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心理战理论模型以及量化模型探讨_王洋

合集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美军心理战“云”活动范式论

信息化条件下美军心理战“云”活动范式论
2 心理 战“ 活动 范式 结构 形 态 、 云”
心理 战“ 活动范式 以形象塑造 、 云” 身份建 构、 态度转变和价值认 同为核心 目标 , 旨在整合 心理战机制 、 功能 、 策略 、 资源 , 提升心理战效能 的一种行为规范系统。该范式整合 了传统心理 战活动范式 ,以战争双方认 知体系和价值系统 的对 抗 为基 础 ,以 国家意 识 形态 和 民族 文 化心

唐 国东

要 : 年 来 , 军 利 用 其 先 进 的信 息 传 输 系统 , 近 美 综合 运 用 信 息媒 介 、
人 际关 系、 组织机构 、 生理 刺激 等 多种 方式 , 心理 战趋 向 系统整合 的“ 使 云” 活动 。该种活动范式呈现 出心理 战主体构成复合化 、 心理 战情报 获取 渠道 网
6 ・ 9

国 防 科 技 21 年 期 总 6 期 0 1 第2 第27
1 心 理 战 “ ” 动 范 式 内涵 、 云 活
理相互作用为主轴 ,以现代传播媒体为主要平 台, 以人际关 系 、 组织体系为辅助途径 , 紧贴 目 标 对 象 的心 智结 构 系统 ,活动 方式 日益 呈 现 出 知识化 、 系统化等特征 , 全面贯穿于物理域 、 信 息域 、 感知域和意志域【 等领域。心理战“ 活 云” 动模 型 可 以下 图进行 描述 。
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是一个客观性 的关系 空间, 是一个充满争斗 的博弈空间。 云时是指心 理战云影响力的时效性。 在不 同时间段 , 心理战
云 对 目标对 象 的影 响程 度 是 不 同 的 。心理 战 云 强 和 心 理 战 强 度 是 既有 联 系 又有 区别 的概 念 。 心 理 战云 强是 某 一心 理 战 云 的某一 点 或某 一 云 域 的 强度 。心 理 战强 度 则是 指 心理 战系 统各 点

信息理解的语义量化模型及信度

信息理解的语义量化模型及信度

信息理解的语义量化模型及信度
信息理解的语义量化模型及信度
信息理解是人类信息处理的基础。

它是指人类从同一消息文本中获取关于消息主题的理解。

这种行为被称为自然语言处理(NLP),自然语言理解(NLU)或语义理解(SLU),这些方法都是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识别和解释文本中的意思,这就要求计算机程序拥有一个能够准确和可靠地识别文本中的语义单元的机制。

自然语言处理旨在帮助人们从一篇文本中识别有价值的内容,以便可以以更有效的方式来理解文本的意义。

一个有效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语义量化模型:即系统必须能够以一种可量化的方式表达文本的含义,用于识别文本中的不同词汇和语法特征,并能够分析同义词、反义词和其他相关的信息结构。

2、信度:即系统必须能够评估解释文本的结果的可靠程度,以便让用户更容易地识别出文本中的真正的含义。

3、可扩展性:即系统必须具有可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的解决方案,以使用户可以从多种形式的文本(例如,短信,聊天,微博等)中获取信息。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开发者可以构建语义理解系统,以便更有效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在这些系统中,开发者使用语义量化模型来识别文本的不同结构,同时也分析其中的词汇和句子的结构,以准确测量文本的含义。

接下来,系统将对获得的结果进行信度分析,以评估其
可靠性,以便能够使用户更有效率地理解文本的实际意义。

社会心理学中的心理模型与测量方法

社会心理学中的心理模型与测量方法

社会心理学中的心理模型与测量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互动、社会影响和个人行为变化的学科,是人文社科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社会心理学中,心理模型和测量方法是两个核心概念,对于整个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模型的概念与分类在社会心理学中,心理模型是指对于人们心理状态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它是一个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

心理模型可以分为认知模型、情感模型和行为模型三类。

1. 认知模型认知模型是指对人类认知过程的描述。

人的行为、情感和决策都是建立在对于周围环境的认知基础上的。

认知模型研究的是人类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知模型中,有一个著名的模型叫做批判性思维模型,它强调思维对于社会交往的作用,可以促进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公正、合理的评判。

2. 情感模型情感模型是指对人类情感过程的描述。

情感是人们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动力,它可以驱使人们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情感模型研究的是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分析这些情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在情感模型中,有一个著名的模型叫做情感情绪测量模型,它通过量化人们情绪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来研究情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3. 行为模型行为模型是指对人类行为过程的描述。

行为是人类对于周围环境做出的反应,它既受到认知和情感的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认知和情感。

行为模型研究的是人类的行为表现和动机,分析这些行为的产生和作用。

在行为模型中,有一个著名的模型叫做自我决定模型,它强调人们的自我决定意识对于行为产生的作用。

二、测量方法的概念与分类测量方法是指用于对心理模型中变量进行测量的方法。

心理变量的测量是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人类行为的特征和规律。

测量方法可以分为自报测量、行为测量和生物测量三类。

1. 自报测量自报测量是指通过让被试者回答一些问题或作出一些评价来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和态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各领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各领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科研热词 知识型服务贸易 指标体系 高职教育 高等教育 高校 领域专家 顾客感知价值维度 顾客感知价值 面向学习对象 青少年犯罪 铁道技术 量的研究 资本监管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投资 贸易不平衡 质量保障 质量 质的研究 课程群模型 西部地区 蒙东地区 美国 绿色建筑 综合集成 综合评分法 绩效评估 经济增长 纵贯研究 系统分析 符号学 税收改革 税收优惠 科学发展观 科学共同体 私权 社会变革 知识产权法 现状 特色产业 激励相容 消费者行为倾向 泛希腊主义 民族认同 本科教育 本体学习 本体 期刊评价 期刊结构 智能搜索引擎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旅游循环经济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模型分析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模型分析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模型分析方法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深入理解和解释这种影响的机制。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模型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研究者将复杂的现象和变量进行简化和抽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

一、模型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模型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方法论框架,它通常使用数学或统计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现象。

模型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可计量的变量,并通过模型来建立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路径分析模型路径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模型分析方法,它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路径分析模型通过连接变量之间的箭头来表示因果关系,并通过路径系数来量化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这种模型常用于探索个体特质、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例如,研究者想要了解自尊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可以建立一个路径分析模型,将自尊心作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

研究者还可以引入一些中介变量,如动机和学习策略,来研究它们与自尊心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通过路径分析,研究者可以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并理解自尊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

三、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模型分析方法,它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测量误差来提高模型的精确度。

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图形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方程组来描述这些关系。

该模型可以用于验证研究假设、解释数据及预测未来行为。

例如,研究者想要了解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可以建立一个结构方程模型。

研究者可以引入其他变量,如工作动机、工作环境和领导风格,来研究它们与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者可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并进一步理解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制。

四、多层次模型多层次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模型分析方法。

在社会心理学中,个体往往嵌套在群体之中,其行为和观念可能受到群体特征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与信息处理模型

认知心理学与信息处理模型

认知心理学与信息处理模型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致力于探索人们是如何从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

在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处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阐述人类认知的基本过程。

信息处理模型主要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基本步骤。

从输入到输出,信息处理模型描述了信息是如何被接收、加工和转化的过程。

在这个模型中,认知心理学家通常使用计算机类比,将人类认知系统比喻为信息处理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认知的机制。

在信息处理模型中,输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外界的信息。

人类感官系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渠道接收到的外部刺激被转化为内部的神经信号,然后被送到大脑进行加工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注意到某些特定的信息,而忽视其他无关的信息。

接下来是加工阶段,其中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

感知是指基于感官输入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通过感知,人们能够识别外部刺激的特征,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匹配。

记忆是指将信息加工、存储和检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连接和激活不同的记忆单元,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以便于后续的使用。

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推理的过程。

人们通过思维能力,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信息进行结合,进行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新等活动。

