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aqdx.doc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 引言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内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变化的学科,对于了解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高校区域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提出一份完整的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以供参考和指导。
二. 教学目标1. 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理解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机制;3. 熟悉区域经济调整和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4. 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1 区域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3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因素分析2. 区域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与配置2.1 区域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2 区域要素流动的原因和方式2.3 区域资源配置的理论和实践3.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3.1 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和影响因素3.2 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和规模效益3.3 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战略选择4. 区域经济政策与调整4.1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2 区域经济调整的主要方式和方法4.3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评估五. 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理论引导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2. 实践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培养其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学术讨论:组织学术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深入;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如PPT、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能力;2. 作业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和研究报告,考核其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区域经济学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七. 参考教材1. 《区域经济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现代区域经济学》,作者:XXX,出版社:XXX3. 《区域经济学案例分析》,作者:XXX,出版社:XXX八. 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建立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区位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生产布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际分工协作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等基础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现实问题的方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经济区域的一般特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经济区域第三节我国的经济区域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对区域、经济区划、经济区域等概念的掌握;对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认识。
难点是对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全理解和对经济区域的概念和特征的深刻把握。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主要流派。
掌握经济区域的概念及特征,区分经济区域与经济区划的关系,认识我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把握我国经济区域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理论第三节区域产业集聚理论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对劳动地域分工、比较优势、经济增长周期、增长极、乘数原理、技术创新、产业集聚、集聚经济、网络化组织结构、新产业区、开发区及生态产业群落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难点是对三大理论的理论“精髓”的真正掌握,并从众多理论流派的介绍中把握住经济区域形成与发展的“主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和区域产业集聚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流派和主要思想。
掌握三大理论的基本内涵,弄清三大理论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通过三大理论的学习,理解我国经济区域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分析第一节人类资源观的历史演变第二节资源地域组合与区域发展第三节区域资源与环境约束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对区域资源、区位、区位资源、创新、资源地域组合、区域的资源短缺和区域环境承载力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难点是正确掌握和运用资源地域组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选用教材和教学对象本门课程选用丁四保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年1月第1版。
也可以选用其他专家、学者新编的教材。
本门课程教学对象是保山学院下辖政治学院政教专业学生,是选修课程。
二、教学学时和学分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为38学时,共3学分。
三、课程内容介绍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它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当今经济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区域经济学是我院经济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限选课程,是该专业高年级学生在修完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线性代数、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等学科基础课后继续从事经济学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所要求的必修课程。
对该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论功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发展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辅助。
本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介绍经济区域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现存格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三部分是实践部分,以介绍区域经济开发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及总结我国有关区域经济实践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为主要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区域”、“经济区域”、“区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规划与开发”、“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等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熟悉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学会解决区域经济具体问题的方法,并能独立地进行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方面的思考,且能较为科学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既具综合性,又具边缘性;它集众家所长,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应用性学科,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建立在其它学科的学习基础之上,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区域经济学》是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
区域经济学以“经济地理区域”为研究对象。
它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各类区域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关系。
以区域生产发展和产业布局为核心,对区域的生产要素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进行空间调度和优化组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最能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多层次的城镇系统为节点,由运输网、信息网和服务网等网络组成的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区域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学科渊源是经济学、生产布局学和经济地理学。
早期对区域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古典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与它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经济学科的理论,如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区域经济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区域经济课程大纲
区域经济课程大纲区域经济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区域经济是研究一个地区内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掌握区域经济分析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 掌握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区域发展规划、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保护等。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课程内容1. 区域经济基本概念:介绍区域经济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2.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全球和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包括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新型城镇化等。
3. 区域经济理论:介绍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包括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等。
4.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介绍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
5. 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环保政策等。
6. 区域经济实践案例:介绍一些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包括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等。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6学时,分为18周,每周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周:绪论(2学时)2. 第二周:区域经济基本概念(2学时)3. 第三周: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2学时)4. 第四周:区域经济理论(2学时)5. 第五周:区域经济分析方法(2学时)6. 第六周:区域经济发展策略(2学时)7. 第七周至第十四周:学生自主选择上述任一周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每周2学时)。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等问题。
