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的婚俗制度中的伦理思想
摩梭人婚姻制度
摩梭人婚姻制度
摩梭人是中国云南省泸水市境内的一个民族,以其特殊的母系社会和走婚制度而闻名。
摩梭人的婚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母系社会:摩梭人实行母系社会,家族血统由母系传承。
儿子在成年之后仍然居住在母亲家中,而女儿则继承母亲的财产和姓氏。
走婚制度:摩梭人实行走婚制度,男女之间不建立夫妻关系,而是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男女可以在夜间相会,但在白天则各自返回自己的母亲家中。
父亲通常不和孩子共同居住,而是继续生活在自己母亲家庭中。
母系家庭:摩梭人的家庭结构是以母系家庭为主,家庭的主要责任和权力归于母亲和女性。
男性在家庭中地位相对较低。
摩梭人的婚姻制度和家族结构都与传统汉族社会不同,体现了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些特点在当代的摩梭人社会中仍然存在,但受到现代化和外部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摩梭人家庭婚姻制度的人类学解读
2008年11月第25卷第6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unnan Nati onalities University Vol 125,No 16Nov .2008【收稿日期】2008-07-12【作者简介】刘芳(1965-),女(苗族),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副教授,法学博士。
【文化人类学】摩梭人家庭婚姻制度的人类学解读刘 芳(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21)摘 要:从人类文化生活的生境适应性理论重新诠释摩梭人的家庭婚姻制度的由来,可以知道它是由摩梭人历史上的社会经济特点决定的,而不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现象。
研究认为:在自然生境条件下具有游动型经济文化特征的族群,其女子的社会作用呈显性倾向,而具有农耕型定居特征的族群,其男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则具有显性特征。
摩梭人的半游动半农耕之“马帮文化”成就了摩梭人的社会特点和价值取向,使其家庭生活和婚姻制度具有游动型经济文化特征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摩梭人;“马帮文化”;婚姻家庭制度;解读【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7X (2008)06-0020-04 摩梭人是我国纳西族的支系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左所和木里县交界的泸沽湖周围。
几十年前这里就以“母系社会”名闻遐迩。
近年来随着各方游客纷至沓来,使摩梭人社会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摩梭人的家庭称“自杜”,即以母系为主的血缘大家庭,它既是一个血缘单位,又是一个生产生活的实体,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共有一个墓地。
财产由“老祖母”掌管。
实行“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即“阿夏婚姻”。
这就是所谓的“无夫无父”的社会。
在这一特质的社会里,由于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后代的血系就只有通过母系来决定。
[1]一通过对各种人类社会的考察,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有游动性经济文化特征的民族中,由于男子一般具有游牧、狩猎、征战和商贸的行为特色,男子的作用就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财富来源的不稳定性(他们创造财富的方式是以游动来实现的),二是不断的游动性特征使之难以在相对稳定的领地内(族群、家族、家庭等)产生稳定的支配作用,而财富的储存、使用以及种的稳定繁衍的重任必然由女子承担,女子在固定的领地内(家族、家庭为单位)的作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023年关于1摩梭族的婚恋观
摩梭族的婚恋观摩梭族的婚恋观(上)摩梭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大理州的中甸县等地。
摩梭族以其独特的母系社会和“走嘴”婚姻制度而闻名于世。
摩梭族的婚恋观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摩梭族的婚姻制度是以母系为基础的。
摩梭族的家庭以母系家族为单位,一般由祖母(或称摩梭族的“家母”)统治。
而父亲则没有太多的作用,在家庭中地位较低。
这种母系社会在摩梭族的婚恋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摩梭族的婚姻关系是基于“同居”而非婚姻登记的方式建立的,女性在家庭中具有决策权和主导地位。
其次,摩梭族的婚姻观念注重自由恋爱和平等交往。
在摩梭族的传统观念中,男女没有婚姻的束缚,可以随意交往,自由选择伴侣。
他们认为,婚姻是男女双方自愿而自由选择的,当然也可以随时结束。
因此,摩梭族的婚姻观非常注重平等和自由,男女之间没有太多的压迫和束缚。
再次,摩梭族重视家族和亲属关系。
在摩梭族的婚姻观中,亲属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摩梭族的男女之间不以婚姻来约束,而是通过建立亲属关系来保持联系。
