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37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37张PPT)
2017/12/6
( 6) 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就是 这样。 分析: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 波逐流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 能够相安? 分析: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 小结:以上四句写自己和群臣的矛盾是不可 调和的。
2017/12/6
( 7) 。 我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我忍受着责骂 和侮辱。 分析: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 侮辱。
我忽然回头来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 方广大的土地。 分析:写诗人放眼眺望四方大地
佩戴着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浓郁的花香 会更加芬芳。 分析:写诗人佩戴上多种服饰,使自己 更加光彩照人,暗指自我陶醉。
2017/12/6
世上的人们各有各的乐趣啊,而我独独 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分析: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 生只想追求美政,加强品格修养 。 即使把我肢解了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 道我的志向还会因受挫折而改变? 分析: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 改变自己志向。
2017/12/6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 替。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 上刚进谏而晚上就遭贬黜。 析: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 仍然遭到贬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 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分析: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 黜是因为德行高尚
(五)、浪漫的精神 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亦余心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 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 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 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 以 / 掩涕兮,——哀 / 民生/ 之/多艰。余 /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 朝谇/而/夕替。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详细翻译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详细翻译

《离骚》(节选)高中语文必修二长太息①以掩②涕③兮,哀民生④之多艰⑤。

①太息:叹息。

②掩:掩面。

③涕:泪水,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拭泪。

④民生:百姓生活。

一作“人生”。

⑤艰:艰难。

参考翻译: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余虽好①修姱②以鞿羁③兮,謇④朝谇⑤而夕替⑥。

①好:爱慕,崇尚。

②修姱:修洁而美好。

③鞿羁:喻指约束,束缚。

鞿,马缰绳。

羁,马笼头。

④謇: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

⑤谇:诤谏。

⑥替:废弃、贬斥。

参考翻译: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既替余以①蕙②纕③兮,又申④之以揽⑤茝⑥。

①以:因为。

②蕙:也叫“薰草”,俗名“佩兰”。

③纕:佩带。

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④申:加上。

⑤揽:采集。

⑥茝:香草名,即白芷。

参考翻译: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为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亦①余心之所善②兮,虽③九④死其⑤犹未悔⑥。

①亦: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②所善:所崇尚的美德。

③虽:纵使,即使。

④九:多次。

⑤其: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⑥悔:后悔。

参考翻译:只要是我所崇尚的美德啊,纵使让我为之多次赴死我也毫不懊悔。

怨灵修①之浩荡②兮,终不察夫③民心④。

①灵修:神仙,这里指怀王。

②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③夫:助词,放在句中,起缓冲语气的作用。

④民心:人心。

或指诗人的苦心。

参考翻译:怨恨君王的糊涂荒唐啊,始终不能把我的苦心体谅。

众女①嫉余之蛾眉②兮,谣诼③谓余以④善淫⑤。

①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②蛾眉:如蚕蛾的触角一样好看的眉毛,喻指高尚的德行。

③谣诼:造谣,诽谤。

④以:用、把。

⑤淫:淫荡。

参考翻译: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①时俗②之工巧③兮,偭④规矩⑤而改错⑥。

①固:本来。

②时俗:世俗。

③工巧:善于取巧。

④偭:背向。

⑤规矩:规,画圆的工具。

矩,画方的工具。

规矩喻指政治和道德的准则。

⑥错:通“措”,措施。

参考翻译:世俗本来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2020】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离骚(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离骚(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六十四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3.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冠之岌岌”即“岌岌之冠”,“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羁”“替”,此处均为被动词:被约束,遭贬黜。)
1.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谣诼zhuó朝谇suì揽茝chǎi偭规矩miǎn
B.溘死kè鸷鸟zhì方枘ruì悔相道xiānɡ
C.攘诟rǎnɡ兰皋ɡāo可惩chěnɡ制芰荷jì
D.侘傺chà浩荡hào蕙纕xiānɡ好修姱hǎo
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含义相同的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离骚》.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离骚》.

