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概述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组成:原子核与电子- 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按能级排布2. 量子数与电子排布- 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能级- 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的亚层- 磁量子数(m_l)和自旋量子数(m_s)进一步描述电子状态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周期与族的划分4.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 共价键:两个原子间共享电子对-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有2. 分子的几何结构- VSEPR(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用于预测分子形状 -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几何结构3. 分子间力与物质的性质- 范德华力、氢键等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三、化学反应与热力学1. 化学反应的类型- 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沉淀反应- 配位反应2.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础- 反应热与焓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 反应的自发性与吉布斯自由能3. 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 化学平衡常数- 勒夏特列原理四、溶液与电化学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溶剂、溶液的相互关系-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2.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3. 电化学基础-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标准电极电势与电势序列五、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碳的杂化与sp3、sp2、sp杂化-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 饱和与不饱和烃-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 芳香烃- 芳香性的理论与芳香烃的结构4. 官能团与反应- 醇、酚、醛、酮、羧酸等官能团的性质与反应六、化学实验技能1. 基本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与维护2. 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规则- 废弃物的处理与环保意识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目的的明确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以上是高二上学期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化学知识框架。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知识点:一、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离子式、分子式和结构式;2. 根据元素的原子价确定化合物化学式;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其平衡原则;4. 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置换、加合、裂解、水解和沉淀反应;5.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平衡条件。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的发现、性质和分布;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特点和组成;3. 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规律:周期性大小、电子构型、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等。
三、化学键与化合物1. 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 共价键的构成及种类: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3. 化合物的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4. 电离度、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对化合物的性质的影响。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平衡方法;4.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性质;5. 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电池、电解和金属的腐蚀等。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的判定和平衡方法;3.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溶液浓度的测定。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2.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连续观察法、消耗原料法和测量生成物法;3. 化学平衡的表示法、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4. 换热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七、电解质和溶液的性质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和性质;2. 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浓度的表达方式和浓度计算;3. 溶液的性质:电导率、电离度和酸碱性等。
八、生物分子和生物化学1. 生物分子的构成和功能;2.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的结构和性质;3. 常见的生物化学反应:酶促反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等。
化学高二上册知识点归纳

化学高二上册知识点归纳1.化学高二上册知识点归纳篇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2.化学高二上册知识点归纳篇二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二上学期的化学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组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云中存在电子。
2.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和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3. 元素的定义与性质: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构成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并且具有周期性的特征。
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为周期和族,周期表示元素的能级,族表示元素的外层电子数。
5. 原子键和分子键:原子间的化学键形成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用或转移。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金属的特性与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以及金属结晶和金属离子性。
2. 非金属的特性与结构:不具有导电性和热导性,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在反应中会形成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4. 共价键和离子键: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用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
5. 分子与晶体:由原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可以形成分子或晶体,分子是由原子共用电子形成的,晶体是由离子形成的。
6.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下的性质,化学性质指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而发生的变化。
7.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包含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化学反应的平衡。
三、化学反应1. 反应速率: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消失的反应物或生成的产物的量的变化。
2. 化学平衡: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发生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数量保持不变。
3. 动态平衡: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间仍然在微小的范围内变化。
4. 酸碱化学反应: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5.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转化,涉及电子的转移。
四、溶液与电解质1.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是多溶质存在的物质,溶质是能被溶剂溶解的物质。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上学期的化学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二上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化学基础概念1. 基本概念:原子、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是化学的基础,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可以建立化学的基本认知。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化学学习的核心。
学习中要熟练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等知识。
3.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学会从周期表中读取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核结构和电子结构,了解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2. 分子结构:学习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子结构,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命名和式写法。
3.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
通过实验与观察,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类型:了解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络合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以及其特点和应用。
