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头面部解剖教程解剖

合集下载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 3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的区别
(1)面部皮肤皱纹线是老化的征象 (2) Langer皮肤裂线是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15
• 4关于面部皮肤手术切口的选择
解剖学差异:眉间、外眦
• 切口方向的选择
面部皮肤皱纹线明显的时候为切口方向 不明显时按Langer皮肤裂线切口
Glossopharyngeal n. Vagus n. Accessory n.
Hypoglossal n.
Stylopharyngeus m. Styloglossus m. Stylohyoid m.
“parotid bed”
5. 腮腺的毗邻 relation of parotid gland 31
腮腺分叶
• 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
浅叶(面) 深叶(面)
32
33
副腮腺
34
腮腺
parotid gland
1腮腺的位置 2腮腺管 3穿经腮腺的结构
– 耳颞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 面神经 4腮腺床
35
(3)腮腺管parotid duct:行程、体表投影、开口部36位
2020/1/9
面部局部解剖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1
• 颜面部:
上 发际 下 下颌下缘 两侧 下颌支后缘
• 分 界:
眉间点 鼻下点
2
面部的分区及表面解剖
•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 腮腺咬肌区和面 侧深区
3
分区
4
面部表面标志
• 1 睑裂(palpebral fissure) • 2 睑内侧联合和睑外侧联合 • 3 内眦和外眦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一部分:面部骨骼面部骨骼是构成面部的基本框架,它们决定了面部的形状和大小。

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泪骨等。

上颌骨位于面部的中央,构成了口腔的上部,支撑着牙齿和鼻腔。

下颌骨位于上颌骨的下方,构成了口腔的下部,负责咀嚼食物。

颧骨位于面部的两侧,构成了面颊的骨架。

鼻骨位于上颌骨的上方,构成了鼻子的骨架。

泪骨位于眼窝的内部,保护着眼睛。

第二部分:面部肌肉面部肌肉是控制面部表情和咀嚼的重要组织。

面部肌肉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两大类。

表情肌负责产生各种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等。

咀嚼肌负责咀嚼食物,包括咬肌、颞肌等。

咬肌位于面部的两侧,负责闭口和咀嚼。

颞肌位于颧骨的上方,负责咀嚼和提颌。

第三部分:面部神经面部神经是控制面部肌肉和感觉的重要神经。

面部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

三叉神经是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负责传递面部的感觉信号,如触觉、痛觉等。

面神经是面部的主要运动神经,负责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如微笑、皱眉等。

舌咽神经是负责控制舌部和咽喉运动的神经。

第四部分:面部血管面部血管是负责面部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

面部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两大类。

动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面部组织,静脉负责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从面部组织运回心脏。

面部的主要动脉包括面动脉、颞浅动脉等,面部的主要静脉包括面静脉、颞浅静脉等。

通过本图谱,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面部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面部功能和解剖学知识。

希望本图谱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五部分:面部皮肤面部皮肤是人体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之一,它不仅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还反映了我们的健康状况和年龄。

面部局部解剖学课件

面部局部解剖学课件

PPT学习交流
5
4.鼻根、鼻尖和鼻背:
5.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 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6.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 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7.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
美貌人群眼、鼻、口裂等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对称 性,平均非对称率为5.37~1.61%。6个中线附近标志 点(鼻尖点,鼻下点,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颏前点) 与中线的左、右位置偏移均很小(在±0.5mm以内)。 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均<10%,其中鼻根点水平最低,颏 前点水平最高。越靠近面下部,非对称率有增加趋势。 男性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女性。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 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
PPT学习交流
27
4. 关于面部手术皮肤切口的选择
按Langer线还是皱纹线进行,意见不一:
一种意见:按皱纹线的走向作手术切口,因皱纹线 走向与真皮内胶原纤维走向一致,且皱纹线深面的弹性 纤维排列与表皮垂直,此类切口对两种纤维切断较少, 创口张力小,故愈后瘢痕亦小;
另一种意见:langer线无论与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的走向,还是与皮下小动脉走向都是一致的。故 沿线作手术切口,皮肤张力小,血管损伤少,愈合后瘢 痕亦小,外表美观。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外侧部
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纹垂直方向或
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PPT学习交流
23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放 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系上唇 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收缩所致。

