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合集下载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表示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指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或者化学反应的产物。

1. 摩尔计算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 = m/M其中,n代表物质的摩尔数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M代表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当已知反应物的质量为m1,摩尔质量为M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为a1、a2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量n2: n2 = n1 * a2/a1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计算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

以化学反应A + B → C + D为例,已知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计算生成物C和D的摩尔数量n3和n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关系:a1A + a2B → a3C + a4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3 = n1 * a3/a1n4 = n2 * a4/a23. 反应物的过量与限量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反应物存在过量或限量的情况。

过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多的物质,它的数量不会对反应的摩尔数量产生影响;限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少的物质,决定了反应的摩尔数量。

假设在化学反应A + B → C中,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反应物A与B的化学计量比为a1:a2,已知反应物B为限量反应物。

则反应完全进行时,根据摩尔计算可得: n3 = n1 * a3/a1n4 = n2 * a4/a2其中,a3和a4表示反应物A和B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n3和n4分别表示生成物C和D的理论摩尔数量。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1.化学反应的计算公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如物质A与物质B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化学方程式为A+B→C+D,那么A与B的物质的量关系可以表示为n(A)/n(B)=n(C)/n(D)。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如物质A与物质B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化学方程式为A+B→C+D,如果已知A的质量m(A),可以通过计算得到C的质量m(C),其计算公式为m(C)=(m(A)/M(A))*M(C),其中M(A)和M(C)分别为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

2.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摩尔浓度的定义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可以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与质量浓度的转换当已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的转换公式为C=(m/M)/V,其中C为摩尔浓度,m为溶质的质量,M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3.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稀释液的物质的量当溶质溶液需要稀释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稀释液需要的物质的量。

稀释液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n(稀释液)=n(溶质溶液)*(V(溶质溶液)/V(稀释液)),其中n为物质的量,V为体积。

-稀释液的浓度当溶质溶液需要稀释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稀释液的浓度。

稀释液的浓度计算公式为C(稀释液)=C(溶质溶液)*(V(溶质溶液)/V(稀释液)),其中C为浓度,V为体积。

4.气体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知识点的引入在初三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不可或缺的,想要学好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必须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物质,就叫做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在式子中,我们用字母来表示物质,用符号“+”表示两个物质相加,用符号“→”表示两个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例如: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ce{2H2(g) + O2(g) -> 2H2O(l)}$$其中,2H2(g)代表2分子氢气,O2(g)代表1分子氧气,2H2O(l)代表2分子水。

式子左边的2H2(g)和O2(g)是反应物,式子右边的2H2O(l)是生成物,符号→就表示反应过程。

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是有限制的,这个比例就是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某一种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会导致平衡常数K的变化。

在计算化学方程式时,为了保证方程式的平衡,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计算。

具体的计算规则如下:1.在方程式中,各种物质的状态应该写出来,如g代表气体,l代表液体,s代表固体,aq代表溶液。

2.在每个物质前面记载物质分子数目,即化学计量数。

3.要保证方程式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及数目相等。

4.化学方程式中,单向箭头“→”就表示产物生成的方向,而双向箭头表示平衡分布状态。

5.保留合理位数,避免截断误差对计算造成影响。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1.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计算。

下面以制备氢气为例,来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ce{Mg + 2HCl-> MgCl2 + H2}$$将方程式标准化,得到:$$\\ce{Mg(s) + 2HCl(aq)-> MgCl2(aq) + H2(g)}$$其中,Mg(s)表示镁,2HCl(aq)表示两分子盐酸溶液,MgCl2(aq)表示镁盐,H2(g)表示氢气。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来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式。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1.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代表了物质里的原子或分子的数量。

根据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O2->2H2O,可以得知每2摩尔的H2反应生成2摩尔的H2O。

2.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原子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2mol的H2,需要计算H2的质量。

根据氢气的摩尔质量(2g/mol),可以计算出质量为4g。

3.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4g的H2,需要计算产生的H2O的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1:1,可以计算出摩尔数为2mol 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36g的H2O。

