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内容摘要
尽管如此,现有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饮食和运动疗法需 要患者的长期坚持和自我管理,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难以做到。其次,胰岛 素和降糖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针对这些不足,未来的研究 方向应包括开发更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内容摘要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它涉及到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近 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本次演示将详细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因素。首先,糖尿病微血管病 变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壁增厚、管 腔狭窄、血流减少等,这些变化导致肾脏缺氧、缺血,进而引起肾脏损害。其次,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 生与APOL1基因多态性等相关基因位点有关。
2、前沿方法: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方法逐渐应用 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结论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本次演示介绍了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包括基础治疗和前沿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和基 因治疗。虽然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 证实其安全性和疗效。未来,深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提高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透析治疗是治疗晚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透析可以清除体内过 多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近年来,一些新型 的透析技术,如血液透析滤过(HDF)、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等,已经得到了 广泛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文献综述-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

文献综述-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与诊断依据传统的Mogensen分期,糖尿病肾病被分为5期。

然而,国外大量研究提示,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正常,但肾功能已出现下降。

李红教授团队的研究也发现,近20%正常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eGFR降至60 ml/min以下。

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NKF/KDOQI),建议用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DN(diabetic nephropathy);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达成共识: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CKD,主要包括GFR低于60 ml/min/1.73 m2 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持续>3个月。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对DKD的诊断具备以下标准之一即成立:①能够肯定高血糖与CKD的因果关系或高血糖为CKD的起始病因或排除了非DKD;②有病理学诊断的支持。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筛查,2014年《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建议,首次筛查始于1型糖尿病诊断后5年和2型糖尿病诊断确立后,此后应每年筛查糖尿病肾病。

筛查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ACR/AER)、血清肌酐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如有CKD需进行分期。

推荐采集任意时点尿标本(清晨首次尿标本最佳)测定ACR,如有异常,应在3个月内至少进行2~3次ACR/AER检测,需有2次以上异常、并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方可考虑诊断白蛋白尿。

此外,糖尿病伴肾脏损害,同时合并下列≥1项者需进行肾活检:①糖尿病病程<10年而有显著肾脏病变;②大量白蛋白尿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出现肾病综合征;④无法解释的肾功能迅速恶化;⑤有持续性镜下血尿。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控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正确使用利尿剂以及戒烟、限制食盐摄入和适当运动等。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患者的健康。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从病理生理角度详细阐述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肾损伤,主要表现为微小血管的损伤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

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近年来,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向:1. 高血糖引起的肾脏损伤机制研究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当体内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肾脏的各项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高血糖可引起肾小管和肾小球器官的炎症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肾小球损伤。

同时,高血糖还可以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使得肾脏遭受更多损伤。

2. 细胞治疗与干细胞治疗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

细胞治疗指的是利用一些细胞或组织,可以在体内定位到病变组织中并修复损伤,从根本上改善肾脏功能。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干细胞的能力,通过移植干细胞来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的方法。

这种治疗可促进肾细胞再生和增殖,使肾脏受损的地方迅速修复。

3. 药物治疗与制剂研究目前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的药物,通过影响血糖水平、控制蛋白尿减缓肾脏的损伤。

此外,制剂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制备一种低毒低副作用的糖尿病肾病治疗剂。

4. 基因治疗与基因工程技术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中,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技术拥有着良好的研究前景。

一些基因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如炎症性基因、修复性基因等。

因此,通过基因治疗或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切实地干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

