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高考地理500个必考知识点汇总(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图的制作与使用;(2)自然灾害与防治:如地震、火山、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3)气候与气象:气候带分布、气象要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等;(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水循环的过程与影响;(5)土壤与植被:土壤的类型、形成与利用、植被的分布与影响;(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

2.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人口问题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经济;(3)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4)资源与能源:资源类型与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源问题与发展;(5)区域地理:不同地域的特点、地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3.地理观念和地理方法:(1)地理思维: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地理思维方式;(2)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观察、实验、调查、推理等方法;(3)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4)地理视野拓展:全球化与地方化、城乡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在准备高中地理的高考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上的必考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地理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和了解。

此外,还可以通过做试题、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练习和考察自己的掌握情况。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知识手册】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地球上的运动(背诵版)

【知识手册】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地球上的运动(背诵版)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Chapter 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位置时间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规律(北半球)(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运动周期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太阳为参照点1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h(1°/4分钟)平均约1°/天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向两极(0 km/h)递减平均约30 km/s关系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二、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纬度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降低成本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内陆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三、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思考方向答题术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地势纬度低(28.2°N),海拔高(1 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地形峡谷地形,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气象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高考地理 大全 知识点

高考地理 大全 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全知识点高考地理是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须面对的科目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我将为大家整理出一份高考地理的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地理学的分类及其研究内容- 地理学的特点和方法2. 自然地理学- 大气圈与天气-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圈的物理特征与运动规律- 天气系统与变化规律- 水文与水循环- 水圈的特征与类型- 水资源与利用- 水循环与水文过程- 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地理环境因素及其影响 -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 自然灾害的防治与应对3. 人文地理学- 人口与城市- 人口数量与分布- 人口变动与人口结构- 城市的特征与发展- 农业与农村-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 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 农村发展与问题- 工业与交通- 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类型 -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重要性 - 交通网络与物流体系4.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发展 -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 -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提取-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 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 全球定位系统与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与构成 -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与功能 - 导航技术的发展与应用5. 区域地理学- 中国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 人文地理背景与特色-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世界地理概况- 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背景与分布- 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 城市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区域差异与发展策略- 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多做题、多总结,相信大家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修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填空版+背诵版)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修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填空版+背诵版)

Chapter 3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知识点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产品和各种【】;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2.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的【】高低、城市的功能。

(3)衡量指标:城市【】范围。

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1)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和【】的城市体系。

(2)作用①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流和【】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②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联通效率越【】,联系强度越【】,辐射范围越【】,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知识点2:纽约的辐射功能影响地区具体表现1.长三角城市体系分析2.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3.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4.大都市的辐射功能5.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6.大都市辐射案例分析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知识点1: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禀赋、【】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意义:体现了【】。

知识点2: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1)经济发展过程: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第【】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产业,进而转向第【】产业。

(2)工业内部: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型产业为主。

高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第1讲《地球》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人教版地理(2019) 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2019) 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3)表现:①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②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有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的分布)③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4)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其中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多聚居在城市。

(5)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不平衡,目前世界上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

(1)自然因素:①气候: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②地形: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区。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③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有交通、水产养殖等优势,人口较密集。

(2)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人文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重点补充:①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腾冲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②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问题及、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发达国家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程度高,生育意愿不强。

影响: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地理科目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在高考中有很大的分值,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

本文将全面汇总高中地理必背的考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尺度1. 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几何体。

2. 地球尺度:地球的尺度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地理环境1. 地球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2.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365.25天。

3.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引起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地理坐标与时区1.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2. 时区:地球因自转而产生的地方时间分为24个时区。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的构成:宇宙由星体、行星、卫星、陨石等组成。

2.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位,与其他行星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地球的地貌和构造1.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等。

3. 地球的构造运动:包括构造变动和地壳运动等。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1. 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主要分布在海洋中。

2. 地球的水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等。

三、生命系统与生物圈地球上的生命系统1.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地方。

2. 生物圈的特点: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等。

地球的气候1. 气候影响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层、地球自转等。

2. 气候类型与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四、人口与城市化人口增长与分布1.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

2. 人口分布的差异:包括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

城市化与其影响1.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学科。

在高考中,地理
作为一个考试科目,占据一定的比重。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地理科目,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地理的必背知识点。

1. 中国地理概况
•我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临喜马拉雅山脉。

•全国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2. 中国的主要山脉
•天山:位于中国新疆,是中亚最高山脉。

