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诗歌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项艺术,而教授诗歌更是一种挑战。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能够在过去几年中教授诗歌,这让我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的诗歌教学进行反思,探讨我所遇到的挑战以及我所采用的解决办法。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诗歌可能是一种难以理解和运用的文学形式。
许多学生在开始学习诗歌时会感到困惑和沮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会鼓励学生阅读和分析具有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诗歌,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朗诵和朗读来感知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更加亲身地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冲击和美感。
其次,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写作诗歌时会遇到困难。
他们常常感到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方法。
首先,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他们提高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他们模仿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和才华。
最后,我会定期组织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才华。
此外,评估学生在诗歌教学中的学习成果也是一项挑战。
传统的评估方法可能无法准确地评判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我不仅注重学生的写作成果,还注重他们在朗诵、分析和解读诗歌等方面的表现。
我会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讲和写作展示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使评估更加全面和客观。
最后,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此,我会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
此外,我也会积极研究诗歌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和研究成果,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和分析诗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和创作比赛以及采用全面的评估方法,我成功地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在完成这篇诗歌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总结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之前,我设定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二是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的运用、语言的表达等;三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讨论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第一个目标基本达成。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诗人通过“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祖国遭受苦难的悲愤和对祖国的深沉热爱。
在讲解过程中,我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以及对关键语句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主题。
对于第二个目标,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他们能够指出诗歌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也能体会到诗人语言的简洁和有力。
但在深入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方面,还有部分学生存在理解困难。
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歌艺术特色的讲解还不够透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会。
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这一目标上,我觉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们被诗人的爱国情感所感染,纷纷发表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学生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也意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讲授法是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我的讲解,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可能讲得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提问,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讨论法的运用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一问题时,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诗歌鉴赏的教学反思5篇
诗歌鉴赏的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于提高教师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当我们在教学中有了一些经验后,大家可以写份教学反思,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诗歌鉴赏的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诗歌鉴赏的教学反思篇1摘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与完善,在新课标概念下,高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对于高中语文来说,诗歌鉴赏是目前高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实际下,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心得提出来的,亦是现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着重从现在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为提升诗歌鉴赏教学质量做好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诗歌鉴赏;少教多学;教学思考诗歌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而在现今的高中诗歌教学中,并没有积极地发扬民族文化,不重视诗歌教学,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我国大力推行新课标教学,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诗歌鉴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但是从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状况来看,诗歌鉴赏教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以诗歌的记忆、背诵、朗读为主,学生对诗歌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是单纯地记住了诗歌,应付了目前的考试,这虽然解决了学生当前的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单纯的记忆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学习兴趣下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下降,就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新课标针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所推行少教多学教学方式的优点,并为改善教学状况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教师引领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并巧设问题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在诗歌鉴赏和文言文的学习上比较吃力,而这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要想学好诗歌鉴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1.将现代诗歌教学融入生活实践中。
现代诗歌教学需要与实际生活接轨,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受到诗歌的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景物,感受自然和人文带来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2.强调对诗歌的多元解读。
现代诗歌的多义性和抒情性都需要更深层次的解读。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多种理解和解读诗歌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蕴和魅力。
3.结合文学史语境分析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有着很大的不同。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现代诗歌的语言、形式、思想内涵与文学历史的断裂性,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诗歌的独特性、反映内容的现代性及其价值。
4.推动学生创作,形成真正的文学审美。
现代诗歌教学不应只是对学生的知识输入,而应该是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文学审美。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的创作,并给予指导和建议,让学生感受到文学创造的喜悦和成就感。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现代诗歌教学,是一项需要我们思考与探索的任务。