总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涉及到医学、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学等多个领域。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将不断涌现,让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等 以链尿佐菌素 ( ,-. ) 诱 导 !( 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及 /- 0 12/ 检测法观察 黄芪对 !( 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 ( -34 0" ) 蛋 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发现经用黄芪治疗, 大鼠 -34 说明 0" 5/"6 表达水平比未治疗大鼠明显下降, 其防 治 !" 发 生、 发展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 -34 0" 的过度表达。黄芪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 抑制早期出现的肾脏肥大, 减 !" 动物的糖代谢, 少尿蛋白排出, 其机理可能与改善糖代谢, 降低糖 〔#〕 基化终产物 ( 6378) 形成有关。祁中华等 通过动 物实 验 发 现 9 周 !( 大 鼠 存 在 肾 小 球 滤 过 率 ( 34/) 明显增高, 用黄芪治疗可使升高的 34/ 明 显降低, 同时发现 !( 早期肾皮髓质 ": 合成酶 (;":,) 表达增高, 黄芪可使其 ;":, 表达明显降 〔9〕 低, 部分纠正其肾脏高灌注、 高滤过。石君华等 用 ,-. 制作 !( 模型, 发现其尿蛋白排出增加, 血 尿 - "4 0#增高, 血尿渗透压增高, 肾小球基底膜 增厚, 经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 可降低其尿白蛋白、 , 纠正其过高的血浆渗透压, 减轻基底膜增 - "4 0# 厚。黄芪可通过直接作用于 !" 大鼠的 -34 0 " 降低血脂, 间接下调 -34 0 " 使$ 5/"6, 5/"6, 型胶 原, 纤连蛋白 ( 4" ) 、 层连蛋白 ( :" ) 合成减 〔 +, <〕 。 少 〔=〕 徐光等 研究发现中药灯盏花中所含的野黄
〔/*〕 张明 等以宁肾汤 (黄芪、 山药、 白茅 根、 麦 冬、 党参、 生地、 丹参、 益母草、 茯苓、 葛根、 三七、 冬 虫夏草) 随症加减治疗早期 "%=0 例, 显效 1-> , 总有效率 .+> 。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症状 (多饮、 多尿、 气短、 乏力、 五心烦热) , 降低尿微量白蛋白, 〔//〕 改善肾功能有显效。韩轲等 以保 /? @ 尿蛋白, 肾降糖汤 (黄芪、 太子参、 苍术、 山药、 生地、 茯苓、 泽 泻、 山萸肉、 枸杞子、 花粉、 黄精、 丹参) 治疗 "% 总 有效率 -+ A +> , 可显著降低血糖, 血尿 ! 改 / 4 <, 〔/1〕 善肾功能。周锦等 以降糖益肾汤 (太 子 参、 黄 芪、 玄参、 麦 冬、 杞 子、 知 母、 石 斛、 丹 参、 泽 兰、 陈 皮) , 肾衰竭加大黄 1 B 治疗 "%1= 例 / 个月, 总有 效率 C*> ,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以气虚血瘀, 脉络瘀 阻为多见, 采用中药治疗在改善症状, 控制血糖, 减 少尿蛋白排泄, 降低血尿 ! , 升高红细胞 4 < DE" / 活性, 降低丙二醛, 纠正糖、 脂蛋白紊乱, 改善微循 环, 调节肾血流动力学, 降低肾小球高压、 高灌注、 〔/?〕 高滤过, 抗自由 基 损 伤。于 浩 等 发 现 %;""< 早期应用黄芪、 川芎, 可降低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 血尿! 从而延缓此类患者转变为显性 / 4 < 水平, 〔/=〕 以复方 "% 进而演化为肾衰竭的进程。莫云等 丹参注 射 液 静 滴 配 合 中 药 参 芪 地 黄 汤 加 减 治 疗 〔/+〕 总有效率为 -0> 。白金柱等 以芪蝉 "%10 例, 地黄汤 (黄芪、 蝉蜕、 熟地、 山萸肉、 茯苓、 益母草、 白 茅根) 治疗 "%=? 例, 总有效率为 ./ A = > , 说明益 气养 阴, 活 血 化 瘀 类 中 药 具 有 清 除 尿 蛋 白, 延缓 〔/C〕 以黄芪配 "% 转化为肾衰竭的功效。张秀峰等 万方数据 合常规治疗治疗早期 发现 /? @ 尿蛋白 "%/? 例,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一、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对肾脏的损害引起的,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高血糖、氧化应激、趋化因子、基质增生等。

研究人员发现,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增加,从而损害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造成蛋白尿等症状。

高血糖还会诱导体内趋化因子的产生,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加速肾脏病变的进程。

研究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还涉及到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导致肾小管和间质的纤维化,加重肾脏功能的损害。

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研究进展针对糖尿病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早期防治研究。

早期干预高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研究人员发现,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甚至可以逆转早期的肾脏病变。

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多种新的干预手段,例如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水平,从而减轻肾脏的损害。

一些研究还发现,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也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干预手段,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糖尿病肾病防治的前景和挑战尽管研究人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防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对其机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针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多元化,涉及遗传、代谢、免疫、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