当一对男女决定同居并生育孩子时,男方不进入女方的家庭,而是继续留在自己的母亲家中,女方继续居住在自己的家庭中。
这种模式被称为“走嘴”,意思是男性在晚上到女性的家中,然后在清晨离开。
这样的关系既保持了家族的纽带,也保持了女性的独立和自由。
总的来说,摩梭族的婚恋观念与传统的婚姻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更加注重自由、平等和亲属关系,在这样的观念下,男女之间没有太多的束缚和压迫。
摩梭族的这种婚姻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特点。
摩梭族的婚恋观(下)尽管摩梭族的婚恋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显得非常特殊,然而,这种特殊的观念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民族关系的交流,一些摩梭族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到外部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
这些年轻人更加开放与自由,接受了现代化社会的婚恋观。
他们更愿意选择传统的婚姻方式,与自己的伴侣进行婚姻登记,建立核心家庭。
摩梭人的禁忌文化与生态伦理观探析
第 40卷 第 5期
宜春学院学报
关键词:摩梭人;达巴教;禁忌文化;生态伦理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 (2018)05-0062-06
TabooCultureandEcologicalView ofMosuoPeople LIAn-hui,Gezeqingzhu
(SchoolofEthnologyandsociology,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TheMosuoPeopleareknownaroundtheworldfortheirwalking-marriagescultureandoriginalmatriar chalclanThetabooculturecontainedintheancientcustomisalsoanimportantpartoftheuniquenationalculture oftheMosuoPeopleInthesociallifeofMosuoPeople,taboosarethemostprimitiveformsofsocialnormsTaboo cultureisreflectedindailybehaviorstandards,religious,sociallife,maritalfamilyandsoon,reflectingthesur vivalwisdom andecologicalethicsofMosuoPeopleFrom thesimplenaturalviewofMosuoPeopleancestors,the influenceoftraditionalreligiontabooonethicsandmoralityisanalyzedFromtheMosuosocietyremainstaboocul tureexplorethefeelingsoftheloveandrespectnaturenaturalintentionFromtheMosuoinharmonywithnaturein themaximum economicvaluetodiscussMosuoecologicalethic,whichhaspositivemoralsignificanceandeconom icvalueformaintainingtheharmonyandecologicalbalanceofMosuoethnicgroup Keywords:MosuoPeople;Dabareligion;Tabooculture;EcologicalEthics
摩梭走婚一种法律社会学分析
摩梭走婚一种法律社会学分析摩梭族是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独特的婚姻习俗——走婚,引起了众多学者的。
走婚是摩梭族的一种传统婚姻制度,男性夜间走访女性伴侣,次日早晨离开,婚姻形式与其他民族大相径庭。
本文旨在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摩梭走婚现象,探究其背后的法律社会学原因、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于摩梭走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
这些研究主要对走婚的起源、历史演变和民族文化背景进行了探讨,但对于从法律社会学角度研究走婚现象的文章较少。
同时,现有研究对于走婚现象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尚缺乏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将从法律社会学角度对摩梭走婚进行全面分析。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收集与摩梭走婚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出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
运用法律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摩梭族村落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一线数据并进行分析。
摩梭走婚作为一种独特的婚姻制度,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法律社会学原因。
走婚现象与摩梭族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