2. 反应速率: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并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关系。
3. 化学平衡:学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平衡常数、平衡浓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等。
四、离子反应与溶液的电离1. 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学习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区别和性质。
2. 溶解度与离子的平衡:学习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溶解度与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酸碱中和反应: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常见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应用。
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性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习氧化剂、还原剂的判定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化学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梳理

化学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梳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二上学期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后续学习和理解更深层次化学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二上学期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大家进行回顾和巩固。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 原子与元素-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的发现及相应的实验- 元素的定义、符号和命名规则2. 合成与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 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常见实例第二章:溶液的配制和稀释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的概念-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2.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第三章: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 速率常数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 化学平衡- 平衡的动态性质- 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第四章: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 酸碱滴定计算和平衡计算 - pH值和pOH值的计算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与还原的定义和性质 -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电化学反应和电池的性质和计算-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反应第六章: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周期性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和周期- 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分类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周期性规律与元素属性的关系- 周期表上的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第七章:化学键的形成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题目不允许出现示例,可以加深等此概念的描述 - 链接也不允许2. 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的性质和几何构型- 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第八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 物质的三态和转化-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特性- 相变和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对高二上学期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我们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还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上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通过对物质的组成、性质、构造和变化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奥秘。
下面是高二上学期化学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和周期特性展示了元素的性质规律。
4. 化学键化学键根据电子的共用与转移可以分为共价键和离子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用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
二、化学反应及化学计算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化学变化过程,包括原子的重排和键的形成与断裂。
2. 反应类型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降解反应等,不同的反应类型具有特定的反应特征。
3. 化学计算化学计算包括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等。
三、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相态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通过加热或降温可以使物质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
2. 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能溶解的最大量。
3. 酸碱性与pH值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和产物生成的量,影响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一定条件后,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不变,形成化学平衡。
五、电化学1.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通过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只有在溶解或熔融状态下的物质才能导电。
2. 电极电势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电极电势是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的重要指标,决定了电解质在电极上的反应倾向性。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11、电解的原理(1)电解的概念: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2、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阴极:2H++e-→H2↑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Zn→Zn2++2e-;Ni→Ni2++2e-Fe→Fe2++2e-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阴极反应:Cu2++2e-→Cu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3一、水的离子积纯水大部分以H2O的分子形式存在,但其中也存在极少量的H3O+(简写成H+)和OH-,这种事实表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化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元素周期表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高二上学期化学的核心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其中纯净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了解这些分类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这对于后续的化学反应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非常重要。
3. 化学键: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
理解化学键有助于我们解释分子和化合物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了解单质与非金属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单质与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通过对反应类型的学习,我们能够识别和预测不同化学反应的发生。
2. 化学方程式: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平衡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正确使用系数、离子符号和反应条件等。
3. 反应速率: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进一步了解关于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和表达式。
三、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包括周期、族、原子序数等。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有助于我们对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和归纳。
2. 元素的特性:熟悉元素的常见性质,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以及同一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
掌握元素的学名、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信息。
3.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
四、化学键和化合物1. 离子化合物:了解离子化合物的特点,包括离子的组成、离子的比例关系和晶体结构等。