人的头部结构解剖头骨ppt课件

人的头部结构解剖头骨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立方体
1、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1/3,脑颅部的前额区构成方形体。面颅部则由 颧骨区的扁平体块,上颌骨区的圆柱状体块、下 颌部区的三角形体块组成,约占头部2/3。
了颜面部分的宽窄,下颌骨呈楔形向前突出至下巴,上下颌
骨结合成圆柱状。额丘、眉弓、颧骨、下颌角在外形上有明
显突出的骨点。
颅骨前面观
颅骨侧面精观品课件 颅骨上面观 颅骨后面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头部立方体约15.24CM 宽,20.32CM高和从前到后 19.05CM厚,立方体的底面 19.05CM长,15.24CM宽。部 分底面被脖颈挡住,但是从 下巴和下颚的下面能看到, 再从背面看它就是头骨的底 边。
精品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精品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5、头骨各组成部分的形体结构
A、前额:方形,顶部进入头盖骨 B、颧骨部位:扁平 C、形成嘴和鼻的直立圆柱形状 D、下颌:三角形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腧穴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腧穴

ppt课件
13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ppt课件
3、神经: (1)面N分支:从上到下依次为颞支、颧支、颊支 、下颌缘支、颈支。 (2)三叉N分支: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 耳颞神经。
(四)咀嚼肌:
由浅入深依次为咬肌、颞肌、翼外肌及翼内肌。
14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2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ppt课件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上颌动脉颞下窝时,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三 段。第一段 自起点至翼外肌下缘,此段的主 要分支有:脑膜中动脉 ;第二段 位于翼外肌 的浅面,主要分支为分布于咀嚼肌和颊肌的肌 支。第三段 为入翼腭窝的一段。
26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ppt课件
27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ppt课件
28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ppt课件
29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ppt课件
30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ppt课件
31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ppt课件
32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ppt课件
33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8时8分6秒

头面部解剖

头面部解剖

三叉神经感觉纤维的3条 分支分布于面部的皮肤、 眼、口腔、鼻腔、鼻旁窦、 牙齿和脑膜等,传导痛觉、 温度觉和触觉等。3条分 支在面部分布区的界限, 大致以眼裂和口裂为界。
眼神经神经、泪腺神经 及鼻睫神经等分支,传 到眼裂以上头面部皮肤、 结膜、眼球、部分鼻旁 窦粘膜等部位的一般躯 体感觉信息。
• 颅骨共23块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 将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 脑颅骨8块:
① 顶骨 2 ② 颞骨 2 ③ 额骨 1 ④ 蝶骨 1 ⑤ 枕骨 1 ⑥ 筛骨 1
• 面颅骨15块
① 上颌骨 2 ② 颧骨 2 ③ 鼻骨 2 ④ 泪骨 2 ⑤ 腭骨 2 ⑥ 鼻甲骨 2 ⑦ 下颌骨 1 ⑧ 犁骨 1 ⑨ 舌骨 1
该管道呈Z字走行,起于内耳道 底,水平向外走行,继而垂直下 降,终于茎乳孔。可划分为:迷 路段,鼓室段(又称水平段), 乳突段(又称垂直段)。在成人 长约3cm,是最长的神经出颅管 道。
此管道邻接内耳与鼓室,故中耳 炎、乳突炎或手术时易引起该神 经损害;亦由于面神经管狭细, 因此当寒冷、风湿、轻度水肿渗 出即可使面神经受损,而发生面 肌瘫痪。
上颌神经是感觉性神经, 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经 海绵窦外侧壁,穿圆孔出 颅,发出眶下神经(出眶 下孔)、上牙槽神经,颧 神经及翼腭神经等,分布 于上颌牙、牙龈,鼻腔粘 膜等。
下颌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其 由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和一般 躯体感觉纤维组成,穿卵圆 孔出颅,发出耳颞神经、颊 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及咀嚼肌神经,其运动纤维 支配咀嚼肌等;感觉纤维管 理颞部、口裂以下的皮肤、 舌前2/3粘膜及下颌牙和牙 龈的一般感觉。
• (1)垂直轴:为上自头侧, 下至尾侧,并与地平面相 垂直的轴。
• (2)矢状轴:是指从前至 后,同时与垂直轴成直角 交叉的轴。

