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讲义
(新)苏科版生物七上《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教案) (1)
![(新)苏科版生物七上《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6e10197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4.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通过对标本的分析、观察,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长颈鹿的故事〞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教材分析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难点: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课型方法:新授课电教手段投影机前置作业:完成P24知识梳理教学过程:一、小组讨论曾经有实验者把跳蚤放在桌子上,跳蚤迅即跳起,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
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
连续屡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下的高度。
接下来,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会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起跳高度。
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
实验者于是把玻璃罩翻开,再拍桌子,跳蚤不会跳了,变成“爬蚤〞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入课题。
二、课堂展示:我来捡豆子准备材料:豆子〔20粒红豆、20粒绿豆、20粒黄豆、20粒黑豆〕、一张大一些的纸〔其颜色与豆子中的一种相似〕、一次性纸杯、手表。
活动方式:两人一组,一位同学先闭上眼睛,等另一位同学将豆子撒在纸上,并随意地混合好之后,再睁开眼睛捡豆子,要求把豆子放进相距50cm左右的容器中,每次只能捡一粒豆子,看一看在1分钟内能捡到多少豆子,算一算不同颜色的豆子在所捡豆子的总数中占多少比例?分析哪种豆子容易被捡到,哪种豆子不容易被捡到?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然后两人交换,重复上述实验。
得出结论:与环境相似的生物不容易被天敌发现,与环境差异大的生物容易被天敌发现。
三、合作探究:1、看看你的眼力如何?3min师:先请大家仔细看几幅图片,你能试着分辨出其中的动物吗?通过刚刚影片:大洲环境生物特点〔先思考后单独提问〕南美洲洛力莫山上植物可以通过捕获昆虫来获得养分3、分析图片总结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13 min师:接下来我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分析以下几幅图片中的生物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去适应周围什么样的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讲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2ea451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c.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而多样的地球上,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从扎根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到栖息在雨林中的猴子,每一种生物都在其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而生物能够在各自的环境中立足,关键就在于它们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妙的过程。
它涉及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变和调整,以确保生物能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避免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危害,并成功地繁殖后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生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
例如,骆驼是沙漠中的代表性动物,它们有着宽大而厚实的脚掌,这使得它们在松软的沙地上行走时不会轻易陷入其中。
骆驼的驼峰并非仅仅是个独特的外观特征,而是储存了大量的脂肪,在食物匮乏的时候能够为其提供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
再比如,北极熊拥有厚厚的皮毛和大量的皮下脂肪,这有助于它们在寒冷的北极环境中保持体温,抵御严寒。
鱼类的流线型身体结构可以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使其在水中更加灵活自如。
植物方面,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了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其茎部变得肥厚多汁,能够储存大量的水分,从而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生物的生理机能适应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动物能够在冬季进入冬眠状态,如熊、蛇等。
在冬眠期间,它们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体温降低,能量消耗大幅减少,从而能够在食物稀缺的冬季生存下来。
还有些动物具有特殊的呼吸系统,比如鸟类的气囊,可以帮助它们在飞行时更高效地获取氧气。
植物也有其独特的生理适应机制。
例如,生活在盐碱地的植物能够通过特殊的代谢途径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以避免盐害对自身造成损伤。
行为适应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候鸟每年都会进行长途迁徙,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以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
有些动物会在白天活动,而另一些则选择在夜间活动,这被称为“昼夜节律”。
比如,猫头鹰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在夜间具有出色的视力和听力,能够捕捉到夜间活动的猎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PPT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63cfd4a6c30c2258019e51.png)
黄蝶,飞入菜
花无处寻。”?
很多生物都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
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
.
2
…新课…导入
生物是 如何适 应环境
的?
.
3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与环境相适应; 3.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
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
27
本课小结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相 对性;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 行为等。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28
生物形态结构上的适应
表
现
生物生理特性上的适应
生物行为生态上的适应
.
29
三 动 保护色
种物
保在
护 外 警戒色
性形
适上
.
8
2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组讨论:下列生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该生物有什 么特点?这些特点与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相适应?
北极熊
竹节虫
仙人掌
.
9
讨论总结
生物
环境特征
生物特征 适应关系
北极熊
极地,冰雪覆盖, 体色白,
寒冷
脂肪层厚
易于隐藏, 抵御寒冷
竹节虫 栖息在树枝上
体色,体形 与树枝相似
易于隐藏
仙人掌
.