最后是输出阶段,即将经过加工的信息转化为行为或反馈。

在这个阶段,人们将经过加工的信息转化为言语、行为或其他形式的表达,以便将内部的思想、意图传达给他人。

输出阶段的效果又会通过外界的反馈影响到认知过程的后续发展。

除了输入、加工和输出这三个基本步骤,认知心理学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信息处理模型,如多媒体信息处理模型、网络信息处理模型等,用于更详细地描述不同类型的认知过程。

多媒体信息处理模型主要用于解释人们对多媒体信息的感知和加工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元化,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

多媒体信息处理模型通过研究人们在多媒体环境中的感知、记忆和注意力等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多媒体信息。

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及其干预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

大学生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及其干预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
性条件反射技术加以改变。
(2)阂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对于减弱己经存在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效应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负面评价 恐惧 内隐联想测验评价性 条件反射技术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张坷
指导教师张大均教授江琦副教授
摘要
现有的研究表明,己有的内隐攻击胜研究多涉及家庭和媒体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却很少涉及际关系对其的影响。而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又多仅停留在其特点、原因、调适、发展趋势等外部探讨上,很少涉及人格特征等内部自理因素。此外,偷申分析中的人格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会给个人带来或焦
福感问卷,探讨了我国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1)大学生社会幸福感为一阶五因子结构:社会整合、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社会实现、
社会和谐。自编的大学生社会幸福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我国大学生社会
幸福感的工具。
(2)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异,具体表现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学生的得分最高,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学生
得分最低,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9)大学生社会幸福感中的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社会和谐维度在每月生活费上存在显
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维度上,每月生活费200元以下的学生得分最
高,600元以上的学生得分最低,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和谐维度上,生活费为
究结果表明:
(I)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客观存在。
(2)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被试的性别无关,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被试对内隐负面评价
恐惧没有程度上差异。
(3)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被试的年级无关,即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被试对内隐负面

信息传播建模仿真中的心理模型研究

信息传播建模仿真中的心理模型研究

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 t h e l a w o f h u m n a p s y c h o l o g i c l a c h a n g e s a n d i s a g o o d d e s c i r p t i o n o f i n d i v i d u l a p s y c h o l o i g c a l r e a c t i o n
第 3 0 卷 第 2 期
文章编号 : 1 0 0 6— 9 3 4 8 ( 2 0 1 3 ) 0 2— 0 1 6 5— 0 5



仿

2 0 1 3 年2 月
信 息传 播 建 模 仿 真 中的 心理 模 型研 究
张 芳 , 司光 亚 , 罗 批
( 1 .国防大学 , 北京 1 0 0 0 9 1 ;
2 .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 , 山东 青州 2 6 2 5 0 0 ) 摘要 : 研究谣言等信息的传播机理 , 可 以为危机管理等社会应用提供重要 的理 论依据 和技术支持 。鉴 于信 息传播 中个体 心 理因素对传播过程 、 效果等的重要影响 , 提出 了以态度为核心的心理模型建模思想 , 并针对信息传播过程 中个体交流模式 的 不同 , 建立了基于直接交流的不对称影响函数心理模型 , 以及基于间接交流的非线性描述心理模型。模型运行结果显示 , 所 建立的模型符合人类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 能较好地表现信息传播时个体对信息刺激所做出的心理反应 , 为 信息传播 中 A - g e n t 的心理变化提供 了可 以描述的机制 。 关键词 : 心理 ; 态度 ; 模型 ; 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 : T P 3 9 1 . 9 文献标识码 : A

研究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处理模型

研究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处理模型

研究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表达。

本文将介绍信息处理模型的基本概念、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其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引言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以及信息加工的机制。

信息处理模型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基于计算机科学中的信息处理理论发展而来,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以此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思维活动。

二、信息处理模型的基本概念信息处理模型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分别是输入、加工和输出。

输入是指个体接收外界的信息,加工是指个体处理接收到的信息,输出是指个体对处理结果作出的反应。

三、信息处理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1. 感知感知是信息处理模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通过人的感知系统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可处理的内部表示。

感知涉及到人类对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刺激的感知和理解。

2. 注意注意是信息处理模型中的一个基本过程,它决定了个体选择和处理特定信息的能力。

注意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主动注意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关注某些信息,被动注意是外界的刺激引起个体的注意。

3. 记忆记忆是信息处理模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个体对信息的存储、保持和回忆。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用于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而长期记忆则是永久性地储存和保持信息。

4. 思维思维是信息处理模型中的核心环节,它指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可以分为顺序思维和并行思维两种形式,顺序思维是按照线性和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而并行思维则是同时处理多个信息。

5. 语言语言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工具,它允许个体将自己的思维和理解以符号的方式传达给他人。

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涉及到个体对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四、信息处理模型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信息处理模型为研究人类认知过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记忆、决策、语言理解等。

心理学中的计算模型研究

心理学中的计算模型研究

心理学中的计算模型研究第一章绪论心理学中的计算模型研究是指通过建立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人类的行为和认知过程。

计算模型是由计算机程序或数学公式等构成的,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对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和行为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算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二章计算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模型是心理学中的新兴领域,其研究范畴涉及了认知过程和行为。

计算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输入、输出、处理和存储等。

输入指的是人类接收和感知信息的过程,输出则是人类作出反应的结果。

处理是指将输入信息转换为输出信息的过程,存储则是指人类对信息进行记忆和保留的过程。

第三章计算模型的分类计算模型可以根据其创建方式和解释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创建方式的不同,计算模型可以分为基于符号的计算模型、基于连接主义的计算模型和基于进化的计算模型。

基于符号的计算模型是由符号和规则所构成的,可以模仿人类的逻辑思维过程。

基于连接主义的计算模型则是通过神经网络的交互学习实现的,可以模仿人类的联想思维模式。

基于进化的计算模型则是通过遗传算法和进化策略模拟生物进化过程得到一个适应性较高的解决方案。

根据解释方式的不同,计算模型可以分为解释性模型和预测模型。

解释性模型是可以解释人类思维和行为规律的模型,而预测模型则是通过人类的行为来预测结果,无法解释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机制。

第四章计算模型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计算模型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于研究人类的记忆、学习和语言等认知过程。

在记忆方面,计算模型能够模拟人类的记忆过程,如多种记忆储存模型可以用来解释词汇、事实和概念等的储存和检索过程。

在学习方面,计算模型可以分析人类学习模式,如预测行为的後果,从而决定是否持续该行为。

在语言方面,计算模型可以构建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来预测句子的含义、语言表述等。

第五章计算模型的局限性计算模型虽然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计算模型只能模拟人类思维和行为,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信息沟通模型

信息沟通模型

信息沟通模型信息沟通模型是用来描述和解释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干扰、失真、反馈等现象的理论框架。

下面介绍几个经典的信息沟通模型:1. 申农-韦弗模式(Shannon-Weaver Model, 1948)该模型是最早的数学通信模型,也被称为线性传播模式。

它将信息沟通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信源:产生并发出信息的人或实体。

•发射器:将信源的原始信息转换为可以传输的形式(如声音、文字、图像信号)。

•编码:信息符号化的过程,确保信息可以通过信道有效传递。

•信道:物理或抽象的传输媒介,如空气、电缆、光纤网络等,可能存在噪声干扰。

•接收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还原成可理解的信息。

•信宿:信息的接收者,对信息进行解读,并做出反应。

•噪声: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任何影响信息准确无误到达的因素。

2.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型(Osgood-Schramm Model, 1954)这个模型强调了沟通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认为发送者同时也是接收者,沟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包括:•发送者编码:发送者根据自己的意图和背景知识将信息编码。

•信息传递:通过选择适当的渠道发送信息。

•接收者解码:接收者接收到信息后根据自身认知结构进行解码。

•反馈:接收者向发送者返回信息,表明已收到信息并提供理解和回应。

3. 贝罗模式(Berlo's SMCR Model, 1960)SMCR代表Source (发送者)、Message (信息)、Channel (渠道)、Receiver (接收者),增加了对沟通要素的理解与关系,还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来源特性:发送者的个人特征、态度、社会地位等。

