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
【摘要】阐述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分析高职生职业能力现状,探究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以增强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然而不断发展壮大的高职院校规模,每逢毕业季大量毕业生涌向社会,就业压力徒增。高职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数量问题,也有高职生职业能力不高的质量因素问题,即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职业要求,企业想招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面对高职生职业能力低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应引起高度重视,思考如何为就业市场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高职生的就业质量和竞争力,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已是摆在高职院校和学生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高职生职业能力内涵分析
职业能力是职业者将学习和训练得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在一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并能完成一定职业活动的能力。职业能力的构成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的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合称为通用能力,与专业知识技能并无直接联系,是一种可迁移的跨职业和跨岗位的工作能力;专业能力是从业者胜任岗位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本能
力。高职生的专业不同,其专业能力的要求就不同,但就通用能力而言,不同专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却是基本相似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基层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生能良好地完成任务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需的一系列稳定的能力和素质特征的总和,包括有职业认知能力、职业技能、职业品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其中,职业认知能力和职业技能是形成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职业品质是形成职业能力的核心,职业适应能力是形成职业能力的关键。要使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职业能力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
二、高职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意识不强,职业岗位要求了解少。职业意识即职业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所形成的职业认识、理解、情感和态度,是职业的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的综合。据一项调查发现,有75%的高职生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及今后从事职业的要求,只有40%的高职生说热爱自己的专业,毕业后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仅为38%,40%的高职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设计。调查的数据反映出高职生职业认知差,职业意识不强,学生在校学习关注重视的是考试分数,而对学习的专业及今后的职业岗位要求缺乏认识。
(二)职业定位不清晰,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比例低。职业定位是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技能和个人实际情况,同时考虑现实条件的可能
性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很多高职生并不了解自身情况,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搞不明白,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学习的专业今后将从事什么职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做规划,即使有规划也只是表面应付而已,他们职业方向盲目,职业目标缺乏。我们可以看到部分高职生求职应聘时,一味听从父母亲戚的意见和安排,并不是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技能来选择职业;盲目跟随同学和朋友,别人做什么工作自己也跟着做什么工作,毫无自己的主见、思考和判断,这样目标性不强的就业,其就业质量肯定不高,就业时间难以持久。
(三)职业技能不高,与社会需求有差距。职业技能是职业岗位要求具备的技术能力或操作能力。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重点,就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熟练操作技巧的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部分高职生专业知识狭窄,专业技能薄弱,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低下,难以达到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影响学生职业技能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学校,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重课堂理论教学、轻操作实践教学的现象较普遍,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跟不上变化了的设备、工艺、技术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老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标设定僵化、死板,过分强调专业对口,造成专业设置狭窄,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四)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职业能力的内涵认识不足。职业道德是指与人的职业角色行为和责任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职
业道德体现为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有职业荣誉感,职业操守良好等。目前高职生职业道德存在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敬业吃苦精神严重不足;二是责任意识缺乏;三是纪律、制度观念松弛,较多的高职生希望在工作中自由宽松、不受纪律约束;四是轻视或忽视职业道德作用,他们大都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重要的片面观点,认为职业道德只是一种理论学习,口头上讲讲而已,在企业市场中不被重视,不会起到实际作用。
(五)职业心理准备不足,职业岗位变动大。职业心理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部分高职生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对企业要求过高,期望工资待遇要高、环境要舒适、工作起来要轻松,只想着单位能给自己什么好处,而不是想自己能给单位贡献什么,观念上没有投入与回报要相称的意识。受“先择业,后就业”的思想影响,转行跳槽现象时有发生,某个岗位工作尚未能独立承担,能力未得到表现,就辞职不干了,给企业造成人力资源和财产的损失和浪费。有的高职生上岗后,工作兴奋期短,工作热情很快消失掉,变得拖拉懒散、不思进取了。这些都反映出高职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
三、培养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职业能力内涵,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强调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新时期的职业人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与之相应的能力结构,用人单位对职业能力最为看重的是工作责任心,其余依次为道德品质、沟通
合作能力、实干精神等,而不是课程成绩或某一方面的技能,这与一些教师和学生重视学习成绩分数有明显差别,因此,高职院校要科学全面地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纠正认识上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职业能力价值观和教育观。学校要加强职业素质的理念及思维方式的教育,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一靠教育,二靠实践,三靠内化,让学生认知职业品质,通过职业品质体验到职业品质的重要性,在潜意识内心里接受和逐步具备职业品质,可以通过以下的具体措施和载体来实现。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强化高职生的职业认知教育。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思修课和职业指导课,要充分发挥好这个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宣传良好的职业道德,弘扬崇高的职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职业岗位、遵守职业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自律意识,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具有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今后步入职场打下牢固思想基础。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全面促进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工作、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让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尽可能带有职业品质的特点和色彩,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些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体育艺术节、科技技能节、寒暑假社会实践、为社区群众修电脑电器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