18
刺蛾幼虫
海葵
.
19
小结
1.色彩鲜艳,易于识别
警 戒 色 的 特 点 2.具有恶臭、毒刺或毒毛
.
20
我不是我—拟态
(新)苏科版生物七上《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教案) (4)
![(新)苏科版生物七上《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e4a9534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3.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后小记:本课是很有趣的课,学生对于捕捉教室里的纸蝴蝶非常感兴趣。
可以正好以此为契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本课的内容。
从形态特征和生理行为都可以涉及,让学生有个广泛的概念。
重点是适应的相对性和普遍性。
可以深入一点生物进化的内容。
学生还是非常乐于表达的,建议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
第2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全班同学间个体差异的比拟活动,使学生对变异现象有初步认识。
2〕知道变异有能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初步了解变异的意义。
4〕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变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物变异的意义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2〕通过学习“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难点:1、重点:变异的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难点:能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假设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假设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讲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982876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a.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从娇艳的花朵到挺拔的大树,每一种生物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而生物能够在各自的环境中立足,关键就在于它们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妙的过程。
这其中涉及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变和调整,以确保它们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中获取足够的资源、避免威胁,并成功地繁衍后代。
先从形态结构方面来看,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独特的身体特征。
比如,骆驼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它们有着高高的驼峰,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在缺乏食物的时候为身体提供能量;又宽又大的脚掌能够让它们在松软的沙地上行走自如,不至于陷入其中。
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退化成了尖刺状,茎部变得肥厚多汁,能够储存大量的水分。
而在寒冷的北极,北极熊拥有厚厚的皮毛和大量的皮下脂肪,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使其能够抵御严寒。
再说说生理机能方面的适应。
一些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特殊的生理机制来应对环境的挑战。
例如,候鸟每年都会进行长途迁徙,它们的身体能够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新陈代谢和激素水平,储存足够的能量来完成漫长的旅程。
深海中的鱼类,为了适应巨大的水压,它们的身体内部具有特殊的结构和调节机制,能够保持体内的压力平衡。
生物的行为适应同样不容忽视。
许多动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比如,燕子在冬季来临前会迁徙到温暖的地区,以避免寒冷天气对其生存造成威胁。
蜜蜂能够通过独特的舞蹈语言向同伴传递花蜜的位置信息,这是它们在群体生活中适应环境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趋同进化和趋异进化。
趋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的生物,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逐渐演化出相似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比如,海豚和鲨鱼虽然属于不同的物种,但由于都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它们的身体都呈现出流线型,以减少在水中的阻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T精品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4e7e0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2.png)
蝗虫
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 末则变为黄褐色。
螳螂
螳螂
雷鸟
雪兔
青蛙
枯叶蝶
兰花螳螂
拟态的螳螂、竹节虫
角蝉的翅
箭毒蛙
活学活用 事例分析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建起一座座工厂生产布料 以及其他产品。工厂产生的黑烟慢慢地将附近的树干都熏黑了,这 时,浅灰色胡椒蛾反而更容易被发现,因而更容易被鸟捕食,自然 选择开始青睐黑色胡椒蛾了。到了大约1850年,几乎所有的胡椒蛾
(4)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政协会议。
①主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②主要成果: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 栏
目
人民政治协商共会同议纲_领_______》。
链 接
(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
从此走上了独立、________、统一之路。 民主
解析:第(1)问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的变化,主要
链 接
使蒋介石政府处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治包围之
中,加速了它的灭亡。
考查角度 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
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
栏 目
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
链 接
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
被动,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
(3)1946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①学生反饥饿反、内__战______运动高涨。
②贫苦农民的抗征、抗捐、抗租运动迭起。
③工人的斗争发展迅速。
(3)意义: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蒋独裁统治斗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511d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b.png)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通过对标本的分析、观察,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长颈鹿的故事”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二、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三、教学难点: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具准备:金鱼(实物)、啄木鸟(标本)、兔子(标本)、带刺的玫瑰、仙人掌、睡莲(彩图)与藕(实物)。