本课程将介绍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通过案例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实际区域经济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掌握区域发展差异的解释模型;3. 熟悉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 能够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2. 区域发展差异的解释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等;3.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等;4. 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5. 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2. 案例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知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思考和学习效果;4. 教学实践:组织实地考察、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实际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参与讨论等;2. 期中考试: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测试;3. 期末论文:选定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并撰写论文;4. 课堂演讲: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课堂演讲。
六、教学参考书目:1. 《区域经济学导论》王轶良著2. 《区域经济学与政策》陈志刚著3. 《区域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马建华著以上为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区域经济讲稿第十二章区域经济政策ppt课件
(二)开发自然资源,增 强经济发展实力和潜力。
1、直接开发资源
2、引导企业开发资源 3、对自然资源的分级管
理
(三)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区域经济 环境
1、基础设施建设 2、基础产业建设 (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经济运行
机制 1、市场体系的建立和管理 2、维护市场秩序 3、政府职能的转换 4、调节经济运行
该层次的政策主要涉 及国家内部的区域公平 发展、产业合理分布和 地区利益协调等方面。 主要包括:产业、投资、 科技、劳动、环保、财 政等。
3、亚国家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
主要是指一个大的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的协 调性政策。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
一国区域经济政策总 的目标是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即:追求经济效率和 实现公平。
主要是资源的所有权与配置权;国有企业 的所有权。 4、责任主体
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职 能
政府在区域合作中应该扮演主 导作用,即在构建合作平台、建立合作机制、 提供合作信息、制定区域政策、促进市场统 一方面具有极其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一)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措施。 1、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
常用的区域政策手段 支持性政策
资金援助 技术援助 政策优惠 限制性政策 对大城市制定疏导控制规划 对位于大城市的某些工业实行投资许可制度 对位于大城市的某些工业征收特别税收,而对 转移到中心区以外的工业给予补贴 限制 2、公平目标 3、稳定性目标
(二)区域财政政策的实施手段 1、有差别的区域税收政策。 2、财政分配政策。 3、转移支付政策。
总目标: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最大化 ——追求效率目标就是在发民国民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空间经济的应用学科。
它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区域经济问题,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被称为“经济学最后的前沿”。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从实践需求来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有助于增强我们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区域经济学可以为中央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可以避免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一刀切”现象,提高中央政府协调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政策实施效果。
其次,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从省域经济到市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再到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各地丰富多彩的区域经济实践,尤其是各地大量开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区域营销和区域形象建设等,都需要有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
最后,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及相关理论,可以为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以及各地的招商引资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当前最新的区域经济学观点和发展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时间安排:
专题面授32学时,共十章,分八讲讲授。
四、教学和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自学为主,面授为辅,自学和面授相结合的方法。
考核采取面授考勤、作业习题、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期末闭卷考试占70%,作业习题占10%,面授考勤占20%。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区域的概念和类型
(一)区域的概念
(二)区域的类型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三、区域经济学的客观基础
(一)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二)经济活动的极化性
(三)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思考题和作业题:
1、什么是区域?均质区、结节区和规划区三种类型区域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2、区域经济学存在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3、联系中国实际,谈谈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增长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
二、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
2、请结合中国目前发展实际谈谈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是应该采取均衡增长方式还是非均衡增长方式。
3、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
4、请谈谈你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
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产业结构及三次产业的划分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动因
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三、产业转移
(一)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二)产业转移的模式
思考题和作业题:
1、请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谈一谈你所在的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
2、请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谈谈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3、如何根据产业转移的不同模式来承接产业转移?
第四章区域产业布局
一、区位理论
(一)农业区位理论
(二)工业区位理论
(三)中心地理论
二、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四)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如何根据区位理论进行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2、为什么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3、你认为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五章区域空间结构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开发模式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开发模式
二、经济区划
(一)经济区的概念和特点
(二)经济区的类型
(三)经济区划
三、主体功能区
(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特征
(二)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思考题和作业题:
1、什么是增长极?它具有什么样的效应?
2、点轴开发模式一般适用于什么样的区域?
3、经济区划分的原则是什么?行政区划对经济区划有什么样的影响?
4、为什么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主体功能区包括哪些类别?
第六章城市化与城市群
一、城市化及其发展规律
(一)城市化的内涵和测度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三)城市化发展规律
(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二、城市群
(一)城市群概念的界定
(二)城市群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中国三大城市群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2、如何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来推动城市化进程?
3、城市群的形成有什么样的条件?
4、请举例说明目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区域分工与贸易
一、区域分工与贸易概述
(一)区域分工的概念和模式
(二)区域贸易的概念和分类
二、区域分工与贸易的理论渊源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四)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五)竞争优势理论
(六)产业内贸易理论
三、中国区域贸易
(一)中国国际贸易
(二)中国国内区际贸易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分工的模式有哪些?
2、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
3、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比较优势?
4、中国区际贸易格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第八章区域经济合作
一、区域经济合作概述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和内涵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新要素学说
(三)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
(一)工业贸易合作
(二)资金合作
(三)劳务合作
(四)科学技术合作
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一)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客观基础
(二)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是什么?
2、如何认识新要素学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培育新要素?
3、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4、你认为目前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第九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
(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三、区域规划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
(二)区域规划的特征
(三)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的联系和区别在哪?
2、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的是什么?
3、区域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第十章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经济政策概述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适用的地区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一)区域财政政策
(二)区域货币政策
(三)区域产业政策
(四)区域贸易政策
(五)区域创新政策
(六)区域协调政策
三、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
(一)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1949~1978年)
(二)非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1979~1991年)
(三)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1992至今)
四、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一)国外区域政策的实践
(二)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战略、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区域经济政策适用的地区有哪些?
3、区域经济政策有哪些工具?
4、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对中国的启示是什么?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1、吴琦.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