在摩梭族社会中,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一定的权力。
这种传统观念为走婚制度提供了社会基础。
走婚制度是摩梭族为适应云南高原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
由于高原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为了保持家庭的适度规模和节约资源,摩梭族选择了这种独特的婚姻形式。
摩梭走婚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婚姻制度,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走婚促进了摩梭族的家庭团结。
由于走婚只涉及男方和女方家庭,没有传统婚姻中的彩礼和嫁妆等经济压力,从而减少了家庭之间的矛盾。
走婚制度也保持了摩梭族的人口稳定,避免了因婚姻压力导致的生育激增或人口流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摩梭走婚制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代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现代婚姻法律制度的普及,使得摩梭族的年轻一代逐渐倾向于选择更为稳定、正式的婚姻形式。
然而,走婚制度作为摩梭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摩梭人的性文化观
摩梭人的性文化观作者:叶子一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0年第11期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
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
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
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由正门离开。
若于天亮或女方家中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结婚制度。
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
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
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爱情,没有经济联系,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发现性格不合,随时可以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婚姻关系更纯粹,但因此而使得男女关系较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关系中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网络。
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
不管哪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
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
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
现在来讲“阿注”定居婚。
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家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
纳西族婚俗 摩梭人一直传承者怎样婚俗
纳西族婚俗摩梭人一直传承者怎样婚俗
>丽江泸沽湖边的纳西族的一支: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
“阿夏”是摩梭语,意为亲密的情侣。
“阿夏”婚有两种形式,即阿夏异居婚与阿夏同居婚。
阿夏异居婚也叫“走婚”,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关系的男女双方,各自住在自己的母亲家生产生活,只是男方暮来晨往,仅在女方家过夜。
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抚养,其生父与子女不在一个家庭生活,男子与女方在生产、生活、财产上没有必然联系,男子无法定的抚养子女的义务,但生父可与子女经常往来。
男女双方一生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不可同时结交两个,只有跟一个终止了阿夏关系后,才能结交另一个。
阿夏双方结合自愿,离异自由。
阿夏关系保持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年轻时不大稳定,中年以后日趋固定,甚至保持终身,但无论保持多久,男女双方都各居母家。
任何一方不愿再保持关系,或女方闭门不纳,或男方不再登门,阿夏关系即可解除。
另一种阿夏同居婚特点是男女双方各居一家,或是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共同生产生活,养育子女。
这种婚姻同样以情为主,自愿结合,离散自由,双方一旦终止关系,各自回自己原来的家,其家庭成员都会欢迎她(他)回来,子女问题也由双方协商解决,不会引起双方的冲突。
另外,摩梭人地区也有部分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
但有不少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绝大多数家庭为母系大家庭。
