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常考人物——奥苏贝尔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1.教育起源(1)神话起源说主张: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主张: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
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拓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2. 古代那些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4.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三、四、五三个动因: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共同作用论(马克思主义)四个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和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五个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6. 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7. 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1902年颁布,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
教育学人物及其观点
教育心理学常考人物及观点冯特——心理学之父、构造心理学派、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生理心理学原理》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行为主义、记忆痕迹衰退说、试误说、饿猫实验、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说(伍德沃斯)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者、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或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维果斯基——建构主义者、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课程改革运动、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特邀专题报告布鲁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学习水平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或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或良心定向阶段)、小组道德讨论法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基本信任感对不信任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感对停滞感、完善对绝望)巴甫洛夫——狗摇铃流口水实验、记忆痕迹衰退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的泛化与分化、获得与消退斯金纳——斯金纳箱、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普雷马克原理、程序教学、行为塑造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交互决定论-认知、行为、环境;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理论苛勒——格式塔流派、完形顿悟说、学习迁移的关系转化说、小鸡啄米实验奥苏贝尔——遗忘的同化说、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学习分类、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现代迁移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内在学习罗杰斯——人本主义、有意义的自由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阿特金森、麦克里兰——成就动机理论(追求成功型、避免失败型)韦纳——归因理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因素来源、确定性、可控制性)、习得性无助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理论(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安德森——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铁钦纳——构造心理学派华生——行为主义、《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流派、《梦的解析》、人格的三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遗忘的动机说(压抑说)奈瑟——现代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房东岳——翻译了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陆志韦——翻译了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概论》劳伦兹——关键期、印刻效应比纳、西蒙——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率智商IQ=MA/CA×100推孟——修订比纳-西蒙量表、编制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成人、儿童、学龄前及小学生儿童)、离差智商IQ=100+15(X-M)/S托尔曼——认知流派、白鼠迷宫实验、认知地图、潜伏学习、符号学习沃尔夫——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贾德——学习迁移的概括说(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实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沃尔朴——系统脱敏法罗森塔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效应) 福勒、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波斯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操作技能的三阶段模型&菲茨(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耶克斯、多德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倒U形曲线艾里斯——理性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詹金斯、达伦巴西——干扰抑制说图尔文——长时记忆分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记忆的提取失败说卡特尔——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产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为新课改提供理论依据瑟斯顿——群因素论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成分亚理论—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勒温——教师领导方式分类(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动机冲突(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潘菽——《教育心理学》反映了中国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卡根——(沉思型、冲动型)科温顿——自我价值理论(高趋高避型、低趋高避型、高趋低避型、低趋低避型)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关键信息:首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建立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即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其次,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必须是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非人为就是本质的、固有的联系,比如鸟和飞机,圆和椭圆,而一切认为强加的联系,如谐音联想都不属于有意义的学习。
实质性的联系就是非字面的、换一种说法也能够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对知识产生了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得来的。
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没有意义的材料无法发生有意义学习;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本身要能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意义,进行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如果缺乏适当的知识则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小学生不能学微积分,因为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旧知识,无法与新知识挂钩。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1)表征学习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简言之,就是学习单词所代表的意思。
例如我们学习“apple”表示苹果就是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
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例如我们学习“鸟”的概念,会总结出一些共同的本质特征,如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有羽毛等等,学习这些共同的本质属性就是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命题就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都属于命题的学习。
3.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教育心理学考点之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教育心理学考点之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考察频率并不低,在备考时,应当从五个方面来把握: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3、意义的同化;4、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5、接受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指的是新旧知识之间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后来附加上的联系。
比如旧知识“三角形”与新知识“等腰三角形”本身就具有相关性,而将“一生一世”概括为“1314”则是人为附加上的联系。
实质性的联系指的是非字面的联系。
