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中的假言命题 “如果,就”

合集下载

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

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

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这可是个有点烧脑但又超级有趣的话题。

先来说说啥是假言命题。

就好比你跟朋友说:“如果明天天晴,咱们就去爬山。

”这就是一个假言命题。

那它的等价关系又是啥呢?举个例子,“如果下雨,我就打伞”,它等价于“如果我没打伞,那就是没下雨”。

是不是有点绕?咱再仔细琢磨琢磨。

你想想啊,假言命题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城堡,而等价关系就是打开城堡大门的钥匙。

比如说“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那等价于“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就是没有努力学习”。

这就好像是你想要到达城堡的宝藏室,有不同的通道,但最终都能到达目的地。

再比如说,“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翔”,它的等价命题就是“要是我不能飞翔,那肯定是因为我没有翅膀”。

这就跟你想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要么走大路,要么走小路,虽然路线不同,但都能到那个美丽的地方一样。

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呢。

比如说找工作,“如果我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就能找到好工作”,那等价于“要是我没找到好工作,肯定是工作经验不足”。

这不就跟做饭一样嘛,“如果盐放得合适,菜就好吃”,反过来就是“要是菜不好吃,那肯定是盐没放对”。

我们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弄清楚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可太有用啦!比如说判断推理题,搞明白这个,那些难题就像纸老虎,一戳就破。

总之,假言命题的等价关系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关键时刻能帮我们理清思路,解决难题。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啊,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个神奇的“武器”,让它为我们的思维助力,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得更畅快!。

程元冰《逻辑学》(5-6)第五章 第四节假言

程元冰《逻辑学》(5-6)第五章 第四节假言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了解群众,才能发动群众,只有发动群 众,才能发展群众,所以,如果发展了群众,就一定深入了群众。
(p←q) ∧(q←r) ∧(r←s) →(s→p) ③混合:前提是不同条件
当且仅当年满18岁,才是成年人;如果一个人是成年人,他要为自己的言 行负责;所以如果一个人年满18岁,他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有效式: ①肯定前件式-如果P则q,p 所以 q.( p→q) ∧ p→q
如果摩擦,就能生热;我的双手摩擦了,所以,双手就生热了。 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小张骄傲自满,所以,小张必定落后。
②否定后件式-如果P则q, ﹁q 所以﹁p.( p→q) ∧﹁q→﹁p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有效式:①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 ﹁p 所以﹁q.( p←q) ∧﹁p→﹁q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小李没有努力学习,所以,他一定不会 取得好成绩。 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②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 q 所以p.( p←q) ∧q→p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夫妻感情破裂。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角。 整理课件
2、纯假言推理: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命题。依据为假言
命题之间和前后件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易位、联锁。 (1)假言易位推理:变换前后件推出新假言命题。 ①充分
如果摩擦,就会生热;所以,如果没有生热,就没有摩擦。 如果天下雨,地上就会湿;所以,如果地上没有湿,天就没有下雨。 如果p,则q;所以,如果﹁q,则﹁p。( p→q) →(﹁ q →﹁ p )

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

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

假言命题是指形如“如果A,则B”的命题,其中A和B都是逻辑命题。

逆否命题是指对原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同时进行否定,即“如果非B,则非A”。

假言命题和逆否命题是等价的,即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值表,因此可以通过逆否等价推理来证明假言命题的真假。

逆否等价推理是指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出发,推导出原命题的真值。

具体来说,如果已知逆否命题的真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导出原命题的真值:
1. 如果逆否命题为真,则原命题也为真。

2. 如果逆否命题为假,则原命题也为假。

因此,如果已知逆否命题的真值,就可以通过逆否等价推理来确定原命题的真值。

这种推理方法在逻辑推理和证明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转换关系公式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转换关系公式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转换关系公式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是命题逻辑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转换关系公式。

假言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组成的命题,通常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

选言命题由多个命题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命题成立。

现在我们来探讨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的转换关系公式。

对于假言命题“如果 A,那么B”,我们可以将其转换成等价的选言命题形式:“非A 或B”。

这个转换关系公式意味着,要使假言命题成立,可以满足两种情况:当条件 A 不成立时,结论 B 必须成立;或者当条件 A 成立时,结论 B 必须成立。

反之,对于选言命题“非 A 或B”,我们可以转换成等价的假言命题形式:“如果 A 不成立,那么 B 成立”。

这个转换关系公式表明,要使选言命题成立,可以满足两种情况:当条件 A 不成立时,结论 B 成立;或者当结论 B 成立时,条件 A 不成立。

通过这种转换关系公式,我们可以在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进行转换,从而更好地理解命题逻辑中的推理和论证。

