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管理心理学-22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两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不协调的,
就称作认知失调。
失调程度的公式
(D是失调程度;d为不一致认知;A 为一致认知;V1、V2为两认知的重要性)
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
①改变某种认知因素,即认知成分的改变。 ②强调某种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③增加新的认知因素。这些都是通过自我
调节,达到认知平衡而改变原有态度。
使三者的关系趋向平衡;
纽科姆则认为,A、B两者中,不必确定 谁是认知体系中的主体。
三、态度转变的说服模型及影响因素
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1、外在刺激 (1)信息来源 第一,专长与权威; 第二,人格与可靠性;
第三人际关系与受欢迎程度(自己人、名
片效应);
(2)信息内容——是否矛盾、是否系统?
是否带有攻击性?是否唤起人的恐惧情感?
(3)信息的情景要素——是否预先告知?
2、态度转变者 (1)原来的态度;
(2)防御能力与免疫机制; (3)其自身的人格特点;
Baidu Nhomakorabea
段。
4、在这三个阶段中,服从是被迫进行的,
但它可能是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必经阶段。同化是
中间环节,内化是态度完全形成的阶段。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任何人对任何事物的态 度都能完成这个过程。
二、态度转变理论
(一)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 费斯廷格1957年提出了认知失调论。认为 人有许多认知因素,它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 ①协调;②不协调;③无关。
(二)态度形成、转变的过程
凯尔曼(H· Kelman)认为,态度形成和转变 的过程包括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 1、服从: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 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行为。
2、同化:是指个体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
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相一致。
3、态度内化是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 他人的观点,完全形成或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阶
事或另外一个人。
A和B会因对X的一致看法而建立友好关
系,也会因两人对X有不一致的看法而出现紧张 状态。为了解除这种紧张,A和B就会采取意见 沟通以调和矛盾,或者改变原来态度,或者中断 友好关系。
两种模型的区别在于对不均衡的解释上:
海德认为,当P、O、X三者发生不平衡 时,必须通过认知者P的认知体系来调整,才能
(二)海德的P—O—X模型
P是认知者,O是P认知的另一个人,X 是作为第三者的人或物。 海德认为,根据P、O、X三者之间的感 情关系(喜欢—不喜欢,爱—不爱),可以推论
出八种模式,其中四种是平衡的,四种是不平衡
的(见图6—1)。
(三)纽科姆的A—B—X模型
纽科姆提出的这种模型与P—O—X模型
并无本质的不同。A和B是两个人,X是某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