随着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遗传因素:多项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族研究和基因关联分析揭示了一些与糖尿病肾病风险相关的基因位点,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基因、糖代谢相关基因等。

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主要驱动力。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积聚,也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炎症反应: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症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

肾小球和肾间质中的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以及补体系统的激活等,都是糖尿病肾病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表现。

氧化应激:糖尿病状态下,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导致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过多。

ROS可直接损伤肾脏细胞,引发细胞凋亡和坏死,进而促进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机制,以便为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从降低血糖、控制血压、心理护理以及生活习惯与并发症的预防等四个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近几年护理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总结糖尿病肾病的专科护理经验,了解糖尿病肾病护理的目前发展概况及趋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综述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全身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m患者一旦出现肾功能损害,如未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其进展非常迅速,往往在几年后演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率[1]。

据报道,我国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dn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达到16.8%-23.4%,其中dn导致尿毒症死亡的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27%-31%;而在大部分西方国家,糖尿病已成为患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

资料显示,国外dn的发病率已将近40%左右[3],对于那些糖尿病病程长的老年男性患者较为常见[4]。

d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元醇代谢途径异常、肾小球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以及遗传因素等有一定关联[5]。

近年来,dn病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已成为延缓或阻止dn恶化的重要手段[6],本文就dn近年来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1 降低血糖研究证实,有效控制血糖dn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决定作用[7],而合理饮食、口服药物以及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

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胰岛素注射方法,做到按时和准量注射。

注射部位可选择腹壁、上臂、臀部、股外侧等处,操作过程要求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而且要求患者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一般而言,上臂和腹壁注射胰岛素吸收较快,往往比股外侧注射更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而腹部注射面积大、便于操作,且温度恒定,较少受运动的干扰,更适用于自行注射的糖尿病患者[8];对于进行腹腔透析的患者,腹腔注射胰岛素可以使血糖控制简便和符合生理。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山 西 中 医 2021年3月第37卷第3期 SHANXI J OF TCM Mar.2021 Vol .37 No .3·55·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郑良璐 夏晓晓 常秀君 马晓雨 韩蕙竹 韦秀萍 吴 穹摘要: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7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辨证论治、自拟方、中药注射液、外治疗法、食疗等方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其以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有独特的优势,可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思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1) 03-0055-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81860762) ;青海省2018年科技计划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编号:2018-ZJ-721) 。

作者简介:郑良璐,女,在读硕士研究生,青海大学 (西宁 810016) ;夏晓晓、常秀君、马晓雨、韩蕙竹、韦秀萍、吴穹,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吴穹,E-mail:139****************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基本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

目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认为糖尿病肾病与遗传、代谢、血流动力学改变、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炎症及足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通过改变患者生活方式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方式可延缓病情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先天不足、饮食失节、七情失调、劳逸等为该病主要致病因素。

如 《灵枢经·五变》 篇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新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冲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结 合 现 代 医 学 与 生 活 环 境,认 为 病 因 病 机 包 括:禀 赋 缺 失、脏腑柔弱,饮食不洁、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劳逸 过度、肾精亏损,失治误治、延误病机 [6]。 2.1 本虚标实
梁晓春 [7] 认为,肾精气亏虚为本病的主要原因,肾气受 损,不能藏精,则精气外泄,引发尿浊,表现为蛋白尿等精微物 质的流失。苏秀海 [8] 认为“瘀血”、“热毒”为“精浊”增加的 重要因素,其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实则为湿热瘀血,虚 则为脾肾不足。胡春平 [9] 认为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 并对 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 其中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则是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早期临床表 现为超滤及蛋白尿,肾功能逐渐下降,是后期肾功能衰竭的主 要原因 [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糖尿病认识和诊疗上虽然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但糖尿病的患病率仍持续升高,并缺乏 治愈性药物 [2]。研究表明我国约 20%-40% 糖尿病患者并发 肾损害 [3],因此及早的干预可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保护肾脏 功能成为预防与治疗 DKD 的关键 [4]。
3 辨证论治
糖尿病肾病的暂无统一的证候分型,现代医家根据其临 床经验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整型,师常喜 [16] 将本病分为 5 个主证,分别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脾 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研究显示各名老中医总结出糖尿病 肾病常见的 4 种基本证候即肾虚证、脾虚证、瘀血证和水停 证 [17]。王耀献 [18] 教授提出了“以热为本,以期为纲”的理论, 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多为无形之热充斥,气郁热郁,强调治法 以清透郁热为主,防止热邪进一步进展深入血分。金丽霞 [19] 认为肺脾肾三脏与三焦关系更为密切,三焦不通 , 气化不利 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治法以开上、化中、导下为主。

