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合集下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学习作为一种体验学习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鼓励。

欣喜之余,我们又注意到一个值得关注的“多余”现象:数学课本距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越来越远!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粗浅地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领学生开展探究课本的过程:一、引领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课本为什么这样说?”在探究课本时,学生们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并不能很到位地理解某些知识,这就有必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究澄清,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知其然”,还要着眼于“知其所以然”。

探究课本的活动应紧紧抓住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的疑惑点进行(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而有所得。

在探究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善于链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课本知识,从而成功地将对课本知识的自学探究过程转化为自我认知的构建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一旦内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觉的意识,就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引领学生举其一而反其三:“有没有不同的见解?”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

但课本由于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示,这就要求我们能充分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大胆思考,勇于质疑课本,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条条大路通罗马”,越走越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本也越来越多地朝着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开展探究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写课本的空白点,以达到对课本知识深层次的学习。

三、在自学中进行策略反思:“你认为哪一种想法更好?”学生在探究时往往满足于对课本问题的解决,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劣缺少评价,这就有必要及时引领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优劣加以反思。

就像本节课中学生对书本只列出两种解题方法表示有疑问:为什么不把所有的计算方法都列出来呢?书上的方法难道真的是最好的吗?正是学生对解题策略的不断反思和评价,而这种评价和反思又是借助于学生对各种方法的交流和感悟中实现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一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被当做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观念、评价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于是,从国外引进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新型的教育评价方式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变成了一个没有条理的“万宝囊”,内容杂乱无序,看不出学生的成长轨迹,起不到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并且人为地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教师和学生为评价而评价,评价起不到前进的激励作用。

有的老师戏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垃圾袋”。

1.成长袋中收集的学生作品杂乱无章,各种材料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只为收集而“收集”,使得成长袋中的信息难以完整分析学生的能力等。

2.收集的内容不够全面。

出现学生收集材料过于随意,毫无目的,全凭自己兴趣。

以致反映学生情况的信息内容过于片面。

3.无法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等。

有的教师制作学生档案袋有形式主义的倾向,没有悉心收集真正能够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资料,而是抱着应付的思想往档案袋里塞进一些资料了事。

那么如何来改进成长记录袋呢?成长袋中应该装些什么内容才能摆脱“垃圾袋”的困境呢?现我就目前学生“成长记录袋”存在的问题、创建原则谈谈本人对学生“成长记录袋”构建形式的一些初浅的探索。

一.成长的足迹:目的:让学生从有代表性的学习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进步的轨迹。

用来展示能反映学生成长的项目或最佳作品等,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作文、书法作品、生字卡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作品,也可以是失败的、能给学生以启示的、有待提高的作品。

虽然这块内容比较广泛,但是还是能较好地展示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书法好的同学书法作品居多,美术好的学生的美术作品多于其它的内容,喜欢看书的同学资料卡做得多、特别漂亮……总之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程改革利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在新时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是育好人。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关爱下一代身心健康的重任。

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牢固的专业知识,更要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思想品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矢志不渝,一心扑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奉献精神。

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胸怀一颗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的高尚思想品德去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爱心施教,它是一种始终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过程的教育。

爱心施教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只要求教师自觉的运用,以爱心作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在德育的一部分。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职业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的核心。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和不重视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讽刺的言语来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体罚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帮助他们。

2.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也就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即“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的集中表现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是追求自身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代起营学校靳树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一个开放性和动态的存在形式,而有效教学则是推动新课改的有力助手,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专业智慧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首先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

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二、要重视教学的行为,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益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克服外界的干扰,聚精会神地听讲。

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不是被动地听讲。

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学生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有独立的解答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且学生练习的正确率都很高。

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三、要改革教学评价,保证数学教学方法有改进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

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

教师应用数学教学有效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需要做教师的我们不懈地努力。

总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关注着学生的发展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指导,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走入学校课堂。

今年我市九年级化学课也使用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沪教版)。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新教材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内容编排有利于实施个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重视生活实际、有开阔视野的“拓展视野”、大量的“活动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

当然,第一次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者、学者都带来了很大变化,也自然会引起长期使用“大纲体系”教材的教师存在较为难以适应的变化。

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一、关于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导,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为课程改革重点,并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提出教材不等于课程,“生活、社会、科学”才是课程的范围。

因此,新课程的教材编排比较注重学生的一面,而对学校管理(如实验室管理等)、教师教学(课堂教学组织的操作技能)这一面少了点。

笔者认为,新课程教材的这种编排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材安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着矛盾,而且不少内容在教学中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讲少了怕学生不能全面的掌握,讲多了很难给机会让学生去思考、探究。

教材分为上、下两册,特别是下册内容过多,更是为难了我们师生,九年级马上面对的就是中考,如今中考复习都是在赶进度抢时间,这样更是加剧了矛盾,在教学中造成了前松后紧,是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二、关于教法1.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新课程的实施。

新教材实施后,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新的理念的框架下,课堂教学过程就成了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学习正逐步实现融合,通过学习认为要想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允许学生发表意见,那怕错误意见,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宝贵财富。

