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泡菜的制作导学案
高中生物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节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描述为“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独立操作水平,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泡菜的制作,并尝试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我们所吃的泡菜是怎么制作的,泡菜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去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据此,将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中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本节的重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本节的难点。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以实验为依托,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泡菜制作的方法、步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1.泡菜制作流程图三、教学程序设计附:韩国泡菜的制作方法白菜10棵(30kg), 粗盐19杯(3kg), 萝卜 3棵(4.5以斤), 葱白1捆(400g), 芥菜1捆(1kg), 水芹2捆(600g), 大葱半捆(400g), 蒜10头(400g), 生姜3棵(100g), 辣椒面10杯(800g), 温水2杯,适量的盐和白糖①挑选鲜嫩的白菜,把黄色的叶子摘掉,粗大的白菜切成四块,小的切成两半。
②适量粗盐放入水中溶解,将切开的白菜浸入水中浸渍后再捞出,在白菜梗上撒适量的盐,切开的面朝上,一层层放入大容器中腌渍。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中生物选修一导学案:1-3制作
专题1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班级: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
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学法指导】针对教学目标仔细认真阅读课本。
找出问题,探讨研究,集中解决。
【自主预习问题】熟读教材文本,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 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问题2. 在四川,人们用的是一种坛口突起,坛口周围有一圈凹形托盘(即水槽,可盛水),扣上碗可以密封的坛子。
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试说明其道理。
问题3. 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问题4.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有哪些?问题5.测定亚硝酸盐的一般流程是什么?【课前合作探究问题】探究1:试讨论泡制泡菜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2 :在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配制溶液时,所配制的各种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的步骤是怎样的?【我的疑惑】【自构思维导图】【自测反馈】1.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2. 乳酸菌属于 ( )A.真菌 B.细菌 C.霉菌 D.病毒3.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 ( )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B.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均有C.乳酸菌是兼性厌氧生物D.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4.关于亚硝酸盐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是淡黄色晶体,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是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酒精C.亚硝酸盐是白色晶体,易溶于酒精D.亚硝酸盐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5.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由的繁殖造成的( ) A.酶母菌 B.毛霉菌 C.乳酸菌 D.醋酸杆菌6.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有 ( ) A.应选用材料好,外表美观的坛子B.应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C.选用泡菜坛没有原则,只要不漏水就行D.应选用坛沿浅的坛子,便于观看坛内泡菜的腌制情况7.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过少C.腌制时不加酒和香辛料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8.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 ( ) 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B.N一1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 D.双缩脲试剂9.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A.氢氧化铝乳液 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 D.氯化钡溶液10.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 ( ) A.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B.抗生素呈碱性,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C.抗生素能够抑制酵母菌的生长D.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11.下图是某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
【人教版】选修1生物: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精品导学案
专题1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乳酸菌1.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常见种类:和3.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均有分布。
4.应用:常用于生产二亚硝酸盐1.物理性质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三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1)应选用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环境(2)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容易造成细胞大量繁殖,含量增加四亚硝酸盐的测定1.原理(1)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比较,可以大致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测定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思考:亚硝酸盐可转化成致癌物质,为什么在食品生产中还可作为添加剂?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人教版生物选修1: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泡菜的制作 教案
