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_梁的应力

合集下载

梁的应力

梁的应力
(2)在变形前,与梁轴 线垂直的横向直线mm和n-n变形后仍保持 为直线,且仍与弯曲 后的梁轴线保持垂直 。
m
中性层
O y
d) m
m b a m
n b a n
O
(e)


m
纯弯曲直梁的受力变形的两个假设 :
(1) 平面假设:认为梁的横截面在弯曲后仍保 持为平面,且仍与变形后的梁轴线保持垂直。 (2)单向受力假设:认为梁的各纵向纤维之间没 有因纯弯曲而引起相互挤压作用,则横截面上 各点处的纵向线段均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t max
* QS z max dI z
腹板上的最小剪应力t min应出现在腹板和翼缘交界 处 ( y h ) 处:
2
t min
QS dI z
* z min
2.3 圆形截面梁的剪应力
假定:
(1)在圆截面上离中性轴等距离处,即与中性轴z 平行的任一直线mn上的各点剪应力,其方向都 相交于剪力Q平行的主惯性轴y轴上的一点C(如 图)。 (2)在圆截面上离中性轴等距离处(如mn直线上) 各点的剪应力,其沿剪力Q方向的分量t y的大小 都相等。
2. 物理关系
(f) M z x y y
纯弯曲直梁上有正应力sz ,而sy=0 。若梁内的应 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sp ,且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弹性模 量相同时,胡克定律,即得
x
E

y kEy
(2)
该式表明,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与该点距中性轴的 距离y成正比,而且距中性轴等远处的各点正应力相等。
1 b 1 2 h Q z d c x a 1 dx b y 2
(2)横截面上距中性轴距离 相等的各点(y相同)的剪 应力相等,即剪应力沿横 截面宽度保持不变(如图 ),该假设适用于高度h大 于其宽度b的矩形截面。

梁的应力计算公式全部解释

梁的应力计算公式全部解释

梁的应力计算公式全部解释应力是材料受力时产生的内部力,它是描述材料内部抵抗外部力的能力的物理量。

在工程领域中,计算材料的应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梁的应力计算公式是计算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应力的公式,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梁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分析。

梁的应力计算公式是由弹性力学理论推导而来的,它可以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受力情况和材料性质来计算梁的应力。

在工程实践中,梁的应力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和轴向应力三种类型的应力。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类型的应力计算公式进行详细解释。

1. 弯曲应力计算公式。

梁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会产生弯曲应力。

弯曲应力是由于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弯曲变形所引起的,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σ = M c / I。

其中,σ表示梁的弯曲应力,单位为N/m^2;M表示梁的弯矩,单位为N·m;c表示梁截面内的距离,单位为m;I表示梁的惯性矩,单位为m^4。

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弯曲应力大小,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会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弯曲应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剪切应力计算公式。

梁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会产生剪切应力。

剪切应力是由于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剪切变形所引起的,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τ = V Q / (I b)。

其中,τ表示梁的剪切应力,单位为N/m^2;V表示梁的剪力,单位为N;Q 表示梁的截面偏心距,单位为m;I表示梁的惯性矩,单位为m^4;b表示梁的截面宽度,单位为m。

剪切应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剪切应力大小,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会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剪切应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 轴向应力计算公式。

梁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会产生轴向应力。

轴向应力是由于梁在受力时产生的轴向变形所引起的,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σ = N / A。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

2)计算C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C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为
tC
M C y2 I
2.5103 N m 8.810-2 m 7.6410-6 m4
Z
28.8106 P a 28.8MP a
cC
M
B
y 1
Iz
2.5 103 N m 5.2 10-2 m 7.6410-6 m 4
17.0 106 P a 17.0MP a
3)计算B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B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为
tB
M
B
y 1
Iz
4 103 N m 5.2 10-2 m 7.6410-6 m 4
27.2 106 P a 27.2MP a
cB
M B y2 Iz
4 103 N m 8.810-2 m 7.6410-6 m4
【例4.17】 求图(a,b)所示T形截面梁的最大拉 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已知T形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Iz=7.64106 mm4,且y1=52 mm。
【解】 1)绘制梁的弯矩图。
梁的弯矩图如图(c)所示。 由图可知,梁的最大正弯矩发 生在截面C上,MC=2.5kNm; 最 大负弯矩发生在截面B上,MB= -4kNm。
入,求得的大小,再根据弯曲变形判断应力的正(拉)
或负(压)。即以中性层为界,梁的凸出边的应力为拉 应力,凹入边的应力为压应力。
(2)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和最大正应力 在同一横截面上,弯矩M 和惯性矩Iz 为定值,因此
由公式可以看出,梁横截面上某点处的正应力σ与该点到 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当y=0时,σ=0,中性轴上各点处 的正应力为零。中性轴两侧,一侧受拉,另一侧受压。离 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y=ymax处正应力最大,一边为最 大拉应力σtmax,另一边为最大压应力σcmax。