头面部精细解剖

头面部精细解剖

额腹:起 自帽状腱 膜止于眉 部皮肤
颞顶肌:起 自耳上肌部 位止于帽状 腱膜
生理功能:通过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相对 移动和 帽状肌腱膜与耳上肌和耳前肌的起
点部分相对移动实现头顶部皮肤的小幅度 活动。
■病理变化:
→ → 外伤
粘连、结疤
影响相对移动
外耳肌
耳上肌:起自帽状腱 膜,止于耳廓软骨。
耳前肌:起自帽状腱 膜,止于耳廓软骨前 部。
提上唇肌 内侧部:上颌骨额突, 平梨状孔; 外侧部:眶下孔—上唇
颧小肌 颧骨—上唇
颧大肌 颧骨—口角
口周围肌:中层
提口角肌 眶下孔下方的切 牙窝—口角、口 轮匝肌。
降下唇肌
下颌体前面的斜 线肌纤维—下唇 皮肤和黏膜。
口周围肌:深层
切牙肌:上下颌骨侧切牙尖牙的牙槽轭—口角皮肤及 黏膜。
上颌骨侧切牙 牙槽軛
围,分割肌纤维 各自成束。
●附着于肌腱膜间,
分割肌肉或横向连 接两块肌肉。
●分泌滑液保护肌肉。●分泌滑液利于肌 肉运动。
两块肌肉之间可能有多少层 膜状组织?
筋膜 肌腱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肌间膜
枕额肌肌腹为两部分:枕腹、额腹
帽状腱膜
枕腹:起自上 项线的外侧和 乳突部上面止 于帽状腱膜的 后缘
项横肌:起自枕 外隆凸止于乳突
鼻肌:包括横部、翼部和降鼻中隔肌
横部:上颌骨尖牙的牙 槽——对侧腱膜。
翼部:上肌的内侧部— —鼻翼软骨外侧面。
降鼻中隔肌:分深浅 两部,浅的起自口轮 匝肌 深部起自上颌 骨的中切牙的牙槽轭 止于鼻中隔软骨的下 面。
口周围肌:浅层
口轮匝肌
笑肌 腮腺咬肌筋膜、鼻唇 沟、颈阔肌—口角 降口角肌 下颌骨下缘—口角、口 轮匝肌

头面部解剖精品PPT课件

头面部解剖精品PPT课件

1.腮腺咬肌筋膜:咬肌筋膜和腮腺鞘
1.腮腺咬肌筋膜:咬肌筋膜和腮腺鞘
腮腺鞘有以下特点:
①腮腺鞘与腮腺紧密结合, 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 将其分割为许多小叶。因 此,腮腺化脓时可形成多 个散在小灶,在切开排脓 时应注意引流每个脓腔。
②腮腺鞘的浅层致密,而深 层薄弱且不完整,在茎突 和翼内肌之间有一间隙, 腮腺深部经此与咽旁间隙 和翼下颌间隙相通。故腮 腺化脓时易穿过深层,形 成咽旁脓肿。
(二)、颅底内面
海绵窦
位置:位于蝶鞍两侧,由 穿硬经脑海膜绵两窦层外间侧的壁腔的隙结构 构成:,有向动前眼达神眶经上、裂滑的车内 神侧经部、,三向叉后神至经颞的骨眼岩神部
的经尖和端上。颌神经。 毗穿邻经:海上绵壁窦与的下结丘构脑:、有额
颈叶内邻动接脉,和下展壁神毗经邻。蝶窦, 内侧壁紧靠垂体和蝶鞍, 外侧壁与颞叶相邻。
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后四对脑神经。 其中,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后四对 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茎突及周围肌
颈内动脉
舌下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腮腺的毗邻
“腮腺床”
颈内静脉
4、腮腺管parotid duct:行程、体表投影、开口部位
腮腺管的开口
5、 腮腺的淋巴结:分为浅淋巴结(位于腮腺表面,引流耳廓、
5、
下颌神经 颏神经


颞支
颧支 运动神经(为面 颊支 神经颅外分支)
下颌缘支
颈支
(二)腮腺咬肌区
• 腮 腺 parotid gland
➢ 腮腺咬肌筋膜 ➢ 位置和形态 ➢ 腮腺的毗邻 ➢ 腮腺管 parotid duct ➢ 腮腺淋巴结 ➢ 腮腺内主要血管、神经的排列
• 咬肌 masseter muscle

头面部解剖课件

头面部解剖课件
真皮 Dermis 1. 乳头层 Papillary Layer 2. 网织层 Reticular Layer
皮下组织 Hypodermis
皮肤附属器
Apparatus of the Skin
毛 Hair
毛干、毛根、毛囊、毛球
立毛肌 Arrector Pilli Muscle
平滑肌 ,位于毛根和表皮之间的钝角侧; 受交感神经支配;竖毛
面部的神经
Sensory Nerve to the Face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第V对脑神经,三叉神经节内为 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组成三叉神 经根入脑桥,周围突形成三大分支: (1) 眼神经 — 分布于睑裂以上和鼻背
的皮肤 (2) 上颌神经 — 分布于睑裂和口裂之
间的皮肤 (3) 下颌神经 — 分布于口裂以下和耳
围肌皆交错编织于该肌内 作用:紧闭口裂,噘嘴,吹口哨,
与颊肌共同吸吮
颧大肌 Zygomaticus Major 颧小肌 Zygomaticus Minor 提上唇肌 Levator Labii Sup. 笑肌 Risorius 提口角肌 Levator Anguli Oris 降口角肌 Depressor Anguli Oris 降下唇肌 Depressor Labii Inf. 颏肌 Mentalis
表面无深筋膜覆盖(颊肌除外),肌纤维附着于皮肤, 收缩时直接引起皮肤运动
收缩时使面部皮肤拉紧,改变形状和外观,产生喜、 怒、哀、乐等表情;松弛时皮肤的弹性使其回复原 来状态,拮抗作用弱
主要集中于眼、耳、鼻、口周围,环形肌具有括约 作用,辐射状肌具有开大作用;语言使口周围肌高 度分化;耳周围肌则退化
颅前面观
Anterior View of the Skull

