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回乡偶书教案

合集下载

《回乡偶书》语文教案

《回乡偶书》语文教案

《回乡偶书》语文教案《回乡偶书》语文教案《回乡偶书》语文教案1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

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

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回乡偶书》语文教案2一、原文: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有趣,有效。

【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会写“音、何、客”3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做到有节奏,争取有感情。

3、通过猜测贺知章做诗时的年龄,品读诗句图文,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难点:在语境中理解诗句,感情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方案一:背古诗,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方案二:猜方言。

假如教师的方言与学生的不同,猜方言的形式,能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并在不经意间渗透“乡音”,好玩又匠心独具。

【教学流程】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回乡偶书》。

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争取把每一个字读正确。

2.这首诗可能有些小朋友读过,甚至会背,但是,真想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读题目。

特别注意读准“偶”字,并问:这个“偶”字,我们在哪里见过?(偶然、木偶、偶尔、偶像)(2)读作者。

(3)朗读整首诗,重点夯实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指导读好前鼻音“鬓”,了解“鬓毛”指的是耳朵旁边的头发;开火车读准“衰”,如果学生提到“衰”字有“shuāi”和“cuī”两种读音,告诉学生现在统读“shuāi”。

)4.能正确读好每一个字,让我们再来练读整首诗,一定能读得字正腔圆,更加悦耳。

(读诗)二、扎实识字,端正书写1.有的时候,一篇课文会读了,一首诗会背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认识了。

有的字可能换一个地方遇到,说不定就不熟悉了。

能不能考一考,敢不敢迎接挑战?2.出示生字词语,认读:【偶然木偶鬓毛两鬓衰老衰落】3.出示生字:【音何客】(1)“小老师”带读这三个字。

回乡偶书 教案优秀10篇

回乡偶书 教案优秀10篇

回乡偶书教案优秀10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偶、鬓、衰”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点难点:诵读古诗,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就是一块富有魅力的瑰宝。

同学们,瞧瞧看,这首著名的《咏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唐代诗人——贺知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请大家手书空,和我一起来写诗题。

正音。

3、这首诗就是诗人80多岁回到家乡后偶然写下来的,齐读课题。

4、到底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细细品读。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3、检查词语:鬓毛衰乡音相见相识4、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古诗一定能读得更流利,自己试一试。

5、节奏读(1)标出节奏,指名读。

(2)齐读(3)教师示范,讲方法: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品读第一句过渡:让我们先看看第一行。

1、点生读2、师问:少小是什么意思?读。

3、在这行诗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和它相反,谁找到了?你来读。

4、介绍背景:贺知章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80多岁才回到故乡,此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还有谁来读?5、为什么贺知章要时隔70多年才能回到家乡?是的啊,由于种种原因,思念家乡的贺知章却不能回家,他的内心多么的心酸啊,教师范读。

6、此时的他,百感交集,一起读。

7、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什么没有改变?(乡音)请你读第二行,点评。

教师点评:由于深深地眷念这爱自己的家乡,他无法忘记那一口家乡话。

齐读。

8、从离家到回家,他一直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齐读第一句。

四、品读第二句1、过渡:年近老迈的贺知章终于回到了家乡,走在这乡间路上,一切都那么熟悉,看看图,他碰见了谁?(小孩)自由读第二句,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2、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老爷爷,自然是不认识的。

《回乡偶书》教案7篇

《回乡偶书》教案7篇

《回乡偶书》的教案7篇写教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写明自己的教学流程,只有与实际的教学状况做好结合,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教案,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回乡偶书》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回乡偶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力量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悲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当,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一般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家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日,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依据同学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看,你发觉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沟通: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订正。

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尝,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同学边观看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终全班沟通)(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索。

回乡偶书古诗教案幼儿园

回乡偶书古诗教案幼儿园

回乡偶书古诗教案幼儿园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幼儿园的回乡偶书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古诗《回乡偶书》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幼儿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准备
1. 古诗《回乡偶书》的相关图片。

2. 相关的教学视频或音频。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一些关于家乡的图片,如家乡的风景、建筑、人物等,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家乡以及对家乡的感受。