比如“5+5+5=15”与“3*5=15”是一个意思。
二、有意学习的类型:1、表征学习:又叫做符号学习,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如:学习“五四运动”这个词语时,学习的是他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2、概念学习:指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如:学习鸟的概念时,学习的是“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
3、命题学习:指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
如:“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就是一个命题学习。
三、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四、祖师学习的原则与策略1、逐渐分化原则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他们逐渐加以分化,最终有利于形成一个知识结构。
如,先学习动物,然后在学习哺乳动物、卵生动物、节肢动物。
2、整合协作原则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变成知识网。
比如语文学习中,有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小说的学习,根据不同的文体划分成不同的单元就是遵循了整合协作原则。
3、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包含了三个组成要素:(1)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2)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3)能够与原有知识和新任务关联起来。
教师编—教育心理学—人物观点
中国一、房东岳1、1908年,翻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343)二、廖世成1、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43)三、潘菽1、1980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343)四、冯忠良1、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430)2、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33)美国一、桑代克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342)2、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
(342)3、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被公推为教育测量的鼻祖。
4、桑代克的猫(“饿猫出笼”实验)(368)5、相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共同要素的)。
(学习迁移)(412)二、埃里克森(355)三、斯滕伯格1、三元智力:智力成分亚理论(核心)、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构成)(358)2、成功智力(358)四、加德纳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
(智力构成)(358)五、奥尔波特1、将性格特征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六、卡特尔1、将性格特征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用因素分析法,找出了16种根源特质.七、斯金纳1、斯金纳的老鼠(操杠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369)2、程序教学(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372)八、班杜拉1、(374)九、苛勒1、格式塔学派(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375)2、“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化说的经典实验,理解了关系,才能迁移.(学习迁移)(412)十、托尔曼1、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十一、布鲁纳1、认知-发现学习理论(376)2、根据学习迁移范围大小将学习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411)十二、奥苏贝尔1、有意义学习(378)2、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含迁移。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教育心理学的萌芽、诞生、主要贡献者(了解)萌芽:1531年,西方学者琼·魏维斯的著作中首次出现“教育心理学"一词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教育工作中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1876年发表《教育人类学》,德国教育理论家莫伊曼倡导“实验教育学运动”,实验教育运动的另一倡导者拉伊,1903年出版《实验教育学》.美国出现了很多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诞生: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用小鸡、猫、狗等动作进行实验,并把所得出的结论推论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中,是行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1)行为主义学派(联结派):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等(2)认知学派,起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等(3)联结-认知派:代表人物:托尔曼、加涅(4)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阶段(知道)生物成熟、活动、社会经验和平衡,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思维变化。
(1)组织:个体将思维过程组织进心理结构,简单的结构不断地被组合和整理变成更为复杂和有效的结构,图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框架或单元(2)适应:适应周围环境的倾向性,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试图用已有知识来解释或理解新事物,顺应是指必须改变已有图式以对新的情境做出反应(3)平衡:在认知图式和环境信息间寻求心理上内在的平衡状态发展阶段:阶段年龄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开始出现模仿、记忆和思维,出现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幼儿期到学龄早期语言和符号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逻辑运算;难以了解他人观点;不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学龄后期到中学能有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理解对话的规则,能分类和排序,理解了可逆性;分类;排序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高中和大学能符合逻辑地解决抽象问题,思维更具科学性,对社会问题、身份的关注增加皮亚杰理论的局限性:儿童和成人的思维方式经常不符合不变的阶段观;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忽视了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一、名解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2、学习动机的迁移:是指把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或把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动机转移到另一学科的学习中去。
3、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4、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的时间,以便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
5、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6、样例:是一套通向问题解决的解题程序,其中蕴含着“条件-行动”的产生式。
7、样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或阅读样例,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根据条件采取行动,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
8、任务分析策略:所谓任务分析策略就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为了教学目标取得期望的结果,需要对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9、先行组织者策略:指的是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一种起组织作用的、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织要学习的材料。
10、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习者(这里主要指教师)对其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与讲授法相对立。
12、学习风格:又译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奥苏贝尔
奥苏贝尔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 1918-2008),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他主要关注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同时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也有研究。
他曾在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教育协会、美国医学协会、全国科学院农业教育部、白宫吸毒问题研究小组、生物学课程研究委员会等组织里参与工作,并在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
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1、认知驱力认知驱力(cognitive drive)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
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2、自我-增强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