(注意水、陆、空,动物、植物各种类型齐全)。
红蝴蝶、白蝴蝶,红纸板、白纸板。
大树、小树、草(纸做成的)。
五、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为六大组,选出组长。
将标本或实物放在水槽内,盖上白布。
大树、小树、草贴在黑板上。
六、教学过程: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三位同学即兴表演剧本《长颈鹿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临时招聘小演员,准备好剧本。
组织表演,提出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导入新课。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探究活动一:“为生物寻找一个家”分组探究本组的标本或实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特点。
总结: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无论是什么环境中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一些特殊的适应现象保护色模拟实验:“小鸟捉蝴蝶”,二位同学扮演小鸟,一位同学扮红蝴蝶,一位同学扮白蝴蝶。
两位扮蝴蝶的同学分别在红纸板和白纸板上各贴上10只蝴蝶,然后由两只小鸟分别捉两块纸板上的蝴蝶,30秒后记数填入表格。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保护色的例子。
组织模拟实验“小鸟捉蝴蝶”,组织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探究:模拟保护色探究活动二:模仿刚才的实验,分组设计“模拟保护色的实验。
”并组织表达与交流。
对学生的设计进行个别指导,组织表达与交流,对各组的交流组织评议。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1ca0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3.png)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如氮、磷、钾等。不同 的植物对养分的需要也不同。
Part
06
生物对环境的进化与演变
自然选择与适应性进化
自然选择
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的生物特性能 够提高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机会,不适 应环境的特性则会被淘汰。
适应性进化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 演化出适应特定环境的形态、生理和 行为特征。
热带生物的适应
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生物为了在 这种环境下生存,通常具有喜热和喜 湿的特性。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植物通常具有大 型叶片和附生性根系,以适应高温高 湿的环境;而动物则常常具有散热和 防止水分散失的特殊生理机制。
寒带生物的适应
寒带地区气候寒冷,生物为了在这种环境下生存,通常具有耐寒和抗冻 的特性。
物种形成与环境适应性
物种形成
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新的物种可能会产生。
环境适应性
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 了特定的环境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生 存策略和适应性特征。
人类活动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 坏和环境污染,使许多生 物无法适应而面临灭绝。
生物入侵
人类活动导致外来物种入 侵,对本地生态系统产生 影响,影响本地物种的生 存。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 ,对生物的生存和适应性 提出了新的挑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湿润地区生物的适应
适应湿润环境的生物通常具有较 好的水分保持能力,如多肉植物 和某些昆虫。
湿润地区的生物通常具有较强的 环境适应性,以应对环境变化。
湿润地区的生物通常具有较好的 渗透调节能力,以应对高湿度环 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PPT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685367c850ad02de8041f3.png)
H
D
E
F
结合课本小组讨论:1.你从图中读出哪些信息? 2.AP段和PF段,生物数量变化与温度有何关系? 3.如果把蚯蚓放在温度低于A点或高于F点的环境 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 4.植物和动物一般生活在什么温度范围?
“地下耕耘者”-----蚯蚓
合作探究
1. 把做好的实验装置放在什 么样环境中?为什么? 2. 2天后,实验装置内沙与 土的分界是否还那样明显? 3、蚯蚓是怎样翻耕土壤?
外表形状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拟态
拟态
竹节虫 竹节虫
保护色
动物、植物从外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表 现了与生活环境的高度适应。生物适应环境 是一种普遍现象。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 都有着一定的耐受范围。
它们的各自都生活在 什么环境下?把它们的 栖息地互换可以吗?为 什么?
P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 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生
A. 沙漠 B. 水中 C. 陆地 D. 3.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 围最大的是( ) A. 可生殖范围 B. 可生存范围 C. 可生长范围 D. 4. 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 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5. 猫头鹰有利爪与( )生活相适用。 A. 飞行 B. 草食性 C. 肉食性 D. 陆地
小资料
蚯蚓在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 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壤,能改 良土壤;蚯蚓吃进腐烂的有机物和土粒, 形成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养分, 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能处理有机废 物,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噬40吨有机 废物。
(新)冀教版生物八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公开课(课件) 2
![(新)冀教版生物八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公开课(课件) 2](https://img.taocdn.com/s3/m/286b8e8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3.png)
回顾整理
一、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1、生物适应性具有普遍性。
2、生物适应性具有相对性
三、生物的生存对环境的影响
1、某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影响到环境中的其它生物。 2、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3、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了地球上任何生物。
Hale Waihona Puke 一、生物对环境具有适 应性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动物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方 面有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如鱼身体呈流线型,用腮呼吸, 这些都与水生生活相适应。北极 熊厚厚脂肪是对北极寒冷生活环 境的适应等)
你能判断下列各项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还是影响环境吗?