课题:泡菜的制作一、学情分析:泡菜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食品,农村家庭几乎都有制作泡菜,多数学生对泡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有所了解,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学习的基础和实践条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泡菜制作的原理;尝试制作泡菜;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说明泡菜制作的原理;实验探究法,尝试制作泡菜;举例说明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3.情感态度价值观: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实践中发酵食品的制作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泡菜制作的原理;尝试制作泡菜。
2.教学难点: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四、教学过程1.导入运用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了解四川泡菜和韩国泡菜。
2.制作泡菜的原理内容:认识乳酸菌的细胞结构、种类、分布、新陈代谢类型。
插入乳酸菌的图片,使学生对乳酸菌有更深刻的印象。
运用化学反应式讲解制作泡菜的原理。
练习: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B.在自然界广发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均有C.乳酸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时产生乳酸D.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思考: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为酸奶?3.制作泡菜的过程内容:学生描述泡菜制作的流程图;播放实验室制作泡菜的视频;观看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主要为制作泡菜中的注意事项;再观看生活中制作四川泡菜的视频,比较两者的异同。
思考1:用水封闭坛口起什么作用?不封闭有什么结果?思考2: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拓展:乳酸菌发酵过程(发酵前期、发酵中期、发酵后期)4.操作提示内容:注意泡菜坛的选择;腌制条件。
思考1: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思考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的蔬菜?5.亚硝酸盐内容:亚硝酸盐的性质和危害。
练习: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可多加B.绿色食品中不会含有亚硝酸盐C.亚硝酸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亚硝胺D.水煮越久亚硝酸盐含量越少拓展:健康小贴士五、课堂总结本节重点内容是泡菜制作的原理,以及制作泡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1: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及应用;2. 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3. 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
【能力目标】1. 尝试制作泡菜并评价泡菜的色泽、风味;2. 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3. 讨论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对泡菜质量的影响;4. 尝试根据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改进泡菜制作的工艺流程。
【情感目标】1. 认同中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泡菜的技能;2. 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性问题,维护身体健康。
教学标准1. 内容解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的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在本专题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并能够动手实践。
学生应当学会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应当掌握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摸索发酵的最佳条件,初步了解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某些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2. 重点的确定教学重点:⑴根据乳酸菌发酵原理尝试制作泡菜⑵测定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教学难点:测定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3. 学情诊断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很多学生对发酵食品—泡菜的制作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必修一第5章《细胞呼吸》一节的学习,学生对于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也有所掌握,但对于发酵食品加工的具体工艺流程缺乏整体认识,对其中一些具体操作的原理也不甚了解,另外,学生对“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原理和方法”这部分内容较为陌生。
4. 教学对策“泡菜的制作”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耗时,但学生对此却较为熟悉,因此可尝试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制作泡菜,并拍摄相关视频,课堂上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总结泡菜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再针对其中一些关键的技术要点及其原理进行讨论。
1.3泡菜的制作
【课堂检测】
(2013·新课标Ⅰ,39)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杀灭杂菌 。为了缩短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 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 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 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 的过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 __________ 细胞质 中。 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__________ 温度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 、 腌制时间 和__________ 食盐用量等。 __________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 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 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乳酸菌比杂菌更耐酸。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乳酸;