医用局部解剖学-颅面部

医用局部解剖学-颅面部
研究神经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深入理解颅神经与脑干的相互作 用。
1 颧骨
形成面颊部的高点,赋予 面庞立体感。
2 上颌骨
构成上颌部,支撑鼻腔和 上牙齿。
3 下颌骨
构成下颌部,运动咀嚼和 闭合嘴唇。
眼睛解剖结构
角膜
眼外肌
位于眼球的前表面,透明、圆形, 具有保护和聚光的功能。
控制眼球的运动,使我们能够注 视不同方向。
眼内肌
包括虹膜和晶状体,参与调节眼 球对近距离和远距离的焦距。
医用局部解剖学-颅面部
探索颅面部的医用局部解剖学,包括颅骨、面骨、人脑、颜面骨、鼻骨、唇 骨、上颌骨、下颌骨、耳骨、眼眶等结构的解剖与组成。
颅骨解剖结构
顶骨
位于头骨顶部,保护脑部。
额骨
位于前部,形成额头。
颞骨
位于侧部,形成夹在颧骨与顶骨之间的太阳穴。
枕骨
位于后部,通过骨缝连接其他颅骨。
面骨解剖结构
特殊颅面部神经组成
三叉神经
主要负责脸部的感觉和咀嚼肌 肉的运动。
面神经
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如笑、 皱眉等表情。
视神经
传递视觉信息,使我们能够看 到颅面部的结构。
颅神经与脑干关系解剖生理学
颅神经
由脑干发出的12对神经,负责头 颈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脑干
连接大脑和脊髓,是神经信号传 递的重要通道。
解剖生理学
面部肌肉解剖结构与运动学
面部肌肉 笑肌 眉毛提肌 嘴角提肌 唇肌
功能 造成面部的笑容。 使眉毛向上抬起,表达惊讶或愕然。 使嘴角向上提起,表达轻微的笑容。 参与嘴唇的吹气、张合等动作。
唾液腺解剖结构
1
腮腺
位于面颊部,产生大部分唾液。

第三章头面部解剖教程

第三章头面部解剖教程

第三章头面部解剖教程实习八头部与颈部第一节头部【实验要求】1、掌握额顶枕区的分层及结构特点。

2、熟悉头部境界、分区,重要的体表标志,颅顶的神经,血管分布和以及颅顶骨的结构。

3、了解头部各主要结构的体表投影、颞区软组织特点。

【实验操作】一、面部一.体位和切口尸体采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

作如下的切口1.自颅顶正中处向前下方经鼻背、人中至下颌体下缘作一正中矢状切口。

2.自鼻根中点向外至内眦,再沿睑裂两缘至外眦,并继续向外到耳前缘作一横切口。

3.在鼻孔与口裂周围各作一个环形切口。

4.沿下颌体下缘到下颌角,再到乳突尖处作一横切口。

二.层次解剖1.解剖面肌1.于眼内角摸认睑内侧韧带(拉眼睑向外时紧绷),之后修洁眼轮匝肌眶部,再修洁睑部。

2.修洁口轮匝肌,注意勿切除与口轮匝肌相交织的其他肌。

3.在前额处修洁枕额肌额腹(即额肌),刀刃方向应与肌纤维平行。

在额腹的内侧缘,找出下降至鼻背的降眉肌。

4.在鼻外侧上部找出提上唇鼻翼肌,追踪至鼻翼和上唇,注意切勿损伤在其浅面的面静脉。

5.追踪面静脉至颧大肌深面,修洁提上唇肌、颧小肌以及颧大肌。

6.追踪颈阔肌,见其后部肌纤维向前弯向口角,此即是笑肌。

在口角下方,辨识并修洁降口角肌与其前方的降下唇肌。

2.解剖腮腺区1.解剖腮腺咬肌筋膜:紧靠耳廓前面,自颧弓至下颌角切开位于腮腺表面的腮腺咬肌筋膜,向前、上、下逐渐翻起除去,修洁时可见到腮腺淋巴结。

2.解剖自腮腺前缘上份至上端穿出的结构:①在腮腺前缘、颧弓下方宽约一指处寻找到腮腺管;②在腮腺的上端找出颞浅动脉和与之伴行的静脉,并在血管的后方找出耳颞神经。

3.解剖自腮腺前缘下份及下端穿出的结构:①在腮腺管下方寻找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②在腮腺的下端找到面神经颈支和下颌后静脉的前支与后支。

