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病毒的组成及基因组

合集下载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
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丝状, 少数可为子弹状、砖块状,噬菌体可呈蝌蚪状。
不同病毒间差异很大,从十几纳米到十
几微米不等。最小的动物的猪圆环病毒 (Porcine circo-virus,PCV)直径仅 17nm; 最大的动物痘病毒 (Poxviruses)大小达300-450×170260nm。 2004年10月14日法国两位科学家的研究 发现,米米病毒(Mimivirus)寄生在水 生单细胞动物阿米巴变形虫中,是病毒 界里的大怪物,直径有800纳米。
(二)病毒的衣壳对称性 病毒的壳体有三种Fra bibliotek构对称类型,与之
相对应,病毒颗粒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 种类型。但还与囊膜有无有关。
壳体对称类型:
螺旋对称(Helical
Symmetry):蛋白质亚基
沿中心轴呈螺旋排列,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 定结构。
二十面体对称(
Icosahedral Symmetry ) :

一般病毒的大小只有10-100纳米,即便是
较大的病毒,如天花病毒,也只有300纳米。 而米米病毒直径有800纳米,其英文名 字全称是Mimick-ing microbe virus,意 思是“酷似细菌的病毒”。 它那巨大的“身型”,几乎与一些小 型的细菌大小相当,因而在当年被各国媒 体大肆宣传。
⑶构成毒粒酶的蛋白质 :毒粒酶根据功能
大致分为两类: T4 噬菌体的溶菌酶参与病毒 进入、释放等过程;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 参与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3.V pro抗原性 4.V pro的毒性作用
三.病毒的酶
四.病毒的脂质 含脂质V有三种特征:(1)病毒颗粒的结构上, 内部有核蛋白的核心,外部则有包膜。包膜有脂 质,pro及糖类组成, (2)新增殖V在宿主C膜等部位成熟,然后以伢 生方式释放;(3)大多数含脂质的V对有机溶剂, 表面活性剂,溶脂酶敏感。 五.病毒的碳水化合物 六.其它组成:如丁二胺、亚精胺、精胺等大都结 合于病毒核酸,对核酸的构型有一定影响。

病毒学第二章讲义

病毒学第二章讲义

第二章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生命形式表现为细胞外的具有感染性的颗粒形式和细胞内的具有繁殖性的基因形式。

所以,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大体可以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前者主要是进行病毒体的性质研究,包括病毒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和血清学特性等问题;后者则着重研究病毒的感染、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动态、遗传与变异以及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1.病毒的形态与大小2.病毒的组成与功能3.病毒颗粒形态结构的对称性1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

它的组成简单,大多数病毒粒体中仅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及一种或多种蛋白质。

病毒具有专性寄生性,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研究形态和结构的意义:研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对于开展病毒的分类、起源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1.病毒的形态病毒一般以病毒颗粒或病毒子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形态.虽然病毒的种类成百上千种,但形态可归纳以下几种:球状病毒、杆状病毒、砖形病毒、有包膜的球形病毒、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封于包含体内的病毒.①球状病毒:球状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亚单位构筑的一个立体对称的二十面体,有特定的形态学单位.②杆状病毒:如TMV,电镜照片中可以看出蛋白亚单位像垂直于颗粒长轴的条纹.③砖形病毒:如痘病毒,经酶和化学处理后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在丝状体下面还有其他结构,他们包括组成和功能尚不明确的侧体和一个含有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芯或称病毒核心.④有包膜的球形病毒:在细胞膜上完成其结构的病毒通常具有膜结构,其中一部分包膜来自于寄主的膜.包膜结构一般都成突起,称为尖突或包膜子粒.易变形,具有多型性.⑤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细菌病毒的大小和形状是各类病毒中花样最多的,具有球状头部和各种杆状尾部.⑥封于包含体内的病毒:多数昆虫病毒的成熟颗粒都封于特征性的包含体中.包含体是结晶状的稳定形态,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病毒颗粒.1.2. 病毒的大小:装配成熟的病毒颗粒大小恒定不再改变,不同病毒间差异很大,从十几纳米到十几微米不等。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章病毒得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病毒得形态与大小1、1病毒得大小病毒得大小一般用nm表示,各种病毒得大小差别很大,最大得病毒约为300nm(痘病毒);最小得病毒约为9-10nm( 菜豆畸矮病病毒)。