(2)配制标准显色液 用移液管吸取0.20mL、0.40mL、0.60mL、0.80mL、1.00mL、1.50mL亚硝 酸钠溶液(相当于1ug,2ug,3ug,4ug,5ug和7.5ug亚硝酸钠),分别置 于50mL比色管中,再取1支比色管作为空白对照。 并分别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分钟后;
三、操作提示
(一)泡菜坛的选择 坛沿深、盖子 吻合好 无裂纹、无砂眼 (二)腌制条件 温度不能过高 食盐含量不能过低 腌制时间不能过短
火 候 好
细菌污染大量繁殖后, 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 含量先增多,后减少。
检查方法:坛口向上, 压入水中,看坛内壁有 无渗水现象。也可使用 玻璃泡菜坛。
选修一生物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案(人教版)
选修一生物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案(人教版)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问题导学一、泡菜制作的原理活动与探究11.泡菜制作离不开哪一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怎样的?2.泡菜酸脆可口,其“酸味”是怎样产生的?3.尝试分析含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的原因。
4.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的蔬菜,原因是什么?5.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和乳酸含量的变化有何规律?6.泡菜制作过程中杂菌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有何规律?迁移与应用1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人们利用乳酸菌的目的是()。
A.获取乳酸B.获取能量C.氧化分解有机物D.获取热能1.发酵过程中,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发酵初期,泡菜中微生物生长很快,如硝酸还原菌,就可以将蔬菜中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同时蔬菜中的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等可将亚硝酸盐还原,但总体来说,生成的亚硝酸盐多于被还原的,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步上升。
随着腌制时间延长,微生物代谢活动将氧气消耗殆尽,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了乳酸菌以外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与此同时,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由于被氧化而减少,因此,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并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除了可以通过硝酸还原菌还原硝酸盐产生,还可由硝化细菌生长繁殖氧化氨产生,另外,泡菜中的假丝酵母也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
2.乳酸菌、杂菌、乳酸含量变化的关系(1)“变化”流程图(2)“变化”坐标曲线二、泡菜制作的步骤和条件控制活动与探究21.用流程图表示泡菜制作的步骤。
2.盐水应该按什么比例配制比较恰当?为什么要将盐水煮沸后又冷却?3.用水封闭坛口起什么作用?不封闭有什么结果?4.总结泡菜制作需控制的条件。
5.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样形成的?迁移与应用2严格控制泡菜制作的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高品质的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初中生物作业泡菜制作教案
初中生物作业泡菜制作教案
一、目标:
1.了解泡菜的相关知识。
2.掌握泡菜的制作步骤。
3.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准备材料:
1.白菜或者大白菜。
2.盐。
3.调味料:辣椒粉、葱姜蒜粉、鸡精等。
4.其他辅料:萝卜丝、胡萝卜丝等。
5.密封容器。
三、制作步骤:
1.准备工作:将白菜或大白菜洗净切块,备好其他辅料和调味料。
2.腌制白菜:将白菜块撒上适量盐,腌制30分钟至1小时,直至出水。
3.制作泡菜汁:将调味料按照个人口味调配好放入容器中。
4.泡菜的调制:将腌制好的白菜块和辅料混合均匀,放入密封容器中。
5.发酵泡菜:放置密封容器在常温下进行自然发酵,每天打开盖子放气一次,发酵3-5天后即可食用。
四、注意事项:
1.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2.根据自己口味添加调料,可以适量减少盐用量;
3.密封容器要注意选择无异味干净容器,并在每天打开盖子放气时进行密封。
五、总结和反思:
1.制作泡菜需要耐心和细心,大家团队配合也很重要。
2.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调味料来制作泡菜,尝试出更多口味的泡菜。
初中制作泡菜的教案
初中制作泡菜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学会制作泡菜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泡菜的制作原理;2. 泡菜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1. 泡菜的发酵过程;2. 泡菜的保存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制作泡菜的原料和工具;2. 提前让学生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3. 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发酵来制作泡菜。
二、制作泡菜的准备工作(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制作泡菜所需的原料和工具;2.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原料的作用和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制作泡菜的过程(10分钟)1. 让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泡菜的制作;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泡菜的制作过程;3. 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泡菜的发酵过程(5分钟)1. 让学生了解泡菜的发酵过程;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泡菜的发酵过程;3. 解答学生在发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泡菜的保存方法(5分钟)1. 让学生了解泡菜的保存方法;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3. 解答学生在保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制作泡菜的过程和经验;2. 引导学生反思制作泡菜的注意事项;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制作不同种类的泡菜;2. 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种类的泡菜的制作方法和特点;3. 组织学生进行泡菜的品鉴活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泡菜的制作和发酵过程,解答学生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卫生和操作规范。