诗人面对所遭遇的忧愁,是怎么 面对的呢?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 主人公形象?
深入思考: 第一段中诗人是 “九死未悔”,第二 段中诗人“悔相道之 不察”, “悔”与 “不悔”是否矛盾?
百家争鸣 你如何看待屈 原抱石投江、以身 殉国的行为?
情感升华 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经历、思想见 解,读了《离骚》后,同学们如何看待 屈原的呢?请联系个人经历,以“屈原, 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两分钟的演 讲词。
侘(
) )
)傺( )

延伫(
) 文中“浩荡”一词的含
初读课文,感受诗歌语言特点。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 纪楚地,故可谓之楚辞 —— 黄伯斯《翼骚序》
再读课文,理 解诗人遭遇的忧愁 有那些。 请同学们试从 诗歌中总结诗人所 处时代的特点。
三读课文,感受诗歌中诗人的形 象 。 请找出诗歌中描述诗人外部形象 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离 骚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知识小卡片
姓名:屈原(名平,字原)
籍贯:战国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 政治成就: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 闾大夫之职,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 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文学成就:《离骚》、《九章》《九歌》 《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离骚》是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屈原,我想对你说。虽九死,你不 悔;虽体解,你不悔。千年时光飘然而 去,你在世人淡漠的目光里沉默。我迷 惘时点一盏烛火,借文字的温暖,细数 你的灵魂,任你那芰荷的芬芳,洒满我 生命的罅隙。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这 个平静的早晨,把你一生的故事讲给我 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示范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示范课件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
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
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 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 心灵的家园
举 众世 人混 皆浊 醉而 而我 我独 独清 醒, 。
路 漫 吾漫 将其 上修 下远 而兮 求, 索 。
朽和楚王的昏庸,从而表现了他坚持
骚 理想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
争精神和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 献身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 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 的实录。
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 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 “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 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例:
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
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是屈原生活历
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
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
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离骚》充分表现了他的“美政” 理想: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热 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和贤臣,深刻揭露
离 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
楚辞的特点: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 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 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 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 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 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 远。
屈原
1、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

骚屈

惜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离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离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离骚》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离骚》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情感体验等,并运用到具体诗歌鉴赏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中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崇尚,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读懂《离骚》并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将诗歌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深刻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离骚》的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解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离骚》,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师进行文本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对《离骚》进行分析,并展示交流成果。

4.拓展延伸:通过对比《离骚》与《诗经》等其他古典诗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离骚》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离骚》的理解等。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自主赏析,撰写赏析报告。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以及小组讨论成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离骚》原文、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课件

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 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抗外国的侵 犯。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为的是楚王的统治, 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②不同意。赞扬屈原的爱国意识。上种观点是站在 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 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 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及胸 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候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 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不是爱国 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 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 神吗?
2.有人认为屈原的爱国其实就是“忠君”,你同意 吗?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 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①同意。屈原的爱国其实就是“忠君”。战国后期 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争斗, 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 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 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
《离骚》。”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史记·屈 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 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屈原的“忧愁幽思”,是和楚国的政治 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见,《离骚》是屈原根据 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 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地抒写了 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称它为诗人 的自传。
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情,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 家,主张美政,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他追求真理, 坚强不屈,“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 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行与 行为的示范,也给他们以力量。

5.《离骚》(高中语文必修二___人教版)

5.《离骚》(高中语文必修二___人教版)

名句: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立志寻求救国之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关心民生疾苦
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 ——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课文总结: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 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自叙受屈遭贬的 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表现追求美政、九死 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 情。
我忧郁失意啊,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流而消亡逝:古;:今随:水因流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灾祸背井离乡
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
(6)名词动用,合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不能够和凡鸟同群,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形容词用作名词,木
陆离:古为修长 的样子,今义是 色彩繁杂
要把头上的冠戴加得高而又高,要把项下的环佩增得 长而又长。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因为我的芳香与光泽杂糅在一起,所以唯独我光明纯 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12)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开眼界,打算往东西南北去四处 观光。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 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 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
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 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 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
文章特色
1 、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 的完美结合
既因为我用香蕙做佩带而贬黜我,又因为我采集白芷 而给我追加上罪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课件 (共25张PPT)