3、附属驱力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与学习迁移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有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获得和保持的影响因素: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可利用性新知识与同化它的原有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程度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程度认知结构中的这三个因素称为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前言一、心理发展是什么:概念: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首先,发展是一种内部、持久、稳定的变化。
其次,发展还要导致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
二、遗传环境要素的作用:⑴遗传是物质前提和基础。
使人生而有异;⑵遗传范围内,环境起决定作用,教育是主导;⑶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第一,环境因素影响着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胎内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出生后的环境对儿童生理的发育成熟。
身高、体重、成熟提前。
第二,遗传素质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教学对儿童起作用因人而异。
三、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动物心理学家洛伦茨的动物“印刻”效应。
)0-2:亲子依恋1-3:口语学习4-5:书面语学习0-4:形象视觉3-6:想象力5岁以前:音乐学习4-5:数概念10岁以前:动作技能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概念: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四大板块:学生心理:认知、情感发展、个体差异教师心理:教师的角色、威信、教师的特征、教师的能力学习心理:行为、认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知识、技能、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品德形成教学心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三、发展:(一)初创时期桑代克1903 教育心理大纲(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命名的专著)“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起因。
1.动物和人类具有某些先天的或遗传的本性,即所谓不学而会的本能,如好斗、乌合、残忍、好奇、建设和游戏等。
这些遗传的本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倾向。
在他将要遇到的情境和他将要发生的反应之间存在着预已形成的绾结。
2.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人的发展。
人是境遇所造化,但其最后的模型一半为本性、种族、血统以及受生时的情景所规定。
境遇改变人性,只是受改变的本性有所不同,改变就不能一致。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①幼儿学习者;②幼儿教育者;③环境与教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①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③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3.智力的本质:①智力是有机体适应周围环境的基本生命机能;②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或行为;③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有机体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结果.4.维果斯基对认知发展论的影响:①认知发展论发生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影响认知发展的形成;②儿童的许多重要认知技能是在与父母、老师以及更有能力的同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③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看做是个体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研究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学习过程成为行为主义的最主要特征.行为主义学者认为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是源于外部环境给予的强化作用,也就是说语言获得是经过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联结而成。
6.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新行为主义,对学习均主张以下理论假设①客观主义;②还原主义;③决定论;④控制性。
7.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①应答性反应;②操作性反应。
8.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在一种操作反应后—无论是前是否有引发这一行为的刺激—伴随着环境与教育的强化,那么,这种反应的频率就会增加,幼儿就逐渐习得了某种被强化的行为。
9.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而当某种刺激(通常是令人感到厌恶的刺激)消退或消失时,个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
10.负强化—反应概率增加;惩罚-反应概率降低。
多用强化,慎用惩罚。
11.班杜拉的认知行为主义的新理论模式:①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参考替代学习,替代强化)②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③观察学习是规律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12.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幼儿学习中的运用A。
读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资料
读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读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从学生主体视角探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基于这个理念,奥苏贝尔创立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知识教学,相应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为了对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进行准确界定和把握,奥苏贝尔为我们厘清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区别。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也是学习类型的两个维度。
在接受学习中,所学东西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被授予学习者的。
学习课题并不涉及学生方面的任何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需要把呈现出来的材料加以内化或组织,以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者所要学习的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由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之后被同化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
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的习得需要三个条件:1、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3、有意义的学习心向。
不论学习材料是否具有潜在意义,如果学习者采用一种任意的、逐字逐句的学习心向内化材料的话,必然出现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大多数课堂学习。
特别是在较年长的学生方面,都是有意的接受学习。
同时,在较年幼的学习者方面,以及对于某些类型的学习来说,也需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机械的和发现的学习。
怀特海将智力发展划分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
个人认为,按照怀特海对于智力发展阶段的划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主要适用于精确阶段。
精确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按照有条理的顺序获取精确的知识,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所以,在运用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时要特别注意其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的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老师重点部分:单选2*10 判断1*10 填空1*10简答6*5论述15*1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知、情、意)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1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先行组织者:这种预先提供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弗洛姆的动机期望理论:M(激励力量)=V(效价)*E(期望值)激励力量:为达到学习效果而做的努力程度;期望值: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励的可能性。
效价:指学习目标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价值。
意义: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时,要注意帮助学生调整期望值。
成败归因理论: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非可控性归因。
又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回忆是记忆的最终目的,是识记、保持结果的表现和加强。
记忆保持时间长短时间不同:分为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长时记忆(0.25秒-2秒)选择性注意(不超过1分钟)复述及深加工(1分钟以上到终生)消退遗忘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应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等五个环节。
动作技能形成过程:1认知阶段2动作分解阶段3动作联系阶段4自动化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2利用线索的减少3动觉控制的加强4运动图式的形成5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
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倒摄抑制。
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奥苏贝尔的理论总结