家庭成员的血统完全以母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
这种家庭的特点是家庭中男不娶妻、女不出嫁,无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关系,家庭权力分工形式为舅掌礼仪母掌财,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极少分家
现象。
家庭人口一般在20人左右。
德性伦理引导下的婚俗制度与社会运行——以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泥
摩梭 人家 的走婚 关 系受 家长 、亲族 的干 涉逼 迫 不 大 ,也 不 太 注 重 门第 和 身 份 ,选 择 上 较 为 重 视家 族血 统 ( 拥 有 同一 母 系 血 统 的男 女 之 间 禁
法 , 如 果 女 儿 同 意 ,立 即 收 下 男 方 带 来 的 礼 物 并 回 赠 一 条 自 己 亲 自绣 的腰 带 或 是 头 巾 ,之 后 男 女
访 者 表 示 ,他 们 都 是 在 这 些 节 日 中 与 自 己喜 欢 的
女 性进 行情 爱 表 示 的 ,主 要 的方 法 包 括 :1 .向 女 方 赠 予 头 巾 、 衣 服 等 礼 物 ,若 女 方 也 同 意 便 会
员。 ① 在 日常 的 生 活 劳 作 和 社 会 交 往 中 ,通 过 女
“阿 肖 ” 女 子 的 意 愿 受 到 最 大 限 度 的 尊 重——
各 居 母 家 的 走 婚 习 俗 。通 过 走 婚 ,摩 梭 人 的家 庭
得 以持 久 维 系 ,社 会 得 以 正 常 运 行 。 在 摩 梭 人 婚
关 系 的 结 合 与 破 裂 主 要 在 于 女 子 , 只 要 女 方 愿 意
他 们 就 可 以 结 合 ,若 女 方 不 愿 意 ,男 子 不 得 强 求 女 方 。就 对 走 婚 对 象 的 选 择 来 看 ,感 情 是 其 前 提 ,尤 其 是 女 性 对 男 性 的感 情 ,只 有 当 女 方 表 现 出对男 方 的感 情 并 愿 意 接 受 男 方 走 婚 时 , “ 阿 肖” 对 象 方 能 得 以 确 定 。 摩 梭 人 之 间 “阿 肖 ” 关 系 的 结 成 ,一 方 面 维 系 了 感 情 的纯 真 ,另 一 方 面 也 使 摩 梭 人 社 会 运 行 的道 德 风 气 得 以完 善 ,是
浅谈女人交换理论与走婚制度——基于摩梭人的两种性结合方式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姓名田锐学号2014221060002 专业民族学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院、系(所)历史文化学院任课教师陈波考试课程文化人类学经典导读考试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___任课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___田锐2014221060002民族学浅谈女人交换理论及走婚制度——基于摩梭人的两种性结合方式摘要:斯特劳斯的婚姻制度的女人交换理论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却是有适应范围的。
摩梭人的性结合方式与婚姻制度下的性结合方式是有极大差异的,而且反映出的是人类不同社会性结合方式的不同发展方向。
走婚1制度的基础不是女人交换,也不是婚姻制度。
性的结合方式可以是男女双方的婚姻制度,也可以是男女双方的走婚制度,甚至是其它的。
走婚制度与婚姻制度适应于相应的社会体系。
关键词:摩梭人;女人交换;走婚;婚姻概念界定婚姻的定义的版本很多,不同的学者根据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取向等,会有差异较大的定义。
例如法学的婚姻定义就偏向于婚姻法的规定。
此处采用的婚姻定义基本属于狭义型,即:婚姻指男女两性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就是为了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和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夫妻关系。
婚姻关系的成立,意味着夫妻双方彼此存在着各项权利和义务。
性生活只是诸项权利和义务中的一个。
如果男女之间发生性行为,只要未履行特定的某种手续,不符合某时某地的社会规范,并不构成婚姻。
摩梭人的走婚制度属于男女双方发生性行为,却缺乏履行实质性的某种手续,如双方言语上就可达成或解除阿夏关系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因此,这种走婚制度只是一种摩梭人认可的性结合方式,而不属于婚姻制度。
走婚制度代表的是与人类社会主流性结合方式即与婚姻制度不同的性结合方式之一,也许还有更多,例如美国大学生单亲妈妈现象就值得研究。
本文其中一个假设2是:人类的社会本身先于固定的性结合方式而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性结合方式不断适应各自特殊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差异,例如婚姻制度与走婚制度。
摩梭人的性文化观--走婚
睬 。除 非你 在 门外 吆 喝几 声 ,说 明你 是外 来 的客人 ,家 中老人 前导 。因此 .有 的摩 梭 人成 年 后 男女 双 方感 情不 合 ,在 无孩
或 小 孩 才会 给 你 开 门 。家 中成 年 姐 妹 众 多 ,但 来 幽会 的 阿 子前 更 换 阿夏 ”、 “ 阿注 ”是 常有 的事 .而 有 了孩 子后 ,就
天地 里 .也 不是 我 们 常人所 想 象 的那样 每 个女 子都 可 以去 爱 . 每个 男 子你 都 可 以去 求 .他 们 求 爱方 式是 在 生产 劳动 、工 作学
习、走 村 串户 、走 亲访 友 、经 商 与其他 活 动 中进行 的 相 互 了
媒 妁 之 言 ” 的 封 建规 矩 ,更 不 存 在 嫁 鸡 随 鸡 .嫁 狗 随 狗 的说 解 .具 有一 定 感情 基础 之 后 ,相 互交 换一 些礼 物 .如 手镯 、项