学习离子键的形成和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 共价键和分子化合物:了解共价键的特点和形成,学习分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分子式的书写方法。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0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精选30篇)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篇1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篇2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新高考化学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化学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高二上学期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元素与原子结构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表格,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信息,并将元素划分为周期和族。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能级上。
二、化学键与化合物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化合物中起到稳定原子的作用。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化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
常见的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等。
三、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浓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定律:平衡常数是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平衡条件。
化学平衡定律描述了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四、溶液与酸碱中和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等。
2. 酸碱中和: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的过程。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是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为基础的。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与还原两个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是指能够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还原剂则是能够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六、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以碳为主元素,并且通常含有氢、氧、氮、卤素等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规则较为复杂。
2. 碳的化合价与键型:碳通常以四价存在,并能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等不同的键型。
化学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化学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汇总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关系的科学。
在高二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和理解。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包括周期数、族别、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2. 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学习了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掌握了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
3. 化学反应方程式:熟悉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包括分解反应、合成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二、化学计量1.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学习了如何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 摩尔、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了解了摩尔的概念及其与质量、体积的关系,能够进行物质的摩尔计算。
3. 化学方程式的计量关系: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学习了如何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体积和物质的量。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了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并能够进行速率常数计算。
2. 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方程:学习了反应级数与反应速率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3. 化学平衡:了解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能够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平衡浓度。
四、化学键和化学反应1. 化学键的类型:学习了化学键的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理解了键长和键能的概念。
2. 化学反应类型及其机理:了解了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等,掌握了反应机理和电子转移的过程。
3. 酸碱和溶液的性质: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五、化学能量和化学平衡1. 化学能量变化: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焓变、反应热和燃烧热等,能够进行能量计算和热平衡方程式的推导。
2.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深入理解了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概念,能够使用平衡常数和配平方程式计算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
高二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高二化学是学生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阶段,它涵盖了诸多重要的章节和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二化学的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的限制条件3.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关系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能量变化计算第二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 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2. 电子共享和电子转移的规律3. 形成化学键的能力和影响因素4. 物质的性质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溶液和酸碱中的化学反应1. 溶液的分类及其溶解规律2. 酸碱中的离子理论和相关计算3.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和滴定4. 溶液和酸碱的浓度计算第四章:化学量与化学反应1. 化学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计算3.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动力学4. 反应平衡、浓度变化和化学平衡常数第五章:电和化学反应1. 电导性与电解质的分类2. 电容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3. 电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电池的构造4. 电化学电池的应用和电解与电镀第六章:物质结构与性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律规律2.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定性和定量分析3. 势能曲线和化学反应的发生机理4. 分子键和分子形状的影响第七章:化学与人类生活、经济及可持续发展1. 燃烧和化学能的转化利用2. 化学材料的性质和应用3. 环境污染与机理防治4.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重要性通过对高二化学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为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宽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

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化学上学期重要知识点(一)1、过氧化物(Na2O2、H2O2)不归在其中。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3、酸①酸的分类:组成(含氧酸、无氧酸);电离(强酸、弱酸);物理性质(挥发性酸、不挥发性酸);化学性质【(一元酸、多元酸)、热稳定性、(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还原性酸:H2S HI)】②含氧酸可电离H的确定实质:羟基H的数目③含氧酸的命名及强弱判断HClO4高氯酸 HClO3氯酸 HClO2亚氯酸 HClO次氯酸H3PO4→HPO3偏磷酸2H2SO4→H2S2O7焦硫酸酸性强弱实质:非羟基O的数目高二化学上学期重要知识点(二)1、双水解反应常见双水解反应的离子:Al3+,Fe3+ 与HCO3-、CO32-、AlO2-、S2-、HS- (越弱越水解)2、弱酸的酸式根——不与H+和OH-大量共存3、注意条件——pH值、H+的离子浓度4、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A.强氧化性离子:MnO4-、ClO-、NO3-( H+)、Fe3+B.强还原性离子:I-、S2-、HS-、SO32-、Fe2+5、络合反应XFe3+与SCN-,C6H5O- Ag+与NH3·H20高二化学上学期重要知识点(三)1、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CuSO4·5H2O KAl(SO4)2·12H2O ZnSO4·7H2O Na2SO4·10H2O CaSO4·2H2O 2CaSO4·H2O 2、溶液是混合物2、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注:非金属单质种类≠非金属元素种类(同素异形体)FeSO4·7H2O3、氧化物定义: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OF2,属于氟化物) 成盐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NO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成盐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绝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5.两性氧化物:Al2O3、ZnO 酸酐:加水可形成酸,且元素价位不变Cl2O→HClO次氯酸Cl2O3→HClO2亚氯酸Cl Cl2O5→HClO3氯酸Cl2O7→HClO4高氯酸1、组成元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种类取决于R基.