在教学延伸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生物选修3-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1)学习目标: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重、难点: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一)泡菜的制作原理: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其代谢类型是型。
在条件下,将糖分解为。
反应式为:。
常见的乳酸菌有和,生产酸奶的是。
思考: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二)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剂。
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超过。
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排出体外,但在、和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质。
思考: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发生反应后,与结合形成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三)实验操作1.泡菜的制作: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
⑤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密封发酵。
发酵时间受到影响。
思考:泡菜坛内的“白膜”是怎样形成的?思考:在腌制过程中要控制好哪些因素?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1)配制溶液:①4mg/kg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 g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 mL体积分数为盐酸中,避光保存。
②2mg/kg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称取 g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解于 mL水中,避光保存。
③5ug/mL的亚硝酸钠溶液:称取g于硅胶中干燥器中干燥24h的亚硝酸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mL,再转移mL溶液至mL容量瓶中,定容至mL。
④提取剂:50g氯化镉和50g氯化钡,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调节pH至1 ⑤氢氧化铝乳液和2moL/L的NaOH溶液:(2)配制标准显色液:溶①用吸取为0.2mL 0.4mL 0.6mL 0.8mL 1.0mL 1.5mLNaNO2液分别置于50mL的中,再取另一支作对照。
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泡菜制作》教学案
四川泡菜的制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泡菜制作过程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泡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泡菜的特点和做法。
教学难点:泡菜的做法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学习方法:动手振作实践法所需材料:泡菜坛子一个(上边有沿,可装水,坛子的上沿口是装水的,且平常水不能缺,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高粱白酒、花椒、辣椒、大料(就是八角茴香,也叫大茴香)、冰糖、盐、·萝卜、黄瓜······教学过程:导语:四川泡菜开胃、下饭,可直接食用也可作调料,制作方便、快捷、廉价,何不自己动手腌一坛呢?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具体制作方法如下:一、培养泡菜发酵菌(1)首先在冷水里放入一些花椒,适量的盐,然后把水烧开。
水量在坛子容量的10%-20%左右,不要太多。
盐比平时做菜时多放一点,感觉很咸即止。
花椒放大约20到30粒左右,尽量多放些,那样可以泡出很香的菜。
(2)待水完全冷却后,灌入坛子内,然后加一两高粱酒(大坛子可以适当多加)。
其它酒不行,泡菜菌其实就是从高粱酒麴来的,酒也是经常要添加的。
(3)放青椒(是那种长的很结实的深绿色辣椒,很辣,调味用的)、生姜可多放些,增加菜的味道。
而且这两种菜要保持坛子内一直有,它们有提味的作用,2-3天后可注意仔细观察,看青椒周围是否有气泡形成,开始的时候是一到两个十分细小的气泡,不注意观察几乎看不见。
如果有气泡,哪怕是一个气泡,就说明发酵正常,待青椒完全变黄后,再放2至3天,就成了!(4)泡菜的原汁就这样做好了(泡菜菌培养好了)。
泡菜菌属于厌氧菌,注意坛口的密封十分重要。
泡菜随着发酵,产生抗菌作用。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且在随着发酵的成熟产生酸味,不仅使泡菜更具美味,还能抑制坛内的其它菌,防止不正常的发酵。
注意事项:坛子内壁必须洗干净,然后把生水擦干,或干脆用开水烫一下也行。
绝对不能有生水。
初中化学泡菜教案
初中化学泡菜教案
实验名称:制作泡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泡菜的过程,了解发酵反应和微生物的作用。
实验材料:白菜、辣椒、盐、水、密封罐或塑料袋
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将白菜洗净切成小块,辣椒洗净切成末。
2. 将白菜和辣椒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密封罐或塑料袋中。
3. 在白菜和辣椒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盐,并搅拌均匀。
4. 向白菜和辣椒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其浸泡在水中。
5. 密封罐或塑料袋中的白菜和辣椒混合物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静置发酵。
6. 观察每天泡菜的变化,直到符合口味要求为止。
实验原理:在发酵过程中,白菜中的糖被微生物发酵产生乳酸,从而使泡菜呈现出酸味。
同时,辣椒的辣味也会加入泡菜中。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注意卫生,避免细菌污染。
2. 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确保泡菜的品质。
3. 泡菜制作完成后,保存在冰箱中,避免变质。
拓展实验:
1. 尝试在泡菜中加入其他调料,如大蒜、姜片等,观察泡菜的风味变化。
2. 对不同发酵时间或发酵条件下制作的泡菜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泡菜的味道和口感有何不同。
泡菜的制作教案
泡菜的制作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传统食品文化——泡菜的制作教案目标:1. 了解泡菜在韩国传统食品文化中的重要性;2. 学习泡菜的制作过程和所需材料;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设备;2. 泡菜制作所需的食材和材料,如白菜、辣椒粉、盐、大蒜等;3. 切菜刀、切菜板、容器等厨房用具;4. 小组合作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韩国泡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泡菜的认知和兴趣;2. 提问学生是否尝试过泡菜,以及对泡菜的印象。
知识讲解:1. 介绍泡菜在韩国传统食品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地位;2. 讲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所需材料,包括白菜的处理、调味料的使用等;3. 引导学生了解泡菜的发酵过程以及与健康的关系。
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2. 分发所需的食材和材料给每个小组;3. 指导学生按照制作步骤,一起制作泡菜;4. 强调团队合作和卫生安全的重要性;5.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切菜、拌料等。
