液体进入。
同时,要确保插头牢固连接,避免松动。
7. 使用漏电保护装置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电流泄露时自动断电,避免电击事故。
定期检查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并进行维护。
8. 不擅自修理电器如果电器设备出现问题,应该由经过培训和熟悉电器维修的人员进行修理。
3电气安全(接地)
电气安全
第30页
ZPEC 安 全 培 训 2015
TT系统安全分析
当用电设备无保护接地时:
用电设备发生一相漏电事故,人体触及所 承受的电压接近相电压(220伏)。
Up
=
U RP
L
RN + RP
U N
电气安全
RP
4 地
电击的危险性很大
RN
第31页
ZPEC 安 全 培 训 2015
用电设备采取接地措施时
试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极或碰地处 20m 以外的地 方,呈半球形的球面已经很大,实际已没有什么电阻存 在,不再有什么电压降。换句话说,该处的电位已近于 零。这电位等于零的“电气地”称为”地电位”。 对地电压就是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
电气安全
第4页
ZPEC 安 全 培 训 2015
接地
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的某一部分经 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称为“接地”。 电气装置的接地部分则为外露导电部 分。“外露导电部分”为电气装置中能 被触及的导电部分,它在正常时不带电, 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一般指金属 外壳。 接地线是连接到接地极的导线。接地 装置是接地极与接地线的总称。
电气安全
第22页
ZPEC 安 全 培 训 2015
高压设备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在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中,由于接地 电流很大,很难限制设备对地电压不超 过某一范围,而是靠线路上的速断保护 装置切除接地故障,要求: RE≤2000/IE 但当接地短路电流IE>4000A时,采 用: RE≤0.5Ω
电气安全
电气安全
第24页
ZPEC 安 全 培 训 2015
接地种类 接地电阻(Ω ) 变压器容量 ≥100KVA 变压器容量 <100KVA 保护接地 重复接地 油罐防静电接地 建筑物进户线绝缘子铁脚(防雷) 大接地 短路电流 系统电 气设备接地 小接地 短路电流 系统电 气设备接地 短路电流 Id≤4000A 短路电流 Id>4000A 高低压 设备共用接 地装置 高压设备单 独装设接地 装置 ≤4 ≤10 ≤4 ≤10 ≤100 ≤30 ≤2000/Id ≤0.5
电击防护基本准则
电击防护基本准则电击的定义电击指人体接触电流或电压时,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损伤和不适。
电击是一种严重的安全威胁,理解和遵守电击防护基本准则对于确保个人和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电击的危害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电击、电化学灼伤、热灼伤和心脏停跳等。
不同电流强度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从轻度刺激到致命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电击防护基本准则为了降低电击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以下是电击防护的基本准则:1. 实施绝缘措施•使用绝缘工具和设备:在进行与电力相关的工作时,确保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绝缘工具和设备。
•绝缘个人防护装备:穿戴符合标准的绝缘鞋、手套、服装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电击的风险。
2. 遵循合适的操作程序•了解工作环境:在进行电力作业之前,清楚了解工作环境的电压等级、电源位置以及接地情况等重要信息。
•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和规范操作,遵循高压隔离、低压操作和进出电压区域的操作要求。
3. 预防触电事故•定期的设备维护:确保电气设备的定期维护,包括巡检、测量和维修。
损坏的电气设备可能会增加电击风险。
•远离危险区域:在未经培训和持有合适准入许可证的情况下,不要接近高压设备或危险区域。
4. 培训与教育•电击防护培训:提供必要的电击防护培训,确保工作人员了解电击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熟悉正确的应急操作程序。
•提供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提供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电击防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预防电击的注意事项以下注意事项有助于预防电击事故的发生:1. 检查电路•定期检查电路:定期检查电路是否良好接地,并及时修复任何损坏或故障。
•防范电路过载:确保电路正常运作,避免电路过载可能引发的火灾和电击风险。
2. 使用标准设备•选择合适的设备:购买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的电器和电气设备。
•检查设备合格证明:在购买电器和电气设备时,确保设备具备相关的合格证明和安全标识。
3. 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潮湿环境:尽量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操作电器和电气设备,以减少触电的风险。
电气安全之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之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电气安全是指在电气设备和系统的操作、维护、巡检等过程中,预防电气事故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电气安全的重点是电击事故防护,在电气设备和系统运行中,人体与带电部件的间接接触时,容易造成电击,因此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是电气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体接触与带电设备间接相关的金属构件等器材带来的电压,而不是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电击事故。
这种情况下,人体很容易形成电路并受到电击,引起生命危险。
因此,以下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一、使用护电措施1. 绝缘手套:绝缘手套是工作前保护人手不受电击的必备措施之一,工作时必须穿戴。
同时,必须注意手套的规格和选择合适的级别。
2. 绝缘鞋:绝缘鞋保护人体不受接地电势的影响,但必须与接地电路连通,以使用相同电位,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工作时,应注意选择绝缘鞋的型号,并确保鞋类的绝缘性。
3. 绝缘带:绝缘带是一种专用绝缘材料,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双腿,并防止间接接触电击。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使用方便的绝缘带,以避免电气事故。
4. 绝缘梯:绝缘梯是绝缘材料制成的梯子,可用于临时维修和检查电力设备。
必须注意梯子的规格和选择适当的类型,因为使用不当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保护接地1. 工作环境接地:在一些公共场所和石化等特殊工作场所中必须接地,在接地的同时,要确保接地线的末端与周围设施的接地电位相同,否则会引起地电压升高,增加电击的可能性。
