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溺水事件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溺水事件案例分析
案例:樊小强(化名),男,14岁,系我校初2015级2班学生,走读生。2013年6月24日晚自习下课后,樊小强因与同班同学刘梦发生矛盾,在校园僻静处持小刀将刘梦刺伤后离校回家。该生离校后返回其婆婆家,向其婆婆拿了20元钱后离家出走,并于当晚行至河边溺亡。
成因分析:这是一起惨痛的中学生自杀案例。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家长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这一悲剧的重要原因。
樊小强自幼丧母,家庭属于重组家庭。其后母对该生经常打骂、责备,其父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关注与教育很少,在后母对孩子责骂的时候也从不插嘴。这就加重了孩子的自卑感,可自卑感表现出来的就是自尊心特别强,不能容忍别人说自己不好,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相对而言就比较差。因此,在刺伤同学后不敢面对现实,从而选择了轻生。
二、当前学校大班额学生思想工作的弊端。
作为我国当前多数学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弊端:一个班主任管理五十多名学生,时有无法面面俱到兼顾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樊小强的班主任是一名非常负责的班主任,樊小强在与刘梦发生矛盾的当天晚上,其班主任正在办公室给另几名存在重大思想问题的学生做思想工作,同时在化解樊小强和刘梦矛盾上花的时间比较少,难免造成班主任工作轻重缓急的差别。如果是小班教学的话,也许这种情况会有很大的好转,悲剧也可能会避免。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接触社会的几率越来越大,学生早熟现象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然而在2013年我区各个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的极少,有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学校更少。如果学校能有比较完备的心理咨询设施设备,有足够的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好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那么这个悲剧也可能会避免。
四、社会环境负能量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一些负能量也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如:暴力、淫秽、毒品、自由化思想等等。樊小强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妥善处理问题,而是采用电视电影上的决斗的方
式解决,最终导致同学受伤,自己受害。
几点启示与反思:
一、加强家庭、学校及社区安全教育,明确学校及家庭安全教育的责任,防止因缺乏安全常识而出现的事故。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安全教育对接,明确家庭安全教育责任。学校近些年来对学生安全教育是反复讲、天天讲,特别是在放学前或放假前,都要进行学生安全教育,学校的安全教育功课做得很足。但是学校要做好家校对接工作,通过家访、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学校也要积极协调社区、乡镇、村委会加强对有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设置警示标志,层层落实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协作长效机制。
比如,当前学生溺水事故。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初高中男生,多发生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大多是农村留守儿童。所以,为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学校要做好学生“不能私自下河游泳”的安全教育,加大游泳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安全课、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讲解游泳的安全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游泳知识的专项辅导,让每一位学生树立一个游泳安全意识。还要将安全教育延伸到节日或假期,做到“学生放假安全教育不放假”,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家长、学校、社区要组织有序的安全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地方去玩,丰富假期课余生活。
二、家庭、学校和社区都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程平源教授在《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调查》中指出,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单纯的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压力导致的心理崩溃。
我们知道,青春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如果将10-12岁界定为青春期前期,13-16岁为青春期中期,17-20岁为青春期后期,那么自杀多发于青春期中期,大致对应初中阶段。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是当时压力下的瞬间意志力崩溃或一时冲动,有的自杀源于长期的压力。
1、家庭冲突。在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在分数指挥棒下,家长同样是被压迫者,但同时也在压迫着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身已经充满了压力,再加上来自家庭的加压,稍有不慎就会压垮他们。
2、师生冲突。在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由于老师羞辱学生引发的自杀纷争
最多。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教师的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因此,首先要加强教师依法执教意识,加大《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力度,提高教师的法制和人权意识,深化教师的思想道德境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其次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从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转变过来,从狭隘封闭的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关心和爱护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第三,教师要善于原谅学生的错误。学生是未成年人,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过失,教师要给予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错误和过失不放,耿耿于怀,甚至不能自控情绪地对学生发火、体罚学生。特别是对于逆反心理极强的学生要有宽容之心,敞开胸怀,掌握和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3、学习压力。从对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来看,最典型的自杀是长期学习压力导致的瞬间崩溃,自杀的诱因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孩子的学习任务是超负荷的,这必然引发思维短路、冲动、脆弱。
4、现实虚拟迷惑。虚拟的网络世界助长了对死亡的无知、生死界限的模糊,营造了一个生死可以来回转换,人死后可以实现时间穿越的神话,仿佛死亡是一个通道,通到一个没有烦恼的世界,只有在那个世界里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既然生死是相通的,对一些中小学生而言,死也就并不可怕,甚至是逃避困难和压力的方式。
对此,学校成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将加大心理教育的校内外交流,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更多的学生进行比较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建议:将单一的唯分数评价体系改革为以个体的能力为核心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回归教育的本质目标,应该让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形成丰富的精神生活,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营造爱的教育,在师生关系中杜绝一切语言、身体和精神暴力的发生,恢复师生之间爱的关系,恢复教育的本质目标,培养一个身心灵全面发展的个人。
三、加强家校合作,让教育进入家庭,让家长走进学校。
家庭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巢。家长是学生最真实的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文化的建设和家长教育是目前我国亟待推进的工程。让家庭有温暖的教育文化,让家长具备教育子女的素养和能力,让孩子的身心能在家的港湾正常发展,这是我们学校、家庭、社会须要共同努力的工作。
我校成立家长服务中心,以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服务中心,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