梁的应力计算

梁的应力计算

( // Fs )
§6-4 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一、矩形截面梁
切应力计算公式: FSSZ IZb
(6-11)
式中,FS-横截面上的剪力;IZ-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b-截面的宽度;SZ-为面积A*对中性轴的静矩。
A*是过欲求应力点的水平线到截面边缘间的面积。
FS、SZ均代绝对 值,切应力方向
依剪力方向确定。


m´ n´
平面假设:
横截面变形后保持为平面,且仍 然垂直于变形后的梁轴线,只是绕截 面内某一轴线偏转了一个角度。
§6-1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设想梁是由无数 层纵向纤维组成
凹入一侧纤维缩短 突出一侧纤维伸长
中间一层纤维长度不变- -中性层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中性轴
目录
§6-1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MCy2 2.7 103 N m 0.038 m 103 N m2
MBy1 1.8103 N m 0.072 m 129 N m2
因MCy2<MBy1,所以最大拉应力发生在B截面上,即
t,max
MB IZ
y1
129N m2 0.573105 m4
22.5106 Pa
2.5MPa
My m a x IZ
WZ
IZ ymax
max
M WZ
min
M WZ
§6-1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常见截面的 IZ 和 WZ
IZ y2dA
A
Wz
IZ y max
圆截面
d 4
IZ 64
Wz
d3
32
矩形截面
空心圆截面
空心矩形截面
bh3 IZ 12

梁的内力与应力(图片版)

梁的内力与应力(图片版)

σ=FbA,其中F为作用在梁上的力,b 为梁的宽度,A为梁的横截面积。
描述
正应力表示梁在承受拉伸或压缩时, 截面上产生的应力。
剪应力
剪应力
与截面相切的应力,主要由于剪 切而产生。
描述
剪应力表示梁在承受剪切时,截面 上产生的应力。
公式
τ=FsA,其中Fs为作用在梁上的剪 力,A为梁的横截面积。
弯曲应力
致梁发生断裂或严重变形。
强度失效的原因可能包括材料缺 陷、设计不当或制造工艺问题等。
弯曲失稳
弯曲失稳是指梁在受到垂直于 轴线的横向力作用时,发生弯 曲变形并最终失去稳定性。
弯曲失稳通常发生在梁的长度、 跨度较大或支撑不足时,导致 梁发生过大弯曲和扭曲。
弯曲失稳的原因可能包括梁的 刚度不足、支撑条件不当或外 力过大等。

混凝土
适用于桥梁、房屋和基础设施 等需要承受较大荷载且稳定性
要求较高的场合。
木料
适用于临时建筑、小型建筑和 家庭装修等需要较低承载能力
的场合。
其他材料
如铝合金、玻璃钢等,适用于 特殊场合和特定需求。
优化设计
截面优化
根据梁的跨度、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和 形状,以减小材料用量和提高承载能力。
梁的内力与应力(图片 版)
目录 CONTENT
• 梁的简介 • 梁的内力 • 梁的应力 • 梁的强度与稳定性 • 梁的设计与优化 • 梁的案例分析
01
梁的简介
梁的种类
01
02
03
简支梁
简支梁是两端支撑在支座 上的单跨梁,其载荷作用 在跨中位置。
连续梁
连续梁是多跨梁,载荷可 以作用在任意位置。
悬臂梁

梁的切应力及其强度条件

梁的切应力及其强度条件

100
240
q 6.1kN/m
100
3)抗剪强度
20 S z ,max 180 20 (100 ) 2 100 45 100 2 2 846103 mm3
y
45 45
t max
FS, maxS z ,max bIz
2q 103 846103 [t ] 1.1MPa 4 901473610
D D
0.4m 0.6m
140
B
FB
C
10
FA
y
10
解 1)求内力 FA 66kN D截面的剪力
FB 44kN FS 66kN
t max
FS S z ,max dIz
103 47
A
F=110 kN
10
220
10
220 a
10
C y 10
2)求最大切应力 103 * 2 S z ,max 10310 2 1061 102 mm3

t1max tmax O
tmax
2 h FS 2 t max b h d y 2I z d 2
FS t1 h 2I z
tmin
切应力流
y
最大剪应力一般发生在中性轴上
10 320 10 50kN 50kN 50kN
100
9.5
F1
F2
C B A 1.5 m 1.5 m 1.5 m 1.5 m FA FB
y
解 1)求内力
FA 75kN
FB 75kN
10 320 10
50kN 50kN 50kN