2. 安装带电线路防护罩:带电线路的绝缘外壳必须是前一级的防护罩,以保护工作人员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三、高压工作保持四步法1. 禁止使用带金属装饰的衣物,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
2. 严禁在带电设备容易出现弧闪的区域穿戴裤子和鞋底。
3. 禁止在带电设备集中的区域站立和手摸带电线。
4. 对于电网维护的操作员,应在水平状态下站立操作,并保持双手握稳扶手。
以上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几种方法。
电气安全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是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各个工程维护的必修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电击防护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输送、使用,该系统电击的防护主要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建筑物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安全。
本章就供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做一定的讨论,为正确使用、维护电气系统安全奠定基础。
第一节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人身安全是电气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常识,相关知识应被人们认识掌握,作为一门技术知识也应被人们尤其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理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它对制定防护措施,建立有效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电击及分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以电击为最严重)“电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电”,指人体因接触带电部分而受到生理伤害的事件。
电击实质就是电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
接触及带电部分的途径,电击又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类别。
1、直接电击: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系统而产生的电击,如单相触电2、间接电击: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们触及而产生的电击。
二、电流的人体效应与相关的标准电流通过人体时其热效应,化学效应及电刺激产生的生物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压高低、频率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体电阻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生理效应:电流是危机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为研究这种相关性,我们把人受电击时产生的生理效应划分为几种典型状态,这几种状态的临界点称为生理“阀”。
注:电伤是指触电时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电伤有:电灼伤,电烙伤等!(1)感知阈:使人体产生触电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阀,感知阈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1mA,女性为0.7mA,感知阈与电流接触时间长短无关,但与频率有关。
(2)摆脱阈: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
摆脱阈也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6mA,女性为10.5mA(通常取10mA),其值与时间无关,在20-150hz频率范围内与f无关。
(3)室颤阈: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值,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该值与作用时间及心脏搏动周期密切相关,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大的电流(500mA)才能引起心室颤动,当大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小的电流50mA即可。
(4)反应阈:通过人体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
该电流不会产生有害生理效应,但会引起二次伤害,该值通常为0.5mA.2、工程标准:(1)15-100Hz正弦交流电通过人体效应:P52图3-3及P52表3-11)室颤电流与时间的关系a、达尔基尔研究结果:I2t=K D(有效范围0.01-5s)δ数Kd按0.5%最大不引起室颤电流曲线为116²mA²·S结论:若电击发生时I²t<116²mA²·S则发生室颤的可能性在0.5%以下。
b、柯宾研究结果:It=Kk 式中δ数Kk取为50mA·S(t<1s)2)、室颤电流与电流途径的关系:室颤电流δ“左手到双脚”通道流通是最不利的一种情况,若从别的通道流过,则室颤电流值不同。
不同电流通路的心脏电流系数见表P53 3-2.(2)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直流电的电流—时间效应区域的划分见P54图3-4。
三、人体阻抗与安全电压1、人体阻抗的构成:人体阻抗由皮肤阻抗与人体内阻抗构成,其总阻抗呈阻容性。
(1)皮肤阻抗Zp:该阻抗与电流大小、频率、接触面积、温度、是否受伤等因素有关。
(2)人体内阻抗Zi:人体内阻抗基本上是阻性的,其数值由电流通路决定。
按接触面积所占成分较小。
2、人体总阻抗极其特性:人体总阻抗由电流通路,接触电压,通电时间、频率,皮肤温度,接触面积,施加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共同确定。
人体总阻抗呈阻容性,活人体阻抗与接触电压关系见P55图3-6,当接触电压为220V时,5%的人Zt小于1000欧姆,90%的人Zt在1000-2125欧姆之间,综上所述:正常环境下,人体总阻抗典型值可取为1000欧姆,而且接触电压瞬间典型值可取为500欧姆。
3、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低压,但低压不一定是安全电压,正常环境条件下的安全电压为25V,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是指36V,24V,12V,如机床照明一般采用36V及以下的安全电压,路灯的电压不应超过36V,特别是潮湿场所应为12V。
补充:触电急救人体触电后,往往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呈昏迷不醒的状态,但实际上是出于假死状态。
触电死亡者一般具有以下特性:(1)心跳呼吸停止(2)瞳孔放大(3)血管硬化(4)身上出现尸斑(5)尸僵。
若以上特性中有一个尚未出现,都应作为假死,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有触电者经过四小时现场急救脱离危险的案例,因此,每个电气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