现代诗歌的诸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挑战。
下文将围绕现代诗歌教学的难点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难点分析1、语言难度大现代诗歌作品的语言往往是模糊或者非常抽象的,运用各种诗歌技巧和修辞手法,无法轻松理解。
这就给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诗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诗意较强现代诗歌风格多样,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意境,而是交给读者自己去构造。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现代诗歌的表面形式,而要求我们进一步解读其背后的意蕴,引导学生在思维上灵活开放,多角度地理解与理解。
3、虚构性较强相比于现实主义的作品,现代诗歌往往更具有虚构或者是想象性,这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虚构与真实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的问题与画面引导,让学生动脑思考,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1、从关键词入手现代诗歌的词汇语言往往复杂,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可以采用从关键词入手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涵义。
因为关键词能够贴近学生的认知及生活,这样既能避免语言的难度问题,又便于学生对一些重要的词汇及意象进行单独分析。
2、采用问题导学法现代诗歌往往没有明确的意境,学生也很难直接获得诗歌的深层含义。
因此,针对诗歌主题和核心,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注重课堂互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现代诗歌的教学,而是需要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从听众角度,进行诗歌欣赏。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共同探讨作品的意义和表现手法,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厚植学生的信心与自主思考能力。
三、教学案例1、李白《将进酒》李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将进酒》是他的一首名篇,讲述了诗人自娱自乐,豪情万丈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针对这首诗,我们可以采用从关键词入手的方法,比如“举杯邀明月”、“共君吴下楼”,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词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分析高中语文教材,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是诗歌。
为什么从诗歌开始呢?因为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本文中笔者提出了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想法,抛砖引玉,以期专家指正。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来。
同时,我们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走近诗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在情感与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切入点找准了,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别致生动。
我们可以从形象翻译诗歌入手,引导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比如我们在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时,我们就可以做这样的形象翻译: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
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再把翻译与题目联系起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情感便很明朗了。
我们也可以从分析诗歌的意象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诗歌中的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我们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
比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抓住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意向来诉说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
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意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就可以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了。
我们还可以从分析诗歌的某一表达技巧角度切入分析。
《短诗》教学反思
《短诗》教学反思短诗教学反思近年来,短诗逐渐成为学校中文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部分。
短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短诗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认识到短诗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与合作。
而对于短诗这种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于短诗的理解和感受,共同创作诗歌,以及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短诗的魅力。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
短诗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赏析和欣赏,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然而,现实是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限。
为此,我们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短诗资源,供学生模仿和借鉴。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修改,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作品。
另外,我们也需要注重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短诗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解读、分析经典短诗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意象、抒情和修辞等特点。
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文学欣赏活动,让学生欣赏和品味各种形式的短诗。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情感体验。
最后,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环境。
短诗教学是一个涉及情感和艺术的过程,学生的创作和表达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更新教案
诗歌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更新教案。
一、反思
1.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
目前,许多诗歌教学往往只注重表面的识记和背诵,忽略了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探究和理解。
同时,也没有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流派和体裁的诗歌,缺乏广度。
2.教学方法单一和死板。
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只是简单地讲解和分析诗歌的内涵和语言特点,未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教学方法单一和死板,导致学生对诗歌教学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限制了其潜在的能力的发挥。
二、更新
1.丰富课程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涵和语言特点,我们应该加强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引入多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流派和体裁的诗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多样化教学方法。
除了讲授、分析,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体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3.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多样化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其学习动机。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比赛、作品展示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诗歌教学的反思和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希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在完成这篇诗歌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此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诗歌的主旨理解、艺术特色分析以及对曹操人物形象的探讨上。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然后,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诗歌背景知识的介绍不够充分。