梁的应力

梁的应力
6
384 MPa
t max 178 MPa , c max 384 MPa
5. C 截面曲率半径ρ
30
A
1m
FAY
B C
l = 3m
x
K
C 截面弯矩
M C 60kN m
z y
FBY
I Z 5.832 10 m
1 M EI
9
5
4
FS 90kN

x 90kN

C
EI Z MC
200 10 5.832 10 60 10
3
5
q=60kN/m
180
3. C 截面最大正应力
120
A
1m
FAY
B C
l = 3m
30
C 截面弯矩
M C 60kN m
x
K
z y
Cmax
FBY
I Z 5.832 10 m
M C ymax IZ
3
5
4
FS 90kN

x 90kN x

60 10
180
二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
(一)变形几何关系: 由纯弯曲的变形规律→纵向线应变的变化规律。 1、观察实验:
2、变形规律: ⑴、横向线:仍为直线, 只是相对转动了一个角度 且仍与纵向线正交。
⑵、纵向线:由直线变为 曲线,且靠近上部的纤维 缩短,靠近下部的纤维伸 长。 3、假设: M
a
c
b
a
§ 梁横截面的正应力和正应力强度条件
一、 纯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
剪力“Fs”——切应力“τ”; 弯矩“M”——正应力“σ”

梁的应力

梁的应力

ac
M
⑵、纵向线:由直线变为曲
线,且靠近上部的纤维缩短,
靠近下部的纤维伸长。
b
d
3、假设:
(1)弯曲平面假设:梁变形前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 面,且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
第九章 梁的应力
梁是由许多纵向纤维组成的
凹入一侧纤维缩短
突出一侧纤维伸长
根据变形的连续性可知, 梁弯曲时从其凹入一侧的 纵向线缩短区到其凸出一 侧的纵向线伸长区,中间 必有一层纵向无长度改变
z
A2 20120mm2 y2 80mm
yc
80 2010 120 2080 80 20 120 20
52mm
(2)求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
Iz
Hale Waihona Puke 80 203 1280 20 422
y
201203 20120 282
12
7.64106 m4
第九章 梁的应力
横截面上应力分布
b
d2
c,m ax
h yt,max yc,max d1
oz y
Oz
y b
t,m ax
中性轴 z 不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时,其横截面上最大拉
应力值和最大压应力值为
t,m ax
My t ,m a x Iz
c,m ax
Myc ,m a x Iz
第九章 梁的应力
例 对于图示 T形截面梁,求横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 应力.已知: I z 290 .6 10 8 m4
d
在弹性范围内, E E Ey ...... (2)

O1
A1
B1 x
y
第九章 梁的应力
应力的分布图: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1.梁的基本假设梁的基本假设包括:梁材料是均匀各向同性的,梁截面是平面截面,梁的纵向伸缩变形可以忽略,梁的横向收缩变形可以忽略,梁截面平面保持平直。

2.梁的受力分析在进行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之前,需要对梁的受力进行分析。

常见的梁的受力包括弯曲、剪切和轴向拉压等。

2.1弯曲弯曲是梁的一种主要受力状态,发生在梁受到弯矩作用时。

对于弯曲受力的梁,可以运用梁弯曲理论进行应力和强度计算。

常见的梁弯曲理论包括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延性梁理论。

2.2剪切剪切是梁的另一种重要受力状态,发生在梁上部分截面受到剪力作用时。

剪切力引起梁截面上的剪应力,可以通过剪切变形理论进行计算。

2.3轴向拉压轴向拉压发生在梁上部分截面受到轴向拉力或压力作用时。

轴向拉力或压力引起梁截面上的轴向应力,可以通过轴向变形理论进行计算。

3.梁的应力分析根据梁的基本假设和受力分析,可以进行梁的应力分析。

梁的应力分析包括黄金区和非黄金区的判断、应力分布的计算和强度设计的确定。

3.1黄金区和非黄金区判断黄金区是指梁截面上应力最大的区域,通常位于材料的纤维处。

在黄金区内,应力达到梁材料的屈服强度。

非黄金区则是指其他区域,应力小于屈服强度。

3.2应力分布计算根据梁的受力和应力分析,可以计算出梁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应力分布的计算可以通过梁的几何形状、外力和边界条件以及材料的性质来确定。

常见的应力分布包括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和轴向应力等。

4.梁的强度设计梁的强度设计是根据计算得到的应力分布进行的。

根据材料的强度,可以确定梁的尺寸和形状,以满足梁的极限状态和使用状态的要求。

总结起来,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是梁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包括梁的受力分析、应力分布计算和强度设计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可以确保梁的安全和可靠性,提高结构的性能。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件,用于承受或分配荷载。

在设计和分析梁的过程中,计算梁的应力及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方法。

首先,梁的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用公式表示为:σ=M*y/I其中,σ表示梁的应力,M表示梁的弯矩,y表示距离中性轴的垂直距离,I表示梁的截面惯性矩。

梁的应力通常包括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和轴向应力。

弯曲应力是由于弯曲力引起的应力,计算公式为:σ_b=M*y/I其中,σ_b表示弯曲应力。

剪切应力是由于纵向剪力引起的应力,计算公式为:τ=V*Q/(b*t)其中,τ表示剪切应力,V表示纵向剪力,Q为形状系数,b为梁的宽度,t为梁的厚度。

轴向应力是由于轴向力引起的应力,计算公式为:σ_a=N/A其中,σ_a表示轴向应力,N表示轴向力,A表示梁的截面积。

梁的强度是指在给定的荷载下梁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在计算梁的强度时,通常需要将不同种类的应力进行合并。