4.解剖面神经、颈外动脉及颞浅动脉、并观察其在腮腺内的位置排列。

1.追踪面神经各支到穿入面肌处,同时找出附近的自颞筋膜穿出的颧颞神经。

2.追踪面神经颧支,翻开眼轮匝肌外侧份,寻找自颧骨穿出的面神经颧支。

局解头面部共78页

局解头面部共78页

2) 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
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静内静脉;后支与耳后静 脉汇合,形成颈外静脉。
3) 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 在下颌后窝深方入 腮腺,行于下颌后静 脉的后内侧,至下颌 颈平面分为上颌动脉 和颞浅动脉。颞浅动 脉分出面横动脉。
4) 耳颞神经 auriculotemporal n.
系统解剖学: 组织 tissue 器官 organ 系统 system
局部解剖学:层次 stratification 毗邻 adjacent 临床 clinic
二、学习目的
通过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与实践操作:
1、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以理 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学习 与体会)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思维的 能力,以达到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
眶下动脉: 分布于上颌前 部牙、牙龈、牙 槽突等,
出眶下管后 分布于下睑及眶 下方的皮肤
(4)下颌神经
咀嚼肌神经:至咬肌、翼内、外肌、颞肌
颊神经:分布于颊粘膜、颊侧牙龈、颊部、口角皮肤、 耳颞神经:分布于颞区、外耳道、耳廓前部皮肤。
舌神经:在翼外 肌深面与鼓索会 合,行于下颌支 与翼内肌之间, 经舌骨舌肌浅面 至口底。分布于 舌前2/3及口底粘 膜、舌侧牙龈、 舌下腺和下颌下 腺等。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解剖教研室 教师:何倩
绪论
一、定义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着 重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 的位置、毗邻,由浅入深的层次关系及 临床应用的科学,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 医学的桥梁。
分部:
研究人体各局部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层次毗邻与 临床应用的科学。

头面部解剖

头面部解剖

10分钟
三、颅顶
与浅筋膜紧密连接 上
解剖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的特点

与颅骨外膜疏松结缔组织相连
颅骨骨膜与颅骨及骨缝连接的区别
100分钟
(40min)
颅顶
(10min)
20分钟
一、浅层结构
表情肌位于浅筋膜!皮肤一定要切薄!
注意:颅顶要至正中
面部器官要环切保留
25分钟 耳颞神经及 动静脉 面神经颧支 枕额肌额腹 眼轮匝肌 面神经颞支 腮腺 面神经颊支 口轮匝肌 面神经下颌缘支 面神经颈支 面前静脉 面动脉:追踪至 内眦动脉。面部 出血可在下颌骨 下缘和咬肌前缘 处压迫面动脉。
观察各面神经的吻 合情况
面后静脉:颊肌深面
5分钟 眼神经
眶上神经
眶上切迹(孔)
三叉神经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眶下孔
下颌神经
颏神经
颏孔
眶上切迹(孔)
20分钟
二、腮腺下结构
面神经主干 经茎乳孔出 颈外动脉 颈内静脉 下颌后静脉: 追寻其注入的 来自脉 颈外静脉 耳大神经 面静脉
20分钟
颈外动脉
上颌动脉
耳后动脉
头面部解剖
回顾
胸导管 1、颈降支 2、颈从皮支 3、膈神经 1、甲状颈干及分支 2、椎动脉 3、胸廓内动脉 肩胛上神经、臂丛分支 颈交感干 右迷走神经返神经 未彻底 2损坏、3未彻底 3未彻底 符合 待寻 观察得 右侧的三条淋巴干观察
恼人的致密组织!
目录
1
浅层结构 (50min)
2 3
腮腺下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八头部与颈部第一节头部【实验要求】1、掌握额顶枕区的分层及结构特点。