学生对曹操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个人经历了解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诗歌主旨的深刻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提前布置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在课堂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详细介绍背景知识,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学设计中的小组讨论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虽然让学生分组讨论了曹操的人物形象,但由于时间把控不够精准,部分小组讨论不够深入,汇报时也只是泛泛而谈。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明确讨论的任务和要求,并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诵读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诵读法是诗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诵读,没有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诵读的效果不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精简讲授内容,突出重点,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但在组织讨论时,要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一、回顾教学过程,思考得与失在《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言之美。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仍然存在节奏、语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其次,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时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最后,课堂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二、深入分析问题,寻找改进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加强朗读指导和练习。
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 注重启发和引导。
对于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时存在的困难,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3. 加强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例子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教学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向。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更加注重启发和引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同时,我也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诗歌我想教学反思
诗歌我想教学反思《诗歌教学反思》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和形象表达。
在语言表达和审美体验方面,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欣赏和创作能力,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审美人格的发展。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主要围绕课堂讲解和背诵诗歌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堂讲解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和意义为主,往往满足了学生对知识储备的需求,但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我通过与同事交流和参阅相关文献,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
一方面,我采取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欲望。
例如,在讲解某首诗歌时,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和情感表达。
而不是简单地将解析结果呈现给学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并获得一定的表达实践,提升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另一方面,我注重诗歌创作的教学。
通过分析和模仿优秀的诗歌作品,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形式技巧进行创作。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和互相简评,以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在课堂表演环节,我安排学生朗读并解读自己的诗歌作品,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体验,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他们在欣赏诗歌和创作诗歌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己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通过与同学的分享和交流,他们不仅增加了对于诗歌的理解,也拓展了文学艺术的视野。
而且,通过自主学习和创作,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增强,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然而,也需要反思和改进我的教学方式。
首先,在课堂组织和引导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虽然我采取了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上存在一定障碍。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内容概述三、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2.教学方法的有效性3.学生参与度的提高4.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四、改进措施1.增强课堂互动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3.拓展教学内容4.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五、总结正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授古代诗歌时,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古代诗歌四首的教学反思,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首先,我对古代诗歌四首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概述。
这四首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将进酒》、《春江花月夜》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在教授这些诗歌时,我尽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主题思想,以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一方面,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时更加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我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待提高。
在教授古代诗歌时,我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我将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我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歌时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以实现因材施教。
此外,我还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除了课本中的诗歌作品,我还计划引入更多经典的传统诗歌,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最后,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将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总之,通过对古代诗歌四首的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内容回顾1.诗歌背景介绍2.诗歌意境分析3.诗歌主题探讨4.诗歌创作背景与现实意义三、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反思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情景教学法2.学生参与度反思1) 课堂互动2)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3.教学效果反思1) 知识点掌握2) 诗歌鉴赏能力培养3) 文化素养提升3.教学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手段2) 丰富课堂活动3) 拓展课外阅读四、结语正文: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了丰富的审美意境。
在本次古代诗歌四首的教学中,我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首先,教学内容的回顾。
在这次教学中,我选择了四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向学生介绍了诗歌的背景、意境、主题以及创作背景与现实意义。
通过这些诗歌的讲解,使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例如,在教学方法上,虽然我采用了讲授、讨论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讲授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课堂互动。
此外,在学生参与度方面,虽然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但部分学生仍表现出较高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采取措施,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指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
