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精气阴阳五行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背诵文段

黄帝内经背诵文段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第一章阴阳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sūn)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1、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阴阳五行

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使人处于正常 的生理状态——平人。
人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生理活动 阳 兴奋、亢进、温煦、功 能活动 抑制、衰退、滋润、营 养物质 气机运动 升、出

降、入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阴阳平衡——生理状态
中医学的阴阳属性: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构成的, 精 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的质料元素,万物的生 成皆是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 ※宇宙就是气
自然界之清阳之气上升为天 “清阳为天”
自然界之浊阴之气下降为地 “浊阴为地”
有形的生命生于无形之气,无形化有形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类也由天地阴阳精气交感聚合而化生。 人生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人死又 复散为气。 《庄子· 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 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
(四)阴阳的消长 ●“消长”的含义 消——减少、消亡 长——增加、增长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 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 长与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消长必须在一定限度内。
长而不偏盛 一定限度 消而不偏衰
维持相对平衡 (消长平衡)
自然界四时气候
由冬至春至夏,气候由凉转 热——阳制约阴,阳长阴消 由夏至秋至冬,气候由热转 凉——阴制约阳,阴长阳消
●五行相克 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 (所胜,所不胜关系)。 相克次序:
克 克 克 克 克






例: 以木为例
(母)

生 我 克我 我克

所不胜

所胜 我 生

内经选读基本功训练三级内容2011-7-7

内经选读基本功训练三级内容2011-7-7

《内经选读》基本功训练内容说明1、下所有原文为希望背诵的内容2、其中涂黑又有下划线的内容为必须背诵的内容3、其中涂黑的原文为推荐背诵的内容第一章气·阴阳·五行1106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素问·六微旨大论)120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202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207 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灵枢·阴阳系日月)1208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1209 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素问·五运行大论)1211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1212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生气通天论)1213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素问·生气通天论)1214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版)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版)
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 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 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3.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 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 下,二者可相互转化。

体 表


(二) 阴阳的基本特征
阳运外上温 明功兴功
动向升热 亮能奋能







亢 进

阴相内下寒 晦物抑功
对收降凉 暗质制能
静 止






减 退 的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和抽象性、相对性。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 的分类归纳。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2.阴阳的抽象性和相关性
阴阳代表的是事物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属性, 是抽象的概念。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 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3.阴阳的相互消长
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 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 导致阴阳皆消皆长。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4.阴阳的相互转化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①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可转化为阳,阳
可转化为阴。如:四季改变,病变寒热,人体气化 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阴阳中可再分阴阳,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如:昼夜,火光 ③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对
象而划分,若比较对象不同,阴阳属性亦随之至改 变。如:春与冬夏分别比较
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 交合的过程,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基础 阴阳二气的运动,一种最佳状态 《周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
媾精,万物化生。”
(三)阴阳的交感互藏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 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 中有阴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 云出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 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
无形:精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的状态称为“气 有形: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称为“形
相互 转化
(二)精气的运动和变化
气机: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形式:升、降、聚、散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
气化的主要形式
气化: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1、气与形的转化: 气生形 :无形之气交感聚合成有形之物的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皮肉
筋骨
上部
下部
体表
体内
腰背
胸腹
六腑
五脏
督脉
任脉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关 系协调的结果。
如:精与气相互滋生,相互促进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区分病因属性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二、阴阳的关联性 按阴阳来分析的事物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三、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现对于其对立面来确定的;阴阳属性会相互转化。
1、阴阳无限可分性:昼和夜、上午和下午 2、阴阳相互转化性:条件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阳胜则阴病”、“阴盛则阳病”及“阳虚阴盛”、“阴 虚阳亢”,皆属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失常而出现的超过正常 限度的此长彼消或此消彼长。
四、阴阳转化
•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 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 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 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 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 性即发生转化,所以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 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 产生。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 过”。 阴↑→阳↓,阴胜则阳病; 阳↑→阴↓,阳胜则阴病。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 不及”。 阴↓→阳↑,阴虚则阳亢(相对); 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
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 脉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确定治疗原则 (六) 归纳药物性能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络形体 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 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黄帝内经熬夜原文