- 引入古诗《回乡偶书》,告诉幼儿这是一首关于诗人回到家乡的诗。

2. 欣赏古诗
- 教师朗诵古诗《回乡偶书》,让幼儿聆听。

- 解释古诗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诗中的内容。

3. 理解诗意
-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

- 引导幼儿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朗诵古诗
- 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可以采用接龙、比赛等方式,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5. 创意活动
- 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

- 可以在班级中展示幼儿的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

四、教学延伸
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家乡的变化,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一些与家乡有关的儿歌或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幼儿园古诗教案,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其更适合你的教学需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回乡偶书幼儿教案

回乡偶书幼儿教案

回乡偶书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回乡偶书的教学,让幼儿了解并熟悉乡村风景、农田劳动和农耕文化,培养幼儿关注农村发展的意识。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及对劳动者的感恩之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科与学科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全面发展幼儿的潜能。

二、教学主要内容:1. 乡村风景2. 农田劳动3. 农耕文化三、教学重点:通过回乡偶书的教学,让幼儿了解农村的风景、学习农田劳动的基本知识、认识农耕文化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播放乡村音乐,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2. 导入新课(1)观察乡村风景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元素,如天空、农田、山川等;(2)通过问题引导幼儿了解农田劳动,如播种、施肥、收割等;(3)播放农耕文化视频,让幼儿了解农耕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3. 播放故事动画(1)播放回乡偶书的动画,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2)通过观看动画,引导幼儿了解主人公回乡的故事情节,以及他对乡村风景、农田劳动和农耕文化的思考和体验。

4. 讨论与互动(1)引导幼儿就动画中的场景和情节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组织开展小组讨论,让幼儿合作交流,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3)教师加入讨论,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

5. 制作回乡偶书(1)准备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2)给幼儿演示如何制作回乡偶书,引导幼儿按照动画中的情节和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3)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表达,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6. 展示与分享(1)让幼儿将制作完成的回乡偶书进行展示;(2)引导幼儿向同伴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3)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农田,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农田劳动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2. 组织幼儿体验农田劳动,如种植小白菜、耕种土地等;3. 邀请农民或农耕文化专家来班级讲座,让幼儿听取他们讲述农田劳动和农耕文化的故事和经验。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范文三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日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学校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

学校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范文一目标:1、熟悉“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我们班的某某某离开家来富阳读书,离开爸爸妈妈,你想家吗?趁机引入试题:他离开家几天就开头想家了。

那么一个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到久别的家乡,心中肯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诗,板书:《回乡偶书》。

2、同学齐读。

3、出示头像,介绍诗人。

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高校问家。

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通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订正字音。

①出示词语:偶然、鬓毛、年轻、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年轻”(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图片关心理解)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二、沟通学习,感悟诗情。

1、学习第一、二行诗。

①自由读,(说说)也许的意思。

②图片出示(年轻和年老):有哪些变化呀?(家乡的变化)③家乡的变化很大,诗人的样子也发生许多变化,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乡音)解释:家乡话。

④为什么没有变?(说明诗人喜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⑤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行诗:诗人50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见到了家乡的很多变化,心中百感交集,请小伴侣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诗人没有遗忘家乡,而家乡还认得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吗?①自由读,你能说说大意吗?②演一演。

③有感情的读。

三、配乐吟诵,升华诗情。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通用7篇)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通用7篇)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通用7篇)思乡,是远在他地的游子写给家乡的思念之情,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更是思乡诗中的典范,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1设计理念:崔峦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叶老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基于此,本课在导读时紧紧抓住一个“客”和关键词“何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接千载,围绕“客”字做文章:是“客”吗?“客”从何而“来”?不是“客”!“客”为何“回”来?既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落实了诗歌语言的训练点,从而让学生在反复涵咏品味诗歌语言中悟诗情、品诗意,并将这些感受内化成丰富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1、读题:回乡偶书2、作者:小朋友们,我们常说,要了解他的诗歌,首先要知道他这个人。