4.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2mol的O2,需要计算剩余的H2O的摩尔数和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2:1,可以计算出剩余的摩尔数为1mol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18g的H2O。

5.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对于气体反应,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

根据烧瓶法则(Avogadro's law),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1mol的O2,根据化学反应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出反应产生2mol的H2O。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量计算1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量计算1

练习:在氧气中灼烧0.44g硫和铁组成的混合物, 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然后将生成的SO2 全部氧化并转化为H2SO4,所得H2SO4可以用 20mL0.5mol/LNaOH溶液完全中和计算原化合物 中硫的质量分数. 解: S——H2SO4——2NaOH 32 2mol m(S) 0.02L×0.5mol/L m(S)= 32g×0.01mol/2mol=0.16g ω(S)= 0.16g/0.44g×100%=36.4%
若在上述NaOH溶液中,通入0.15molCO2,则生成 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解: n(NaOH)=0.2mol/L×1L=0.2mol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1 106 0.2mol 0.15mol m(Na2CO3) (0.2mol)<(0.3mol) ∴ CO2过量,NaOH不足 m(Na2CO3)= 10.6 g 当CO2过量时,是否还会有其他反应发生呢?
哪一种更简单?
练习:向1L0.2mol/LNaOH溶液中通入0.05mol CO2,可生成Na2CO3多少克? 解二:n(NaOH)=0.2mol/L×1L=0.2mol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1 1 0.2mol n(CO2) n(Na2CO3) 2∶1=0.2mol∶n(CO2) n(CO2)=0.1 mol>0.05mol 所以NaOH过量 1∶0.05mol=1∶n(Na2CO3) n(Na2CO3)= 0.05mol m(Na2CO3)=5.3g
练习:向1L0.2mol/LNaOH溶液中通入0.05mol CO2,可生成Na2CO3多少克? 解一:n(NaOH)=0.2mol/L×1L=0.2mol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mol 1mol 106g 0.2mol 0.05mol m(Na2CO3) (0.2mol)>(0.1mol) ∴ NaOH过量 1mol∶0.05mol=106g∶m(Na2CO3) m(Na2CO3)=5.3g

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它们是描述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工具。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包括:1.原子反应方程式:原子反应方程式描述的是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原子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₂+O₂→2H₂O。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描述的是带电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例如,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u²⁺(aq) + 2OH⁻(aq) → Cu(OH)₂(s) +2Na⁺(aq) + SO₄²⁻(aq)。

3. 分解反应方程式:分解反应方程式描述的是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物质的反应。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可以表示为:2H₂O₂(aq) → 2H₂O(l) + O₂(g)。

4.合成反应方程式:合成反应方程式描述的是两个或更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例如,硫磺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S(s)+O₂(g)→SO₂(g)。

常用的化学计算公式包括:1. 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

它可以通过周期表上的原子质量和化学式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来计算。

例如,H₂O的摩尔质量为2×1.008 g/mol + 16.00 g/mol = 18.02 g/mol。

2. 摩尔浓度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它可以通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的总体积来计算。

例如,一升溶液中含有0.1摩的NaCl,则其摩尔浓度为0.1 mol/L。

3.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质量、摩尔数和氧化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和氧化态的改变来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摩尔比或质量比。

4.溶液配制的计算:在实验室中,需要根据给定的溶液浓度和体积来准确配制溶液。

此时,可以使用摩尔浓度和溶液体积的关系来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总结初中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总结初中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总结初中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 相对分子质量(Mr)- 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 计算公式:- 对于单质,如O_2,Mr = 16×2 = 32;- 对于化合物,如H_2O,Mr=(1×2 + 16)=18。

2. 元素质量比。

- 计算公式:在化合物AxBy中,A、B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x):(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y)。

- 例如,在CO_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16×2)=12:32 = 3:8。

3. 元素的质量分数。

- 计算公式:ω(A)=(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例如,在NH_4NO_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14×2)/(14×2 +1×4+16×3)×100%=(28)/(80)×100% = 35%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 例如:2H_2+O_2{点燃}{===}2H_2O,H_2、O_2、H_2O的质量比为(2×2):32:(2×18)=4:32:36 = 1:8:9。