•消息特性:信息的内容、形式、结构、复杂性等因素。

•通道特性:媒体的选择和效果,包括有效性、即时性、保真度等。

•接受者特性:接收者的感知能力、兴趣、文化背景、认知状态等。

•情境因素:沟通发生的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

4. 伯恩斯&奥尔森模型(Burns & Stalker's Model, 1978)此模型关注组织内部的沟通结构,区分了机械系统和有机系统的沟通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

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年总目次

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年总目次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年总目次基础心理学记叙文阅读中主人公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康廷虎 王旎撰 高吴平 (1)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联想能力及其作用…………………………………………………………………………王硕阳 林崇德 孙汉银 (8)直觉和分析在不同信息获取与呈现方式下对多特征目标判断质量的影响…袁方舟 喻亚玲 朱璐瑶 潘 运 乌云特娜 七十三(17)主题与类属关系的距离对分类和属性推理过程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刘芳芳 姜英杰(24)词汇的唤醒度对情绪标注效应的影响—ERPs研究…………………………………………………岳鹏飞 史梦梦 刘 旭 白学军(31)非平衡中–英双语者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语言的语音激活………………………………………………刘月月 王瑞明 李 利 吴礼沐(39)藏语母语者汉语词汇识别的眼动研究………………………………………………………高晓雷 沈 梦 李海燕 白学军 高 蕾(45)执行意向影响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干加裙 张曼曼 胡锦慧 郭云飞 陈幼贞(5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的首因效应对教师情绪感染力的影响:情绪真实性判断的中介作用………………………………………………张奇勇 卢家楣(60)父母家校沟通与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外补习的关系研究…………………………………………………………王立东 李 倩 罗 良(67)家庭韧性对抑郁的影响:个体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刘惠军 卜 彤(72)快速阅读训练对基于视觉定向搜索的注意力影响:ERP研究…………………………………………………李恒平 何胜昔 刘正奎(78)亲社会视频游戏中的合作对博弈决策中合作行为的影响………………………郑文倩 陈云云 宋国萍 徐 敏 白正月 李兰洁(85)应用心理学网络募捐中求助者的面部表情对捐助意愿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衡书鹏 赵换方 熊建萍 周宗奎(92)社会距离和性别对公平关注的影响…………………………………………………………张 振 齐春辉 付淑英 王青春 熊建萍 (100)大学生恋爱状态与外表拒绝敏感性: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的中介作用………………………………………陈云祥 邓衍鹤 刘翔平 (107)性别和情境危险程度对行人危险知觉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朱 鹏 常若松 (113)焦虑和抑郁对正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注意控制的中介作用………………………………………………………………………于永菊 (121)求同方能存异:上下级学习目标导向契合对创造力的影响…………………………………………巩振兴 张 莹 李新敏 张甜甜 (128)“己之所欲”还是“成人之美”?解释水平视角下个体赠送–接受礼物的偏好不对称性……………………………………………………………………………………………………………………………………李开云 王思杰 杨蕙菁 毕 艳 张文君 林丰勋 (136)基础心理学动作操作与怪异性对联结记忆的影响………………………………………………………赵敏芳 傅小兰 李开云 Hubert D. Zimmer (145)映射具体性和语境线索对新颖隐喻加工的影响…………………………………………………………………李骋诗 白学军 王永胜 (153)因为注意,所以拥有—纯粹所有权效应内部机制探究…………………………………吴慧芬 黎晓娜 张 琼 唐一纯 刘华山 (161)词长对中文阅读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眼动证据……………………………………………………仝 文 任梦雪 刘志方 冯 笑 (168)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组间差异的神经机制………………………………………………………………唐丹丹 傅 瑜 吴燕京 朱 海 (176)来源记忆中背景的情绪效价与唤醒对提取过程的影响………………………………………………胡 哲 张 杰 黎翠红 郭春彦 (185)汉字位置加工的词边界效应………………………………………………………………………………………顾俊娟 高志华 屈青青 (193)塞辅音范畴通达的时间进程:来自语境效应的证据…………………………………………………刘文理 李芷溢 王晓文 周 详 (20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祖辈共同养育模式下幼儿母子依恋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祖孙依恋的中介作用…………闻明晶 滕树元 冯晓杭 田金来 张向葵 (208)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中介作用…………………………………………曲 苒 倪晓莉 (214)未成年犯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麻书滔 陈少华 麻彦坤 (220)自我妨碍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业浮力的中介作用和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贾绪计 李雅倩 蔡 林 王庆瑾 林 琳 (227)公费教育政策满意度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姚 崇 赵可欣 周晨琛 崔萌筱 王 党 游旭群 (241)全纳教育教师职业使命感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张 明 陈 改 韩 梅 王竞一 (248)应用心理学学习率的心理现实性及其对项目选择的影响……………………………………………………………………贾 宁 刘 伟 代景华 (255)语境交流导向与建议方式对建议采纳的影响…………………………………………………………段锦云 徐 悦 任小云 吴俏敏 (261)人格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独处行为的中介作用………………………………………刘 拓 古丽给娜 杨 莹 任世秀 钞 淼 (268)心率变异性与人格的神经质之间关系研究…………………………………………………李昌竹 郑士春 陆 梭 张雨青 刘正奎 (275)公安民警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基于Stroop范式的探究………………………黄 琪 辛自强 安媛媛 赵 悦 (281)基础心理学汉字词错觉结合的层次和影响因素…………………………………………………………………………………………邓碧琳 张积家 (289)视觉工作记忆中注意模板的表征—来自EROS的证据…………………………………………车晓玮 王凯旋 上官梦麒 李寿欣 (297)汉字亚词汇部件语音加工的P200效应………………………………………………………………………………………孔令跃 张 豹 (304)跳读是基于副中央凹词的部分加工还是完全加工?……………………………………………………………张慢慢 张志超 臧传丽 (311)语义通达对语言标识效应产生的必要作用………………………………………………………………………肖 凤 丁 宁 郭晶晶 (318)谐音线索和“歇后”时间对谐音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马利军 梁俊煜 马云霄 (32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于同义关联的句子错误记忆:发展性逆转现象及句式效应…………………………………………………屈晓兰 曾 萍 王思非 (33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人格量表的编制………………………………………………………………………………申承林 李晨麟 游旭群 (339)哈欠传染的发展与演化:一项探索性研究………………………………………………………………………苏金龙 肖 瑶 苏彦捷 (346)校园排斥对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张 野 韩 雪 张珊珊 王 凯 (354)早期累积家庭风险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弹性双重机制…………………………………………………徐文明 叶彩霞 方烨仪 (361)翻转教学法对高中生认知负荷及学习成绩的影响………………………………………………………………孙崇勇 刘丽丽 高春阳 (369)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嫉妒的影响: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效应………………刘国庆 陈 维 程 刚 潘 运 赵守盈 (376)应用心理学敬畏对亲环境行为意向的影响…………………………………………………………………………孙 颖 贾东丽 蒋 奖 刘子双 (383)创造力成就问卷的中文修订…………………………………………………………………………………………………王战旗 张兴利 (390)外倾性对成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敬畏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李 鑫 刘振会 金童林 乌云特娜 (398)女大学生同性竞争与社交网站发布美化自拍行为的关系:外貌比较的调节作用……………………………于茉莉 韩金凤 田录梅 (405)民警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王 琼 刘志宏 张 萌 (412)诚实−谦逊性和人际亲密性对公平规范执行的影响…………………………………………………………………………齐春辉 张 振 (419)溢出–交叉视角下工作狂对配偶孤独感的影响………………………………………………………………………………黄 杰 朱 丹 (426)基础心理学情绪的相容性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陈建新 伍 莉 黄 蓉 王 喆 陈 悦 杨伟平 (433)高创造力个体的群体差异性研究…………………………………………………………………………………李永杰 