1、课前的有效准备深入钻研教材,与教材和作者对话,使教学三维目标与核心内容融合在一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网络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组织有兴趣的探究活动,加上自己对教材研究的所得,以及学习该课的一些有效方法,形成高质量的教案。

2 、课中的有效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总是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运筹帷幄”。

它需要教师对所教学的学科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掌握,有较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素养。

当今,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底里已经存有的角色感和学习意识是:好学生就要上课认真听讲,不要惹老师生气,不要和老师顶撞,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到学校里来是学知识的,知识来自书本,来自教师,上课就要认真听讲,记下老师所写的,老师写下来的一定是最重要的,是要考的,只要考得高分,就有希望考重点大学,未来才有希望。

在这样的角色感和学习意识之下,我们又怎么能期待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怎么能期待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所长呢?要上好一节课,落实三维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创建适应学生有效发展的课堂生活,做到以下四点:首先,要让学习者感觉到在学校、在课堂的一切行为是一种生活方式。

学生在学校能领略到生活的味道,产生家的感觉:亲切、热烈、温馨、雅致、甜蜜……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不仅在“家”且能当家做主。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发生错误的地方。

在长期以来的机械训练、追求唯一正确答案的背景下,学生已经被训练成等待答案、等待标准答案、背记标准答案的“机器”。

在他们的心目中,课堂上不该发生错误,老师是专门指责、订正错误的;学生是不能犯错误的,一有错误,同学嗤笑,老师讥笑,甚至会给老师留下“朽木不可雕”的印象。

初中语文教研会议主题(3篇)

初中语文教研会议主题(3篇)

第1篇一、会议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召开本次初中语文教研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凝聚全体语文教师的力量,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提升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会议主题1. 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1)深入解读核心素养内涵,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2)结合课程改革要求,探讨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3)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课程体系。

2.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法(1)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分享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1)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4. 强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水平(1)明确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分享优秀教学研究成果,推动教学研究水平提升。

(3)建立教学研究机制,促进教学研究常态化。

三、会议议程1. 开幕式:校领导致辞,对本次会议提出要求和期望。

2. 主题报告:邀请专家作关于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3. 分组讨论:分组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 优秀教学案例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分享优秀教学案例,共同学习借鉴。

5. 教师队伍建设:探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6. 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研究成果,推动教学研究水平提升。

7. 总结发言:总结本次会议成果,对下一步教学工作提出要求。

四、会议要求1. 全体语文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本次会议,认真参与各项议程。

2.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积极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走进学校、走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走进学校、走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走进学校、走向课堂,它用特有的教学理念指导每一位教师,影响每一个学生。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怎样让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呢?我在学习新课标和尝试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新的改变,新的重点,下面我从备课这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更新备课1.更新备课观念。

在备课过程中,以前我总是要思考:把什么教给学生?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多的?最精彩的?而现在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不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自己悟出来,什么能给学生带来最多的思考?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然后把传统的格式化教案改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新的教学过程。

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能力。

这样去备课就能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2.改变备课形式。

把原来单一的各人备课,改变为两个阶段:首先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即事先确定集体备课的主讲人、时间、地点和内容,由备课组长组织讨论研究,讲求实效。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但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因此,还需要个人备课。

个人备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注意点、教学过程、教具准备、板书设计等。

采用这种形式备课,教师常常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的火花,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对教学很有裨益。

新课改的实施,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教改培训总结5篇

新教改培训总结5篇

新教改培训总结5篇篇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在新教改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教改,我们于近期举办了一次新教改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次培训总结如下:一、培训基本情况本次新教改培训为期三天,共有来自全校各个学科的XX余名教师参加。

培训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教改的理念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培训内容1. 新教改理念:通过讲座和案例分析,向教师介绍新教改的理念和背景,引导教师理解新教改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2. 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讲座,与教师分享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讲座和小组讨论,与教师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训效果1. 新教改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培训,教师们对新教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新教改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2. 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3. 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关注: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 部分教师对新教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学习。

2. 部分教师在实践中存在困惑和困难,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3. 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培训和学习:通过举办更多的新教改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新教改的理念和实践。

2. 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建立完善的教师指导机制,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和困难。

3. 完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新教改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帮助教师们深入理解新教改的理念和实践,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英语老师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才能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切实转变观点、转变角色、转变功能,突出学生主体,激励学生自主性阅读.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跟的上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我们只有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点,在实践上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在探索中摸索道路,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现在就我在日常教学中的学习,实践和检测谈谈对英语读教学的几点最基本的感受:一、转变教师观点,突出学生主体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新课改中,教师就要从神圣的讲坛上走下来,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教师要切实转变观点、转变角色、转变功能。

教师不再只是是语言知识的讲解者和传授者,而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中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

二、必须备好课,设计好自主性阅读课。

上课曾经一定要备好自主性阅读课,而英语阅读备课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设计好“提问”。

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有“三多三少”的现状,既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多,学生自主探究少;优生回答多,其他学生回答少;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多,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必须要在课前就设计好问题,尽量在最短的课堂时间内让最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只为了做题;同时让学生在会做题的同时也了解了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和习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提问”呢?经过几年来的实验和摸索我总结了三点: 首先,以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为原则——忌浅贵深。