这种转换关系公式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帮助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更加准确和灵活。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转换关系公式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逻辑关系来确定合适的转换方式。

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分析命题时,确保我们的推理过程和结论的准确性,以避免逻辑错误和谬误的发生。

所以,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的转换关系公式为:假言命题“如果 A,那么B”可以转换成等价的选言命题形式:“非 A 或B”;而选言命题“非 A 或B”可以转换成等价的假言命题形式:“如果 A 不成立,那么 B 成立”。

这个转换关系公式帮助我们在命题逻辑中进行推理和论证,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

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

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1. 介绍在逻辑学中,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是一种常见的推理方法。

它基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通过对条件命题的否定和逆否命题的等价性进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将讨论假言命题和逆否命题的定义和性质。

然后,我们将介绍逆否命题等价于原命题的原理。

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展示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的具体应用。

2. 假言命题和逆否命题在逻辑学中,假言命题是一种形式为“如果P,则Q”的命题,其中P称为前件,Q 称为后件。

例如,命题“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带伞”可以表示为“如果下雨,则带伞”。

逆否命题是对假言命题的否定和逆序的命题。

对于“如果P,则Q”的假言命题,它的逆否命题为“如果非Q,则非P”。

例如,对于前面的例子,“如果不带伞,则不下雨”就是其逆否命题。

假言命题和逆否命题之间具有一种重要的等价性质,即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真值相等。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假言命题为真,则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反之亦然。

3. 逆否命题等价原理逆否命题等价原理是指一个假言命题和其逆否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

这个原理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

假设有一个假言命题“如果P,则Q”。

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逻辑推理,得到以下等价关系:•原命题:如果P,则Q•否定前件:如果非P,则Q的否定•否定后件:如果P,则非Q的否定•逆序:如果Q的否定,则P的否定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我们可以将逆否命题表示为“如果非Q,则非P”。

通过比较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

由于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具有相同的结构,它们的真值也相等。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假言命题为真,则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反之亦然。

4. 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的应用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在逻辑推理和证明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推理论证、证明定理和解决问题。

4.1 推理论证假言命题逆否等价推理可以用于推理论证中。

通过对条件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推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假如我们谈论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假言命题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逻辑学中,假言命题是指具有"如果...那么..."的形式的命题,其中包含了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而在假言命题的推理过程中,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则是至关重要的概念。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在假言命题中,矛盾命题指的是与原命题在真值上完全相反的命题。

具体来说,如果假言命题为"如果P,那么Q",那么它的矛盾命题就是"即使P,也不一定Q"。

这种关系体现了命题之间的逻辑对立,也是推理过程中重要的对照点。

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在推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假言推理规则,它是一种基本的推理规则,适用于假言命题的推理。

假言推理规则可以用来推导新的命题,其基本形式为:"如果P,则Q;P成立,那么Q成立"。

这一推理规则在逻辑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推理和论证。

在对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它们的更深层含义。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实际上反映了逻辑对立的思想。

在逻辑学中,矛盾命题往往被用来对原命题进行否定或验证。

通过对矛盾命题的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原命题的逻辑关系。

在推理和论证过程中,矛盾命题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逻辑矛盾,从而加深我们对命题的理解。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反映了逻辑推理的规律和基本原则。

在逻辑学中,推理规则是指导我们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假言推理规则作为其中的一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重要性。

通过运用假言推理规则,我们可以在推理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导,得到新的结论,从而加深对命题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是逻辑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能够指导我们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

8假言命题及推理

8假言命题及推理
非q 所以,非P 即:
【 (p→q ) ∧﹃q】 → ﹃p
二、假言推理——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该推理指前提中有一个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结论和 另一前提是性质命题。
p
q p←q 真 真 真: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用来推理
真 假 真: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
否定前件——防止推理错误
假 真 假:逻辑值为假,不能用来推理 假 假 真: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用来推理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即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命题。必要条件就是:作为 产生某个结果的条件,它是必不可少的(唯一的),没有 这个条件,就一定没有相应的结果;但即使有了这个条件 也不一定有相应的结果(可能有,也可能无),因为可能
不充分,所以还需要别的条件辅助。
如:/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光认识错误,不 一定能改) 公式为:只有p,才q 或: P←q “←”读作“逆蕴涵”,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
p 真 假 假 真 q 真 真 假 假 P→q 真 真 真 假 p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
q 真 假 假 真 P←q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p 真 假 真 假
q 真 假 假 真
P←→q 真 真 假 假
假 言 命 题 真 值 表
充 分 必 要 条 件
4、假言命题之间的转换 (1)充分――转换为必要: 如果p,则q――只有q,才可能p。即一个充分条件产 生了一个结果,只有从这个结果,才可以肯定这个充分条 件的存在的可能;如果没有这一结果,肯定没有任何产生 这一结果的充分条件。 /如果物体摩擦,就会生热 ―― 只有物体发热了,才说明 有摩擦的可能(不发热,肯定没有摩擦)。 /如果骄傲,就会落后 ―― 只有落后了,才说明他可能有 骄傲情绪(没落后,就肯定没有骄傲)。 注意,转换前后两个命题不能互相脱离而孤立地看, 如上句“有摩擦”,是承接原句来的,如果脱离了原句, 则不一定生热是“有摩擦”。表达上要合情理。如把上例 说成“只有生热,才摩擦”,“只有落后,他才骄傲”, 就匪夷所思。