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展示他们制作的泡菜;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制作心得和体会;3. 引导学生讨论泡菜的味道、口感以及对韩国文化的理解。
总结和评价:1. 总结泡菜的制作过程和所需材料;2. 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动手能力等;3. 鼓励学生对其他传统食品进行探索和尝试。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制作泡菜,并在下节课分享他们的制作经验;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韩国餐馆或超市,了解更多韩国传统食品。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传统食品,并进行比较和探讨;2. 组织学生制作其他传统食品,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注:此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各个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进行相应调整和拓展。
泡菜制作1课时教案生物高二选修一专题一课题3人教版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3 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1.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制作泡菜2.2课题难点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3.专家建议:本课题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果泡菜的制作流程,并且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
有关实验原理的教学可以联系必修中微生物的相关内容,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对于实验流程的设计则可以通过讨论完成。
4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5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泡菜是怎样制作的?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怎样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课题背景:泡菜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
泡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
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
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川味和韩味泡菜,在许多风味餐馆里,都有其踪影,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如果自己在家也做一些这样的泡菜,做为每天饭前小菜,或以它配菜,烹成各种菜肴,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制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宜多吃。
6.2进行新课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1.基础知识1.1乳酸菌1.1.1 种类: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1.1.2形态:球型或杆型;1.1.3细胞结构:原核细胞;你认为有哪些结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1.1.4.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1.1.5代谢类型及产物(发酵原理):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号使用:2018.1.10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案【复习目标】1.制作泡菜、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2.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3.讨论与亚硝酸盐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乳酸菌发酵”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其代谢类型是型。
在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
反应式为:2. 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等均有分布。
3.常见的乳酸菌有和,生产酸奶的是。
4.亚硝酸盐为,易溶于,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硝酸盐总量达 g时,会引起中毒;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和的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5.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思考1】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
活动2:阅读“亚硝酸盐”,回答下列问题:1.物理性质: 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二、实验设计活动3:实验流程:填写流程图。
【思考2】在哪些操作过程中会感染乳酸菌?活动4: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1)应选用火候好、 、无砂眼、坛沿深、 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 压入水中,看坛有无 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 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 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 时加入香辛料,装至 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 ,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的 环境。
发酵时间受到 影响。
(2)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 、食盐用量 ,腌制时 间 ,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含量增加。
【思考3】泡菜坛的“白膜”是怎样形成的?【思考4】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有食 盐用量不足10% 和 腌制时间过长 。
一般在腌制 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
活动5: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1.在 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 反应后,与N —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 进行比较,可以大致 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活动6:测定步骤配制溶液→ →制备样品处理液→1.需要配制的溶液有:修整、洗涤 晾晒、切分 原料加工条状或片状 称取食盐泡菜盐水 加入_______ 并装坛【思考5】哪些溶液需要避光保存?提取剂的成分有哪些?2.配制标准显色液的基本步骤是:①用吸取体积0.2、0.4、0.6、0.8、1.0、1.5mL的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管中,另取1支比色管为。