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20多种.3、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肽键的书写方式.有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肽键的数目=失去的水=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链状多肽)环状多肽肽键数=氨基酸数=失去的水分之质量的相对计算: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氨基酸-肽链条数)4、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酸DNA,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每条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RNA是由碱基(A、G、C、U),磷酸,核糖组成,DNA是由碱基(A、G、C、T),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追答: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所以核苷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基本组成单位)和核糖核苷酸(RNA基本组成单位)所谓的碱基(一般叫含氮的碱基)有6种{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U(尿嘧啶)}。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奥布谔方程、电子云、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元素分区4. 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亲氧性的变化规律5. 放射性元素:放射性衰变、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 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偶极矩、电子云重叠3. 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氢键4. 晶体结构: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5. 晶体缺陷:空位、间隙、位错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2.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催化剂3.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勒夏特列原理4.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5. 溶液的酸碱性:pH值、缓冲溶液四、溶液与电化学1. 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浓度2. 溶液的物理性质: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3. 电化学电池:伏打电堆、伽伐尼电池、电解质溶液4. 电化学系列:金属的活泼性顺序5. 电解与电镀: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槽、电镀原理五、化学能量与热力学1. 能量的形式:化学能、热能、电能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熵增原理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5. 化学势能与反应自发性: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势六、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2.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3. 立体化学:手性、对映异构体4. 有机合成:逆合成分析、保护基团策略5. 生物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核酸七、实验技能与安全1.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溶液配制、酸碱滴定、气体收集2. 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pH计3. 实验室安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个人防护装备、紧急事故处理4. 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废物减量、可再生资源利用5. 化学数据分析:误差分析、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请注意,本文档为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内容应根据具体教学大纲和学校要求进行调整。
高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点

高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点在高二第一学期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较为接近。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学结合而成。
3. 各种物质的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非金属多为绝缘体。
酸性溶液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碱性溶液具有苦味和腥臭味,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伴随着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反应速率可通过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来调节。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称为中和反应。
三、化学键和化合价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是由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共价键是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2. 水的共价键: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3. 分子式和化合价:分子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个数,化合价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取代能力。
四、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表达式:平衡常数用于描述化学反应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均会影响反应平衡的位置和速率。
五、酸碱溶液和电解质1. 酸和碱的定义:根据布鲁斯特的酸碱理论,酸质子给予体,碱接受质子。
2. pH和pOH值: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pH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3. 电解质: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物质称为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综上所述,高二第一学期化学知识点主要涵盖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反应、化学键和化合价、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以及酸碱溶液和电解质等内容。
高二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内容总结

高二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内容总结重点知识内容:
1、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和热、燃烧热;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
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⑵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和PH值的计算;
⑶酸碱中和滴定;
⑷盐类的水解平衡、影响因素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⑸难溶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5、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原理及应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难点知识内容:
1、中和热的测定;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关系;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
4、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等效平衡;
5、化学平衡图像;
6、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
7、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8、水的电离平衡和影响因素;
9、水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的PH;
10、酸碱中和滴定;
11、盐类的水解平衡及影响因素;
12、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13、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构建及沉淀反应的应用;
14、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15、电解原理及应用;
16、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高二化学上期知识点目录