在教学效果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点,但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素养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尝试优化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意境,带领学生体验诗歌的美;同时,丰富课堂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书法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汲取本次教学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结语通过对古代诗歌四首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改进方向。
关于加强小学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小学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小学诗歌教学,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小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是自然而然的,他们喜欢用押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很多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比较薄弱。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背诵、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和深刻之处,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积极性。
二、增加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小学生对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显得枯燥乏味。
我们应该通过增加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制定诗歌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同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故事讲解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通常较为薄弱,我们应该通过诗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演,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到诗歌的力量和美妙,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联系在进行小学诗歌教学时,我们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可以选择一些与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相关的诗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加强小学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优秀诗歌素养的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诗教学反思(优秀3篇)
儿童诗教学反思(优秀3篇)儿童诗教学反思篇一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
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
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
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牧童》教学反思
《牧童》教学反思《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在教学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有了许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为主要目标。
首先,通过介绍作者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歌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理解打下基础。
在讲解诗句时,我采用了逐句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歌背景的介绍过于简略,导致部分学生对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他们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在讲解诗句时,虽然我尽力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画面,这可能是我的引导方式不够生动形象,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另外,在课堂互动方面,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主动地思考和发言。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提出更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不太主动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问答法,但这两种方法可能略显单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诗歌的朗读指导方面,我虽然强调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但对于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投入关注不够。
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句,但却没有读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朗读的情感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我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但这种方式可能不够全面和准确,无法完全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课堂小测验、小组展示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瑰宝,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情感。
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还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教授古代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对教学中的四首古代诗歌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反思《静夜思》这首唐代诗歌。
这是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其简约、自然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解读这首诗,比如通过观察夜空、感受自己的内心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深入思考自然和人生的关系。
其次,我们反思《登鹳雀楼》这首宋代诗歌。
这是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来表达远离尘嚣、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登高的体验,并配合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在鼓励学生写作时,可以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家乡的壮丽景色或者追求自己梦想的情感。
再次,我们反思《木兰诗》这首北朝民歌。
这是一首描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民歌,以其坚韧不拔、爱国情怀而广为流传。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和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在引导学生创作时,可以让他们从自己坚持和奋斗的经历出发,表达自己的坚持和价值观。
最后,我们反思《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唐代诗歌。
这是白居易的作品,以其写景婉约、感伤衰老的情感而脍炙人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赏析和解读诗句,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色和生命的感悟。
同时,在写作环节中,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和感触。
在教学古代诗歌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对自身情感和生命体验的表达。
因此,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多种形式的创作活动相结合,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写作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20篇简短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20篇简短一、允许“模糊解读”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
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二、反复吟诵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
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自有无穷乐趣。
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三、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
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
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四、启发想象,品味意境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
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
五、比较阅读,激活思维“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