也 有 女 方 到 男 家家 居 住 的 .但 后 两 者 并 不 多见 .他 们 长 年 相
守 ,生活 在 一起 .抚 养 着 下一 代 。这 种定 居婚 为 “ 阿注 ”定 居 婚 。 “ 夏 走婚 阿 每 当夜 幕 悄悄 降 临后 .这个 家庭 中成 年 男
人 们就 出去 了 .他 们 当中有 各位 舅舅 、哥 哥 、弟 弟 .各奔 东 西
文/叶子
白天 ,男 女很 少单 独 相处 .只在 聚会 上 以 舞蹈 、歌 唱 的方 式对
意 中人 表 达心 意 。男 子若 是 对女 子倾 心 的话 .在 白天 约好 女子
走婚 是 云 南 省 少 数 民族 摩 梭 人 的 习俗 .摩 梭人 除 了 少数
因为要 增 加家 庭 劳动 人 ! 而 娶妻 或 招婿 外 .基 本上 没 有结 婚 制 Z l
少数民族结婚趣味
走婚最为人熟知的走婚民族就是摩梭人。
现今的摩梭仍具有古代母系社会的遗风,家庭中的成员均是一个母亲或是先祖母的后代。
男的不娶,女的不嫁,长居于母亲身边。
女孩子在13岁成年典礼后便有自己的花房。
摩梭男子在18岁以后,找到心目中的情人,并交换信物后,便可在晚上到情投意合的女方的家投宿。
第二天便回到自己的家里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如其中一方不再愿意维持走婚,只要示意便可结束关系。
若双方走婚一旦稳定及公开后,双方一般不会再与他人走婚。
当女方怀孕产子后,子女仍住女家,姓氏从女家。
此外,父亲会拜访女家,送赠礼物确认自己为生父的身份。
虽然父亲不与孩子一起生活,但会帮助抚养儿女并承担家庭体力劳动的义务。
摩梭家庭里均是母系血缘的亲人,没有父系血缘的亲属。
家庭中所有子女均称母亲的姐妹为妈妈。
现在的摩梭人除了走婚外亦行一夫一妻制。
新郎“出嫁”塔塔尔人的婚礼有与众不同的传统风格,他们的婚礼不是在新郎家举行。
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的“嫁妆”(如炊具和食物等)送到女方家。
等到举行新婚仪式之日,新郎在伴郎等人的陪同下,坐上马车,兴高采烈地前往女家;而此刻女家大门却紧闭着,新郎和伴郎要先绕着院转一圈,然后来到门前,新郎献过礼物才能进去完婚。
婚后,一对新人要住在女家一段时间,有的甚至到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才能共同返回夫家设宴庆祝,整个礼婚仪式至此才告一段落。
新郎在婚后要住女家一段时间的习俗,流行于拉祜族、高山族及布朗族等。
这种习俗实际上是男方对女家损失一名人力而作出的补偿。
转房转房是古时在怒族、彝族、景颇族、白族、佤族的婚姻制度中曾流行过的一种婚姻制度。
例如怒族社会就有“兄妻弟妇”的转房习俗,即兄死,弟可娶其嫂为妻;弟死,兄可纳其弟媳为妻。
怒族的这种转房制度是遵循先内后外、由近而远的原则。
即无论兄或弟死后,寡妇必须先由死者的兄或弟选择,只有在死者兄弟不愿意时,寡妇才可改嫁他人。
即使改嫁他人,也要先在死者家族的近亲中挑选,如无合适人选,才能在征得死者家族的同意后,嫁给外人。
婚姻不是一个合理的安排,探秘暮合晨离的走婚制度
婚姻不是一个合理的安排,探秘暮合晨离的走婚制度总所周知,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但中国人口众多,又是个多民族综合体,因此,有个别少数民族的婚姻制度就排除在外,你比如摩梭人的走婚制度。
古老而神秘的摩梭人主要聚居于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地区,人口大约四万左右。
两千多年来,一直延续着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晨离、松散和谐的两性走访制度,即走婚。
大姑娘小伙子互通心意后,由男方到女方家中幽会,第二天一早再离开。
走婚夫妻不需要住在一个固定的“家”里,只在夜晚相见。
有的人一次走婚就是一辈子,但如果两人中有谁想结束这段关系也没问题,好聚好散,开始下一次走婚。
走婚夫妻不会有任何经济物质上的考虑,开始或结束一段关系,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感情。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在举行过成丁礼(13岁)后,就可以开始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伴侣。
当两人确定了对彼此的感情之后,男子会在晚上到达女子的花楼。
一种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外。
男子不能从正门进入花楼,而是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
晚上约会,白天离开。
这种松散的缔结模式,导致了每一名摩梭人都是和母亲以及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家里没有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等角色。
走婚是相当自由的,双方的感情,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喜欢谁就和谁养一个孩子,在孩子满月时,父亲也会举办宴席,确认与孩子的关系,避免乱伦。
千百年来,走婚的起源已不可考,但宗教与神话传说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摩梭人的宗教信仰里,以各类女神为代表的神灵,过得就是这样一种“走婚”生活。
在摩梭人的观念里,神的生活方式无疑是最先进的生活方式,所以大家纷纷向自己崇拜的神灵学习,走婚的习俗也就这样代代相传,发展成了今天的模样。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基础,才能孕育出“走婚”这样的婚恋习俗?摩梭族人又为什么千百年来始终坚持延续着“走婚”的传统呢?在现代普遍的父权社会的大环境中,摩梭族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母系氏族。