一、解脱电源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介绍如下:1、脱离低压电源:(1)切断电源(2)用绝缘工具设法解脱触电者(3)拉开电源(4)垫绝缘板(5)分相剪短电源2、脱离高压电源:因电压高、电源远,不易切断电源,措施如下:(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2)穿戴绝缘防护工具,用绝缘工具拉开电路或熔断器或高压断路器等方式切断电源,注意安全距离!3、在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中应注意一下事项:(1)不采用金属式受潮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2)为采取任何绝缘措施,救护人员不得直接接触触电者的皮肤和触碰衣服(3)在使脱离电源过程中,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身触电。
(4)若触电者站立式处于方位时,防止脱离电源后摔跤。
(5)夜晚发生触电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照明,以利救护二、迅速诊断电源脱离后,若症状较轻,触电者只需要安静休息,并严密观察即可,若触电者触电时间较长,通过电流较大,出现“假死”症状,必须迅速判断并进行紧急救护。
三、心肺复苏心肺骤停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循环和呼吸的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是医院临床上最紧迫的急诊。
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急诊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现介绍几种徒手操作方法,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如下:1、通畅气道:抢救呼吸停止人员重要环节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方法:救护人员用手指捏住伤员鼻翼,先连续大口呼气两次,每次1-1.5秒,若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3、胸外按压:其原理是用人工机械方法按压心脏,或替心脏跳动,以达到血液循环的目的,凡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的颤动可立即用此方法。
步骤:(1)朝天仰卧,后背着实着地(2)救护者两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口稍高,两乳头间稍低。
(3)两臂伸直,带冲击的用力垂直下压,压陷深度3-5厘米。
(4)压到位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5)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按压、放松时间相等(6)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节奏: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以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1、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1秒后应再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判定。
2、若已有脉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呼吸,接着5秒吹气1次,若2项全无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不超过5-7秒,在医护人员未接替抢救前,不得放弃现场抢救!五、抢救过程中触电伤员的移动与转院1、现场急救不得为方便而随意一到那个伤员,确需要移动,抢救中断不应超过30秒2、移动伤员或送医院时应平躺在担架上,并应继续抢救。
3、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碎冰屑作成帽状包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胸外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安全复苏!六、触电伤员好转后处理:若经抢救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恢复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注意安静。
补充题:人体触电后死亡的特征是什么?何为假死?如何进行触电急救?第二节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主要有绝缘、屏护和间距。
其中绝缘是电气设备的主要电击防护措施,屏护和间距则主要针对电气装置而言的。
这些措施均为力图消除接触到带电体的可能性,属于直接电击防护措施,是预防而非补救措施。
一、用电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1、类别划分低压电气设备按其电击防护方式可分为四类,分别为:O、Ⅰ、Ⅱ、Ⅲ类。
(1)O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无保护连接手段。
2)、安全措施:仅依靠基本绝缘,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
(2)、Ⅰ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有保护连接手段。
2)、安全措施:与保护接地相连接。
3)、适用场合:IT、TT、TN等系统,设备端的保护线连接方式都是针对Ⅰ类设备而言。
在我国日常使用的电器中,Ⅰ类设备占大多数,因此,作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双重绝缘或相当于双重绝缘的加强绝缘,没有保护接地手段。
2)、安全措施:不需要3)、适用场合:Ⅱ类设备的电击防护全靠设备本身的技术措施,电击防护完全不依赖于供配电系统,也不依赖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是一种安全性能很好的设备类别。
(4)、Ⅲ类设备:1)、特征: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设备不会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
2)、安全措施:接于安全特低电压。
3)、适用场合:具备并能提供安全特低电压环境。
注:分类只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并不代表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
2、类别划分与电击防护的关系以上设备均有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但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和途径各有不同。
(1) O类设备:仅依靠基本绝缘作电击防护,属于电击防护条件较差的一种,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
(2)Ⅰ类设备:基本绝缘和附加安全措施,日常使用电器中Ⅰ类设备占绝大多数,做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设有附加安全措施。
(4)Ⅲ类设备:使用安全特低电压。
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1、外壳与外壳防护的概念:(1)、外壳及外壳防护:电气设备的“外壳”是指与电气设备直接相关联的界定设备空间范围的壳体。
外壳防护是电气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又是保护设备自身安全的措施。
(2)、外壳防护的两种形式:1)第一种防护形式: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的运动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部的防护形式。
2)第二种防护形式: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而引起有害的影响。
2、等级的代号及划分(1)、代号:表示外壳防护等级的代号由素引正字母“IP”和附加左后位的两个素引数字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