中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肾脏病因之一。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努力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高血糖和高胰岛素水平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糖导致肾脏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异常,如糖化终产物的堆积和ROS的生成等,进一步激活了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

高胰岛素水平则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导致肾小管损伤和微量白蛋白尿。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些基因变异与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有关,如ACE基因和MTHFR基因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糖尿病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早期诊断与预防研究糖尿病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

为了早期诊断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研究人员做出了努力。

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血液和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存在。

例如,尿中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已被证明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糖尿病肾病的动物模型,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进行临床治疗试验,有助于研究人员探索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力。

此外,研究人员也关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水平和降低血压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这些预防措施可以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实施,以期阻断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三、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血糖控制和降压药物治疗,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难治性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有限,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新型的治疗策略。

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随着人均寿命 的延 长 和生 活习惯 的改 变 , 如营养 过剩 、 高 的发病率为 3 . 3 % 。芬兰 的研 究发现 , 从1 9 6 5年 一1 9 9 9年 , 脂饮食 、 运 动减少及生活节奏加快等 , 糖尿病 ( d i a b e t e s me I l i t u s , 1型 D M 患者累计 3 0年 E S R D的发病 率为 7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J 。奥地利报 D M) 的发病 率呈 上 升 趋 势 , 随之 糖 尿病 肾病 ( d i a b e t i c k i d n e y 道从 1 9 8 3年 ~1 9 8 4年 , 1型 D M 患者 2 0年 的结 局 。E S R D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 0 1 3年 1 0月 第 l 4卷 第 1 O期
C J I T WN,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4, N o . 1 0

9 3 7・
糖 尿 病 肾病 流 行 病学 研 究进 展
谢席 胜① 艾 娜② 王 宝福① 夏 梦迪② 樊均 明②
校正后 的因为 D M 所致 的 E S R D发病率约为 3 5 %【 6 ’ ” 川 。澳大 据 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 , 2 0 1 1年世界 D M人 数约 3 . 6 6亿 , 利亚 和新 西兰 肾脏 登 记数 据表 明 , 需要 肾脏 替代 治疗 的 D K D 估计 到 2 0 3 0 年D M 人数 将增加 到 5 . 5 2亿 。其 中 4 8 % 的增长 患者的 比例 由 1 9 8 0年的 1 7 %升高 至 2 0 0 9年 的 3 5 %, 但是增长 发生在 中国和 印度 … 。中 国在 2 0 0 7年 ~ 2 0 0 8年期 间 , 由 国内 率与 2 0 0 5年以来 的相 同” 。根 据北 京市 血液 透析 登记 的资 1 4个 中心共 同参与完 成 了一 项 D M 流行病 学调 查。该研 究通 料 , 在E S R D病 因中 D K D所 占构成 比显 著上升 : 2 0 0 3年北京市 过分 阶段分层抽样设计 , 在 中国东 、 南、 西、 北 中不 同地域选 择 血液 透析 患者中 D K D为病因者 占 1 0 . 2 %, 2 0 1 1年统计 的结果 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的 1 4个省 市进 行调 查 , 经过调 查点 代表 显示 该数字上升至 3 5 . 1 % 。调查 2 0 1 0年 ~ 2 0 1 1年 山西省 的相应 的地 区/ 省份 的人 口, 进行 了加权 分析 , 估计 了中 国不 同 新进 入血液透析的 1 5 1 4例患者 的病 因发现 , D K D所 占的比例 年龄和性别 的 D M 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 并 初步估计 了农村 和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KD)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属于并发症中典型且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疾病进程进展,易致肾功能衰竭最终死亡。

其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及情志失调有关,其治疗理念及手段也各有侧重。

文章通过查阅总结近几年文献,对DKD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探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1.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临床上并无特定的中医病名与之对应。

其主要发病原因归于体质,即素体肾虚,糖尿病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耗伤气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

其初期多为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随着病情进展,阴损及阳,伤及脾肾;疾病后期,肾阳衰微,浊毒内蕴,或见气血大亏,五脏俱损[1]。