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奥苏贝尔的理论总结教育心理学里面涉及了很多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分布于教育心理学的各大板块,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繁杂,记忆负担较重,但是这些人物的理论又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运用组织策略,对各大人物进行总结归纳。
接下来,我们着重对奥苏贝尔的理论进行梳理。
首先,在学习动机理论中,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
他把学习动机分为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例如求知欲,好奇心;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比如为了成绩或者排名、地位等进行的学习就是典型的代表;附属内驱力也是一种外部动机,比如为了获得父母或者老师的赞许。
其次,在一般学习理论中,作为认知主义的代表人,他主要倡导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在这个理论里涉及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的是新旧知识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简单说,就是理解性的学习。
比如有个小孩背古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但是背到“西子”的时候总是背不下去,就问老师“西子”是什么?老师说就是西施,一个美女。
当他头脑知道“西子”所代表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就是有意义学习,而之前的死记硬背就是机械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有意义学习有三个条件即原有认知结构,新旧知识间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哪些?有意义学习的类型分为了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表征学习也就是学习一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比如说上厕所时男女的符号,代表着一定的意义,或者红灯停绿灯行,这些都属于表征学习。
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比如哺乳动物的概念里包含了所有哺乳动物所具有的两个特征即胎生和母乳;命题学习指的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4.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即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抽象概括水平要高于学习任务本身,起到的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
教育心理学考点之奥苏贝尔
教育心理学考点之奥苏贝尔奥苏贝尔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其观点的内容往往会通过概念反选的单选题、分类型的多选和判断题等形式来进行考察,还有比如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内容也有涉及到简答题等题型,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奥苏贝尔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区分。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重点考察的方面有: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习动机中成就动机的基本分类、现代迁移理论等。
(一)学习的分类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比如进行科学研究是就是属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老师上课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属于机械的接受学习。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前把题目和加法结合起来进行,利用加法去学习乘法,就是一种有意义学习的体现。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分类有:表征学习、概念学习与命题学习。
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学习,比如学习一些词汇和事实类知识。
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是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意义。
比如有一个角是90度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就是概念学习,直接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说的就是命题学习。
(3)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先行组织者策略也是一个喜欢考察的信息点。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平原"之前,先给学生讲解"地形"的概念,就是利用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三)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分类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认知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
认知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第一篇:认知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1、奥苏贝尔-----美国心理学家,是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奥苏贝尔的主要成就:(1)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适合性。
(2)根据智力发展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维度,将发展序列大致分为思维的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抽象逻辑阶段。
(3)对“一切发现学习永远都是有意义的,而一切接受学习永远都是机械的”这一看法提出批计,指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
(4)提倡在教学中设计“先行组织者。
3、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应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的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被分为:下位学习(概念同化过程):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例如:哺乳动物——蝙蝠(哺乳动物有马、牛、羊等,是固定点,蝙蝠是新知识)。
上位学习(概念形成过程):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时,于是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例如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时,新学习的概念总括了原有的概念,新的概念就有了意义。
并列结合学习:要学习的新观念与原有观念无上位、下位关系,但在横向上有彼此吻合的关系。
例如,后一变量随前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等。
根据这种共同特征,新关系与已知的关系并列结合,新关系便具有了意义。
4、如何使有意义学习得以发生:(1)、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2)、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3)、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有逻辑意义,而不是随意捏造的无意义材料。
5、有意义学习的两大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教学内容安排从一般到个别。
综合贯通原则:重新组合以前与现在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知识点总结奥苏贝尔是教育理论中的重要人物,其知识点主要分布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部分,考试中经常涉及及考查,考查形式以客观题为主。
为了更好记忆,因此进行梳理总结。
(一)遗忘的理论:同化说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从而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二)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学习进行的方式)和性质(学习材料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两个维度,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类。
这两类学习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四)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习)。
(五)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六)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七)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之前学习获得的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新知识迁移。
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
在教学中,可能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华生由恐惧形成实验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两种,由此区分出两种条件作用操作性行为: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固定下来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又称反应性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
1、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2、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二级强化选择强化物时,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应用行为塑造:塑造::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