刘春晖 金 花 (440)自我损耗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刘 红 褚 铮 李缓缓 赵笑梅 (446)语言差异对跨通道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张芳文 马 骁 马 谐 (452)高低水平汉英二语者阅读难易英语句子的知觉广度…………………………………………………巫金根 刘志方 刘妮娜 黄发杰 (460)积极怀旧情绪对疼痛共情影响的ERP研究……………………………………………………………宋 娟 杜 梦 连 涛 张 倩 (466)趣味性听觉材料对驾驶疲劳的作用:来自EEG的证据……………………………………田 野 何陆宁 刘天娇 常若松 马锦飞 (47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一年级职高生内外化问题的影响机制…………………邓林园 高诗晴 赵红丽 王小婷 方晓义 (482)累积生态风险对农村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谭千保 李佳圆 刘 旭 (489)空间邻近对7~9岁儿童图文阅读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王福兴 杨晓梦 范颖平 胡祥恩 (503)间距和语义对阅读障碍儿童拥挤效应的影响…………………………………………………………孟红霞 白学军 谭 珂 杨 宇 (510)听障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特点及其与数学基本能力的关系……………………………………………曾桐奥 卜晓鸥 王庭照 马海林 (517)小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刁春婷 周文倩 黄 臻 (524)应用心理学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幸福感常模的制定…………………………………………吴晓靓 盖笑松 王 文 谢笑春 王 宏 顾婷玉 (530)心理特权与大学生网络欺骗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丁 倩 刘祎琳 张永欣 周宗奎 (537)权力感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基于CNI模型的分析………………………………………………………………………………云 祥 (544)时间定价与主观时间流逝速度感对利他行为的影响………………………………………………………………………赵冬梅 刘志雅 (552)叠音人名的婴儿图式效应及其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吴 鹏 袁 泉 范 晶 (557)抽动症儿童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袁莉敏 孟 瑶 (564)面部表情与捐赠者–受益者关系对网络慈善众筹捐赠行为的影响……………………………………………朱 灏 尹可丽 杨李慧子 (570)基础心理学认知越灵活,句子理解越快?……………………………………………………………………………齐 冰 李秋莹 李雨薇 宋耀武 (577)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不依赖于语言?…………………………………………………………………………………………钟伟芳 郭永兴 (583)中英双语者情绪注意偏向中的双语优势效应……………………………………………………………………焦江丽 刘 毅 闻素霞 (590)幼儿复述能力的发展及其与言语工作记忆的关系…………………………………………………………………………王 嵩 李 甦 (596)老年人整体运动敏感性降低的脑灰质体积变化基础…金 花 朱子良 严世振 梁紫平 艾克旦 • 艾斯卡尔 尹建忠 姜云鹏 林 琳 (603)中文词汇加工过程中的无关言语效应……………………………………………俞锦旺 孟 珠 秦 钊 邓志洲 赵绍晨 闫国利 (611)语境线索在留学生阅读伴随词汇学习中的作用:来自眼动的证据……………王永胜 罗雨娇 韩 洋 刘妮娜 李 馨 白学军 (61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创造性人格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刘 文 孟祥蕊 车翰博 张嘉琪 沈 漪 (624)中国青少年积极发展量表(简版)的编制:基于一个大样本数据…………………………………柴晓运 李晓燕 曹 娟 林丹华 (631)耐挫心理结构的探索:基于大学生群体的测量………………………………………………………白学军 都 旭 牛宏伟 郝嘉佳 (638)父母冲突频率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青少年行为反应的中介作用……………………………………朱雨纯 张 硕 张新荷 (645)青少年的同伴选择与同伴影响:基于学业投入与学业成就的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沙晶莹 张向葵 (652)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早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王秋英 黄巧敏 刘晓凤 迟新丽 (659)家长投入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黄熙彤 张敏强 方俊燕 李拓宇 房 燕 甘 露 (666)应用心理学模特面部表情和产品奢侈程度对平面广告效果的影响……………………………………………………………………周雪仑 杨锦绵 (673)场景的年龄特征会影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注视模式……………………………………………魏 玲 余宥依 刘人豪 程一智 (679)述情障碍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孤独感与正念的作用…………………………………………………………黄明明 赵守盈 (686)术后乳腺癌患者体象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反刍的中介作用…………………孙小然 赵 悦 李文浩 安媛媛 (693)恋爱关系中触摸和依恋对嫉妒的影响………………………………………………………………………………………鲍文慧 周广东 (700)运动习惯与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陶 然 付江宁 李 娟 (707)文化刻板印象、父母孝道相似性对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李启明 (714)“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心理建设”高端学术论坛专题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心理建设”高峰论坛上的致辞………………………………………………………………………………林崇德 (721)抗疫心理援助联动机制…………………………………………………………………………………………………………………韩布新 (722)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心理应对……………………………………………………………………………………………………………许 燕 (724)关于疫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个人思考…………………………………………………………………………………………张建新 (727)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我国心理服务机构如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白学军 (730)疫后社会心理建设的实践路径…………………………………………………………………………………………………………佐 斌 (732)基础心理学言语与空间任务指令对数字–空间联结编码的影响………………………………………………………………潘 运 赵竹君 戴隆农 (734)信息类型和位置对儿童不同时期面孔加工的作用…………………………………………………………………………贺荟中 张云翔 (741)本族和异族面孔表情注视的差异性:来自眼动的证据……………………………………王月潭 马嘉琳 张竞艺 李弈彤 丁小斌 (749)中国人幸福人格的结构与内涵………………………………………………………………………………………………颜玉枝 董圣鸿 (75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对父母抚养压力的影响及夫妻亲密的调节作用………………………马心宇 陈福美 罗 芮 赵云燕 王 耘 (762)父母冲突对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卢富荣 宋煜静 刘路培 方选智 (770)自我污名与孤儿学生消极情绪的关系:解释风格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王江洋 于子洋 聂家昕 (777)校园氛围和负性情绪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一项交叉滞后研究…刘 羽 杨 洋 王晨旭 杨亚楠 贾绪计 白学军 林 琳 (784)创伤后应激障碍对震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安全感的调节作用……………………原 昊 王文超 伍新春 田雨馨 陈秋燕 (791)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心理健康:学业控制感和人际关系的作用……………………………………………姜 媛 田 丽 薛璐璐 (798)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在线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心流体验的链式中介作用………………………………………蔡 林 贾绪计 (805)应用心理学无边界职业生涯取向与青年员工职业成功:职业胜任力的中介作用……………………王忠军 杨 彬 汪义广 刘丽丹 黄 蜜 (812)工作场所社交媒体使用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基于人际关系视角…………………………………………赵君哲 乔诗绮 王明辉 (819)人际冲突与安全工作行为:愤怒和报复动机的多重中介效应…………………………………………………呼军艳 张庆霞 王海峰 (826)温水煮青蛙:专业认同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纪凌开 刘华山 李晨璐 (83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阅读成就的影响:阅读动机和阅读活动的中介作用……………………………王晓诚 贾丽娜 金元英 (839)不良生活经历对大学生冷酷无情特质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王小凤 燕良轼 (846)领悟社会支持在老年人的居住地情感认同和控制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一个纵向模型…………张何雅婷 张宝山 金 豆 林 瑶 (854)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年总目次 (861)。