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
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1. 你知道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有多特别吗?就好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小世界。
比如,他们实行走婚,男方晚上到女方家过夜,天亮就离开,这多有意思啊!2. 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啊,那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这不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男女之间凭借感情维系,没有那么多繁琐的规矩,多自由啊!你想想,要是咱们也这样,会怎样呢?3. 哎呀呀,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真的很神奇呢!他们的走婚形式,难道不是像在感情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吗?就像阿妹和阿哥,他们凭借着心中的爱意相处。
4. 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哇,那简直是独树一帜!他们的爱情就像自由的飞鸟,不受过多束缚。
比如说,他们不用考虑太多物质条件,纯粹因为喜欢而在一起,这多难得呀!5. 你晓得不,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好特别哟!这就像是为爱情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像村里的小花和小强,他们按照走婚的方式,感情还那么好,真让人羡慕!6. 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呀,真的是让人意想不到呢!就好比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他们走婚时的那种情感,不就是最珍贵的宝物吗?7. 哇塞,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可真是太有魅力啦!这不就跟一场浪漫的游戏似的,男女之间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你看他们在走婚中享受着爱情,多让人向往啊!8. 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那可真是让人觉得新奇极了!就好像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比如说他们走婚中那种纯粹的喜欢,不就是这个世界里最美的光芒吗?9. 嘿,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真的超特别呢!简直像是为爱情量身定制的。
像他们那样自由地选择伴侣,多让人佩服呀!10. 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啊,真的是与众不同!那就是他们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
他们的走婚,难道不是像一首动听的情歌,传唱着他们的爱情故事吗?我觉得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制度非常独特且有魅力,它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情感维系方式和生活态度,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多种可能性。
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母系氏族婚姻制度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一种婚姻,它们的核心一样: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男女在性选择上平等的反映。
传统摩梭在长辈姐妹兄弟前,火塘边有关性的一切话题都是害羞的;走婚纯属个人私事,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只在夜间相聚,白天装作不知此事。
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
泸沽湖海口酒店价格查询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
湖面海拔约,面积约。
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也有部分纳西族人。
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朴,无论是成丁礼、阿肖婚、母系家庭、丧葬,都是绝无仅有的。
每个礼仪,每种风俗,都是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一支支优扬动听的牧歌,无不充满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从而给人以遐想与思忆。
“走婚”即走访婚,摩梭语"色色",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外界较多宣传和泸沽湖湖岸曲折,森林密布,六个小岛给人以无限悠远的遐想。
这是我国西南高原上的承德酒店价格查询一颗诱人的明珠,摩梭人称它为“谢纳米”,意思是“母湖”,母亲的湖。
她像一个古朴、宁静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环绕的怀抱之中,又像造物主藏在这里的一块硕大的蓝宝石,一面光彩照人的天镜。