弯曲强度是指梁在弯曲荷载下的抗弯矩能力。

根据材料的弯曲性能和形状,可以采用破坏理论或变形理论计算梁的弯曲强度。

剪切强度是指梁在剪切荷载下的抗剪切能力。

根据材料的剪切性能和梁的几何形状,可以计算出梁的剪切强度。

轴向强度是指梁在轴向荷载下的抗轴向力能力。

轴向强度的计算通常基于材料的抗拉性能。

在进行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和安全系数等。

总之,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是结构设计和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以确保梁在荷载下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梁的弯曲(应力、变形)

梁的弯曲(应力、变形)
和梁的跨度、截面尺寸等因素。
梁的弯曲类型
01
02
03
自由弯曲
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 两端不受约束,可以自由 转动。
简支弯曲
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 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自 由转动。
固支弯曲
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 两端均固定,不能发生转 动。
梁的弯曲应用场景
桥梁工程
桥梁中的梁常常需要进行弯曲变形以承受车辆和 行人等载荷。
稳定性。
06 梁的弯曲研究展望
CHAPTER
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高强度材料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高强度、轻质的新型 材料不断涌现,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 等。这些新材料在梁的弯曲研究中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能够显著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 刚度。
功能材料
新型功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陶瓷等, 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为梁的弯 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反复的弯曲变形可能导致疲劳裂纹的 产生和扩展,影响结构的疲劳寿命。
对使用功能的影响
弯曲变形可能导致结构使用功能受限 或影响正常使用。
04 梁的弯曲分析方法
CHAPTER
理论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方法
01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通过数学公式推导梁在弯曲状态下的应力
和变形。
能量平衡法
02
利用能量守恒原理,通过计算梁在不同弯曲状态下的能量变化,
详细描述
常见的截面形状有矩形、工字形、圆形等。应根据梁的用途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例如, 对于承受较大弯矩的梁,采用工字形截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支撑结构优化
总结词
支撑结构是影响梁弯曲性能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支撑结构可以提高梁的稳定性,减小梁 的变形。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z dA dM z y dA
dM y
( Stresses in Beams) 将应力表达式代入(1)式,得
FN

A
E
y

dA 0
E

A
ydA 0
待解决问题:
中性轴的位置
中性层的曲率半径ρ
S z ydA 0 A
y M y zE dA 0 A
中性轴通过横截面形心
伽利略(G.Galiieo, 1564-1642)的研究中认为: 弯曲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 年出版 ) , 因而得不到正确的公式,大科学家有时 也弄错。
( Stresses in Beams)
C C
Z 中性轴
Z
y

C M M
y 拉
C
Z
Z 两部分。
?
( Stresses in Beams)
横截面的 对称轴
横截面
y σ Eε E ρ
M
中性层
中性轴
1、中性轴的位置(Location of the neutral axis) 2、中性层的曲率半径 (Curvature radius of the neutral surface)
?
中性轴
( Stresses in Beams)
强度条件(strength condition):
梁内的最大工作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
1、数学表达式(mathematical formula)
max
M max [ ] W
2、强度条件的应用(application of strength condition)
M max (1) 强度校核 [ ] W M max (2)设计截面 W [ ] (3)确定许可核载 M max W [ ]

梁的应力公式

梁的应力公式

梁的应力公式梁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构件,比如桥梁的大梁、房屋的横梁等等。

要了解梁的性能和安全性,就得搞清楚梁的应力公式。

先来说说啥是应力。

应力就好比是梁内部的“力量分布”,它反映了梁在受力时内部各点的受力强度。

想象一下,一根梁被重物压着,它内部的每一部分都在努力抵抗这个压力,而应力就是描述这种抵抗强度的指标。

梁的应力公式有好几种,咱们先从最简单的说起。

对于矩形截面的梁,在受到垂直于轴线的弯矩作用时,正应力的公式是:σ = M*y / I 。

这里的σ就是正应力,M 是弯矩,y 是所求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 是截面惯性矩。

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去一个建筑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在搭建一个厂房的框架。

其中有一根大梁,看上去很粗壮,但我心里就在想,这根梁到底能不能承受住上面的重量呢?这时候我就想到了梁的应力公式。

我走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根梁的截面形状,大致估计了一下它的尺寸。

然后假设上面的重物产生了一个特定大小的弯矩,根据我所知道的公式和估计的参数,试着算了算梁内部的应力分布。

这一算可不得了,我发现如果重物再重一点,或者放置的位置再偏一点,某些部位的应力可能就会超过材料的承受极限,那可就危险啦!再来说说圆形截面的梁。

它的应力公式和矩形截面的有所不同,但原理是类似的。

对于圆形截面,应力的计算也要考虑到弯矩、到圆心的距离以及截面的惯性矩等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梁的受力情况往往很复杂,可能同时受到弯矩、剪力、扭矩等多种力的作用。