2. 计算步骤(以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设未知量:设可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_4{}{===}K_2MnO_4+MnO_2 + O_2↑。

- 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KMnO_4的相对分子质量=39 + 55+16×4 = 158,O_2的相对分子质量=32。

- 已知KMnO_4的质量为15.8g。

- 列比例式求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KMnO_4与O_2的质量比(2×158):32,可列出比例式(2×158)/(32)=(15.8g)/(x),解得x = 1.6g。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引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它描述了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在化学学习中,常常需要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如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率、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变化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摩尔比率计算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表示它们在反应中的摩尔比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率。

假设有以下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根据方程式可以得知,2 mol 的H₂ 能够与 1 mol 的O₂ 反应生成 2 mol 的H₂O。

依此可得以下摩尔比率: - H₂ : O₂ = 2 : 1 - H₂ : H₂O = 2 : 2质量变化计算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摩尔比率,还可以用于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变化。

通过计算反应物质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结果。

考虑以下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已知初始时,H₂ 的质量为 10 g。

可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反应后产物H₂O 的质量:1.计算H₂ 的摩尔数:10 g H₂ * (1 mol H₂ / 2 g H₂) = 5mol H₂2.根据方程式可知,2 mol 的H₂ 能够生成 2 mol 的H₂O。

所以 5 mol 的H₂ 会生成 5 mol 的H₂O。

3.计算H₂O 的质量:5 mol H₂O * (18 g H₂O / 1 molH₂O) = 90 g H₂O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知反应后产生的H₂O 的质量为90 g。

反应过程中的计算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计算反应过程中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变化。

这需要结合化学方程式和给定的初始条件进行计算。

考虑以下反应:2NaCl + H₂SO₄ → 2HCl + Na₂SO₄初始时,已知H₂SO₄ 的质量为 100 g。

我们想要知道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HCl 的质量。

1.根据方程式,H₂SO₄ 和 HCl 的摩尔比率为 1:2。

九年级化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讲主要内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课题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在学习中要注意解题过程的规X化,不断总结题型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本课题重点为: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从量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难点为: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不同于数学的计算,其计算是建立在一个或多个化学的情景中,在计算前先要分析清楚化学背景,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到已知与未知再计算求解,所以方程式计算是以理解化学过程为主,计算为辅的一类知识点。

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是:1、认真审题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2、设未知数3、写出与计算有关的化学方程式4、计算出与计算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将数据写在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化学式的下面,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面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5、列比例求解6、简明写出答案7、有关计算公式:(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公式:p=m / V(2)物质的纯度=纯净物质的质量 / 混合物的质量×100%总之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可简称为:“设、写、找、列、解、答”。

例1. g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解析:本题为已知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计算时需根据题意找出有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通过列比例式解答即可,不必将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都算出来。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型分类1、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求另外一种物质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锌和稀硫酸铁和稀盐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二、来找茬三、练习 1、某水下供氧设备中供氧剂是过氧化钠(Na 2O 2)。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某同学为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将15.6g 过氧化钠加入盛有147.6g 水(过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直至固体完全消失,不再有气泡产生。

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 23 O16 H 1)2、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

某化学小组成员称量12.5g 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

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的质量为2.5g 。

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Ca 40 C 12 O 16)(1)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2) 计算12.5g 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现取过氧化氢溶液50 g ,加入2.0 g 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发生装置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50.4 g 。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求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H 1 O 16)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 。

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要多少千克高锰酸钾?设制取4.8kgO 2需要完全分解xkgKMnO 4。

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158 32 xkg 4.8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克,再用100.0克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Zn 65 H 1 S 32 O 16)(1)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5、将 NaOH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制成44g 溶液。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桥头河镇石狗中学颜海臣欧春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2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 1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

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

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3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4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

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依题意找出已知量。

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

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

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

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

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

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理论依据: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

基本依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例如: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其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Mg):m (O2):n(MgO)=48:32:80=3:2: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含杂质的计算,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解题时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的不纯物。