2.辨证论治2.1分型论治不同医家对疾病的辨证思路及兼证、变证的治疗各有侧重。

其主证主要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及脾肾阳虚。

兼证以血瘀及湿热多见,变证可见浊毒犯胃、水气凌心、溺毒人脑等,常预后较差。

林兰[2]根据阴、阳、寒、热辨证将消渴病辨证分为3型,每型又根据脏腑辨证分数证。

阴虚热盛型包括肺胃热盛、心胃火盛、心火亢盛、肝阳偏亢;气阴两虚型包括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两虚、心肝两虚、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型包括肾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脾胃阳虚、心肾阳虚、心阳虚弱等。

同时治疗阴虚热盛型以清胃泻火,方用玉女煎加味:石膏,知母,生地,麦冬,黄连,栀子,牛膝;气阴两虚型以益气养阴为主,方用生脉饮加味: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芪,知母;阴阳两虚型以滋阴温阳为主,方用右归饮加味:熟地,山萸肉,丹皮,泽泻,枸杞子;夹湿热者多见于糖尿病早期尚未得到合理治疗,或糖尿病病情未得到控制,糖尿病合并急性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者,药用:茯苓、泽泻、薏苡仁、连翘等;夹寒湿者多见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药用苍白术、山萸肉、泽泻等;夹瘀者糖尿病各种血管病变,药用:当归、丹参、桃仁、乳没、川芎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高血糖引起肾脏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约30%至40%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和血压为主,但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在保护肾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独特优势。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如治疗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疗效有待验证、药方需进一步优化等。

深入研究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探索其机制、提高临床应用水平,对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

研究目的还包括对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研发进展进行评估和归纳,同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进展。

通过揭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推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研究1. 调节血糖代谢: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可以通过调节血糖代谢通路,降低血糖水平,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2. 抗氧化与抗炎作用:研究表明,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在肾脏中的损伤。

3. 调节血压和血脂: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血压和血脂,改善肾脏的微循环,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4. 保护肾小球功能:中医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保护肾小球功能的作用,可以减少尿蛋白的泄漏,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糖尿病肾病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糖尿病肾病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日渐突出的健康问题。

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微循环障碍、糖化终产物形成、遗传从不同环节促进了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程。

根据以上发病机理,本文简述了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治疗措施:包括降低血糖和血压、低蛋白饮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虽然目前已有多种治疗可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新的治疗措施仍十分必要。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病因;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糖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环节[1]。

是由于其血管持续处于高糖状态下而产生各种微血管病变致病,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外基质增多形成的弥漫性肾小球间与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dn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据统计dn 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60%[1],糖尿病患者死于dn肾衰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

1dn病因1.1糖代谢紊乱因素多元醇通路的激活与dn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动物组织细胞内的一种葡萄糖代谢的途径。

高血糖引起ar活性增高,导致细胞内山梨醇的积聚,从而增加细胞内渗透压,细胞肿胀和受损,进而引起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坏,通过干扰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导致dn早期肾小球高滤过。

此外,高糖直接增加pkc 活性的表达,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cm增多,抑制pkc 的活性可以延缓或阻止dn的发生发展。

1.2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引起dn的重要原因,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高渗透压,引起肾内血流高血压及高滤过,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在dn的发生中,血液流变学异常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异常,进而导致内皮和上皮细胞损害,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压会明显地加快dn的发生和发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围绕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预防策略以及临床试验和新药开发情况展开讨论。

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诊断方法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预防策略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挑战与机遇并存,研究者需要持续努力,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预防策略、临床试验、新药开发、结论、挑战、机遇、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糖尿病肾病的概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一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约有30%至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肾脏造成的损伤至关重要。

肾小管细胞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尤其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增厚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变性,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深化,但仍有许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方向。

1.2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的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而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之一。

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而引起的。

研究表明,草酸尿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草酸在高血糖状态下产生过多,导致了炎症反应和肾小球纤维化,从而损害了肾脏功能。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一项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表明,某种新药能够有效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降低肾脏事件的风险。

这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有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此外,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也涉及到肾脏再生医学的领域。

科学家们发现,干细胞在肾脏再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肾小球细胞和肾小管细胞,从而修复和再生受损的肾脏组织。

这一研究为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药物治疗和干细胞治疗,营养调控也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适当的饮食调控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减少高脂高糖饮食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都能够减轻肾脏负担,降低肾脏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心血管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常见并发症。