这时候,就得综合运用各种应力公式来进行分析。

比如说,在设计一座钢结构的桥梁时,工程师们不仅要考虑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弯矩,还要考虑风力、地震力等因素产生的影响。

他们会运用先进的计算软件,输入各种参数,然后根据梁的应力公式来计算出每一个部位的应力情况。

如果发现某些部位的应力过大,就需要调整设计,比如增加梁的截面尺寸、改变材料或者优化结构形式。

总之,梁的应力公式是结构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它帮助我们设计出安全可靠的梁结构,确保建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稳定和安全。

梁的弯曲应力和变形

梁的弯曲应力和变形
2. 距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伸长或缩短最大,其余各点 的在伸弹长性或受缩力短范与围该内点,到正中应性力轴与的纵距向离应成变正成比正。比。
正应力分布规律:
1. 中性轴上的点应力为零;
M
2. 上下边缘的点应力最大,其余各 点的应力大小与到中性轴的距离成
正比。
M
中性轴
F
二、计算公式 F
mn
1. 变形几何关系
解:( 1 )求支座反力
12.75
kN m
( 2 )作弯矩图
max
M
max
Iz
y1
M max W1
max
M
max
Iz
y2
M max W2
(8 - 8) (8 校核哪个截面?
例 2 铸铁梁受荷载情况如图示。已知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Iz=40 3×10 - 7m4 ,铸铁抗拉强度[ σ +] =5m0MPa ,抗压强度
的情况,公式仍然适用。
( 2 )公式是从矩形截面梁导出的,但对截面为其它对称形状(如工
字形、 T 字形、圆形等)的梁,也都适用。
M max WZ
梁弯曲时,其横截面上既有拉应力也有压应力。对于中性轴为对称 轴的横截面,例如矩形、圆形和工字形等截面,其上、下边缘点到 中性轴的距离相等,故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在数值上相等,可 按左式求得。
一般情况下,梁的强度计算由正应力强度条件控制。
在选择梁的截面时,一般按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选好 截面后,再按剪应力强度条件进行校核。
对于细长梁,按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截面或确定许用荷载 后,一般不再需要进行剪应力强度校核。
在下列几种特殊情况下,需要校核梁的剪应力:
( 1 )梁的跨度较短,或在支座附近有较大的荷载作用。 在此情况下,梁的弯矩较小,而剪力却很大。 ( 2 )在组合工字形截面的钢梁中,当腹板的厚度较小 而工字形截面的高度较大时,腹板上的剪应力值将很大 ,而正应力值相对较小。 ( 3 )木材在顺纹方向抗剪强度较差,木梁可能因剪应 力过大而使梁沿中性层发生剪切破坏。

梁的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梁的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8、5梁得主应力
工程中得梁,例如图8—24所示得钢筋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除了跨中
产生竖向裂缝外,支座附近还可能发生斜向裂缝。

这说明,最大应力未必处处都发生在横截面上,在某些斜截面上也存在导致梁破坏得应力。

为了确定粱受力后究竟哪个截面、哪一点得上应力最大,以便进一步判断梁得强度,就必须研究粱内任意点在各个斜截面上得应力变化情况,即一点得应力状态。

本节仅对等直粱平面弯曲时一点得应力分析及主应力强度条件作简单介绍。

图8—24
1、梁内一点斜截面上得应力
当研究梁内任意一点A斜截面上得应力时,可以围绕A点截取一个极其微小得正六面体abcd如图8-25所示。

单元体得左、右面为横截面,上、下面与中性层平行,前、后面平行于纵向对称平面,单元体得边长为无限小,可以认为各平面上得应力就是均匀分布得,且平行面上得应力就是相同得。

单元体两横截面ab、cd上得应力σ与τ分别为
,
单元体上、下面ab、cd上得应力σ与τ可由剪应力互等定理得到如图8-25(a)。

图8—25
2、梁得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
σ
就是α得函数,可以用求极值得方法求得它得最大值与最小值。

取导数并α


【例8-8】求图8-26 (a)所示梁内某点单元体得主应力值及其所在得位置.
图8-26。

梁的应力状态分析_主应力轨迹线

梁的应力状态分析_主应力轨迹线
§7-4
梁的应力状态分析 主应力轨迹线
下图 表示一受任意横向力作用的矩形截面梁, 在横截面
m–m上, 分别围绕 1、 2、 3、 4,、5 五点各取出一单元体。 假设该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都是正值。
P1
1 3 5
m
P2
q
2
4
m
P1
1 3 5
m
2
P2
q
4
m
D1 A2 C D2
σ3
1
σ3
A1
P1
横截面上=0的各点处, 迹线的切线则与梁的轴线平行或正交。
1 x 2 2
2 2 x x 2
1 x 2 2
2 2 x x 2
可见,梁内任一点处的两个主应力必然一个为拉应力, 一个为压应力,两者的方向互相垂直。
1 3 5
m
2
P2
q
4
m
σ
2 2
D1
3
A2
2α 0
O C
A1
σ1
α0
D2
P1
1 3
5
m 2 4 m
P2
q
τ
σ3
3 3
D1
2α 0 90
0
x
A2
O
C
A1 σ
σ1
0 α 0 45
D2
P1
1 3 5
m 2 4 m
P2
q