②向各管加入2.0mL 混匀静置3~5分钟。
③向各管加入1.0mL 溶液。
④最后用定容到50mL。
3.制备样品处理液的步骤是:①称取 0.4 kg泡菜,粉碎榨汁,过滤得约200mL汁液。
②取100mL汁液倒入500mL容量瓶,添加200mL 和100mL ,摇床振荡1h,再加40mL 溶液,最后用定容到500mL并立刻获得滤液。
③将滤液60mL移入100mL容量瓶,用定容后过滤,获得的滤液。
活动10:阅读“比色”,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4.比色的步骤是:①将40mL滤液移入50mL比色管中,并编号。
②分别依次加入2.0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1.0mL的 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并定容到50mL,混匀静置15min。
③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比较,记录亚硝酸盐含量。
④计算样品滤液(40mL)中亚硝酸盐含量。
计算公式是:【思考6】经测定某样品滤液中亚硝酸盐含量为5.0µg,40mL滤液的质量为41.3g,则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mg/kg 。
制作的泡菜一般在10 天之后食用最好,原因是。
【思考7】在酸奶制作过程(不会、会)产生亚硝酸盐。
【疑难点拨】1.为什么泡菜坛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答: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菌繁殖。
2.什么是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
由于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故它无繁殖功能。
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幅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的能力。
如肉毒梭菌在100℃沸水中,要经过5.0~9.5小时才被杀死,至121℃时,平均也要经10分钟才能杀死;芽孢的抗紫外线的能力,一般要比其营养细胞强一倍;芽孢的抗辐射能力要比大肠杆菌的营养细胞强36倍。
芽孢的休眠能力也是十分惊人的,在休眠期间,不能检查出任何代谢活力,因此也称隐生态。
一般的芽孢在普通的条件下可保存几年到几十年的生活力。
一、自我复习、建立知识框架【知识】1. 各种蔬菜均可,一般用白菜、洋白菜、黄瓜、柿子椒、萝卜、白萝卜等。
蔬菜以质地鲜嫩,肉厚,无虫咬、无烂痕、无斑点者为佳2. 添加的调味品,如花椒、八角等、花椒、八角等香辛料可增香、除异去腥3.白酒、食糖和盐。
食盐用品质良好,含苦味物质极少者为佳4.泡菜坛泡菜坛本身质地好坏对泡菜与泡菜盐水有直接影响,应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号的泡菜坛。
也可使用玻璃制作的泡菜坛。
5.制作过程. :(1)原料处理:将鲜菜修整、洗涤、下晾晒,到菜表皮萎焉时收下,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2)盐水配制: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
选择含矿质较多的井水或泉泡菜的制作 原理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糖分解为乳酸(反应式)。
设计 原料选择、预处理 调味装坛 发酵 成品操作 泡菜坛的选择 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量的控制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后,在与N -1-萘基乙二胺盐酸生成玫瑰色染料,并与标准液比较确定亚硝酸盐含量。
步骤 配制溶液 配制标准液 配制样品液 比色计算 结果分析与评价 亚硝酸盐的形成、含量变化及其危害水配制盐水。
将盐水煮沸冷却。
(3)装坛:将泡菜坛洗净,并用热水洗坛壁两次。
将经过处理的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4)封坛发酵:盖好坛盖。
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乳酸菌所需的无氧环境。
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6. 腌制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7. 泡菜发酵的三个阶段有关变化:【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乳酸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乳酸菌的pH值D、葡萄糖不是乳酸菌的原料3.夏天,煮沸过的肉汤很快就会腐烂变质,主要原因是A、蛋白质被破坏B、细菌大量繁殖C、肉汤中水分过多D、空气使肉氧化分解4.细菌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的区别是A、功能不同B、细菌细胞壁具流动性C、组成不同D、细菌可形成芽孢5.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只能进行分裂生殖B、分裂生殖时大型环状DNA平均分配C、分裂生殖时细胞质平均分配D、分裂生殖时DNA平均分配6.关于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对人类有害的B、微生物包含了除动物界、植物界以外的一切生物C、所有微生物均属于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D、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都属于原核生物7.耐热性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质粒B、芽孢C、细胞质D、核糖体8.下列有关细菌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在自身的核糖体上进行C、细菌的代谢终产物也是CO2和H2OD、细菌的储藏性颗粒是蛋白质,淀粉,脂肪9.(03)下列细胞中不能合成蛋白质的是A.乳酸菌 B.醋酸菌 C.成熟红细胞 D.酵母菌10.(0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实验过程中提供18O2,则18O2进入酵母菌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11.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12.膳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的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死亡B.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30 mg/kgC.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0 mg/kg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 mg/kg13.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 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14.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所以尽量少吃咸菜D. 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15.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B.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的无氧环境16.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A.氢氧化铝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镉溶液 D.氯化钡溶液17.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18.下面是有关泡菜制作的实验,请回答: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还有少量的亚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