秋末,树叶纷纷落叶 松树生活在干旱环境中 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退化 走在树下比在烈热下凉爽 蚯蚓生活的地方,土壤疏松 雷鸟在冬天羽毛是白色的 鱼生活在水中 树林中的空气湿度较大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用放大 观察,看看剖面的颜色变化。
被碘液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玉米的( 胚乳); 不变蓝色的部分是玉米的( 胚 )
3、单子叶、双子叶植物种子比较:
全部结构 双子叶 种皮和胚
不同点 子叶 胚乳 二片,肥厚 无
贮存营养物 质的结构
子叶
单子叶
种皮、胚 和胚乳
一片,不肥厚
有
胚乳
1、都有种皮和胚;
2、种子中有一些结构不能发育成幼苗的某一部分 , 这些结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会起到什么作用 ?
子叶 ( 或胚乳 )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必需营养
3、对于播种用的作物种子和留作食用的作物种 子 , 在选择时和在贮存过程中应有哪些不同 ?
播种用的作物种子要选择籽粒饱满、结构完整 的种子 , 要贮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的地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T课件7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T课件7](https://img.taocdn.com/s3/m/8adb98f433d4b14e8524687c.png)
感谢聆听,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2、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总是最好的,失去的恋情总是让人难忘的,失去的人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3、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5、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6、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7、做自己就可以了,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8、相信所有的汗水与眼泪,最后会化成一篇山花烂漫。 9、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10、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11、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1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1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证明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14、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5、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16、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17、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我便爱上了寂静。 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2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21、追求让人充实,分享让人快乐。 2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讲义74页PPT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讲义7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ba5c8425c52cc58ad6beb0.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讲义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讲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c14ab24915f804d2b16c1e6.png)
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比较
概念 特点 作用 代表
保护色 体色与环境 不易 色彩相似 识别
拟 态 形状色泽斑 不易 与生物非生 识别 物相似
避敌或 雷鸟、蝗 捕食 虫
避敌或 竹节虫、 捕食 尺蠖
警戒色 恶臭毒刺鲜 易识 艳色彩斑纹 别
预警自 黄蜂 我保护
如何区分保护色与拟态?如何区分警戒色与拟态?
……
冬眠的动物
(1)爬行动物.如蛇类、蜥蜴类、龟类等动物。
(2)两栖动物.如蛙类.
(3)鱼类. (4)软体动物.如蜗牛、贝类等。
(5)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多年生昆虫类动物也有冬眠习性.
(6)一些小型哺乳动物也有冬眠习性.如鼠类、蝙蝠、獾类、 貂类、刺猥等。
(7)大型哺乳动物中仅有熊类有冬眠的习性.如黑熊、棕熊、 马熊、北极白熊等。
像腋芽的叶蝉
马达加斯加败叶螳螂
这是保护色还是拟态
拟态
如何区分?
保护色强调体色与环境相似;拟态强 调形状色泽与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某种螳螂的若虫,数一数,共有几只?
如此鲜艳的色彩,犹如鲜花一般,是警戒色还是拟态?
