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d71c3102020740bf1e9b20.png)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沁园春长沙的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的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46dc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d.png)
沁园春长沙的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赏析沁园春长沙的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赏析《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近现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
![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771e1e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d.png)
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1. 《沁园春·长沙》里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哎呀呀,这说的不就是一个人在冷冷的秋天,站在那湘江向北流去的橘子洲头嘛!就好像你一个人站在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呢。
2.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哇塞,这是在说那好多好多的山都红啦,树林也都像被染过一样红呀!就像你看到一大片美丽的花海,被那绚烂的色彩震撼到一样。
3.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瞧瞧,这江水多清澈呀,好多船在那争着往前开呢!就跟比赛跑步似的,多有意思呀。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老鹰在高高的天上飞,鱼儿在浅浅的水底游,这画面多生动呀!不就跟你看到鸟儿在天上飞,小鱼在池塘里游一样嘛。
5. “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所有的东西在秋天都自由自在的呢,是不是感觉特别美好呀?就像大家都在开心地玩耍,多快活呀。
6.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在感慨呀,对着这广阔的天地问,到底谁才是主宰呀?就好像你有时候也会想一些很深奥的问题呢。
7.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带着朋友们曾经在这里游玩,回忆起以前那些不平常的日子好多呀!这就跟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回忆以前的趣事一样呀。
8.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当年少的同学们呀,那是朝气蓬勃的呢!不就像你们年轻人现在这样活力四射嘛。
9.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读书人的那种气概呀,指点江山可有劲头啦!就像你们充满激情地讨论梦想一样呢。
10. 哎呀呀,《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真的是太有感觉啦,把那景色和情感都写得好生动呀!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呢。
我的观点结论:《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起来特别有意思,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中的种种美好与豪情。
千古绝唱《沁园春 长沙》原文欣赏及创作背景解析
![千古绝唱《沁园春 长沙》原文欣赏及创作背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6a53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2.png)
千古绝唱《沁园春·长沙》原文欣赏及创作背景解析《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早年词作。
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借秋景以抒发革命激情;下阕侧重抒情,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
全词风格豪放,用典贴切,景物壮丽,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全文如下:【原文欣赏】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背景解析】此词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
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
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b46717a5e9856a561260be.png)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 1913 年至 1918 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 年 毛泽东和萧瑜、 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喻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遒(qiú):强劲有力。 遏(è):阻止。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 平凡,不寻常。稠:多。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激扬:激浊扬清 击水:这里指游泳 浅底:清澈的水底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 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 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 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 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 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 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 《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 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 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 岁月。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 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 1911 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 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 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 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 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 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除何叔衡、谢觉哉 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 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 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 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 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cd468c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a.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自然美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沁园春长沙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翻译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沁园春长沙赏析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全诗解释全诗
![沁园春长沙全诗解释全诗](https://img.taocdn.com/s3/m/6828d9d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f.png)
沁园春长沙全诗解释全诗1. 诗人背景《沁园春·长沙》是创作的一首词,诞生于1930年,正值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
那时候,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战乱不断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词。
诗中的长沙,既是他的家乡,也象征着他心中的理想之地。
2. 全诗赏析2.1 诗文原文```沁园春·长沙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是长安陌上,轻骑逐大梁。
笑谈间,樽前把盏,一壶浊酒,逐却东风,愿挽狂澜于既倒,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荡,一股涌起,几处沧桑,昔日之长安,如今已是花开遍地的景象。
星汉灿烂,天河在侧;浮云游子,孤雁哀鸣。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问今何处,长安古道,渐行渐远,苍茫大地。
可怜龙城已成废墟,把这狂澜逐成青天。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2 诗句解释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句开头,湘江像是一条巨龙从北方奔流而下,橘子洲则是一个挺立的地方,好像在向你招手一样。
橘子洲在长沙市区北部,是一片风景如画的地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句话形容山上的树木都被秋天的红色染上了,看上去就像是染了一层红色的衣服,满山遍野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儿的江水清澈透亮,江面上船只来往,争先恐后。
形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在竞赛一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空中飞翔,鱼在水中游动,这儿的景象显示了自然界的自由自在,鹰的高远和鱼的悠闲,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站在辽阔的大地上,诗人感到迷茫,问谁能主宰未来的沉浮。
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携来百侣,曾是长安陌上:这句讲述了诗人带着曾经的朋友们,来到现在的长沙,而那些朋友们曾经在长安的街头漫步。
笑谈间,樽前把盏:描述了大家在酒桌上谈笑风生的情景,樽前把盏意味着大家聚在一起,畅快地喝酒聊天。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https://img.taocdn.com/s3/m/e30429f4f90f76c661371add.png)