⒈一个完整成熟得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就是病毒在细胞外得典型结构形式,并有感染性。

⒉病毒体大小得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

⒊多数人与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弹状、砖块状。

⒋测量病毒大小得方法:①电子显微镜技术(最可靠)②超速离心沉淀法③分级超过滤术④X线晶体衍射分析法1、2病毒得形态特征病毒得个体形态特征可被归纳为球状、砖形、杆状或丝状、弹状、蝌蚪状等。

病毒得群体形态: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形成由大量病毒粒子与蛋白质构成得病毒群体:包涵体、噬菌斑、空斑、病斑与枯斑。

病毒粒子对称体制有哪几种?1、螺旋对称2、二十面体对称3、复合对称4、复杂对称第二节病毒得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病毒体(virion): 一个成熟有感染性得病毒颗粒称“病毒体”,又称病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粒子。

2、1病毒得结构基本结构:核心与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

核心(Viral core):内充满DNA或RNA一种核酸,构成病毒得基因组,为病毒得感染、复制、遗传、变异等提供了信息。

由于裸露得核酸决定了病毒得感染性,故称感染性核酸。

衣壳(Viral capsid):实质上就是蛋白质,由壳粒聚合而成,包绕在核酸外面得蛋白质外衣。

衣壳得生物学作用:①维持病毒体得形态、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她理化因素得破坏;;②与相应受体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③具有抗原性,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④作为病毒鉴定与分类依据;⑤决定病毒感染细胞得种类;病毒得核酸与衣壳组成核衣壳,最简单得病毒就就是裸露得核衣壳,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特殊结构(envelope):包膜(棘突):就是位于某些病毒核衣壳外得结构。

实质就是病毒成熟过程中以出芽方式穿过核膜与(或)细胞膜时获得得。

分子生物学2第二章-DNA结构

分子生物学2第二章-DNA结构

第四节 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DNA双股链的互补 是其结构和功能上的一个基本特征 也是DNA研究中一些实验技术的基础
一、DNA分子的变性
变性(denaturation 或融解 melting):DNA双螺旋区 的
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的两条链完全分开变成单链,这 一双链分离的过程叫做变性 1、条件:加热, 极端pH,有机溶剂( 尿素、 酰胺 ),低盐浓度等
PolyT/A TTTTTTTTTTT AAAAAAAAAA
TTTTTTTTTTT AAAAAAAAAA TTTTTTTTTTT AAAAAAAAAA
b、 分子组成
☆ PY/PU + PU (偏碱性介质中稳定) G*G 、 A*A 、
G*A+
☆ PY/PU + PY (偏酸性介质中稳定) 常见类型
点的A260值绘制成DNA 1.185
的熔解曲线
1.0

Tm = OD增加值的中点温度(一般为8595℃) 或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这也是一般PCR实验技术中把变性温度定为94 ℃的原因
1、 影响 Tm值的因素 (1) 在 A, T, C, G 随机分布的情况下 ,决定于GC含量 GC%愈高 → Tm值愈大 GC%愈低 → Tm 值愈小 (2)GC%含量相同的情况下 AT形成变性核心,变性加快,Tm 值小 碱基排列对Tm值具有明显影响
* 类病毒(viroid): 使高等植物产生疾病的传染性因子 分子结构:含246~375 个核苷酸的单链环状RNA 分 子,没有蛋白质外壳。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三、 是否存在核酸以外的遗传物质 Prion (proteinaccous infections particle) 朊病毒---蛋白质样的感染因子