认识信息工程方法论IEM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与实践之一

认识信息工程方法论IEM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与实践之一

认识信息工程方法论IEM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与实践之一----“制造业企业信息集成网上研讨会”之十三高函 2004-3-30前言信息系统集成一般是指实现多个分散开发(包括引进购买)的应用软件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而不能共享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问题。

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使很多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并接入互联网建立了企业网站,也分散开发和引进一些应用系统(主要是财务、人力资源、库存、销售等等)。

但如何实现内部系统集成,达到信息共享?同时外部与客户、供应商之间信息通畅,开展电子商务?就需要通过“系统集成(Integratio)”来解决。

同时,一些新组建的企事业单位或原先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单位,如何避免“信息孤岛”,高起点、高效率建设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和新一代信息网络?就需要通过“系统重建(Reengineering)”来解决。

上述两类问题归结起来实际是一个问题:如何成功建造集成化的大型信息系统。

那么,在解决俗称“信息孤岛”问题方面,有没有专门的理论或方法论呢?我们知道有"系统体系结构"(Systems Architecture)和"IT体系结构"(IT Architecture)的概念,以及系统逻辑集成的方法等。

这里重点介绍行之有效的信息工程(Information Engineering,简称IE)方法论(简称IEM)。

信息工程的产生20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一些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出现了“数据处理危机问题”,其现象与我们现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完全相同。

当时他们差不多都经历了计算机在数据处理领域应用的起步和发展时期。

开始实现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如工资计算、单据汇总、库存盘点等;后来逐步实现日常数据处理,如生产统计、库存控制等等。

随着管理和用户需求的提高,一些老系统要修改或重建,就连一些单项应用也要加以不断维护;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设备的不断降价,个人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管理人员的办公桌上,要发挥这些设备的效益,必须把它们互连起来,既满足每个管理人员的信息需要,又给高层领导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

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理论

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理论

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理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领域,而认知心理学则是探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在认知心理学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理论,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理论并进行详细解析。

一、信息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人类感知、思考和决策的过程。

根据这一模型,人类的思维过程可以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

这个模型包含了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主要的步骤。

在输入阶段,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信息,比如光线和声音等。

这些信息会被转换为可处理的形式,进入到认知系统中进行加工。

在处理阶段,人们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和分析,构建起对外界的理解和认知。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注意、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能力。

在输出阶段,人们将处理好的信息再转化为行为和反应,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信息处理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了思维过程中信息的处理和转化。

这个模型的提出使得认知心理学能够更好地解释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

二、模式识别理论模式识别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是如何对外界的模式和结构进行识别和理解的。

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感知到的刺激进行组织和分类,从中提取出一些重要的特征和结构来进行认知。

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人们会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新的信息与之进行对比和匹配,从而得出有关对象或事件的认知结论。

这个过程可以包括对形状、颜色、纹理、语义等多种特征的分析和整合。

模式识别理论对于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帮助我们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能够准确识别物体、理解语言和形成概念等认知能力。

三、连接主义理论连接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理论,它强调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信息传递对于人类认知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是由大量的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网络而产生的。

在连接主义理论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权重来表示的。

信息用户研究理论

信息用户研究理论

信息用户研究理论信息用户研究是一个关于了解和理解信息用户需求和行为的研究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信息用户研究旨在深入研究人们获取、组织、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以便为信息系统和服务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行为理论研究信息用户在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时的行为和策略。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Dervin的信息寻求理论(Information Seeking Theory)。

该理论认为信息寻求是一个动态和循环的过程,人们根据信息需求不断寻求、接收、评估和利用信息。

Dervin提出了“信息饥饿”和“焦虑-理解”两个阶段,认为人们在寻求信息的过程中经历了信息需求的产生、引起焦虑、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和满足信息需求等阶段。

这一理论将人的主观体验纳入考虑,对于理解和预测人们的信息寻求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需求理论研究信息用户的需求和需求形成的过程。

Wilson的信息需求理论(Information Needs Theory)在该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Wilson认为信息需求是由外部因素(如环境、问题和任务)和内部因素(如个人经验、知识和认知)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他提出了信息需求的多层次模型,将信息需求分为表层需求、感知需求、令人满意的需求、意义需求和使命感需求等五个层次,每个层次都与信息使用者的特定需求和目标相关。

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为信息系统和服务的设计提供指导。

信息使用理论研究信息用户在获取和评估信息后的使用行为和体验。

Robertson和Howes提出的信息使用理论(Information Use Theory)是该领域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信息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获取、选择、评估、组织和再利用等多个环节。

人们在使用信息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需求、技能、经验、偏好以及信息的可用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

这一理论为信息系统和服务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刍议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中的心理战

刍议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中的心理战

机理发挥着独特 的作战效 能。只有准 确把 握心 理战在 体 系 作 战中的地位作用 , 理 清心理 战能力 的构 成要 素 , 深入 研究
基于信息系统体 系作 战制胜机理 中心理 战 的运 行模式 , 才能 真正发挥心理战在体 系作战 中的重要作用 。

化瓦解敌人 , 巩 固已方阵线 的作 战 目的。棚较其他作 战样 式
解了伊拉克 军 民的作 战信心和作 战意志 , 导致 加 万 伊军 顷 刻间土崩瓦解 , 直 接影 响 了整 个 战局的发展 。由此 可见 , 在 信息化战争 中 , 心 理 战在 动摇 敌方 作 战信念 和抵 抗 意 志方
面, 在左 右战争进程 和结局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 四) 心 理 战 能 力是 体 系作 战 能 力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心理 战以其 特有的制胜机理 , 在体 系作战 中担 负着特 殊
[ 作者简介 ] 杨志强( 1 9 7 9一) , 男, 山西五 台山人 ,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 区军事心理 与心战 系心理战教研 室讲 师 , 中校 , 技
术 9级 , 作战指挥 学博 士, 军KR @_ r - 作学博士后 , 研究方向为心理战 。
理战是以认知域 和意志域为主战 场 , 运用 多种对抗 手段影 响 对手决策和意志 , 以控制认知空 间、 意 志空间战场主导权为 主
要 目的的特殊作 战形式。在 基于信息 系统体 系作战 中 , 心理 认 知攻击与信息火力 打击 、 多维立体 突击 、 网 电综台对 抗、 特 种作 战行动共同构成 了体系作战的基本作战样式 。在体系作

l 0 7
的作 战任务 , 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从基于信 息系统体系 整体作 战体系 中的重要组

基于社交网络隐私信息挖掘的情绪智力画像方法研究

基于社交网络隐私信息挖掘的情绪智力画像方法研究

基于社交网络隐私信息挖掘的情绪智力画像方法研究刘禹辰,王伟(北京交通大学智能交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摘 要: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隐私挖掘和用户画像已经成为分析目标特征的一项重要技术。

文章通过对传统情绪智力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情绪智力水平的量化方法。

该方法对目标用户在不同社交网络下产生的自然数据进行提取、分词和情感分析后,使用模型内各指数的生成规则量化目标用户的情绪智力,构建情绪智力模型并生成情绪智力值。

最后分析了模型量化结果的具体案例和群体得分分布,并证明了通过隐私信息挖掘量化目标用户情绪智力方法的可行性、可量化、可解释等特点。

关键词:情绪智力;隐私挖掘;用户画像;情感分析中图分类号:TP391.1文献标识码:APrivacy mining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ortrait in social networksLi u Yuchen, Wang Wei(Be ij in g Key L abo ra to ry of S ec ur ity a nd Pri v ac y in Int el l igent Transport ati on, Beiji ng Ji aotong Uni versity, B eijing, 100044)Abstract: Privacy mining and user portraits have already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for target feature analysis in the big data era.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tradition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odel and proposes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level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is method extracts, segments and emotional analyzes the natural data generated by the target users in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s, and then quantitates the target user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bility by generating rules of indices in the model, construc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odel and generates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umber.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ecific cases of quantitative resul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p scores, and proves that the method of quantifying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target users through privacy information mining is measurable and feasible.Key word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rivacy mining; user portrait; emotional analysis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靠网络进行日常活动,这些行为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经过数据挖掘就可以生成用户画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学习评价模型的构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学习评价模型的构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学习评价模型的构建作者:孙华马俊汪一百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28期摘要:在线学习评价以定量的方式计量在线学习效果,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在统计学生学习参与度上更精准。

学习评价模型的建立是从激发学生学习态度角度出发,对已有的平台及已开展的多个评价体系和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从学生个体参与度、协作参与度、学习态度、学习平台技术多个维度进行统计的评价模型。

通过对学习行为数据的监测与特征分析,对于单个及群体学生学习进度的预警,激励学生线下自我参与,辅助教师线下重点关注及指导,从而改善参与度低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线上学习;评价;模型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8-0153-021问题的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基础设施及技术的更新迭代,教育领域从最开始的精品课程、到2011年以来的MOOC、微课等网络教学,都不是教学模式的主体,而仅仅是现场教学外的辅助和补充。