关注的;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偶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被俗称为"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性关系的亲密情侣,由于摩梭无文字,只能用汉字的"阿肖"称谓,但也不能确切表达"色色"的意思;有的书上称为"阿注",是不确切的,那只用于一般朋友之间的称呼。
乡村婚礼(37)摩梭族传统婚礼
乡村婚礼(37)摩梭族传统婚礼
摩梭族婚俗
生活在四川和云南摩梭族婚俗交界处的泸沽湖湖畔的摩梭族,摩梭族据说是中国最后一个母系社会,与以往大家熟知的“重男轻女”思想不同,在他们那里,孩子的姓氏都跟随母亲,并且女孩比男孩更受欢迎。
摩梭族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却也是一个未被国家识别的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交流语言。
据了解,摩梭人到了13岁就被认为是成年人了,成年后便可以谈婚论嫁。
但是他们的谈婚论嫁方式却比较特别,也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方式,一般16岁以后才可以进行走婚,这个方式特别简单,几乎不需要准备任何东西。
那怎么进行“走婚”呢?青年男女在白天通过集体活动展现自我,包括唱歌、跳舞等向自己心仪的一方表露心声,然后培养感情基础,当双方二人都同意后,男方便可以在晚上进入女方房间,并在天亮之前离开。
如果女方怀孕,男方并不需要承担责任,可以说这种“走婚”只谈感情,没有任何附属经济条件。
女方若是生下孩子,男方也不需要赡养孩子,均由女方抚养,当然父亲和子女之间都知晓对方的情况。
此外,当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他们还可以再次进行走婚,并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这在我们看来是难以接受的,在摩梭族却已经成为了习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之后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定的民族共有56个,然而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并不包含在其中,摩梭族作为这样一个神秘的民族让我们第一次见识到,当人类发展到今天,
竟然还有如此奇葩的结婚形式,这或许也是它让中外学者和驴友们最感兴趣、最想探索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摩梭人走婚风俗简介
摩梭人走婚风俗简介摩梭人的风俗:摩梭人是一个勤劳、美丽而又神秘的民族,国家把她们划为纳西族,认为她们是纳西族的分支,除女性的地位较高这一点外,她们很多的风俗习惯与纳西族并不一样,摩梭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
杨二车娜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摩梭人。
摩梭人女性的地位要高于男性,家里大小事情都由女人说了算,家庭的财政大权由祖母掌握,祖母去世后,传给家中的长女。
家中的男子,即阿舅负责教育子女、安排家中各项事务等。
摩梭人最神秘的是她们的婚姻制度,即我们所说的“走婚”,摩梭人的小阿妹长到13岁的时候,都会举行一个成年礼,从此就会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即花房,从此就可以开始走婚,解放前,摩梭人都是从13岁开始走婚的,解放后,听取了有关专家的建议,从18岁开始走婚,但小阿妹的成年礼仍然在13岁举行。
摩梭人的男子一生都没有自己的住房,走婚前,在祖母房间内打地铺,开始走婚后,在女方家住宿。
现在,摩梭人的婚姻都是公开的,并不会出现一个男子走婚两家的情况。
当一对男女情感相投,准备开始走婚时,会先告诉双方的父母,只有当双方父母都同意后,才会开始走婚。
外面传言摩梭人结婚时没有结婚证,离婚时也没有离婚证,导游告诉我们,摩梭人走婚时确实没有结婚证,但离婚证存在,当男女双方不准备继续走婚时,会到当地政府办一张离婚证。
走婚所生的子女,由女方抚养,所有的男人都不抚养自己的小孩,而是抚养外甥。
虽然男子不抚养自己的孩子,但现在摩梭人中还是存在一个叫“认子礼”的仪式,当孩子大了的时候,孩子的父亲会带着邙牛、羊等礼品去认子。
现在在摩梭人中的婚姻大概有如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即是普通的走婚,占绝大部分。
第二种是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摩梭妇女并不象以前生许多孩子,一般只生三到四个孩子,当一个家庭中所有阿妹所生的下一代子女全是男性或全是女性时,这样的话,下一代中就会出现无人当祖母或阿舅的情况,这时需要从其她家庭中招进一个女姟或男孩,以备将来在这个家庭中承担祖母或阿舅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梭人的婚俗制度中的伦理思想
作者:陈晓纬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9期
摘要: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具有强烈的母系社会运行的制度痕迹,遵循着摩梭人的民族习俗和文化禁忌,以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引导下的婚俗制度与社会运行。
无论作为习惯法还是本土资源,走婚制都将对法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安定与和谐。
关键词:摩梭人;婚俗制度;民族法学
一、摩梭人特殊的母系社会