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何老师也搜集了我们来看一看,你了解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帮它找个朋友,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找准切入,读诗悟诗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树叶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2、检查自读,加强识字偶、鬓、衰、客、何、(很干脆,好听,非常好听,真喜欢,真喜欢你读的翘舌音)3、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

回乡偶书教案中班

回乡偶书教案中班

回乡偶书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回乡偶书》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了解和理解《回乡偶书》这篇儿童文学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内容。

3.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准备:1. 《回乡偶书》故事书或故事卡片。

2. 图片或图片卡片,用于辅助故事讲解。

3. 绘画纸、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学习的内容,询问他们是否还记得上次学的是什么故事。

- 引出新的故事《回乡偶书》,询问学生对回乡和书信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 准备好故事书或故事卡片,向学生展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场景图片。

- 逐段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角色的感受。

3. 讨论与理解(10分钟)-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例如:“故事中的小明为什么要写信给奶奶?”、“你觉得小明回乡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等。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语言表达(15分钟)-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例如:“小明写信给奶奶,说他想念她。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活动(15分钟)- 提供绘画纸、彩色铅笔等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

- 鼓励学生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例如制作一封小明写给奶奶的信。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作品,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和对故事的理解。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重新编写故事的结局,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通过表演来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

让幼儿以下是精心的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插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瞧。

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

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2、揭示题目: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班语言回乡偶书教案

中班语言回乡偶书教案

中班语言回乡偶书教案教案:中班语言《回乡偶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语文》教材中的《回乡偶书》一课。

该课文是一首描绘作者回乡所见所感的古诗,通过诗中的生动描绘,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PPT展示,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风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着PPT的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解释词语: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如“偶书”、“回乡”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6.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家乡的变化有什么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回乡偶书》偶书回乡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给父母讲述课文的内容。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小短文。

答案: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都比较顺利,但在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时,有些学生显得比较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家乡的诗歌,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家乡的感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的解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验和审美能力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和情感。

回乡偶书幼儿园的教案(精选8篇)

回乡偶书幼儿园的教案(精选8篇)

回乡偶书幼儿园的教案(精选8篇)回乡偶书幼儿园的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偶、鬓、音、衰、客、何”6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领悟诗意,能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兴导入1、猜字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象形字,想请大家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来(出示象形字的课件)(学生看课件猜出“客”字)师:对,是“客”字(出示),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会发现。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客”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出示“客”的课件)学生跟课件书空。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个“客”字,这首是:(学生说课题)(板书《回乡偶书》)[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字谜引入,感悟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师:现在我想请孩子们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来帮助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藏有一个“客”字,你们找到它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你真会发现。

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句诗。

(课件出示这句诗)(学生读)师:(出示插图)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作者呢?我想跟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场景,我是贺知章,你们会怎么问我呢?会问什么呢?生: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您是干什么的?您来这里是找人吗?……(三个学生,师适时点评。

如称呼不对,要引导学生;用了“请问”一词,表扬有礼貌)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知道当时孩子们会这么问,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不认识他)请用诗句回答(“儿童相见不相识”)出示诗句,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

中班回乡偶书教案

中班回乡偶书教案

中班回乡偶书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回乡偶书的起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回乡偶书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2. 班级图书角的相关绘本和故事书籍。

3. 彩纸、颜色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4. 小组合作任务卡片。

5. 录音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曾经听过或看过的故事。

- 引导学生思考“回乡偶书”是什么,是否听说过。

2. 探究(10分钟)- 展示回乡偶书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 向学生介绍回乡偶书的起源和特点,简单解释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 拓展(15分钟)- 在班级图书角放置相关绘本和故事书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 分组让学生选取一本故事书籍,小组合作完成故事情节的绘制和书写。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

4. 实践(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回乡偶书进行表演。

-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扮演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示故事情节。

-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创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回乡偶书的特点和学到的知识。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组织学生在家中制作回乡偶书,增加家校互动。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文化展览,了解更多关于回乡偶书的知识。