这些辅助性计算可根据有关公式进行即可。

2。

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指质量;必须需纯净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气体密度(g/L)=(2)纯度=×100%=×100%=1-杂质的质量分数(3)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综合计算:1. 综合计算题的常见类型(1)将溶液的相关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计算。

(2)将图像、图表、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2. 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如下:综合型计算题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的重点、难点。

这种题类型复杂,知识点多,阅读信息量大,思维过程复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它考查的不仅是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知识,也是考察基本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综合计算相对对准度较大,但只要较好地掌握基本类型的计算,再加以认真审题,理清头绪,把握关系,步步相扣,就能将问题顺利解决。

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问题情景比较复杂。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例一: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例二: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假如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练习:1、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生成多少二氧化碳?2、100g氢气可与多少氯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呢?例三:锌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

实验室用6.5g锌与足量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各是多少?例四:45g的镁带在标准状况下与11.2L的氧气(密度为1.43g/L)发生燃烧反应,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例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检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在实验室用6g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与19g稀盐酸(HCl)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物为CaCl2、水喝二氧化碳),测得残留物的质量为22.8g,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例六: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常采用次氯酸钠(NaClO)氧化法生产,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 NaClO+2Fe(NO3)3+10NaOH==2 Na2FeO4↓+3NaCl+5H2O(1)求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2)现要制得830g含杂质20%的高铁酸钠,至少需要次氯酸钠的质量是多少?练习二:1、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什么?2、某干燥剂含氧化钙的质量为80%(杂质不吸水),理论上14g干燥剂能吸收水的质量是多少?【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3、加热8gKMnO4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4g,则剩余物的组成是什么?。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它包括两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

每个物质都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

常见化学方程式:1.酸碱反应:-钠氢氧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HCl→NaCl+H₂O-碳酸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硫酸钠:Na₂CO₃+H₂SO₄→NaHCO₃+Na₂SO₄2.化合反应:-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磷酸五氧化二磷:P₄+O₂→P₄O₁₀-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铁:Fe+S→FeS3.分解反应:-碳酸钾经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碳酸二氧钾:2K₂CO₃→2K₂O+3CO₂-过氧化氢经加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H₂O₂→2H₂O+O₂常用计算公式:1.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每种元素的摩尔质量相加得到。

例如,水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氢的摩尔质量(1 g/mol)与氧的摩尔质量(16 g/mol)相加得到,所以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2.计算质量和物质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质量和物质的摩尔数之间可以使用物质的摩尔质量进行转换。

质量(g)= 摩尔数× 摩尔质量。

例如,氯化钠的摩尔质量为58.5 g/mol,如果知道氯化钠的摩尔数为2 mol,可以计算其质量为117 g。

3.计算摩尔浓度:摩尔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计算得到。

摩尔浓度(mol/L)=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L)。

例如,如果有0.1 mol NaCl 溶于1 L 的溶液中,摩尔浓度就为 0.1 mol/L。

4.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可以通过摩尔数与气体的摩尔体积常量(理想气体常量)之积计算得到。

摩尔体积(L)= 摩尔数× 摩尔体积常量(22.4L/mol)。

例如,如果有2 mol 氧气,其摩尔体积为2 × 22.4 L = 44.8 L。

这些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计算化学量。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总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总结

化学式有关计算的方法总结:一、质量守恒法例一、在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gC,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法解,质量守恒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原理进行求解。

【解析】由题意得知2.9gA和4.9gB是完全反应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物C和D的质量之和应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因此生成D的质量为:(2.9g +4.9g)-6g=1.8g。

然后再根据AD反应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然后求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解: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由题意得生成D的质量为:(2.9g+4.9g)-6g=1.8gA+B=C+2Dx2×18 2.9g 1.8gx=58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总结升华】运用守恒法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往往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着手。

举一反三:【变式3】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的比值A∶B∶C∶D为()A.5∶4∶3∶2B.4∶5∶3∶2C.3∶2∶4∶5D.2∶3∶5∶4【变式4】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相互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C,A与C正好完全反应,则A与B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差量法计算例二、将若干克锌粒投入到50.6g稀硫酸中,称得反应完成后溶液的质量为63.2g。