逻辑知识之假言命题

逻辑知识之假言命题

逻辑知识之假言命题一、定义: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

例如:1. 如果在淀粉溶液里加入碘酒,那么淀粉溶液会变蓝。

2. 只有水分充足,庄稼才能茁壮生长。

3. 一个代数方程能得到根的计算公式当且仅当这个代数方程的次数不超过四。

二、分类:逻辑学考察的事物间的条件关系有三种:1.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2.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3.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例如:例1.A下雨;B地湿。

例2.A不断呼吸;B人能活着。

例3.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例1中的A是B的充分条件;例2中的A是B的必要条件;例3中的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与此相应,假言命题也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根据三种不同的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相应地,也就有三种不同的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后件。

用p表示前件,用q表示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符号为:p→q(读作“p蕴涵q”)。

例如“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支命题(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如果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是假的;如果不是“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

这种真假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p q 如果p,那么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逻辑联词大全

假言命题逻辑联词大全

假言命题逻辑联词大全
1. 否定,表示命题的否定,常用符号为¬或~。

例如,¬P表示命题P的否定。

2. 合取,表示命题的合取(且),常用符号为∧或&。

例如,P∧Q表示命题P和Q同时成立。

3. 析取,表示命题的析取(或),常用符号为∨或|。

例如,P∨Q表示命题P或Q至少有一个成立。

4. 条件,表示命题的条件(如果...则...),常用符号为→。

例如,P→Q表示如果命题P成立,则命题Q也成立。

5. 双条件,表示命题的双条件(当且仅当),常用符号为↔。

例如,P↔Q表示命题P和Q同时成立或同时不成立。

6. 充分条件,表示命题的充分条件(如果...则...),常用符号为⇒。

例如,P⇒Q表示如果命题P成立,则命题Q也成立。

7. 必要条件,表示命题的必要条件(只有...才...),常用符
号为⇐。

例如,P⇐Q表示只有当命题Q成立时,命题P才成立。

8. 互斥,表示命题的互斥(不可能同时成立),常用符号为⊥。

例如,P⊥Q表示命题P和Q不可能同时成立。

以上是常见的假言命题逻辑联词,它们用于描述命题之间的逻
辑关系。

在逻辑推理和证明中,这些联词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推导
命题之间的逻辑结构和关联性。

逻辑第一章 假言命题(附答案)

逻辑第一章   假言命题(附答案)

第一章假言命题第一节充分条件1.只要诊断准确并且救治及时,那么这个病人就不会死亡。

现在这个病人不幸死亡了。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下面也一定真的是:A.对这个病人诊断不准确,但救治及时B.对这个病人诊断是准确的,但救治不及时C.如果这个病人死亡的原因是诊断不准确,那么救治不及时不会是原因D.如果对这个病人的诊断是准确的,那么,造成死亡的原因一定是救治不及时2.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A.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B.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C.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D.不到长城,也会是好汉3.企业应事先征询气象预报。

因为如果不这样,企业就不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据此,可推出:A.如果企业事先征询气象预报,就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B.企业只有事先征询气象预报,才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C.企业事先征询气象预报,一定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因人类认识的局限,目前气象预报的准确率还未达到较高水平4.如果赵川参加宴会,那么钱华、孙旭和李元将一起参加宴会。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也是真的:A.如果赵川没参加宴会,那么钱、孙、李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没参加宴会B.如果赵川没参加宴会,那么钱、孙、李三人都没参加宴会C.如果钱、孙、李都参加宴会,那么赵川参加宴会D.如果孙旭没参加宴会,那么赵川和李元不会都参加宴会5.张明说:如果选李明当教练,那么王芳就要当领队。