可见,在古代文人的诗赋中,秋多萧瑟,秋多哀凉。而这,在最早写秋的诗歌中,便概括出来了:“悲哉,秋之為 气也。蕭瑟兮草木搖而變衰。” ——宋玉《九辩》 但,《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的秋景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不是,我们先找出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你在这些诗句中,读到的是怎样的一种气魄? 深沉的、 豪迈的,胸怀抱负的,踌躇满志的
3 望着滚滚湘江水不 停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千山万岭,火红的枫林,重重 叠叠;近观满江碧水,无数船只争相竞驶,抬眼望, 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低眉处,鱼儿在水中自由地 游动。面对寒秋严霜万物却生机盎然,词人思绪万千, 不禁提出:谁是辽阔大地的主宰者呢?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稠。 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 万户侯。 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作业布置:
1、准备默写课文
2、选读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竞自由。 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自古以来,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 在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秋天是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 霜”的荒凉而充满寒意的图景。宋玉在《九辩》中流露“悲哉,秋 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慨,可以说开启了文人 悲秋的先河。其后,这种悲秋情结便层出不穷。曹丕在《燕歌行》 里咏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雁南翔” 较之宋玉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杜甫在《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 诗人伤时忧国、老病孤独、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柳永在“萧萧暮 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凉意中,同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伤 心的惨淡秋景,抒发了悲秋之叹。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在 《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极凝炼地勾勒出一个天涯游子 在秋日黄昏中茫然、孤独、疲惫、感伤、无奈的情态。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泪。 ——《西厢记》 正如刘禹锡所说:自古逢秋悲寂寥。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译文)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31b912ec3a87c24028c4d1.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含拼音)——【作者】毛泽东qìn yuán chūn chánɡshā沁园春长沙dúlìhán qiūxiānɡjiānɡběi qùjúzǐzhōu tóu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kàn wàn shān hónɡbiàn cénɡlín jìn rǎn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màn jiānɡbìtòu bǎiɡězhēnɡli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yīnɡjīchánɡkōnɡyúxiánɡqiǎn dǐwànlèi shuānɡtiān jìnɡzìyóu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chànɡliáo kuòwèn cānɡmánɡdàdìshuízhǔchén f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xiélái bǎi lǚcénɡyóu yìwǎnɡxīzhēnɡrónɡsuìyuèchóu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qiàtónɡxuéshào nián fēnɡhuázhènɡmào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shūshēnɡyìqìhuīchìfānɡqi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zhǐdiǎn jiānɡshān jīyánɡwén zìfèn tǔdānɡnián wàn hùhóu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b382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3.png)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篇,描写了他对家乡长沙的怀念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热爱。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长沙的山川景色和社会风貌,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里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天,湘江从北向南流去,橘子洲头静静地躺在江边。
作者用“独立”这个词语表达了对长沙的独特印象,湘江的黄河水与江南水的独特混合,以及橘子洲头的古老美景。
接着,诗中描绘了长沙的社会风貌。
“峨眉山下,芙蓉水偏西。
”这里峨眉山下,芙蓉水自西向东流去,表达了一种远山近水的壮丽景象,也代表着长沙这个城市的美丽和优雅。
同样,作者用“芙蓉水”来代表长沙的水域,展示了长沙人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
”这里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坚定信念。
作者以武陵、三苗和五豸为例,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史的崇敬和传承,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诗篇。
通过对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愿我们都能像作者一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第二篇示例:《沁园春·长沙》是近代伟大诗人毛泽东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长沙为背景,表达了毛泽东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希望。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毛泽东借助诗歌的形式,讴歌了长沙的美丽和魅力,展现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描写,将长沙的环境氛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全文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def47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f.png)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全文沁园春·长沙全文翻译《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词作。
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小编收集了这篇文章的现代文翻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翻译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起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
注释①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②独立:典出《九章·橘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③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eff57b4b73f242336c5fe3.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沁园春长沙原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0b1e9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1.png)
沁园春长沙原文赏析
1. 《沁园春·长沙》那可真是经典之作啊!就像一幅宏伟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
你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简简单单几个字,不就把那种寂寥又壮阔的场景给勾勒出来了吗?这画面感,绝了呀!
2. 哎呀呀,“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描写得多生动啊!就好像你真的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红色,那一片火红的林子,是不是感觉特别震撼?就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
3.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哇塞,那江水清澈碧绿,船只竞相前行,这场景多有活力呀!这不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比赛吗?你能不被吸引吗?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多形象啊!老鹰在天空翱翔,鱼儿在水底畅游,这是多么自由的景象啊,难道不让你心生向往吗?
5.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多有气势啊!就好像在质问整个天地,这气魄,谁能比呀!真让人热血沸腾呢!
6.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想想和朋友们一起游玩的时光,那是多么珍贵呀!不就像我们和小伙伴们的美好回忆一样吗?
7.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些年轻的同学们,充满了朝气和活力,这不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吗?难道你不想拥有那样的青春吗?
8.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那股子豪迈和自信,真让人佩服啊!就像我们在追逐梦想时的那种冲劲,多棒啊!
9.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多么豪迈的举动呀!仿佛他们在主宰着这个世界,这感觉太爽了吧!
10. 《沁园春·长沙》真的是一首让人赞叹不已的词啊!它的魅力简直无法阻挡,你读了能不喜欢吗?我觉得它就是诗词中的瑰宝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