摩梭人主要居住在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的泸沽湖畔,自称“纳”、“纳日”、“纳恒”等。
摩梭人不是一个少数民族。
他们是遗留在西南地区蒙古族的一个别称。
但摩梭人并不承认,摩梭人的叫法是来源于他們的古朴民风。
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实行“走婚”。
成年的男女青年若彼此中意,男方就借着黑夜摸进女方住的小楼,并在天亮前又缩回自己家,。
摩梭人是一种以母为大、以女为尊的母系大家庭结构,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为人类社会保留了最后一份母系文明传统。
二、特别婚俗制度—走婚制
摩梭人是我国纳西族的支系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左所和木里县交界的泸沽湖周围。
摩梭人以“母系社会”、“走婚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于摩梭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向选择,即半游动半定居且伴有向定居的倾向,并通过男子的行为模式表现出来的游动性经济文化特征决定了摩梭人的特殊家庭形态和婚姻,即“走婚”婚姻范式的出现。
尽管这一表现方式有其族群的特殊性,但其本质仍然具有人类社会的普同性特征。
在日常生活劳作和社会交往中,通过女性感情的主导,互有情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结成“阿肖”关系,摩梭人的婚姻关系得以确立,在这个关系中,女方被称为“阿夏”,男方被称为“阿注”。
(一)“阿肖”对象的选择
在摩梭人的走婚制中,对象的选择是女性主導下的情感识别。
摩梭人的走婚关系受家长的干涉逼迫不大,也不太注重门第和身份,选择上较为重视家庭血统,除此以外,女子们还比较重视对方的人品、外貌、才华等,在结交“阿肖”关系中,女子的意愿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阿肖”关系的结合与破裂主要在于女子,只要女方愿意他们就可以结合,若女方不愿意,男子不得强求女方。
就对走婚对象的选择来看,感情是其前提,尤其是女性对男性的感情,只有当女方表现出对男方的感情并愿意接受男方走婚时,“阿肖”对象方能得以确定,摩梭人之间“阿
肖”关系的结成,一方面维系了感情的纯真,另一方面也使摩梭人社会运行的道德风气得以完善,是一种女性主导下的情感识别。
(二)“阿肖”关系的确立
转山节、转海节是摩梭人的重要节日,同时也是男女之间结交“阿肖”关系的好时机。
男性在节日中与自己喜欢的女性进行情爱表示的主要方法有:向女方赠与头巾、衣服等礼物,若女方也同意便会主动从男友身上“抢”走一支笔或是赠予自己绣的腰带;或者看到自己中意的女孩后,请人实行“佐佐噶”的礼节---男子要请人带着给女方的糖、头巾、茶叶等物品去女方家阐明想要与女孩结交的来意。
这时候,女子不会出来见这个“媒人”,而是由其母亲或者舅舅出来接见,母亲要事先征求女儿的看法,如果女儿同意,立即收下男方带来的礼物并回赠一条自己亲自绣的腰带或是头巾,之后男女便可结交“阿肖”关系了。
摩梭人的“阿肖”关系确立首先是一种彼此的爱慕,但这种爱慕并没有冲破理智,而是要通过正式的
社会规范“佐佐噶”之后,双方才能正式确立关系,属于社会礼仪规范下的情爱融合。
(三)“阿肖”关系的维系
摩梭人的走婚制度的维系是靠社会规则和文化习俗的双重制约。
摩梭人的走婚有许多既定的社会规则,首先,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摩梭母系家庭中的年轻男子就会来到自己的“阿夏”家,而家中的女子在忙完了一天的事务后都会留在自己家中的“花房”(摩梭人家特别为成年女子为接待自己的“阿注”而修的阁楼)里等待自己白马王子的到来。
这时,家中年长的舅舅、祖母、母亲和小孩子们就会自动避开不管院中之事。
其次,摩梭人一般是由十多口人构成的母系大家庭,所以家中的年轻女子就会有很多个来往的“阿注”也会有很多个,但是不必担心她们会错情人,她们有自己的传情幽会暗号,当男子来访时她们会对上自己的暗号,只有暗号对应时,女子们才会打开“花房”的窗子让自己的“阿注”爬进去。
三、“无夫无父社会”不是畸形的
关于摩梭人社会中到底存不存在婚姻家庭制度,理论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摩梭人是一个“无夫无父”的社会。
北京大学的蔡华教授在《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中反驳了人类学家关于家庭和婚姻具有普遍性的传统观点,他认为摩梭人的性行为和家庭构成与已经定义的婚姻和家庭特征不相符合,所以他认为这是一个无夫无父的社会,即每月婚姻与家庭的社会。
许多人类学家也对此表示认同。
另一种观点是,摩梭社会与普通社会相似是存在父亲和丈夫的,只是形式上有些不同。
美籍华裔人类学家施传刚教授在《摩梭是“无父无夫的社会”吗?》中说:“相当大一部分摩梭人有丈夫或者本人就是丈夫”、“父亲对于摩梭人的意义可能与外人所习以为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有证据充分显示,与其他任何人类群体一样,摩梭人是一个有父亲的社会。
”
在摩梭社会中,男子的经济活动特征使他们在家庭内的作用缩小,“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就开始淡出,但并不意味着男性没有社会作用和地位,与母亲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舅舅”的作用依然重要。
所以“丈夫”和“父亲”的功能和意义被移位。
不同的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是由人类适应环境的特性决定的,尽管在表现方式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本质还是有人类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