2、熟悉头部境界、分区,重要的体表标志,颅顶的神经,血管分布和以及颅顶骨的结构。

3、了解头部各主要结构的体表投影、颞区软组织特点。

【实验操作】一、面部一.体位和切口尸体采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

作如下的切口1.自颅顶正中处向前下方经鼻背、人中至下颌体下缘作一正中矢状切口。

2.自鼻根中点向外至内眦,再沿睑裂两缘至外眦,并继续向外到耳前缘作一横切口。

3.在鼻孔与口裂周围各作一个环形切口。

4.沿下颌体下缘到下颌角,再到乳突尖处作一横切口。

二.层次解剖1.解剖面肌1.于眼内角摸认睑内侧韧带(拉眼睑向外时紧绷),之后修洁眼轮匝肌眶部,再修洁睑部。

2.修洁口轮匝肌,注意勿切除与口轮匝肌相交织的其他肌。

3.在前额处修洁枕额肌额腹(即额肌),刀刃方向应与肌纤维平行。

在额腹的内侧缘,找出下降至鼻背的降眉肌。

4.在鼻外侧上部找出提上唇鼻翼肌,追踪至鼻翼和上唇,注意切勿损伤在其浅面的面静脉。

5.追踪面静脉至颧大肌深面,修洁提上唇肌、颧小肌以及颧大肌。

6.追踪颈阔肌,见其后部肌纤维向前弯向口角,此即是笑肌。

在口角下方,辨识并修洁降口角肌与其前方的降下唇肌。

2.解剖腮腺区1.解剖腮腺咬肌筋膜:紧靠耳廓前面,自颧弓至下颌角切开位于腮腺表面的腮腺咬肌筋膜,向前、上、下逐渐翻起除去,修洁时可见到腮腺淋巴结。

2.解剖自腮腺前缘上份至上端穿出的结构:①在腮腺前缘、颧弓下方宽约一指处寻找到腮腺管;①在腮腺的上端找出颞浅动脉和与之伴行的静脉,并在血管的后方找出耳颞神经。

3.解剖自腮腺前缘下份及下端穿出的结构:①在腮腺管下方寻找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①在腮腺的下端找到面神经颈支和下颌后静脉的前支与后支。

4.解剖面神经、颈外动脉及颞浅动脉、并观察其在腮腺内的位置排列。

1.追踪面神经各支到穿入面肌处,同时找出附近的自颞筋膜穿出的颧颞神经。

2.追踪面神经颧支,翻开眼轮匝肌外侧份,寻找自颧骨穿出的面神经颧支。

将颧大肌、颧小肌及提上唇肌从起点处分离并向下翻开,修洁面动、静脉与它们的分支。

注意寻找面深静脉,它由面静脉越过颊肌处分出,向后穿过脂肪组织至咬肌深面。

3.小心去掉位于咬肌前缘深面的颊脂体,追踪面神经的颊支到至颊肌处,找出颊神经,颊神经与颊支有吻合,修洁颊神经并向后追踪至下颌支前缘。

4.追踪面神经下颌支至降口角肌深面。

5.修洁提口角肌和与颊肌,注意勿损伤颊神经。

追踪腮腺导管到其穿入颊肌处。

6.细心去除腮腺浅部,并向后追踪面神经各支至其本干,寻找耳大神经和耳颞神经的交通支,继续追踪面神经干至茎乳孔,找出面神经干进入腮腺以前的分支:耳后神经及和到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之支。

7.继续除去腮腺实质,找出修洁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它们的分支。

8.在面神经进入腮腺处离断面神经,翻向前。

除去下颌后静脉,并在耳后动脉起点上方切断颈外动脉,翻向上。

除去其余的腮腺实质,修洁腮腺周围结构。

3.观察面动脉与面静脉的局部位置在咬肌前缘和下颌支交点处找到面动脉,追踪和修洁面动脉的分支,逐一观察。

在面动脉后方,解剖观察与之伴行的面静脉和其属支。

4.解剖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1)解剖穿出额肌的滑车上神经、血管以及眶上神经和血管,前者在眶上缘内侧处上方距正中线约一指宽处,后者常见两支,位于外侧。

(2)翻开眼轮匝肌的下内侧份,寻找穿出眶下孔的眶下神经与血管,修洁其分支。

(3)切断并将降口角肌翻向下,找出自颏孔穿出的颏神经。

5. 解剖咬肌:修洁咬肌,观察其起止,将其后缘上部向前翻开,寻找咬肌的神经及血管。

6. 解剖颞肌及颞下颌关节(1)修洁颞筋膜,在颧弓上方纵向切开,此筋膜向下分为两层,浅层附着于颧弓上缘,深层在颧弓深面和咬肌深面筋膜相延续,沿颧弓上缘切断浅层筋膜,用刀柄探查深层筋膜延续情况,然后去除此层筋膜,注意保护颧颞神经和颧中动脉。

