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振亚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33-34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课后的试一试,意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从而拓展延伸提升。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另外,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两方面的特点,学生计算时往往会产生数位不对齐、忘记进位、结果忘记写“0”等不良习惯。这些现象从学生学习心理上分析,与他们的情绪、意志和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绪、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也是提高计算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培养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竖式在情境中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学生准备练习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黑板出示):1970年4月24日,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它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师:怎样列式呢?(等待….)请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这是

本节课首先需要解决的,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它地方法.】

学生试做,指名回答。

可能出现情况:

生:114×21(或者21×114)

师:下面我们就以114×21为例

随学生回答板书:114×21

师:这是几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下面我们就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板副标题——两、三位数的乘法)【设计意图】出示问题情景,让学生直接从中获得数学信息,思考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通过类比推理,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板书副标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两、三位数的乘法,做好迁移旧知来探索新知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本环节需时约….3分钟)

师:请你先来估一估,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我的思考:学生在三年级时,对于估算,只要求能达到将估算的数据估计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估算即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于估算要达到的新目标是,能估算出所要计算数据的范围,并体会和感受把大数往大估,同时把小数往小估,估算结果最接近精确值!】

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估算方法:

①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大约等于2200分;

师:继续想,实际计算结果会比2200分多还是少?怎么想的?

一起体会把两个乘数都估小,所以估计结果会比精确结果小,即计算结果会比2000分大。

②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0=2400,大约等于2400分。

师:这样估也可以!实际计算结果和2400相比呢?多还是少?不太好确定了吧?

帮助学生感受,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所以很难确定结果的范围。实际结果应该和2400很接近,差不多。

【设计意图】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结合情境进行合理猜测,既能估计出实际结果的范围,又可以在计算后对照做出判断。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师:我们估计运行时间比2200分多,大约2400分。那实际结果究竟是多少呢?想不想算一算?轻轻拿出练习本,试试吧,把计算过程写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帮助个别学生,留意同学计算的各种方法,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

(2)同桌交流。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他自己的方法了。现在请同桌两人相互看一看,轻声地交流一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学生同桌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算法的表达情况。

(3)全班共享。

师:下面一起来分享这几种方法,先请他们介绍,看看这些方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思考一下他们的方法好在哪儿?

引导学生介绍算法,组织学生倾听。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①口算(运用乘法分配律)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师评:多好的口算方法呀!谁听清楚了?真为你高兴,能再来说一说计算过程吗?

②口算(分解乘数)114×21=114×7×3=798×3=2394

师评:你真的说的太好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直接口算比较困难,把21分解成7×3后,就转化成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这样就可以口算了。

师评:同学们有倾听的好习惯,这种方法也属于你们了!可是把21换成23,还能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吗?(不能)看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③竖式笔算

学生

介绍,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表达并辅助板书。

第一步算的是114×1,绕1圈的时间;第二步算的是114×20(2在十位上表示20此处要进行强调,让学生来说一说为什么,绕20圈的时间,结果是 2280;(也可以说是228个10。)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114+2280,就是绕21圈的时间,即这道题的结果。

师:你写的真好,说的也不错!还有谁是用竖式计算的?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再来说一说。

(指生再介绍竖式计算过程,组织学生倾听,理解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生:第一步是用21个位上的1乘114,表示求1个114,第二步是用21十位上的2乘114,表示求20个114 ,最后用这两个数相加。

师评:经你这么一介绍,列竖式计算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④表格口算

引导学生表达,表格中第一行是把114分成 100、10和4,第一列是把21分成20和1。2000是100和20的积,100是100和1的积,依此类推,把获得的积相加所得的就是114×21的积。)

如果位置值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没有出来的话,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