李红: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符合李红的意思:A.选李明当教练,但不能让王芳当领队B.如果选李明当教练,就不能让王芳当领队C.不选李明当教练,但要让王芳当领队D.如果不选李明当教练,就要让王芳当领队第二节必要条件1.以前在农村,只有男孩子才有读书的权力。

张飞农村出来,并顺利的考上大学。

那么张飞:A.与父母的关系搞得很好B.有头脑,接受了新思想C.是男孩,并受到了家里的重视D.是女孩,并受到家里的重视2.张三:只有正式党员才可以举手表决。

假言命题与联言命题的转换

假言命题与联言命题的转换

假言命题与联言命题的转换
假言命题和联言命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命题,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

假言命题是一种条件命题,它表达了两个命题之间的条件关系。

通常可以表示为“如果P,那么Q”的形式,其中P是条件,Q是结论。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会湿。


联言命题是一种同时断定多个命题的命题。

它通常可以表示为“P且Q”的形式,其中P和Q是两个或多个命题。

例如,“她既是医生,又是教师。


将假言命题转换为联言命题需要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

首先,需要确定假言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然后,需要将条件和结论分别作为联言命题的各个部分。

例如,将“如果下雨,那么地面会湿”转换为联言命题可以是“下雨且地面湿。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转换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联言命题可以有多个部分。

此外,这种转换也可能会引入一些逻辑上的问题,例如可能引入了不必要的逻辑联系或假设。

因此,在进行这种转换时需要谨慎考虑。

总之,假言命题和联言命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命题,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

但是这种转换需要谨慎考虑,以避免引入不必要的逻辑问题。

命题和包含关系

命题和包含关系

命题和包含关系
命题是指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而包含关系则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

具体来说,如果概念A
的全部外延与概念B的部分外延相重合,那么就可以说概念A包含概念B。

在逻辑学中,命题通常被分为直言命题、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等类型。

直言命题是指主谓形式的命题,其主项和谓项都是确定的,例如“所有的猫都是动物”。

假言命题则是指后件主谓项的联系以前件为条件的命题,例如“如果一个人是教师,那么他的职业就是教育”。

选言命题则是指若干判断间的关系命题,例如“这个苹果要么是红的,要么是绿的,要么是黄的”。

此外,包含关系还可以分为相容包含和不相容包含两种类型。

相容包含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例如“苹果”和“水果”就是相容包含关系。

不相容包含则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重合,例如“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总之,命题和包含关系都是逻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推理、判断和证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中的假言命题“如果,就”
很多同学都对假言命题的考点感到十分头疼,将其转化时经常出错,但是,只要我们掌握方法,这部分题还是很简单的。

下面,跨考教育逻辑教研室邢丹丹老师就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假言命题“如果,就”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假言命题的特征,学会判定题型;
2. 掌握假言命题“如果,就”的解题技巧。

二、基础知识
1. 假言命题如何判定题型?
题干中出现典型的关联词:如果…就…,只要…就…,如果…那么…,只有…才…等。

2. “如果,就”解题技巧。

(1)做翻译
l “如果,就”连接两句话,做题过程中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称之为翻译的过程。

l “如果P,就Q”,翻译为“P→Q”。

口诀:如果就,前推后。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可以直接翻译为“天下雨→地湿”。

l “如果,就”的替代表达方式:只要P,就Q;为了P,一定Q;凡是P,都Q;P离不开Q;P必须Q。

题干出出现类似关键词,仍然是“前推后”。

(2)用技巧
逆否等价:
P → Q 等价于 - Q → - P
口诀: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例如:“天下雨→地湿”,“地没湿→天没下雨”这两个式子是一定正确的。

但是“天没下雨,地可能湿,也可能没湿”,“地湿,天可能下雨,也可能没下雨”。

所以“肯前和否后推出肯定的结论,肯后和否前无法推出肯定的结论”。

三、经典例题
例1. 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

E.许六在案发现场,因此许六是杀人犯。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定题型,翻译题干。

“如果,就”假言命题;“如果就,前推后”,可以翻译为“杀人犯→在现场”。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利用“逆否等价”判定选项的正误。

A项:在现场→杀人犯,属于肯后,无法推出肯定的结论,排除;
B项:不是杀人犯→不在现场,属于否前,无法推出肯定的结论,排除;
C项:不在现场→不是杀人犯,属于否后否前,正确;
D项:因为不在现场可以推出不是杀人犯,否后否前,所以许六不在现场,一定不是杀人犯,错误;
E项:同A项;在现场→杀人犯,属于肯后,无法推出肯定的结论,排除。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