求反应生成氢气多少克?【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利用差量法来解决。

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值求解的方法,它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加或减少的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对应量的比例关系求解。

差量法解题关键是弄清这个“差”是谁与谁之间的差,如何与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方程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方便地进行化学计算和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常常涉及到物质的量的关系、反应产物的生成量等问题。

下面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1.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H2+O2→2H2O如果给定了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 mol,则氧气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计算出来。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氧气的系数为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

类似地,如果给定了水的物质的量为3 mol,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也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计算出来。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氢气的系数为2,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3=6 mol。

2.反应产物的生成量计算在一些化学实验中,需要根据反应的物质的量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Fe2O3+3CO→2Fe+3CO2如果给定了铁(III)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和6 mol,则铁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计算出来。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铁的系数为2,铁的物质的量为2×4=8 mol。

类似地,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关系计算出来。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二氧化碳的系数为3,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3×6=18 mol。

3.反应剩余物质的计算在一些限制反应中,给定了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比例,需要计算剩余物质的物质的量。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Na+Cl2→2NaCl如果给定了钠的物质的量为5 mo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8 mol,则钠氯化物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计算反应剩余物质的物质的量得到。

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比,钠的系数为2,氯气的系数为1,钠氯化物的物质的量应该等于氯气的一半即4 mol。

由于氯气的物质的量为8 mol,因此钠氯化物的物质的量将是8-4=4 mol。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_例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_例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

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解析:此题要求说明了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按一定质量比进行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图表如下(若D、A的质量为x、y):A +B →C +D5g2g3g xy8g由质量守恒定律:x=5g+2g-3g=4g,即A、D的质量比为5∶4,则可以通过计算推知y=10g答案:10例2、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

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mCO2+2CO+16H2O。

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⑴m值是__________。

⑵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解析:此题要求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去确定计量数。

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体现在宏观上总质量相等、元素的质量相等,还体现在微观上原子个数相等。

根据碳原子数反应前后相等,8=m +2,m=6;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为8+2n=6×2+2+16,n=11,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由生成3.6g水,求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答案:(1)6;(2)8+2n = 6×2+2+16,n =11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8CH3OH + 11O26CO2 + 2CO + 16H2O11×3216×18x 3.6gx=4.4g答:参加反应的氧气为4.4g。

例3、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解析:此题要求分析金属与酸反应中各种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涉及到金属的质量、酸的量、金属的活泼性、反应的速率、氢气的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多种量的变化。

由题意,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Mg>Al,产生氢气的总量Mg<Al,即产生等量氢气,Mg所用反应时间少,A、B选项是错误的。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典型例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典型例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典型例题【例1】将13g 金属混合物粉末投入足量稀硫酸中,产生1g 氢气。

此金属混合物可能的组成的是可能的组成的是[ [ ] A .Fe 和Zn B .Mg 和Zn C .Cu 和Fe D .Zn 和Cu分析:用平均值法。

用平均值法。

Fe Fe Fe、、Zn Zn、、Mg 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H 2SO 4==MSO 4+H 2↑ 设混合物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x ,则有,则有x ∶2=13∶1 x=26所以组成混合物的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必然是一个小于2626,另一个大于,另一个大于2626。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56,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65,都大于,都大于2626。

铜是不活泼金属,。

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所以应选B 。

答案:B 。

【例2】下列各组物质共热后产生氧气最多的是 [ [ ] A .4g 氯酸钾和2g 二氧化锰二氧化锰 B .2g 氯酸钾和4g 二氧化锰二氧化锰 C .4g 氯酸钾和2g 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D .2g 氯酸钾和4g 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析:在氯酸钾、在氯酸钾、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中,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中,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中,二氧化锰不能分解放出氧气,二氧化锰不能分解放出氧气,只是对氯酸钾分解放氧气有催化作用。

在A 和B 两组中,由于A 含氯酸钾的质量比B 多,所以A 放氧气的质量比B 多。

多。

在C 和D 两组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都能分解放出氧气,它们的质量关系表示如下:下: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245g 氯酸钾能生成96g 氧气,而245g 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不足96g (约为24.8g 24.8g))。