学生、老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为完成学时安排,即使少量老师会制作网络资源,为学生课前课后使用,但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参与度”而学习,没有监管的学习,就导致了比如教学视频前台播放,后台无人听的场景。

同样,教师的教学大多来自课时的限制,线上资源及手段明显不足,线上教学绝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2020年开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却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及老师没有办法回到原有校园,那么线上教学就成了主体。

新的教学形式,是危机也是转机,网络教学中,灌输方式的教学,是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的,教师开始不断地优化课程资源,设计课程参与模式,计量学生参与度,将原本传统的教学模式快速地转变线上教学。

但在近期的线上教学中也发现存在的不少问题,完全依靠线上教学和评价是远远达不到育人的效果。

因此,更加逼迫我们的教师进行研讨,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线上、线下混合的模式将更适应于未来大学教学。

B05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eGOMS模型研究

B05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eGOMS模型研究

收稿日期:2005208213.作者简介:王 晖(19672),男,副研究员;北京,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100080).E 2m ail :wanghui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9732002CB312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373056,60303019).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e GOMS 模型研究王 晖1 戴国忠1 宇明2 张凤军1 王丹力1 傅小兰2(1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100080;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采用心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相交叉的研究方法,对人机交互中人的认知过程的人类视知觉特征和心理加工机制与特点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结合虚拟环境中人机交互过程的不确定性、连续性和实时反馈性以及交互可用性评价指标的多样性等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扩展G OMS (e G OMS )模型,克服了传统G OMS 模型要求精确的用户操作、交互界面与实际应用相分离及评价指标单一的不足.以e G OMS 模型为基础对PIB G 交互范式进行了评估,PIB G 为VR 用户界面提供自然、隐式交互的手段,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在虚拟环境下交互的认知负荷.关 键 词:虚拟现实;人机交互;G OMS 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512(2005)S120322204Study of e G OMS model for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 VRW ang Hui Dai Guoz hong X uan Y um i ng Zhang Fengj un W ang Danli Fu Xiaolan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human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attention and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and proposes an e G OMS model for HCI in er Model based on cogni 2tive psychology is the base of interface design for Virtual Reality (VR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paper is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ies.e G OMS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G OMS model ,such as accurate operation ,division of interface and applications ,and mono crite 2rion.PIB G interaction was evaluated with e G OM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IB G allow users to interact with a computer freely through natural interface ,which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s and computers ,and reduces the cognitive burden of users in VR environment.K ey w ords :virtual reality (VR );human 2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G OMS modelW ang H ui Assoc.Prof.;Institute of Softwa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80,China. 用户界面的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时代.批处理界面、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分别代表了三个时代中主流的用户界面.到目前为止,图形用户界面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一类界面.这种基于桌面隐喻、使用WIMP 范式的界面之所以能够成为近二十年中占统治地位的界面,是因为它与之前的界面相比,具有对象可视化、语法极小化和快速语义反馈等非常明显的优点.但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进步和软件技术的发展,WIMP 界面的缺点逐渐地体现出来.目前研究者们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到下一代的用户界面上,提出了Post 2WIMP (或Non 2WIMP )的界面形式[1].虚拟现实系统向用户提供临境和多感觉通道体验,它的三个重要特点即临境感、交互性、构想性[2]决定了它与以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同特点.在传统的人机系统中,人是操作者,机器只是被动地反应;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人是用户,人与计算机之间以一种对话方式工作;在虚拟现实中,人是主动参与者,复杂系统中可能有许多参与者共同在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的虚拟环境中协同工作.作为一种新型人机交互形式,虚拟现实技术比以前人机交互形式都有希望彻底实现和谐第33卷增刊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Vol.33 Sup.2005年 12月 J.Huazhong Univ.of Sci.&Tech.(Nature Science Edition ) Dec. 2005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机界面.与传统的用户界面相比,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有很多新的特点,如对象图形、对象种类、对象行为、通信方式等[3].本文对人机交互中人的认知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包括人类视知觉特征和心理加工机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单通道和多通道信息加工的机制,包括人对单通道和多通道感知信息的加工、注意选择与分配的机制与特点,以及多通道信息整合过程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G OMS 模型进行了扩展,形成了e G OMS 模型,并对PIB G 交互范式进行了评估.1 人机交互和认知加工过程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主要可分为两种信息传递通路:一方面是计算机向用户提供信息,这是计算机的信息输出,人的信息输入;另一方面是用户向计算机提供信息,这是计算机的信息输入,人的信息输出.要建立更自然、高效的虚拟现实用户界面,需要充分利用不同认知层次和多个通道的信息,改善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效率.图1 人机交互界面和认知加工过程从计算机输出来看,可分为二个层次,一是低级的感知觉加工过程,例如对颜色、声音的感知,多个通道的信息输入进来以后如何进行整合的感知觉加工,以及如何控制注意;二是高级的认知过程,主要涉及到词汇信息、语义和语法知识的加工.这两种心理过程从低到高逐步进行,并且高级认知过程可以反过来影响低级加工过程.感知觉层次的加工机制.计算机提供的信息首先要经过感觉系统的加工,然后由知觉过程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才能获得对感觉信息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提供信息的方式会对用户的感知觉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计算机的信息呈现方式与用户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对改善界面信息呈现方式,提高用户对计算机信息快速有效的感知觉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感知觉层次的加工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认知负荷可以分为外在认知负荷和有效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能够干扰用户与界面的交互.有效的认知负荷与外在认知负荷正好相反,可以促进用户与界面的交互,导致图式获得和自动化.用户与界面交互时所需的所有认知负荷不能超越用户的认知资源.出现认知过载的一个因素是因为人类大脑的工作记忆容量的特点.文献[4]提出了一个工作记忆模型,模型中视觉信息和语义信息的存储是彼此独立,而且其存储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其中视觉工作记忆只能记忆3~4个单元(特征或物体),语义材料记忆也仅7个单元左右.另一个影响认知负荷的关键因素是注意.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外界的感觉信息是无限的,但其中只有有限的信息能进入中枢系统得到进一步加工,而没被注意的信息就会被过滤掉或者逐渐衰减.因此,注意在人的感知和认知加工中起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的认知加工来说,在无限的感觉信息输入和无限的长时记忆容量之间存在的瓶颈是工作记忆容量和注意资源的有限性.提供对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为建立虚拟环境下人机交互模型奠定了基础.2 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e GOMS 模型 文献[5]提出了两个重要模型,即:人类处理机模型和G OMS 模型.其中G OMS 模型主要用于指导第一代(命令行)和第二代(WIMP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和评价.G OMS 模型是关于用户在与系统交互时使用的知识和认知过程的模型,G OMS 是一个缩略语,代表目标(G oals )、操作(Operations )、方法(Methods )、选择规则(Selection rules ):“目标”指的是用户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查找某个网站.“操作”指的是为了达到目标而使用的认知过程和物理行为(如先搜索引擎,再思考关键字,然后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目标”和“操作”不同,分别指“达到”某个目标和“执行”某个操作.“方法”是指为了达到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步骤(如使用鼠标单击输入域,输入关键字,再单击“查找”按钮).“选择规则”用于选择具体方法,适用于任务的某个阶段存在多种方法选择的情形.G OMS 模型使用上述四个组件描述了完成323增刊 王 晖等: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e G OMS 模型研究 常规任务所需要的技巧.G OMS的潜在应用是相当广泛的.本质上,G OMS对一个任务的分析描述了人为了成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结构化知识.在此基础上,知道了操作的顺序后,就可能对特定任务的执行时间做出定量的预测.其他分析,如错误的预测、功能性覆盖、学习时间等也可能由G OMS完成.从Card提出原始的G OMS形式后,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G OMS分析方法,每一个都有些小的改动[6].G OMS模型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人2计算机交互模型.但是,如果把G OMS模型用于虚拟现实环境,那么该模型有以下不足之处.G OMS模型中,用户的操作必须是精确的,而虚拟现实环境中用户的操作大多是非精确的.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并大量使用非精确的信息交流,人类语言本身就具有高度模糊性.允许使用模糊的表达手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认识负荷,有利于提高交互活动的自然性和高效性.G OMS模型对交互界面可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时间.但虚拟现实环境中,交互的速度显然不是唯一的指标.本研究认为交互有效性应该是评价虚拟现实界面更好的一个指标.G OMS模型中其交互界面和实际应用是相分离的.而虚拟现实界面则和实际应用紧密相连,任何一个虚拟现实界面就是一个具体的实际应用.因此,本研究扩展了G OMS模型,模拟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整合多通道信息,通过系列操作完成期望目标的过程.扩展后的模型的缩写为e G OMS,其中,G代表G oals,表示用户期望达到的目标以及对目标的认知,对目标的认知决定了用户将要采取的操作;O代表Operations,表示用户为达到目标所完成的操作;M代表Modals,表示交互过程中涉及的多通道信息;S代表Synthe2 sization,指特定情景下对多通道信息的整合.由于虚拟现实环境下用户操作、动作的不精确性,计算机必须依靠特定情景的约束才能理解用户意图.图2是扩展G OMS模型的一个例子.用户目标是绘制直线和圆相切.用户通过手势绘制分离的直线和圆,而通过声音发出“相切”命令,而系统整合手势和声音通道完成直线和圆相切的目标.对虚拟现实界面可用性的评价,可用评估函数f(A,C,E)来表示,其中,A表示注意(Atten2 tion),交互所需注意资源越少越好;C表示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交互的认知负荷越低越好; E表示交互有效性(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on),交互有效性越高越好,而交互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交互的自然性、直接性和操作速度上.交互越自然、越直接、速度越快,那么交互有效性就越高.图2 一个扩展G OMS的例子3 基于e GOMS模型的PIB G交互范式评估 笔式输入由于符合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习惯而成为多通道用户界面研究中的热点.从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以笔为交互设备符合人的认知习惯,承应了社会文化的氛围,是一种自然高效的交互方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硬件技术已经成熟,各种各样的笔交互设备不断出现;软件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各研究领域的交融,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此外人们对纸笔还有特别的偏好,这是因为其便携性、使用的手眼协调性(视觉与手动的整合)和直觉性(草图的使用、思维连续性).PIB G是一种Post2WIMP交互范式[1].P代表Physical objects,包括Paper和Frame等.它的作用与Windows相当,提供一个人机交互的基础;但它更接近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场景;IB代表Icons和Buttons.其作用相当于Icons和部分Menus的功能.一方面它们不可能像Menus一样提供大量的交互命令,但却可以给用户提供很好的Affordnace支持,从而降低人机交互过程中用户的注意力和认知负荷;G代表G estures.一方面它取代了Pointer的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完成了Menus部分的功能.用户在发出命令时,不必花费精力从菜单中寻找命令.PPIB G的心理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PIB G交互范式占用较少的工作记忆.认知负荷是指在执行某种作业的过程中,因作业特性所需要的认知能量或认知资源.工作记忆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资源.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其中视觉工作记忆只能记忆3~4个特征或3~4个物体.PIB G界面范式符合人类“工作记忆”的特点.42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33卷b.PIB G交互范式占用用户较少的注意资源.从注意的心理机制上看,人可以灵活地分配注意资源去完成各种任务,甚至同时做多件事情,但前提是所要求的资源和容量不超过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容量.在PIB G交互范式的人机交互中,用户的兴趣可以主要集中在其任务上,PIB G交互范式占用很少的注意资源,动作更易于形成自动化加工.传统WIMP界面要求人迎合计算机的人机交互要求来转换、组织自己的思想,将数据事先进行结构化处理,这违背了人处理和表达脑内信息的自然习惯,因此,人们在从事知识创造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捕捉、组织和提炼信息时,仍然习惯于使用纸笔.c.PIB G交互范式易于用户建立心理模型.用户是根据从长时记忆(概念模型)中提取出来的知识以及当前环境信息,在工作记忆中构建物理系统的心理模型.用户凭借心理模型与系统进行交互,当界面不直接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信息时更为如此,因此设计者的概念模型和用户的心理模型应该匹配才能避免用户错误和误操作.笔式输入由于符合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习惯而使用户容易建立关于交互系统的心理模型.d.PIB G交互范式提供用户更多的Affor2 dance支持.G ibson认为动作和感知是通过Affor2 dance来连接的,Affordance是现实世界的物体为动物或人类提供的动作可能性[7].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感知器官能够直接从环境中获取Affor2 dance(直接感知)而不需要进一步的认知过程. PIB G交互范式提供用户更多的Affordance支持,从而使得人机交互变得更加自然、和谐.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PIB G交互范式(包括纸和框等交互组件)更加自然,可以减轻用户的认知负担.从用户笔输入的交互来看,基于手势的交互方式更加自然和高效.笔式输入与传统的键盘鼠标界面各自的特点,但自由交互是笔式界面的一大优势,笔式界面的自由互动形式非常适合人们进行一些捕获、组织和提炼信息方面的工作.参考文献[1]Dai G.Pen2based user interface[A].In:Shen W,LiT,eds.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2 ence on CSCW in Design[C].Xiamen,2004.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2004.32—36 [2]汪成为,高 文,王行仁.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Tanriverdi V,Jacob R J K.VRID:a design model and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virtual reality interfaces[A].Proceedings of the ACM symposium on Virtual re2ality software and technology[C].Banff,2001.New Y ork:ACM Press,2001.175—182[4]Baddeley A D.Working memory:looking back andlooking forward[J].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3,4(10):1829—1839[5]Card S K,Moran T P,Newell A.The psychology ofhuman2computer interaction[M].Hillsdal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3.[6]Carrol J M.HCI models,theories,and frameworks,to2wards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M].San Francisco: Morgan K aufmann Publishers,2003.[7]G ibson J J.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79.523增刊 王 晖等: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e G OMS模型研究 。