2第二章 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2第二章  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侧翼序列),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2019/9/26
8
1、结构基因
①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RNA合成后不需 要剪接加工。
z
y
非结构基因 a
非结构基因
结构基因
2019/9/26
9
②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 由外显子(编码序列)和内
含子(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编码序列不连续, 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 interrupted gene)。
医学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 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目录 CONTENT
•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组学 • 基因组复制 • 本章小结
PPAARRTT1 1
第一节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基因的生物学概念 基因的现代概念
2019/9/26
3
一、基因的生物学概念
1909, W. L. Johannsen 将遗传因子改称为基因(gene),提出 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1910,T. H. Morgan 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2019/9/26
4
1944, M. McCarty & O. Avery 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1952,A. Hershey & . Chase T4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25
3. 结构基因没有内含子,多为单拷贝,结构基 因无重叠现象;
4. 基因密度非常高,基因组中编码区大于非编 码区;
5. 重复序列很少,重复片段为转座子; 6. 有编码同工酶的等基因(isogene);
2019/9/26
26
7、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
转 座 因 子 ( transposable element ) : 能 够 在 一 个 DNA分子内部或两个DNA分子之间移动的DNA片段。

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各章思考题

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各章思考题

各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2.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3.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4.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第二章病毒1、解释下列名词:病毒粒子、前噬菌体、溶源性。

病毒粒子:成熟的病毒感染单位,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在宿主脂肪体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核内复制,形成多边形和多角形的包含体,裸露或被囊膜包裹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溶源性:温和噬菌体DNA具有整合入宿主菌染色质DNA中的特性,成为与宿主菌共生的原噬菌体,能随宿主菌的染色质同步复制而传给子代,这种特性称为溶源性。

2、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微生物之处?(作业1)3、简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结构。

4、试用图示说明下列名词之间的关系:病毒粒子、核芯、衣壳、被膜。

(作业2)5、病毒有哪几种对称类型?每种对称类型病毒的形态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6、试以T系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7、病毒是一种致病因子,也是一种具有遗传成分特点的因子,病毒的这种特性有什么生物学意义?(作业3)第三章原核微生物1、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2、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3、根据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解释为什么革兰氏染色后G+呈紫色,G-呈红色?4、比较细菌和放线细群体培养特征的异同。

5、以产甲烷菌为例,总古细菌的特点及其与细菌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真核微生物1、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一般都是以其群体形式进行研究或利用,这必然就要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培养。

能否找到一种培养基,使所有的微生物都能良好地生长?为什么?2、试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谈谈在选择、配制和使用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你们在实验中是如何做的?有何体会?3、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基本特点。

分子遗传学-第2章-基因组

分子遗传学-第2章-基因组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第三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3.1 概况
• 除非特别说明,真核生物基因组一般是指其核基 因组 • 真核生物基因组由多个 DNA 分子组成,每个皆 为双链线形分子 • 每个 DNA 分子皆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 染色体上有着丝粒结构,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细菌染色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环状结构域及超螺旋化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病毒的一 般结构
蛋白质壳体
双层酯被膜
蛋白质刺突
(2130个) 蛋白质亚基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烟草花叶 病毒(TMV)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2.2 组织结构
• 基因簇
指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按一定顺序成串排列的现象
• 断裂基因
指一个基因的编码序 列在 DNA 上是不连续 的,被一些插入序列 (一般无编码功能) 所隔开。其中编码序 列称为外显子,插入 序列称为内含子。 DNA 转录为 RNA 后, 内含子序列必须切除。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编码 RNA 的基因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皆可能有内含子 高等真核生物中大多数基因有内含子,但低等真核生物 中有内含子的基因较少 已发现在原核生物和细胞器基因组中也存在内含子 关于内含子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
fungi
protists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monera
protozoa
•生物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遗传信 息量不断增加。 •推论:基因组(C 值) 与遗传信息量应该是平行 的,也应该相应不断增大,二者是成正比的。 •从大的进化尺度看,这个规律是成立的;从小的 进化尺度看,在进化早期(低等生物进化阶段) 也是成立的,但在高等生物进化阶段显然不成立。