3 4 花 拟态
除色彩外,还应看 是否具有恶臭或毒刺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稚鸡 像木块 的舟蛾 北极熊
隐藏
利于避敌 利于捕食
云豹
警戒色
有的动物具有毒牙或毒毛,有的动物 能分泌难闻的液滴或有毒的物质。当它们 遇到危险时,会显示出醒目的色彩、斗姿, 或发出怪异的声音来警示对方。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警戒色: 叫做警戒色。
适应的普遍性:
许多生物外形、体色还 具有明显的适应特征
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并不是绝对的、完全 的、更不是永久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课件
![《生物适应环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5c4d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2.png)
生理适应
通过生理机能的调整来适应环境
生物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机能来适应环境。例如,骆驼可以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水并在体内长时间储存,以适应沙漠中水 源稀缺的环境;某些鱼类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渗透压来在淡水和咸水环境中生存。
03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沙漠动物
01
适应特点
沙漠动物大多具有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和行为特点
水生动物
适应特点
水生动物具有适应水下生活的特殊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 如鱼类具有鳃呼吸和鳍游泳的能力,水母和珊瑚等具有释 放精子和卵子的能力。
生存策略
水生动物通常通过滤食、捕食或共生等方式获取食物,同 时通过逃避捕食者、伪装或发光等方式来防御天敌。
案例
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的代表,它们具有流线型的身体、鳍 和尾部,以及高度发达的声纳系统,这些特点使它们在水 下高速游动和定位目沙蜥、沙蛇等动物的穴居行为。
02 03
生存策略
为了应对沙漠中食物稀缺的环境,许多沙漠动物具有长距离迁徙的习性 ,如骆驼和羚羊等。它们会在水源地和食物源之间进行长距离的迁徙, 以适应环境变化。
案例
骆驼能够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生存,其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充分体现了 对沙漠环境的适应。例如,它们的储存脂肪的驼峰、能够防止沙子进入 的眼睛和鼻子等特点。
适应性的表现形式
适应性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生理适应性(如体温调节、 代谢适应等)、行为适应性(如迁徙、捕食等)和形态适 应性(如体型、颜色等)。
适应性的研究意义
研究生物的适应性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 测物种的生存状况和演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 供科学依据。
02
生物适应环境的常见方式
《生物适应环境》ppt 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初中生物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初中生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0201669ec3d5bbfd0a74ad.png)
本课小结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相 对性;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 行为等。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随堂反馈
1.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卷缩成团, 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 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B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 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
CONTENTS
新课导入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 入菜花无处寻。” 很多 生物都在长期的生存和发 展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 的适应。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与环境相适应; 3.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
找找看,图片中有多少只蝴蝶
2.在一个森林里,有色彩鲜艳的有毒蛇、色彩不鲜艳与 环境相似的无毒蛇和色彩鲜艳的无毒蛇,它们分别属于 何种适应情况? 色彩不鲜艳的无毒蛇:(保护色)
色彩鲜艳的有毒蛇:(警戒色) 色彩鲜艳的无毒蛇:( 拟态 )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退 出
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爬上最高的境界,你会陡然发现:那里的景色竟然是你司空见惯的。 目标再远大,终离不开信念去支撑。 我们的人生必须励志,不励志就仿佛没有灵魂。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秘密在于始终如一地忠于目标。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我们要以今天为坐标,畅想未来几年后的自己。 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永远没有回报。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化茧成蝶。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没有人能抢走你的坚强。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 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泌有毒的橙色液汁— 白屈菜
蛰人的植物——蝎子草
马、野牛、鹿、兔等: 奔跑速度很快、适于逃命。
龟
昆虫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
保护色
有的动物具有保护色。例如,青蛙 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一致,便于隐 蔽自己,不被猎物和天敌发现;雷鸟的 体色能随着季节颜色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实例:蛾类幼虫、 黄蜂、 毒蛇
特点: 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作用 意义: 有利于动物自我保护,躲避敌害。
警戒色
荔蝽(三龄若虫) 毒箭蛙
警告
防止误伤
拟态
有的动物的形态酷似周围环境的某 些物体。例如,拟叶螽与树叶相似;竹 节虫好像一段竹枝;尺蠖的伪装则更是 逼真,好像一节枯枝。
拟态:
叶镶嵌
同一植物的许多叶,在与阳光垂直的平 面上互不遮光、作镶嵌排列的现象。叶镶嵌是 由于叶在茎上排列的不同,一般是下面叶的叶 柄比上面叶的叶柄长,并且由于叶的向光性、 叶片大小的不同或叶的缺刻、叶柄的扭曲变化 等,从而使全部叶片均能以最大面积接受阳光, 以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毒箭蛙
毒箭蛙的颜色十分鲜艳,这是为了警告敌人:不 要碰我。毒箭蛙主要生活在巴西、圭亚那、智利等地 热带丛林里。它们背部的皮肤里有许多毒腺,能分泌 出极毒的粘液,研究表明,只要十万分之一克毒液, 就可以使人中毒而死。每只毒箭蛙可以制造出足以让 10个人丧命的毒素。据说,狩猎人一般用它来做毒针、 毒箭,射狩猎物。
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三种基本类型
难点:正确区分适应的三种基本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适应的三种基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尝试说出生物适应环境 的基本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等知识,体验 生物与环境之间特有的和谐美,分小组交流保护环境、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识。
蝗虫----咀嚼式口器
蚊子----刺吸式口器
蝴蝶----虹吸式口器
苍蝇----舔吸式口器
猛兽突袭、追捕其他动物的本领很 强。它们强健的四肢、锐利的爪和牙齿 常常使猎物难以防御和逃脱。
追捕猎物的狮子
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爪利于捕食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防御性适应
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具有防御天敌的特 性。许多植物分泌挥发性物质或产生有毒物质 以驱赶摄食者或使摄食者中毒,如白屈菜、蝎 子草等。在动物中,黑熊力大无比,几乎没有 其他动物能袭击它。斑马则靠奔跑躲避猛兽的 袭击;在自卫或保护同类时,也能飞蹄猛踢猎 食者。龟在遇到袭击时,会将头和四肢缩回到 坚硬的“盔甲”里。
……
冬眠的动物
(1)爬行动物.如蛇类、蜥蜴类、龟类等动物。
(2)两栖动物.如蛙类.