心脏和肾脏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研究发现,心脏疾病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时,必须兼顾心血管健康。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正在不断展开。

从药物治疗到干细胞治疗,再到饮食调控和心血管健康的综合管理,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寻找更好的治疗策略。

这些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不断取得突破,为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进展论文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进展论文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种,近年来dn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使得对dn的治疗成为当今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年中医药治疗dn 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86-02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病变为特征的总称[1]。

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发生率为20%~40%,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2]。

它是由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3]。

现代医学对dn的临床治疗缺乏特异性方法,随着对dn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受到医学界重视,值得深入研究,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大多数学者认为消渴并发”水肿”、”水病”、”尿浊”、”腰痛”、”关格”等与dn相近。

古代医家明确指出消渴病日久可转变为水肿,且病情严重。

多数医家认为与”下消”等同,属三消中病情较严重者,属于肾病范畴,即消渴继发水肿、胀满、尿浊、关格等。

由此可见,以上论述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在其绵长的病程中出现的尿浊、水肿、消肾等一系列表现均属肾病的范畴。

消渴病日久伤及脾肾,脾气虚则无以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注膀胱;肾气亏虚,失于封藏,精关不固,固摄无权,致膀胱开合不利,气化失常,而见尿浊;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脾肾阳虚,脾阳虚则转输运化水液无权,水湿内停,肾阳虚则不能蒸腾气化,水湿蕴结周身而发为水肿;脾肾衰败,先天之精不足,后天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诸脏,故dn是以肾虚为根本,最终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俱衰的病证。

2 治疗方法2.1 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方面,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治法,祝湛予[4]对dn给予对症治疗,早期病变均以降糖为主(黄芪、生地黄、苍术、玄参、葛根),蛋白尿重用生黄芪;血尿常加生荷叶、生侧柏叶等,水肿者加车前草、墨旱莲;血压高加牛膝、桑寄生、钩藤或杞菊地黄丸;晚期水肿明显常用防己地黄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糖尿病肾病以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以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肾小 球系膜 区 为 主 的 细胞 外 基 质 ( C 增 厚 和 以 肾 E M)
小 球 系 膜 区 为 主 的 细 胞 外 基 质 ( C ) 累 , 致 弥 漫 E M 积 导
D G。因此 P P通 路 的 激 活促 进 AGE s形 成 。④ 氧 化
应 激 增 强 : P通 过 前 述 的 3 D 途 径 使 AGE P G s生 成
性 和结节性 肾小球 硬化 , 出现蛋 白尿 、 高血 压 及肾 功能 不全等 临 床 表 现 。DN 的 发 病 机 制 目前 尚 未 完 全 阐 明, 考虑有 多方 面 因素参 与 。近年 来 , 对其 研究 取 得很 大的进展 , 量 的研 究证 实 多元 醇 通路 ( P 激 活 、 大 P ) 蛋
肌 醇 代 谢 。 正 常 情 况 下 , 醇 主 要 通 过 合 成 磷 酸 肌 醇 肌
可逆 的 AG E 。生理 条件下 . 体 组织 A s含 量低 . 机 GE 当蛋 白质 更新延 迟 , 发 生 淀粉 样 变 和 机体 衰 老 及 如
醛 糖 水 平 升 高 , D 时 , 白 质 的 非 酶 糖 基 化 增 如 M 蛋
后者 正是氧 化 型谷胱 甘 肽 ( S 转 变 为还 原 型谷 胱 GS G) 甘 肽 ( H) 程 中 谷 胱 甘 肽 还 原 酶 的 辅 酶 。 此 外 . GS 过 超
激活 、 化 应激 、 胞及 血 管 活性 因子 、 传 等因 素 参 氧 细 遗 与 D 的发生 。以下就 上述 因素 参与 DN发 生 的研 究 N
近况作 一简 述 。 l P 与 D P N
氧化物 歧 化 酶 等 自 由基 清 除 剂 糖 基 化 后 活性 明显 降 低 这些 均导 致组 织 对 自由基 清 除能 力 降低 , 终 导 最 致 肾脏结 构 和功能损 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目前最严重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约有三分之一的DN患者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导致ESRD的主要原因,然而,D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并未有完善的治疗体系,这对我们治疗DN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本文将对现阶段DN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总结。