3.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回乡偶书,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或数字化制作。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制作的回乡偶书和表演的视频或录音,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合作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教案】回乡偶书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文学形式、意义等;2. 掌握课文中关键词汇和句型;3. 能够辨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4.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发表个人观点并进行文学批评。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2. 关键词汇和句型分析3. 修辞手法辨析4. 个人观点发表及文学批评教学步骤:Step 1: 课文阅读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 教师解读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Step 2: 关键词汇和句型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了解其含义和用法;2. 学生陈述所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梳理和总结。

Step 3: 修辞手法辨析1. 教师将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列举出来,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2.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3. 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分享给全班,进行讨论或互评。

Step 4: 个人观点发表及文学批评1. 学生思考作者通过本文传达的主题和意义;2. 学生撰写个人观点和文学批评,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批评,进行班级讨论。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词汇和句型的熟练运用、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等;2. 个人观点和文学批评的逻辑性和深度。

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在班级或校园内进行文学朗诵活动,可以选择本课文或其他相关文学作品;2. 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比较,让学生进行文学评比和对比分析;3. 鼓励学生写作,可以选取课文中的某个情节或主题进行创作,或以此为题材写一篇回忆或真实体验的故事。

【文章结束】。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一、导入1、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从小到大,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画,看看哪位同学能给它配上诗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

2、看着这高耸入云的楼,你想到了哪句诗?真好!3、看着放风筝的小娃娃们,你想到了?是啊!4、看着这一幅温馨的画面,你又想到了?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孟郊的《游子吟》赞颂的是伟大的?对!母爱!5、再看,这满树的新叶让你想到了?真好,我们一起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

碧玉齐!6、同学们真棒!小小年纪就能诵读许多的经典诗文,你知道么?与诗词为友,乃人间乐事!二、初步感知1、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古诗词的殿堂,感受经典的魅力,一起来学习贺知章的另一首诗,一齐读课题。

2、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古诗文最好的办法首先是诵读,其次也是诵读,最后还是诵读。

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如何诵读的?(播放视频)诵读的第一步就是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照着视频中的样子,自己试一试,开始吧。

3、能读正确吗?不够自信,能不能啊?谁来试试?字正腔圆,真不简单。

4、我看看,谁读的好?准备!5、听着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几个生字宝宝都溜出来找你们玩儿了,谁来跟他们打打招呼?6、这个字念什么呢?它在以前是这样写的,看着这一幅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客就是什么呢?客就是旅居他乡的人,我们把它称作是客人。

谁能给客字找朋友?先来说说两个字的,真好!谁找到三个字的?谁还能找四个字的?还能啊!真不简单!对了!特别棒!7、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词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这个字写好。

睁大你们的亮眼睛,仔细观察,如何写好这个字?这个提醒很重要!撇捺要舒展,再看看下面这个口字,它和口在左边的,口在右边的分别有什么变化?8、孩子们,再仔细看看,我相信你们会有所发现,有没有发现啊?口在左边,口字写的小一点,口在右边要写的大一点,口在底下要写的扁一点,真是会观察的孩子。

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文化,感受家乡的特色与魅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回乡偶书,了解乡村的生活和文化;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回乡偶书教材;2.黑板、粉笔;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教师介绍回乡偶书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阅读回乡偶书教师指导学生有序地阅读回乡偶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4.讨论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乡偶书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写作活动教师提供几个写作题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例如:- 描述自己回乡的经历和感受;-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物,你会怎么做?- 你觉得回乡偶书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你身边的人有没有类似的特点?6.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和展示自己的观点。

7.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并适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回乡偶书中班七、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绘制回乡偶书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续篇或类似的故事,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八、作业布置:请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讨论和写作活动,完成一篇150字以上的作文,描述自己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了解乡村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回乡偶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与交流环节需要适当的引导和组织,保证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和积极性。

中班教案回乡偶书

中班教案回乡偶书

中班教案回乡偶书教案标题:中班教案回乡偶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回乡偶书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回乡偶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故事和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回乡偶书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回乡偶书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2. 绘画工具和纸张。

3. 故事书籍或故事片段。

4. 一些简单的道具和服装。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对回乡偶书的了解。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如“你听说过回乡偶书吗?”、“你知道回乡偶书是什么吗?”等。

