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项目查螺、灭螺、查病、化疗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浙江查灭残存钉螺技术方案-浙江血吸虫病防治中心

浙江查灭残存钉螺技术方案-浙江血吸虫病防治中心

浙江省查治血吸虫病技术方案(修订稿)浙江省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目前部分地区尚有残存钉螺,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威胁。

为巩固血防成果,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结合我省血吸虫病防治现状,特修订本方案。

1 查病对象1.1 内源性传染源当年查到钉螺自然村,对6岁以上人群和全部放养的牛、羊、猪等家畜普查1次;连年查到钉螺的村,每3年普查1次;查到感染性钉螺的村每年普查1次,连续3年;其他地区应结合门诊和各种体检开展传染源监测。

1.2 外源性传染源1.2.1 范围有残存钉螺分布的乡(镇、街道);历史血吸虫病流行乡(镇、街道);其他有条件的地区。

1.2.2 对象来自或往返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省份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和疫情回升县人群及家畜,重点是渔民、船民、水产养殖、学生等人员,从疫区抗洪抢险归来人员等。

2 血清学检查2.1 人群血清学检查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乳胶微球免疫层析试验(D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根据情况任选1种。

2.1.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基本原理:可溶性血吸虫虫卵抗原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致敏。

致敏红细胞表面吸附的抗原与待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相结合,使红细胞被动地凝集起来,肉眼可见。

操作方法:①在“V”型微量血凝反应板的第1孔中加生理盐水100μl,第2、3孔中各加25μl;②第1孔中加待检血清25μl,混匀后吸出25μl加入第2孔中,在第2孔中混匀后吸出25μl 加入第3孔中,混匀后弃去25μl,此时第1、2、3孔中的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5、1:10、1:20;③第2、第3孔各加致敏红细胞悬液25μl,将反应板放在振荡器上振荡1 min,室温下静置45 min,观察反应结果。

结果判断:①阴性反应:红细胞全部下沉在凹底部,形成紧密的圆点,周围整齐清晰;②阳性反应:待检者血清以1:10稀释度出现凝集反应为阳性起点。

血吸虫病整治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整治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血吸虫病,这个曾经在我国肆虐的疾病,如今仍然在一些地区存在。

它主要通过钉螺传播,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形势依然严峻。

二、目标设定1.降低血吸虫病发病率,力争在三年内发病率下降50%;2.加强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普及,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3.建立健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4.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钉螺孳生地。

三、具体措施1.宣传教育(1)制作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册,发放给社区居民;(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授课;(3)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4)在钉螺孳生地设立警示牌,提醒居民注意防护。

2.疫情监测(1)建立健全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疫情动态;(2)加强对钉螺孳生地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3)定期对重点人群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4)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交流,共同防控血吸虫病。

3.防治措施(1)加强钉螺防治,采用药物灭螺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方法;(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3)对感染者进行规范化治疗,确保治愈;(4)加强水源地保护,减少钉螺孳生地;(5)推广无螺地区经验,减少钉螺孳生地。

4.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费;(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参与血吸虫病防治;(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4)对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组织实施1.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2.设立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3.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4.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评估,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3.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争取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4.加强经验交流,推广血吸虫病防治典型做法。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根据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固时因地制宜的血吸虫病防治方针,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查病治病:定期对接触疫水人员进行血吸虫病普查,发现感染者及时治疗。

这项措施对于控制血吸虫病向慢性、晚期发展和控制传染源有重要意义。

预防性服药:在出现高频度、大面积接触疫水的情况下,对接触疫水的人员开展预防性服药,以减少“急感”的发生。

改水改从厕:通过接用城镇自来水、改用井水或江、河、湖水消毒等方式,保证用水卫生安全,减少因生活用水引起的血吸虫感染;改用无害化厕所,减少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健康教育:通过印发宣传册、宣传画、播放光碟、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传播血防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个体防护:生产作业时,穿戴防护器具(高筒胶鞋、防护手套、防护服等);涂擦防护药品(防蚴灵等),以减少、减轻感染。

查螺灭螺:在基层站点、施工点已易感染地带查螺灭螺,消除血吸虫病传播媒介。

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一、不到疫水中游泳、戏水、洗衣服我们已经知道,人们感染血吸虫是因为接触了疫水的缘故。

因此,预防血吸虫病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接触疫水。

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和酷热难耐的早秋,碧波荡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江河都是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地方。