σ3
4 4
D1
x
A2
D2
o

σ1
α0
C
A1
2α 0
P1
1 3 5

梁的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梁的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梁的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的计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主应力。

主应力是指物体在其中一点上的三个正交方向上的应力分量,分别称为主应力。

根据结构力学的理论,梁的主应力是由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两个分量组成的。

对于弯曲应力,我们可以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受力和边界条件来计算。

弯曲应力的大小与梁的几何形状有关,通常使用梁的截面属性(如截面面积、截面惯性矩等)和材料属性(如弹性模量、截面的变形限制等)来计算。

例如,如果梁受到均匀分布的弯矩作用,我们可以使用经典的梁理论公式来计算出梁的弯曲应力。

对于剪切应力,可以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受力和边界条件来进行计算。

剪切应力的大小取决于梁上受到的剪力大小以及截面形状。

例如,当梁上受到均匀分布的剪力时,可以使用梁的剪力公式来计算出梁的剪切应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梁的主应力是如何计算的。

主应力的计算可以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方法进行,根据梁上各点的应力状态来求解。

解析方法通常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梁,例如,直线梁和简支梁等。

数值方法则适用于复杂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梁,例如,曲线梁和悬臂梁等。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边界条件,如梁的支座情况、受力位置和方向等。

这些边界条件将直接影响梁上各点的主应力分布。

最大剪应力是指在梁上发生最大拉切应力的位置处的剪切应力值。

要计算最大剪应力,我们可以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解析方法通常需要对梁进行假设和简化,例如,假设梁为线弹性材料、截面积分布均匀等。

数值方法则适用于复杂的梁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例如有限元法。

在计算最大剪应力时,我们需要考虑梁上各个位置的剪切应力分布。

通常,剪切应力沿着截面发生变化,最大剪应力往往出现在梁截面上的一些特定位置。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公式,并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梁的几何形状、受力和边界条件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合理选择材料的性质参数和梁的参数。

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梁的材料的力学性质参数以及力学模型的适用范围。

建筑力学第12章梁的应力

建筑力学第12章梁的应力
n
b1b2 yd bb2 dx
d 1 dx
m
o1 b m1
o2
y dx

y
b2
b1 n1

——纯弯曲时应变分布规律

y

z M
Hooke定律: E
E E
y
dA

——纯弯曲时应力分布规律
沿梁高线性分布,中性轴上为零,外边缘上最大
E 中性轴必然通过截面的形心
强度条件: 1- 2+ 3
适用于脆性材料
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破坏条件: max 达到危险值
max 1 3
2
强度条件: 1 3
适用于塑性材料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引起单元体形状改变的能量超过危险值 破坏条件:
强度条件: + - 1 3
2 1 2 3
适用于塑性材料
l
+
100kN 100kN 2m 2m 2m
-
q
* z *
*
I z: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b:横截面的宽度
QS Izb
b h2 2 * * * Sz A y y 2 4 h 1 h b y 2 2 2 1 3 I z bh 12
* z
* z
y
m2
3.6 kN
m
3.6 kN
m
max
5m
M max Wz
M max
1 2 1 ql 3.6 25 11.25 kN m 8 8
W z 2 39.7 103 79.4 106 m 3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是多少?
F1
F2
q
80
B
B
A
B
C
3m 34 3m
6m
22
4
300
D
z
14
50
ab
148.5
200
12 36
最大拉应力发生在B截面上

14

最36大压1 0应31力6.发355M生0P在a1F4s=8.05的截10面3上
391850M0P1a04
ab线上最大切应力发生在BC段
h2
工字形梁腹板上的切应力分布
讨论
4、当B=10b, H=20b, t=2b时
max /min=1.18, 大致均匀
分布
Hh
t b
z
5、腹板上能承担多少剪力?
积分 得 ——
B
总剪力的95%~97%
y
近似计算公式: Fs
bh
工字形梁翼板上的切应力分布
沿剪力Fs 方向的 切应力分量
z
沿翼板宽度方向
切应力分量
z

FsS z Izt
z
翼板上两种方向的切应力与腹板上 切应力相比较小,工程上一般不考虑
圆形梁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
z
max
实心圆截面:
最大切应力在中性轴上
max

4 Fs 3A
空心圆环:
最大切应力在中性轴上
max
2 Fs A
工字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d z


Fs
(y)