标签:糖尿病肾病;中药;治疗进展Abstract:Diabetic nephropathy(DN)is currently the most severe diabetes mellitus(DM)of chronic complications,about 1/3 of DN patients will develop in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is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to ESRD,however,the pathogenesis of DN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clear,do not have perfect treatment system,which have caused great difficulties for us to treat DN.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stage of DN are briefly summarized.Key words:Diabetic nephropathy;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 progress迄今為止,糖尿病肾病仍旧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的最常见的并发症[1],有着预后差、治疗复杂的特点,我国约有1.14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并且呈上升趋势,其中约有30% I型糖尿病患者及10% II型糖尿病患者逐渐发展为DN[2],许多因素都与DN的发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包括高血糖诱导的AGEs的激活、RAAS系统、TGF-β-Smad-MAPK及氧化应激反应(ROS)等因素。

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DN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DN主要引起肾小球及微血管的病变,其中以肾小球硬化最为显著[2],伴有肾小球的体积增大,伴有明显的系膜基质扩张,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

足细胞与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共同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barrier,GFB),这三者中任何一方的缺失或功能发生障碍都会使屏障受损,进而引发蛋白尿。

足细胞是GFB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FB中起到核心的作用,是维持GFB功能的关键,足细胞受到损伤时,表现出形态上的足突融合,从基底膜上脱离,甚至死亡,致使滤过屏障受损,进而引发蛋白尿的出现[3]。

之前的研究发现当DN发生时,我们可以根据足细胞凋亡的程度来鉴别蛋白尿的进展程度。

1D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1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肾病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调节Ca2+的重要细胞器,在蛋白质的折叠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4],在高血糖,蛋白尿和游离脂肪酸等病理情况下,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可能会致未折叠蛋白的积累,ER Stress在病理条件下使内质网功能产生障碍,导致细胞内积聚异常蛋白,进而引起相应细胞内信号通路激活,被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5]。

哺乳动物细胞的ER Stress感受蛋白包括ATF6,PERK,IRE1三种,未发生应激时,无活性的三种感受蛋白与GRP78结合,当出现诱发因素破坏内质网内稳态时,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与GRP78结合,三种感受蛋白与GRP78解离活化,诱发ER Stress。

其中ATF6解离后在高尔基体上被剪切激活,然后转位到细胞核内,可以上调内质网分子伴侣基因的转录和表达;PERK解离激活后,使eIF2α的第51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在mRNA水平抑制翻译,在蛋白水平减少合成,最终减轻ER负荷;IRE-1解离后激活剪切的Xbp-1 mRNA,具有活性的XBP-1由剪切的XBP-1翻译生成,促进ER相关降解,缓解ER Stress[6]。

因此,对于适度的刺激因素,ER Stress发挥保护作用以维持细胞的存活,如果刺激因素持续存在或强度过大,IRE-1和PERK诱导凋亡通路分子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IRE-1将激活TRAF2-ASK1-JNK途径和Caspase-12途径,然后激活JNK及Caspase级联反应;PERK将磷酸化eIF2α后增加ATF4合成,ATF4合成后能够转位至细胞核内,能够上调CHOP的转录表达[4]。

氧化应激中的内质网应激近年来被认为是DN发病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R Stress是DN发生的主要因素,高表达的ER Stress诱导足细胞凋亡,而抑制ER Stress则会减弱足细胞凋亡。

有研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明了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熊去氧胆酸可以改善db/db小鼠的血脂水平,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酐以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抗氧化酶和丙二醛的活性,保护肾功能,抑制内质网应激,缓解氧化应激,延缓DN进程[7]。

1.2自噬与糖尿病肾病自噬(autophagy)是各种应激条件下的另一种适应性反应,通过降解受损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平衡[8-9]。

现阶段,自噬被认为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致将自噬分为启动、延伸、熟化和降解四个阶段,Beclin1 是启动的关键因子,在启动阶段,包含Beclin1 的三聚体不断募集自噬相关蛋白,引起自噬启动;自噬的延伸由LC3的前体,在Atg7和Atg3的作用下加工成LC3-I,LC3-I与磷脂酰乙醇胺合成LC3-Ⅱ,然后将其插入到自噬体形成新的膜,至自噬溶酶体形成;P62是自噬的重要标志物,P62与泛素化的蛋白结合,再和LC3-Ⅱ形成复合物,最后在溶酶体的多种蛋白水解酶所降解[10]。