(2)锯断颧弓:后断端紧靠颧根结节前方;前断端自颧弓上缘最前端斜越颧骨向前下,至颧骨下缘与上颌骨颧突连接处。

将颧弓与咬肌向下翻到下颌角,在翻开的过程中,必须切断到咬肌的神经和血管,以及由颞肌发出加入咬肌的纤维。

(3)修洁颞肌,观察其起止与形态,在颞肌下部的深面寻找向前下行走的颊神经,将它自颞肌处分离,注意对其加以保护。

然后自下颌切迹中点至下颌支前缘与下颌体交界处斜断冠突。

将冠突和颞肌翻向上,用刀柄分离颞肌与颞窝下部的骨,以显露颞深神经与颞深动脉,和之前已观察到穿入颞筋膜和颞肌深面的颞中动脉。

追踪颧颞神经至其穿出颧骨颞面的小孔。

(4)修洁颞下颌关节关节囊,观察颞下颌韧带,后除去颞下颌韧带,观察关节盘以及关节腔的形态。

7.解剖面侧深区(颞下窝)和舌下区用刀柄自下颌颈与下颌支后缘的深面插入,将下颌颈和下颌支与深在的软组织分离,刀柄向下移动受阻处就是下齿槽神经和血管穿入下颌孔的点。

用骨剪剪短下颌颈,并在紧靠下颌孔上方处水平锯断下颌支,去掉此段骨片,小心去除脂肪纤维组织,露出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

依次找出并修洁以下结构:1)在下颌孔处找到下齿槽神经及下齿槽动脉,向上追踪至翼外肌下缘。

蝶下颌韧带为一薄膜状的小带位于下齿槽神经和动脉的内面。

2)在下齿槽神经前方,翼内肌表面找到舌神经。

3)追踪颊神经至翼外肌两头之间,颞深神经与咬肌神经到翼外肌上缘。

4)修洁翼外肌表面的上颌动脉及其分支。

若上颌动脉位于翼外肌深面则待以后再做。

在修洁过程中遇到一些交织成网的小静脉,这即是翼静脉丛,可去除。

翼静脉丛向后下汇合成1~2支较粗大的上颌静脉。

5)修洁翼外肌和翼内肌已暴露的部分,观察它们的起止和形态。

8.解剖面侧深区浅部(1)除去颞下颌关节盘、下颌头和翼外肌,注意保护耳颞神经、上颌动脉和深面的其他结构。

(2)修洁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将舌神经拉向前,找出自其后缘加入的鼓索神经。

凿开下颌管,追踪下齿槽神经至齿根和颏孔。

(3)修洁上颌动脉第一段,寻找它的分支。

追踪脑膜中动脉至棘孔,看清耳颞神经的两个根包绕脑膜中动脉的情况,追踪并修洁耳颞神经。

(4)扭转下颌神经干,尝试寻找位于其深面的耳节及连于耳节的小支。

9.解剖面侧深区深部(1)用骨凿和咬骨钳除去自圆孔到棘孔连线外侧的蝶骨大翼的前外侧部,打开翼腭窝后壁和颞下窝顶,保留圆孔和棘孔,勿损伤其下的软组织。

(2)在圆孔前方仔细分离上颌神经,在上颌神经干下方找出翼腭神经节和与翼腭神经节相连的翼腭神经(神经节支)。

向前方追踪上颌神经,找到它分出的颧神经,上齿槽后神经以及它其本干的延续——眶下神经。

上齿槽后神经通常分为两支,于上颌结节附近穿入上颌骨内。

颧神经从眶下裂入眶,分成两支在眶外侧壁与底交界处穿入颧骨。

眶下神经经眶下裂入眶,再经过眶下沟,眶下管,由眶下孔穿出。

(3)追踪上颌动脉第三段及其终支。

这些终支都和上颌神经的分支伴行。

10. 解剖舌下间隙(1)将头部尽量后仰,沿下颌骨下缘切断面动脉、面静脉及二腹肌前腹,将下颌骨尽量翻向上,用拉钩固定。

(2)再次检查并修洁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

仔细追踪面动脉至下颌下腺后面,找到面动脉在此处分出的扁桃体动脉与腭升动脉。

追踪下颌下腺深部与下颌下腺导管到下颌舌骨肌后缘深面。

找出位于舌下神经上方的舌神经以及连于舌神经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

(3)切断下颌舌骨肌神经,将二腹肌前腹翻向下,进一步修洁观察下颌舌骨肌。

在下颌舌骨肌起点稍下方切断该肌,向前下翻开,注意口底黏膜恰好在该肌起点上方由下颌骨的内侧面伸展至舌下,勿将其损伤。

(4)下颌舌骨肌翻开后,完全暴露舌骨舌肌,其前方自上而下可见舌下腺、颏舌肌和颏舌骨肌,其后方由上而下可见茎突舌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咽肌。