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是一类微小的病原体,它们无法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其结构简单而精巧,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传染性。

病毒的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核酸和包裹核酸的蛋白质壳。

首先,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承载着病毒复制和传播所需的基因信息。

病毒可以携带DNA或RNA,但不同时携带两种核酸。

核酸可以是单链或双链的,它们的长度和序列决定了病毒的遗传信息和功能。

病毒的核酸中编码了一系列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起着控制病毒复制和感染宿主细胞的重要作用。

其次,蛋白质壳是保护病毒核酸的外壳,通常被称为病毒颗粒或病毒衣壳。

病毒颗粒是由多种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它们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蛋白质壳的功能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的侵害,同时它还能帮助病毒识别和感染特定的宿主细胞。

病毒颗粒的形态和大小因不同病毒而异,有些病毒呈球形、棒状或多边形等不同形状。

除了核酸和蛋白质壳,一些病毒还具有额外的外包膜。

这种外包膜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脂质双层构成的,其中插入了病毒特异性的蛋白质。

外包膜可以增加病毒在宿主细胞内传播的效率,并提供一种保护屏障,使病毒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病毒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其序列和长度决定了病毒的遗传信息。

病毒的核酸通常以蛋白质的方式包裹,并通过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力与蛋白质壳结合。

核酸可以编码一些关键的蛋白质,例如酶、结构蛋白和复制相关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病毒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形成了病毒的外壳。

蛋白质壳的构成蛋白质通常具有高度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在病毒复制和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病毒的蛋白质颗粒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域和功能域,这些功能域可以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进而实现病毒的感染。

综上所述,病毒的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承载着病毒的遗传信息;蛋白质壳是保护病毒核酸的外壳,起到保护和感染宿主细胞的作用。

病毒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病毒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病毒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病毒是一种小型的微生物,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它们不能繁殖,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

病毒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类及其他生物的。

本文将按照病毒的类型,分别介绍病毒的结构和功能。

一、DNA病毒DNA病毒是由DNA构成的病毒。

它们通常会感染物种特异性很强的宿主。

其中一些病毒是人类的病原体,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

1. 结构DNA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病毒衣壳和病毒基因组。

病毒衣壳由许多蛋白质组成,包裹着基因组。

病毒基因组通常排列成线性或环形的形状。

在DNA病毒中,病毒基因组是包裹在病毒衣壳中的。

2. 功能DNA病毒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寄生宿主细胞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周期。

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它会释放出自己的病毒基因组,并且利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复制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来帮助自己生产。

病毒基因组复制完成后,它们会在宿主细胞中自我组装成成熟的病毒颗粒,然后侵入其他细胞,重复这个过程。

二、RNA病毒RNA病毒是由RNA构成的病毒。

它们也是感染物种特异性很强的宿主。

其中一些病毒也是人类的病原体,例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

1. 结构RNA病毒的基本结构与DNA病毒类似,包括病毒衣壳和病毒基因组。

病毒衣壳由许多蛋白质组成,包裹着基因组。

病毒基因组通常存在于一些特殊的结构中,例如螺旋形、球形或立方体形。

与DNA病毒不同的是,RNA病毒基因组可以是单链或双链的,并且可以是正义链或反义链。

2. 功能RNA病毒的功能与DNA病毒类似,也是通过寄生宿主细胞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周期。

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它会释放出自己的病毒基因组,并且利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复制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来帮助自己生产,并且在细胞内自我组装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然后,它们会侵入其他细胞,重复这个过程。