(3)鱼类. (4)软体动物.如蜗牛、贝类等。
(5)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多年生昆虫类动物也有冬眠习性.
(6)一些小型哺乳动物也有冬眠习性.如鼠类、蝙蝠、獾类、 貂类、刺猥等。
(7)大型哺乳动物中仅有熊类有冬眠的习性.如黑熊、棕熊、 马熊、北极白熊等。
旗形树
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一侧风向的作用, 使得树冠的形态改变,看起来像一面旗帜,故得名旗 形树,这是树对风的适应。
躲藏
刺 猬 身 上 的 刺
土拨鼠在放哨
气 鼓 鱼 身 上 的 刺
嗅觉
鲨鱼的嗅觉异常灵敏
听觉、视觉、嗅觉与热感应
超声波段的听觉
许多变温动物(如爬行类、两栖类、 鱼类等)和某些鸟类、哺乳类动物,在 季节性变温时呈现冬眠或夏眠状态,或 者在昼夜变温时呈现蛰伏状态。例如, 刺猬的冬眠长达几个月;蜂鸟在白天活 动,蝙蝠则主要在黄昏后活动,不活动 时呈蛰伏状态。
蝎子草: 一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具条棱,伏生
糙硬毛及螫(zhē)毛,螫毛直而开展,长达6毫米, 该物种为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刺毛有毒,被刺后引起 烧痛、红肿。
蛰伏
蛰是指虫子;伏指趴下,比喻做冬眠。
蛰伏就是指天气转凉,动物冬眠了。 与它相对的是惊蛰,就是指天气转暖。
“夏眠”的动物:
1.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到了夏天河水干 枯时,它就钻进泥浆里不吃不喝,进入夏眠状态,只 靠它那特殊的肠子来呼吸空气,维持其生命。 2.在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箭猪,素以 蚯蚓为食。到了炎夏,蚯蚓几乎绝迹,箭猪只得用夏 眠来熬过这段艰苦炎热的日子,直到夏天过去,才醒 来觅食。 3.在撒哈拉沙漠里有一种大蜘蛛,会自行挖井。它挖 成一口直径2.5厘米、深40厘米的井,并吐丝在井口 处结成一张大网,以遮挡夏日炽热的阳光,然后爬到 井底酣然入睡。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性适应
睡莲:根和地下茎扎入淤泥里,浸没于水中,宽大扁平的叶
片和鲜艳的花朵生长在水面上,体内发达的通气组织,使其适 应在水中生活。
耐干旱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肉质
茎贮存水分,适于干旱环境
分析下图每一生物的形态结 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
裂齿:哺乳动物食肉目中的猫、犬、狼、虎、 豹、狮等动物的牙齿为切齿型,上颌的最后1个 前臼齿和下颌的第1臼齿特别发达,齿冠面上具 有尖锐的齿尖,当两齿上下咬合时,可将捕获的 动物皮肉撕裂,故称为裂齿。
口器的类型
咀嚼式口器 :可嚼碎固体食物的口器, 能嚼食叶片,蛀食茎杆、果实、种子、 切根等,危害植物,是口器的最基本类 型。如蝗虫的口器。 液体食物两种功能,为一些高等蜂类所 特有。
沙漠地区降雨量少, 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 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 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 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而 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 水,这是植物对于旱的适 应。
生活在北方海能维持在 38°C,而体表温 度则接近海水温度 (1°C),正因为 如此,海豹才能生 活在温带和寒带的 沿海。
舐吸式口器: 如蝇类口器。苍蝇的嘴 巴前端,有一片蘑菇状的嘴唇,吃东西 时嘴唇紧紧贴在食物上,舐吸食物表面 的汁液。碰到干燥食物时,它还会先吐 出唾液,把食物溶化湿润后,再舐食。
虹吸式口器: 如蝶、蛾类的口器。适 于吮吸花蜜和液态食物。
刮舐式口器 :该口器见于牛虻(meng)