舌咽神经绕茎突咽肌向前穿入舌骨舌肌后缘深面。

舌骨舌肌表面自上而下可见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深部和导管以及舌下神经等,分离修洁这些结构。

(5)沿舌骨上缘离断舌骨舌肌,将其向上翻,注意勿损伤它浅面的结构,于舌骨大角上方寻找舌动脉,向前追踪。

修洁其他暴露的结构。

二、颅部解剖颅顶部软组织1.切口将尸体头部垫高,将颅顶正中矢状皮肤切口向后方延续至枕外隆突,并自颅顶正中作一冠状切口向下至耳根上方,再向下方切开耳根前后的皮肤,翻去头部所有剩余的皮片。

2.解剖浅筋膜内结构(1)在前额找出前面已找到的滑车上神经与血管,眶上神经与血管,以及颅顶肌的额腹,向上追踪并修洁直至颅顶腱膜的前部,注意颅顶腱膜的外侧缘越过颞线向下延伸到颞部。

(2)向上追踪面神经颞支,并修洁颞筋膜前部。

若面部解剖时没有找到颧颞神经,此时可再进行寻找。

(3)向上推送颞浅血管与耳颞神经,追踪修洁时可见包在颅顶腱膜伸展部内的耳前肌和耳上肌,它们有时相互连成一片,修洁这两块肌及全部颞筋膜。

(4)在耳廓后方,追踪修洁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后血管,耳后神经及耳后肌(5)将尸体翻转,使面部朝下,在枕外隆突处的浅筋膜中寻找由颈部上升的第三颈神经末支。

在距枕外隆突外侧约2.5cm处切开浅筋膜,找到枕动脉和枕大神经,追踪它们至颅顶。

3.解剖帽状键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及颅骨外膜(1)自上而下,修洁颅顶腱膜后部和颅顶肌枕腹,注意勿损伤血管和神经。

(2)于正中线切开颅顶腱膜,将刀柄插入,探查其下的疏松结缔组织与颅顶肌前后左右相连情况。

分层观察帽状键膜,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二)开颅取脑1.锯除颅盖自眉间到枕外隆突以及在两侧耳廓之间纵向切开帽状键膜,将4片帽状键膜向下翻。

在眶上缘上方1cm追和枕外隆突上方1cm追的平面上环形扎上细绳,用笔沿绳画线一圈,沿线将骨膜切开,并向上下方剥离,可看到骨膜紧连于骨缝,疏松贴于颅骨。

沿所画的线先锯一浅沟,然后锯开颅骨并撬开颅顶盖,操作时注意勿伤及硬脑膜。

2.打开硬脑膜(1)沿正中线自后向前切开硬脑膜,可见上矢状窦,并将血块除去。

(2)沿上矢状窦的两旁,使用钝头剪刀剪开硬脑膜,再自两侧耳廓处向上剪开硬脑膜,直至上矢状窦两旁,将4瓣硬脑膜向下翻。

(3)切断进入上矢状窦的全部大脑上静脉。

在鸡冠处切断大脑镰,并向后拉。

(4)切断进入直窦的大脑大静脉。

3.取脑(1)将头部移至到解剖台的一端,使脑自然下垂,左手扶脑,使用刀柄将嗅球自筛板处分离,由鼻腔穿过筛板的嗅神经随之离断。

(2)依次切断下列各结构:视神经--色白粗大,穿入视神经孔。

颈内动脉--位于视神经外侧。

漏斗--位于视神经后方正中平面,连于下丘脑的脑垂体之间。

动眼神经--位于鞍背的两旁。

滑车神经--位于动眼神经的外侧,被小脑幕游离缘遮盖,用刀尖将此缘翻起,可看见滑车神经。

(3)将尸体头转向左侧,切断穿入横窦和蝶顶窦的大脑下静脉,将颞极在蝶骨小翼深面分离,轻揭大脑右半球,沿颞骨岩部的上缘,用刀尖切开小脑幕的附着缘和岩部尖处游离缘,切勿切得过深,以防伤及其深面的小脑。

用同法处理左侧的小脑幕。

(4)使脑向后坠(勿用力搬脑,否则易在脑干处拉断),直至脑桥和延髓离开颅后窝前壁时,有:①三叉神经运动根和感觉根,于近颞骨岩部尖处穿硬脑膜;①展神经在鞍背后方穿过硬脑膜;①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穿入内耳道;①舌咽,迷走,副神经自颈静脉孔离开颅腔;①舌下神经分为两股穿硬脑膜出舌下神经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