Fs Izb

B 8
(H
2
h2)
b h2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上的切应力同时存在,且两者大小相等。这些水平切应力在梁的上、下表面处必须为零, 除非在上、下表面处还作用有可以平衡这些切应力的边界面力。因此切应力必定在梁内某
8
处达到最大值。
为了确定水平切应力随垂直位置 y 而变化的规律,可从梁中高于中性轴为 y 处切出一
宽为 d x 的自由体,如图 9 所示。设自由体左端横截面上的弯矩为 M (x) ,右端横截面上的
矩形横截面,其 I 值为:
∫ I = h/2 y2b d y = bh3
−h/ 2
12
(5)
从式(4)解出梁的曲率 v,xx 为:
v, xx
=
M EI
(6)
3
5、将式(6)代入式(3),即可得到应力的直接计算式:
σx
=
−yE
M EI
=
−M I
y
(7)
最后得到的正应力表达式(7),与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表达式τθ z = Tr/ J 相似:横截
y = ∫A y d A ∫A d A
因此 y = 0 ,也就是中性轴通过梁横截面的形心。经过思考,这一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
在中性轴上方受压侧和下方受拉侧的应力都以相同的变化率线性地增加,仅当中性轴正好 通过形心时,这些应力才能自相平衡,使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保持梁在水平方向的平衡。
压应力和拉应力虽可互相平衡使得水平方向无合力,但是这些应力还会产生一个逆时
梁的应力
MA 02139,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David Roylance
引言
2000 年 11 月 21 日
为了弄清楚梁由弯曲载荷而引起的应力,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伽利略曾经研究过 这个问题,但通常认为,我们今天应用的理论主要由伟大的数学家欧拉,L.(Leonard Euler 1707-1783)所创建。我们下面将讲到梁在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变化规律:在下(或上)边 缘处拉应力达到最大值,靠近中性层时拉应力渐减,在中性层上应力为零,到上(或下) 边缘处达到最大压应力。梁在横截面上也有切应力,但是当梁的跨度与梁高之比很大时, 切应力与正应力相比往往可以忽略不计。当梁受到不同载荷的作用或是梁的横截面形状不 同时,其横截面上应力的计算方法,恐怕是简明的材料力学教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了,我们 将在下面详加论述。学习这一理论前,要求读者已具备画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能力,相 关知识可参见前面的模块(如模块 12)。
最大正应力:
( ) σ
x
=
c2d
4
+
3d2c +6abd+3ab2 wL2 4abcd3 +6ab2cd2 + 4ab3cd
+
a2b4
在实际运算中,每一步求解都得到一个具体数值,而不是代数表达式。
在纯弯曲情况下,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没有横向或轴向的内力,仅有正应力σ x ,
其值由式(7)给出。所有其他的应力都为零,即σ y = σ z = τ xy = τ xz = τ yz = 0 。但是由
弯矩出现在与墙相连的固定端,容易求得其值为 Mmax = (wL)(L/ 2) 。随后可用式(7)求
应力,但要先知道中性轴的位置,因为 y 和 I 值都由中性轴位置而定。 用“组合图形定理”(见习题 1)可求出梁的底部到过形心的中性轴的距离 y 。该定理
指出:若总图形由若干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则总图形的形心到任一轴的距离,等于各个 简单图形的面积与其形心到该轴的距离的乘积的代数和除以这些图形面积之和(即总图形 的面积):
注意到与 Pcr 与 L2 有关,所以屈曲载荷与杆长的平方成反比。
既然杆长对屈曲载荷有如此明显的影响,就不难理解横向支承对预防屈曲的重要性了。 如果在梁的中点处加支承(见图 7)以消除中点处的挠度,将迫使屈曲形态下挠曲线的波
长变为 L ,不再是原来的 2L 。这相当于梁的长度减半,从而使临界屈曲载荷增至原来的四
正应力
梁在正弯矩的作用下,其轴线将会变成一条向上凹的曲线。直觉告诉我们,这意味着
靠近梁顶部的材料在 x 方向(即轴线方向)受压;而梁的底部区域则受拉。在压缩区和拉
伸区之间的过渡线上,应力为零,这条线就是梁的中性轴。像粉笔和玻璃这一类抗拉能力 差的材料,将先在梁底部受拉表面产生裂纹,然后裂缝扩展,直至最后断裂。如果材料抗 拉能力强而抗压能力弱,梁会先在顶部受压表面发生破坏,这一现象可以从木条压弯时的 外表纤维的屈曲中观察到。
4、平衡关系:由于梁在轴向( x 方向)不受外载荷的作用,于是,由正应力σ x (图
2 所示)引起的总的轴向力必须为零,可用下式表示
图 2 梁的力矩平衡和力平衡
2
要上式成立,必须
∑ ∫ ∫ Fx = 0 =
σ
A
x
d
A
=
A− yEv,xx ຫໍສະໝຸດ A∫A y d A = 0
而中性轴到横截面形心的距离 y 为:
v,xx ≡ d2v/dx2 是梁的挠曲线的斜率的变化率,是“斜率的斜率”,称为梁的曲率。
3、本构方程:由于应力是直接从胡克定律
σ x = Eε x = −yEv,xx
(3)
求得的,这就限定由此得出的结果只适用于线弹性材料。上式表明,梁横截面上的轴向正 应力也像线应变一样,从中性轴上的零值线性地增加,在梁横截面的上、下边缘处达到最 大值。
于泊松效应,除了线应变 ε x 外,还有其他方向的线应变。泊松效应并不会引起切应变,
γ xy = γ xz = γ yz = 0 。各个方向的线应变为:
[ ( )] εx
=
1 E
σx
−ν
σ
y
+σz
= σx E
[ ] εy
=
1 E
σy
−ν (σ x
+σz )
= −ν
σx E
[ ( )] εz
=
1 E
σz
x 的导数来近似1,于是 x 方向的位移为:
u = − yv,x
(1)
( ) 式中的逗号表示对其后的变量求导数 v,x ≡ d v /d x 。中性轴上方的 y 值为正,但中性轴在
1曲率的精确表达式是
当分母中导数项的平方与 1 相比很小时,就得出θ ≈ dv / dx 。
1
梁内的位置尚未确定。
图 1 梁弯曲时的几何关系
切应力
如前所述,横向载荷引起的梁沿 x 轴方向的拉、压应变使梁弯曲。另外,横向载荷引
起的剪切效应有使横截面沿截面的切线方向相对滑动的趋势,如图 8 所示,与扑克牌相对
图 8 粱弯曲时的剪切位移
滑动的情形十分相似。与剪切作用相关的切应力τ xy 合成铅垂方向的剪力V 。现研究梁横 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规律。由于τ xy =τ yx ,横截面上某点处的切应力必定与过该点的水平
−ν
σx
+σy
= −ν σx E
这些应变也可以用曲率来表示。从式(2)可得,梁沿着轴向的曲率为:
v, xx
=
−εx y
梁同时还有横向(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曲率,其值由下式给出:
v,zz
=−
εz y
=νεx y
=−νv,xx
这种横向弯曲如图 5 所示,称为鞍形弯曲。如果你用手指弯曲一块“红珍珠”牌橡皮,就 可看到这种弯曲。
针方向的力矩,此力矩必须等于该横截面上的弯矩值 M(x) ,这一结论从对 O 点的力矩平
衡方程就能看出:
∑ ∫ Mo
=
0=M+
σ
A
x