但是,同学们千万要记住,不要在疫水中游泳和玩耍。

同学们要把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告诉你的家人,规劝她们不要贪图一时方便到疫水中洗衣物,不要怕麻烦,坚持用井水或自来水洗衣物,以免得血吸虫病。

二、生产劳动时要做好防护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生产或生活需要,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到有钉螺的地方去从事生产劳动。

在此情况下,为了减少感染或不感染血吸虫,在接触疫水前有必要做好防护。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护方法。

穿戴防护器具。

在栽插、割草和放牧时,要穿高筒胶鞋或防护服,戴手套;下水捕鱼时,可穿上连鞋的橡胶防护衣裤。

涂擦防护药品也可预防血吸虫感染。

在一些短期下水的生产活动中,可涂搽二丁酯油膏,凡有可能接触疫水的皮肤都要涂遍,不能漏涂。

2021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

2021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

2021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全区2021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防治工作任务,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根据《XX市2021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针,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地区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目标(一)不发生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例,现症病人和晚期血吸虫病人全部得到有效救治和管理。

(二)对疑似急性感染病例或感染性钉螺及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及时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规范化应急处置。

(三)及时消灭发现的钉螺,防止螺情反弹,进一步扩大和巩固防治成果。

(四)人群、家畜血吸虫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监测任务完成率达到98%以上,病人随访及管理完成率达到100%,疫点处置率达到100%。

(五)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六)有螺地带禁牧覆盖率达到100%,有螺河道治理率达到90%以上,历史有螺环境综合治理率达到50%以上。

二、防治任务(一)查螺今年春季,全区计划完成查螺面积950万平方米,投入查螺工作日1.22万个,各镇(街道)的查螺面积和查螺工作日详见血吸虫病防治任务分解表。

各血吸虫病流行镇(街道)要根据实际,结合下达的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区),并及时组织开展查螺工作。

查螺数据在规定时间内录入“XX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

(二)灭螺在查螺过程中一旦发现螺情,各有关镇(街道)要根据环境类型、植被等情况制定灭螺方案,做好灭螺药物及器械的准备,组织灭螺队伍并进行培训,对有螺环境进行灭螺。

(三)查病治病根据XX市方案要求,今年全区各血吸虫病流行镇要完成人群询检筛查0.72万人次,流动人员及水上作业人员查病200人次,牲畜查病100头。

淤溪镇三垛村、大伦镇缪埭村、娄庄镇东阳村、三水街道小冯甸村要开展人群血清学监测查病2500人,粪检查病72人。

镇村血防查灭螺工作方案

镇村血防查灭螺工作方案

方案预案:________ 镇村血防查灭螺工作方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镇村血防查灭螺工作方案为了认真做好xx年度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省市血防工作要点,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特制定xx年度血防查灭螺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按照“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轻重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将市下达我镇的血防查灭螺任务指标分解到村。

二、工作任务㈠、查螺1、范围:全镇9个流行村。

⑴全面查:方塘村1-7组轮查原有的自然环境。

⑵群众报螺:邱墩、建洋、九总、新街、街北、葛墩、双洋、方东及方塘8-12组实行群众报螺。

2、方法与步骤:⑴村自查:全面查的村,对轮查组采用全面细查法,查除近xx年有螺环境水系相通外的其余自然环境,采用20米机械落框法;采用随机抽查法查全村范围内未改造的历史有螺环境。

群众报螺的村,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发动,让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注意发现螺情,及时上报鉴定。

⑵镇复查:在村自查的基础上,由镇统一组织,对方塘村的轮查组,采用随机抽查法,复查历史有螺复杂环境及与其水系相通的全部自然环境,复查环境数达到村自查数的1/2以上。

㈡灭螺对春季查螺中发现的有螺环境,本着因地制宜的前提,采取切实有第 2 页共 6 页效的办法,及时落实灭螺措施。

三、时间和要求1、制定查螺方案: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研究制定查灭螺方案。

镇与村、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要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

村与查螺员要签订合同,明确任务、要求和报酬,严格考核兑现,确保查螺质量。

2、组建查螺队伍:4月5日前,方塘村每个村民小组抽调1人,组建1个查螺组。

镇卫生院抽调有关乡村医生组成复查(螺)组。

镇政府组织召开相关村分管主任、卫生室长、血防医生及查螺员会议,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分解落实血防任务,进行业务培训。