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下,换换角度,改改问法,最好设计一些很有技巧的问题,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这些已深深地印在了广大小学体育教师的脑海中,但是,如何有效地达成这些目标,在实践上显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目标教学”模式是其理论依据是“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掌握学习”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锻炼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小学体育课,非常适宜实施这种模式,为此,我把目标教学细化为五个环节,即预设目标——展示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目标——矫正补救目标。

模式只是一种流程,要想真正达成目标,还需要对模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性研究,以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一、有效地预设目标预设目标,功夫在课前,要达成有效,必须要求教师在深刻地理解教材、全面地了解学情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的定位,使之切合于学生的实际和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有能力把体育课的水平目标分散到各个单元目标中,把单元目标分散到各个课时中。

1、吃透课标是关键。

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理清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明确各块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避免目标制订中的盲目性。

甚至要思索一系列核心问题:对于目标而言,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那条路是捷径?用什么方法最奏效?2、目标细化是前提。

体育教师制订教学目标,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和行为化。

目标应当含三个内容:条件(在什么条件下)、内容(做什么)、标准(做到什么程度)。

如水平三排球垫球教学目标可这样制订:同伴抛球(条件),能将球垫至(做什么)3米高3米远的同伴手中(标准)。

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中,一堂课不需要五个领域目标面面俱到,否则只会限入形式主义。

二、有效地展示目标展示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目标学,把教师的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的目标。

新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7篇

新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7篇

新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7篇篇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对我所进行的新课程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新课程教学的优势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新课程教学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教学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我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热爱祖国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新课程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时又过于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传授。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有待提高虽然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性应用性,但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性还有待提高。

有时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忽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和专业化发展同样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课改给农村数学老师带来了发展自己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培训使我改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从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的“继续教育”到今天的“国培计划”;从县教研室的教育教研到校本教研;从外出观摩学习到自己的一步步成长。

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学习是最大的快乐。

在这些不断地培训学习中,我渐渐明白了课堂不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教,学生学;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的“灌输式”课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关系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做到这一点,我就要面临极大的挑战。

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表达。

二、校本教研促我成长。

课改是每个教师都要参与的事业,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再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促进自己成长,促进自己热爱教育事业。

但是我们学校师资不足,脱产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提升自己才是专业发展的成长之路。

“教而不研则枯,研而不教则浅”。

平时,我就利用“听、说、评课活动”锻炼自己。

依靠团队的力量,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在同龄老师的支持下,我们相互观摩,相互指导,共同合作,交流分享。

每次活动课前先设计教案,想教学流程,预设突发事件的处理,然后说课给同事听,帮助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课后邀请同事评课,指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自身的反思,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日臻成熟。

经过磨练,我由一个不懂教学的小姑娘逐步成为镇、县优秀教师,但距省、市的优质课选手还有很大的差距,挑战就在眼前。

新课改漫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新课改漫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新课改漫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①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学习落实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② 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教师要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五个解放”:一是要“解放眼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头脑”。

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三是要“解放双手”。

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四是要“解放空间”。

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五是要“解放时间”。

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①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
陈云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如:“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地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情感的激发
新课程关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音乐教学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一首音乐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心灵上受到启迪。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1、用激情调动学生的情感
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微小的一个面部表情,都是学生注重模仿的焦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在的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

如演唱优美而抒情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师生动而美丽的笑脸,流露在眉间、眼神中、嘴角间的赞叹,把学生的情感带入那如诗如画般
大自然美好的意境中去,使他们自然而然的从心底深处萌动了一股热爱美丽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带动着学生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甜美的歌声、体态动作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来。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上,有时音乐刚刚响起,安静的课堂就会有人按捺不住,或跟着音乐哼唱,或随着音乐摇头晃脑,或用脚、手打着拍子,或即兴律动。

是音乐本身的魅力使他们动了情,所以要禁不住表达这种“情感”,这是一种难得可贵的情感过程。

如果单纯为了维持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而把学生的“动情”强行压制下去,让他们满怀激情而端坐不动,听老师讲解分析,那又是怎样的死板。

像学生在学习《铃儿响叮当》时,音乐刚响起,学生就哼唱起来,其中的快乐和情趣都写在学生们的脸上,那么地投入、欢快,我也被这种投入所感动。

所以不仅不要阻止学生的行为,更要多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创设“动情”的机会,想方设法地增强音乐的魅力,音响的效果,用音乐打动他们,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从兴趣入手,保持学生的积极心态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音乐教学应该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在活动中,尽量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

1、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
音乐活动。

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这样,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2、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学习音乐的人,都有通过音乐使自己愉悦,并感动别人的愿望,并希望通过特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表现。

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用载歌载舞的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

这样,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并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的受到艺术的感悟和激励,激发他们把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有了思想上的共鸣,学生们就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在愉悦中维持着对音乐的积极心态。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而正是有挑战才会有提高。

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相信我们会伴随着新课程一同成长,和学生一起感受美丽的音乐人生,世界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200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