三、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毒,它们的基因组是由RNA构成的。

第2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与病毒基因

第2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与病毒基因
2. R质粒(又称抗药性质粒或耐药性质粒):主要特征是 带有耐药性基因,可以使宿主菌获得耐受相应抗生素 的能力。
3. Col质粒(也称大肠杆菌素生长因子):是可以产生大 肠杆菌素(colicin)的大肠秆杆菌质粒。大肠杆菌素能 阻止不含这种质粒的大肠杆菌生长。
三、质粒的一般性质
1、质粒的主要成分:
ΦX174噬菌体的基因结构
Ala Glu Gly Val Met 终止
- GCGˊG AAˊG GAˊG TGˊATGˊTAAˊTG TˊCT-
Arg Lys Glu 终止
起始 Ser
二、大肠杆菌基因组特征
〈一〉大肠杆菌基因组: 1、分子量:2.64 x109Da,4 639 221 bp。 2、染色体DNA总长度:1100-1400um。 3、基因组:约有3500个基因。
是指携带有效接触基因的质粒,只能使细菌接合, 本身不能被传递。
2. 可移动型质粒(mobilizable plasmid):
可以被传递,但不能使细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
3.自传递型质粒(self transmissible plasmid):
是兼具上述两种功能的质粒,如F质粒兼有接合和 可移动的双重性质。
二、质粒的类型 (3)
DNA或RNA;单链或双链;闭合环状或是线性分子。 3.基因组中有重叠基因现象。
使较小的基因组能携带较多的遗传信息。 4.基因组中具有操纵子结构。 5.病毒基因可连续(噬菌体)也可间断(真核细胞病毒)。 6. 重复序列少,不像真核生物基因组。 7.非编码区少,编码序列大于90%。 8.基因组是单倍体(逆转录病毒有两个拷贝)。 9.相关基因丛集 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
二、DNA病毒:基因组的一般特点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病毒总论重点整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病毒总论重点整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病毒总论重点整理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病毒(virus):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特征体积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RNA或DNA);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①大小:nm,比细菌小的多,细菌的测量单位是μm。

②形态:球形、杆形(丝形)、弹性、砖形、蝌蚪状,多数呈球形的。

第二节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

有的病毒核衣壳外有包膜和刺突,有的没有。

根据包膜有无可分为:裸病毒(naked virus)、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1、病毒核心:成分为核酸,病毒基因组,控制病毒的遗传性状。

2、病毒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

具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具有保护核酸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比如核酸酶等;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根据壳粒排列方式不同,病毒有三种对称型:螺旋对称、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①螺旋对称:有些病毒粒子呈杆状或丝状,其衣壳形似一中空柱,电镜观察可见其表面有精细螺旋结构。

在螺旋对称衣壳中,病毒核酸以多个弱键与蛋白质亚基相结合,能够控制螺旋排列的形式及衣壳长度,核酸与衣壳的结合也增加了衣壳结构的稳定性。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螺旋对称的典型代表。

②20面体立体对称:有些病毒的外形呈“球状”,实际上是一个立体对称的多面体,一般为二十面体。

它由2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具有12个顶角,20个面和30条棱。

腺病毒是二十面体对称的典型代表。

二十面体病毒有的也具有包膜。

③复合对称:两种对称方式同时存在:T噬菌体,头部呈立体对称(二十面体),尾部为螺旋对称。

逆转录病毒内部是螺旋形的核心,外部是二十面体的外壳,是复合对称型病毒。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复合对称壳体(complex symmetry)
----以上分别叙述了病毒壳体的两种主要结构类型, 但也有少数病毒的壳体为复合对称结构。壳体既有螺 旋对称结构, 又有廿面体对称部分。具有复合对称壳 体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这类噬菌体都无包 膜,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 尾部呈螺旋对称。如T-偶数噬菌体的头部长约110nm, 直径约60nm,为一变形的廿面体结构。头部含有结合 着多胺、几种内部蛋白和小肽的双链DNA。其尾部结 构复杂,由尾管(tail tube)、尾鞘(tail sheath)、颈部 (collar)、基片(base plate)、尾钉(tail pin)和尾丝 (tail fiber)5个主要部分组成。(T4的模式结构见图 4—4)。
星状病毒
杯状病毒
黄病毒
披膜病毒
冠状病毒
逆转录病毒
呼肠孤病毒
博尔纳病毒
正粘病毒
沙粒病毒
丝状病毒
弹状病毒
副粘病毒
圆环病毒
细小病毒
腺病毒
嗜肝病毒
乳头瘤病毒
疱疹病毒
痘病毒
1 病毒核酸及其功能
1.3 病毒核酸的应用
重组DNA病毒
重组逆转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
2 病毒蛋白质及其功能
2.1 概述
蛋白质是病毒的另一类主要成份,组成 蛋白质的氨基酸及顺序决定着病毒株系 的差异,表现在免疫决定簇则决定其免 疫特异性。 病毒的蛋白质根据是否存在于病毒颗粒 中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2 病毒蛋白质及其功能
2.2 非结构蛋白
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 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 粒中的蛋白质 。 作用:

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的化学 组成
1.病毒的核酸
◆一种病毒至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动物病毒一部分含DNA,一部分含RNA; 细菌病毒普遍含DNA,含RNA的极少。
◆病毒的核酸类型极为多样化: ▼ ▼病毒的DNA与RNA均有单链和双链: dsDNA ssDNA dsR的大小、 形态、数量不等的小体,称为包涵体。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是病毒的特征,不同的病毒其形成的包涵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结 构、和特性,可用于分类鉴定。
包涵体在细胞中的形成部位:位于细胞核内—如包疹病毒 位于细胞质内—如狂犬病毒等 胞核内胞质都有—麻疹病毒
2、噬菌体的鉴定
★★
(3)病斑和空斑
•空斑和病斑:用于动物病毒粒 子的计数也可以采用噬菌斑法 类似的技术,但是这种斑点只 能称为空斑或病斑。
(4)枯斑
•枯斑: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 成的群体称为枯斑。
2.病毒的蛋白质
▼有的病毒只有一种蛋白质,多数含有为数不多的几 种蛋白质。 ▼病毒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其他生物一样,但不同 病毒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各不相同。 ▼病毒蛋白质主要在构成病毒结构、病毒的侵染与增 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1、结构功能 2、吸附 3、破坏宿主细胞壁与细胞膜 4、增殖
3.其他成分
▼病毒DNA分子有线装和环状之分。 ▼病毒核酸有正链(+)和负链(—)的区分:
规定:将碱基序列与mRNA一致的核酸单链定位正链, 将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的核酸单链定位负链。因此,就病毒 核酸链的单与双以及正和负有以下6 种类型:
(±)DNA——大部分DNA病毒 (±)RNA——动物呼肠孤病毒 (+)DNA ——大肠杆菌X174噬菌体 (+)RNA——所有单链RNA病毒\大部分植物病毒 (—)DNA——腺病毒 (—)RNA ——流感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 dsRNA): 具有正反两条RNA链 代表:轮状病毒A型 ⑤单链RNA(single strand RNA, ssRNA): 正链RNA(+RNA):具有翻译模板活性的链为正链,即表 示其
可作为 mRNA模板。 负链RNA(-RNA):其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称其为负 链。 代表:人甲型肝炎病毒、狂犬病毒
b.保护病毒核酸; c .起始病毒感染所必需(识别)。
各结构功能
包膜蛋白的种类:
A. 包膜糖蛋白: 概念:主要在包膜外侧,是包膜的重要结构组成。 功能:a. 引起感染的先决条件,为病毒的吸附蛋白。
b. 在病毒进入时发挥作用,与细胞质膜融合。 c. 是病毒表面和受染细胞质膜上的特异抗原
决定簇。
B. 基质蛋白:(有些病毒无) 概念:位于包膜内侧的非糖基化蛋白。 功能:a.支撑包膜,维系病毒结构;
病毒学
• 第1章 绪论
• 第11章 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 第2章 病毒的组成
• 第12章 流行性感冒病毒
• 第3章 病毒吸附宿主细胞及内化过程 • 第13章 汉坦病毒
• 第4章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 第14章 轮状病毒
• 第5章 病毒粒子的装配、成熟和释放 • 第15章 肝炎病毒
• 第6章 病毒感染的特点
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
> 150nm
大型病毒
病毒大小--大小或直径(纳米)
最大的病毒: 虫痘病毒 450 牛痘苗病毒 300×250×100