查灭螺技术

查灭螺技术


5、灭螺时间 选择3-11月适宜时间实施药物灭螺。



6、操作规程 基本原则 a、全面规划原则 b、先近后远原则 c、先上游后下游原则 d、区域灭螺原则 e、反复杀灭原则 f 、安全用药原则

全面规划原则: 药物灭螺前要根据钉螺分布及环境特 点进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做 到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
山坡草滩:向四周各延伸20米
钉螺面积计算
江滩环境:
一个螺点:(50+50)×(50+50)
二个及以上点:自然分隔实际面积。 开发后江滩沟、塘、硬等参照内陆环境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




a、活螺平均密度(只/0.11m2 )=捕获活螺数/ 调查框数 b、有螺框出现率(%)=(活螺框数/调查框数) ×100% c、钉螺感染率(%) =(感染螺数/解剖螺数) ×100% d、感染螺平均密度(只/0.11m2) =感染螺数/ 调查框数
5~9
右旋 有
12
右旋 有锯齿形 有 无
10~11
左旋
6 ~8
右旋 无

5~8
右旋 有
无或弱
壳口 卵圆形 唇脊 大多有
其它
近三角形 椭圆形 脐沟裂状 无 无
壳口有皱 褶
假眉金黄 壳口处基部 色,阴茎 有3条横纹; 呈浅红色 纵肋稀疏
眼有柄, 假眉白色, 能伸缩 阴茎不呈 红色
五、钉螺鉴别

三、钉螺调查
钉螺调查基本内容

钉螺分布:区域、地点(经纬度、示意图)。 钉螺密度:捕捉框内所有钉螺,以活螺计算。 感染情况: 分框解剖活螺,以活螺中钉螺感染 情况计算。
常用查螺方法

C包血吸虫病防治

C包血吸虫病防治

评分细则
• 查病(1分) 查病(
• 完成了查病任务,且记录完整,得1分,记 录不完整扣0.5分;<100%,得分=报表完 成率×现场调查符合率×1分(抽查1个查 病村,走访30名登记已查村民,核查查病 符合率)。
评分细则
• 治病(1分) 治病(
• 血检阳性者扩大化疗率>90%得1分, <90%,得分=实际值÷指标值×1分; (抽查1个查病村,核查治病花名册、户口 册记录登记录入是否完整规范;统计表与 查病花名册或者与户口册是否相符,阳性 治疗是否有处方,治疗是否规范)
血吸虫病防治
成都市CDC 成都市CDC
指标
• • • • 查螺 灭螺 查病 治病
指标要求及解释
• 查螺
• 完成查螺任务达100%,并做好记录。 • 查螺任务完成率=实际查螺面积÷上级下 达的查螺面积×100%
指标要求及解释
• 灭螺
• 完成灭螺任务达100%,并做好记录 。 • 灭螺任务完成率=实际灭螺面积÷上级下 达的灭螺面积×100%
指标要求及解释
• 查病
• 完成查病任务达100%,并做好记录。 • 查病任务完成率=实际查病人数÷上级下 达的查病任务数×100%
指标要求及解释
• 治病
• 血检阳性者扩大化治疗率达90%,并做好 记录 。 • 血检阳性者扩大化疗率=扩大化疗的血检 阳性例数÷血检阳性总例数×1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评分细则
• 查螺(1分) 查螺(
• 查螺任务完成率=100%且记录完整得1分, <100%,得分=实际值×1分,记录不完整, 扣0.5分(抽查2个村,各查2 个环境的查螺 原始记录、螺卡、查螺日志、报表,核查 查螺上报面积与实际是否相符)。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州区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文件精神和要求。

为了切实做好我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确保xxxx年底前顺利通过国家血吸虫病消除达标考核验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xxxx年底前全镇达到国家血吸虫病消除标准。

血吸虫病消除标准(GB15976-xx15):达到传播阻断后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

(二)具体目标1.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

2.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畜。

3.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感染性钉螺。

4.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的病情、螺情变化的原始数据资料.5.有反映多部门综合治理的组织管理、措施落实、经费保障、能力和监测体系建设,以及传播阻断后监测工作计划、措施等相关文件资料。

(三)年度目标:1.镇历史有查出有螺,在xxxx年全面再次开展查螺工作,并对易感染地带开展灭螺工作。

2.开展血吸虫病检查,及时发现病人、病畜,开展相关治疗工作,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控制传染源。