•普陀山:位于中国浙江,是佛教名山之一。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而闻名。

3. 中国的主要河流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东部,最终注入东海。

•黄河: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西北地区,并形成黄土高原。

•长江和黄河都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4. 中国的主要湖泊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

•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中国江苏和浙江之间。

5. 世界地理
•世界上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约为8848米。

•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占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最大湖泊是北美五大湖之一的苏必利尔湖。

6. 中国的经济地理
•中国的沿海地区是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东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西部地区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

•。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1.地理位置特征(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

②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

③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

2.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特征:①平均海拔高低;②地势倾斜方向;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地形类型及分布:①地形类型的种类(单一或多样);②主要的地形类型;③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

(3)区域典型(特殊)地貌:①典型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地貌);②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特征。

3.天气变化特征说出气温、风力、风向、天气阴晴和气压等的变化,包括阴晴状况、冷暖(即气温高低)、气压状况、风力和风向等。

【答题指导】在答气候特征的描述时注意以下三点:规范用词;气温和降水一般组合归纳,如高温多雨;突出地区特色,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等。

4.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5.河流水文特征特征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两量”①径流量(大小及变化、是否断流等)②含沙量(大小及变化等)受植被状况、地形陡缓(以侵蚀还是沉积为主)等影响“两水”①水位(高低、变化)与补给类型密切相关②水能(蕴藏量的大小)受流量和落差影响“两期”①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②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凌汛时间等)与气候类型及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地理必背知识点盐度和洋流⑴盐度比较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很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盐度比较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是高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高考中的一项必考科目。

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对于高考考试非常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考地理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地球为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形状不完全规则,赤道部分略胖,两极部分略扁平。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赤道直径最大,约为12756千米。

3.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4.地球的倾斜角度:地球的轴线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地球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5.地球的气候带:根据地球纬度分布不同的气候类型,可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6.地球的地理区划:地理的区划是根据地球表面自然、人文要素的组合分布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常见的地理区划有大洲划分、大洋划分、国家划分等。

7.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最外层,相对较薄;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由液态铁合金组成。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中所居住的人口总数。

城市是指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行政机构发达的地区。

2.人口变动与流动:人口的变动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人口。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3.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和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

工业化是指社会经济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4.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人们在地球上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5.交通与通讯:交通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物质需要和信息流通而进行的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活动。

通讯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手段和设备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的过程。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

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2、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3、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º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划分:以0º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º。

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

④东西半球划分:20ºW和160º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

5、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º。

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

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

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º和60º为界。

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

计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8、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º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9、原则上以180º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减1天,向西过日界线加1天。

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º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º经线为昨天。

10、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1.中国的地域特征:中国位于东亚、北半球,有辽阔的陆地和丰富的资源,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濒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北濒东北平原和腾格里沙漠,南界南海和台湾海峡。

3.中国的天然地理区划:中国可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地理区域。

4.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有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和河流等各种地貌。

5.中国的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寒冷的冰川气候、温暖的温带季风气候和炎热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6.中国的土地利用:中国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

7.中国的主要水系: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还有太湖、鄱阳湖等大型湖泊。

8.中国的主要山脉:中国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秦岭、华山等主要山脉,还有昆仑山、天山等高山。

9.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有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还有黄土滑坡、沙尘暴等地质灾害。

10.中国的资源状况: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还有大量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11.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分布不均衡,还有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问题。

1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问题也日益突出。

13.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发达,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交通工具,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

14.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15.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些是高考地理必考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应对地理考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地理考试中可能还会涉及具体的案例、数据和图表等内容,需要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500个知识点汇总1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5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6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7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3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29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2 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6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7 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 小时48分46秒)40 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1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43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4 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5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46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47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48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9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51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2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3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5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6 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北半球)57 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北半球)58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9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0 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1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2 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64 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5 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66 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67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68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70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71 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72 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73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74 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75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76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77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

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78 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79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80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81 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2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3 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4 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5 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86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7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88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89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0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1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2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93 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94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5 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96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97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99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100 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01 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102 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气温、气压、天气。

103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春季的沙尘暴104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105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106 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

冷气团一侧阴雨。

107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108 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09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110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111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12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113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30-40西岸114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季风。

40-60°大陆东岸。

115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终年盛行西风。

40-60°大陆西岸。

116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内陆117 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118 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119 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120 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21 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122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123 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124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125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126 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127 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28 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29 干旱的防御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130 寒潮的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

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131 寒潮的防御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132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133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134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