7-12节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 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 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 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 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 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受,遭遇)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离骚赞序》(班固)
“离,别也;骚,愁也。”(意为“离别之愁”) ——《楚辞章句》(王逸)
“‘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 ——《楚辞论文集》(游国恩)
从3-6节中找出有内在含义的物象,说说诗人用 他们分别比喻什么。
用各种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不是直抒情感想法,而用诗化的物象去表现内在的 美,这是今后鉴赏的重要思路。
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 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 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 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 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 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 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 文志》所记25篇,具体篇目,据王 逸《楚辞章句》为: 《离骚》 《 九歌》(11篇) 《九章》 (9篇) 《天问》 《远游》《卜居》《渔父 》等。其中,晚年创作的《离骚》 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 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抒情诗。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修 姱 :修洁而美好。 羁: 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
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
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 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 心灵的家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离骚》充分表现了他的“美政” 理想: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热 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和贤臣,深刻揭露
离 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
朽和楚王的昏庸,从而表现了他坚持
骚 理想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
争精神和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 献身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 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 的实录。
“离”──遭遇,
“骚”──忧愁《离骚》即
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

诗句。

全诗373句, 2464字,是 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 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 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
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精选课件
2、21—22句“上句词直,下句意婉”, 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两句的抒情对象都是楚王。“不抚 壮而弃秽兮”是劝告楚王把握年岁盛壮的 时机,丢掉秽恶的行径。直接说行径秽恶, 这就是“词直”。诗人下句中却改用商量 的语气说“何不改此度”,婉转地说“为 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呢?”体现了 诗人虽然对楚怀王的秽恶行径非常愤恨, 但他依然忠于楚王,对楚王还是很恭敬的。 这就是“意婉”。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 10.开阔视野
• 楚辞
•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 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 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 的。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 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 集名。
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 9.题目解说
•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 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 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 《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 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 “骚”来概括《楚辞》。
诗句 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固时俗之工
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
原因 小人投机 君王“不察”
自己不愿 同流合污
•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了解背景
•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作于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 说作于怀王时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时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 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离骚 人教版语文

离骚 人教版语文

离骚人教版语文
《离骚》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屈原1。

《离骚》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离骚》译文:我长声叹息泪流满面啊,为百姓的生活多灾多难而哀伤。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既然贤人君子们对我有怨恨啊,我又何必怀恋这故都故园?既然不能做美政推行于天下啊,也接受这遭遇神明降罪的处罚!
《离骚》是屈原用自己的一片爱国赤诚写下的震撼古今中外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详细翻译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详细翻译

《离骚》(节选)高中语文必修二长太息①以掩②涕③兮,哀民生④之多艰⑤。

①太息:叹息。

②掩:掩面。

③涕:泪水,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拭泪。

④民生:百姓生活。

一作“人生”。

⑤艰:艰难。

参考翻译: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余虽好①修姱②以鞿羁③兮,謇④朝谇⑤而夕替⑥。

①好:爱慕,崇尚。

②修姱:修洁而美好。

③鞿羁:喻指约束,束缚。

鞿,马缰绳。

羁,马笼头。

④謇: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

⑤谇:诤谏。

⑥替:废弃、贬斥。

参考翻译: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既替余以①蕙②纕③兮,又申④之以揽⑤茝⑥。

①以:因为。

②蕙:也叫“薰草”,俗名“佩兰”。

③纕:佩带。

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④申:加上。

⑤揽:采集。

⑥茝:香草名,即白芷。

参考翻译: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为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亦①余心之所善②兮,虽③九④死其⑤犹未悔⑥。