基于大脑情感学习模型的转台伺服系统设计

基于大脑情感学习模型的转台伺服系统设计

基于大脑情感学习模型的转台伺服系统设计
甄子洋;王道波;王志胜
【期刊名称】《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9(029)001
【摘要】提出了基于大脑情感学习(Brain Emotional Learning,BEL)模型的高精度转台伺服系统智能控制方案.BEL模型是一种模拟哺乳动物大脑情感学习过程的仿生计算模型.设计了融合系统跟踪误差、控制输入等信息的BEL智能控制结构,通过选取不同的感官输入信号可获得不同的控制结构,采用联想学习方法在线学习BEL 模型内部的节点权值来调节控制器参数,从而实现转台伺服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BEL智能控制器学习能力强,能抑制摩擦等非线性干扰因素,在实时控制系统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跟踪性能.
【总页数】7页(P13-18,25)
【作者】甄子洋;王道波;王志胜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2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
【相关文献】
1.基于大脑情感学习的转台逆模型补偿控制 [J], 甄子洋;王道波;王志胜;黄国勇
2.基于大脑情感学习模型的圆锥破碎机控制系统研究 [J], 杨国亮;张丽;程智林
3.基于大脑情感学习模型的参考自适应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J], 于仲安;杨国亮
4.基于大脑情感学习模型和自适应遗传算法r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J], 梅英;谭冠政;刘振焘;武鹤
5.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改进的大脑情感学习模型 [J], 唐詹;潘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4期指挥控制与仿真V ol.30 No.4 2008年8月 Command Control & Simulation Aug.2008 文章编号:1673-3819(2008)04-0003-05信息心理战理论模型以及量化模型探讨王洋,邱建国,于君,王红亮(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0051)摘要: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心理战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量化分析方面显示不足。