y
dA
∫ ( ) ∫ M =
A
yEv,xx
⋅ y d A = Ev,xx
y2 d A
A
(4)
图 3 矩形横截面的惯性矩
∫ 式中, y2 d A是矩形对水平形心轴的惯性矩,记作 I 。对于图 3 所示的高为 h 、宽为 b 的
面上的正应力在中性轴上为零,随 y绝对值的增加而线性地变化,到上、下边缘处达到最
大值。正应力与横截面的惯性矩成反比,与材料的性质无关。正如设计师喜欢用空心的驱
动轴以得到最大的极惯性矩 J 一样,梁的上、下表面处常带有宽的翼缘,以增加惯性矩 I 。
图 4 T 形截面悬臂梁
例 1 T 形截面悬臂梁的尺寸如图 4 所示,梁上均布载荷的集度为 w N m。梁的最大
∑ y = i Ai yi ∑i Ai
对本例,上式即
y = (d /2)(cd)+(d +b/2)(ab)
cd +ab
组合图形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其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分别为 ab3 /12 和 cd3 /12 。应用“平
行轴定理”(见习题 3),可从这些惯性矩进一步求得各组成部分对通过组合图形形心的水
平轴的惯性矩。该定理指出:若任意轴 z′平行于过图形形心的轴 z ,两轴间的距离为 d , 则图形对 z′轴的惯性矩 Iz′ 等于图形对 z 轴的惯性矩 Iz 加上图形面积 A 和距离 d 平方的乘
v = c1 sin
P EI
x
+
c2
cos
Px EI
因为在 x = 0 和 x = L 处挠度为零,显然 c2 必须等于零。此外,在上述两处正弦项必须为 零,这就要求长度 L 恰是正弦函数半波长的正整数倍:
n = 1时,得到能使梁变弯的 P 的最小值,即临界屈曲载荷 Pcr
Pcr
=
π 2EI L2
(11)
引起的一种弯曲现象。现研究图 6 所示两端铰支、受到轴向压力 P 作用的梁,一个偶然的 侧向载荷或横截面的缺陷,使梁产生横向偏移 v , 于是 P 力在梁的各横截面上引起的弯矩

M (x) = P v(x)
(9)
梁自身的刚度有消除这种偏移、并重新恢复原来直线形状的趋势,但是弯矩的影响使梁产 生更大的偏移。这好比是一场“对抗”,看哪种影响胜出。如果弯矩使偏移增加的趋势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