程序教学:将学科知识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前后衔接,逐渐加深,学生逐一学习每项知识,并及时反馈和强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方法和基本思想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为基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元交互作用论:班杜拉认为,个体(信念、期望、态度、知识)、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行为(个体行为、选择和言语表述)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儿童在成人榜样受到惩罚的情况下仍然习得了攻击行为,只是没有表现出来,成人攻击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只是影响了了儿童对这种行为的表现,而对行为的学习没有影响。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子过程注意: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保持: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复制: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奥苏贝尔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奥苏贝尔【人物简介】奥苏贝尔,与布鲁纳是同一时代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有意义言语资料的学习与坚持的研究。
【要紧著作】《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观》【要紧理论】1.学习和知识学习的分类(1)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同意学习与觉察学习;从学习资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并认为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要紧是有意义的同意学习。
2.有意义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确实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有意义学习的资料自身,必需符合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尺度,即具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需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需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④学习者必需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3)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确实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有三种关系,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①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局部,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包含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这种学习比拟简单,只需通过具体化过程即可完成。
相关类属学习指新学习的内容是原先学习过的概念的深入、精巧、修饰或限定。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的要紧区别在于学习之后原有观念是否发生实质属性的改变。
如小明认为鸟是一种会飞的动物,后来学习下位概念麻雀时得知麻雀也是一种鸟,麻雀的学习没有改变原来对鸟的认知,这是派生类属学习。
后来学习下位概念企鹅时得知企鹅也是一种鸟,因此改变了鸟是会飞动物的认识,这确实是相关类属学习。
奥苏贝尔考点梳理大全
奥苏贝尔考点梳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奥苏贝尔考点梳理奥苏贝尔考点梳理奥苏贝尔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反复出现,其思想也是重要考点,下面对奥苏贝尔常考知识点进行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常考人物——奥苏贝尔- 教育
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大学科专业基础知识面试技巧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用于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他认为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者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接受学习,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依靠学习者的独立发现。
机械学习,即不加理解、反复背诵的学习,亦即对学习材料只进行机械识记。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发现,机械←→有意义,这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
这两个维度之间不是互不依赖和彼此独立的。
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
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3)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练习题】
奥苏伯尔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A.发现学习
B.程序学习
C.合作学习
D.有意义接受学习
答案:D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
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3)组合学习
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
【练习题】
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答案:B
(1)逐渐分化原则:即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样可以为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都提供理想的固定点,即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先前知识。
(2)整合协作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
奥苏贝尔认为所有导致整合协调的学习,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分化。
因此,整合协调是意义学习中发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化的一种形式。
(3)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
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
组织者。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在教师招聘考试对这三个内驱力的考查中经常出现,并且多以结合实际情景的形式出现,三者含义相近,容易混淆,中公讲师为考生结合真题、练习题进行辨析讲解,希望有助于考生牢固掌握奥苏贝尔的三个内驱力这一考点,为踏入教师岗位再迈进坚实的一步。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
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识、理解、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求知的需求。
中公讲师认为,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使学习情境具有吸引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区别,认知内驱力指向知识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以赢得一定地位为满足,是一种外部的、间接的学习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自我提高内驱力可以促使学生把学习的
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理想职业或学术上的成就,以便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学习期间,自我提高的成就动机可以促使学生去追求的学习成绩或较高的排列名次。
中公讲师认为,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附属的内驱力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有明显的不同。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两者追求的目的不同。
自我提高内驱力追求的是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附属内驱力追求的是长者或人物的认可。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
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
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练习题】
1.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B。
2.学生往往通过提高学业成绩来赢得他在班级中的地位和自尊,这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答案:B。
3.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答案:A。
应该说明的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学习迁移一般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它要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原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迁移的认知技能水平。
奥苏伯尔将这些因素表述如下:
第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迁移都要通过新旧学习中的经验进行分析进而概括出其共同的经验成分才能实现。
因此,在进行迁移时,学习对象在客观上要有共同因素。
第二,原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这里的迁移不是相同经验的迁移,而是概念原理的迁移,尤其是指下位学习的迁移。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验表明,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第三,迁移的认知技能水平。
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即合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是否掌握,会影响迁移的实现。
有时学习对象有共同因素,或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也比较高,可是学习者对新的学习内容却仍然不能实现迁移,原因是学习者虽然掌握了有关的知识,但没有掌握解决迁移中问题的认知技能。
教师招聘考试模式试题、练习题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学科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