最长的病毒 : 柑橘衰退病毒 2000 甜菜黄花病毒 1250×10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1300×10
最小的病毒: 口蹄疫病毒 21 乙型肝炎病毒 18 苜蓿花叶病毒 16毒 9-11
病毒形态
病毒粒子核衣壳的对称性
←廿面体对称的结构 (球状)
←螺旋对称的结构 (杆状)
←复合对称的结构 (蝌蚪状)
廿面体对称的结构特征:更稳定、更合理
1)球或近球形; 2)高倍电镜下为多面体,具20个等 边三角形和12个顶点的物体; 3)多面多角多棱,是多颗粒按一定方 式对称排列形成,在角上为五邻体 (penton) ,面上六邻体(hexon)。 4)核酸对二十面体的形成非必须, 但有助于增加壳体的稳定性
其他成分
•脂类:磷脂占50-60%,其余为胆固醇等。 •多糖:以糖脂、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胺类、金属离子。
理化因子对病毒的影响
强烈——病毒灭活; 理化因素 适量——病毒变异;
微量——病毒保持感染。
温度对病毒的影响
高温:对热不稳定,55-60摄氏度时,几或十几分钟灭活; 可能原因: a. 病毒蛋白质变性,病毒不能吸附,不脱壳,酶失活; b. 病毒包膜降解; c. 70摄氏度以上,核酸分子变性
低温:病毒保持感染性 应用: 病毒的实验及保藏均在低温下进行;快速低温冷冻(-70~190℃);真空冷冻干燥保藏;
pH值对病毒的影响
pH6.0-8.0 :稳定, pH5以下或pH9以上:迅速失活; 个别例外:鼻病毒在pH5.3即灭活,
肠道病毒在pH2.2,24小时仍有活性。
辐射对病毒的影响
X射线,γ射线,紫外线对病毒均有影响。
二、根据核酸类型将病毒分为:
①双链DNA(double strand DNA, dsDNA): 其碱基组成符合Chargaff 定则。 代表:人疱疹病毒
②单链DNA (single strand DNA, ssDNA): 一般单链DNA只发现了“+”链的,无“-”链的。 代表:大肠杆菌噬菌体M13 ③逆转录病毒 病毒增殖的突出特点是在复制病毒RNA时要通过DNA复制中间型 (DNA replicative intermediate)。并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整合。 代表:HIV
病毒粒子核衣壳的对称性
←廿面体对称的结构 (球状)
←螺旋对称的结构 (杆状)
←复合对称的结构 (蝌蚪状)
螺旋对称的结构特征:
TMV的衣壳粒和核苷 酸的结合
1)形状:多为杆状、纤维状、
弯曲杆状; 2)长形的衣壳粒螺旋状排列, 形成 中空的圆柱体,直径取决于 蛋白亚基的特征,长度取决于核 酸分子的长度; 3)核酸埋嵌在衣壳粒之间的壁 内,以多个弱键与蛋白质亚基相 连。这种方式可控制螺旋排列; 增加壳体结构的稳定性。
• 第16章 腺病毒
• 第7章 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
• 第17章 人乳头瘤病毒
• 第8章 病毒免疫 • 第9章 病毒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第10章 病毒载体与基因治疗
• 第18章 单纯疱疹、巨细胞和EB病 毒
• 第19章 阮病毒 • 第20章 SARS冠状病毒
• 第21章 禽流感病毒
病毒形态
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丝状, 少数可为子弹状、砖块状,噬菌体可呈蝌蚪状。
d.可促使病毒从宿主细胞上释放.
图中可见流感病毒的刺突。流感病毒刺突含N-乙酰神经氨酸酶 (与粘膜细胞上神经氨酸作用)
病毒的化学组成
核衣壳
核心
衣壳
一种类型的核酸 小量非结构蛋白
壳粒
蛋白质
包膜
蛋白质
多糖
脂类
金属离子 多胺
病毒的化学组成--核酸和蛋白质
蛋白质衣壳(Protein coat)
核酸(Nucleic acid)
各结构功能
核衣壳(nucleocapsid): 概念:又称核壳体;病毒蛋白质衣壳 与病毒核酸的合称,为病毒的基本结构。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包膜子粒
包膜
包膜病毒
壳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核样物)
各结构功能