诗歌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诗歌教学反思诗歌教学反思1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古诗虽短,但不好教”,这是许多教师共同的感受。
特别是对初中学生,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积累有限,对诗歌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再加上为了应试,初中古诗教学常常流于这样的形式:读一读,背一背,默一默,而对古诗的韵味、意境、作者的寄托很少甚至不作涉及。
这种浮光掠影、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古诗,应该好好教,好好读,读到深处,品出独特的情味。
好的诗篇多是诗人自己内心真情实感的外化,情感是诗的生命。
如果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只限于对字训诂,那课堂必定陷于枯燥,索然无味;学生也会失去本该有的美感享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吟诵经典诗词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让他们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和完善其人格。
怎样才能品到深处呢?
一、找寻品读的“切入点”——诱导
切入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的突破口。
就一篇文章而言,不同的执教者会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但不同的切入方法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找准了切入点就等于抓住了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的闸门。
二、选择品读的“落脚点”——内化
品读诗歌一般要经历内化到外化的思维过程。
内化,指学习者内心生成体验的过程;外化,指将内化后的认识、理解、体验、感悟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形式传达出来。
三、激活品读的“兴奋点”——展示
这里的“兴奋点”是指那些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对学生产生较强刺激或引起其高度重视的活动。
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学习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这节课,不是老师从头到尾的“包场”讲座,而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展示的舞台。
老师的作用仅是铺设自主解读的通道、搭建互动探究的桥梁、打磨创造生成的踏板,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师生的空间距离近了;教师把话语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表现,师生的心理距离近了。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古诗要想教得好,教师先要深读文本,找出最佳切入点,还要巧妙设计课堂活动,诱导——引导学生品读体悟,内化——让学生在感知中体验、在理解中想象,展示——让学生将文本未完成的阐释外化出来,这样才算完成了一次鉴赏体验的完美之旅,而学生审美能力也就会在“内化——外化——再内化——再外化……”的螺旋上升式的鉴赏体验中逐渐提升。
T·S·艾略特说过,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
诗歌往往以短小凝练的形式,形象含蓄的语言,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与小说散文相比,诗歌的主要内容不是描写社会现象、人生经历,而是情绪和情感的修改抒发。
诗歌因为较少细节的描述、价值观的束缚、个人恩怨的羁绊,几乎纯粹是情绪化的喷发,因而比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更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诗歌是诗人个人情绪的瞬间爆发,这个爆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诱因,比如受到欺负(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茅草被抢),情绪受到触动(徐志摩告别心爱的康桥)。
但读者通过诗人个人的情感切入,感受到的却是人类普遍的爱与恨、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等普遍的感情。
比如从屈原的《天问》中,我们能体验上下求索与质疑的精神;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品尝永恒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领略大丈夫的万丈豪情;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接近人类的奉献精神;从“悠然见南山”、“海上明月共潮生”感受人对自然的憧憬与和谐;从“乡愁”、“再别康桥”里读到人对他人他物的依恋。
可以说,诗歌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剥光闪现。
人们读诗,正是通过对瞬间的把握,以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体验到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健康的情感世界,建构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底蕴。
这是我们阅读诗歌要达到的核心目标。
另外,诗歌的语言往往简洁凝练,意象独特隽永。
通过诗歌学习来学习语言,也是阅读诗歌的价值所在。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语文教材中,都安排部分诗歌内容,这是有道理的。
明白了应该从诗歌中学习什么,我们大体上就知道怎么进行诗歌教学了。
笔者以为诗歌学至少应该有三个层面的活动。
一是整体判读,二是经验对接,三是归纳共性指导生活。
整体判读,即运用语言的直觉感受能力和逻辑识别能力辨别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读诗歌一定要注意对作者整体情绪的判读。
我们固然可以借助诗歌来学很多东西,但是一首诗歌里的字词数量有限,诗歌的结构并不复杂,诗歌的韵律是外显成分。
如李白不大讲格律,却成为最出色的诗人,清朝不少人深通诗词格律,却把诗写死了。
因此,想从诗歌里学语文知识,学修辞技巧,学诗词格律甚至分析能力,都是抓小弃大。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不能把音乐拆成音符“碎片”来欣赏,诗歌阅读和欣赏也应该是这样的。
例如欣赏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联想瑰丽的夜空景色,感受诗人对仙境般和谐纯洁的世界的向往,有的教师却忙着问诗歌中的“明了”和“亮了”有什么区别。
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着音乐朗诵,整体感受黄河的气势,联想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而许多教材却强调这一句是“时间”,那一句是“空间”。
这种做法看上去很科学,实际上却有损于诗歌的生命。
张炎在《词源》中讥吴梦窗的词是“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经验对接,即将自己在生活中、在其他阅读中积累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
比如杜甫的“一览众山小”,写的是登上泰山的感受,你没有登上泰山,但是你登上过“东方明珠”或其他的超高层建筑,照样可以体会那种居高望远、万物入胸的境界。
这样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与所学的诗作进行感情对接,使诗人的经验成为学生自己的财富。
再如这堂课的“远与近”的情感体验。
然后引导学生在某种情景下进行抒发,即把既有的感情体验换一种形式(例如充满情感的朗诵、吟哦)对外抒发。
如果用电脑的工作程序来比喻,第一层整体判读好象扫描,第二层经验对接好象处理存盘,第三层抒发相当于调用输出。
以往我们的教学比较多地停留在第一个层面里,即通过大量的词句分析、背景介绍,千方百计去弄清楚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
至于这首诗跟“作者”、跟时代有什么关系,则全然不顾。
笔者认为,作者说的是什么有时候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从中读出了什么。
这个“读出了什么”就需要语言能力、感悟能力,就有感情体验、审美体验。
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学生当然没有经历国外生活,无法直接体验诗人对剑桥大学的依依不舍之情,但是,学生有告别小学的经历,有丢失某样珍惜的物品、或不得不舍弃某种爱好的体验。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接近诗人的经历,领会诗人的情感,再模仿诗人的句式写一首告别诗歌,学习的主要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徐志摩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康桥是什么桥,都不重要了。
归纳共性、指导生活,就是掌握规律,为我所用。
古人读诗歌强调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个“所以然”就是“为什么这样”,就是规律。
诗歌的“所以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二是将诗作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大量的积累筛选升华为情感能力——情商,用以陶冶情操,理解人生的丰富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起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如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告诉人们当人生不称意的时候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找一条出路,臧克家的《有的人》里强调的是一种可贵的价值观、人生观;余光中的《乡愁》咏叹的是可贵的对母亲、家国的依恋;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人们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这些情感和思想,既可以是一个人精神成长发育必备的营养元素,将来也可能成为他的人生支点。
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可以称为“识其体”,读懂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可以称为“感其情”,用来指导学习,指导生活,可以称为“用其事”。
这三个层面的活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形成诗歌教学的主要流程。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做法上,可以有许多变化,原则是“三多三少”,即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意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