3.开展钉螺调查,在易感地带进行药物灭螺,减少人畜感染风险。

开展适宜灭螺技术推广,探索适合我区特殊环境的灭螺方法。

4.对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开展血吸虫病系统监测工作。

6.积极推进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切断传播途径。

二、工作任务我镇有螺面积广,部分区域钉螺密度过高,导致病人,病畜感染风险增高。

难治区域较多,地理环境复杂,药物灭螺效果较差,以草溪河等渠系为主,是我镇血防工作的难点。

全镇血防工作要紧紧围绕消除达标的工作目标,全力开展查灭螺、查治病工作。

大力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工作,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

持续深入开展监测点工作,探索和建立综合防治长效工作机制。

三、职责分工(一)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xxxx年全镇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计划;定期召开联系和推进会议,对各村消除达标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

灭螺技术方案

灭螺技术方案

东阳市横店镇血防有螺区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横店镇曾是我市历史血吸虫病的重灾区,累计历史有螺面积858.6万平方米,累计病人2828人。

通过全社会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有螺面积得到了有效控制,自2002年连续8年未发现钉螺(2001年曾在八面山发现钉螺)。

在今年的春季查螺工作中,3月29日横店镇春季查螺队在该镇的沈坎头村发现钉螺,随后对该处钉螺进行追本溯源,31日又在八面山发现钉螺;4月18日、21日该镇春季查螺队分别在杨塘下村、半傍山村和西塘村又发现钉螺。

经省、市血防专家现场确认在沈坎头村发现有螺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其中沈坎头村抛荒地处有螺面积约9000平方米,钉螺密度为15~30个/框;水堆沟处有螺面积约2400平方米,钉螺密度5~10个/框;水沟流经2个池塘,池塘面积约1000平方米;八面山处螺点有螺面积500平方米,钉螺密度是1—10个/框;杨塘下村螺点的横沟有螺面积约600平方米,钉螺密度为0~5个/框;半傍山村螺点有螺面积约3926平方米,其中南面的村前小溪有螺面积约1440平方米,钉螺密度1—10个/框,北面的堂寺沟有螺面积1120平方米,钉螺密度约为1~10个/框,位于堂寺沟上游两侧的7块农田有螺面积约766平方米,钉螺密度为0~1个/框,与村前小溪平行的农户前水沟有螺面积约600平方米,钉螺密度为1~10个/框;西塘村螺点的旱地有螺面积为200平方米,钉螺密度15~20个/框,五处螺点总计有螺面积1.8626万平方米。

钉螺孳生环境杂草丛生,耕田、抛荒田较多,十分有利于钉螺的生长,同时横店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特别是自来血防地区如江西、贵州、湖北、安徽等地的务工人员),一旦有血吸虫病病人进入极易造成我市血吸虫病的爆发流行。

该镇又是我市的文化旅游重镇,处置不当将对旅游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所以我市横店镇血吸虫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查灭螺查治病及环境改造工作刻不容缓。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外防输入、综合治理为手段,认真贯彻落实《血吸虫防治条例》以及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血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整合资源,重点投入,治理有螺区域,突出控制钉螺面积扩散,确保无血吸虫病发生。

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为巩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成果,全面深入推进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整市推进、综合治理,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以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为目标,以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为支撑,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防治措施,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巩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成果、确保血吸虫病感染率不反弹。

以行政村为单位,不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不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畜,查不到感染性钉螺,已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

卫生血防1、人群查治病及扩大化疗开展人群查病万人次,治疗及扩大化疗6万人次。

根据国家血吸虫病查治病技术规范,认真抓好人群查治病及化疗工作,对查出的病人建立档案资料,健全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2、查灭螺开展查螺12万亩,药物灭螺万亩。

加大查螺力度,及早发现钉螺孳生地,确定易感地带;春、秋季对易感地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药物灭螺,减少人畜感染。

3、救治晚血病人免费救治晚血病人244人。

坚持统筹规划、因人制宜、先急后缓、科学救治、跟踪管理,对危重的晚血病人尽早实施免费救治。

加强治疗中的跟踪管理和治疗后的跟踪服务,准确把握治疗效果和病情特点及治疗规律,不断改善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4、加大对垸内有螺小型易感环境钉螺面积和密度的控制对垸内有螺小型易感环境,实施小型灭螺改孳项目。

根据垸内钉螺分布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联片治理的原则,通过实施根治性措施消灭钉螺,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建立垸内生产生活安全区。

5、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在疫区村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改为主、新建为辅、整村推进的原则建设三格式无害化厕所。