包 膜(envelope) : 概念:指核衣壳外包裹的由类脂、多糖或 蛋白质组成的一层构造较复杂的膜,亦称 被膜或外膜。 特点:具有高度稳定性。 功能: a.维系病毒体结构;
病毒的化学组成--核酸和蛋白质
一、核酸(nucleic acid): ①碱基组成:同其它生物一样,同一属中鸟嘌呤(G)+胞嘧啶(C)
含量接近。某些DNA病毒中含稀有碱基,如噬菌体 sp8中5-羟甲基胞嘧啶取代胞嘧啶。 ②含量及分子量:不同病毒间差别很大。 ③形状:有线状、闭合或半闭合环状等形态。 ④核酸类型:DNA 或 RNA 。 分类以mRNA序列作标准,将RNA和DNA分子区分为正链、负链。 正链:序列同mRNA,定义为“+”极性。 负链:序列与mRNA互补,定义为“-”极性。 ⑤功能:储存病毒的遗传信息 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 控制病毒的增殖 控制病毒对宿主的感染性
病毒粒子核衣壳的对称性
←廿面体对称的结构 (球状)
←螺旋对称的结构 (杆状)
←复合对称的结构 (蝌蚪状)
复合对称的结构特征:
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 是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 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组合 而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 的代表。
病毒大小
测量单位为纳米(nm,为 1/1000m)
<50 nm
小型病毒
最细的病毒: 大肠杆菌的f1噬菌体 5×800
病毒粒子核衣壳的对称性
←廿面体对称的结构 (球状)
←螺旋对称的结构 (杆状)
←复合对称的结构 (蝌蚪状)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包膜子粒
包膜
包膜病毒
壳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核样物)
各结构功能
核酸: 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
衣 壳 粒(capsomere): 概念:为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1~6个多肽 分子折叠缠绕成的蛋白质亚单位(三级结构)。 特点:不同病毒,多肽分子的组成不同;
b.识别病毒核衣壳,联系核衣壳与病毒糖蛋白
各结构功能
包膜的形成:
◆ 来源于宿主细胞膜或核膜: 如流感病毒。
◆ 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如痘苗病毒。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包膜子粒
包膜
包膜病毒
壳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核样物)
各结构功能
刺 突(spikes): 概念:病毒包膜或衣壳表面的突起物。 功能: a.可启动感染; b.可诱生免疫保护作用; c.可中和抗体;
简单病毒只有1~2种衣壳粒 (如:TMV就只含有1种壳粒);
复杂病毒,20种左右
各结构功能
衣壳(capsid): 概念:是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的排列 形成的病毒外壳。内包核酸,形状多样。 壳体蛋白是许多亚基借次级键或静电引力 互相聚合而成的具四级结构的多聚体。 特点:亚基的组成和数目的不同是区别不 同壳体蛋白的标志。
病毒的化学组成——核酸和蛋白质
蛋白质衣壳(Protein coat)
核酸(Nucleic acid)
蛋白质(Protein)
蛋白质:为形态完整、成熟的病毒粒子所必需的,包括 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及组成酶系。
功能: A.构成病毒粒子的外壳,保护核酸; B.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 C.决定病毒的抗原性; D.构成病毒组成中的酶(部分分解酶、合成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