黄帝内经熬夜原文

黄帝内经熬夜原文第一章阴阳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膝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徽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日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腹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理论阐发
人体与天地相通应 一方面,天地之气入通人体以养脏腑,另一方面,人体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病理又与天地的事物应象. 法天地之理养生治病的意义.
临证指要
李×× ,女,10岁.病孩由其父抱持而来,合眼哆口伏在肩 上 , 四肢不自主地下垂软瘫 , 如无知觉状 . 其父代诉 : 病 已三日,每到中午午时和半夜子时左右 ,即出现上述症 状 , 呼之不应 , 但过一时许 , 即醒起如常人 . 岳见病状及 聆听病情亦感茫然,讶为奇症.乃深加思考,得出子时是 一阳生之际,午时是一阴生之际.子午两时正是阴阳交 替之候,而出现痴迷及四肢不收之病状 ,则治疗应于此 着眼,但苦无方剂,展转思维,想到小柴胡汤是调和阴阳 之方剂,故投以二帖试治.不意其父隔日来告服药二剂, 已霍然如常人,即拟上学读书云. (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名词解释
1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 ”音义均同饲。有供给、饲养 的意思。“五气”,即风、火、湿、燥、寒。
2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争修明,音声能彰:“五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修明”,原义是 整治洁明。《韩诗外传》:“礼仪修明,则君子怀之。” 此处引申为明润。“彰”,即显著。指声音洪亮、清晰。 湿疹怎么治疗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和”,谓五脏之气 协调正常。“生”,指生化机能。“气和而生”,谓五脏 获得天气与水谷精微的营养,脏气趋于协调正常,因而能 保持旺盛的生化机能。“津液”,此处泛指精、血、津液 等有形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相 成”,说明人体生化机能得到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 资助,于是“神乃自生”。“神”这里指生命活动,它是 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有功能表现。
临证指要
饮食生冷,而致吐泻,此脾胃虚寒所致无疑.而患者又有心烦,口苦,脉 数等热象.心烦,口苦表现为上,泄泻,呕吐病变在中下,一寒一热,一上一 下,错综复杂,刘老清上温下,选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治,干姜以温中 ,芩,连以清上,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升降相因.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二[原文]1106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1)。故非出入,则无 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2)。是以升降出入, 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3)。故无不 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守常,反常 则灾害至矣(4)。(素问。六微旨大论)
名词解释
1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 ”音义均同饲。有供给、饲养 的意思。“五气”,即风、火、湿、燥、寒。
2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争修明,音声能彰:“五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修明”,原义是 整治洁明。《韩诗外传》:“礼仪修明,则君子怀之。” 此处引申为明润。“彰”,即显著。指声音洪亮、清晰。 湿疹怎么治疗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和”,谓五脏之气 协调正常。“生”,指生化机能。“气和而生”,谓五脏 获得天气与水谷精微的营养,脏气趋于协调正常,因而能 保持旺盛的生化机能。“津液”,此处泛指精、血、津液 等有形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相 成”,说明人体生化机能得到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 资助,于是“神乃自生”。“神”这里指生命活动,它是 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有功能表现。
天之风寒暑湿燥火气候通达于肺,地之饮食五味之气经咽而入于胃, 风气通达于肝,雷火之气通达于心,水谷之气通达于脾,雨水之气通 达于肾。说明天人之间物质相通,人受自然养育。
1108原文阐释故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 理,则灾害至矣。
调养身体若不取法自然规律,疾病就要发生了,说明人应遵循天地自 然之道以养生、防病、治病。
理论阐发
吸入空气,摄取食物,是与人体生命活动到关 密切的问题。从临床来看,观察病人的呼吸变化, 可以测知心肺,甚至肝肾等脏的病变及其预后, 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脉〉说:“吸 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 不治。在上焦者,及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 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这是从呼 吸情况辨明疾病部位及其预后吉凶的例子。又如, 在临床上根据病人食欲,食量的变化,不仅可以 了解脾胃的病变,还可测知内脏的寒热,以及疾 病的预后转归。