①亦: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②所善:所崇尚的美德。

③虽:纵使,即使。

④九:多次。

⑤其: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⑥悔:后悔。

参考翻译:只要是我所崇尚的美德啊,纵使让我为之多次赴死我也毫不懊悔。

怨灵修①之浩荡②兮,终不察夫③民心④。

①灵修:神仙,这里指怀王。

②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③夫:助词,放在句中,起缓冲语气的作用。

④民心:人心。

或指诗人的苦心。

参考翻译:怨恨君王的糊涂荒唐啊,始终不能把我的苦心体谅。

众女①嫉余之蛾眉②兮,谣诼③谓余以④善淫⑤。

①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②蛾眉:如蚕蛾的触角一样好看的眉毛,喻指高尚的德行。

③谣诼:造谣,诽谤。

④以:用、把。

⑤淫:淫荡。

参考翻译: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①时俗②之工巧③兮,偭④规矩⑤而改错⑥。

①固:本来。

②时俗:世俗。

③工巧:善于取巧。

④偭:背向。

⑤规矩:规,画圆的工具。

矩,画方的工具。

规矩喻指政治和道德的准则。

⑥错:通“措”,措施。

参考翻译:世俗本来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佩缤纷其繁望 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更加明显。 民生繁多各有所乐兮,芳烈余香独浓好修以为常章“。,彰通”
美好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受创而改变
澳门离骚邮票
参考译文
我长叹息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 艰苦。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便 已被人折毁。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我又要继续着 用白芷花来替代。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 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世俗本 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违背准绳而 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我忧郁失意啊, 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 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鹰和隼不能够和凡鸟同群,原来 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哪有方和圆能够互相通融?哪有曲和 直能够一概相量?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气,我忍受着谴 责,排遣着羞耻。伏清白之志而死忠贞之节,本是前代的圣 人之所称许。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 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 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 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 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 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 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 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 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 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 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 子。她天性爱美,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 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 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 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 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 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 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5、“移情”技法的运用 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 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 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 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 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 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 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 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 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 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花溅 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


屈心“而圆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侮辱
责骂 忍受
保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观察、选 择道路
久久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返回
久立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缓行,
回原路
使动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用法
长坐兰草的水边高 长着椒树的山冈 未出仕前
进不入地 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服装,指
第二,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在 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自然 现象编织成幻想的世界。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 诗人朝发苍梧,夕至悬圃(神话中的山),他以 望舒(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飞廉(风神之名) 鸾凰、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帝阍 (天帝的看门人),下求佚女(帝喾的妃,商人 祖先契的母亲),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 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 神。
《 离 骚 图 》
范 曾 绘
(
)
《离骚》的浪漫主义
《离骚》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抒情主人 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杰、感情的 强烈这个形象远远超出现实之上;《离骚》始终 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志和以身殉 理想的不渝精神:讴歌理想是本诗浪漫主义的精 神实质。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 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 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 “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 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 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图
课文串讲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 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 部分共13节、52句。
前七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 流合污;
后六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 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屈原画像
自沉汨罗江
叹息 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课文赏析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前两句发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民生”也可理解 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这两句承上启下。后两句极写 不为楚君所容。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A.“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B.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C.“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D.“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态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不群,“异道”难以相安,宁肯“伏清白以死直”“固前 圣之所厚”。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 意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修好姱洁以而鞿美羁兮,百謇姓朝的谇生活而夕替。废贬弃斥、
唯 爱慕 束缚 句首语气 谏诤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词申之以揽茝。香草
薰草 佩带 重复 采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神仙,这里指怀 荒唐
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淫荡
3、 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 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 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用于抒情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 比兴手法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 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 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 美人”为喻(蕙, 茝 ,芰荷,芙蓉,蛾眉等), 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 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 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 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 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 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 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 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 372 句, 93 节, 2464 字,课文是节选。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 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 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 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屈子行吟图 [明]陈洪绶 绘
屈 原 雕 塑
屈 原 墓
2、“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 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 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 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 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 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1、 简介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 人。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战国 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 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 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 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 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 《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思想内容
1、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 法历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 望楚王“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
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 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 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
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 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 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
通“罹”
原先志向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荷花
荷花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信芳。 美好
不知吾

只要 确实
形容词用做动
形容词用做动词
词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
高耸的样子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香 光泽
光明纯洁的本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质往观乎四荒。指辽阔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