中。其上唇、舌与下唇同蝇类,构成一 舐吸机构;但上颚宽大呈片状,末端尖, 可横向活动;下颚的外颚叶形成口针, 下颚须两节,其余退化。当取食时,由 上下颚口针刮刺破皮肤,再舐吸。
蜂鸟蛰伏
蝙蝠白天蛰伏
刺猬冬眠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营养性适应
陆地上生活的绿色植物,大多生有 茂盛的枝叶,而且植株上的叶呈镶嵌状 态,以充分的利用光能,更好的进行光 合作用。仙人掌类植物的叶退化,其茎 扁平、肉质化,细胞里含有大量的叶绿 素,能够替代叶进行光合作用。
叶镶嵌现象
仙人掌
动物的营养性适应有许多典型的实例。例 如,不同种类的昆虫有专门摄取特定食物的口 器。蝗虫用其咀嚼式口器快速地取食植物的叶; 榛象甲的口器像一把利剑,能在榛子的硬壳上 挖洞;蚂蚁的口器像一把钳子,用于捕食和切 碎小动物。
刮吸式口器 :仅见于双翅目中的芒角亚
目的无头、无足式幼虫,即蛆。其口器 完全退化,行使口器作用的是一个由头 前壁特化来的口针钩。以此来刮破食物, 然后吸取汁液和固体碎屑。
昆虫的口器
白屈菜: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黄色乳
汁。茎直立,多分枝,嫩绿色,被白粉,疏生柔毛。 属罂粟科,具有毒的橙色液汁 。
像腋芽的叶蝉
马达加斯加败叶螳螂
这是保护色还是拟态
拟态
如何区分?
保护色强调体色与环境相似;拟态强 调形状色泽与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某种螳螂的若虫,数一数,共有几只?
如此鲜艳的色彩,犹如鲜花一般,是警戒色还是拟态?
3 4 花 拟态
除色彩外,还应看 是否具有恶臭或毒刺。有 则为警戒色,否则为拟态。
1
2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稚鸡 像木块 的舟蛾 北极熊
隐藏
利于避敌 利于捕食
云豹
警戒色
有的动物具有毒牙或毒毛,有的动物 能分泌难闻的液滴或有毒的物质。当它们 遇到危险时,会显示出醒目的色彩、斗姿, 或发出怪异的声音来警示对方。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警戒色: 叫做警戒色。
在一个森林里,有色彩鲜艳的有毒蛇、色
彩不鲜艳与环境相似的无毒蛇和色彩鲜艳 的无毒蛇,它们分别属于何种适应情况?
色彩不鲜艳的无毒蛇:
保护色
色彩鲜艳的有毒蛇:
色彩鲜艳的无毒蛇:
警戒色 拟态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 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 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 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嚼吸式口器:兼有咀嚼固体食物和吸食
刺吸式口器:不仅具有吮吸液体食物
的构造,而且还具有刺入动植物组织的 构造,因而能刺吸动物的血液或植物的 汁液。如蚊、蝉、蚜虫、蝽、臭虫、蚤、 虱等口器属此类型。
锉吸式口器: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能
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软体动物的体液,少 数种类也能吸人血。
保护色与拟态区分:
①保护色一般指与生存的大环境相似,拟态是与生存 的小环境如某个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②保护色只有体色相似,拟态除体色外,还有体态或 形状与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警戒色与拟态的区分:
看是否具有恶臭或毒刺。如有则为警戒色,否则为拟 态。
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比较
概念 特点 作用 代表
保护色 体色与环境 不易 色彩相似 识别
拟 态 形状色泽斑 不易 与生物非生 识别 物相似
避敌或 雷鸟、蝗 捕食 虫
避敌或 竹节虫、 捕食 尺蠖
警戒色 恶臭毒刺鲜 易识 艳色彩斑纹 别
预警自 黄蜂 我保护
如何区分保护色与拟态?如何区分警戒色与拟态?
沙漠中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