《内经选读》·阴阳五行

《内经选读》·阴阳五行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一部分 气为万物之本原
三、生长过程(原文1103) 生长过程(原文1103) 1103 气始、气散、气布、 生长壮老已 —— 气始、气散、气布、气终 四、天气地气(原文1104、1105) 天气地气(原文1104、1105) 1104 天地气交 —— 生气通天的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阴阳学说
1、如何理解“治病必求于本”?它与现代之“治病求本” 如何理解“治病必求于本” 它与现代之“治病求本” 有和异同? 有和异同? 2、试述人体阴阳升降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试述人体阴阳升降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3、结合原文论述阴阳的相互关系。 结合原文论述阴阳的相互关系。 4、为何说阴阳有名无形? 为何说阴阳有名无形? 5、分析阴阳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 分析阴阳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
天人相应(原文1107、 天人相应(原文1107、1108 ) 1107 天食人以五气,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天气 —— 肺 地气 —— 嗌 风气 —— 肝 雷气 —— 心 谷气 —— 脾 雨气 —— 肾
天地合气,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第一节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精气学说
1、试述精气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 试述精气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 2、天地之气与人生命活动的关系是什么?有何意义? 天地之气与人生命活动的关系是什么?有何意义? 3、何为神机、气立?其与气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何为神机、气立?其与气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章
气·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第二节
前言: 前言:阴阳学说的基本运用 1、阐释现象 2、思维方法 3、表述概念 4、扩展内容
第二节
第一部分
阴阳学说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五行学说
精选课件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 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 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 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 种古代哲学思想。
精选课件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及其运动变化.
精选课件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 革、水曰润下
精选课件
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 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依据:五行属性 •方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 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 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之主,以制阳光。)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精选课件
(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四气 温、热——阳 寒、凉——阴
五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精选课件
作用方向 升、浮——阳 沉、降——阴
精选课件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精选课件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精选课件
(五)阴阳的互相转化:
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

黄帝内经之气阴阳五行详解

黄帝内经之气阴阳五行详解

原文
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 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素问。五常政 大论)
名词解释
张介宾注:“始者,肇其生机。散者, 散于万物。布者,布其茂盛。终者,收于 成功。此言万物之始终散布,本同一气。” 生化,指胎孕繁殖。有形 有形,指发育成形。 生化 有形 蕃育,指生长、壮大。象变 象变,指动植物衰 蕃育 象变 亡而物象改变。
理论阐发
《内经》把物质运动的形式概括为升降 出入,并用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临证指要
于×× ,男,29岁.夏日酷热,贪食寒凉,因而吐 泻交作,但吐多于泻,且伴有心烦口苦等证.脉 数而滑,舌苔虽黄而润. 辩证:为火热在上而寒湿在下,且吐泻之余,胃 气焉能不伤.中为中虚而寒热相杂之证. 处方:黄连6g黄芩6g人参6g干姜3g 嘱另捣 生姜汁一盅,兑药汤中服之.一剂即吐止病愈. (伤寒论十四讲)
按语
本段说明天六气的始成、流散、布化到 终未的运动,导致生物的生化、成形,蕃 育、象变的生命过程。
1103原文阐释
万物形成始于气的生化;其气扩散,形 成事物的形态;其气的布化,使事物能够 以育、生殖;气化终止则物体发生变易。 以此说明气之聚散决定物之变化
原文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 于天1。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2。
1106原文阐释出入---化收藏
凡有生之物体内生生不息之机,名曰神 机;依赖于外在气化作用而成立者。名曰 气立。若升降出入停止,则神机毁灭、气 立危亡。因此,没有出入与升降,就不会 有事物生长壮衰已和生长化收藏的生化过 程。以此说明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气的升降 出入运动。
1106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升降出入,存在于任何物体。说明气的升 降出入运动形式区广泛性。

第—章.阴阳

第—章.阴阳

既可代表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 现象的对立双方。如:男与女,天与地, 明与暗,冷与暖等。 又可分折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相互对 立的两个方面。如:内与外,上与下, 向阳与背阳等。
阴阳,首先见于《周易.系辞》“一阴 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 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 说明阴阳二气互相结合交感,而产生 万物。
阳双方的对立制约所产生的消长变化:从冬至经春
至夏,阳生而旺,阳制约阴而见阳长阴消;从夏至
经秋至冬,阴生而盛,阴制约阳而见阴长阳消。
再以人体的生理功能对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 的适应而言,昼日阳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 兴奋为主;夜间阴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抑 制为主。 子夜——阳生,日中阳气隆,阳生则制约阴, 故出现阳气渐盛而阴气渐消的变化,机体的生理 功能由抑制转为兴奋;日中——阴生,阴盛则制 约阳,故出现阳气渐衰而阴气渐长的变化,机体 则由兴奋转为抑制。前为阳长阴消的过程,后为 阴长阳消的变化。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
规律的,并用以阐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
变化规律的古代哲学。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之间的对
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交感互藏的观点,来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
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 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展变化着的。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 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如:大与小,只在一组事物中区分大小,若
比较对象不同,大小亦随之改变。
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
和理解自然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