由于C 含氯酸钾比D 多,所以C 生成氧气质量比D 多。

A 和C 相比,虽所含氯酸钾的质量相同,然而C 中的高锰酸钾也能生成氧气,中的高锰酸钾也能生成氧气,A A 中的二氧化锰却不能,所以C 生成氧气比A 多。

初三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三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高温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要点: 寻找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且原子个数相差最多的元素为配平起点。

Fe 2O 3+C----Fe+CO 2 选择O 原子为配平起点,由于3与2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Fe 2O 2,而CO 2的系数为3,然后调节C 与Fe 2O 3的系数分别为3和4,既原方程变为:2Fe 2O 3+3C 4Fe+3CO 2。

2、观察法要点: 当反应方程式两边有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时,考虑用观察法。

即观察分析反应式左右两边相关物质的组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各自化学式前的系数;在推导其他原子的个数。

Fe 2O 3+C----Fe+CO 2 反应中:C-----CO 2 ,C 夺取了Fe 2O 3 里两个O 原子,那么一分子的Fe 2O 3 里的3个O 原子可以供给3/2个C-----3/2个CO 2,然后调节为整数系数为:2Fe 2O 3+3C 4Fe+3CO 。

3、奇数配偶法要点: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子,且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为配平的起点。

将奇数的原子用2、4、4、8….等偶数配成偶数,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的个数。

Fe 2O 3+C----Fe+CO 2 选择O 原子,因O 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所以先将 Fe 2O 3用偶数2配平,再依次推导出C 、Fe 2O 3 、CO 2的系数,分别为3、4、3,即得2Fe 2O 3+3C 4Fe+3CO 2 。

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1.意义:⑴质的方面: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物(或原料)和生成物(或产品) ⑵量的方面:表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基本书写依据和格式:a 计算依据: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进行计算;b 计算步骤:① 解,设未知量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③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④ 列比例式,求解高温高温⑤简明作答3.常见题型⑴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⑵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1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 通过化学议程式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钥匙方法,培养学生钥匙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难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2: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讨论: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表示为:
2Mg + O2 ====== 2 Mg O
2×24 :16×2 :(24+16)×2
48 :32 :80
若:48克:()克:()克
若:()克:()克: 4 0 克
二、导入新课:
由于化学方程式反映出各物质的质量比,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进行计算时必须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由此可以求出其它物质的质量。

那么,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呢?
三.新授部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例题]1: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思考)例题1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本题中已知质量的物质是谁?待求质量的物质是谁?
解](1)设.未知量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配平2 Mg + O 2 ====== 2 Mg O
(3)算.出相关物质的质量
..48 80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3克X
(5)列出比例式
.....,48 3
80 X
(6)求解
...
..X=5
(7)简.明地写出答.案答:可生成氧化镁5克。

(讲述)1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略有不同。

2所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正确,特别要注意配平,这是基础。

3 求出所需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是关键。

并把已知量、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下面,为下一步列出比例作充分准备。

(讨论)解题步骤:设、写、找、列、算、答。

强调解题步骤完整的必要性。

(说明)今后作业时格式要与例题的解题过程一样,强调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四.课堂练习
1.在通电的条件下完全分解9克水, 可得到多少克的氢气和氧气?
2.15.5克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
洋思教学模式教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孙玲
学校:永东中心校
时间:2012.11
洋思教学模式学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 通过化学议程式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钥匙方法,培养学生钥匙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难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2: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例1:写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
比________,每_____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可生成____份质量的水和____份质量
的氧气。

那么有17克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可生成()克氧气。

例2:实验室里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现要制得2克氧气,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
解题步骤书写格式
(1)设未知量
(2)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2H2O22O+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2×34 32
(4)列比例式x 2
(5)求未知数x=4.3(克)
(6)回答问题答:需要4.3克过氧化氢。

练习:1.在通电的条件下完全分解9克水, 可得到多少克的氢气和氧气?
2. 15.5克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
3. 4克氢气完全燃烧,可生成水多少克?至少需要消耗氧气多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