从信息心理战基本作用原理入手,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构建基本信息传播扩散原理模型并且设置合理参数模拟动态过程,从而获得军事行动中心理战的心理攻击信息内部传播动态数学模型,对于未来信息化战争量化分析以及效能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心理战;理论模型;量化模型中图分类号:E911; E835.8 文献标识码:ATheoretical Model and Quantitative Model of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WarfareWANG Yang, QIU Jian-guo, YU Jun, WANG Hong-liang(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Abstract: Along with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of military theory, research has already got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 but has demonstrated deficiency in the field of quantization analysis in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starts with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warfare effect principle, making use of mathematics to build the model thought, structuring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diffusing principle model and interposing mathematically modeling method simulating dynamic process. So we can gain a dynamic mathematic model of mentality aggressive information in military operations. It is bound to have the value for quantization analysis and efficacy analysis in future information war.Key words: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warfare; theoretical model; quantitative model随着信息化战争的逐步深化,战争的对抗形式以及作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交战区域,而延伸至参战国军事决策层甚至国民,同时战争局势的微妙变化都与整个世界局势的导向性相互作用着。

每个作战单位的心理变化决定着他们的行为,而行为的实施直接决定着战争的结果。

正如某些军事理论家所说:“心理战是战争之外的战争,战争之上的战争。

”在国际斗争中,信息心理战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斗争方式,也是世界各国首选的战略手段[1]。

1 信息心理战的作战机理信息心理战的武器是信息,信息的攻击强度可以通过信息熵衡量,其作用目标是敌国决策者或者平民,同时包括非参战国。

结合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等战例分析信息心理攻击以及作用过程,进一步模型化作战流程,得到以下作战模型。

1.1 宏观信息心理战作战模型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当信息作用于个体时,每个人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刺激,而影响人们“心理应激强度的因素”,大致可分成以下三大类[2]:1)应激源本身的特点,包括它的性质(积极的还收稿日期:2008-01-18 修回日期:2008-01-24作者简介:王洋(1983-),男,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对抗和微系统集成技术。

邱建国(1969-),男,博士,副教授。

于君(1985-),女,硕士研究生。

王红亮(1978-),男,硕士,讲师。

是消极的),可预见性(可预见的应激源对人影响较小),可控性(不可控制的应激源可引起较强的应激反应),新异性(同样的应激源第一次遭遇会引起较强的应激)以及持续作用时间等。

2)作战群体本身的特点,包括对应激源的认识评价,对群体的应对能力的估价,个人的应对经验,人格特征,气质,信念和世界观等。

3)应激发生时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人际环境,例如是否有及时和有效的社会支持等。

心理应激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上述三方面因素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运作。

例如,消极的事件往往引起较强的应激,可是同一事件在某些人看来是消极事件,在另一些人眼里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中性事件甚至积极事件。

根据以上影响心理的基本因素并且结合国外实战应用情况,并且融合信息论中信息传播理论[5]得出了宏观信息心理战作战模型,见图1。

宏观信息心理战作战模型是从战略角度出发的心理战整体战术模型结构,我们假设进攻一方为甲方,防守一方为乙方,首先甲方要根据乙方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以及军事训练的薄弱环节等若干条件结合战略要求进行战术安排,即将已经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有目的地加工处理;然后结合实际战区通信条件对乙方目标进行区别化的心理打击,基本的攻击信息传输方式包括[1-6]:1)公共媒体:利用我方、敌方以及第三方媒体进行战场宣传,宣传内容完全服务于战区需要。

2)我方媒体:这里所指媒体特指军事宣传装备,例如定向信号发射装置、高音定向广播喇叭、智能化4 王洋,等:信息心理战理论模型以及量化模型探讨 第30卷宣传单、大型全息投影等等。

3)心理威慑性打击:利用局部的军事优势进行强度集中的心理威慑攻击,其中包含机械性物理心理打击和神经性精神心理打击两种。

4)局部小规模军事行动:这种小规模的军事行动目的是为了凸现军事战斗力或者军事高科技,行动取得的军事效应高于其行动所包含的内容;进一步而言,所有的心理战目的是为了使我方传播信息作用于特定的人群,因此最终的作用效果是整个循环的重要部分;最后要根据实际产生的心理效果对于作战方案进行效能评估,在效能分析阶段可以对不明确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测试性的局部战术动态评测,结合评测结果针对性调整心理攻击信息的逻辑内容、传输方式以及作用方式等等因素。

1.2 微观信息心理战作战模型微观信息心理战作战模型,见图2,实际是心理战作用于战斗的最小单位,即个体的心理战作用过程。

根据战场的实际状况,将敌对双方的军事心理攻击以及防御部门的作用部分融入了微观模型。

首先,信息作为心理战的媒介和工具要能够被攻击目标意识到或者成为注意刺激源的产生,因此刺激源需要具备适应特定战场、灵活作用形式以及产生定向反应等能力。

当信息被目标所注意之后必然会产生导向性的心理倾向,此时刻作为我方需要在获取的信息感知的基础上联系战场实际状况对军事指挥层、军事执行层进行适时适地的阶段性心理防御;作为敌方则在导向性信息作用力度以及内涵方面逐步拓展,这样既可以通过感知测评为上一阶段信息刺激进行局部强化同时为下一阶段做好铺垫。

然后,作为目标个体会对敌对双方的感性信息进行比较,此阶段为理性信息混乱期同时也是心理攻击的关键环节。

整体的战斗情绪在个体的心理导向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敌方的攻击意图已基本明确,模拟敌方思维轨迹并且拟订被选作战方案;作为敌方需要巩固心理工事,跳出思维惯性并且加强威慑性局部军事行动。

最终,当敌方目标个体做出叛逃决定后要及时为叛逃者提供行动路线方案以及步骤,努力使其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进行针对性强制心理打击,此阶段作战目的是使其心理防线崩溃而非心理诱导。

由于信息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人所承载的信息量不同的特点,信息心理战的量化研究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比较困难[7],但是从心理康复的角度出发,心理崩溃导致的行为异常可以视为一种疾病,按照疾病传播学理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量化模型。

2 量化模型构建阐述 信息心理战攻击信息内部传播原始参考模型:Susceptible-Infective-Removed 模型。

SIR 模型[8-9]为传染病动力学仓室基本模型之一,动态描述每个个体在疾病传播过程中三种变化状态:易感人群()S t 、感染图1 宏观信息心理战作战模型图2 微观信息心理战作战模型第4期 指挥控制与仿真 5人群()I t 和被移除人群()R t 。

易感的状态是指还没有被传染、但也没有免疫力,因而是有可能将来被传染的个体,感染的状态是指已经被感染、正处于生病状态并且可以传染他人的个体,而被移除的状态是指已经治愈并获得终身免疫力,或治疗无效而死亡的个体,在被移除的状态下,该个体不会再被传染,也不会传染他人。

每个个体都处在()S t 、()I t 和()R t 三种状态中的一种,因此三种状态的个体数总和等于该群体总的个体数,同时病人康复后只有暂时免疫力,单位时间δ()t R 的康复者丧失免疫而可能再次感染。

图3为基本示意图。

其中,δ、γ、β分别为三种状态的转化系数。

现在做以下的假设:1)所考虑的疾病用SIR 模型刻画。

假设各类人群(初始正常状态的军人()X t 、存在心理压力的军人()Y t 、移出军人()Z t )的自然死亡率µ~是相等的。

新加入战区的军人是易感者,b ~是出生率。

存在心理疾病的军人有因病死亡,因病死亡率为c~,总人数不是常数;2)媒介(如存在心理疾病军人等)被分为易感者类s V 和染病者类i V 。

易感媒介仅被染病人群传染,当易感者媒介s V 被染病者传染后,经过时间“τ”,τ>0,才变为染病者媒介i V ;3)假设心理承受能力一般的军人仅仅被媒介染病者所感染,而且媒介和战区军人充分混合; 4)媒介的总数是常数且其数量是很大,远远超过人群总数,即TV N =ε<<1。

媒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相等的,用“δ”代表,这里VT =s V +i V ; 根据假设①~④,对战区军人可建立下列SIR 流行病动力学模型原理图,见图4。

根据假设①~④以及以上原理图,对战区军人心理战攻击信息流可建立图5所示的抽象模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