当受到外界刺激,如细胞应激、缺氧以及营养消耗都有可能激活自噬,大多数情况下,自噬有助于细胞适应周围环境变化,保护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抑制细胞凋亡[11]。

研究表明,自噬与DN发病关系密切,自噬可以通过肾脏系膜细胞、足细胞以及肾小球内皮细胞发挥作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自噬引起足细胞损伤。

在肾脏,足细胞表现出高水平的基底细胞自噬[12],对足细胞的细胞内稳态的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当血糖升高时,导致自噬受损缺乏,致使自噬重要标记物蓄积,足细胞功能受损,甚至凋亡,产生蛋白尿,最终导致DN。

2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肾脏属于五脏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被认为是先天之本,不仅是人体胚胎的形成,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的本源,还是人体能够正常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问·水热穴论》有云:“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腑肿,腑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肾脏在五脏中属于阴脏,至阴之脏所以可盛水,水液自下而上的输布及气化蒸腾功能均被肾脏精气所调节。

肺的宣肃、脾胃的运化以及肾脏的气化蒸腾,各部分相辅相成,以利水液的向全身输布。

当肾精充足时,膀胱开阖有度则水液代谢正常,肾精不足则导致水液积聚体内,代谢失常,水液泛溢于肌肤,形成水肿,致使机体功能失衡。

2.1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DN在中医学里属于“水肿”“消渴”“虚劳”范畴,主要累及肾、脾、肺三脏。

《严氏济生方·消渴论治》有云:“消渴之疾,皆起于肾。

盛壮之时,不自保养,快情纵欲,饮酒无度,喜食脯炙醯醢,或服丹石,遂使肾水枯竭,心火燔炽,三焦猛烈,五脏干燥,由是消渴生焉。

”DN由于消渴日久不愈,伤阴耗气,致使肾元受损,湿,瘀,痰互结,集聚于肾中,造成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对于DN的辨证分型,孔繁婧[13]经过对七个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气阴两虚证、血瘀证是DN被报道的出现频数最多的证型;谢桂权[14]调查珠三角的DN患者认为五脏虚证中肾虚证最多见,气血阴阳虚证中阴虚证最多见,复合虚证中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实证主要以血瘀证为主;朱勣[15]通过调查本院DN治疗的患者,发现本证中以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发生率最高,標证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血瘀证。

2.2 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针对DN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以及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的辩证分型,中医在临床中多使用益气、活血、养阴、化瘀、补肝肾的中药治疗,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黄芪汤可以通过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EMT,减缓肾纤维化进程[16]。

后续研究表明黄芪汤可以降低db/db小鼠的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改善高糖刺激下的足细胞活性,通过调节AMPK-Camkkβ通路,上调p-AMPK、p-Camkkβ、p-LKB1等脂代谢标志蛋白,改善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从而改善DN进展[17]。

经验方芪卫颗粒可以降低模型小鼠的血糖,血肌酐以及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改善肾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减轻足细胞融合;在对临床收集的48例患者给予芪卫颗粒治疗12 w后,显示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功能[18]。

王馨瑶[19]的研究结果也同样表明芪卫颗粒可以降低模型大鼠的BUN、SCr,改善系膜增生,使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的表达上调,减轻足细胞的损伤,从而延缓DN的发展。

中药复方中黄芪、茯苓、丹参、生地黄等药材两味药的配伍使用或是单味药的使用频次最多的当属黄芪,中药黄芪是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不仅具有利水消肿,益气养阴,祛瘀固表的药理作用,而且还有减少蛋白尿,抑制炎症因子,减少纤维化等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通过改善足细胞的跨膜蛋白Nephrin和足细胞中足突标记物Podocin 的表达,使裂孔隔膜分子趋于稳定,保持足细胞正常形态及功能,从而减少蛋白尿的产生,延缓DN的进程[19]。

黄芪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慢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中。

随着更多的中药有效成分也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例如黄芪多糖所属的多糖类、黄芪皂苷甲所属的皂苷类以及槲皮素所属黄酮类等等。

白藜芦醇主要来源于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和葡萄Vitis,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20],具有抗衰老、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并对心血管系统有防治作用。

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以抑制高血糖、hHcy作用下的ER Stress,降低CHOP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保护足细胞,改善DN[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