内经第一单元气·阴阳·五行试题及答案归纳

内经第一单元气·阴阳·五行试题及答案归纳

内经第一单元气·阴阳·五行一、A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病性D、阴阳E、寒热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中的“道”指的是A、道理B、道路C、道德D、本源E、规律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属于阴阳基本内容的A、对立B、交感C、互根D、互制E、转化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关“阴阳”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积阳为天,积阴为地B、阴化气,阳成形C、阴静阳躁D、阳生阴长E、阳杀阴藏5、“清阳发腠理”之“清阳”是指A、肺气B、清气C、胃气D、卫气E、水谷精气6、“清阳出上窍”之“清阳”是指A、肺气B、清气C、胃气D、卫气E、饮食所化之精微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中的“本”是指A、气血B、阴阳C、表里D、寒热E、虚实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关“阴阳”的论述正确的是A、积阳为天,积阴为地B、阴静阳躁C、阳生阴长D、阳杀阴藏E、以上都是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阴阳。

中医学以调节阴阳为治疗总纲,为基本原则,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该题针对“气、阴阳、五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2029400,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阴阳是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

【该题针对“气、阴阳、五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2029401,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故“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属于阴阳互根。

【该题针对“气、阴阳、五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2029402,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 宙间一切事物其内部都存在着阴阳的对立 统一,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 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 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 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阴阳的对立互根是阴阳最普遍的规律
阴阳交感是万物产生发展的前提
阴阳互藏则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同时也是 阴阳消长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消长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
一、精气与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精精-----是--又-一又称种称精充气精塞,气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
在运古动代不哲息学的中极,细指微一物种质充塞于宇宙之中 的无是形构而成运宇动宙不息万的物极的细本微原物质
是在构某成些宇情宙况万下物,的指本气原中的精粹部分 在是某构些成情人况类下的,本指原气。中的精粹部分, 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精的概念源于“水地说 ”
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万物赖以生长发育之根 源,因而在“水地说”的基础上引申出“精”的 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原。
人类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成, 亦可说成是水凝聚而成。水,即精,凝停相合而 为人。
演变
“水生万物”
“精生万物”
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 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 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气 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气与形之间
形与形之间
气与气之间
有形之体自身 不断更新变化
转 气生形”、“形化气 化 冰化为水,水化为雾霜雨雪
形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生长化收藏
生长壮老已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天地一体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相互感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事物的 状态
亢进 兴奋
动 上升 化气
衰退 抑制
静 下降 成形
阴阳包含的特点:
1.相对性 2.关联性 3.普遍性
《素问 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 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 要一也。”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互藏交感
阴阳对阴立阳制交约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凡属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对 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 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
阴阳的属性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 功能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晦暗的、寒冷的、 物质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事物 现 象
动态
阴 阴阳 阳互消阴统合阴方根长阴阴阳一,阳都互平阳阳对体亦互包用衡互两立 中即藏含根个制相相:着,方约互互是另是面,斗发指一指,是争生相方一具指,作互,切有属相用对即事相性互。立阴物互相制的中或依反约阴有现存的和阳阳象,阴相双,中互阳互方阳相为双排中中互根方斥的有对本在。任阴立的一何。着关个一的系。
古代哲学的精、气与人体内的精、气的区别
※ 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是同一的,是关于 宇宙本原的概念。
※ 中医学所讲的人体内的精与气,其内涵是有别 的,是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和维系的认识。
※ 宇宙中的精或气的概念较为抽象,人体内的精 与气的概念更为具体 。
※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被中医学作为一种思 维方法来应用的。
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 云气是气的本始意义。 《说文》:“气,云气也”
精气学说: 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 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 成本源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 哲学思想。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 精气的运动不息,变化不止 3.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 “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 唯一本原或本体,万物皆由元气化生。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在精 形气 式的

无形:弥散而运动的状态 有形: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和整 体观念的构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和联系性
3、阐述人体生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注意!!!
阳 日 天 火 昼 春夏 温热 亮 动 功能 上升 向外 兴奋 亢进
阴 月 地 水 夜 秋冬 寒冷 暗 静 物质 下降 向内 抑制 衰退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属Leabharlann 空间时季温湿重性亮
性 (方位) 间 节 度 度 量 状 度
上外东天 昼 春 温 干 轻 清 明


夏热燥

下内西地 阴

夜秋寒湿重浊晦
冬凉润
阴阳互相即转阴化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阴每阳一消方长都,以是相指对对的立另互一根方的的阴存阳在双作方为不自是己固存定在不的 变前的提,和而条是件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阴阴阳阳转双化方,在是此指消事彼物长的的总运体动属过性程,中在保一持定着条动件态下平 可衡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第一章
精气、阴阳、五行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 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 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 容。
4、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重点回顾:
1、精气在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本原论、运动论、
中介论。 3、精气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 4、哲学的精气与人体精气的区别。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