高二化学上期知识点目录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2.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分类3. 化合价与离子化合物4. 分子化合物的构造与性质二、化学反应及其原理1. 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类型2.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 酸碱中和反应与盐类的生成4.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三、化学键与化学键能1. 金属键与离子键2. 共价键与分子性能3. 电子的跃迁与发光现象四、溶液与溶解1. 溶液的浓度与电解质2.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3. 溶剂的选择与溶液的性质五、化学反应热与热力学1. 反应焓与焓变2.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过程3.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六、酸碱与电解质1. 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2. 强弱电解质与水的离子化3. pH值与酸碱溶液的性质七、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动力学1. 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条件2. 影响平衡位置与平衡移动3. 化学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八、电化学与电解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2. 电解与电解反应3. 电池与电化学能源九、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基础1.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2.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知识1. 常用实验仪器与装置2.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3.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上是高二化学上学期的知识点目录,内容涵盖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及其原理、化学键与化学键能、溶液与溶解、化学反应热与热力学、酸碱与电解质、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与电解、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基础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操作,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大全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旨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许多重点知识点需要掌握,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高二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取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氧化数的计算与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3.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 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与调配二、化学键与化合价1. 化学键的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氢键2. 共价键的一些特殊现象- 共价键的极性- 共价键的杂化与构象- 共价键的键能与键长3. 化合价的概念与计算- 单质、化合物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 化合价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三、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 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2. 平衡常数的应用-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 平衡常数与浓度的关系-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3. 平衡的移动与影响因素- 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 压力、温度和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四、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1. 质量、物质的量与摩尔- 质量、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集- 摩尔与化学计量的关系- 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计算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关系 - 反应物的限定与溢流- 反应物的过量和不足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溶剂和溶质的选择- 浓度计算与调配溶液2. 溶解度与溶解度平衡- 溶解度的定义与计算-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饱和溶液的判定和处理3. 溶液的酸碱性- pH值与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盐类的产生与应用- 水的离子反应和自离解常数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高二化学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自己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6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碱金属元素:Ag、H:+1F:—1Ca、Mg、Ba、Zn:+2Cl:—1,+1,+5,+7Cu:+1,+2Fe:+2,+3O:—2S:—2,+4,+6Al:+3Mn:+2,+4,+6,+7P:—3,+3,+5N:—3,+2,+4,+52、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口诀:升——失——(被)氧化——还原剂降——得——(被)还原——氧化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还原性逐渐减弱4、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离子共存问题判断: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复习重点
1.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
4.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5.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难点聚焦
1.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
物质的体积,指一定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占据空间的大小。
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决定因素有:(1)物质所含微粒数的多少。
(2)物质微粒间距离的大小。
(3)物质微粒本身的大小。
在这三个因素中,我们先固定其一,比如我们取1mol物质,那么微粒数目固定为NA个,讨论其余两个因素对物质体积的影响。
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由于物质微粒本身大小比微粒间的距离要大得多,所以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1)、(3)两个因素,而又由于不同的固体、液体本身的大小有较大差异,所以即使物质的微粒数相同,体积相差也较大。
对于气体体积来说,由于气体的体积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的影响较大。
所以讨论气体体积之前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比较。
而对于气体,由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弱,使得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而且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本身大得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气体分子本身大小的10倍。
所以1mol气体的体积,内因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同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这一内因又和温度及压强这两个外因有关,所以在谈到气体的摩尔体积时必须讲到温度和压强,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或者说气
体体积在微粒数一定的情况下,主要是由微粒间距和微粒本身大小决定的,而对气体来说微粒间距远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所以气体体积主要是由微粒距离决定的,在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间平均距离近似相等,所以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数相同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
由此可见气体的体积比在同温同压下必等于分子数比。
由此可以导出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间的关系: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
(2)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
\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
此外还在运用时要结合物理中的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在同温时,其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在同压条件下成正比。
3.气体摩尔体积的常见应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为22.4L,即可导出其质量便是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据此可求出未知化学式的气体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可求出1L气体的质量即气体密度。
反之也可由气体密度求摩尔质量。
同温同压下两
气体的密度比叫气体的相对密度,可据以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如某气体对
4.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1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
符号R
R=(8.314510
0.000070)J/(mol••••K)它的计算式是
原理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
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
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得到。
操作(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确到1mg)。
方法二:取10cm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0.1g)。
剪成长10mm的小段(一般10mm质量不超过10mg),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
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
(3)把系有细线的镁条浸如量筒上层的水里,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使塞子压住细绳,不让镁条下沉,量筒口的水经导管口外溢。
这时量筒中和玻璃导管内不应留有气泡空隙。
(4)用手指按住溢满水的玻璃导管口,倒转量筒,使玻璃导管口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放开手指。
这时酸液因密度大而下降,接触到镁带而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倒扣在量筒内,量筒内的液体通过玻璃导管慢慢被挤到烧杯中。
(5)镁条反应完后再静置3~5分钟,使量筒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扶直量筒,使量筒内水面跟烧杯的液面相平(使内、外压强相同),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
由于气体的体积是倒置在量筒之中,实际体积要比读数体积小约0.2mL,所以量筒内实际的氢气体积VH2=体积读数-0.20mL(用10mL的量筒量取)
(6)记录实验时室内温度(t℃)和气压表的读数(p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