严格按照《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要求,组织专业队伍和建筑材料统一建设,强化经常性管理和工程监理,确保项目发挥长期最佳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吸虫病防治项目查螺、灭螺、查病、化疗技术方案
(试行)
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促进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4-2008年)》阶段性防治目标,依据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分类,特制定查灭螺、查治病工作的技术方案。

各地应根据本方案,制定实施细则,核定年度防治计划任务,将查灭螺计划具体落实到环境,查治病计划具体落实到村或村民组,并组织实施。

一、流行村分类
(一)分类标准
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居民粪检阳性率为依据,将流行村分为5类:
1、一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10%;
2、二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5%、<10%;
3、三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1%、<5%;
4、四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1%;
5、五类村:连续5年无当地新感染的病人、病畜、无感染性钉螺。

(二)类别调整
根据疫情及调查结果每2年对疫情变化大的一、二、三类村进行类别调整。

以村民组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村民组,用血清学方法查病,血清学检查最少受检人数不得低于《血吸虫病流行村类别调整血清学检查最小样本量计算表》(见附表),受检率达到90%以上。

对血清学阳性者进行粪检,受检率达到90%以上。

以此计算粪检阳性率(计算公式附后),作为调整类别的依据。

二、钉螺调查
(一)调查范围和频次
1、现有钉螺环境
(1)近2年查获感染性钉螺、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人畜常到的生产生活区等易感环境,每年查螺1次;
(2)其他有螺环境,每年调查1/3面积。

2、可疑环境
与有螺水系相连或与现有钉螺环境毗邻、引进有螺区植物、水生物的环境以及洪水淹没区等可疑环境,每年查螺1次。

(二)调查方法
选择春季或秋季适宜时期开展查螺。

1、现有钉螺环境
(1)易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江湖洲滩环境框线距20-50m,其他环境框线距5-10m)。

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2)其他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根据植被、低洼地等环境特点及钉螺栖息习性,设框调查)查螺。

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2、可疑环境
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查螺,若检获活钉螺,再以系统抽样进行调查,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三、药物灭螺
(一)灭螺范围和频次
1、湖沼地区的易感环境,每年灭螺1-2次。

2、山丘地区和水网地区的各类有螺环境,每年灭螺2-3次。

3、计划环境改造的有螺环境,在工程实施前,进行药物灭螺1-2次。

(二)灭螺药物和方法
选择3-11月适宜时间实施药物灭螺。

灭螺方法为:
1、喷洒法
采用氯硝柳胺进行喷洒,用药量2g/m2,用水量1000ml/m2。

2、浸杀法
采用氯硝柳胺浸杀灭螺,用药浓度2g/m3,至少稳定水位浸杀3天。

3、其他有效灭螺方法
四、人群查治病
(一)对象和频次
1、一类村
每年对6-65岁常住居民采用询检法查病1-2次,受检率达90%以上。

询检阳性者即给予化疗1—2次,对渔船民、牧民等高危人群给予化疗2次。

2、二类村
每年传播季节结束后1个月,对有疫水接触史的6-65岁常住居民使用血清学方法查病1次,受检率达90%以上。

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即给予化疗1次,对渔船民、牧民等高危人群给予化疗2次。

3、三类村
每2年在传播季节结束后,对有疫水接触史的6-65岁常住居民用血清学方法查病1次,受检率达90%以上。

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即给予化疗1次。

4、四类村
每3年对有钉螺分布的村民组和有疫水接触史的6-65岁常住居民用血清学方法查病1次,受检率均达90%以上。

对当年检获感染性钉螺的村,用血清学方法对相关村民组6-65岁常住居民查病1次,受检率达90%以上。

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即给予化疗1次。

5、五类村
对当年检获钉螺的村,用血清学方法对相关村民组6-65岁常住居民查病1次,受检率均达90%以上。

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即给予化疗1次。

6、流动人群
对有疫水接触史的流动人群每年用询检或血清学方法查病1次,询检或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即给予化疗1次。

(二)化疗药物和方法
1、化疗药物:吡喹酮。

2、化疗方法:成人40mg/kg一次顿服,或60mg/kg二日疗法;儿童50mg/kg体重一日疗法,或70mg/kg二日疗法。

除有禁忌症之外,均应进行化疗。

3、化疗时间:查后即治。

血吸虫病流行村类别调整血清学检查最小样本量计算表
注:X为估计人群粪检阳性率、Y为行政村常住人口数
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

主要包括:
1、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
2、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

粪检阳性率=(粪检阳性人数÷进行粪便检查人数)÷(进行血清学检查的人数÷血清学检查阳性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