探究活动:1. 展示回乡偶书的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内容、特点和情感表达。

2. 通过故事书籍或故事片段向学生介绍回乡偶书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3. 鼓励学生提问并讨论他们对回乡偶书的疑惑和想法。

实践活动:1. 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工具和纸张,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回乡偶书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2. 鼓励学生在绘画作品上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达他们对回乡偶书的思考和感受。

3.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全班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论。

表达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想法。

2.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并表演回乡偶书的简短剧场表演。

3. 学生可以选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或者创作自己的角色,并通过表演展示自己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想象。

结束活动: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剧场表演录制下来,制作成班级回乡偶书展示视频。

2. 观看展示视频,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回乡偶书,可以与家人一起阅读相关故事书籍或观看相关视频。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回乡偶书的故事情节和绘画作品,并与班级分享。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绘画创作和文字表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回乡偶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音、衰、客、何”6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领悟诗意,能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猜字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象形字,想请大家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来(出示象形字的课件)
(学生看课件猜出“客”字)
师:对,是“客”字(出示),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会发现。


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客”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出示“客”的课件)学生跟课件书空。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个“客”字,这首是:(学生说课题)(板书《回乡偶书》)
2、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孩子们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来帮助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藏有一个“客”字,你们找到它了吗?
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你真会发现。

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句诗。

(课件出示这句诗)(学生读)
师:(出示插图)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作者呢?我想跟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场景,我是贺知章,你们会怎么问我
呢?会问什么呢?
生: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您是干什么的?您来这里是找人吗?
……(三个学生,师适时点评。

如称呼不对,要引导学生;用了“请问”一词,表扬有礼貌)
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知道当时孩子们会这么问,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不认识他)请用诗句回答(“儿童相见不相识”)出示诗句,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

(读诗句)
师:从这两句诗来看,贺知章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当作“客”了,从哪里看出他是“客”呢?请看插图(出示插图)。

生:学生仔细观察图。

师:那他是不是“客”呢?从那句诗可以读出来?
生:不是客,因为我从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看出,他并不是客,是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到家乡。

师:请把你们的理解放进诗句中去,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出示这两句诗的图)
2、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师:为什么诗人年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要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回家乡呢?
生:我知道,因为那时候交通非常不便,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回家不容易呢?(出示插图)
生:骑马。

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出门不是靠走路就是骑马,经过跋山涉水,回家一次确实不容易。

可是那么艰难,作者还是要回老家啊,你体会到了什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板书)
师:我们怎么读才能突出诗人回乡不容易呀?学生再次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个性朗读,深化理解。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都知道原来这个让孩子们看成是“客”的人其实不是“客”,而是久居他乡的游子回家了,所以题目中不是“来”而是“回”(板书),让我们加上对“回”字的感受,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师:五十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全诗。

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贺知章一起思念家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分组背诵,一起背诵)
4、指导书写:“客、何”,观察、书写、展评。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三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

(出示图片)提醒大家:客: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何:竖钩起笔处不要在横的末端。

音:突出中间主笔横。

【设计理念: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改变“满堂说”的课堂,让学生不仅掌握生字的写法,还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1、读中悟情。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韵味。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有节奏地朗读,可以吟诵,可以踏歌,可以表演读……(学生自由体会读)
学生自由朗读后个别表演读(老师点评中鼓励学生,并告诉其余学生这是什么读法。


2、欣赏“古诗新唱”。

师: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想听吗?现在我就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出示图片)【设计理念:落实个性朗读,老师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还引入古诗新唱的
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五、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1.就在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唐代贺知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分享了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悟。

其实,他还写了另外一首表达自己回乡后的情感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课件,欣赏《回乡偶书》之二)
2、热爱家乡这一千古不变的情怀,还体现在许多的古诗佳作中。

我们熟悉的还有――生:李白的《静夜思》,生:张继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喜欢哪首就把哪首背诵下来。

【设计理念: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并让学生有选择地背诵记忆,让那个拓展不会流于形式。


六、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不管你身在何处,都时刻想念自己的家乡,让我们把贺知章的思乡之情记在心中。

(齐背)
七、布置作业
把《回乡偶书》编成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和妈妈听。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客?回!(思念家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